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通史和三國志哪個好
有關歷史類的經典讀物,我個人強烈推薦這 4 本我非常喜歡的書:
第 1 本:《萬曆十五年》,這本書我好多年前就讀過,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我個人覺得這是一本以古看今之極品。讀完後感覺原來中國的那麼多問題,五百年前未解決,五百年後依然未解決。誰說社會一定是進步的?。
《萬曆十五年》,與其說是在寫萬曆年間第十五年的概況,不如說在寫整個大明王朝的興衰,與其說是在寫封建王朝的君臣倫理和三綱五常,不如說在訴說整個文官體系的存在及運行機理。
這本書的核心思想就是「萬曆十五年平淡無奇,明朝註定滅亡。」也就是說,在平淡無奇的一些日常生活背後,導致了一個不平凡的大帝國的滅亡。
你彷彿看到冰山上面的一角,然後感覺到底下有一個巨大的冰山,在支撐著它,使你認清一個歷史的必然性,明朝的滅亡並不是決定在李自成打進北京城,而是決定在萬曆十五年。
這本書並不厚,難得的是作者通過對幾個典型人物的刻畫鋪陳,讓我彷彿看到整個明朝的時代圖景,簡單的幾筆素描能讓人見到圖畫背後的宏大景緻,這是作家厚積薄發的功底的體現。
第 2 本:《武曌》,我個人也是很喜歡這本書,這是一本講述武則天事跡的書,武則天為何能夠成為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女皇?。
作者羅漢的這本著作全方位展現了這位傳奇人物的一生,武則天是怎樣憑借個人的才幹以及時代的恩賜,從一個第十五級的才人,成為唐高宗李治的皇後,繼而開創了新的王朝,大周。在本書里都有精彩而詳盡的解讀。
第 3 本:《士與中國文化》由余英時著,是文史哲學生的必讀書,是研究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士」的經典書。
本書採用專題研究的方式展示「士」在中國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
作者的基本觀點是把「士」看作中國文化傳統中的一個相對的「未定項」——即承認「士」有社會屬性但並非完全不能超越者。
作者認為:「中國文化之所以能一再地超越自己的限制,則正是憑借著此一「未定項」。
第 4 本:《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關於「盛世妖術」的故事。
在中國的千年帝制時代,乾隆皇帝可謂是空前絕後的一人。他建立並鞏固起來的大清帝國達到了權力與威望的頂端。然而整個大清的政治與社會生活卻被一股名為「叫魂」的妖術攪得天昏地暗。
在1768年由春天到秋天的那幾個月里,這股妖風竟然沖擊了半個中國,百性為之惶恐,官員為之奔命,連乾隆也為之寢食難安。作者孔飛力細致入微的描寫令人顫栗,他生動地再現了各省的恐慌是如何演變成一場全國性的除妖運動。
這本書也表現出了一種更為宏大的學術視野,在構建以「叫魂」案為中心的「大敘事」的過程中,在方法論的層次上將社會史、文化史、政治史、經濟史、區域分析、官僚科層制度分析以及心理分析等研究方法結合在一起。
㈡ 中國歷史上 戰國 和三國哪個時期精彩或者那個時期先進
戰國之後,又經歷了秦朝、西漢、東漢 400多年的歷史,然後才是三國,所以三國時期無論軍事還是科技都比戰國時期先進,這個毫無疑問,代表的即是造紙術。
2個時期都有一個共同點,即是群雄割據,英雄輩出,逐鹿中原,不同的是戰國時期由於建立的國家多,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更錯綜復雜,所以外交政治更顯重要,在一場戰鬥打響時,必定伴隨著很多政治因素,比如合眾連橫。而三國時期相對而比,則主要採用軍事手段為主。也需要政治,但軍事才是統一的唯一手段。
所以說兩個時期都是很精彩,各有各華麗之處。但是由於羅貫中《三國演義》的緣故,三國時期的故事流傳更廣,更為人所知。再加上文學的塑造,三國時期的人物鮮明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而戰國時期,雖然精彩,卻隱藏於生硬的歷史著作中,不能勾起人們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