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挖沙船百度百科
德龍挖沙船,即採掘沙石、沙礦的機械設備工具,一般為電動遷移式或柴油機械動力式。船體採用拼裝式箱型結構。配有挖掘裝置、篩選裝置、提升裝置、傳送裝置等。通過電機驅動挖鬥上料,石塊通過篩選傳由輸送帶傳出,沙子由輸送帶傳到指定地點。
挖沙船:又稱德龍挖沙機械,德龍扒沙王,顧名思義即沙石採掘工具,多為流動作業之用。內陸河道挖沙船日采沙能力幾十噸、到幾千噸不等。船體採用拼裝式箱型結構。配有挖掘裝置、篩選裝置、提升裝置、傳送裝置等。通過電機驅動挖鬥上料,石塊通過篩選傳由輸送帶傳出,沙子由輸送帶傳到指定地點。 大型河道德龍采沙船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極高,一條德龍挖沙船船即可成為一個生產單位,可以實行采沙和沙石分離精選全過程。
適用范圍:河南、河北、山西、山東、內蒙、遼寧、吉林、黑龍江、湖北、湖南、雲南、江西、四川、甘肅、新疆、廣東、廣西、非洲、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地。
特點: 德龍挖沙船:從河道湖泊水庫中 提取 黃沙 資源的 機械船隻。 工作量:60-80。目前 在距離岸邊遠時,可用傳送帶式 或者 配套德龍運輸船 或者 大揚程打沙泵(100米左右)。最新研製生產的大型德龍雙排斗挖沙設備(下挖深度可達30米)及水上遠距離輸送、篩選一體化整套設備,該設備可以把產量提高兩倍,可同時完成采沙、篩選、分離等工序,一次性生產出合格的產品,特別適宜水面寬而水下沙資源豐富的河道、池塘及廢棄的沙場 。該產品具有成本低、工作效率高、操作方便等特點,在國內同行業中居領先水平。 德龍抽沙船:從河道湖泊水庫中 抽取 黃沙 資源的 機械船隻。 工作量:50 種類:岸邊高效德龍抽沙船 , 湖中高效德龍抽沙船。 鑽探式德龍挖沙船:從河道湖泊水庫中 抽取 黃沙 資源的 機械船隻。 工作量:60--250m3/小時。 動力:柴油機 或 發電機組。 種類: 湖中高效德龍抽沙船
型號 裝配斗數 浮體(長X寬)m 挖沙深度(m) 輸送帶/廢料帶長m 處理毛料m/h 柴油機配用動力 減速機
WA-40 40-60 12 X 1.5(單體) 4-5 12/8 60-80 195/1100 500型
WA-60 60-80 14 X 1.5 4-5 13/10 60-80 1100/1105 500型
WA-80 80-95 18 X 1.5 4-10 15/14 60-80 1105/1110 500型
WA-100 100-110 20 X 1.5 4-18 18/13 60-80 1110/1115 650型
WB-60 60-80 16 X 2.0 4-8 15/14 60-100 1110/1115 650型
2. 為什麼外國認為中國巨大的絞吸式挖沙船艦隊
中國正在蓬勃發展的絞吸式挖沙船隊增加了國家「瑞士軍刀」的基礎設施開發工具,推動了其在南中國海有爭議的島嶼建設。
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戰略和相關經濟外交在沉積物沉沒在原來的原始水域之後,隨著港口建設和渠道拓展的形式,開始主動疏浚需求。這是北京能夠利用關鍵優勢的更大範式的一部分:將廣泛的經濟,工業和技術發展納入具體但不斷演變的地緣戰略目標的進步:保護中國認為其在海上權利南海及其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推進。
中國沒有爬上挖掘金字塔的頂端,只要擁有比其他人更多的船隻,而是建造更大,更復雜的吸沙船。在2005年至2012年間, 中國建成了20台絞吸式挖沙船 ,排水量達9000m3以上。從2004年至2011年,中國在2010年推出了至少44台大型絞吸式挖沙船,其中包括 世界第三大吸沙船。
3. 誰有上海中交三行局新海獅號船舶的詳細資料
創下我國挖砂船挖砂深度之最:「新海獅」輪 服役單位:上海航道局 2005年1月8日,上海迎來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新型「主力艦」——大型多功能深水挖砂船「新海獅」輪,它的問世創下了我國挖砂深度之最。 「新海獅」輪總長173.159米、型寬26.6米,「大肚」能容1.3萬方泥砂,可完成挖砂裝艙、泥門卸砂、艏吹和艏噴抽艙排岸等多項高超「技藝」。該輪建造過程中,首次在國內引進了德國大功率水下泵,並配置國內最先進的挖沙船集成控制系統、特大型耙吸管及吊放系統,「中西合璧」的科技結晶形成的最大優勢在於能挖深70米,並在50米以上深水水域吸砂作業時也能確保高吸入效率。 「新海獅」輪由上海航道局和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708所聯合研發並改建而成。(趙虎) 國內最大自航耙吸挖泥船: 16888m3自航耙吸挖泥船 (在建中) 國內自主設計建造,國內最大、世界一流的16888m3自航耙吸挖泥船設計簽字儀式2006年7月18日在上海舉行。該船由上海航道局投資建造、中船工業總公司708研究所負責設計。 此次設計建造的16888m3耙吸挖泥船,是堅持「國輪國造」,在中國境內建造的最大疏浚船,突破了國外對挖泥裝備及其技術的壟斷和封鎖。該船在建造13500m3「新海虎」輪基礎上,不僅擴大了艙容、加快了航速、提升了挖泥和操作性能,還應用更為先進的自動化疏浚控制系統,並首次在挖泥船引入了節能裝置。
4. 中國南海挖沙船一個小時能挖多少立方
「天鯨」號自航絞吸式挖泥船總長127.5m,型寬22m,吃水6m,設計航速12節,總裝機功率為19200KW,最大挖深-30m,最大排泥距離
6000m,挖掘效率為4500m³/h。技術性能指標及鉸刀挖泥能力排亞洲第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三艘自航絞吸挖泥船之一,技術先進性和結構復雜程度
在世界同類船舶中位居前列。
5. 台灣海峽有8個填海造島
以微臣之建,「在台海四周建16個固定人工島嶼(每個有2個003航母那麼大面積就足夠了,不影響國際航運)」,這樣才可以真正威懾台獨分裂分子和拒止美國和日本進來,也為真正的全面統一做准備,讓台獨徹底丟掉幻想「大陸不可能會武力收拾他們」,以免天天挑釁大陸。有這幾十個超級固定航母,可以不戰而統一!大大減少解放軍冒著渡海遠洋登錄的巨大犧牲,大大減輕遠距離跨海運輸的風險!還可以在靠近大陸側的6個人工島上部署精銳的防空系統,不存在什麼活靶子的謬論!只有做這樣的斗爭才有可能性實現和平統一(以武促統)的機會,還可以為未來跨海峽高鐵(2030年前迫切要實現的,時間很短)做實實在在的准備工作(不只是幻想,時間快到了還未動工,建設也要8年左右)。
另外這些靠近大陸側人工島嶼通過隧道與大陸互通,可以快速暗中輸送戰略物資到前線,可以海上也可以通過海底隧道輸送人員和戰略物資,速度更快!
台灣軍事預算越來越大,北約和美國外部干預愈演愈烈,哪天美國和台獨先敲我們腦袋,咋辦?我們還是沒准備充分?
6. 中國擁有最大絞吸船,是否能用來疏浚黃河泥沙
近些年隨著我國基建水平提升,有關於黃河通航的言論,一次又一次地在網路上發酵,雖然大部分情況下都是不了了之,但民間對於黃河通航的目標,一直在樂此不疲的出謀劃策,尤其是黃河中下遊河段的河南、山東,討論之聲最為積極。當前在所有關於黃河通航的討論中,有兩個方法呼聲最高,第一個是黃河改道渭河,減少上游泥沙含量,第二個是用天鯤號來疏浚黃河泥沙。
試想一下,當疏浚出來的黃河泥沙乾燥後,漫天黃沙隨風起舞,對沿岸環境會造成多麼大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可能工程還沒開工,沿黃河兩岸的居民就已經開始大規模反對了,綜合以上幾種情況,用天鯤號疏浚黃河河道的想法完全行不通。
7. 如何看待亞洲最強「天鯤號」鉸吸挖沙船下水
央視網消息:2017年11月3號上午,由中國交建設計建造的亞洲最大自航絞吸挖泥船"天鯤號",在江蘇南通下水,標志著我國疏浚裝備研發建造能力進一步升級,中國疏浚產業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看似平常的一則新聞,隱含的內容十分的豐富。這是一個十分振奮人心的消息,是我國先進設備又一重大突破,產業科技的重大進步。標志著我國疏浚裝備進一步升級,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別看這個不起眼挖泥船,這可是具有維護國家海洋主權,其意義甚至大於戰艦的建造,具有戰略性的大國利器。
我國有漫長的海岸線,從北到南還遍布著大小島嶼,特別是一些島礁。在南海多年來因為遠離大陸海岸線,我們南海諸島受到一些國家的非法搶占,南海諸島中面積比較大的幾乎都被越菲佔領。而我們自己僅控制了比較小的一部分。因為離大陸海岸線遠,維護主權十分的困難,多年來形成了比較被動的局面。
但是在近幾年裡,隨著經濟實力加強,我國開發維護能力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南海島礁的開放利用中,我們後來居上。因為先前就有了「天瓊號」吹沙挖泥船,經過幾年的南海島礁作業,一改被動的狀況。我們造出了南海最大的島礁利用地,在很短的時間里完成了對南海的幾個島礁的升級改造。如永暑礁,美濟礁,渚碧礁等八個島礁。我國利用多艘「天瓊號」吹沙挖泥船同時開始造島,真的是難以想像。開挖吸泥沒有幾年,僅在在這三個島嶼就造地13.1平方公里,效率高速度驚人。
填海造島的能力,與一個國家的綜合經濟實力和先進的科技設施相關。13.1平方公里是什麼概念,越南菲律賓偷偷造島三十年,靠運輸船人拉肩扛從陸地運土,只造出不到零點五平方公里的海島。所有被偷偷侵佔的幾十個南海周邊島礁總面積還不足二平方公里。南沙群島最大的天然島嶼是太平島,面積只有0.43平方公里。
而我國近幾年吹沙填島作業的幾個島嶼面積是;永暑礁(以後稱之為永暑島)2.8平方公里,美濟礁(以後稱之為美濟島)6平方公里。渚碧礁(以後稱之為渚碧島)4.3平方公里。這些經過吹填的島嶼面積大大的超過南海所有島嶼面積,已經成為多功能配套設施的基地。在上述三個島嶼上都建立了機場,成為了我們在南海的戰略支撐點。
以上不過是在南海小試牛刀,南海的前景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我們的最先進的「天鯤號」還剛剛下水,「天鯤號」大大先進於「天瓊號」。「天瓊號」吹沙輸送距離為六公里,已經是非常的不簡單了。而現在的「天鯤號」吹沙輸送可以達到令人吃驚的十五公里。功率前所未有,而且可以在海洋島礁上每小時造地一畝的能力。在面向海洋,開發海洋的時代,「天鯤號」的誕生正當其時,我國有遼闊的海洋和島嶼,今後將會有大展身手的空間。
「天鯤號」挖泥船的下水真是大好消息,可賀可喜。「天鯤號」不僅可以維護一般的沿岸設施,疏浚航道,更重要的是對維護海洋島嶼建設,維護國家主權增添又一大神器,「天鯤號」不是一般設施有戰略功用。
8. 三沙市是哪裡
在中國最南端,「藏」著一個七彩的地方。
藍,深藍翡綠的海域綿延200多萬平方公里。
綠,星羅棋布的島礁上,熱帶植物鬱郁蔥蔥。
白,細軟的白沙灘分隔開陸地和海域。
抬頭有飛鳥掠過,低頭能看到紅蟹黑石。
如果你往深海里瞧去,五彩的珊瑚,婆娑的海藻,斑斕的魚群,各有各的精彩。
這里是中國三沙,下轄西沙、南沙兩個區,分管西沙群島、中沙群島(西沙區)、南沙群島(南沙區)的島礁及其海域,是我南疆的海防前哨。
一直以來,這里只對中國人開放,普通遊客可以登上西沙群島,在石島看日出,在鴨公島撿貝殼,到銀嶼島看龍坑,到全富島上捉螃蟹。
三沙全是寶貝。
據統計,三沙海底礦產豐富,「可燃冰」儲藏量約為194億立方米;油氣資源儲潛量為700多億噸,其中石油儲潛量為292億噸,天然氣儲潛量為58萬億立方米…僅西沙海域中氘核能的蘊藏量,就相當於一個25萬千瓦電站7500億年的發電量。
海區有鳥類10萬多隻,魚類有2000種左右,還有珠貝、海螺、海參等珍貴水產品,潛在漁獲量近200萬噸……
寫到這里,一個只能在辦公室996的社畜,嘴角留下了不爭氣的眼淚。
這可全是我家的大好河山啊。
但是,總有那麼一兩個人愛摻和別人的家事。
7月13日,美國國務院發了一份聲明,拒絕中國對於南海特定區域的主權聲索。
不由得想起月初我海軍在西沙群島進行軍事演習的時候,美國也派「里根」號和「尼米茲」號雙航母跑到南海湊熱鬧,艦載機24小時不停歇,甚至拉來日本海上自衛隊搞了個聯合訓練。
這就好像我在自己家鍛煉,你穿越大半個太平洋到我家門口來秀了一波肌肉,還先行告狀,「是他,正在破壞局勢穩定!」
我媽對這件事有更樸素的看法:賊喊捉賊。
我小外甥直接背誦了一段課文:
「西沙群島是南海上的一群島嶼,是我國的海防前哨。那裡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我們祖祖輩輩生長的地方。隨著祖國建設事業的發展,可愛的西沙群島必將變得更加美麗,更加富饒。」
西沙群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不存在任何爭議,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不容侵犯。
連小學生都知道的常識,蛋蛋姐就不BB了。
我想講一講中國最南端,那片綿延200多萬平方公里的碧海、200多個星羅棋布的島礁上曾經發生的和正在發生的,隱秘而偉大的故事。
1
1974年1月12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登了一則聲明,譴責南越西貢當局數年來對中國南海主權屢屢進犯。
彼時,越戰已進入尾聲,美國在撤軍之前向南越轉讓了大小艦只近百艘,在國內節節敗退的西貢當局,感覺自己手握「海軍重兵」,心態爆棚。
1月15日,南越海軍派驅逐艦「李常傑」號侵入西沙永樂群島海域,驅趕漁船並傷我漁民,隨後的17-18日,又增派「陳慶瑜」號、「陳平重」號及「怒濤」號強占甘泉島和金銀島,企圖以此作為繼續侵佔其他島嶼的據點。
「李常傑」號驅逐艦
而當時,中國正處在特殊時期,戰略重點是在北方防範,主力艦隊多分布於東海和北海,對南海艦隊的建設投入很少,原有四艘千噸級火炮護衛艦全部失修,無法出海作戰,能勉強駛到300多公里外西沙群島海域的艦只,只有幾艘獵潛艇、掃雷艇等小型作戰艦。
兩方對比,對方4艘軍艦滿載排水量8395噸,裝配有艦炮、自動炮等新武器;我方271「錦州"號、274「瀘州」號屬於獵潛艇,396號、389號屬於掃雷艦,四艘軍艦加起來尚沒有一艘「陳平重」號的噸位重,且裝備火炮少,口徑也小。
打個不恰當的彼方,面對堅船利炮的南越海軍,我方看起來像個戴著紅領巾的小學生。
不過,主權問題,不是行不行的問題,而是必須要上的問題。
1月19日早上,南越海軍「怒濤」號、「李常傑」號從西北向接近我中方巡邏艦,「陳慶瑜」號、「陳平重」號由金銀島以南向外海靠近,企圖占據有利外線,以便速戰速決。
南海艦隊也兵分兩路,以396、389兩艘掃雷艦攔截「李常傑」號和「怒濤」號,271、271艦艇編隊進至廣金島東南海面,與「陳慶瑜」號、「陳平重」號對峙。
7點40分,「陳慶瑜」號派23名南越軍人在琛航島搶灘登陸,被島上民兵用刺刀逼退,不得已撤回艦上。
7點49分,「陳平重」號也派21名武裝人員企圖登上廣金島,與首島民兵發生小規模沖突,兩名南越中尉被擊斃。
8點15分,389艦與「李常傑」號在對峙中相撞,由於我方始終貫徹「不主動惹事,不先打第一槍,不能吃虧」的三不政策,無論南越各艦如何挑事,戰爭始終沒有打響。
9點04分,「陳慶瑜」號甲板上突然發出兩聲槍響,原來是一個炮手走火,並緊急將炮口歸零以示沒有敵意。
簡直令人迷惑。
10點22分,此前登島失敗的艦艇部隊回收完畢,南越海軍突然換了一副面孔,展開戰斗隊形,向我艦艇編隊發起進攻。
雖然我艦艇噸位輕,火炮少,但相對機動靈活,適合快速出擊,進入敵艦火炮射擊死角,攻擊其通訊指揮、火控系統,近戰更為有利。而南越要想發揮大口徑炮遠射程的優勢,兩軍距離則越遠越好。
因此,戰鬥打響後,出現了一副神奇的景觀——中方小艦艇追著南越大艦跑。
慌亂中,274艦艇被認定為「指揮中心」遭到大小40餘發炮彈,傷痕累累。但兩軍距離從開戰時的2000米一路縮短至幾十米,我方火力密度大的優勢體現出來。
10點35分,我軍389艦在與敵艦的糾纏中彈葯庫和舵機被先後擊中,失控的389艦在最後關頭,拼盡全力與「怒濤號」撞到了一起。
在這場接舷戰中,389艦上的水兵抄起各式輕武器,和「怒濤號」上的南越部隊「貼身肉搏」,最終,「怒濤號」被打得一片狼藉,連艦長也被擊斃。
「怒濤號」失勢後,396艦開始掉轉南下支援271編隊,與此同時,271編隊也集中火力攻擊「陳慶瑜」號的通訊指揮和火力系統,3小對一大,「陳慶瑜」號艙體被擊中,只能在「陳平重」號的掩護下撤退。
也許有人好奇,和「怒濤」號一起作戰的「李常傑」號呢?
原來,開戰不久,「李常傑」號被自家友艦擊中機艙,還未上場便「返廠維修」,等重新上場企圖營救「怒濤號」時,中國增援的281、282號艇也進入戰區,向「怒濤」號發起炮擊,14點52分,「怒濤」號彈葯庫被引爆,沉入海底。
其實早在前一天,281、282號艇已經抵達永興島,但艦艇靠岸後關閉了電台通訊,一直到19日早上調試電台的時候才收到上級下達的增援命令。
有一種說法是,靠岸後關閉電台,是為了省油。
不過,我們依然打贏了這場自衛反擊戰。
在西沙海戰中,我方以389號艦受重傷,274、396號艦受輕傷,犧牲18人,負傷67人的代價,收復了被侵佔的甘泉島、珊瑚島及金銀島。
從此,西沙四十多年再無戰端。
2
1988年,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託,中國要在南沙群島建一個海洋觀測站,隨後,我海軍開始在南沙控制的礁盤上建立哨所。
沒有陸地,就把房子架在海面上——以鋼釺為「基石」,竹竿做柱子,篾席當牆壁,瀝青封屋頂,一間10平米的房子就搭好了。
當然,最重要的「裝修」,是一面五星紅旗。
平日的生活就在這個小小的屋子裡,悶熱、蚊蟲還好說,最發愁的補給,永暑礁沒有淡水,有時候趕上台風,補給船不到,小屋被掀起的巨浪沖擊著,守礁官兵還得自己接雨水凈化。
這里又是戰斗的最前沿,他們須得時刻打起精神以防來犯之敵,戰機有時甚至會貼著屋頂飛過,軍艦和武裝漁船也時不時抵近偵察。
盡管有寂寞、病痛、恐懼…但第一代守礁人就這樣固守在南疆第一線,成為了中國主權的象徵。
守礁官兵在第二代高腳屋裡生活
而現在,曾經只能站兩個人的永暑礁,卻變成了一座永陸面積達2.8平方公里的永暑島,並有醫院、機場,還有菜地、球場,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嗎?
不,這叫陸域吹填。(叉會腰)
所謂陸域吹填,類似填海造地,通過人工手段,將海洋變成陸地。
對南沙來說,淺灘最不缺的就是海沙,但是,這么多的海沙,用鏟子和抓鬥就像螞蟻搬家,效率極低,最經濟有效的辦法,就是吹填——
將南沙礁盤周圍的淺灘圍起來,給挖沙船裝上大泵,將海底的沙水一起呼呼呼吹進目標圈內,等海水流出,留下的沙子在圈內堆起來,慢慢填成陸地。
越南填海造陸工程
為了滿足我駐島官兵和島上居民的正常生活,填海造陸工程只有一個字,快。
能夠「一夜造陸」的排頭兵,行動起來活像豌豆射手,名曰「天鯨號」。
在執行作業時,天鯨號直接用功率高達4200kw的絞刀,把旁邊的珊瑚礁岩石挖開,以每小時4500立方米的速度將海沙、海水的混合物吸出來,再經過管道,排放到最遠6000米外,每天可以吹填海沙達十多萬立方米。
即使面對8級海風,也能正常工作。
天鯨號一出,一個小時就可以在海上填出一個足球場。
2019年,陸域吹填另個一雄兵「天鯤號」問世,相比前輩天鯨號,天鯤號技能更彪悍,同時也擁有更「聰明的大腦」——它可以計算土質推算潮期水位,全電力驅動,也減輕了環境負擔。
機械怪物在南海默默填海,短短幾年時間,永暑礁「吹成」了永暑島,赤瓜礁「吹成」了赤瓜島,美濟礁「吹成」了美濟島。
不僅有飛機跑道,還有醫院、燈塔、氣象站、科研所,憑著基建狂魔的底氣,守島官兵們住上了寬敞舒適的礁堡,他們可以看著電視,吹著空調,安安心心地守衛我們的南疆海域。
華陽礁上的第三代「高腳屋」
3
2013年,西沙群島正式開放旅遊。
那片純凈的海,碧藍的天,神秘的土地,生意盎然的海底世界,都向我們張開雙臂。
而這一切,要感謝那些駐守在島上的官兵們。
相比三沙美麗富饒的自然環境,駐島官兵們過的,卻是另一種生活。
三沙的氣候有「三高」:溫度高、鹽分高、濕度高。
駐守在這里收到的第一份禮物,就是來自烈日和海風送出的「西沙黑」。
迎接他們的,還有缺水和缺菜。
早前,三沙土地中的鹽鹼含量超標,糧食作物和植物都無法生存,蔬菜全靠補給船運過來,水果則是奢侈。
有一次,一個士兵外出趕集,什麼都沒買,就帶了10個西瓜回來。
他一口氣吃掉了8個西瓜,挺著滾圓的肚子發呆。
有人問他,吃這么多西瓜,還吃得下飯嗎?
他說,不吃了,留著肚子晚上吃剩下的兩個瓜。
不過,種菜可是中國人的民族天賦。
因為缺土,每個回家探親的人,都必須帶15公斤家鄉的土回來,放在島上大棚里,就這樣,慢慢的,蔬菜有了,維生素也能自給自足了。
永興島上沒有淡水,很多時候,只有女兵可以洗澡,男兵想洗澡,只能等下雨。
所以這里有全軍唯一有編制的雨水班,承擔著為島上居民收水、凈水、供水的重任。
不同於部隊上的其他人,雨水班就喜歡下雨,每逢下雨,班裡的1個班長、4個士兵就會歡天喜地地往機場跑——永興島機場和停機坪特地設計成千分之五的弧度,以便下雨的時候,雨水流入積水坑,經過沉澱、過濾、消毒等一系列操作,達到國家飲用水標准。
隨著中國治沙經驗逐漸成熟,經過技術改良的西沙海灘,半畝地就能長出1500多斤蔬菜,解決了口糧,剩下的土地就用來栽花種樹。
90年代,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的楊得志上將來西沙部隊視察時,親手在西沙海軍招待所院內種下一棵椰子樹,此後便有了一個規矩,來一個將軍種一棵椰子樹,這里被稱為「將軍林」,如今已經種下1400多棵椰子樹。
將軍林的第一顆椰子樹
如今的將軍林
永興島也從沙洲變成了綠洲。
今天的三沙,建起了第一所學校,開通了郵局,接通了網路,島上居民也可以通過網購,買到平日里見不到的新鮮玩意兒。
繁華的北京路上,開起了冷飲店、理發店,小超市也能買到應季的水果和當紅的零食。
每一天,當三沙人民政府廣場前的五星紅旗升起時,和平寧靜的一天開始了。
漁民撒下漁網,小朋友背起書包,教室里響起稚嫩的童聲:
碧雲天,綠椰下。金海岸,銀海沙,問我家,名叫啥?我家名字叫中華。
七彩三沙是我家,好美一幅中國畫。我愛三沙我愛家,我愛祖國大中華。
尾聲
小學語文課本上,有一篇《富饒的西沙群島》,直到現在,我還能記得原文對西沙群島的描述:
西沙群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有深藍的,淡青的,淺綠的,杏黃的。一塊塊,一條條,相互交錯著。因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峽谷,海水有深有淺,從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長著各種各樣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參到處都是,在海底懶洋洋地蠕動。大龍蝦全身披甲,劃過來,劃過去,樣子挺威武。
魚成群結隊地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好看極了。有的全身布滿彩色的條紋;有的頭上長著一簇紅纓;有的周身像插著好些扇子,游動的時候飄飄搖搖;有的眼睛圓溜溜的,身上長滿了刺,鼓起氣來像皮球一樣圓。各種各樣的魚多得數不清。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
……
優美的文字,配上漂亮的插圖,從此,我就下定決心,長大後要去一次西沙群島。
直到今天,依然未能成行。
我咨詢過旅行社,由於交通工具限制,目前,普通遊客乘游輪只去三個島:全富島,銀嶼島,鴨公島。
盡管這三個島上的美景,已經足以顛覆我對美的認知。
但潛意識里,我還是希望有朝一日,除了能在石島看日出,在鴨公島撿貝殼,到銀嶼島看龍坑,到全富島上捉螃蟹,還可以登上永興島,去看看那個中國最南端的城市,俗氣地打個卡,蓋個戳,然後小小地驕傲一下:
看見沒,這么美的地方,是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