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哪些國家對中國5.12汶川大地震有的支援
對四川地震災區伸出援手的國家:
1、沙特國王
沙特向中方捐贈5000萬美元現金和1000萬美元物資,幫助中國抗震救災。
2、日本
日本政府將向地震災區提供約5億日元的緊急援助,合480萬美元。
3、挪威
挪威政府決定向中國提供2000萬挪威克朗(約合390萬美元)捐助款。
4、俄羅斯
俄羅斯政府向災區捐贈的首批救援物資總值30多萬美元的救援物資共約30噸,包括帳篷、被褥等,將直接運往災區。俄羅斯政府還將派出3架專機,再向四川地震災區運送100噸救援物資。
5、韓國
韓國政府將向地震災區提供約100萬美元的緊急援助。
6、美國
美國政府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50萬美元。
7、新加坡
新加坡就是一個華人支撐起來的小國家,華人占據了這個國家人口的75%,當我國遭遇地震、水災等各項災難的時候,新加坡都積極的響應。
5·12汶川地震,發生於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時28分04秒,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震局的數據,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級 里氏震級達8.0Ms、矩震級達8.3Mw。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時,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經國務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② 上海有疫情,國家捐的物質都去哪裡了
疫情期間,以下國家向中國捐贈了防疫物資:2月5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宣布,首批援助21個國家為韓國、日本、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哈薩克、巴基斯坦、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匈牙利、白俄羅斯、土耳其、伊朗、阿聯酋、阿爾及利亞、埃及、澳大利亞、紐西蘭、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等。中國的友好鄰邦和世界各國的朋友也紛紛加入幫助中國的行列,如俄羅斯、柬埔寨、梵蒂岡、赤道幾內亞、葛摩等國的政府和非政府組織也向中國提供了援助。
46個國家和6個國際組織的相關物資已運抵中國,16個國家和1個國際組織宣布將提供防控物資,12個國家和2個國際組織已向我提供或宣布提供食品、現金等其他形式的物資支持。46個國家和6個國際組織:亞洲:巴林、柬埔寨、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日本、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韓國、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泰國、土耳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越南。歐洲:奧地利、白俄羅斯、捷克共和國。拉脫維亞、波蘭、俄羅斯、斯洛維尼亞、盧森堡、英國3、非洲:阿爾及利亞、埃及、迦納4、北美:加拿大、哥斯大黎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美國5、南美:蘇利南6、大洋洲:澳大利亞、紐西蘭7、國際組織:歐洲聯盟、國際移民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人口基金、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
俄羅斯、白俄羅斯、德國
③ 中國肺炎冠狀疫情發生以來,都有哪些國家對中國進行了物資援助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中國對於所有世界上國家的一種外交資源政策,而對於中國來說,中國也幫助過許多南非以及歐洲的大部分國家。從而中國在世界領域,一隻都保持著良好的口碑,當我們國內武漢發生新型冠狀病毒型肺炎時,也有許多中國曾經幫助過的國家,來幫助和支援中國。
④ 南洋華僑的捐款竟然支撐起了抗戰三分之一的軍費
「九一八,老百姓遭了殃……」「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爭取中華民族的曙光。」6月6日,在緬甸仰光的兩位八旬老人趙振恆、馬振宏頂著40攝氏度的高溫,穿過唐人街來到緬甸廣東工商總會。已經在該國多年的他們,用流利的粵語講起抗戰時期的親身經歷,唱起了逃難和募捐時唱過的「流亡三部曲」。正是如此深刻的家仇國恨,令當年只是年幼學生的他們,便開始了為中國抗戰捐款捐物。
這是千萬海外華人華僑支援中國抗戰的一個縮影。
據當時的國民 *** 統計,抗戰期間的華僑義捐和僑匯達當時的國幣13億元,佔中國軍費的1/3。另外,加上其他途徑的捐款捐物,華僑貢獻共約國幣50億元。這不僅僅是錢是物,更是灼熱的赤子心、赤子情。周恩來就曾為秘魯華僑的捐款事跡題詞:「萬里外六千僑胞統籌債捐達二百萬秘幣,是僑胞之模範,是抗戰之光榮。」
多個僑團變賣會館捐款
在上世紀上半葉,華僑們在異邦為生活而打拚時,感情仍牢牢地紮根在故鄉大地。在祖國有危難的時候,他們的千絲情便化為了萬鈞雷。從1931年起,抗日救亡運動席捲了海外華僑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如馬來西亞「馬華巡迴劇團」深入城鄉演出勸捐,他們高唱:「你一角,我一角,涓涓滴滴積成江河變成怒濤……買子彈,買槍炮,趕走強盜,誓把中國保……」
據美國舊金山廣東銀行經理公布的數據顯示:自1932年淞滬會戰爆發後,僅20多天的時間,當地華僑已電匯100萬美元給十九路軍。
而在全球,有多個僑團會館變賣了會館房屋,用於捐款或購買抗戰公債。華僑人數較少的紐西蘭籌款32萬英鎊,屬華僑當中人均最高的地區。僑胞人數分別僅為35人和40人的玻利維亞和海地,也分別捐款3560美元和3840美元。
僑領和華人企業家是各僑團華社的中堅骨幹,在捐獻和認購愛國公債方面是義不容辭的帶頭人。東南亞華僑商人胡文虎在1941年前就已捐500萬元國幣以上,是僑領中個人捐款數額最大的。另外,泰國陳守明,新加坡陳六使和陳文確兄弟,馬來西亞陳棉生、陳永,印尼僑領丘元榮等捐款數額也很大。
菲律賓的著名僑領李清泉,抱病領導華僑國難後援會,為十九路軍匯來巨款慰問,還捐購15架飛機。後來,他因勞累過度而去世,臨終遺囑再捐出10萬美元。他的好友及僑團聞訊後,為繼承他的遺志又籌資40萬美元。
抗戰不停止月捐就不斷
華僑們認識到,抗日戰爭必然是十分艱苦的持久戰,只有長期的、持續不斷的捐款,才能達到打敗侵略者、光復國土的目的。於是,各地僑團不約而同地開展月捐活動,馬來西亞檳榔嶼華僑籌賑會發表的《勸募長期月捐宣言》當中說:「抗戰一日不停,我們的月捐就不斷繳下去,直到民族得解放為止。」
月捐是由大家按自己能力認捐,逐月交納,一般來說是按月薪10%的額度,基本是「個個要捐」。古巴、巴拿馬的僑團都規定18歲以上華人就要加入月捐,而企業主、商販可以貨代幣。
南僑總會統計,華僑抗日捐款80%以上來自於月捐。正如《華僑先鋒》雜志中所說:「是由那些日夜在油煙蒸沸的餐館廚房、泳衣館、農場和各個工廠、商店裡的僑胞,捐集而來。」
1938年9月,新加坡8000名人力車夫通過決議:每日每車捐資,每月每人再捐。當時的《 *** 》(香港)報道稱:「人力車夫是華僑社會的無產者,所得尚不足贍養家室。然而從祖國神聖抗戰以來,愛國之殷,絕不後人,捐款購債,頗為努力。」
除了月捐,華僑們還有其他各種募捐方式。新加坡僑校學生聯合會為籌款制定「節約信條」,包括節約日常牛奶、餅乾和飯菜費用,連襪子也要省去。還有「南僑總會」發起賣花捐,那時大街小巷都響起賣花聲:「買了花,救國家!」僑胞們都以襟上插花為榮。
不顧個人溫飽為國捐錢
華人華僑固然有巨商富人,但絕大多數還是掙扎在低層的勞苦階層。在東南亞,他們多是小販雜役;在歐美,他們多是廚師、洗衣工;在南美,他們多是農場苦力。這些華僑們在自己溫飽尚未解決的情況下,卻為中國和民族的安危,作出了可歌可泣的奉獻。
澳大利亞一位古稀老華僑,將准備養老的積蓄全部捐出。他說:「貢獻祖國,無上光榮,死可瞑目矣。」緬甸仰光的女僑胞葉秋蓮,將其所有首飾及兩處家產的拍賣所得全部捐出,自己則入寺為尼。她說:「只要祖國戰勝,我自己餓死是不妨的。」
印尼華僑馬細旦是傷殘人士,只能以手代步,艱難度日。當他知悉國內同胞慘遭日軍蹂躪的消息時,熱血湧上心頭,每日爬至市區中心,「乞錢為祖國難民 *** 」,僑胞見者無不獻金,而其所乞得的金錢全都交給了華僑慈善會。
印尼粵籍華僑劉長英把自己的兒子送回國,參加抗日空軍。兒子在戰斗中犧牲後,他又將撫恤金全部捐為抗戰軍費。子是抗日英雄,父是救國義士,其愛國精神感人至深。
捐物小到衣被大到飛機
除了錢之外,僑胞們還捐獻了大量的物品,從飛機、坦克、貨車到被服、葯品等,緩解了抗戰時期祖國戰略物資和民用物資緊缺的狀況。
僑胞們還專門發起支援八路軍的「援八行動」。法國里昂200多位以小商販為主的僑胞,節衣縮食籌得1.3萬法郎,為 *** 領導的華北抗日軍隊購買防毒面具。
南洋惠僑救鄉會多次通過宋慶齡給曾生率領的惠、東、寶等地的人民抗日游擊總隊送去大量物資。旅居泰國、新加坡和越南等地的僑胞220多人,組成瓊崖華僑回鄉服務團,乘坐小劃船沖破日軍巡邏艇的封鎖,把一批批葯品和被服等物資運到海南島。
昂貴的飛機也是僑胞們捐贈的重點。據任貴祥、劉維開等專家分析,從1937年到1942年,全球華僑捐贈的飛機就有217架。另外,他們捐獻的坦克也足以武裝1個坦克團,直接增強了祖國的抗戰力量。
1942年,美國俄勒岡州華僑救國統一會籌款後,加上爭取到美國支持,買了3架戰斗機,命名為「民族」「民權」「民生」,供中國用來訓練航空生。
菲律賓華僑為祖國獻機情形更為熱烈,除了一般僑團商會獻機外,還有華僑庄東里個人獨捐飛機一架,僑校中小學生也集資捐「學生號」飛機一架,華僑婦女捐「婦女號」飛機一架,連馬尼拉屠宰業的華僑和小雜貨店店員亦集資各獻機一架,合計下來,菲律賓華僑共捐飛機50架。
在大洋彼岸,美國加利福尼亞華僑募款購買軍用運輸機8架,命名為「北加州華僑精神號」獻給祖國。斐濟群島僅有華僑2000人,也為祖國獻機3架。
車輛,也是祖國抗戰必不可少的戰略物資。在抗戰前3年,華僑捐贈的汽車、卡車、救護車達1000多輛。1939年春,滇緬公路這條險峻的高原運輸線重新開放,馬來西亞華僑籌賑會和緬甸僑胞分別贈購卡車100輛和150輛。另外,美洲僑胞捐獻救護車200輛,南僑總會捐獻卡車200輛及其他物資。
「我媽媽白天要維持生計,照顧孩子,晚上就借著弱光,為中國抗日將士縫制棉衣,再交到僑團運回祖國。這是媽媽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緬甸老華僑馬振宏告訴我們,他永生都難忘這個記憶中的片段。
⑤ 緬甸為中國幫助了什麼
緬甸發生政變以後,全球的目光聚集到了緬甸。
這背後,是中國和緬甸逐步擴大合作,加深經濟深度聯系,緬甸的地緣政治地位,在不斷地提升,成為大國爭奪的重要戰場。
緬甸的地緣政治,中國的借道出海口
從地理角度來說,從緬甸的地緣政治角度來說,簡單地說,就是緬甸背靠中國,有如香港地區和澳門地區,背靠廣東省,誰都拿不走。
2011 年之後,緬甸雖然出現了某種民主化,但民選政府馬上與中國掛鉤,主動對接中國經濟。
中國計劃建立一條」中緬經濟走廊「,由雲南昆明起,貫穿緬甸國內,經過中部的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直通緬甸面對孟加拉灣的深水港皎漂(Kyaukpyu)。
」中緬經濟走廊「,包括鐵路以及輸油管和天然氣運輸管,屬於」一帶一路「重要支線。
根據緬甸商務部數據,緬甸每年生產天然氣80 多億立方米,出口天然氣50 多億立方米,原油年產量也達4,000 多萬桶。然而,由於油氣加工能力不足,緬甸每年需進口大量柴油和汽油,中國的幫助有助於緬甸的經濟深化工業加工能力。
緬甸皎漂港口還需要大量貨物碼頭基建工程,截至2019 年11 月30 日,中緬油氣渠道在緬甸南部、北部和中部共四個場站的分輸點,累計向中國輸送原油2485.75 萬噸、天然氣242.33 億立方米,累計為緬甸帶來直接經濟收益5.2 億美元。
中國宣稱,此舉」不僅帶動了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巨額出口創匯、創造了大量工作崗位,而且推動了渠道沿線經濟和油氣產業發展、解決了緬甸天然氣下游市場難題,還對實現中國能源進口渠道多元化、促進中緬互補聯動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在緬甸若開邦皎漂港口的中國油廠
此外,中國還將參與緬甸的電訊網路、首都仰光的新城設計。中國有投資柬埔寨和建設西哈努克港口的經驗,中國對於柬埔寨的經濟合作,讓柬埔寨嘗到了經濟甜頭。而且,後來中國支持柬埔寨政府對於西哈努克港口的黃賭毒治理,讓港口的經濟發展質量更好,更上一層樓。
對於緬甸,中國可以從事大型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借貸輸送、過剩產能出口、重化工業配套等方式,多管齊下,一旦成功,不但工業、5G、抖音、支付寶可以涵蓋緬甸整個民間市場,中國從緬甸的港口,可以直接面對整個印度洋。
中國和緬甸,不一樣的經濟合作
中國已經是緬甸最大的貿易夥伴,中緬貿易占緬甸對外貿易3分1,而之前對於緬甸合作最多的發達國家,日本只有5.3%,而美國號稱要重返亞洲,但是,對於緬甸的經濟合作,基本還是沒有動作。
緬甸還向中國出口大米和蔬果,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農業國家最重要的農業出口目的地。
緬甸的其他貿易國家只能依次是泰國、新加坡、印度等區域國家,市場規模和中國沒法比。
當然,在緬甸投資也有風險。中緬經濟走廊經過很多民族的村落,有不同的文化和經濟沖突。接近港口的地方,也有羅興亞族人(孟加拉穆斯林族裔)居住,隨著土地徵收和補償等事項,會令少數族裔沖突加劇。同時,在緬甸的合作項目,還有嚴重的環保問題阻礙,例如緬甸的水電站項目就因為環保問題而停工。
歐洲和美國對於緬甸,實際上的經濟合作非常少,歐美對於緬甸,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吹捧昂山素季,輸出價值觀當做勝利,左派學者和輿論界歡呼一陣,法國導演洛比桑和好萊塢,以楊紫瓊為女主角,拍出歌頌昂山素季的電影,
但是,從經濟方面來說,歐美西方對於緬甸市場貿易等實質經濟建樹,可謂完全鞭長莫及,很難取得進展。
中國在緬甸這個國家,採取了跟歐美不一樣的合作方法。中國注重經濟合作。隨著中國資本進一步投入,中國經濟與政治同緬甸的聯系日漸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