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舊中國外國租界資料
租界是指兩個國家議訂租地或租界章程後,在其中一國的領土上為擁有行政自治權和治外法權(領事裁判權)的另一國設立的合法的外國人居住地(土地國有化)。
在中國是指近代歷史上帝國主義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強行在中國獲取的租借地的簡稱,多位於港口城市。
現在租界由於其在歷史上的地位及作用,被大部分歷史學家認為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所特有的。
歷史上19世紀中葉以前的中國、日本、印度、伊朗等國家均有租界的存在。1845年11月15日,英國在中國上海設立了近代史上的第一塊租界。
(1)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塊租界在哪裡擴展閱讀:
舊中國的租界介紹:
1、天津英租界
是英國設在天津的專管租界。它是近代中國七個在華英租界之一,同時也是天津的九國租界中設立最早、發展最繁榮的租界,因與法租界毗鄰位於天津紫竹林附近,亦有「紫竹林租界」之稱。
1923年6月,黎元洪曾宣布將民國政府遷往天津英租界,使這里一度成為中華民國大總統及政府所在地。
1930年代,英國與日本曾因天津英租界相關問題而爆發沖突和外交糾紛,並導致天津英租界危機。英國租界在天津自1860年起共存在了八十餘年。
2、上海英租界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11月29日上海道宮慕久以告示形式,公布上海租地章程,劃定洋涇浜(今延安東路)以北、李家廠(今北京東路、圓明園路一帶)以南之地,准英國商人租地建屋,後稱租界,次年定西界於界路(今河南中路)。
道光二十八年英國領事阿禮國與蘇松太道麟桂商定將租界擴展為北至蘇州河,西至周涇浜與蘇州河畔蘇宅之間的一條直線(今西藏中路)。
面積為2820畝。同治二年(1863年)9月20日,與上海美租界合並為公共租界(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of Shanghai),佔地10685畝。至1930年,共擴展至15893畝。
3、上海公共租界
上海公共租界(Shanghai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又名英美租界)是近代中國出現的第一個租界,由原英租界與美租界於1863年9月合並而成。
1943年,美英等國分別與重慶政府簽訂條約,宣布將上海租界交還中國。實際上,直至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上海租界才真正由中國政府收回。
㈡ 我國第一個租界,是哪個國家的
我國第一個租界,是(英國)國家。上海租界,從1845年11月設立開始,至1943你8月結束,歷時近百年。在近代中國史上,上海的外國租界開辟最早,存在時間最長,面積最大,對中國近現代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㈢ 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租界在哪裡
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租界在上海。
過程:
1845年11月29日,宮慕久公布了《上海土地章程》23款。這個被視為上海租界「根本大法」的章程劃定了租界界址:南至洋涇浜(今延安東路)、北至李家場(今北京東路)、東至黃浦江,西至界路(今河南中路,1846年確定),面積約830畝,每畝年租金1500文。章程的出台標志著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租界——英租界的出現。
㈣ 資本一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設立的最早的租界是哪裡
中國第一個租界在上海。
一、原因:
1842年,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失敗,被迫同英國政府簽訂《南京條約》,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通商,准許英國商人帶家眷在五通商口岸居住、貿易,准許英國政府在五口岸派駐領事、管事官「專理商賈事宜」。
次年10月,中英兩國政府簽訂的《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虎門條約》),又具體規定由大清地方官與英國領事會同商定英人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的區域。根據這些規定,1843年11月8日英國首任駐上海領事巴富爾來滬。11月17日正式宣布上海開埠。
巴富爾經過同上海道台宮慕久多次談判。1845年11月29日,宮慕久以告示方式公布了這些協議,即《上海土地章程》,達成辟設英租界協議。
當時的政府通過了《上海租界章程規定》,把洋涇浜以北,李家莊以南約55萬平方米的地方劃給了英國人作為居留地。這就是各國列強在中國佔有的第一個租界。
2、簡介:
1845年11月29日,清政府蘇松太兵備道宮慕久與英國領事巴富爾(George Balfour)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也有稱《上海租地章程》)(The Shanghai Land Regulations),設立上海英租界。此後,美租界、法租界相繼辟設。1854年7月,英法美3國成立聯合租界。
1862年,法租界從聯合租界中獨立;1863年,英美租界正式合並為公共租界。 在租界中,外國人投資公用事業,興學辦報。租界當局負責市政建設,頒布一系列租界管理的行政法規。
租界也成了中國人了解和學習西方文化的制度的一個窗口。(上圖是上海公共租界旗。在圓圈中央是各個國家的國旗:左上方為英國、美國、法國、德國,右上方為俄國、丹麥、義大利、葡萄牙,下方為瑞典、奧地利、西班牙、荷蘭的國旗。)
(4)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塊租界在哪裡擴展閱讀:
一、租借地分類:
1、上海公共租界:
(又名英美租界)是近代中國出現的第一個租界,由原英租界與美租界於1863年9月[1]合並而成。
1943年,美英等國分別與重慶政府簽訂條約,宣布將上海租界交還中國。實際上,直至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上海租界才真正由中國政府收回。
上海公共租界在中國租界史上是開辟最早,存在時間最長,面積最大,經濟最繁榮、法律最完善、管理機構最龐大,發展最為充分的一個租界。今北黃浦、靜安以及虹口、楊浦兩區南部沿江地帶是上海公共租界(英美租界)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分別對應公共租界中區、西區、北區與東區。
2、上海法租界:
上海的兩個租界之一(另一個是上海公共租界),主要位於上海市的盧灣區(已並入黃浦)和徐匯區兩區內,東部狹長地帶則伸入今黃浦區。
上海法租界是近代中國四個法租界中開辟最早、面積最大、也最繁榮的一個,另外三個分別是天津法租界、漢口法租界和廣州法租界(沙面)。
1849年4月6日麟桂與敏體尼正式簽字換文,上海法租界就此建立,此時的法租界僅有986畝。1900年經歷小幅擴張,1914年開始大幅擴張成立法新租界,1920年代發展成上海最好、最高級的住宅區。
1943年7月30日,汪精衛政權收回最為重要的上海法租界,改稱第八區,法租界歷史旋即宣告結束,歷時近百年。
二、近代中國所有租借:
據統計,中國自1845年英國從《上海租界章程規定》中取得第一塊租界,至1902年奧匈帝國設立天津租界,前後共有27塊租界,其中有25塊租借國單一的專管租界,2塊公共租界。租界分布:
英國有7處:天津英租界、漢口英租界、廣州英租界、九江英租界、廈門英租界、鎮江英租界、上海英租界。
日本5處:天津日租界、漢口日租界、蘇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重慶日租界。
法國4處:上海法租界、天津法租界、漢口法租界、廣州法租界。
德國2處:天津德租界、漢口德租界。
俄羅斯3處:哈爾濱俄租界、天津俄租界、漢口俄租界。
義大利1處:天津意租界。
奧匈帝國1處:天津奧租界。
比利時1處:天津比租界 。
公共租界2處:上海公共租界(由英美租界合並而成)、鼓浪嶼公共租界(英、美、德、法、西、日、丹麥、荷蘭、瑞典-挪威)。
㈤ 中國第一個租界在哪裡
中國的第一個租界的出現和《南京條約》的簽訂有關。1842年中英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南京條約》一共有13款,內容很多,其中有一條就是清廷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作為通商口岸,並且准許英國商人和家屬在這些城市自由居住。
根據《南京條約》的規定,英國駐上海的第一任領事巴富爾來到了上海,成立了英國領事館,並且脅迫當時的上海道台宮慕火通過了《上海租地章程》,把洋涇浜以北,李家莊以南約55萬平方米的地方劃給了英國人作為居留地,這也是各國列強在中國內地佔有的第一個租界。
拓展資料:
《南京條約》(Treaty of Nanking)又稱《江寧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涉及割地、賠款、五口通商和稅款協商。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清朝在與英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清政府被迫於南京(時稱江寧)下關江面的英軍旗艦康華麗號(亦皋華麗號)上與英國簽署《中英南京條約》。《南京條約》是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英國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國接受其侵略要求,這就使中國主權國家的獨立地位遭到了破壞。英國強佔香港島,中國的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五口通商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對中國進行殖民掠奪和不等價交換的中心。
巨額賠償加重了清政府的財政負擔,同時轉嫁到勞動人民的身上,使他們的生活更加艱苦。《南京條約》簽訂後,西方列強趁火打劫,相繼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從此,中國開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㈥ 中國第一個租界是什麼
中國第一個租界是上海英租界。中國最早的租界是1845年,英國通過《上海租界章程規定》在上海獲得的一塊英租界。
上海英租界的特點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11月29日上海道宮慕久以告示形式,公布上海租地章程,劃定洋涇浜(今延安東路)以北、李家廠(今北京東路、圓明園路一帶)以南之地,准英國商人租地建屋,後稱租界,次年定西界於界路(今河南中路)。
道光二十八年英國領事阿禮國與蘇松太道麟桂商定將租界擴展為北至蘇州河,西至周涇浜與蘇州河畔蘇宅之間的一條直線(今西藏中路)。
㈦ 近代史上外國在中國建立的第一塊租借地在哪裡
在上海。
1845年11月29日,清政府蘇松太兵備道宮慕久與英國領事巴富爾(George Balfour)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也有稱《上海租地章程》)(The Shanghai Land Regulations),設立了近代史上的第一塊租界。
上海英租界從1845年11月設立開始,至1943年8月結束,歷時近百年。在近代中國史上,上海的外國租界開辟最早,存在時間最長,面積最大。對中國近現代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7)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塊租界在哪裡擴展閱讀:
上海是中國最早植入西方城市管理理念和制度的城市。1854年7月17日工部局的設立,拉開了租界制度化管理的序幕。
工部局作為租界真正意義上帶有地方自治色彩的市政管理機構,憑借《上海土地章程》及其《附則》所賦予的權利,全面統轄整個租界內的公共事宜。
其最初確立的行政管理制度在上海租界百年間不斷發展完善並始終保持著統一性和連貫性。上海租界也是中國最早移植現代法治的地方。
租界作為實際上的「國中之國」,擁有自己的立法主體和立法權。體現現代法制的法規體系、法規結構、審判制度、律師制度和監獄制度等都最早出現在上海租界。
上海租界作為被歐風美雨吹打的前沿地域,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具有鮮明的殖民性、混合性、近代性的租界文化。
租界里的外國人把不乏先進的西方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帶入租界,形成了西方文化在上海被逐漸理解、接受、模仿、採用的過程。
1853年小刀會起義前後,大批華人湧入租界避難,打破了「華洋分居」的格局,形成了「華洋雜處」、「五方雜處」的局面。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聚集租界,為培育新型文化提供了土壤。
租界文化就是租界歷史上逐漸發展出的移民之間彼此認同的共同文化。以開放、寬容、求新、進取為主流特徵的近代移民文化,100多年來深刻影響著上海的城市精神風貌。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老上海的租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上海租界
㈧ 中國近代史中最早成為外國的租借地的是哪裡
第一塊租界
《南京條約》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簽訂後,英國首任駐上海領事巴富爾於1843年到達上海,1845年與上海道台宮慕久商定《土地章程》,規定黃浦江以東、洋涇浜以北、李家廠以南為英商居留地,在近代中國設立了第一塊租界。
此後
1848年首任法國駐上海領事敏體尼到達上海,於1849年與上海道台麟桂商定辟設法租界。1848年上海道台同意美國傳教士文惠廉提出的在虹口建立美租界的要求。
19世紀50年代中期,英美法三國領事聯合通告,擅自公布《上海英美法租界土地章程》,並建立統一管理英、法、美三租界的管理機構工部局,後法國方面為維護自身利益,堅持對法租界的獨立管理權。1863年英美租界正式合並,成為公共租界,法租界則成為法國專管租界。此後公共租界經多次擴張,面積達33506畝,法租界經多次擴張,面積達15750畝。
補充:
在十六世紀,澳門只是被葡萄牙商人佔用,但並沒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租借。因為其控制權還在中方,葡萄牙人還要向中國政府交納地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