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茶葉的起源地在哪裡
茶是我國人們都很喜歡的飲品,它屬於山茶科,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植物,植株高達1米~6米。因為它喜歡濕潤的氣候,所以在我國的南方生長的比較多。
茶的歷史淵源
根據文史資料顯示,茶最早起源於我國,世界上其他國家的飲茶習慣也是從我國傳過去的,所以人們就普遍的認為飲茶的故事也是起源於中國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們飲茶或者是種植茶葉也是從中國傳過去的。
在西方國家,英國人們也不是這樣認為的,他們認為茶的歷史起源於印度,原因就是在1823年的時候,一支英國侵略軍的少校在日本發現了他們所認為的野生大茶樹,於是,就認為茶的發源地就是印度。
但是在印度幾千年的茶史上,從未出現過野生大茶樹。英國人犯了一個最基本的邏輯錯誤,茶的歷史比人類還要早,不能說哪裡有茶樹,哪裡就是制茶飲茶的發源地。人類制茶飲茶的最早記錄是在中國,茶葉在很久以前就是人們交易的產品。根據可靠的考古學家發現,中國才是茶真正的發源地。如果非要說要古老的茶樹,那麼在中國的浙江餘姚田螺山的遺址就出土了6000年前的古茶樹,如果按照英國人猜測的邏輯,那麼浙江6000年的茶樹,更是可以相信中國才是發源地。
其實,中國也不是只有浙江有古老的茶樹,在其他的地方還出現過比浙江茶樹更老的茶樹,中國的野生大茶樹主要集中在雲南等地區。
茶樹的起源地
關於茶樹在我國的起源地,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說法。
1.西南
「我國西南部是茶樹的原產地和茶葉發源地。」西南部指的范圍很大,而且茶喜濕潤,西南的氣候條件也正好符合,所以西南的說法在這兩點上正確率就高的。
2.四川
清·顧炎武《日知錄》:「自秦人取蜀以後,始有茗飲之事。」意思就是,在秦人入蜀前,在今天的四川一帶就有飲茶的歷史了。四川在我國也是屬於我國的西南地區,如果說四川的說法是正確的,那麼西南的說法就更准確了,雖然四川的說法要比雲南的更加精密一些,但還是有一些風險性的。
3.雲南
雲南則認為茶是起源於西雙版納一帶,因為這一帶卻是植物的王國,如果說那裡存在著原生茶樹的種類也是完全可能的,但茶樹並不是茶文化,在「人文」這一方面,存在著風險。
4.川東鄂西
陸羽《茶經》:「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這里的巴山峽川就好是指今天的川東鄂西地區。既然該地有如此出眾的茶樹,但是否就有人將其利用成為了茶葉呢?沒有見到證據。所以,這種說法也不能成立。
5.江浙
江浙一帶的茶葉行業是我國最發達的地區,但也不能證明就是茶的起源地。有人提出始於以河姆渡文化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有的茶樹不一定能發展成飲茶的習俗來。所以說還是存在很大的疑問的。
茶葯與茶療
茶文化和中醫葯學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在唐代時期就有「茶葯」一詞了,宋代的《山家清供》總也有記載著「茶,即葯也」,茶在古代被稱為本草,在醫葯書上有記載。
茶葉的功效有很多,它可以防治多種內外及婦幼各科的很多病症,在唐代陳藏器所強調「茶為萬病之葯」。茶不僅只是有治療多種疾病的作用,而且茶可以作為延年益壽的保健飲品。
茶葉的種類
一、按茶葉顏色分類:
1.綠茶:綠茶是我國產量最對的一種茶葉,它不是經過發酵之後的茶葉,而是經過晾曬之後,然後再炒制,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保持它的綠色,綠茶的花色品種之多居世界首位。綠茶的色香味具全,是認為人們喜愛的它的主要原因。西湖龍井、黃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廬山雲霧茶、信陽毛尖、六安瓜片等等,都是比較名貴的綠茶。
2.紅茶:因為紅茶泡製出來的顏色是紅色的,所以將它其名為紅茶。紅茶的加工過程與綠茶相反,紅茶是一種全發酵茶。紅茶加工時不經殺青,而且是在它枯萎之後,然後再揉捻再發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變成紅色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不是完全的溶於水,它是一部分溶於水,一部分留在茶葉里。祁紅、滇紅、英紅都是比較名貴的紅茶。
3.青茶:青茶又被稱為烏龍茶,製作的時的工藝不同於紅茶和綠茶,它在製作時適當發酵,使葉片稍有紅變,就可以了。烏龍茶的泡法復雜,但很講究,因此人們將喝烏龍茶稱為喝功夫茶。烏龍茶是介於紅茶與綠茶之間的半發酵茶,它泡製之後,既有綠茶的鮮濃,又有紅茶的甜醇。北苑御茶、矮腳烏龍、武夷岩茶、鐵觀音、鳳凰單叢、台灣烏龍茶等,都是非常名貴的青茶。
4.黃茶:著名的君山銀針就屬於黃茶,黃的製法是有些像綠茶,但是需要三天時間將它悶黃,所以黃茶的湯汁是黃色的。
5.黑茶:由於黑茶在加工時堆積發酵的時間比較長,使葉色呈暗褐色,故其名為黑茶。有的人認為普洱茶也是黑茶,但是業內對此卻有異議後來經過商議之後達成共識,認為普洱茶是一種特別的特種茶,因而它不屬於任何一種茶類。
6.白茶:白茶是我國的特產,它無論是在外形,還是在色澤、香味上都是非常的好的。白茶製作的過程基本上就是靠日曬,不炒也不揉,只是將細嫩、葉背滿茸毛的茶葉曬干或用文火烘乾,從而才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來。我國的白茶的往海外銷量很大,白豪銀針茶、白牡丹都是我國比較名貴的白茶。
㈡ 茶葉的主要產地在哪裡 茶葉的主要產地
1、江南茶區。江南茶區位於中國長江中下游的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安徽南部、江蘇南部和湖北南部。是中國茶葉主產區,年茶葉產量約佔全國總產量的2/3。主要生產的茶葉品種有綠茶、紅茶、花茶和不同質量的特種茶,如西湖龍井茶、黃山毛峰茶、洞庭碧螺春茶、君山銀品、廬山雲茶等。
2、華南茶區。華南茶區除閩北、粵北、廣西北部等少數地區外,年平均氣溫19-20℃,最低月平均氣溫(1月)7-14℃,茶葉生長期年降水量超過10個月。年降水量在中國茶區最高,一般為1200-2000毫米。茶區土壤以紅壤為主,部分地區還分布有紅壤和黃壤。
3、西南茶區。西南茶區位於中國西南部,包括雲南、貴州、四川等省和西藏自治區東南部。它是中國最古老的茶區。茶的復雜地形區域,西南盆地和高原,土壤類型更為復雜,雲南中北部的收集,山紅色或棕色土壤,而東南部四川、貴州和西藏自治區土壤以黃色為主,所以茶品種資源豐富,生產紅茶、綠茶、陀茶,壓縮茶和普洱茶,等等,是中國發展的大葉紅碎茶的主要基地之一。年平均氣溫15 ~ 19℃,降水量100 ~ 1700毫米。這里是茶樹的發源地,有中國最古老的茶園和茶樹。
4、江北茶區。江北茶區位於長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陝西、甘肅、山東等省和皖北、蘇北、鄂北等地,江北茶區主要生產綠茶,是我國最北部的茶區。
㈢ 請問茶葉原產於我國的什麼地方
分類: 教育/科學 >> 科學技術
解析:
中國是茶的祖國,茶葉產區分布在從北緯18°海南島的三亞至38°太行山脈的靈壽縣五嶽寨的廣闊地區,茶區千變萬化,筆者發現,我國名茶、優質茶大多產自北緯30°左右。
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已經無法確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麼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時代是有說法的。並且也可以找到證據顯
示,確實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飲茶習
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但是也有人能夠找到證據指出,飲茶的習慣不僅僅是中國人發明的,在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方也是飲茶的發明地,例如印度、非
洲等。1823年,一個英國侵略軍的少校在印度發現了野生的大茶樹,從而有人開始認定茶的發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
國當然也有野生大茶樹的記載,都集中在西南地區,記載中也包含了甘肅、湖南的個別地區。茶樹是一種很古老的雙子葉植物,與人 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在國內,也有關於茶樹的最早原產地的爭論,有好幾種說法。今人不少人認定在雲南,有一學者在認真研究考證以後斷言,雲南 的西雙版納是茶樹的原產地。人工栽培茶樹的最早文字記載始於西漢的蒙山茶。這在《四川通志》中有載。 其實到底在哪裡現在對我們飲茶者來說並不重要。也許具有文化意義。
1、 中國名茶的主要產地
毋容置疑,名茶是茶葉品質優良的代表,傳統名茶的產生需要良好的自然環境,深厚的文化底蘊,精巧的加工技術等缺一不可。有些通過一、二次這個會、那個節評比出來的「名茶」,往往曇花一現,是經不住歷史考驗的。我們對公認的傳統十大名茶產地進行分析發現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龍井產自浙江的杭州獅峰山、梅家塢、翁家山、雲棲、虎跳、靈隱一帶,位於北緯30°15′;洞庭碧螺春產自江蘇太湖洞庭山上 ,地處北緯31°左右 ;君山銀針由湖南嶽陽洞庭湖中君山島上所生產,為北緯29°15′;四川名山縣蒙頂山所產之蒙頂甘露,在北緯29°58′;安徽黃山之黃山毛峰,恰好在北緯30°08′;六安瓜片則產自安徽省六安、金寨、霍山三縣的毗鄰山區,分內山瓜片和外山瓜片兩個產區,內山瓜片,又以齊頭山所產「齊山名片」為六安瓜片之極品。齊頭山舊屬六安,現屬金寨縣,位於北緯31°38′; 世界四大紅茶之一的祁門紅茶產區則在北緯29°35′-30°08′之間,另外還有信陽毛尖(產自北緯32°13′)和安溪鐵觀音(位於北緯25°07′)。從以上十大名茶產地來看,處於北緯30°±1°之內的有西湖龍井、君山銀針、黃山毛峰、蒙頂甘露、廬山雲霧、祁陽紅茶等六大名茶,位於北緯30°±1°~2°之間有洞庭碧螺春和六安瓜片,毗鄰這一緯度的有信陽毛尖(北緯32°13′)。只有著名烏龍茶安溪鐵觀音產地不在這一區域內。
另外還有老竹大方(北緯30°11′-30°07′),恩施甘露(北緯29°50′),寧波白茶,古丈毛尖,石門東山秀峰,採花毛尖等數不勝數的名茶,也產自北緯30度附近區域。
2、貫穿中國兩大優質茶產區
在我國茶區,北緯30°一帶不僅盛產名茶,而且貫穿中國傳統優質茶產區新安江上游茶區和新興的優質茶產區武陵山茶區。眾所周知,以安徽省祁門縣、歙縣、屯溪和江西婺源、浙江開化、淳安為代表的新安江上游三角洲,以生產祁紅、屯綠、婺源、遂綠而蜚聲中外,其中祁陽紅茶以條索緊秀,色澤有「寶光」,內質香氣蜜香之中蘊有蘭花香,稱為祁陽香,滋味醇厚,回味雋永而列為世界高香茶之一,譽為「王子茶」。而這區域的炒青綠茶品質上條索緊結,勻整重實。色澤綠潤起霜,內質香氣高鮮持久,帶熟板栗香,滋味濃厚爽口,是我國出口和內銷的優質大茶產品,歷來深受廣大消費者所喜愛,以前有眾多專家已有定論,在這里不多贅述。而武陵山區作為優質茶區崛起是近年才得以顯現,還不為人們廣泛認知。武陵山優質茶區概念由茶葉研究員黃仲先先生所提出,筆者十分贊成,在這里略作介紹:
武陵山位於北緯30°左右,綿延湘、鄂、渝、黔四省市,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武陵山是褶皺山,長度420公里,一般海拔高度1000米以上,最高峰為貴州的鳳凰山,海拔2570米,山脈東西走向,呈岩溶地貌發育,主峰在貴州銅仁地區的梵凈山。它主要包括湖南湘西自治區的吉首市、瀘溪縣、鳳凰縣、花垣縣、保靖縣、古丈縣、永順縣、龍山縣;張家界的武陵源區、永定區、慈利、桑植兩縣以及常德市的石門市、懷化市的沅陵縣;湖北省的恩施州所轄恩施市、利川市、建始縣、巴東縣、宜恩縣、咸豐縣、來鳳縣、鶴峰縣和五峰縣;重慶市的酉陽縣、秀山縣、彭水縣、石柱縣;貴州的銅仁、萬山、玉屏、松桃、印江、沿河、思南、江口、德江等計有40多個市、縣、自治縣等。生活著土家族、苗族、侗族、瑤族、白族和漢族。武陵山區多崇山峻嶺,交通不便,經濟尚欠發達,產茶歷史悠久,近年來,在各級 *** 的大力支持下,茶葉生產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以湖南石門、古丈、沅陵縣,湖北鶴峰縣、利川市、五峰縣,重慶市的容昌縣等一批新興市縣為代表優質茶葉產區的涌現,使這一地區的茶葉年產量已達到8萬噸以上品質優異的綠茶、紅茶集中產區。武陵山茶區生產的綠茶,工藝上採用烘滾為主,其品質外形緊實挺直,色澤蒼綠光潤,香氣高鮮持久,多數有熟板栗香,湯色微黃明亮,滋味濃醇爽口,有收斂性。著名花茶生產廠家長沙茶廠以武陵山茶區為主要原料生產的「猴王牌」茉莉花茶以持久的花香,醇爽的滋味深得東北、華北和西北人民所喜愛,成為中國茶葉第一品牌。近幾年我公司以武陵山綠茶生產的「沙漠之舟」品牌的珍眉茶小包裝,出口到歐洲和非洲,當地消費者從試飲到接受,進而到鍾愛,有些人甚至非我公司「沙漠之舟」不買,形成了逐步增長的穩固的消費群體。筆者在北部非洲進行市場考察時就遇到一位年輕男子,自喝了「沙漠之舟」珍眉茶後,不再飲別的品牌了,剛好在我們去的時候,因運輸原因,「沙漠之舟」在當地斷檔了,聽說我們來了,他從800多公里外專程開車過來對我們的品質表示贊賞,並進言:,一是要求穩定供應,不要斷檔;二是建議保持品質;堅持不懈,必有成效。事實上,通過幾年的努力,「沙漠之舟」珍眉茶小包裝成為部分消費國銷售量第一的中國名牌。在內銷市場上,武陵山區所產綠茶,因其香高味醇的品質,也大有取代別的地區茶葉之勢,市場份額日益擴大。說明武陵山區的茶葉,適合很多消費者的口味,確有過硬的品質。
3、 品質特徵
該地區的茶葉品質有以下幾大特點,第一,外形秀美。茶葉芽葉粗細適中,鮮葉在加工過程中可塑性強,適合各種造型,因而在外形上千姿百態,百花齊放。西湖龍井、老竹大方的扁削型;平水珠茶的狀似墨綠珍珠的圓珠型,有「南京雨花茶」和湖北五峰「採花毛尖」的針型,有「君山銀針」寶劍型,還有葉緣微翹,色澤寶綠的瓜片型等等不一而足。普通炒青綠茶也條索緊結圓直,祁門紅茶更是以外形條索細秀,色澤帶寶光而獨步世界紅茶之林。第二,以香氣見長。無論是祁門紅茶的蜜香還是君山銀針的毫香,或者是黃山毛峰的嫩香以及新安江上游茶區和武陵山茶區炒青綠茶的栗香…,林林總總,大多數都香高持久;第三,滋味上濃淡適中,濃而不苦,醇而有味。較之高緯度茶區茶葉要濃,較之低緯度地區茶葉要醇,適合大多數人的口味。
筆者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一般認為優質紅茶產自低緯度地區,但有世界四大紅茶名茶之稱的祁陽紅茶,阿薩姻紅茶,大吉嶺紅茶和錫蘭高地紅茶,祁陽紅茶產自北緯30°線上,後三種均生產在北緯27°左右喜馬拉雅南側的印度,錫蘭靠近中國邊境地區,其滋味濃烈的阿薩姻茶,有茶中香檳之稱的大吉嶺茶,有蘭鈴芳香的錫蘭高地茶在品質上確實各領 *** ,想必與這一地區獨特的高山氣候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4、獨特的地質地貌是形成茶葉品質優異的基礎
按照板塊理論,地球是由地質板塊組成,分別是歐亞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北美洲板塊、南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和北極洲板塊,七大板塊中有六大板塊的縫合交接線,就在北緯30°附近,板塊在地質時期漂移過程中,有的俯沖、有的被抬升,加上火山冰川作用,演變成了北緯30度地區高山深谷,滄海桑田。其印度洋板塊和歐亞板塊相擠造就了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造就了黃山、廬山、張家界等千奇百態的地貌,也造就了有色金屬和非金屬礦的形成。其中磷、鋅、硒等元素和土壤富含有機質對茶葉品質的形成有著重要作用,武陵山地區就是富硒茶主要產地。地貌的多樣性,為茶葉品種的多樣性創造了條件。茶葉研究證明,茶區的海拔高度對茶葉品質尤其是香氣形成,有著密切關系,海拔升高,對形成茶葉香氣有利,所謂「高山雲霧出好茶」。前面所述兩大優質茶區就是在山區。
5、 適宜的氣候條件是優質品質形成的關鍵
北緯30°這條溫度帶處於亞熱帶和溫帶的過渡地帶,是適合大多數動、植物生活、生長的生物帶,氣候溫和,降水相對比較豐沛,也適宜茶樹生長。以武陵山茶區的湖北省利川市為例,因海拔高度不同,氣候差異明顯,為典型的山地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雲多霧大,日照較少,雨量充沛,空氣潮濕。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帶,四季分別,年平均氣溫16.7℃,年降雨量1300毫米至1600毫米,日照1409小時。海拔800米至1200米的次高山地帶,春遲秋早,潮濕多雨,日照偏低,年平均氣溫12.3℃,年降雨量1200至1400毫米,日照時數1298小時。1200米以上高山地帶,氣候寒冷,已不適宜茶樹生長了。
一般認為,緯度南移,氣溫增高,茶樹茶葉增大,茶葉中內含物增加,以LEGCG為代表的復雜兒茶素增加,茶葉中多酚類與氨基酸比例增大,茶葉品質外形粗大,內質滋味濃烈而苦澀,反之,隨著緯度的降低,氣溫下降,茶樹芽葉縮小,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均減少,酚氨比下降,茶葉外形細小,滋味偏淡。而北緯30°地帶氣溫適宜,能兼顧外形和內質,酚氨比在10左右,被認為是優質綠茶的理想條件。
6、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品質的保證
北緯30°適宜的氣候條件和復雜的地質變化,造就了生物種樣,位於這一緯度的神農架和卧龍山、壺瓶山自然保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甚至有「生物基因庫」之稱。大熊貓和水杉更被稱為動、植物活化石被神奇地保存下來。以新安江上游和武陵山為代表的茶葉產區相對來說,生態環境破壞也較少,森林保護良好,植被豐富,土壤肥沃,茶樹抗病、抗蟲能力較強,鳥類、蜘蛛等茶樹蟲害的天敵較多,茶園中生物自身調節功能比較健全,只要合理培管,加以生物防治,一般不會發生大的病蟲害。是中國主要的無公害和有機茶產區。茶葉中農殘留量普遍低。我公司出口有機茶和低農殘茶葉就主要產自武陵山生產基地。
北緯30°優質茶葉生產帶的發現,對指導我國茶葉生產有著重要意義,有利於茶葉茶區的調整,促進產業化的形成。
㈣ 茶葉最早產於中國哪裡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巴蜀常被稱為中國茶業和茶文化的搖籃。六朝以前的茶史資料表明,中國的茶業最初興起於巴蜀。茶葉文化的形成,與巴蜀地區早期的政治、風俗及茶葉飲用有著密切的關系。 ① 三國以前的茶文化啟蒙 很多書籍把茶的發現時間定為公元前2737-2697年,其歷史可推到三皇五帝。東漢華佗《食經》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西漢以將茶的產地縣命名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國魏代《廣雅》中已最早記載了餅茶的製法和飲用:荊巴間采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質形式出現而滲透至其他人文科學而形成茶文化。 ② 晉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隨著文人飲茶之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世,茶已經脫離作為一般形態的飲食走入文化圈,起著一定的
㈤ 中國茶的起源地在哪
中國是茶的原產地,關於茶樹的最早原產地的爭論,有好幾種說法。在今天有不少人認定在雲南,有一學者在認真研究考證以後斷言,雲南的西雙版納是茶樹的原產地。最近有人提出始於以河姆渡文化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人工栽培茶樹的最早文字記載始於西漢的蒙山茶(位於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區蒙頂山),這在《四川通志》中有載。
㈥ 茶葉的發源地在什麼地方
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已經無法確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麼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時代是有說法的。並且也可以找到證據顯示,確實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茶多酚是茶葉中含量最多的一類可溶性成分,也是茶葉發揮其健康保健功效最主要的物質,最典型的代表是兒茶素(酚),具有抗氧化(消除氧自由基)、抗炎、降低心血管病發病幾率、預防癌症、降血脂、減少體脂形成、抗菌、改變腸道菌群生態等多項功效。
研究表明,喝下一杯茶半小時後,血中的抗氧化容量(對抗氧自由基的能力)增加41%~48%,並能在高水平狀態持續一個半小時。
茶色素主要包括葉綠素、β-胡蘿卜素等,具有抗腫癌、延緩衰老以及美容等作用。茶氨酸能提高大腦功能,增強記憶力和學習能力。對阿爾海默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及自主神經功能紊亂都有預防作用。
㈦ 我國茶葉的起源和分布是怎樣的呢
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葉的國家,是世界茶文化的發祥地。祖先在3000多年前就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讓茶融入了人民的生活。有資料表明,秦漢時期,中國四川一帶已經開始飲茶了。現在的茶被人們當做飲料,但古代將茶當做葯物、祭品和食物。中國有4個一級茶區,分別是江南茶區、華南茶區、江北茶區和西南茶區。中國的主產是綠茶,大多數人也比較喜歡喝綠茶。
總結
總而言之,現在茶已經融入了人民群眾的生活中去,很多人都會在喝酒之後喝一杯解酒茶。在困的時候,也有一些人會泡一杯濃茶提提神。很多人還會製作茶泡飯,認為這也是一種美食,所以茶葉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㈧ 茶葉出自中國哪裡
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被稱為茶的祖國。 文字記載表明,我們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 茶樹的起源問題,歷來爭論較多,隨著考證技術的發展和新發現,才逐漸達成共識,即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並確認中國西南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等山區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由於地質變遷及人為栽培,茶樹開始由此普及全國,並逐漸傳播至世界各地。 茶原為中國南方的嘉木,茶葉作為一種著名的保健飲品,它是古代中國南方人民對中國飲食文化的貢獻,也是中國人民對世界飲食文化的貢獻。三皇五帝時代的神農有以茶解毒的故事流傳,黃帝則姓姬名荼,荼即古茶字。茶屬於山茶科,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植物,植株高達1-6米。茶樹喜歡濕潤的氣候,在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地區有廣泛栽培。茶樹葉子製成茶葉,泡水後使用,有強心、利尿的功效。茶樹種植3年就可以采葉子。一般清明前後採摘長出4-5個葉的嫩芽,用這種嫩芽製作的茶葉質量非常好,屬於茶中的珍品。我國已發現的野生大茶樹,時間之早,樹體之大,數量之多,分布之廣,性狀之異,堪稱世界之最。此外,又經考證,印度發現的野生茶樹與從中國引入印度的茶樹同屬中國茶樹之變種。由此,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遂成定論。 近幾十年來,茶學和植物學研究相結合,從樹種及地質變遷氣候變化等不同角度出發,對茶樹原產地作了更加細致深入的分析和論證,進一步證明我國西南地區是茶樹原產地。
中國主要名茶
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圍的群山之中。杭州不僅以西湖聞名國內外,也以西湖龍井茶譽滿全球。
洞庭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茶產於江蘇省吳縣太湖洞庭山。碧螺春茶條索纖細,捲曲成螺,滿披茸毛,色澤碧綠。
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茶產於安徽省太平縣以南,歙縣以北的黃山。茶芽格外肥壯,柔軟細嫩,葉片肥厚,經久耐泡,香氣馥郁,滋味醇甜,成為茶中的上品。
廬山雲霧茶
廬山雲霧茶產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廬山雲霧茶色澤翠綠,香如幽蘭,昧濃醇鮮爽,芽葉肥嫩顯白亮。
安溪鐵觀音
安溪鐵觀音茶產於福建省安溪縣。安溪鐵觀音茶歷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稱。 「砂綠起霜」成為鐵觀音高品級的標志,獲得了「綠葉紅鑲邊,七泡有餘香」的美譽。
君山銀針
中國著名黃茶之一。君山,為湖南嶽陽縣洞庭湖中島嶼。清代,君山茶分為「尖茶」、「茸茶」兩種。「尖茶」如茶劍,白毛茸然,納為貢茶,素稱「貢尖」。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又稱片茶),為綠茶特種茶類。采自當地特有品種,經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過獨特的傳統加工工藝製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葉。
信陽毛尖
中國著名毛尖茶,河南省著名特產之一,產自河南省信陽地區的群山之中。信陽是中國南北方的分水嶺,桐柏山、雞公山、大別山群山環繞其中,信陽毛尖素來以「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而飲譽中外。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產於中國福建省武夷山市。外形條索肥壯、緊結、勻整,帶扭曲條形,俗稱「蜻蜓頭」,葉背起蛙皮狀砂粒,俗稱「蛤蟆背」。
祁門紅茶
著名紅茶精品,簡稱祁紅,產於中國安徽省西南部黃山支脈區的祁門縣一帶。祁紅外形條索緊細勻整,鋒苗秀麗,色澤烏潤,俗稱「寶光」。
北苑御茶
屬青茶類,是中國名茶之極品,為古代帝王御用茶王。 建安(建甌)北苑御茶從五代閩國龍啟元年(933年)設御焙,到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罷造,歷經四個朝代,二十六位皇帝,進貢朝廷持續達458年。
矮腳烏龍
系烏龍茶上品,有百年以上的栽培歷史,原產於福建省建甌市東峰鎮。據專家考證福 建省建甌市東峰鎮桂林村有14畝120多年至150多年歷史的老茶園,共有古茶樹6090棵,是當今台灣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青心烏龍」和「凍頂烏龍」茶的發源地。09年2月,這片寶貴的茶樹林被福建省農業廳列為第一批福建省茶樹優異種質資源保護區。這片矮腳烏龍樹勢最高者只約120公分左右,枝葉平展,葉濃綠色,平滑不發光,葉形向下彎曲,葉尖圓鈍。主脈特別明顯。 春茶一芽二葉的干樣含氨基酸3.1%、茶多酚19.6%、兒茶素總量13.8%、咖啡鹼5.7%。對人體很有益處,咖啡鹼是強有力的中樞神經興奮劑。它能振奮精神,強化思維,減輕疲勞,解熱鎮痛,利尿通便,消毒減菌。而酚性物(主要是兒茶素)是目前世界上防治心腦血管病的防癌的最有效葯物。它能降低血脂、膽固醇,防治同血壓、抗損傷、抗癌、抑制致癌物質的形成,減肥、清食、抗衰老、鍵力美容。
普洱茶
普洱茶是在雲南大葉茶基礎上培育出的一個新茶種。普洱茶亦稱滇青茶,原運銷集散地在普洱縣,故此而得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它是用攸樂、萍登、倚幫等11個縣的茶葉,在普洱縣加工成而得名。茶樹分為喬木或喬木形態的高大茶樹,芽葉極其肥壯而茸毫茂密,具有良好的持嫩性,芽葉品質優異。其製作方法為亞發酵青茶製法,經殺青、初揉、初堆發酵、復揉、再堆發酵、初干、再揉、烘乾8道工序。在古代,普洱茶是作為葯用的。其品質特點是:香氣高銳持久,帶有雲南大葉茶種特性的獨特香型,滋味濃強富於刺激性;耐泡,經五六次沖泡仍持有香味,湯橙黃濃厚,芽壯葉厚,葉色黃綠間有紅斑紅莖葉,條形粗壯結實,白毫密布。普洱茶有散茶與型茶兩種。
都勻毛尖
都勻毛尖又名「白毛尖」、「細毛尖」、「魚鉤茶」、「雀舌茶」,是貴州三大名茶之一, 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貴州都勻市,屬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區。都勻位於貴州省的南部,市區東南東山屹立,西面蟒山對峙。都勻毛尖主要產地在團山、哨腳、大槽一帶,這里山谷起伏,海拔千米,峽谷溪流,林木蒼郁,雲霧籠罩,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宜人,年平均氣溫為16 C,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多毫米。加之土層深厚,土壤疏鬆濕潤,土質是酸性或微酸性,內含大量的鐵質和磷酸鹽,這些特殊的自然、條件不僅適宜茶樹的生長,而且也形成了都勻毛尖的獨特風格。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食品博覽會上榮獲優獎,後人譽為「北有仁懷茅台酒,南有都勻毛尖茶」。
嶗山綠茶
嶗山茶在全國綠茶中享有極高聲譽,被消費者盛譽為「江北第一名茶」。嶗山種茶已有悠久的歷史,嶗茗茶相傳由宋邱處機、明張三豐等嶗山道士由江南移植,親手培植而成,數百年為嶗山道觀之養生珍品,清顧炎武善作詩贊嶗山,蒲松齡曾飲嶗茗茶(聊齋)寫絳雪,嶗茗茶的成品屬於綠茶,由精選鮮茶用現代工藝加工而成。區氣候溫暖濕潤,光照較強霜期也較南方長,加之晝夜溫差大,茶樹生長發育慢,有充分時間積累養分,內含營養物質豐富,有大量的多酚類、咖啡鹼、芳香物質和蛋白氨基酸、維生素等有益人體健康的成分,有興奮解乏、促進血液循環、軟化血管、清心明目之優點,特別是茶內氨基酸和咖啡鹼含量高,茶湯濃醇鮮爽、飲後頰齒留香。 六堡茶 六堡茶屬黑茶類,得名於產地蒼梧縣六堡鎮,產制歷史可追溯到距今1500多年前,早在清朝嘉慶年間就以特殊的檳榔香味遠近馳名,被列為中國24種名茶之一。六堡茶亦稱「可以喝的古董」,傳說於很久以前,王母下凡了解人間民俗風情路經六堡鎮的黑石村,看到這里的黑石山上林木蒼翠、鬱郁蔥蔥、雲清霧罩,於是在此稍事休息。當王母捧起黑石山下的清泉水,入口頓覺清甜甘醇,遠途的勞累也隨之一掃而空。盛興之下,王母令仙女將兩顆仙茶種子放到黑石山的石縫中,許多年過去了,兩顆茶種長成了枝繁葉茂的茶樹。於是村民們採摘仙茶樹的茶葉,燒制茶水,招待八方來客,遠方的客人發現茶水味道醇厚甘爽,人人交口稱贊;於是乎一傳十、十傳百,黑石村的仙茶由此傳開,後經勤勞村民的繁殖、培育、精製,形成今天聞名遐邇的六堡茶。雖說神話傳說無從稽考,但凡到過六堡鎮的人都知道,這里確實山清水秀、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正是當地特有的優越地理氣候環境,孕育了質優味醇、歷史悠久的六堡茶。六堡茶素以「紅、濃、陳、醇」四絕著稱,據《蒼梧縣志》載:「茶多產賢鄉六堡,味厚,隔宿不變......茶色香味俱佳」。近年來,六堡茶以其悠久的歷史、醇和的滋味、獨特的檳榔香及獨有的保健作用,享譽國內外。
㈨ 中國茶葉的三大發源地是哪兒
中國茶葉的三大發源地:雲南。貴州。四川。
一,雲南八大名茶:普洱茶、滇紅、露珠茶、糯米香茶、昆明十里香茶、大關翠華貢芽、鎮沅馬鐙茶、綠春瑪玉茶。
(9)茶葉發源於中國哪個省擴展閱讀:
中國茶葉產地和分布:
江北茶區:南起長江,北至秦嶺、淮河,西起大巴山,東至山東半島,包擴甘南、陝西、鄂北、豫南、皖北、蘇北、魯東南等地,是我國最北的茶區。
江北茶區地形較復雜,茶區多為黃棕土,這類土壤常出現粘盤層;部分茶區為棕壤;不少茶區酸鹼度略偏高。茶樹大多為灌木型中葉種和小葉種。
江南茶區:在長江以南,包括粵北、桂北、閩中北、湘、浙、贛、鄂南、皖南、蘇南等地。江南茶區大多處於低丘低山地區,也有海拔在1000米的高山,如浙江的天目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廬山、安徽的黃山等。
江南茶區基本上為紅壤,部分為黃穰。該茶區種植的茶樹大多為灌木型中葉種和小葉種,以及少部分小喬木型中葉種和大葉種。該茶區是發展綠茶、烏龍茶、花茶、名特茶的適宜區域。
西南茶區:在米侖山、大巴山以南,紅水河、南盤江、盈江以北,神農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東的地區,包括黔、渝、川、滇中北和藏東南。
西南茶區地形復雜,大部分地區為盆地、高原,土壤類型亦多。在滇中北多為赤紅壤、山地紅壤和棕壤;在川、黔及藏東南則以黃為主。
西南茶區載培茶樹的種類也多,有灌木型和小喬木型茶樹,部分地區還有喬木型茶樹。該區適制紅翠茶、綠茶、普洱茶、邊銷茶和名茶、花茶等。
華南茶區:位於大樟溪、雁石溪、梅江、連江、潯江、紅水河、南盤江、無量山、保山、盈江以南,包括閩中南、台、粵中南、海南、桂南、滇南。
華南茶區水熱資源豐富,在有森林覆蓋下的茶園,土壤肥沃,有機物質含量高。全區大多為赤紅壤,部分為黃壤。茶區薈集了中國的許多大葉種(喬木型和小喬木型)茶樹,適宜制紅茶、普洱茶、六堡茶、大葉青、烏龍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