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的鞭炮最早起源於何時呢有何依據
鞭炮也被稱為「炸葯」和「大炮」。在唐代,它們被稱為「炸葯」,在南方,它們也被稱為「紙炮」和「大炮」。如果將許多鞭炮接到一個串中,則它們被稱為「鞭炮」,「鞭打鞭子」和「鞭打」。鞭炮的起源很早,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有記載:「第一個月的第一天,公雞在尖叫。在法庭上,用鞭炮躲避邪靈。」
鞭炮也有很多名字。鋼鞭-用牛皮紙包裹並用火葯覆蓋。當聲音很大時,聲音像鋼鐵一樣清脆響亮。鞭子猛撞成一團,「戰哨」可能多達10,000個。在吊鞭上加一個特殊的鞭炮稱為「敲鞭」,通常是十圈帶射線的。放置時可以聽到聲音的節奏。在南方的城鎮中,用彩紙包裹的「花鞭」很流行,被火葯打碎的彩紙在戴上時會掉下來,非常漂亮。
㈡ 最早的爆竹始於哪個朝代
爆竹源於我國先秦時期,早先是古人在焚竹之時,由「劈啪」聲響而命名,後來唐宋時代火葯的發明和使用促進了爆竹的進步。
爆竹也叫「爆仗」、「炮仗」,唐代時寫作「爆竿」,南方各地又稱之為「紙炮」、「響炮」。如果把許多單個的爆竹聯結成串,則叫作「鞭炮」、「響鞭」、「鞭」。古人放爆竹是為了驅逐瘟神疫鬼,驅邪辟凶。現如今,民間稱之為「爆仗」 「花鞭」或「響鞭」等。
先秦時期已存在的「爆祭」,是燃燒柴火以「敬神驅邪」的一種宗教行為。《周禮·春官》篇所記載的「九祭」中的第三祭,即是「爆(炮)祭」。「爆」,其實就是燒,但其與一般燒火不同的是燃燒時要發出聲響。這是先秦時期流行的一種「用火」方式,《詩經·小雅》中的《瓠葉》詩即稱,「有兔斯首,炮之燔之」。
竹子在燃燒時,因受熱會猛然炸裂而發出很大的響聲,最能達到「爆」的效果,所以竹子成了當時最受歡迎的一種燃料,故「爆竹」流行開來。宋代,爆竹又衍變成了「燎竹」,宋代文人袁文的《瓮牖閑評》書中有「歲旦燎竹於庭」的記載。其對「燎竹」的注釋是:「燎竹者,爆竹也。」
在西漢辭賦家東方朔撰寫的《神異經》中有這樣一種說法:「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長尺余,袒身,捕蝦蟹……名曰山臊。其音自叫。人嘗以竹著火中,爆烞而出,臊皆驚憚。犯之令人寒熱。」這里所說的「山臊」是一種模樣怕人的猴科靈長類動物,又名「山魈」,如今在非洲仍然常見。或許是山臊身上帶有傳染性極強的病毒,「犯之則令人寒熱」,人接觸山臊後即生病,所以古人視之如妖魔鬼怪,傳說中怪獸「年」即是它的化身之一,故古人「爆竹」以驅之。
《神異經》是部志怪小說,盡管對其作者尚有爭議,但該書成書當不晚於六朝。這說明至遲在六朝時期,古人仍通過爆竹驅魅辟邪,並已移植於過年風俗中。從民俗史料所記來看,南朝梁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也曾記載了當時的過年風俗:正月初一天蒙蒙亮的雞鳴時分,人們便起來,「先於庭前爆竹,以劈山臊惡鬼。」
鞭炮的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南朝梁代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意思是說,人們在正月初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燒,竹子在火中的爆裂聲能夠趕走怪獸惡鬼。 唐初,有人將硝石裝入竹筒中燃放,這便是裝硝爆竹的最早雛形。
自從火葯出現,人們將硝石、硫磺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內燃燒,產生了「爆仗」。
過年燃放爆竹,唐代開始盛行。唐詩中爆竹有許多描述:「亂騎殘爆竹,爭唾小旋風」(元稹《生春二十首》)、「桃枝堪辟惡,爆竹好驚眠」(張說《岳州守歲二首》)、「新歷才將半紙開,小庭就聚爆竿仄」(於鵠《早春》)。
過年燃放爆竹之風到宋代更為普遍,宋代文人所記比唐代更加豐富:「城中爆竹已殘更,朔吹翻江意未平」(陳與義《除夜二首》)、「爆竹一聲鄉夢破,殘燈永夜客愁新」(黃公度《乙亥歲除漁梁村》……當然,最著名的還是王安石的《元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其中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成了過年時最流行的名句。到了宋代,中國民間開始普遍用紙筒和麻莖裹火葯編成串做成「編炮」(鞭炮)。
然而,這時廣泛流行的爆竹並不是用火葯製成的,而是當時流行的一種「燎竹」風俗,即燒真竹子,又叫爆竿。現代鄉村仍能看到的燒「歲火」現象,便是此遺俗,歲火越旺越吉祥。
明清兩代,爆竹的種類更加繁多,燃放爆竹的時間已不限於大年初一清晨,除夕夜即開始,子夜零時達到高潮,俗稱「迎神」。這時,無論貧富貴賤均要放爆竹。
關於爆竹的演變過程,《通俗編排優》記載道:「古時爆竹。皆以真竹著火爆之,故唐人詩亦稱爆竿。後人卷紙為之。稱曰「爆竹」。《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從除夕至立春,爆竹聲聲,不絕於耳。
用火葯為原料的爆竹,出現於北宋末期。但那時使用火葯的爆竹叫「爆仗」,與軍事行為有關聯。據宋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七)「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條,此叫法源於軍中一種儀仗形式的表演,「出場凡五七對,或以槍對牌,劍對牌之類」。表演開始的號令,叫「爆仗」,「忽作一聲如霹靂, 謂之『爆仗』」。
這種「爆仗」即是現代爆竹的雛形,如果不用火葯當原料,是不可能有「霹靂」那樣怕人聲響的。因燃放時聲響如炮,時人又稱之為「炮仗」。
用火葯引燃的爆竹,到南宋時已很流行了。南宋人施宿於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編撰、陸游作序的《會稽志》記載,「除夕爆竹相聞,亦或以硫黃作爆葯,聲尤震厲,謂之『爆仗』。」
宋末元初,爆竹已成時人過年時必備的「年貨」,燃放方式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周密的《武林舊事》「歲除」條稱,「至於爆仗,有為果子人物等類不一。而殿司所進屏風,外畫鍾馗捕鬼之類。而內藏葯線,一爇連百餘不絕。簫鼓迎春。」「一爇連百餘不絕」,就是將單一爆竹編連接在一起,這種放法,時人俗稱為「編炮」,與現代燃放方式已無區別。因炸時如舞長鞭般響震,又被叫做「鞭炮」。《武林舊事》中這段記載最重要的地方,不是燃放方式,而是引燃爆竹的方式,開始使用「葯線」了。
宋代使用火葯的爆竹,一般用紙裹成的紙筒和麻莖裝火葯。這種爆竹危險性降低,燃放較為安全,又叫「紙炮」,是孩子們過年時最喜歡燃放的鞭炮,南宋王銍《雜纂續》中「小兒放紙炮」一語說的就是這種現象,並誕生了一條歇後語:「小兒放紙炮–又愛又怕」。在發明鞭炮的同時,宋代還出現了煙花(煙火)。
也是從宋代起,中國的「爆竹文化」豐富了起來,燃放更講究,民俗目的更明確。
㈢ 新春燃放爆竹的風俗始於什麼朝代
春節燃放爆竹之俗始於漢代。據南梁人宗懍撰寫的《荊夢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從辟山妖惡鬼。」古時放爆竹,是用竹子放進火內燃燒,由於竹內空氣受熱膨脹,便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以此避邪驅鬼,祈盼來年吉祥幸福。
據說,古時候有一種凶惡的怪獸,叫「年」,每逢除夕出來害人,但它怕響,怕紅,怕火,春節放爆竹是為了驅魔逐「年」。
到宋朝,祖先發明火葯以後,出現了「用卷紙裹火葯,燃之發聲」的「起火」、「爆仗」,成為當今火箭的雛形。有的爆仗還做成果子或人物的形象,成為玩具,燃放起來很有趣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的這首「元日」詩也一直傳誦至今。
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為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
現在一般的人都認為放爆竹可以創造一種喜慶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它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
㈣ 春節燃放爆竹起源於哪個朝代
一般認為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末祭神祭祖活動。春節是中國最重要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農歷正月初一是一年的開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農歷的正月初一現在定名為春節。
先秦時期已存在的「爆祭」,是燃燒柴火以「敬神驅邪」的一種宗教行為。《周禮·春官》篇所記載的「九祭」中的第三祭,即是「爆(炮)祭」。「爆」,其實就是燒,但其與一般燒火不同的是燃燒時要發出聲響。這是先秦時期流行的一種「用火」方式,《詩經·小雅》中的《瓠葉》詩即稱,「有兔斯首,炮之燔之」。
竹子在燃燒時,因受熱會猛然炸裂而發出很大的響聲,最能達到「爆」的效果,所以竹子成了當時最受歡迎的一種燃料,故「爆竹」流行開來。宋代,爆竹又衍變成了「燎竹」,宋代文人袁文的《瓮牖閑評》書中有「歲旦燎竹於庭」的記載。其對「燎竹」的注釋是:「燎竹者,爆竹也。」
過年燃放爆竹,唐代開始盛行。唐詩中爆竹有許多描述:「亂騎殘爆竹,爭唾小旋風」(元稹《生春二十首》)、「桃枝堪辟惡,爆竹好驚眠」(張說《岳州守歲二首》)、「新歷才將半紙開,小庭就聚爆竿仄」(於鵠《早春》)。
㈤ 燃放爆竹始於哪個朝代
最早的爆竹始於漢代,《通俗編·俳優》載:「古時爆竹,皆以真竹蓄火爆之。」
㈥ 煙花爆竹起源哪個朝代
煙花爆竹起源於唐朝,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其發明及發展與火葯技術的使用息息相關。煙花爆竹相傳是由唐朝一個叫李畋的人發明的,他利用火葯、紙筒等材料製作爆竹,目的是產生巨大聲響以驅鬼辟邪。發展到宋朝,燃放煙花爆竹已成為一項廣泛的娛樂活動。人們除了辭舊迎新在春節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諸如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及婚嫁、建房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
拓展資料
李畋,唐初生於江西上栗與湖南瀏陽相鄰的麻石街上,被後人尊稱為花炮的始祖。唐《異聞錄》記載,「李畋居中,鄰人仲叟家為山魈所祟,畋命旦夕於庭中用竹著火中,鬼乃驚循,至曉,寂然安貼。」 據傳,李畋是個獵人,他曾向當時的煉丹家、葯王孫思邈學習過火葯的使用技術。
「葯王孫思邈曾經在瀏陽隱居,還留下了不少傳說和遺跡,像孫隱山、洗葯井、洗葯橋等。」瀏陽花炮燃放專家李心谷介紹了一些民間傳說,據稱,當時孫思邈隱居在瀏陽孫隱山,在洗葯井洗葯煉丹。李畋前去尋求幫助,孫思邈給了他一包火葯,並告訴他,把火葯裝在一節一節的小竹筒里,點燃後即可爆裂,發出巨響。李畋回家後,按照孫思邈的方法實驗果真如是。歷史上最早的爆竹就此誕生。
可是,竹筒製作的爆竹雖然響亮,但危險性大,極容易傷人。李畋希望加以改進,他苦思冥想,通過不斷地實驗,終於成功地採用紙筒來包裹火葯——兩頭用泥巴封好,一頭插上點火線。這樣,真正實用的爆竹就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