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國民經濟在2021年實現了多少的增長
經濟增長率有望達到7.2%,比先前預期下降0.1個百分點。
2021年以來 我國經濟增速達一是經濟增速在主要經濟體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2021年我國GDP實際增速預計達到8%左右,超過預期目標,也將高於世界其他絕大部分主要經濟體。二是就業形勢整體平穩。全年城鎮新增就業目標提前實現,調查失業率保持在預期目標之內。三是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增強。我國在知識產權組織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的位次提升至第12位,實現了自2013年以來連續九連升。
對於地球上的任何國家來說,經濟實力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想要獲得他國的認可,其經濟實力必須位於世界的前列,這一巨大的數字的背後代表的是我們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勢必將在世界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㈡ 為實現我國6%的經濟目標,實行怎樣的宏觀政策
1.GDP增長目標6%以上
今年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進出口量穩質升,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解讀:2020年,在疫情沖擊下,中國經濟實現了超預期的增長,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3%,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國家。2019年的GDP目標設定為6%-6.5%。受疫情沖擊,202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並未設置經濟增長目標,今年重新設定了年度GDP增速目標。
報告指出,今年預期目標設定在6%以上,考慮了經濟運行恢復情況,有利於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經濟增速、就業、物價等預期目標,體現了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要求,與今後目標平穩銜接,有利於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
國務院研究室黨組成員孫國君在3月5日的發布會上指出,今年提出經濟增速的目標設定為6%以上,綜合考慮了很多方面的因素。一是現在的經濟恢復情況。從去年二季度開始,經濟正在逐步恢復,到三四季度狀況不斷轉好,預計今年的經濟能夠整體上保持平穩運行。
二是考慮基數影響。特別是今年一季度的經濟增速可能會由於基數的原因上升比較多,從這種統計數據表觀看,全年可能會呈現前低後高走勢,在季度的環比之間可能會相對平穩一些。三是要保持這種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一個需要。在確定今年GDP預期目標的時候,不僅要考慮今年的情況,也要兼顧統籌考慮明後年的發展需要,盡可能做到預期目標在年度之間不要忽高忽低,能夠保持經濟長期的平穩運行。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花長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6%以上的增長目標,是低於市場預期的。機構預判來看,基本在8%左右。在去年低基數,以及全球經濟復甦的背景下,6%以上的目標是能夠實現的。政府之所以定這個目標,結合5.5%的城鎮調查失業率,和1100萬城鎮新增就業目標(2020年疫情影響下,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100萬)來看,主要是求穩。
值得注意的是,關於「十四五」期間的經濟運行目標,報告指出,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各年度視情提出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長高於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顯然,在未來,中國將更注重全員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以及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2.財政貨幣政策不轉急彎
今年的頭號任務就是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促進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報告強調,宏觀政策要繼續為市場主體紓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轉彎。
解讀:去年在新冠肺炎沖擊下,中國採取了一系列助企紓困措施,隨著經濟回到正軌,中國需要平衡政策可持續性與經濟穩定性之間的關系
在財政政策上,去年中國實施了階段性的大規模減稅降費,全年為市場主體減負超過2.6萬億元,其中減免社保費1.7萬億元,不過,在大規模的減稅降費之後,大部分地方當期社保出現了缺口。
因而,今年赤字率擬按3.2%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調,不再發行抗疫特別國債。不過,因財政收入恢復性增長,財政支出總規模比去年增加,今年的重點是加大對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的支持力度。
中國將繼續執行制度性減稅政策,延長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優惠等部分階段性政策執行期限,實施新的結構性減稅舉措,對沖部分政策調整帶來的影響。將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從月銷售額10萬元提高到15萬元。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到100萬元的部分,在現行優惠政策基礎上,再減半徵收所得稅。
從支出方向上,今年將呈現明顯的「緊中央,寬地方;緊政府,寬民生」的傾向。中央本級支出繼續安排負增長,進一步大幅壓減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對地方一般性轉移支付增幅明顯高於去年。報告強調,各級政府都要節用為民、堅持過緊日子,確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減,助力市場主體青山常在、生機盎然。
在貨幣政策上,近期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上升引發了市場因全球通脹上升而導致貨幣政策收緊的擔憂,外部通脹是否會傳導至國內從而引發貨幣政策收緊備受關注。
在近日的發布會上,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因為今年整個市場利率回升,估計貸款利率會有回升和調整。但這並不是加息周期的開啟,後續利率大概率將延續「自發式」回升,主因支持性政策退出以及經濟、通脹運行態勢,並非政策主導。
報告在貨幣政策上的表述是: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原人民銀行參事、調統司司長盛松成近日表示,至少在今年上半年之前,都不宜收緊貨幣政策。他指出,一是相對於發達國家,我國貨幣政策在去年積極應對疫情的過程中並未搞大水漫灌;二是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收緊貨幣政策不利於穩增長和防風險;三是從當前的物價和資產價格水平等經濟指標來看,我國經濟還遠未達到收緊貨幣政策的條件。
3. 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報告指出,「十四五」時期,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再提高1歲。將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以「一老一小」為重點完善人口服務體系,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提高到95%,優化社會救助和慈善制度。
解讀: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陳東升此前向21世紀經濟報道介紹,從全球看,人類預期壽命以每10年增長約3歲的速度穩步提升,2018年,中國平均預期壽命已達77歲。有研究預測到2040年中國預期壽命將達到81.9歲,也就是未來20年保持每10年約2.5歲的增長。盡管聯合國的預測相對保守,但是中國未來30年預期壽命仍將以平均每10年增長1.6~1.7歲的速度穩步提升。
這意味著老齡化社會正在加速到來,「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2月26日,人社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官宣「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方案」已在路上。今年兩會上,延遲退休的話題也再度受到關注。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近期表示,延遲退休主要涉及三個年齡群體,即原定退休年齡的60歲男性,55歲女幹部以及50歲女工人,他強調,一定要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目前絕大部分學術同行傾向於一年延遲三個月或四個月,這樣既起到漸進的作用,又不會像一年延遲兩個月、六年才能延遲一歲那樣時間過長,也比較適合我國國情。
4.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
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是今年一項重要任務。報告要求,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大力發展新能源,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
同時,擴大環境保護、節能節水等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范圍,促進新型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和產品研發應用,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實施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專項政策,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
報告還要求,強化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和聯防聯控,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70%。整治入河入海排污口和城市黑臭水體,提高城鎮生活污水收集和園區工業廢水處置能力,嚴格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繼續嚴禁洋垃圾入境。有序推進城鎮生活垃圾分類。推動快遞包裝綠色轉型。加強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收集處理。研究制定生態保護補償條例。
解讀:中國將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碳中和成為民主黨派熱議的焦點。
中國現有產業結構、能源消費仍以高碳為主,年碳排放超100億噸,佔全球總排量1/3,工業碳排放佔比高達80%,化石能源消費佔比高達85%。而我國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目標期限僅為30年,遠遠短於歐美發達國家50-70年的時長。
今年兩會期間,多份提案建議,制定「十四五」及中長期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目標和減煤路線圖,嚴控新建煤電裝機計劃項目,在「十四五」末將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提高至20%及以上,2030年力爭達到30%。
也有提案建議,「十四五」期間要完成碳達峰任務的60%,爭取在2028年實現碳達峰,為碳中和打好基礎。
提案建議,盡快制定電力、鋼鐵、水泥、有色、石化、煤化工等重點行業碳達峰行動方案和路線圖,明確行業達峰時間和達峰排放量。「十四五」期間嚴控煤電、石化、鋼鐵、水泥等高碳項目,除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外,全面實施高碳項目產能總量控制和新建項目產能置換要求。同時,加快煤電、石化、鋼鐵、水泥等高碳產業的低碳轉型。
國家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此前介紹,生態環境部正在研究制訂《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計劃》,明確地方和重點行業的達峰目標路線圖、行動方案和配套措施,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間持續推進實施,同時,生態環境部將推動把達峰行動納入中央環保督察。
關於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70%的目標,農工黨在今年兩會上提交的《關於完善北方地區農村清潔取暖政策的提案》指出,北方地區農村清潔取暖缺乏中長期的統籌建設,個別地方還存在為完成上級硬性任務而「一刀切」的現象,如果政府補貼退出,34%的農戶表示會完全使用煤炭;43%的農戶會部分使用煤炭;只有23%的農戶會繼續清潔取暖方式。該提案建議,編制5至15年的北方農村清潔取暖中長期規劃,推動農村建築節能改造,研究實施大氣污染減排的以獎代補政策。
4. 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
報告指出,提高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保障糧食安全的要害是種子和耕地。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和優良品種選育推廣,開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高高標准農田建設標准和質量,完善灌溉設施,強化耕地保護,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
同時,穩定種糧農民補貼,適度提高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擴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險試點范圍。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提高單產和品質。多措並舉擴大油料生產。發展畜禽水產養殖,穩定生豬生產。
解讀: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去年疫情期間部分國家限制糧食出口,使得14億人的糧食安全成為中國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因而糧食安全毫無懸念地成為今年兩會的一大熱點。
2019年我國糧食產量為6.64億噸,人均糧食佔有量超過470千克。盡管高於國際糧食安全標准線,但也面臨嚴峻挑戰,糧食進口量居高不下。
致公黨中央在《關於穩定播種面積保障糧食安全的提案》中建議,科學制定糧食生產專項規劃,加強糧食主產功能區建設。明確糧食主產功能區定位,把糧食主產功能區作為農業設施建設的重點領域,按照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要求,加大糧食產能、國土整治、農田水利、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支持。
農工黨在《關於實施糧食全產業鏈安全體系建設國家重大專項的提案》中指出,我國糧食產業存在五大問題:一是總量不足,進口量大,安全風險上升;二是糧食產業層級低,三產融合發展滯後;三是資源約束加劇,糧食產能風險累積;四是產業政策不完善,糧食市場機制尚未健全;五是「糧食武器」已成為個別西方國家企圖控制我國的重要手段。
為此,提案建議,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嚴守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亂象,設立糧食全產業鏈安全體系建設科技創新專項,建設適應我國國情的現代糧食產業體系,推動研究制定國家糧食安全保障法。
㈢ 中國經濟在2022年增速目標是什麼
2022年中國gdp目標定在百分之5.5左右。
體現了中央穩定經濟的決心和信心,這處於許多經濟學家給出的預測區間的最上端,如果能夠實現這將明顯高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值百分之4.8以及一些經濟學家預期的百分之5.2。
中國gdp的變化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是四十年來首次不設置年度經濟增長目標的報告,很多觀點認為,不設定經濟增長目標代表政府放棄經濟增長,政策力度低於預期代表經濟恢復不了,我們認為這些觀點問題很大,當前的政策力度與2009年相比肯定是小的。
但回到2009年的刺激力度毫無必要性,2020年與2018至2019年的穩增長完全不同,2018至2019年是去杠桿背景下,市場自然出清的穩增長,是僅有寬貨幣政策,而沒有寬財政寬信用的穩增長,導致其經濟下行時間非常漫長。
㈣ 2022年中國gdp是多少
2022年我國GDP增長目標設定在5.5%左右。
根據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目標定在5.5%左右,處於市場預期的5.0%—5.5%區間的上限。
設定5.5%增速目標的原因:
第一,保持GDP增速目標的連貫性。2011年至今,除2020年因疫情沖擊而未設定GDP增速目標外,其餘年份和上一年相比,GDP增速目標要麼是持平,要麼是下降0.5個百分點。2021年GDP增速目標定在6.0%以上,因此2022年定在5.5%左右,符合歷史規律。
第二,2020—2021年我國GDP復合增速為5.1%,2022年雖仍面臨較大的防疫壓力,但對我國而言,大趨勢是逐步從疫情沖擊向常態回歸。因此,2022年GDP增速目標高於前兩年的實際復合增速,也是疫情影響減弱、GDP增速中樞向潛在經濟增速靠攏的體現。
第三,保市場主體和穩就業的需要。2022年需要就業的城鎮新增勞動力約有1600萬,這高於1100萬的新增城鎮就業目標,也高於2021年實際的新增城鎮就業1269萬。
㈤ 中國今年GDP目標為增長5.5%左右,這個目標是如何設定的
中國的GDP增長速度設定為5.5%,主要考慮到以下三個原因,那就是針對目前國內的就業和民生情況,以及考慮到在此前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特別是十四五規劃以來,對我國的經濟增長進行了明確的規劃和要求。
還有一點則是在目前的全球經濟發展大前提之下,中國實現5.5%的經濟增長速度其實是屬於中高速增長。今天就來探討一下我們為什麼要制定5.5的經濟增長速度,以及有哪些積極意義。。
第三,這個經濟增長速度已經比較快了。
首先中國目前的經濟體量非常大,已經達到了114萬億,5.5%的經濟增長相比較於四年前的百分之點5以及前五年的7.4%的增長,其經濟增長量都是9萬億。其實從這里大家都可以看出我們的增長額度並沒有發生變化,人口也沒有發生太大的波動。但是在增長額度一定的情況下,也就意味著能夠分到我們每個人頭上的經濟增長會越來越多。
㈥ 中國今年GDP目標增長5.5%左右,GDP增長意味著什麼
GDP增長意味著我們會有更好的經濟發展成果,同時也意味著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就是GDP。在我們的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當中,我們每年的GDP增速可以達到8%以上。在此之後,雖然我們的GDP增速有所減緩,但這種情況也非常正常,畢竟我們的經濟體量已經非常大了,實現快速增長已經是不現實的問題了,我們需要更加關注經濟增長的質量問題。
一、中國2022年的GDP增長目標是5.5%。
在全國人大代表大會上,我們提出了新一年的GDP增長目標,這個目標被定在了5.5%。在此之前,我們在2021年獲得了8%的GDP增速,這個增速遠遠超過了所有人的預期。雖然我們在上一年的GDP增速非常高,但這種高速增長不可能一直維持下去,所以我們在新年的GDP增速目標定的稍微低一些。
㈦ 2022年全國gdp目標是多少
2022年我國GDP增長目標設定在5.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