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貿易順差多少倍

中國貿易順差多少倍

發布時間:2023-01-22 23:46:19

① 請教我國歷年的貿易順差數據.

以下是歷年的貿易順差數據(單位 億美元)
2004年 320
2005年 1,019
2006年 1,775
2007年 2,622
2008年 2,955
2009年 1,961
2010年 1,831
2011年 1,551
2012年 2,320
2013年 2,598
2014年 3,825
2015年4,822
2016年 5100
2017年起以人民幣口徑統計
2017年為2.87萬億元人民幣
2018年為2.33萬億元
2019年中國貿易順差2.92萬億元
2020年我國貿易順差3.7萬億元
拓展資料:貿易順差就是在一定的單位時間里(通常按年度計算),貿易的雙方互相買賣各種貨物,互相進口與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額大過乙方的出口金額,或甲方的進口金額少於乙方的進口金額,其中的差額,對甲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順差,反之,對乙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逆差。一般就貿易雙方的利益來講,其中得到貿易順差的一方是佔便宜的一方,而得到貿易逆差的一方則是吃虧的一方。可以這么看,貿易是為了賺錢。而貿易順差的一方,就是凈賺進了錢;而貿易逆差的一方,則是凈付出了錢。
貿易順差越多並不一定好,過高的貿易順差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意味著該國經濟的增長比過去幾年任何時候都更依賴於外部需求,對外依存度過高。巨額的貿易順差也帶來了膨脹,給本國貨幣帶來了更大的升值壓力。
自上個世紀90年代初以來,中國連續成為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並形成了以外資企業為主的加工貿易基地。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0-2004年,外資企業在中國大陸加工貿易總順差中所佔比重分別為63.6%、67.9%、70.1%、74.1%和77.8%;同期,外資企業在進出口總順差中所佔比重依次為56.7%、62.2%、61.8%、73.6%和76.7%。正是在外資企業加工貿易順差持續增加的推動下,2004年中國大陸的加工貿易順差達1063億美元,2005年攀升到1424.5億美元;2006年上半年外資企業在中國大陸進出口總額中所佔比重更達58.47%;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的生產和銷售大幅度增加,替代了進口,如美國政府責任辦公室向國會提交的對華貿易報告就指出:2003年美國公司在華分支機構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達340億美元,而同期美國對中國出口僅290億美元。

② 中國前9個月的外貿順差多少

貿易順差3.66萬億元。其中,出口15.48萬億元,增長14.2%。進口11.82萬億元,增長5.2%。貿易順差3.66萬億元,擴大58.2%。今年前8個月,中國外貿規模持續擴大,外貿結構和發展質量均有所提升。一般貿易進出口兩位數增長、比重提升。

③ 貿易順差的中國狀況

促使中國貿易順差迅猛增長的原因
一是經濟全球化為這一結果提供了基本條件。在全球化的推動下,當今各國的經濟比以往聯系得更加緊密,商品和服務越來越更自由地在國與國之間流動,這必然為推動剛剛加入世貿體系的中國貿易的快速增長提供了可能和條件。
二是我們的供給能力比較強。近三十年來的快速增長,國內投資的較快增長,以及國際分工帶來的外國直接投資的快速增長,中國的生產能力已經是大大增強,而且形成了較強的產業鏈,更重要的是,形成這一生產能力的,正是國際上短缺的或者是不願意經營的加工貿易,佔中國出口比重已達60%,就足以說明這一點。
三是國際市場對中國生產的商品需求比較大。受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勞動密集型仍是中國21世紀生產的基本特徵,而與中國貿易量最大的歐盟、美國、日本等都是以技術含量較高的經濟結構為特徵,與中國經濟有著較強的互補性,同時這三個地區和國家經濟總量佔世界大約75%左右,自然決定了國際市場對中國生產的商品和服務需求也比較大。
四是中國生產成本比較低,決定了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有較強的競爭力。根據國際組織數據測算,中國製造業勞動力成本僅相當於發達國家的20%-30%,亞洲四小龍的50%-60%,亞洲四小虎的50%左右。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近幾年來世界經濟增長比較快,由於經濟增長比較快,相應來說盤子就比較大,本來貿易順差可能沒有這么多,但是由於世界經濟總量很大,相應也放大了貿易順差的量。受國內外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影響,未來中國保持貿易順差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
中國貿易差額的發展概況
原本經濟落後的國家,採取了符合其國情的經濟發展方針策略,隨著經濟發展,其對外貿易往往在經歷一段時間的逆差後轉為順差。日本、韓國等國家都曾如此。中國也不例外:上個世紀80年代,進出口貿易1年平衡,兩年順差,其餘7年逆差。合計為42.9億美元逆差。而從1990年起,情況就完全改變了,除1993年外,中國對外貿易持續順差,抵消1993年的逆差121.2億美元,1990-2005年,累計順差達3977.5億美元,其中2000-2005年累計順差額為2291.7億美元,2005年為1018.8億美元,創歷史記錄。國際收支,但2006年上半年順差仍達到615億美元,超過2005年同期水平。
中國貿易順差劇增的主要原因
自上個世紀90年代初以來,中國連續成為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並形成了以外資企業為主的加工貿易基地。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0-2004年,外資企業在中國大陸加工貿易總順差中所佔比重分別為63.6%、67.9%、70.1%、74.1%和77.8%,同期,外資企業在進出口總順差中所佔比重依次為56.7%、62.2%、61.8%、73.6%和76.7%。正是在外資企業加工貿易順差持續增加的推動下,2004年中國大陸的加工貿易順差達1063億美元,2005年攀升到1424.5億美元;2006年上半年外資企業在中國大陸進出口總額中所佔比重更達58.47%;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的生產和銷售大幅度增加,替代了進口,如美國政府責任辦公室向國會提交的對華貿易報告就指出:2003年美國公司在華分支機構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達340億美元,而同期美國對中國出口僅290億美元;
美國等發達國家在大量地從中國進口勞力密集型產品的同時,嚴格限制其具有先進技術的產品向中國出口,人為地擴大了貿易差額;
2005年順差突然擴大主要是由於中國經濟結構調整,進口(主要是設備進口)增速(17%)放慢,與出口增速(28%)拉開缺口;
外商投資企業偽報進出口額以轉移資金。有學者運用比較法(即比較貿易夥伴貿易統計數據估算轉移定價規模)對進出口偽報的研究結果認為,「僅2001年一年,中國大陸通過進出口偽報方式進行的變相資本流動,就高達662.27億美元,相當於當年中國大陸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3.0%。當然上述估算忽略了轉口貿易、加工貿易的影響而並不十分精確,但足以說明進出口偽報規模之大已不可忽視。」「2002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升值預期逐漸興起,進出口偽報的目的,日益從資本外逃轉向資本內流,方式也從過去的高報進口低報出口,轉向高報出口低報進口。」這樣的變化虛擴了中國大陸外貿順差。渣打銀行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也提出:「由於進出口企業虛報數據等原因,中國去年的貿易順差遠沒有官方公布的1020億美元那麼多,估計實際上只有350億美元,其餘的670億美元實際上是貿易中隱藏的非貿易資金流入。」
2014年1-6月,全國進出口總值12.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同)下降0.9%。其中,出口6.5萬億元人民幣,下降1.2%;進口5.9萬億元人民幣,下降0.6%;貿易順差6306.1億元人民幣,下降6.5%。按美元計,1-6月,全國進出口總值20208.6億美元,增長1.2%。其中,出口10618.6億美元,增長0.9%;進口9590億美元,增長1.5%;貿易順差1028.7億美元,下降5.1%。
2014年12月8日,海關總署公布了前11月外貿數據。今年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3.95萬億元,同比增長2.2%。其中,出口13萬億元,同比增長4.4%;進口10.95萬億元,同比下降0.4%;貿易順差2.05萬億元,擴大40.4%。
2015年前5個月,海關統計,我國進出口總值9.47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7.8%。其中,出口5.4萬億元,增長0.8%;進口4.07萬億元,下降17.2%;貿易順差1.33萬億元,擴大2倍。
5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1.97萬億元,下降9.7%。其中,出口1.17萬億元,下降2.8%,降幅較4月份繼續收窄3.4個百分點;進口8033.3億元,下降18.1%;貿易順差3668億元,擴大65%。

④ 中國貿易順差怎麼理解

貿易順差的利與弊:

利:

1.貿易順差促進經濟增長。首先,經常項目貿易順差刺激經濟增長。一是經常項目貿易順差刺激國內總需求,促進經濟增長。經常項目貿易順差主要源於凈出口的增加,是中國對外貿易、特別是出口迅速增加的結果,凈出口增加使得國內總需求擴張,國內總需求擴張促進了國民經濟增長。二是凈出口的乘數效應擴大了經濟增長的規模。經常項目貿易順差主要是凈出口增加的結果。凈出口的增加具有外貿乘數效應,在外貿乘數的作用下,經 濟增長的規模數倍於凈出口額,大於經常項目貿易順差額。其次,資本項目貿易順差直接推動經濟增長。一是資本項目貿易順差直接增加總需求,推動經濟增長。資本項目貿易順差源於資本凈流入的增加,大部分是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增加的結果。資本凈流入增加了國內的總需求中的投資需求,投資需求的增加直接推動國民經濟增長。二是外商直接投資的乘數效應擴大了經濟增長的規模。在外商直接投資乘數的作用下,經濟增長的規模數倍於外商直接投資額,大於資本項目貿易順差額。

2.貿易順差增加了外匯儲備,增強了綜合國力,有利於維護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和引進外資能力。1994年以來,除1998年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資本項目有逆差外,中國的國際收支一直保持貿易順差。伴隨著貿易順差的增加,外匯儲備也在快速增長,外匯儲備2003年底已超過4010 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增加,一是提升了綜合國力,使中國在經濟全球化中處於較為有利的地位。二是表明中國有良好的國際償債能力,在國際市場進行融資時,能夠較為容易地以較低成本取得各類貸款。三是對中國進行直接投資的外商,對其利潤匯回該國有安全感,這些外商願意 更積極注入資本,有利於中國引進外資。

3.貿易順差有利於經濟總量平衡。經濟總量平衡不僅與儲蓄投資有關,還與外貿有關。當財政有赤字時,在儲蓄完全轉化為投資的情況下,需要通過增加進口彌補財政赤字,以保持經濟總量供求平衡,那樣,容易出現財政赤字和外貿赤字並存的雙赤字現象。當財政有赤字時, 在儲蓄沒有完全轉化為投資的情況下,需要減少進口或增加出口(即增加凈出口)來彌補財政赤字,以保證經濟總量供求平衡。中國的現實是儲蓄沒有完全轉化為投資,從1998年以來,連年實行了積極的財政政策,財政赤字逐年遞增,因而貿易順差的增加,特別是凈出口增加部分地彌補了財政赤字。以貿易順差彌補財政赤字,不但有利於國民經濟總量平衡,而且避免了雙赤字現象。

4.貿易順差加強了中國抗擊經濟全球化風險的能力,有助於國家經濟安全。連年的貿易順差使得中國外匯儲備增加,使得中國成為國際上的債權國。因而,中國不僅有足夠的外匯滿足對外經濟貿易的需要,而且增加了中國對外清償能力、保證對外支付,還有利於應對國際金融風險,提高了國家抵抗各種經濟風險的能力。

5.貿易順差有利於人民幣匯率穩定和實施較為寬松的宏觀調控政策。一是貿易順差使得國家有充足的外匯干預外匯市場,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二是國家有充足的外匯調節國際收支,執行主動的對外經貿政策。三是貿易順差增強了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應。由於中國各級地方政府都努力地招商引資,因此,中國資本流動性實際上比較大。在資本流動性實際比較高的情況下,貿易順差加強了積極財政政策刺激總需求的效應,促進了國民經濟較快發展。

弊:

1.貿易順差使得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加大,國際貿易摩擦增加。

貿易順差使得國內外匯市場上的外幣供給大於外幣需求,必然產生外幣貶值的預期和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因此,貿易順差產生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貿易順差越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越大;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又加大了外資流入和貿易順差的擴大,進一步增強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貿易順差加劇了國際貿易摩擦。中國貿易順差增加,就意味著與中國進行貿易的國家有逆差,逆差國就會利用WTO的規則,限制中國產品進口,保護該國產業。在加入WTO後,由於中國與美國貿易順差比較大,使用反傾銷最多的是美國,中國是被反傾銷最多的,居WTO成員方第一位,並且中國被反傾銷案例的數量在逐年增長。

2.貿易順差弱化了貨幣政策效應,降低了社會資源利用效率。外匯流入隨著貿易順差的增加而增多,在固定匯率和外匯結售匯制度下,中央銀行要以人民幣購買外匯,貨幣的投放隨著外匯流入的增多而遞增。隨著大量的人民幣被動地投入到流通領域,中央銀行的基礎貨幣賬戶更加受制於外匯的流入,不但削弱了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效應,還導致物價水平上 升。貿易順差與國內居民儲蓄相結合,導致社會資源利用效率低下。貿易順差引起的大量外匯儲備高達4000多億美元,同時,國內居民儲蓄高達11萬億人民幣,兩者相加約有14多萬億人民幣。這14多萬億人民幣沒有形成有效投資,是經濟社會中的閑置資金,與這些閑置資金相對應的是生產資料和人力資源的閑置,社會資源利用效率低下。因而,中國出現了經濟增長和失業增加並存的現象。

3.貿易順差提高了外匯儲備成本,增加了資金流出。在國際金融市場上進行外匯操作總是有風險的,最明顯的是匯率風險。中國實行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每當美元貶值和美國國內出現通貨膨脹,中國外匯儲備都隨之貶值,造成外匯儲備的損失。貿易順差越大,需要到國際金融市場上運營的外匯越多,國家外 匯儲備的成本越高。貿易順差增加了資金流出。在結售匯制度下,由於流入的外國資金都要轉換成外匯儲備,外匯儲備主要是儲備美元、歐元的債券。貿易順差越多,外匯儲備越多,外國債券越多,資金流出也越多。這兩方面形成了內在的矛盾:貿易順差引導外資流入,出口越多和外國直接投資越多,資金流入越多;貿易順差導致外匯儲備增加,外匯儲備越多,資金流出越多。

4.貿易順差導致經濟對外依存度過高,民族經濟發展空間狹窄,出口結構難以調整。

⑤ 中國07,08,09年的貿易順差各是多少

2009年全年中國實現貿易順差1960.7億美元2008年順差在2900億美元左右2007年中國順差可能在2618億美元

⑥ 中國和美國貿易的逆差和順差

中美貿易不平衡,美方有巨大逆差,且迅速增加,這是個老問題。隨著金額的擴大和中美經貿關系其他問題的解決,逆差問題日益被美方政治化。美方壓人民幣升值、部分議員提議對中國產品徵收27.5%的附加稅,指責中國產品加劇美國工人失業,以及對華紡織品設限、彩電反傾銷等問題,主要源於中美貿易逆差問題。

中美貿易差額真相

中美貿易發展迅速

由於中美兩國分別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中最活躍的經濟體,國內需求旺盛促使兩國經貿關系迅速發展。據中國海關統計,2004年兩國貿易額達到1696億美元,是1978年的72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也承認,與中國貿易是其發展最快的部分。2004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出口總額達到347億美元,比2000年增長了114%。而同期,美國對德國的出口僅增長了7%,對加拿大的出口增長了6%,對日本的出口則減少了17%。中國成為繼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和英國之後美國的第五大出口國。

中美貿易關系基本不受中美關系的影響,過去的25年中,盡管中美關系經歷了炸館事件、考克斯報告等事件的影響,但中美經貿總額只有1990年下降了3.9%,。此外,中美貿易關系受美國經濟周期影響不大。

根據中國的統計,中美貿易1993年美方開始出現逆差62億美元,到2004年上升到803億美元,11年增長了近12倍;而根據美國的統計,1983年美方開始有逆差,為3億美元,到2004年上升到1620億美元。按美方統計,1988年中國開始進入美國的前10位逆差國行列,1989年就從第9位發展到第6位,1990年攀升到第3位,1991年,中國成為僅次於日本的第2大逆差對象。2000年以後,中國對美貿易順差超過日本,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逆差國。此後貿易逆差繼續攀升,到2004年,中國佔美國全部貿易逆差達到26.2%。

中美貿易差額統計口徑不同

長期以來,中美兩國在貿易統計數據上一直存在著差異,突出表現為美國統計的來自中國的貿易逆差要遠遠大於中國統計的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這一差額不僅由來已久,且呈現不斷擴大的態勢。

美國商務部把從中國大陸直接進口和從香港轉口但原產地是中國大陸的所有貨物都算成是從中國的進口,也就是說,美國把所有原產地是中國大陸的產品價值都算作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中國海關的統計只包括中國大陸直接向美國出口的和出口時已知最終目的地是美國但經香港轉口的貨物。然而,許多中國大陸出口產品的最終目的地並不一定很清楚,因此,許多最終運往美國的中國產品沒有包括在中國的貿易統計之中,而被算作是中國大陸向香港的出口。

中國經香港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價值與香港公布的轉口貿易價值不同,至少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中國大陸出口到香港的許多商品,因最終目的地不明確而未被統計到中方的數據中。第二,美方的進口統計,因包括了轉口增加值而高估了從中國的進口。考慮到香港為大陸出口到美國的商品所提供的服務包括安排運輸、保險、尋找客戶等,因此,對這些商品的增加值是相當可觀的。

中國從美進口統計差異

中國統計的來自美國的進口與美國統計的向中國的出口,盡管存在著一定的差異(1995年兩者差額為43億美元,2003年為55億美元,2004年猛增到119億美元),但如果考慮到進口按到岸價格計算、出口按離岸價格計算導致出現運輸費用的差價,可以說兩者大體相當。這說明中美雙方統計的貿易順(逆)差存在著較大差異,盡管與中國統計的進口和美國統計的出口有一定關系,但並不是主要的原因。

雙方均未將服務貿易統計在內

美國在總的對外貿易持續逆差的情況下,商品貿易的逆差基本上是呈不斷擴大的趨勢,而服務貿易則相反呈順差不斷擴大的趨勢。

根據WTO的報告,美國服務出口佔全球的18%,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務出口國,也是世界最大的服務貿易盈餘國。2003年美國服務貿易5495.9億美元,增長5.77%;出口3048.1億美元,增長4.3%;進口2447.8億美元,增長7.64%;服務貿易順差600.3億美元,減少7.41%。

需要指出的是,大量服務隱性化影響了我們對中美兩國服務貿易情況真實全面的了解。

第一,由於大量非跨境服務交易沒有被納入統計,造成對中美服務貿易的低估。據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的報告,1999年,美國附屬公司在國外的服務銷售額達到3380億美元,比當年對非居民提供的基於國際收支方法統計的跨境服務出口額2790億美元還高21%,且呈現快速增長趨勢。盡管這兩個數字不能簡單相加,但隨著美國跨國公司境外投資的增加,國外分公司或子公司在東道國提供的服務作為服務貿易出口的一種形式已越來越引起關注。

在我國,許多美國製造業的跨國公司同時投資於我國貿易、營銷或金融領域,這些企業在為國內提供產品的同時,為了獲得內部化收益並支持其貨物製造及出口,也在提供大量的服務。如,汽車製造廠商同時為消費者提供信貸服務、石油製造企業自己投資設立加油站、跨國公司將研發中心設置在國內,如IBM和GE等。目前,由於美國附屬公司在國內提供的服務並沒有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上反映出來,中美服務貿易統計並沒有包含這部分內容。

第二,伴隨外商直接投資的追加服務往往被「資本化」,在我國,外資「以技術入股」的情況比較普遍,這實際上使一些知識密集型服務、信息密集型服務、研究與開發型服務提供的隱性化,盡管我國也為此付出昂貴的成本,但在服務貿易進口中卻無法體現出來。

第三,我國以購買設備為名而支付的大量服務費用也沒有被統計出來。

綜合以上三方面的因素,可以說中美雙方貿易數據均不準確,中方的數據被低估,美方的數據被高估。中美貿易統計數據之所以存在差異,主要是由於對轉口貿易特別是中國從香港轉口到美國的商品貿易是否包括在兩國雙邊貿易統計的不同而產生的。

中美貿易差額究竟有多少

自從1990年以來,多位經濟學家對中美貿易差額實際規模進行了估算。美國加州經濟學家K.C. Fung和劉遵義,經過調整後估算,2002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為766億美元。加上服務貿易,2002年美國貿易逆差為743億美元,這一數字與中美雙方統計數字的平均數(729億美元)大致相當。按照這一數據,美國統計的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高估了288億美元,中國統計的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低估了316億美元。

中美貿易巨額順差原因

美方對巨額逆差的認識

美方認為兩國貿易不平衡是由以下幾方面的原因引起的:(1)美國產品遭遇中國貿易壁壘、缺乏對中國的市場准入;(2)中國缺乏政策的透明度以及不能完全執行兩國簽署的協議;(3)中國對人權、勞工權和環保的濫用以及拒絕遵守這些領域的國際標准,從而獲得不公平的對美國貿易優勢;(4)未來的不可預見性;(5)中國有意壓低工人工資,壓低人民幣幣值,以促進出口。

上述五個方面的主要歸納為對中國市場開放不夠的指責。然而,中國對美國的大量貿易盈餘並不能說明中國正在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應該說,中國是當前全球最開放的市場之一,甚至是所有快速增長的經濟體中最開放的市場。中國市場的高度開放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近年來中國的全球進口規模增長速度是驚人的,進口額從1990年的533億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5614億美元,14年間增長了9.5倍。進口依存度由1990年的15%提升到2004年的33.9%,並實行了較低的進口關稅。

巨額順差產生的真實原因

原東亞各國和地區對美貿易順差轉移到中國

中國的加工貿易,大部分是日本、韓國、香港、台灣等東亞國家和地區,為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競爭力,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屬於勞動密集型的組裝工序而發展起來的,上述東亞國家和地區在中國大陸設立了大量的外資企業,其產品在我國加工、組裝後依賴原有的銷售渠道,主要經香港等地轉口到美國、歐洲等傳統市場。中國大陸從上述國家和地區進口原輔材料、零配件等,在中國大陸進行加工組裝,而後出口到美國和歐洲的這種貿易流程,導致了中國加工貿易進口原輔材料、零配件與出口市場的分離。由於各國對進口商品的原產地認定以「實質性改變」為原則,加工產品的出口國就從上述國家和地區轉移到了中國。

從美國自身的貿易逆差來看,近十年來,美國總的對外貿易逆差是不斷增加的,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雖然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額不斷增加,但是這一逆差占其總的對外貿易逆差的比重卻並沒有顯著提高,近年來維持在20%左右,遠低於日本20世紀90年代初的50%多。

雖然中國現在已經取代日本,成了美國對外貿易最大的逆差國,但由於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美國對日本、韓國、中國台灣及其他東亞國家(地區)的貿易逆差在絕對額有所提高的情況下,在其總的對外貿易逆差中所佔的比重卻不斷下降。與之相反的是,中國大陸與中國台灣、韓國、日本的貿易逆差不斷上升(見表四)。

如果把東亞作為一個整體看,美國對東亞的貿易逆差是在相對減少。因此,中國現在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很大程度上是從東亞其他國家和地區轉移過來的,由於東亞其他國家和地區不斷地把生產轉移到中國大陸來,它們對美國的出口也因此轉移為中國大陸對美國的出口了。

從出口來看,一方面是許多中國現在出口的產品其實是原來在東亞其他國家(地區)生產和出口的,只是現在轉移到中國來了。另一方面,從市場來看,東亞其他國家(地區)的市場規模總體上比歐美小,而且進入的限制也確實要比歐美嚴一點,因此大量的中國出口產品就主要銷往歐美而不是東亞。

從進口來看,中國之所以大量從東亞進口而不是從美國進口有如下兩個原因。第一,美國對向中國的高技術產品出口實行嚴格的限制,導致相當一部分中國願意進口的產品無法進口。第二,由於中國需要大量的機器設備和中間投入品進行加工貿易生產,而中國目前總體上還比較落後,進口用於加工貿易的各種投入品在美國和日本都已經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比較優勢,因此中國更多地從韓國、中國台灣和東盟進口。

中國勞動力成本優勢導致四類最大宗商品的順差

貿易不平衡本身的主要原因是兩國的比較優勢差異。中國的比較優勢主要在於豐富的勞動力,美國的優勢則在於它的科研能力、技術及人力資本。從產業來說,中國的比較優勢在於勞動相對密集的產業,而美國則在技術和人力資本密集的產業。中美貿易順差最大的產品是體現中國勞動力成本優勢的普通機械電器、傢具玩具、鞋帽和紡織服裝,2004年這四類產品貿易順差為522億美元,占當年中美貿易順差的89.2%。

從表五中可見,雙方貿易量最大同時也是差額最大的是機械電器產品。此類商品中,特別是在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上,如核反應堆,高性能儀器、儀表等,美國原來有比較明顯的優勢,但美國對華技術出口實行嚴格控制,2003年僅對華出口114億美元。相反,中國向美出口的普通機電產品以及由外商投資、在中國加工組裝的高技術機電產品高達394億美元,這樣,在這個美方本來具有優勢的項目下出現了28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

雙方貿易量和貿易順差均位於第2的是傢具、玩具等雜項,具有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特徵。2003年中方逆差的產品依次是植物產品、化工產品和紙製品,逆差分別為21億美元、15.7億美元和9.5億美元。

美方順差第三大的項目是紙製品,這恰恰反映了中國森林資源的貧乏。美國是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工業化國家,可是中美貿易當中,美國卻需要依靠其農業和林業部門來創造貿易順差。

對華技術出口限制限制了美比較優勢發揮

在科技推動下的中國經濟增長,有利於美國貿易赤字的減少,但美國始終對對華高新技術出口進行管制,不願向中方出口超大型計算機、數控機床、衛星技術等中方需要的產品,甚至連技術含量不是很高的產品都有限制。

美國的儲蓄率偏低是造成美國逆差的另一重要原因

美國貿易逆差的根本原因是美國經濟結構上的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根據國民經濟恆等式,總投資與總儲蓄的差額要用貿易差額平衡�這就是貿易逆差和順差的根源。比如美國從1960年到1971年的總儲蓄大於總投資�所以年年有貿易順差,並表現為美對外凈投資和債權;但由於美國近30多年來國民收入分配結構不盡合理,是低儲蓄、高消費的國家,導致求過於供。美國的儲蓄率20世紀80年代以來不斷下降,2001年只有2.3%,2001年10月達到最低點,只有0.3%。高消費導致總儲蓄小於總投資,產生貿易逆差和財政赤字。

重估貿易逆差對美影響

多方面的因素使得貿易逆差對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相當有限

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美國企業在全球化范圍內不斷膨脹,10年前,美實行全球經營的企業僅佔全美企業總數的20%,當前這一比重已超過60%。中國商務部的數據也表明,2004年美國在華投資企業在中國市場銷售商品750多億美元,另有同等規模的商品以中國為生產基地實現了出口。據中國美國商會2003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美資企業在中國的業務回報率相當可觀。

美國是中美貿易的巨大受益者,它至少在就業和維持國內的高生活水準等方面得到較大的好處。雖然美國國會的一些議員指責中國奪走了美國工人的工作,實際上,如果按照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美國和世界貿易組織」的報告中提供的信息:美國每出口10億價值的商品和服務,就能給美國國內帶來近萬個工作,僅其每年對華直接出口就可以提供30萬個高薪水的就業崗位。而且雙邊貿易也為美國工業和服務業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且呈逐年增加之勢。可以這么說,如果跟中國的貿易斷裂,美國的失業率將急劇攀升,同時美國的股票市場將會急劇動盪。

此外,從美國國內市場價格看,中國的商品價廉物美,有助於緩解美國的通貨膨脹,使廣大消費者得到實惠。

對美國負面影響被美一部分利益集團嚴重誇大

不可否認,中美貿易逆差確實對美國部分製造業的就業產生了一定影響,但中美貿易的巨大不平衡造成美國製造業大量失業的說法是缺乏事實根據的。

首先,在美國,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伴隨著新技術的大量採用和由此帶來的生產率的提高,同樣的產量所需人員減少。其次,經濟周期決定就業形勢。每當GDP增長強勁時,就業人數就大幅增加。生產工人失業也會減少。再次,歐洲、日本經濟不景氣,從美國進口增長緩慢甚至停滯,也是影響美國製造業和就業的因素之一。總體上看,美國製造業失業同對華貿易逆差沒有因果關系。

美方不應逃避責任

美國不僅對華實行嚴格的技術出口管制,對其他國家和地區同樣加強了技術管制。美國在高技術產品的生產與出口上佔有較大比較優勢,多年來美國在此類產品的出口上一直擁有較大順差。其次,長期以來進口石油一直是美國貿易逆差中最大的單項商品。

⑦ 2010年中美的貿易額是多少啊順差和逆差各是多少啊在線等。謝啦。

10月15日,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姚堅發布新聞並回答記者提問。實錄如下:

各位記者朋友:

歡迎大家參加商務部10月份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今天我首先簡要向各位介紹今年前三季度商務運行情況,然後再重點介紹一下「十一五」期間中國商務發展主要成就,接下來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一、對外貿易情況

今年以來,在國際市場需求回升、國內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各項外貿政策基本穩定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國對外貿易延續自去年年底以來的快速恢復態勢。進入三季度以來,受世界經濟復甦放緩、國外補庫存需求減弱和去年同期基數較高影響,外貿增速呈持續回落態勢。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對外貿易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對外貿易加快恢復,出口增速持續放緩。前三季度,全國進出口21486.8億美元,同比增長37.9%。其中,出口11346.4億美元,增長34.0%;進口10140.4億美元,增長42.4%;順差1206億美元,下降10.4%。與2008年同期相比,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9.1%、5.4%和13.5%,順差下降34.1%。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國外補庫存需求減弱和基數提高,9月份進出口增速從上月的34.7%回落到24.7%,其中出口從34.4%回落到25.1%,進口從35.2%回落到24.1%。

(二)當月進口達到歷史新高,貿易平衡狀況繼續改善。前三季度,進口增速快於出口增速8.4個百分點。9月份當月,進口1281.1億美元,增長24.1%,創下當月進口的歷史新高,當月順差降至5個月以來的最低點。

目前,日本、歐盟、東盟、韓國、台灣和美國是中國前六大的進口來源地,前三季度中國從上述國家的進口增速分別達到38.4%、33.4%、51.1%、39.7%、44.3%和33.8%。

前3季度貿易順差呈現結構性特點。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逆差364.1億美元,加工貿易則出現貿易順差2256.6億美元,增長22.4%,相當於同期總體順差規模的1.9倍。從國別看,中國對美、歐的順差有所增加,但對日本、東盟的逆差則猛增82.2%、1261%。這也說明中國現有的貿易狀況與全球產業結構和分工有很大關系。

(三)與有關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更加緊密,對外貿易結構不斷優化。

今年以來,在應對金融危機的過程中,我國從主要貿易夥伴的進口快速增長,成為拉動有關國家和地區經濟復甦的重要動力。根據對方統計,目前,中國是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巴西、南非等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和出口市場,是歐盟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二大出口市場,是美國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三大出口市場。1-7月,美國對中國出口增長36.2%,德國對中國出口增長52.1%,1-6月歐盟對中國出口增長42.1%,另外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對中國出口增幅都超過了40%。出口結構繼續優化。1-9月,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36%,9月份406種「兩高」產品出口下降12.9%,出口規模比6月份下降了60.4%。

⑧ 中國出現了貿易順差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商務部外貿司日前發布的《今年前8個月我國外貿運行情況及全年走勢》報告稱,今年前8個月,中國進出口順差達到602.2億美元,按此進度推算,全年貿易順差將接近1000億美元,超過我國歷史最高年份1998年1倍多。順差占外貿總額比重將超過5%大關,而這項比重在2004年僅有2.8%左右。 今年貿易順差出現這種空前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一,我國國內宏觀經濟走勢與主要貿易夥伴不同步,國內經濟降溫,內需不振,進口需求萎靡,而以美國為代表的主要貿易夥伴仍處於高增長期,海外市場迅速提升,兩項作用共同促使今年上半年中國貿易順差急劇擴大。 二,此前幾年國內高投資形成的生產能力正在釋放出來,導致某些產品出口激增。三,日趨明顯的「進口替代」趨勢,即國內上游產業投資逐步形成生產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一定地區內導致昔日「大進大出」的加工貿易轉為「小進大出」,原材料、中間投入品進口不能與出口同步增長。 當然,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也對貿易順差火上加油,它不僅驅使一些企業開展提前錯後操作,加快出口而放慢進口;而且今年迄今的貿易順差中肯定有一部分是國際游資在人民幣升值預期驅動下通過高報出口價格、低報進口價格方式而內流。 今年貿易順差高增長既然已成定局,那麼它可能造成什麼後果?盡管貿易順差發揮了拉動國內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但毫無疑問,巨大的貿易順差將進一步激化我國與主要貿易夥伴之間的貿易爭端,尤其是與美國、歐盟之間的貿易爭端。按照我方統計,今年全年我國對美貿易順差可望達到1000億美元,對歐貿易順差可望達到600億美元;按美方統計,今年全年對華貿易逆差可能超過1900億美元。對華貿易逆差已經成為美國某些政治勢力最鍾愛的話題,中美紡織品爭端久拖不決,已經向我們敲響了警鍾。 貿易順差高增長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存在兩面性:一方面,巨額貿易順差將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與此同時,由於巨額順差是我國國內經濟降溫的表現,國內經濟降溫最終將對人民幣匯率施加向下調整的壓力。兩種作用究竟誰能占據上風,有待進一步觀察。 貿易順差高增長及其負面影響導致削減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的必要性上升,為此,可供選擇的策略通常有擴大進口(特別是戰略資源和資本設備進口)和對外投資兩途。這兩項策略固然必要,但應當注意時機選擇和其他相關問題。在戰略資源進口和建立儲備方面,鑒於目前國際初級產品市場仍然處於高價位,但已經連續數年上漲的初級產品行情可望在近一兩年甚至更短時間內發生轉折,中國國內經濟降溫將加快這一轉折到來,我國不應急於在高價位上入市,而應當等待其價格回落。擴大資本設備進口應當限於必要的、國內無法生產的尖端設備和技術,不應損害國內技術裝備產業的發展。在擴大對外投資中,應當注意約束企業經理們借機擴大自己「王國」的沖動,避免對外投資淪為製造大堆爛賬和資本外逃的黑洞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⑨ 我國7月單月貿易順差6800億創紀錄,我們靠啥賺的錢,賺誰的錢

7月份貿易順差再創歷史新高,我們靠啥賺的錢?賺的是誰的錢?順差創新高的同時,是百利而無一害,還是存在其他隱患?

最後駁斥一點,有觀點說國外通脹嚴重,他們拿「廢紙」買我們的商品,實際對我們不利。這種觀點看似有理,實則漏洞百出了,國際貿易結算貨幣以美元為主,而美聯儲今年4次加息,美元一度走強升值,何來「廢紙」一說?

我國工業門類齊全,產能也恢復得很好,在海外供應鏈不穩定的背景下,我國充當著世界工廠的重要角色,源源不斷的填補著需求缺口,對全球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⑩ 2001年至2011年中國對外貿易順差最新數據

2010年進出口差額(出口減進口)1831億美元,2009年進出口差額(出口減進口)1961億美元,2008年出口差額(出口減進口)2955億美元,2007年出口大於進口2622億美元,2006年出口大於進口1775億美元,2005年出口大於進口1019億美元,2004年進出口相抵,順差320億美元,2003年256億美元,2002年是304億美元,2001年226億美元

閱讀全文

與中國貿易順差多少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一妻制是什麼意思 瀏覽:832
越南清關需要什麼資料 瀏覽:576
中國的修女有多少 瀏覽:874
摩拉哥對伊朗哪個隊厲害 瀏覽:412
伊朗最少消滅了多少美軍 瀏覽:767
印度為什麼叫勝利 瀏覽:510
義大利英語怎麼造句 瀏覽:319
cae軸承在中國哪裡 瀏覽:677
01人民幣等於多少越南盾 瀏覽:229
中國銀行的徵信報告在哪裡看 瀏覽:717
義大利對我們中國怎麼樣 瀏覽:577
在越南投資什麼比較賺錢 瀏覽:304
印度奶茶哪裡有賣的 瀏覽:364
伊朗為什麼一直增加是 瀏覽:325
在越南修車多少錢 瀏覽:929
二戰中的英國為什麼發生內戰 瀏覽:836
義大利是哪個國家建交的 瀏覽:608
印度人怎麼看待海螺 瀏覽:177
中國土地開發整理重大工程有哪些 瀏覽:690
為什麼阮姓是越南第一大姓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