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有哪些地震帶
郯城-營口地震帶。包括從宿遷至鐵嶺的遼寧、河北、山東、江蘇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區。是我國東部大陸區一條強烈地震活動帶。1668年山東郯城8.5級地震、1969年渤海7.4級地震、1974年海城7.4級地震就發生在這個地震帶上,據記載,本帶共發生4.7級以上地震60餘次。其中7-7.9級地震6次;8級以上地震1次。
5
青藏高原地震區
包括興都庫什山、西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賀蘭山-六盤山、龍門山、喜馬拉雅山及橫斷山脈東翼諸山系所圍成的廣大高原地域。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肅、寧夏、四川、雲南全部或部分地區,以及原蘇聯、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緬甸、寮國等國的部分地區。本地震區是我國最大的一個地震區,也是地震活動最強烈、大地震頻繁發生的地區。據統計,這里8級以上地震發生過9次;7-7.9級地震發生過78次。均居全國之首。此外,"新疆地震區"、"台灣地震區"也是我國兩個曾發生過8級地震的地震區。這里不斷發生強烈破壞性地震也是眾所周知的。由於新疆地震區總的來說,人煙稀少、經濟欠發達。盡管強烈地震較多,也較頻繁,但多數地震發生在山區,造成的人員和財產損失與我國東部幾條地震帶相比,要小許多。還有"華南地震區"的"東南沿海外帶地震帶",這里歷史上曾發生過1604年福建泉州8.0級地震和 1605年海南瓊山7.5級地震以及1918年廣東南澳7.3級地震。但從那時起到當前的400多年間,無顯著破壞性地震發生。
四川龍門山地震帶
四川龍門山位於四川省四川盆地西北邊緣,廣元市、都江堰市之間。東北-西南走向。包括龍門、茶坪、九頂等山。東北接摩天嶺,西南止岷江邊。綿延200多千米。海拔1000~1500米。龍門山最高峰海拔2345米,海拔由盆地邊緣2000米向西逐漸升高到3000米以上,主峰九頂山海拔高達4984米,龍門山是四川強烈地震帶之一。自公元1169年以來,共發生破壞性地震26次,其中里氏6級以上地震20次。公元2008年5月12日,由於印度板塊向亞洲板塊俯沖,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質向東緩慢流動,在高原東緣沿龍門山構造帶東擠壓,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剛性地塊的頑強阻擋,造成構造應力能量的長期積累,最終在龍門山北川——映秀地區突然釋放,發生里氏8.0級地震(汶川大地震),這次地震共造成超過87150人死亡和失蹤(其中遇難人數69227人,失蹤17923人)。
② 中國有哪幾大地震帶
我國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活躍。中國地震主要分布在五個區域:台灣省、西南地區、西北地區、華北地區、東南沿海地區和23條地震帶上。
分布地帶:
1、華北地震區
包括河北、河南、山東、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江蘇、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區。在五個地震區中,它的地震強度和頻度僅次於"青藏高原地震區",位居全國第二。由於首都圈位於這個地區內,所以格外引人關注。
據統計,該地區有據可查的8級地震曾發生過5次;7-7.9級地震曾發生過18次。加之它位於我國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經濟、文化、交通都很發達的地區,地震災害的威脅極為嚴重。
華北地震區共分四個地震帶。
(1)郯城-營口地震帶。包括從宿遷至遼寧的鐵嶺、河北、山東、江蘇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區。是我國東部大陸區一條強烈地震活動帶。
1668年山東郯城8.5級地震、1969年渤海7.4級地震、1975年海城7.4級地震就發生在這個地震帶上,據記載,本帶共發生4.7級以上地震60餘次。其中7-7.9級地震6次;8級以上地震1次。
(2)華北平原地震帶。南界大致位於新鄉-蚌埠一線,北界位於燕山南側,西界位於太行山東側,東界位於下遼河-遼東灣拗陷的西緣,地震帶。
1679年河北三河8.0級地震、1976年唐山7.8級地震就發生在這個帶上。據統計,本帶共發生4.7級以上地震140多次。其中7-7.9級地震5次;8級以上地震1次。
(3)汾渭地震帶。北起河北宣化-懷安盆地、懷來-延慶盆地,向南經陽原盆地、蔚縣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靈丘盆地、太原盆地、臨汾盆地、運城盆地至渭河盆地。
是我國東部又一個強烈地震活動帶。1303年山西洪洞8.0級地震、1556年陝西華縣8.0級地震都發生在這個帶上。1998年1月張北6.2級地震也在這個帶的附近。有記載以來,本地震帶內共發生4.7級以上地震160次左右。其中7-7.9級地震7次;8級以上地震2次。
(4)銀川-河套地震帶。位於河套地區西部和北部的銀川、烏達、磴口至呼和浩特以西的部分地區。1739年寧夏銀川8.0級地震就發生在這個帶上。
本地震帶內,歷史地震記載始於公元849年,由於歷史記載缺失較多,據已有資料,本帶共記載4.7級以上地震40次左右。其中6-6.9級地震9次;8級地震1次。
2、青藏高原地震區
包括興都庫什山、西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賀蘭山-六盤山、龍門山、喜馬拉雅山及橫斷山脈東翼諸山系所圍成的廣大高原地域。
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肅、寧夏、四川、雲南全部或部分地區,以及原蘇聯、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緬甸、寮國等國的部分地區。
本地震區是我國最大的一個地震區,也是地震活動最強烈、大地震頻繁發生的地區。據統計,這里8級以上地震發生過9次;7-7.9級地震發生過78次。均居全國之首。
3、四川龍門山地震帶
四川龍門山位於四川省四川盆地西北邊緣,廣元市、都江堰市之間。東北-西南走向。包括龍門、茶坪、九頂等山。東北接摩天嶺,西南止岷江邊。
綿延200多千米。海拔1000~1500米。龍門山最高峰海拔2345米,海拔由盆地邊緣2000米向西逐漸升高到3000米以上,主峰九頂山海拔高達4984米,龍門山是四川強烈地震帶之一。
自公元1169年以來,共發生破壞性地震26次,其中里氏6級以上地震20次。公元2008年5月12日,由於印度板塊向亞洲板塊俯沖,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
(2)中國有多少地震帶視頻擴展閱讀:
據統計,自20世紀以來,中國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佔全國所有自然災害,包括洪水、野火、泥石流、山體滑坡等54% 的總人數,超過一半。從人員死亡來看,地震是群體性破壞的第一,經濟損失最大的主要是氣象災害 (洪水),造成的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遠遠大於地震。
20世紀以來,中國共發生6級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貴州、江浙兩省和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所有的省市區。中國地震活動頻度高、強度大、震源淺,分布廣,是一個震災嚴重的國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地震帶
③ 我國有多少條地震帶
中國地震主要分布在五個區域:台灣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華北地區、東南沿海地區和23條地震帶上。
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這五個地區是:
①台灣省及其附近海域;
②西南地區,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雲南中西部;
③西北地區,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天山南北麓;
④華北地區,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
⑤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等地。我國的台灣省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西藏、新疆、雲南、四川、青海等省區位於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上,其他省區處於相關的地震帶上。中國地震帶的分布是制定中國
④ 中國有哪些主要的地震帶
我國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活躍。
中國地震主要分布在五個區域:台灣省、西南地區、西北地區、華北地區、東南沿海地區。
主要有:青藏高原地震區。包括興都庫什山、西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賀蘭山-六盤山、龍門山、喜馬拉雅山及橫斷山脈東翼諸山系所圍成的廣大高原地域。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肅、寧夏、四川、雲南全部或部分地區。本地震區是我國最大的一個地震區,也是地震活動最強烈、大地震頻繁發生的地區。據統計,這里8級以上地震發生過9次;7-7.9級地震發生過78次。均居全國之首。
華北地震區
包括河北、河南、山東、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江蘇、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區。在五個地震區中,它的地震強度和頻度僅次於"青藏高原地震區",位居全國第二。
該地震區包括:郯城-營口地震帶。包括從宿遷至遼寧的鐵嶺、河北、山東、江蘇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區。華北平原地震帶。南界大致位於新鄉-蚌埠一線,北界位於燕山南側,西界位於太行山東側,東界位於下遼河-遼東灣拗陷的西緣。汾渭地震帶。北起河北宣化-懷安盆地、懷來-延慶盆地,向南經陽原盆地、蔚縣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靈丘盆地、太原盆地、臨汾盆地、運城盆地至渭河盆地。銀川-河套地震帶。位於河套地區西部和北部的銀川、烏達、磴口至呼和浩特以西的部分地區。
四川龍門山地震帶。
四川龍門山位於四川省四川盆地西北邊緣,廣元市、都江堰市之間。東北-西南走向。包括龍門、茶坪、九頂等山。東北接摩天嶺,西南止岷江邊。綿延200多千米。
此外,還有"新疆地震區"、"台灣地震區"、"華南地震區"的"東南沿海外帶地震帶"等。
中國主要地震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