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現在有多少人在工作
沒工作~就沒飯吃啊~
樓主~我也在找工作啊~
⑵ 2020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為()億人,佔全國總人口的63.35%。
2020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為8.94億人,佔全國總人口的63.35%。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呈減少趨勢,但總體規模仍較大,並且質量不斷提高。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顯示,15-59歲人口為8.94億人,佔63.35%。勞動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也在提高。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75年,比2010年提高了1.08年。
勞動年齡人口的意義
人口與經濟密切相關,對於中國來說人口問題尤為重要。中國近四十年來經濟持續增長,其中一個被廣泛接受的核心因素是改革開放使得人口紅利轉化為生產力。
勞動年齡人口不斷增長,勞動力供給充足,資本回報率和全要素生產率提高。中國長期保持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第二大經濟體,二者之間存在較大相關性。
經濟減速並不是看到這次普查數據才得出的,近幾年大家都知道我國人口步入老齡化,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在減少。
⑶ 2022年中國工資勞動者人數
截止到2022年12月11日,77471萬人。
根據中國勞務局官方資料顯示,2022年全國就業人員總數為77471萬人。
勞動者是指年滿16周歲,身體健康,並具有一定知識或技能的自然人。
⑷ 中國現在的勞動力市場是什麼狀況
目前中國勞動力市場狀況:x0dx0a1、伴隨經濟增長率回落,我國人口基數龐大,失業率有所上升,所謂隱性失業也在增加。失業率從18%上升至21%;x0dx0a2、勞動力價格小幅上漲,但漲幅受制於經濟狀況;x0dx0a3、高端技術人才、高等級技術人員匱乏,外貿、出口貿易的專業人才更是嚴重匱乏;x0dx0a4、高學歷畢業生紛紛湧向沿海大城市尋找工作,但大學應屆畢業生的一次就業率不到80%;x0dx0a5、非正規性就業、流動性就業,以及不定期就業的人數在增加;x0dx0a6、伴隨經濟市場化的進程,就業市場化模式、勞資雙方雙向選擇的就業模式已初步形成。x0dx0a目前中國整體就業的行業結構: 1.傳統行業的就業比重下降。農、林、牧、漁業就業人員的比重不斷下降,由1992年的55.6%下降至2002年的44.1%。從1978-2002年,製造業的比重經歷了一個大體上先上升後下降的過程,1978-1988年基本呈上升趨勢,1988年後基本呈下降趨勢。傳統行業份額的下降與就業的產業結構變動的總趨勢一樣,是就業結構改善和優化的反映。 x0dx0a 2.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與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一直是吸納就業人員的主要力量,但比例基本維持不變,但今後有望增加。2009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中,批發和零售就業的比例為4.14%,比2003年下降了0.58%;2003-2009年住宿和餐飲業就業的比例基本持平,2009年為1.61%。 x0dx0a 金融業、房地產業、服務業的比例穩步上升。2009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中,金融業就業的比例為3.57%,比2003年上升了0.55%;房地產業就業的比例由2003年的1.1%上升至2009年的1.52%;服務業就業的比例由2003年的1.67%上升至2009年的2.31%;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的就業比重也有所上升,由2003年的4.42%上升至2009年的4.7%。x0dx0ax0dx0a 3.其他行業的就業比重迅速上升。其他行業指的是一些不便於分類的行業,多為非正規就業。非正規就業作為一種靈活就業方式,對中國勞動力市場發育和緩解就業壓力起到重要作用。 x0dx0a 中國就業結構的調整 x0dx0a 在中國就業總量增長迅速增長的同時,就業的產業結構、城鄉結構都得到了明顯優化,但中國就業結構還面臨諸多問題,需要進行調整。 x0dx0a (一)產業結構調整要與擴大就業有機結合起來,千方百計在結構調整中創造就業崗位 x0dx0a 隨著中國各項改革措施的不斷推進和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中國產業發展的內容也在不斷發生變化,與此同時就業結構也在發生變化。但相對於產業結構的變動而言,就業結構的調整較慢。 x0dx0a 1.對第一產業調整而言,要通過農業綜合開發、非農產業發展、有組織地輸出農村勞動力、開展農村職業培訓等方式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避免農村勞動力的盲目流動,提高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減輕城市的就業壓力。 x0dx0a 2.在進行第二產業調整時,要通過對勞動者的技能培訓、轉崗培訓,幫助他們掌握新技術、開發新技能,使勞動者適應新的要求。 x0dx0a 3.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以便盡可能、盡快地吸收從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轉移出來的勞動力。根據發達國家經驗,第三產業就業彈性一直高於第一、第二產業,在同樣的資本產出比下能吸收更多的就業人口,是舒緩就業壓力的主要途徑。 x0dx0a (二)建立合理的城鄉就業結構 x0dx0a 1.調整農業與農村經濟結構,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大力發展傳統種植業以外的農業產業,並發展農業的產業化經營,使勞動力在農業內部進行轉移。 x0dx0a 2.徹底打破戶籍制度,消除城鄉之間勞動力自由流動的制度性障礙,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勞動力市場,實現勞動力資源在城鄉和全國范圍內的最優配置。 x0dx0a 3.加快城市化進程。農村剩餘勞動力有效轉移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於城市化的有效拉動,第三產業的發展也與城市化息息相關,只有城市化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才能為第三產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從而使得農村剩餘勞動力得到順利轉移。為此在中國城市化的進程中,要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發育程度,堅持因地制宜的城市化道路。由於中國大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吸納勞動力的潛力已十分有限,應依據各地區實際情況,建設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中小城市,以吸納農村富餘人口。同時積極發展小城市,尤其要引導發展農村小集鎮,實現農民的就地轉移。 x0dx0a 4.施行城鄉統一、全國一致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農村勞動力從農村勞動者向工業勞動者的真正轉變。x0dx0a5.對於潛在的農村可轉移勞動力,政府要出面組織就業技能培訓,以使得他們能夠順利就業; x0dx0a (三)通過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區域就業結構平衡。 x0dx0a 由於經濟發展水平和就業機會的差異,中西部地區富餘勞動力大規模向東南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流動,造成區域性就業結構失衡。為此應努力實現就業機會在區域間的轉移,即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東部地區在勞動力和土地成本提高的條件下,更多的應依靠自主創新,加快產業結構的升級。與此同時,廣大中西部地區仍然具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土地成本相對低廉,可以承接從東部地區轉移出來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從而整體上形成產業優化升級與就業擴大的統一。 x0dx0a 調整就業區域結構失衡的另一項措施是消除地區壟斷,發展地區特色產業.使得區域之間的產業能動態調整和轉移,形成合理的區域產業布局,以促進就業的區域結構平衡。
⑸ 2022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為多少億人
2022年中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8.82億人,勞動力人口資源充沛。
⑹ 2020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為多少億
2020年我國總人口預計達14.2億人。
「十二五」時期,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保持在5‰左右,出生人口性別比從117.94下降到113.51,2015年末全國總人口為13.75億人。
「十三五」時期的發展目標明確,2020年,全國總人口將達到14.2億人左右,年均自然增長率6‰左右,出生人口性別比下降到112以下。
2020年,出生政策符合率和出生人口信息准確率都將升至90%;免費計劃生育基本技術服務覆蓋率達到100%;流動人口目標人群計劃生育服務覆蓋率升至90%。
我國還將加強出生人口監測,跟蹤評估政策實施效果。「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協調制定和完善鼓勵按政策生育的經濟社會政策。
規劃明確,「十三五」期間我國還將加大對計劃生育家庭扶助力度,對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前的獨生子女家庭和農村計劃生育雙女家庭,繼續實行現行各項獎勵扶助政策,在社會保障、集體收益分配、就業創業、新農村建設等方面予以傾斜。
注意事項:
勞動力不足困擾國家經濟發展:老年人口比重越來越大,年輕的就業人口在下降,導致勞動力不足。隨人口老齡化而產生的勞動力年齡結構的老齡化,必將對國家經濟發展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而老齡人口的增長會改變人口的撫養比,被撫養人口的增加必將加重現有勞動人口的負擔,增加國家經濟發展的負擔。
家庭贍養負擔加重:老齡化會引起家庭規模和結構變化,使家庭養老功能削弱。老齡人口的增長會改變人口的撫養比,被撫養人口的增加必將加重現有勞動人口的負擔。
⑺ 全中國打工者佔全國總人口多少比例
目前,全國人口總數量13億多,不具備打工年齡(16歲以下,65歲以上)的人將近6億人,有7億人在工作,排除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企人員和現役軍人以外,約有5.5億人員,其中有1.5億人從事農業勞動,純打工人員至少4億人。
有一些中國內地的學者認為,在中國內地,打工是一個界限模糊,定義混亂,而且在一定時期專家和學者又不能准確界定的名詞。
有人把其定義為:一個描述社會生產關系的俚語,主要是指從業人員在某個固定或不固定的利益主體下,獲取一定生活資源的勞動手段。
「打工」一詞從香港傳入中國內地之後,廣東省居民所說的「打工」指的是除自己做老闆以外的勞動者,國企職員和公務員都是「打工者」的一員。
改革開放後,隨著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的發展,全國各地農村一些剩餘的勞動力就離鄉別井,來到南方發展,由此出現了「打工」一說,並讓這個詞語廣泛流傳開來。打工者對廣東省和中國其他沿海發達地區的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群體在不斷地壯大。中國許多城市都活著「打工一族」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