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被侵略的歷史
1、第一次鴉片戰爭。鴉片戰爭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
2、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是英國與法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爭。
3、中法戰爭。中法戰爭又作清法戰爭,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緒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於法國侵略越南並進而侵略中國而引起的一次戰爭。第一階段戰場在越南北部;第二階段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
4、甲午中日戰爭。1894年(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爆發,甲午戰爭開始,由於日本蓄謀已久,而清朝倉皇迎戰,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馬關條約》。
5、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成為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以此為借口,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行瓜分和掠奪中國之實。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徹底淪陷,八國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搶掠!從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中偷竊和搶掠的珍寶更是不計其數。
6、抗日戰爭。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
㈡ 侵華戰爭多少年
在戰爭意義上的抗戰,則從1931年「九一八」起連續進行了十四年,而全面抗戰從1937年後進行了八年。這樣的表述,應該是一個概括比較全面的結論。
對日抗戰要取得對中國有利的局面,又必須全面進行而不能只限於局部地區。大而弱的中國同小而強的日本較量,以兩方的優劣點對比,明眼人都可看出:我利持久敵利速決,我利全面敵利局部,充分發動人民進行全面的大規模抗戰,才能以我之長擊敵之短。盡管全面抗戰爆發後日軍蹂躪了大半個中國,卻因被佔領區的人民堅持抵抗,使其就地掠奪「以戰養戰」的企圖不可能實現,而被拖進持久消耗之中,在多面受敵的情況下必然陷於絕境。
日本最初採取侵華軍事行動時,將其視為可迅速解決的「事變」,甚至狂言「出動五個師團,三個月便可解決支那事變」,即讓中國屈膝求和,沒想到中華大地從此卻成為消耗自己最多人力的磨盤。
㈢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被日本侵略了多長時間
一共八年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戰爆發。7月底,京津失陷。
1937年8月—11月,上海會戰。上海淪陷。
1937年9月—12月,太原會戰,太原淪陷。
1937年12月,南京會戰,南京淪陷。
1938年3月,台兒庄大捷。徐州淪陷。
1938年10月,武漢會戰,廣州會戰,武漢和廣州淪陷。
1939年夏,南昌淪陷。1939年9月,長沙會戰,守住了長沙。
1939年冬,國民黨冬季大反攻失敗。
1940年,百團大戰。棗宜戰役,宜昌淪陷,張自忠犧牲。
1941年,中條山會戰。五位將軍陣亡。第二次長沙會戰,守住了長沙。
1942年,遠征軍入緬甸作戰。
1944年,豫湘桂大潰敗,河南,廣西,長沙,衡陽失陷。
1945年,共產黨大反攻。國民黨取得湘南大捷。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㈣ 日本人侵略中國多少年
林森說過要從甲午戰爭算起,到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 ,日本人侵略中國五十餘年!
㈤ 中國被侵略了多少年
如果從1840年開始,那要到1945年結束,正好105年
㈥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在幾年
八國聯軍侵華時間是1900年,以當時的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中國的武裝侵略戰爭。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國際地位一落千丈。西方列強便開始對中國這塊肥肉垂涎三尺。
19世紀末,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熱潮。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的斗爭日益高漲。
與此同時隨著戰爭賠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負,終於引起了義和團運動。清政府內憂外患,無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強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圖吞霸中國。
㈦ 中國被侵略的歷史(加上時間)
1、第一次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Opium War),即第一次鴉片戰爭(The First Anglo-Chinese war)。英國經常稱其為第一次中英戰爭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侵略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等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George Elliot)、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2、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並掠奪珠寶、將其焚毀。戰爭中沙俄出兵後以「調停有功」自居,並脅迫清政府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從而成為最大的贏家。戰爭以清政府被迫簽訂《北京條約》結束。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是英國與法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爭。
這是英、法為了擴大侵略權益而發動的侵華戰爭。美、俄坐收漁人之利。四國強迫清政府簽訂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外國侵略勢力擴大到沿海各省和長江中下游地區。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了。
3、中法戰爭
中法戰爭又作清法戰爭(法文:Guerre franco-chinoise),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緒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於法國侵略越南並進而侵略中國而引起的一次戰爭。第一階段戰場在越南北部;第二階段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
戰爭過程中,法海陸兩軍雖於多數戰役占上風,但均無法取得底定全局的戰略性大勝:法國遠東艦隊雖於海戰贏得全勝,並一度攻佔基隆,卻因滬尾(今台北縣淡水鎮)一役受挫及疫病流行,無法達成拿下台灣島的戰略目的;
而清軍雖於初期陸海皆遭慘敗,導致由恭親王奕䜣領班的軍機處被全面撤換(甲申易樞),但後期台灣及杭州灣防衛成功,且有馮子材統率各部於鎮南關之役給法國陸軍帶來較重傷亡,法軍統帥尼格里也身受重傷。戰爭的失敗直接導致法國總理茹費里等內閣集體垮台。
4、中日甲午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半島稱:清日戰爭,西方國家稱: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明治維新的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對外積極侵略擴張,確定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此時的清朝是一個通過洋務運動迴光返照的帝國,政治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干,紀律鬆弛;
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向帝國主義過渡,日本的侵略行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持。
5、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s),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二十六年),以當時的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大清帝國的武裝侵略戰爭。
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成為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以此為借口,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行瓜分和掠奪大清帝國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