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有名的宗教旅遊景點有哪些
中國有名的宗教旅遊景點有以下:
一,法門寺:
法門寺保持了塔前殿後的格局。現在的法門寺以真身寶塔為寺院中軸,塔前是山門、前殿,塔後是大雄寶殿,這是中國早期佛教寺院的典型格局。
真身寶塔幾經易改,由唐的四層樓閣式塔到明朝的十三層磚塔,現如今是按坍塌前的明塔實測圖施工復原,以鋼筋水泥為骨架,青磚砌色而成。塔內還修建了平台供遊人登高眺望。
地宮按唐朝狀況復原,只對個別損壞嚴重者予以更換。整個地宮用漢白玉和石灰石板構築而成,內壁和石門上布滿雕刻。在地宮修復過程中,設置了環繞唐地宮的環形地下室,並設有佛龕。僅存於世的佛指舍利在地宮中央供奉。
寺院的西院是法門寺博物館,現有多功能接待廳、珍寶閣等建築。
二,少林寺
少林寺 山門是少林寺最前面的建築,創修於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額懸「少林寺」黑漆方匾,為清康熙皇帝御書。據《少林寺志》載:此匾原懸於大王殿正門上方,大王殿焚毀後,移於此處,入少林寺山門,是一條寬闊的慢斜坡形雨道,兩旁有許多重要的碑刻,有武則天撰文的《大唐天後御制詩書碑》,還有日本僧人邵元所撰的息庵禪師道行之碑,碑文反映了邵元和息庵禪師之間的深厚情誼和古代中日人民的友好關系。郭沫若為此曾題詩說:「息庵碑是邵元文,求法來唐不讓仁。願作典型千萬代,相師相學倍相親」。寺內還有《唐秦王告少林寺主教碑》 、 《唐嵩岳少林寺碑》 、 《宋蘇東坡觀音贊》等。另外還有許多著名書法家如米芾、趙孟頫、董其昌、蔡京等人書寫的碑刻。這些碑刻不僅是重要的史料,而且都有很高的書法價值。
山門,應作「三門」。依佛經言,三門即三解脫門簡稱,稱寺院大門為三門,取其入道之義。現少林寺三門,系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敕修時所建。1974年重修。正門上方橫懸長方形黑底金字匾額,上書「少林寺」三字,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御題頒賜。三門殿內神龕供奉彌勒坐像。神龕後面為韋馱立像。三門前有石獅一對,豎眉鼓目,純真威武;雕工精緻,元明舊物。三門的八字牆外,有明嘉靖年間建立的石坊兩座,東西對稱,形制相同。
三,大昭寺:
藏族人民有「先有大昭寺,後有拉薩城」之說,大昭寺在拉薩市具有中心地位,不僅是地理位置上的,也是社會生活層面的。環大昭寺內中心的釋迦牟尼佛殿一圈稱為「囊廓」,環大昭寺外牆一圈稱為「八廓」,大昭寺外輻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為中心,將布達拉宮、葯王山、小昭寺包括進來的一大圈稱為「林廓」。這從內到外的三個環型,便是藏民們行轉經儀式的路線。
從大昭寺金頂俯瞰大昭寺廣場,右邊遠處山上是布達拉宮,近處的柳樹是「公主柳」,相傳是文成公主所栽。大昭寺的布局方位與漢地佛教的寺院不同,其主殿是坐東面西的。主殿高四層,兩側列有配殿,布局結構上再現了佛教中曼陀羅壇城的宇宙理想模式。寺院內的佛殿主要有釋迦牟尼殿、宗喀巴大師殿、松贊干布殿、班旦拉姆殿(格魯派的護法神)、神羊熱姆傑姆殿、藏王殿等等。寺內各種木雕、壁畫精美絕倫,空氣中彌漫著酥油香氣,藏民們神情虔誠地參拜轉經。
四,樓觀台:
樓觀台的名勝古跡,現存上善池、說經台、煉丹爐、呂祖洞、仰天池、棲真亭、化女泉、古塔、老子墓及宗聖宮、會靈觀、玉真觀、玉華觀等遺址。
古人雲:「關中河山百二,以終南為最勝;終南千峰聳翠,以樓觀為最佳」,真實地反映了樓觀台豐富的自然景觀和眾多的人文景觀價值。素有「天下第一福地」、「洞天之冠」的美譽。陝西樓觀台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秦嶺西部北麓陝西省周至縣境內。東距古城西安70公里,與隴海鐵路、西寶高速公路、108國道相接。森林繁茂,山清水秀,環境優美,文物古跡眾多,生物資源豐富,地熱溫泉富集,民俗風情濃郁,構成了聞名遐邇「古、秀、幽、奇」的風景特色。森林公園始建於1982年,是林業部最早批建的中國十二個森林公園之一,也是西北地區首家森林公園。1992年被林業部定為國家級,1997年被評為「西安市十大景觀之一」。公園總面積2.75萬公頃。規劃為東樓觀、西樓觀、田峪觀、首陽山四個游園,12個景區,200餘處景點,是人文、自然、森林景觀融合俱佳的旅遊勝地。有40里峽一線天、野牛河高山瀑布、旺子溝古溶洞、首陽山五彩壁石及仰天池、洞賓泉、龍王潭等自然景觀;有光頭山草甸、高山雲冷杉、杜鵑天然林,數千畝人工竹林等森林景觀;垂直帶譜明顯,季相變化萬千;有說經台、煉丹峰、大陵山、吾老洞、紅孩洞、龍王廟、鐵廟等諸多人文景點。
五,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佔地1234畝,建築面積82.3萬平方米,擁有經堂6座,佛殿84座,藏式樓31座,佛宮30院,經輪房500餘間,僧舍10,000餘間。拉卜楞寺設有顯宗聞思學院、密宗續部下院、續部上院、喜金剛學院、時輪金剛學院、醫學院等六大學院,為世界最大的喇嘛教學府,其嚴格的入學、教學、考試和畢業制度為藏區培養出了大量宗教人才。
藏語稱「噶丹雪珠達爾傑扎西葉蘇旗衛林」,意為「足喜講修宏揚吉祥右旋洲」,簡稱為「拉章扎西旗」。據聞,第一世嘉木樣選定大夏河旁的扎西旗為寺址,後拉章(佛宮)建成後,出於對大師的尊崇,在寺名前冠以「拉章」,稱「拉章扎西旗」,久之「拉章」轉音為「拉卜楞」,且廣泛使用,於是拉卜楞成了寺名和地名。
六,塔爾寺:
塔爾寺該寺初建於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整個寺院是由眾多的殿宇、經堂、佛塔、僧舍組成的一個漢藏藝術相結合的輝煌壯麗建築群,佔地面積約600餘畝。
該寺依山就勢,錯落而建。其中以八個塔、大金瓦殿、小金瓦寺、花寺、大經堂、九間殿等最為著名。八寶如意塔,位於寺前廣場。據說,這八個塔是為紀念佛祖釋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建於1776年。其造型大同小異,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長9.4米,底座面積5.7平方米。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磚砌成,腰部裝飾有經文,每個塔身南面還有一個佛龕,裡面藏有梵文。
七,大慈恩寺:大慈恩寺是世界聞名的佛教寺院,唐代長安的四大譯經場之一,也是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的祖庭,迄今已歷1350餘年。位於古城西安南郊,創建於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是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為了追念他的母親文德皇後而建。大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內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唐三藏--玄奘,曾在這里主持寺務,領管佛經譯場,創立佛教宗派。寺內的大雁塔又是他親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國內外的重視。
八,大興善寺:
大興善寺位於西安南郊小寨興善寺西街,始建於西晉武帝泰始二年(公元265年),是西安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隋文帝開皇年間擴建西安城為大興城,寺占城內靖善坊一坊之地,取城名「大興」二字,取坊名「善」字,賜名大興善寺至今。
隋唐時長安佛教盛興,隋開皇年間有印度僧人那連提黎耶舍、那崛多,達摩及多等先後來華傳授佛法並翻譯佛經。唐玄宗開元年間又有開元三大士之稱的印度高僧善無畏,金剛智,不空先後在大興善寺翻譯佛教密宗經典,大興善寺成為長安三大譯場之一。不空法師在大興善寺傳法、灌頂弘揚密法,學成歸國盛弘密法,大興善寺被日本真言宗尊為祖庭。大興善寺是一座具有中外影響的古剎,被列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開放寺院之一。
九,佳縣白雲觀:
佳縣白雲觀位於縣城南 5公里的黃河之濱,白雲山上。這座道觀始建於宋代,主建於明清。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由白雲山著名道士李玉鳳真人,榆林總兵張臣,佳縣籍縣丞牛登第共同組織修建。
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神宗帝朱鈞給白雲山道觀親頒聖旨一道,並賜制《道藏》4726卷,從此當地官民信士大興土木,營造道觀,後經歷代不斷修葺補建,形成規模宏大,鱗次櫛比,古樸典雅,神秘幽靜的廟群,是西北地區明代以來最大的古建築群和道教聖地。
白雲觀屬全真道龍門派,明萬曆三十六年,北京白雲觀道士王真壽、張真義、景真雲等來白雲山白雲觀闡教,弘清靜無為之道德,修明心見性之全真,迄今已歷十七代,三百九十餘年。
十,普救寺:
1986年以來,新修復的普救寺,寺院建築布局為上中下三層台,東中西三軸線(西軸為唐代,中軸為宋金兩代,東軸為明清形制),規模恢宏,別具一格。從塬上到塬下,殿宇樓閣,廊榭佛塔,依塬托勢,逐級升高,給人以雄渾庄嚴,挺拔俊逸之感。加之和《西廂記》故事密切關聯的建築:張生借宿的「西軒」,崔鶯鶯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馬解圍之後張生移居的「書齋院」穿插其間。寺後是一地勢高低起伏,形成活潑的園林花園。園內疊石假山懸險如削,鶯語雙亭飛檐翹角。荷花池塘上橫架曲徑鵲橋,亭橋相接、湖山相銜。鶯鶯的「拜月台」掩映在青松翠柏、千竿修竹之中。
屹立在寺中的鶯鶯塔,不僅形制古樸、蔚為壯觀,而且以奇特的結構,明顯的迴音效應著稱於世。遊人在塔側以石扣擊,塔上會發出清脆悅耳的「咯哇——」「咯哇——」的蛤蟆叫聲,令遊人連連稱奇。據方誌中稱之「普救蟾聲」,為古時永濟八景之一。
B. 太興山鐵廟在什麼地方是如何做到千年不倒的
平時人們有什麼心願時,都希望去寺廟里轉一圈,以此來求得家人平安,或者是財運。根據遊客們前往的寺廟來看,通常這些寺廟都會位於高山上面,這些寺廟在建造時,也會根據山勢走向,合理建造。不僅能夠成為大山上獨特風景,還能讓人們求願。這些寺廟只要誠心參拜的人,都會心想事成。但是在中國有一座寺廟,卻是所有寺廟中,最特殊的一個。
據說當初有個叫孫萬福的人,偶然間學習了神功,正是由他把鐵廟背到山頂的,對於這一說法是否屬實,並沒有人驗證過,所以也是沒人知曉的。
想要到達如此高的山頂,並不簡單,需要體力好的人,手腳並用,還要在懸崖上一步一步向前挪,憑借頑強毅力才能到達。不過站在高高的山頂,欣賞下面的風景,的確會讓你感覺,原來爬到山頂,也不難呢!你們想挑戰這座太興山嗎?
C. 中國一山頂巨石上放著一噸重的鐵廟,經歷千年風雨,為何卻沒有絲毫受損
放著一噸重的鐵廟的山是太興山,太行山地址非常凶險,甚至比五嶽之一的華山還要凶險,自隋唐以來,他就是道教的聖地,雖然名氣沒有中山山大,但是靈氣十足,其中最獨特的就是山頂上有一個回心石。上面十分驚險,但是卻建造了一個寺廟鐵廟。這個鐵廟重達一噸。周圍都是懸崖峭壁,看起來這座鐵廟搖搖欲墜,但是卻屹立了千百年。
也許在未來的幾年幾個月內,這都鐵廟就會成為文物吧。希望這個鐵廟不再會因為自然災害等等一系列原因而損壞,也希望住在周邊的人們可以把它保護起來,成為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傳奇建築。同時,這個鐵廟作為道教的發源地之一。也希望它可以讓人們永遠的記住。
D. 太興山最高處的鐵廟,到底是如何建立的
鐵廟寬60厘米,高約80厘米,位於鍾南山主峰太興山險峻的最高處,海拔達到了2340米,據說重量達到了一噸左右。那麼問題來了,從山下到山頂一路上非常陡峭,在沒有現代化機器的協助下,古人是如何把這座鐵廟搬運到險惡峰頂的呢?關於這一點當地文獻並沒有記錄,只留下了一個傳說,據說當年是一位信佛的、名叫孫萬福的大力士一個人活生生背上去的。
傳說關於重達一噸、一體成型的鐵廟是如何被搬到太興山頂的,古代官方也沒有記錄,只在民間留下了一個讓人難以相信的傳說。據說當時附近的孫家坡有一名天生神力的大力士,名叫孫萬福,他是一位信佛的居士,鐵廟鑄成之後,他就依靠個人的力量和憑借對佛的信仰,硬生生把這座生鐵所鑄的鐵廟給搬到山頂上去了,由此立下了很大的功德。
E. 千古契丹,真的神秘消亡了嗎。他們現在又在哪裡
契丹,意為「鑌鐵」。寓意於堅硬、頑強、自強不息。契丹不但是少數幾個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政權幾個少數民族之一,分別是鮮卑、女真、滿清女真、蒙古等。還創造了燦爛的文明。他們吸收了漢文明的優秀部分,又創造了自己燦爛的文化。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就是他們獨特的發明創造之一。後來被忽必烈所加以發揚光大。契丹人也為中華文明貢獻自己許多的人才,耶律阿保機、耶律大石、耶律楚材、耶律履、蕭綽太後等也是華夏文明中一顆顆耀眼的明珠。耶律楚材為成吉思汗拜為中書令,為成吉思汗及其子孫打下天下立下汗馬功勞,死後更是被追贈為太師、復追贈上柱國、又追贈廣寧王。耶律楚材多才多藝,也是一位出色的文學家。
契丹建立遼朝,統治了黃河以北大部分區域,立國二百零九年被金和北宋所滅,耶律大石在新疆建立了西遼。後其部屬又在今伊朗建立後西遼。被蒙古所滅後他們就永遠的消失在 歷史 的長河中。後人再也沒有看到他們翻起浪花,他們就這樣忽然的神秘的消失了,他們真的消失了嗎。那他們現在又在哪裡呢。
關於契丹人的來源眾說紛紜說法不一,一說是東胡鮮卑的一支或者來自於鮮卑宇文部。一說來自於匈奴余部。以他們彪悍的戰力、勇猛的性格、不屈的精神。我認為他們應該來自於匈奴余部。這一部分匈奴人來不及西撤於公元105年被東漢名將耿夔擊破分割,為免於被屠殺奴役的命運而四處逃散隱遁。分為八到十部自稱鮮卑,而與大部分鮮卑族風俗著裝大不相同。
佐證如我們都知道早期的契丹是沒有文字的,他們的 歷史 都是口口相傳。而匈奴也沒有文字,契丹的發祥地是現如今遼寧吉林等地,也就是古時候所說的關外地區。契丹相對處於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里,對於漢王朝的 歷史 他們更是知之甚少。而契丹人最佩服卻只有兩個人,是打敗他們祖先的兩個人。也許他們和小日本稟性差不多,永遠尊重打敗他們的對手。他們一個是劉邦,一個是蕭何。契丹貴族主要有兩個姓,耶律和蕭姓。耶律的意思即為劉。從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到耶律阿保機公元916年建立遼朝,中間差距1118年。他們依然尊崇劉邦和蕭何。沒有文字的他們依靠的就是口口相傳的 歷史 。唐朝時他們曾經被「天可汗李世民」賜姓李,他們卻棄之如敝屣,依然以姓劉和蕭為榮。劉邦和蕭何是刻在他們骨子裡的英雄。鑒於此,他們是匈奴後裔這一點我堅信不疑。
契丹人所處的環境極其惡劣,北方苦寒之地。這也鍛造了他們堅韌不拔頑強勇猛的性格,他們的 歷史 就是一部戰斗的 歷史 。和隋唐多次交戰互有勝負,對突厥鮮卑的欺凌多次發動起義。等到他們力量壯大時他們也許忘記了先祖是誰,他們都自稱契丹,象徵他們民族如同鑌鐵一樣堅強。骨子裡流著匈奴的血他們慣於殺戮慣於征戰。他們既然尊崇劉邦蕭何,自然也早就覬覦中原和江南的富庶。待到他們力量足夠強大時,果然策馬逐鹿中原。楊家將雖然滿門忠烈,但依然沒有擋住契丹鐵蹄。
北宋飽受契丹欺凌,戲虐的是北宋和金簽訂海上之盟。聯合滅了契丹。如同南宋飽受金欺凌聯合蒙古滅金一樣。大遼在我國北方有效統治二百餘年,後期的契丹人不但有了自己的文字,也創造自己燦爛的文化。很多契丹上層不但精通漢文化,也能用契丹文作詩、詞、歌賦。其繪畫更是別具一格。為漢貴族地主競相收藏。由於歷年戰亂和民族仇恨,作為華夏文明瑰寶的契丹文化現已失傳。
馬克思告訴我們,階級矛盾是人類最大的矛盾,但是我認為民族矛盾才是最大的矛盾。就像我們在抗日戰爭中必須結成統一戰線,槍口一致對外共御外侮。共赴國難。在我國五千年的 歷史 中我們曾經經歷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戰爭,民族英雄永遠都是我們心目中的一塊豐碑。大將軍衛青、霍去病、岳飛、文天祥、戚繼光、范築先、張自忠、左權等無數先烈英雄共同捍衛了中華文明。在這個星球上每個民族都有生存的權利,地盤就那麼大所以就避免不了戰爭。以色列為了巴掌那麼大地盤至今仍在苦苦掙扎。他們與阿拉伯人的仇恨也許再過幾百年也是解不開的疙瘩。在歐洲土耳其與希臘、波蘭與俄羅斯、匈牙利、巴爾干半島、波黑非洲盧安達索馬里等地不是意識形態矛盾也不是宗教矛盾其實就是民族矛盾。女真人和北方漢人曾經飽受契丹人欺凌。他們之間矛盾、仇恨日積月累絕非一日之功。加上五胡亂中原,金人和中原漢人恨契丹之刻骨也許是我們今天所無法理解的。雖然遼亡金人又入主中原。但是曾經高高在上的契丹人一夜之間淪為了賤民。他們懼怕被報復被仇殺,於是他們又開始和他們的先祖一樣四處逃遁,隱姓埋名漂泊他鄉。契丹本來就是游牧民族,馬背就是他們的家。故鄉對於他們來說和我們漢人並不是一個概念。席天慕地,漂泊從來都是他們的習慣。
契丹人去了哪裡?一部分外逃避禍追隨耶律大石創立了「西遼」,後來融入了各個民族中。另一部分「誓死不食金粟」追隨蒙古太師耶律楚材做了蒙古人先鋒,滅了金朝,又幫助蒙古駐守各地邊防,散布天下,現在有說法契丹後裔是生活在大興安嶺的達翰爾人和雲南自稱本人的群體可能就是契丹後裔。雖然經過DNA測序但是我們的方法目前還不夠嚴謹,還需要進一步的論證。
還有一部分只是我的一個推測,僅供參考。我來講一個困惑我們老家人多年的一個故事。
我的家鄉在中原大地,從我的爺爺的爺爺爺爺那裡流傳下來一個傳統,每年的八月十五不僅僅是中秋節,我們還要「殺韃的」,我也不知道這個「殺韃的」具體是什麼,好像和「冉閔」的「殺胡令」有些關聯。我只知道有這個說法,但是「韃的」好像是對北方游牧民族的一個統稱。我們這里祖先大部分都是山西洪洞縣大槐樹老鴰窩搬遷而來,聽我們這里老人們講,凡是從山西洪洞來的村落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村落的主街都呈現東西走向。凡是村落主街呈現南北走向的,都不是從山西洪洞來的。我專門做了個調查,在我們這里,果然有幾個村的主街呈現南北走向,和我們這里的大部分村落截然不同。他們分別是鐵廟、皇姑廟、弓庄、白衣閣等,而且這幾個村都有七八百年的 歷史 了,這些村的建村 歷史 顯然要比洪洞來的要早一二百年。他們的姓氏比較復雜,我只知道弓庄村先祖本姓司馬,因避禍改姓弓。在農村姓氏宗族勢力比較強大,但是這幾個村裡的人比較互相照顧,比如原來農村趕集時打架,只要這幾個村子裡面的人遇上了都要互相幫忙。他們距離幾十里地,非親非故不一姓,更非一家?為什麼呢要互相幫忙呢?我專門問過幾個村裡的老人,他們說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只知道這是老祖祖定下來的規矩。不但打架要幫忙,而且這幾個村來了人,不管認不認識,還要管飯。這是一種約定嗎?那麼是誰又創立了這個約定?七八百年來他們始終不渝地遵守這個約定。雖然他們自己現在也不知道為了什麼!?
他們會是契丹人的後裔嗎?如果他們是契丹人後裔,那麼這幾百年來的我們相互通婚,說不定「我」和這里大部分人血管里流的都有契丹的血。畢竟我們這里的人還是比較「好勇鬥狠」的。中原大地歷經多年戰亂,真正的漢人早都跑到江南去了,比如「客家人」才是真正的中原漢人。他們只是「做客江南」。蒙元時期,漢家女子的初夜權都是要交給蒙古人的。北方漢人血統真的好像很復雜。為什麼南方人比較聰明呢,經濟發展那麼好,北方人比較愚鈍。也許是有少數民族血統的緣故吧,經過千百年的民族相互大融合,
呵呵,說不定我真的是契丹人的後裔呢?!
F. 中國一山頂巨石上放著一噸重的鐵廟,這座鐵廟都是如何修建上去的
古人的智慧真的是我們現代人不可想像的,他們的聰明才智,真的讓我們感到十分的佩服。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處,古人建造一座寺廟――鐵廟,這座鐵廟重達一噸,周圍全是懸崖峭壁。這不僅讓人們感到十分的不可思議,果然是怎麼修建上去的,當時的建築工具也不發達,並且修築了之後,到現在已經屹立了幾百年,仍然未到。我們不僅要疑問了,果然是怎麼修建上去的呢?在這懸崖峭壁上。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解答一下這個疑問。
各位網友有沒有被這個寺廟給吸引呢?可以趁著節假日的時候和親朋好友一起去這個地方,體驗一番,看看這座神奇的寺廟。
G. 太興山鐵廟有人掉下去嗎
沒有。
太興山這么凶險的地勢,其山頂還放有一噸重的鐵廟,它不會倒。道教聖地有一個山脈,很少有人去,保留了原始的生態景觀。這座山是太行山,秦嶺南部的第一座山峰。太興山和華山一樣危險。自隋唐以來,這里一直是道教的聖地。
雖然太興山的名氣不如終南山大,但它充滿了靈氣和壯麗的景色。太興山上有許多景點,其中最特殊的是山頂的鐵廟! 鐵廟是太興山代頂的最高點,海拔2340米。望著泰太興山的最高點,一座重達一噸的寬大鐵廟被安放在四周都是懸崖的巨石上。鐵廟似乎有危險,但一百年多年了,它仍然牢牢地屹立在那裡。我不知道它是什麼時候建成的。它自被發現以來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