❶ 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在哪裡
1、西藏
西藏位於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全區面積120.223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8,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中僅次於新疆。
2、青海
青海,簡稱青,省會西寧,位於中國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東北部,是中國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青海省東西長約1200公里,南北寬800公里,面積為69.66萬平方千米。
3、寧夏
寧夏,全稱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首府銀川市,成立於1958年10月25日,是中國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
4、海南
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和越南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對望, 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
5、甘肅
省會蘭州,省名取甘州(今張掖)與肅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於西夏曾置甘肅軍司,元代設甘肅省,簡稱甘。
6、新疆
新疆對其發展的旅遊業,農產品行業有很大收獲,並且作為絲綢之路的必經地點,幫扶力度很大。
7、貴州
貴州一直沒有能夠脫掉貧困身份的帽子,近幾年由於當地獨特的自然風景被開發出來,吸引許多人前去旅遊消費,人均GDP在緩慢增長。
8、山西
山西作為一個以煤礦資源起家的一個省份,由於國家現在對於煤礦資源的限制,目前能源行業的發展比較低迷,產業都在尋找新的出路。
9、吉林
吉林作為我國東部的省份,目前發展的工農行業有很大的變化,並且人口流失率比較大,GDP受其人口影響,目前最窮省份排行第9名。
10、黑龍江
黑龍江是一個很美麗的省份,但是目前當地人口流失率非常大,導致其經濟產業發展沒有動力。因此在當地人均收入不高的情況下,省份GDP也上不去。
❷ 中國經濟發達的省份有哪些
中國的經濟在改革開放之後獲得了快速的增長,在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後,與世界第一的美國之間差距也越來越小。根據規劃,在2020年也就是今年我們要實現全面脫貧,因此扶貧工作是今年的重中之重,要說到我國經濟發達省份,首先就是廣東,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其次就是江蘇,東南沿海經濟強省,還有就是浙江,也是中國東南沿海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
三、還有就是浙江,也是中國東南沿海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浙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因為河湖眾多,物產豐富,而省會杭州作為當今全球著名的電子商務平台阿里巴巴的根據地,也是催生了很多的淘寶賣家,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也對促進國內的生產和貿易有很大作用,有過網購經驗的人都會知道,在網上買的很多東西都是從浙江地區發貨的,這也導致了江蘇經濟的快速發展,沿海城市對外溝通方便快捷,國際貿易也非常繁榮,因此浙江作為中國經濟水平靠前的省份,也是不得不提的,而且相比於江蘇和廣東,浙江省內各市的經濟水平算是比較均衡的,而且發展潛力也非常大。其實除了這三個省份,還有其他省的經濟發展也比較快,比如河南、福建等,但是沿海和內陸,東部與西部,南方與北方之間發展差距還是比較明顯。
❸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五個經濟特區分布在哪個省份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島5個經濟特區,
深圳、珠海、汕頭在廣東省,廈門在福建省,海南島在海南省。
1.中國經濟特區是在國內劃定一定范圍,在對外經濟活動中採取較國內其它地區更加開放和靈活的特殊政策的特定地區。
2.中國現在的經濟特區,有6個:
深圳(2020平方公里)
珠海(1687.8平方公里)
廈門(1565平方公里)
汕頭(2064平方公里)
海南島(33920平方公里,當時的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
喀什(111794平方公里,介於經濟特區和其他特殊經濟區的一種國家級試驗區)
❹ 中國經濟大省有哪些
1、廣東
廣東是中國第一經濟大省,也是第一經濟強省。數據顯示,廣東2019年GDP達到了10.76萬億元,連續30多年位居全國第一,同時廣東也成為我國第一個10萬億經濟大省,佔全國經濟總量的比重達到10%以上。
按照2019年人民幣與美元的平均匯率計算,廣東GDP約為1.56萬億美元,超過西班牙和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逼近俄羅斯和韓國。按照目前的經濟體量,廣東GDP可以排名全球前15強。從人均GDP來看,廣東2019年人均GDP為9.64萬元,摺合1.40萬美元,位居全國省份第四名,排在江蘇、浙江、福建之後。
廣東擁有兩座全國一線城市:深圳、廣州,這一優勢足以讓其他省份羨慕無比。同時,廣東的區域經濟發展差距較大,珠三角對廣東的貢獻率達到80%以上,而非珠地區貢獻率還不及20%,努力縮小地區發展差距是廣東未來需要面對的難題。
❺ 中國主要地形、氣候、經濟狀況及主要城市的分布特點
地形有山地,盆地,高原,平原,還有沙漠;
氣候有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還有高寒氣候;
經濟狀況是就經濟發展程度而言,東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後,就發展速度而言,東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最慢;
主要城市分布特點是東部沿海最密集,另外還有沿主要的內河分布,比如長江,黃河,珠江等!
❻ 中國古代四大經濟區是怎麼分布的
四大經濟區的劃分:
全國的經濟區域的特點:從戰國到兩漢已呈現出多樣性 和經濟實力發展不平衡的特點.
司馬遷根據漢代經濟分布的特點,將全國劃分為四大經濟區:山東,山西,江南,龍門碣石以北 .
1,傳統的農業區——山東,山西地區:
在四大經濟區中,屬於黃河流域的山東,山西地區是傳統的農業區,長期居於全國經濟重心的地位.
原因:地處黃河流域,自然條件優越,開發較早,人煙稠密,因而經濟實力強.
2,開發起步相對晚的地區——江南地區
特點:與山東,山西相比,江南經濟實力差距較大.
原因:江南物產豐富,但氣候炎熱潮濕,地勢復雜,不利於開發.兩漢時,這里大部分地區人口稀少,生產技術落後.
3,傳統的畜牧業或半農半牧區——龍門碣石以北地區
地理概念:龍門碣石以北是山東,山西以北的廣大地區.又以長城為界,分為塞內, 塞外兩部分.
特點:這一地區是傳統的畜牧業或半農半牧區.西漢時 塞內一度被辟為農業區,但經濟實力十分有限.
原因:氣候寒冷,土地貧瘠.
❼ 中國有哪些經濟大省
在我國大陸地區,能夠稱得上是經濟大省的只有4個——廣東、江蘇、山東和浙江,其他省市都稱不上是大省。在多項宏觀經濟數據上,包括經濟規模、財政收入、外貿總額,這4個省都是名列前茅。
經濟規模
江蘇、浙江、山東進出口總額分別排在全國第二、第四和第六位。毫無疑問,這三個省份也是進出口大省。
通過以上三個宏觀經濟數據——經濟規模、財政收入和進出口規模,可以清楚的看出,廣東、江蘇、浙江、山東完全可以稱得上是我國經濟大省。
歡迎評論,歡迎補充。
❽ 比較中國三大自然區和三大經濟區的分布,有何內在的聯系
根據自然資源的分布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情況,中國客觀上存在著東部沿海、中部和西部三個有差別的經濟地帶。
東部沿海地帶 包括遼寧、河北、北京、天津、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12個沿海的省、直轄市和自治區(不包括台灣省)。面積佔全國13.6%,人口佔全國42%。中國主要的工業基地——遼寧中南部、京津唐、滬寧杭地區都集中於此,重要的農業基地——黃淮海平原的大部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也分布在這一帶。從全國看東部沿海地帶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水平較高,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通訊設施的基礎好,商品經濟比較發達,與海外有傳統的經濟聯系,信息靈通,對外交通便利。對外開放的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5個經濟特區,大連、 秦皇島、天津、煙台、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14個沿海港口城市,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福建和廣西沿海、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等經濟開放區都在這一地帶。
東部沿海地帶經濟發展的重點是加強傳統工業和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大力開拓新興產業,發展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和高檔消費品工業,使產品向高、精、尖方向發展。加快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和經濟開放區的建設,充分發揮外引內聯和對外、對內兩個輻射扇面的作用,使這一地帶逐步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基地,海洋開發的基地,培養向全國輸送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的基地,向全國傳送新技術、提供咨詢和信息的基地。
東部沿海地帶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能源、交通運輸緊張,原材料不足,北方各省市淡水資源短缺,若幹人口、城鎮密集地區出現環境容量和環境污染問題,以及大江、大河下游澇年汛期的防洪問題,這就需要調整產業結構,完善交通網路,加強與中部和西部地區的橫向聯系,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和集約化的商品性、創匯型的農業生產,把長江三角洲、渤海圈和珠江三角洲建成為環太平洋帶上的重要經濟地域。
中部地帶 包括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9個省區,面積佔全國29%,人口佔全國35.6%。這一地帶能源、各種礦產資源具有明顯的優勢。東北有全國最大的天然林區,內蒙古有廣闊的天然牧場,大部分省的農業比較發達,是中國糧、油、棉、糖的重要產區。今後中部地帶應加快能源、原材料加工,主要是電力、煤炭、石油、有色金屬、磷礦、建築材料的開發和建設。同時,大力發展農業,促進糧食和其他經濟作物穩定增長,逐步把中部地帶建設成為中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產基地,若乾重要機電產品的生產基地,以及能夠提供大量商品糧和其他農副產品的生產基地。
中部地帶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鐵路運輸能力不能適應山西能源基地煤炭外運的需要,黃土高原的大量水土流失,東北森林的過度砍伐,黃河下遊河床不斷淤高所潛伏的洪水決口泛濫危機,長江中游的洪澇問題,以及長城沿線的風沙問題等。因此,在加快能源、原材料工業建設,充分發揮農業生產潛力的同時,加強由西向東的運輸通道建設,大力造林育林、保持水土,防止土地沙化和江河泛濫,並大力發展同東部沿海、西部地帶的橫向聯系,使之成為中國經濟布局由東向西逐步轉移的重要紐帶,擔負起承東啟西的作用。同時生產更多面向全國和可供出口的產品,在新技術和新產品方面有突破性的進展。
西部地帶 包括西北地區的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和新疆,西南地區的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共9個省區。面積佔全國57.4%,人口佔全國22.4%。初步調查,各種資源都很豐富,特別是能源、各種礦產資源前景可觀。但目前勘探不夠,開發利用更少。這一地帶除四川盆地、陝西關中、甘肅蘭州附近等少數地區以外,工農業基礎比較薄弱,交通不便,人口和城市較少,科技和文化教育都不夠發達。今後應大力發展農林牧業、交通運輸業,有步驟有重點地開發能源、礦產資源,因地制宜發展加工工業。由於西部地帶,特別西北地區氣候乾旱,在不適宜開墾和耕種的地區因濫墾濫牧,使土地沙化,生態環境惡化。西南地區地形崎嶇,交通困難。這一地帶目前經濟建設的主要任務是,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提高單位面積產量,選擇水源條件較好的地點,擴大綠洲農業,逐年減少糧食調入量;加強草原牧區建設,植樹種草,改善生態環境,發展畜牧業;充分發揮三線建設形成的基礎和能力,加速軍工技術向民用工業的轉化和擴散;加快對現有鐵路干線的電氣化改造,建設與中部、東部沿海地帶聯系的鐵路干線,努力搞好公路建設,在地廣人稀地區發展地方民航事業;在黃河上中游、長江上游、新疆塔里木盆地、陝甘寧等地建設能源和礦產資源開發區;建設川滇黔交界地區,使之逐步成為一個主要能源、原材料的生產基地;建設新疆烏魯木齊—克拉瑪依地區,使之逐步成為新疆重要的工業樞紐地帶;進一步開放西部邊境的某些市鎮,發展邊境貿易。從長遠來看,西部地帶資源豐富,有發展工農業的廣闊空間,是全國的戰略後備地帶。
全國按照東部沿海、中部、西部三大地帶的自然和經濟特點、各自的優勢和存在問題,安排開發的重點,作出生產力合理布局的規劃,採取東西結合、沿海與內地互相支援、互相促進的發展戰略,使各個地區都藉助自己的優勢得到發展。為了提高國民經濟的整體效益,必須加強地區經濟的合理分工。在加工工業集中地區,特別是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積極發展技術水平較高、資源消耗較少的產業及出口產品,資源富集地區要加速資源開發,並適當發展加工工業,同時加快建設東西走向的交通干線,擴大沿海與內地的交流,縮小沿海與內地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促進全國各地區、各民族的共同繁榮,有計劃有步驟地把中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強國。
❾ 中國主要區域經濟圈集中分布在我國三大自然區中的哪個自然區
中國主要區域經濟圈集中分布在我國三大自然區的東部季風區
;三大經濟地帶的東部經濟地帶 ;地勢三級階梯的第三級階梯 .這表明 ,靠近沿海,地形平坦,氣候濕潤
, 等自然條件有利於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