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最大的魚生是哪裡

中國最大的魚生是哪裡

發布時間:2023-01-17 01:30:59

1. 中國十大漁場是哪幾個

一、石島漁場

位於山東石島東南的黃海中部海域。該漁場地處黃海南北要沖,是多種經濟魚蝦類洄遊的必經之地,同時也是黃海對蝦、小黃魚越冬場之一和鱈魚的唯一產卵場,漁業資源豐富,為我國北方海區的主要漁場之一。漁場常年可以作業,主要漁期自10月至次年6月。主要捕撈對象:黃海鯡魚(青魚)、對蝦、槍烏賊、鮮鰈、鮐魚、馬鮫魚、鰳魚、小黃魚、黃姑魚、鱈魚和帶魚等。

二、大沙漁場

位於黃海南部,大致在北緯32°—34°,東經122°30′—125°范圍內。地處黃海暖流、蘇北沿岸流,長江沖淡水交匯的海域,浮游生物繁茂,是多種經濟魚蝦類的越冬和索餌場所,為黃海的優良漁場之一。每年春季(5月份),馬鮫魚、鰳魚、鮐魚等中上層魚類,由南而北作產卵洄遊途中經過該海域,形成大沙漁場的春汛。夏、秋季(7—10月),索餌帶魚在漁場中分布廣、密度大、停留時間長;其它經濟魚類如黃姑魚、大小黃魚、鯧魚、鰳魚、鰻魚等亦在此索餌形成又一個漁汛。冬季,小黃魚與其它一些經濟魚類仍在此越冬。

三、呂四漁場

位於黃海西南部,東連大沙漁場,西鄰蘇北沿岸。由於緊靠大陸,大、小河流帶來的營養物質豐富;同時又處於沿岸低鹽水系和外海高鹽水系的混合區,加以漁場水淺、地形復雜,因而為大、小黃魚產卵和幼魚索餌、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成為黃海、東海最大的大、小黃魚產卵場。呂四漁場地處廢黃河口,泥沙運動頻繁,漁場內的沙灘位置與形態常常變化,是我國著名的沙洲漁場。

四、舟山漁場

位於舟山群島東部,大致在北緯28°—31°,東經125°以西的范圍,地近長江、錢塘江的出海口。冷、暖、咸、淡不同水系在此匯合,水質肥沃,餌料豐富,魚群十分密集,為我國近海最大的漁場,也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最大的漁場之一。舟山漁場魚種豐富,有帶魚、鮐魚、鰺魚、小黃魚、大黃魚、鯛、海蟹、海蜇、鯊魚、海鰻等。漁場一年四季均可捕撈,夏秋季有鮐、鰺魚汛,冬季則形成近海最大的帶魚冬汛。

五、閩東漁場

位於北緯25°—27°10′,東經125°以西的東海南部海區。閩東漁場有金釵溪、七都溪、赤岸溪、懷溪、白馬河、霍童溪、北溪、鰲江和閩江諸多溪河注入,又有低溫低鹽的浙閩沿岸水與高溫高鹽的台灣暖流分支匯合,營養鹽豐富,餌料生物繁生,成為多種經濟魚蝦產卵、索餌和越冬的良好場所。這里四季均有漁汛,漁業產量占福建省海洋漁業總產量的大部分。春汛主要有大黃魚、小黃魚、帶魚、鰳魚、馬鮫魚、烏賊、銀鯧、姥鯊、鰻魚、鮐魚、藍圓鰺、小公魚、毛蝦、梭子蟹等。夏汛主要有鯷鰮魚,鰳魚、銀鯧、青鱗魚、小公魚、對蝦、海蜇等。秋汛主要捕撈大黃魚、鮑魚、鰳魚、海蜇、梭子蟹、對蝦等。冬汛主要捕撈帶魚、大黃魚、烏賊、藍圓鰺、鮐魚、鯊魚、毛蝦、稜子蟹和舵鰹等。

六、閩南-台灣淺灘漁場

位於台灣海峽南部,北起北檳島附近,南至台灣淺灘以南,自然條件復雜,受高溫高鹽的黑潮分支和南海水,以及低溫低鹽的浙閩沿岸水和高溫低鹽的粵東沿岸水四個水系的混合影響,加之台灣的江河注入和台灣淺灘南部的涌升流,構成了漁場高產的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漁業資源豐富,魚種繁多,是我國一個重要的中上層魚類漁場。中上層魚類的金槍魚、青干金槍魚、舵鰹、藍圓鰺、沙丁魚、脂眼鯡、烏鯧和絨紋單刺魨等,以及底層魚類的鯛類,蛇鯔、帶魚、喬氏台雅魚等都很豐富。漁場綜合產量高,全年均可作業。

七、珠江口漁場

位於北緯21°08′—22°00′,東經112°50′—114°20′,為南海的重要漁場之一。漁場內島嶼眾多,漁場地處外海水和珠江沖淡水的交匯區,帶來大量的營養物質,使眾多浮游生物繁殖生長,成為生物活動的密集中心,構成優越的漁場環境。圍網漁汛主要在12月—次年4月,2—3月為旺汛。盛產藍圓鰺、金色小沙丁魚、鮐魚、圓腹鯡等。

八、北部灣北部漁場

位北緯20°20′—21°30′,東經106°30′—109°50′,北瀕廣西沿岸,東臨雷州半島,西鄰越南,南接北部灣中南部海域。漁場內島嶼較多。來自大陸的九州江、南流江、欽江、北侖河和紅河等江河流入北部灣,繁殖生長了大量的浮游生物,形成了許多經濟魚類的良好棲息場所。淺海圍網作業漁期自11月—次年5月,1—2月為旺汛,主要漁獲物有青鱗魚、藍圓鰺和沙丁魚等。拖網作業漁期自9月—翌年5月,主要漁獲物有長鰭銀鱸、蛇鯔、紅鰭笛鯛、斷斑石鱸、鰺魚和海鰻等,此外,每年4—6月為鯊魚的釣業漁期。

九、西沙群島漁場

西沙海域氣候炎熱,終年水溫很高,為珊瑚的大量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而珊瑚的叢生又為魚類生長、繁殖帶來了豐富的餌料基礎和優越的棲息條件。西沙群島周圍大多有巨大的礁盤,水淺而清,有著淺水礁盤性魚類生長的環境;而礁盤外側深度驟然增加,屬於深水性環境,適於大洋性魚類生活。因此,這里魚的種類眾多,屬於礁盤魚類區系的有海鱔科、笛鯛科、金眼鯛科和鰭科等;屬於大洋性魚類區系的有鯖科、旗魚科、飛魚科等。其中產量較高的有刺鮁、鮪魚、金槍魚等十幾種。西沙群島漁場為典型的熱帶海洋性氣候,魚類終年生長、繁殖。生長快、個體大是西沙群島漁場經濟魚類的一個顯著特點。此外,兇猛性魚類數量較多,肉食性的魚類約佔40—50%,如鯊魚,幾乎分布於整個水域。西沙群島漁場因海底崎嶇不平,礁石叢生,不宜拖網作業,但卻適合各種釣具、掛網、敷網作業。由於這里魚類資源雄厚,故各種魚類的上釣率特別高,在我國沿海首屈一指。

十、南沙群島漁場

南沙群島是由200多個島礁、沙洲、暗沙、暗灘等組成的群島,周圍有許多沉沒的海底山和珊瑚礁。受這種地形影響,常能形成局部的涌升流,把底層豐富的營養成分帶到表層。同時,眾多的珊瑚礁環境又為魚類提供了餌料充足、適宜棲息和易躲避敵害的場所。南沙群島漁場水產資源豐富,魚類有褐梅鯛(石青魚)、真鰺(吉尾魚)、斑條魣(吹魚)及金槍魚類等;貝類有烏蹄螺、硨磲;爬行動物有海龜、玳瑁;棘皮動物中有梅花參(菠蘿參)、二斑參(白尼參)、黑尼參(烏圓參)、蛇月參(赤瓜參)、黑狗參(黑參)等。

2. 攔壩20多年的三峽水庫,已是魚的天堂,水庫里的魚最大有多大

不說長江,就拿我家後山的小水壩說事,5年前幾個外地老闆來投資養魚,項目黃了後水壩就荒廢了幾年無人打理。

前年夏天,村裡兩個去干農活的年輕人,耐不住天氣炎熱下水游泳,但沒過半小時,其中有一個感覺猛的被拖拽了一下,小腿一陣劇痛,嗷嗷大叫游上岸後,才發現小腿流著血。

仔細一看,小腿上一拍密密麻麻的魚類牙齒咬痕,兩人驚魂未定跑回家,他們斷定是被水裡的大魚襲擊了。

後來這個事傳開了,有村民去那個水壩養鴨子,發現成年的鴨子過段時間就少好幾只,找遍了附近都沒有,彷彿「死無全屍」。 之前還以為是有人半夜偷走了,知道有一天他親眼目睹了 一張血盆大口,把一隻成年的大鴨子直接吞下並潛入水中的場景 ,至於這條魚真面目是什麼?文末再給大家揭曉。

「潛水出蝦蟹,深海藏蛟龍」,這個道理一點都不假。 長時間無人干預的水壩,都有能一口吞下鴨子、咬人皮開肉綻的巨大魚類, 更何況蓄水20多年的長江三峽大壩?因而三峽蓄水20年,理論來說肯定存在大魚,這和以下3方面因素有關:

1994年三峽水電站工程動工,直到2006年才竣工,自此長江被攔腰截斷,三峽水電站也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大壩建成後,自然而然的形成了1084平方公里的水庫,最深的地方能達175米,庫存容量高達393億立方米! 雖然這阻絕了很多魚類洄遊繁衍,但另一方面它們也能在水庫中肆無忌憚的生長。

大壩的功能就是蓄水、防洪,另一種層面上也是給魚類攔截了一個無人干預的人工養殖大水庫。 本身長江體量巨大,面積廣闊,河流長度排名世界前列,已經是魚類天堂了, 再加上這20多年的蓄水下,長江水庫中的魚類就有了更大生長的資本。

長江里有大魚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助力因素是: 從2020年開始,長江開始實施禁漁令,未來十年內不得生產性捕撈,違法垂釣,否則都將違法入刑。

這幾十年來,長江流域的魚加速了消亡步伐,人們無限制毒魚、電魚、捕魚、炸魚、水域污染摧殘下,很多稀有魚類已經滅絕了,如長江白鱘,就沒能邁過2020年,在我們的時代宣告滅絕。

可見,魚類加速滅亡的原因,來自於人類活動和環境污染。 所以,禁漁令落實下,長江的魚類將會得到很好的保護,水質也會改善,這會讓裡面的魚能夠安穩地生存十年,那麼沒有天敵、沒有人類干預下,魚就可能長得很大了。

就像是澳大利亞大陸與世隔絕、沒有天敵、環境適宜、人類干擾少,所以那邊的動物體型都很龐大的原理一樣, 禁漁十多年後,長江的大魚體型一定會超乎人們想像。

據不完全統計,長江有424中魚類,特有魚類就高達183中,除了常見的青魚、草魚、鯽魚等,還有很多中華鱘、江豚以及叫不上名字的淡水魚類。

或許是進化和基因的原因,不同的魚體型都是存在臨界點的,一般到達成年後很難再生長。 但即便如此,也抵不住長江魚類眾多,里邊很多稀有大型淡水魚, 體重就可以輕松突破一百公斤。 因而,長江里魚類資源如此豐富,必定存在大魚。

那麼,問題來了,在以上3種前提下,長江里最大的魚能長到多大?

回答這個問題不難,只要知道長江里的魚類,體型的上限大概是多少,再結合一些人們檢測觀察、捕撈到的數據,就可以得出模糊的答案了。

長江的魚類眾多,但很多體型上限就擺在了那裡,長到成年最大幾斤重的魚類佔比很多。 目前顯示,長江最大的魚類為「鱘」類。它們是和恐龍同時代的「活化石」,原始生物這個標簽和它們最接近(眾所周知,原始生物體型都很龐大)。

之前,長江最大魚類是「長江白鱘」,資料記載最大的白鱘能長到7米長,體重最重有907公斤,但很遺憾它們已經宣告「滅絕」了, 從2003年一個漁民誤捕了一條達3.52米、重160公斤的白鱘後,人類在之後的十幾年間,再也沒見過它們的身影。

長江白鱘在地球生活已經1.5億年了,但自2020年後,它們不再是長江最大的魚類。 而中華鱘自然登上了這個「寶座」,因為這是目前長江已知體型上限最高的魚類。 由於身上帶著同樣「原始」生物的加成,中華鱘的體型極限比很多淡水魚要大。

(中華鱘)

資料記載,中華鱘體重在50~300公斤左右,最大的中華鱘長5米,體重600公斤,這應該是目前長江流域現存最大的淡水魚了。 只是 它的身影,卻不是那麼輕易就捕捉到的,但深不可測的長江流域,是否還存在更大的鱘魚,就不得而知了。

最大的淡水魚類名單里,還有一種巨型鯰魚家喻戶曉。 它們亞洲、歐洲都有分布,在我國的水域也很常見。

襲擊我們村兩個小伙的,就是其中一種野生鯰魚。由於水壩荒廢太久,裡面的鯰魚肆無忌憚生長,最大的已經超過百斤,能輕松將雞鴨一口脫下,兩個小伙誤闖水壩,對活物敏感的鯰魚,就把他們當成獵物了。

這種魚類可怕之處在於它們體型能長很大,到了成年後體型不僅不受限制,還會繼續往上長,只要環境適宜、食物充足,它們就可能長到200~300斤。 如果沒有天敵,生長不受干擾,那麼它們極限能長到多大,給人留下了十足的想像空間。

例如湄公河的鯰魚,最大能長到2.7米長,重586斤,雖然體長和鱘魚有較大的差距,但在體重上已經咬得很緊了。 而長江流域是有鯰魚分布,人們稱之為「長江大口鯰」,這種以腐肉為食,對環境不挑剔的魚類,在長江十年禁漁後能超越鱘魚,雖然幾率不大,但還是存在可能的。

長江目前最大的魚類,是中華鱘,它們的淡水魚之王,從2020年白鱘宣布滅絕後「登基」,成為長江最大的淡水魚

但淡水魚之王的寶座,很多魚類也垂涎,例如鯰魚就是中華鱘的競爭對手。雖然現在記錄的鯰魚沒有中華鱘大, 但十年禁漁期後,生長規律違反常理的野生鯰魚,能否和中華鱘一較高下,成為長江最大的淡水魚類,還需要拭目以待呢!

在討論「長江最大的魚有多大」同時,這也是在進行一種反思。因為長江近年環境污染加劇,不節制的人類活動讓很多魚走向瀕危,甚至是滅絕! 再這樣下去,長江會有更多的魚類絕跡,中華鱘或許就是下一個,那以後看見大魚就成為一種奢望了。

所以這啟示我們響應10年禁漁號召,保護好長江母親河,讓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後代子孫同樣能目睹、感受自然界的震撼。

2014年11月,張先生和他的妻子兩人正常的出去捕魚,在走到某一段水域以後,網上突然傳來了巨大的動靜,收網的時候漁網都被撞破了好幾個大洞,這魚的力氣還非常的大,是一個大傢伙,差一點還把他們夫婦拽到水裡去呢。

很快,那條魚就浮出了水面,能看清魚的模樣,張先生好像意識到了什麼,突然停止了收網的動作,原來這是一條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中華鱘。但是他們也不敢冒然的解開網,怕傷到了中華鱘,於是就打電話給了當地的漁政部門,讓專家過來鑒定和檢查。

最後經過鑒定,這是一條雌性的中華鱘,長3.3m,重700斤,而且處於壯年,這是目前基人們所見最大的存活的長江中華鱘了吧,應該是剛從海裡面回來想要產卵,現在處於懷孕階段,好在報告及時,這條中華鱘並沒有受到太嚴重的傷害,在相關部門的救治下,很快就恢復了過來,但是由於長江環境的破壞,並沒有第一時間讓它回長江去,而是讓它在修養一段時間,最後等完全好了之後再把它放回長江。這應該算是長江流域目前最大的魚了,不過由於大壩的阻隔,應該只能在下游出現了,水庫裡面應該是沒有的。現在野生中華鱘也是出於非常瀕危的情況,如果長江環境一直沒有改善的話,長江中華鱘就會有滅絕的危險。

這是一種跟恐龍一個時期的魚類,最大可以長達750cm,是中國最大的淡水魚類,因為它的吻部跟大象的鼻子非常像,所以大家也叫它象魚。可惜的是,現在這種魚已經被宣布滅絕了。在2019年12月23日正式宣布滅絕,事實上外2013年之後,就沒有見到過中華白鱘多蹤跡了,以後還能不能見到就不知道了。隨著環境的改變,越來越多的魚類走向消失。

我覺得裡面是有上百斤的大魚存在的,為什麼這么說呢,我們來分析分析。長江的上游,曾經有人捕獲到200斤的巨型大鯉魚,也有人捕抓到300多斤多大青魚,這證明了在長江這條古老的大河裡面還是有許多巨大的「古老」生物的。同時,還有人見到一條3米多長的巨型生物,後來經過研究調查,發現這是一條巨型的鯰魚。種種現象都表明,長江裡面是有許多魚類能突破本身的限制,長到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即便是我們常見的幾種家魚,也能長到上百斤重。

因此,我認為長江水庫裡面,即便沒有了白鱘,中華鱘這些大型的魚類,也會存在一些巨大的普通魚類。

為什麼裡面的魚可以長這么大呢? 我們那鯰魚為例。鯰魚多正常壽命是70年,而且是一種一直吃一直長的魚類,一般生活在水底層,這是一種無限製成長的魚類,曾經俄羅斯就有人捕獲到一條幾米長,上百斤種的大型鯰魚,跟長江裡面的這種鯰魚是同一個品種,為六須鯰魚。所在在長江水庫這個資源豐富,水質也不算差的環境計較,完全有可能存在巨大的鯰魚存在的,你覺得呢?

長江大壩的修建,耗資巨大,經歷的時間也很長,修建了一個非常有象徵意義的巨型大壩,大壩的修建從長遠來看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對於防洪灌溉和生態環境的治理方面以及發電供電方面都取得了非常重大的成績,大壩的功績毋容置疑。

然而,在對我們有利的同時,對長江裡面的魚類卻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影響,特別是洄遊類的魚類,影響更加嚴重,就拿中華鱘來說吧,它們平時是生活在長江入海口裡面的,這里有非常豐富的食物,供它們生長發育。但是到了繁殖的季節,它們會回到長江的上游金沙江一代產卵繁殖,但是由於大壩的修建,阻斷了它們回去的路,因此每年的產卵量大大減少了,這也是中華鱘越來越少的原因了。中華白鱘的滅亡跟這個也有很大的關系吧。

同時大型船隻的活動,以及無休止的捕魚活動,對魚類的生活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好在現如今出台了長江禁止捕魚10年的計劃,希望這個能給長江的魚類有一個更加好的生活環境,能順利的生長發育吧。大家也要好好愛護環境才行,不然的話會有許多珍惜的物種,因為我們的不懂,而一步步走向了滅亡之路。

最後總結一下,目前長江流域最大的魚類應該還是我們的「水中熊貓」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中華鱘了,而三峽水庫裡面最大的魚的話,這個就比較難確定了,不過估計應該會有上百斤的大魚存在的,你覺得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

三峽大壩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該工程從1993年啟動,到2009年完全竣工,歷時16年,建成後形成了一個 全長2335米、蓄水高度175米、庫容393億立方米,總面積達1084平方千米的人工湖泊-三峽水庫。 從竣工到今天,已經過去了12年之久了,有一個問題許多小夥伴非常的感興趣,那就是 蓄水如此之久的三峽水庫中有沒有大魚?最大的魚有多大了? 今天我們就來解開許多小夥伴的這個疑惑。

三峽大壩位於長江上游,而長江是亞洲第一大河。長江是由幹流、支流、湖泊、濕地等多個生態系統共同組成的一個獨特的生命系統,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繁榮的河流之一。不過,在自然災害中,水災是典型的代表之一,三峽大壩的設立有效地控制了水災的形成,保護了附近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站,它的存在一方面減少了環境的污染,一方面為人民提供了大量的能源。但是,凡事有利有弊,三峽大壩從開始籌建至今,水利工程專家與生態專家的爭論就沒有停止過,這是因為三峽大壩確實會對原有的水生態造成破壞。而這個問題就跟我們今天要討論的「 魚有多大 」有很大的關系。

長江作為我國的母親河,其水域中有豐富的魚類資源。據統計,長江流域中魚的種類就多達 400多種,其中純淡水魚約350種,特有魚類多達156種。 在眾多的魚類中,最大的無疑就是有著「 長江魚王 」之稱的 中華鱘 了。中華鱘是一種古老的魚類,它們早在恐龍還沒有出現的三疊紀就已經出現在了地球上,而且在幾億年的演化中,中華鱘依然保留著古老的特徵(魚骨介於硬骨魚和軟骨魚之間),是活化石物種,被稱為「水中大熊貓」。

作為一種大型的魚類,中華鱘的壽命可達40年,在這40年內,中華鱘能夠長到 5米長、500多公斤的體重,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

中華鱘是一種 洄遊型魚類, 它們會在海洋中生活 9-18年,達到性成熟後,從河口向長江流域洄遊。 中華鱘的繁殖地位於長江上游,已知的中華鱘的產卵點多達22個。但是從1981年,葛洲壩建立後,就阻斷了中華鱘的洄遊通道,造成了海洋中的中華鱘只能在葛洲壩下游產卵,而原本在上游的中華鱘無法回到海里,只能在長江中生存。但是,對於洄遊性魚類,它們是無法一生都生活在長江中的,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本可能存在於三峽水庫中的中華鱘也消失了。

因此,最大的淡水魚中華鱘逐漸的走向了消亡,而三峽水庫所在位置中原本最大的魚類也更換了。

除了中華鱘外,原本體長可達3米,體重210公斤以上的白鱀豚也逐漸的消失了,雖然目前白鱀豚的保護級別為「 極危 」,但是從07年開始,在長江流域中就沒有發現過它們的身影了,基於這個前提,我國將白鱀豚定義為「功能性滅絕」。可能出現在三峽水庫中的另一員「大將」也消失了。(值得一提的是白鱀豚是哺乳動物,不是魚類,我們這里簡單的提一下主要是說明目前長江流域的生態情況)

除了以上兩種動物外,大型的魚類就要從 達氏鱘、胭脂魚 中找了。首先達氏鱘是長江流域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大型魚類,再結合達氏鱘是一種偏底棲型魚類,而且還是一種定居性的魚類,所以在三峽水庫也是有存在的。從目前已知的捕撈數據看, 最大的達氏鱘體長1米左右,體重11公斤左右。

其次是胭脂魚。胭脂魚同樣是長江流域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魚類,雖然尤其前些年的過度捕撈數量已經驟減,但是在我國科學家們的努力下,通過人工繁殖放養,它們已經恢復了一定的野生種群。與達氏鱘的習性相似,胭脂魚也是一種定居型魚類,它們在封閉的水域中也可以生存,最關鍵的是它們原本的棲息地就在長江的上游。

在今年的5月份,江西省水產科學研究所在長江湖口水域科研監測時,發現了該水域有史以來最大的胭脂魚,該魚全長87厘米,體長70厘米,體重13.5斤。當然,這並非胭脂魚的最大數據。目前已知的最大的胭脂魚是於2021年9月14日,在涪陵長江大橋由一位偷獵者捕獲到的,經過測量發現,這條胭脂魚 體長達到了1.3米,體重為26.5公斤,並且是一條雌性待產的胭脂魚。

寫在最後

三峽水壩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工程,不過這些水利工程都有一個弊端,那就是會將魚類的自然棲息地碎片化,甚至會阻斷一些魚類的洄遊通道,從而影響魚類的生存。其中,中華鱘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沒有水壩的話,現在三峽水庫所在的位置中最大的魚類就是中華鱘。但是,如今最大的魚最有可能就是體長1.3米的胭脂魚了。

當然,為了重新的恢復長江的生態,我國已經開啟了10年的禁漁期,而且在水壩上通常也設有魚類洄遊通道,這一點程度的給了魚類再次繁衍生息的時間和條件。因此,在禁漁期結束後,三峽水庫最大的魚可能就會被刷新。

反正大水庫里的魚絕對是小不了的。只要看新安江水庫泄洪的時候掉下來摔死的魚就知道水庫裡面的魚有多大的。前幾年看到新聞報道說新安江水庫泄洪,幾十斤重的魚成千上萬條都從泄洪口出來摔死。下游的朋友們都撿大魚了,最大的一百多斤。1976年我在新安江水庫安徽的地方,看到一個漁民肩上扛了一個魚叉,魚叉上面叉了一個三十斤的甲魚。可見水庫裡面的青魚,草魚,鏈魚最大的一定是一百多斤重的。

剛籌備建大壩我曾預言,水庫魚將大如牛!今天還是有人感興趣於此,問了這個問題,我想說當初的設想:由於建壩攔水是短期完成,原來陸地輪廓不會迅速淤埋,給水族生物提供掩蔽所,即使有人捕撈,也會存留體型較大的魚類。

所以,假以時日,滿足魚類全壽命周期的條件,水庫里存在巨型水族生物是可能的。

不過二十多年時間還不算長,極限體量的魚類應該還沒有形成,過百斤的能有。

這是猜想,實際情況如何,也許需要動用水下遙感探測儀才能知道。

說實話,我也感興趣。

長江大保護,十年禁漁,最後船在長江里是開不動的,魚長的和輪船一樣大,環保問題迎刃而解。[哈欠][哈欠][哈欠]

三峽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一鍋燉不下,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大,需要兩個燒烤架。

非常非常的大,大到你懷疑人生。[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

三峽水庫2006年建成蓄水,至今已經15年。那麼15年的時間里,正常的魚類也就50斤左右。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建立三峽大壩,可謂困難重重。它的修建難度在於,如何在急流的長江水中,修建一座座大壩。到底該如何施工,成了工程師們頭疼的問題。

後來工程師們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在長流的旁邊挖了一個明渠,深度50米,然後在斷流的時候投入巨石,將急流的長流中,堵入明渠中,這樣才能修建大壩。看起來這樣一道小小的明渠,工程部門6年時間,可見工程的難度。


在長江中目前發現最大的魚類是中華鱘,體重達到1000公斤,但是在後來,再也沒有遇到如此大的中華鱘。因為人工的捕撈,河水的污染,中華鱘是越來越少了。

而曾經有人也捕撈到400多斤的青魚,和300多斤的鯰魚,這么大的魚類,曾被人稱為水中怪物。


據了解長江目前有魚類品種424種,有中華鱘、達氏鱘、長江白鱘(已滅絕)等生物,還包含比較常見的草魚、鱅魚、鰱魚、鯽魚、鯉魚等。

可以說長江的魚類品種特別豐富,而流動的江水,也特別適合魚類生長,也讓長江的魚類,肉質更加的鮮美。


長江為何要實行10年禁漁期,就是因為魚類的品種越來越少,而且魚的個頭也越來越小。因為前期中華鱘越來越少,導致它的價位也越來越高,但是吃貨們,卻越來越愛吃,暴力導致了魚民們把個頭小的中華鱘也捕撈了,導致了中華鱘越來越少了。


雖然魚類資源減少,但是長江最深的地方有103米,在這下面有可能藏了體型巨大的魚類,是魚民捕捉不到了。看了以上的介紹,我們再來推測,三峽水庫的魚到底有多大?

01:三峽建成蓄水之時,那麼它的水,還是長江的水流進入的,長江的魚類跟著水流進入三峽大壩。如果是魚苗,那麼在大壩里15年,自然長不了多大的魚。但是隨著水流進入大壩內的,有可能會有大魚,那麼它的體重自然要大的多。


02:10年禁漁期,也讓長流魚快速繁殖,不僅讓小魚快速長大,也讓原本的大魚躲過一劫,體重在10年內,得到幾何增長。

03:海拔高175米,佔地1084平方公里的水庫,加上魚類品種繁多,是魚類絕佳的生存之地。因為有了足夠深的水,足夠大的地方,足夠多的食物,也讓魚類生長迅速。


結語:

淺灘出蝦米,深海出蛟龍。雖然三峽時間不長,深度也不如大海,但是也足以容納幾百公斤的魚類。但是隨著近年來長江魚資源的減少,10年禁漁期是勢在必行的,不然多年以後,有可能的魚類品種,可能我們再也看不見。

攔壩就是為了養大魚。

長江10年禁漁,10年後魚長的老大了。

10年後為了環保,不允許有燒油的輪船了。

以後江上跑的輪船都用魚拉船走,幾十條魚就能拉走一條大船。

既節能又環保。

3. 中國最大的淡水魚養殖基地在哪裡

冶源鎮成為全國最大淡水魚養殖基地

4. 中國最大的淡水魚是什麼魚

黑龍江鰉魚、是中國淡水魚中體型最大的魚類。每年五月,黑龍江冰雪消融,是捕撈鰉魚的好季節。鰉魚屬鱘科,黑龍江邊的漁民曾捕到過身長5米,重500公斤的大鰉魚。黑龍江鰉魚是中國淡水魚中體型最大的魚類。每年5月,黑龍江冰雪消融,是捕撈鰉魚的好季節。

5. 我國最大的漁場是

我國最大的漁場是舟山漁場

舟山漁場位於杭州灣以東,長江口東南的浙江東北部,緯度為北緯29°30′~31°00′,東經120°30′~125°00′,面積約5.3萬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漁場,是浙江省、江蘇省、福建省和上海市三省一市及台灣漁民的傳統作業區域。

以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和墨魚(烏賊)四大經濟魚類為主要漁產。由於長期來的濫漁酷捕和海洋污染,漁業資源遭受了嚴重的破壞。當地政府為此宣布實施舟山漁場振興計劃。

眾多的經濟魚蝦類的產卵、索餌場所,中國沿海冬季群眾漁業規模最大、產量最多的帶魚漁場,是底拖網作業的良好區域,成為全國最著名的漁場。該海區重要的作業類型還有燈光圍網,流刺網和帆張網等。

舟山漁場是中國最大的近海漁場,與俄羅斯的千島漁場、加拿大的紐芬蘭漁場、秘魯的秘魯漁場齊名。漁民習慣按各作業海域,把舟山漁場劃分為大戢漁場、嵊山漁場、浪崗漁場、黃澤漁場、岱衢漁場、中街山漁場、洋鞍漁場和金塘漁場。

舟山漁場自開發以來,一直為沿海漁民共同捕撈場所。解放以來,浙江、江蘇、福建省以及上海市(簡稱「三省一市」)來舟山漁場捕撈的漁船不斷增加,遼寧、河北、山東、天津等省、市的一部分漁船亦一度來舟山漁場捕撈。本世紀60~70年代,集結在嵊山漁場捕冬季帶魚的漁船,旺汛高峰時漁船達1萬艘、漁民在15萬人以上。

漁場的中心基地位於嵊山。漁場因受台灣暖流和沿岸寒流的交匯影響,餌料豐富,為當地的水生動物提供了很好的物質環境。

舟山漁場東側為舟外漁場,南連漁山漁場,北接長江口漁場,面積約5.3萬平方公里。海底以粉砂質軟泥和粘土質軟泥等細顆粒沉積混合物為主,是東海大陸架的組成部分。水深一般在20~40米。自北向南80米等深線距岸寬280~150公里。

6. 我國最大的淡水魚產區

長江流域河道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是中國湖泊最多的地方.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等大淡水湖,與長江相通,具有調節水量,削減洪峰的天然水庫作用,產魚、蝦、蟹、蓮、菱、葦,還有中華鱘、揚子鱷、白暨豚等世界珍品,水產在中國占重要地位,素稱魚米之鄉,也是我國最大的淡水魚產區和魚苗基地.
故選:C.

7. 中國最大的魚淡水魚

中國最大的魚淡水魚:鰉魚。鰉魚,學名為:達氏鰉。主產於松花江、黑龍江水域,,身軀龐大,一般體重50~100公斤,大者可達1000公斤,為大型食肉性魚類。以其壽命長,身體大,食量多,力量強而著稱,被譽為「活化石」「水中大熊貓」有淡水魚王的美稱。明清時期,鰉魚為貢品。吉林市近郊的漁樓村,就是當年為皇帝打魚的地方。鰉魚現存於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江——黑龍江從上游至下游,烏蘇里江、松花江下 游均有分布。1998年聯合國華盛頓公約將鰉魚認定為瀕危物種。

8. 中國三大淡水魚基地是哪三個

冶源鎮成為全國最大淡水魚養殖基地,北方內陸最大的淡水魚養殖加工基地已在通州,在就是泰寧縣,

9. 中國最大的大馬哈魚漁場小鎮中為什麼常年只有三個居民

中國疆域的最東端有一個小小的鎮子,它是世界上最小的鎮,鎮子的常住人口是有三個人。但是這里有著悠久的歷史,景色優美,資源豐富,還有著我國最大的大馬哈魚漁場。隨著經濟的發展,來這里的遊客絡繹不絕,使這里成為了非常著名的旅遊聖地。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最大的魚生是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打擾了越南語怎麼說 瀏覽:91
印度罩袍是什麼教 瀏覽:735
伊朗首次發病時間是什麼時候 瀏覽:89
伊朗人民想什麼 瀏覽:902
伊朗在中國儲存了多少原油 瀏覽:380
手指印尼的畫怎麼換 瀏覽:488
義大利眾議長是什麼級別 瀏覽:16
印尼人抓小孩頭什麼意思 瀏覽:176
和平精英國際服新手鍵盤放在哪裡 瀏覽:576
印尼消費水平多少 瀏覽:976
英國扣押伊朗多少石油 瀏覽:446
英國晚餐多少英鎊 瀏覽:210
印度大蒜為什麼貴 瀏覽:136
英國駕駛員超速怎麼處罰 瀏覽:128
自駕穿行中國要多久 瀏覽:300
印尼工業天然氣價格多少 瀏覽:696
伊朗和泰國哪個厲害 瀏覽:49
英國全合成機油多少錢一升 瀏覽:264
美國靠什麼手段制裁伊朗 瀏覽:282
義大利古典文化是什麼 瀏覽: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