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檸檬最早出現在什麼時代
檸檬有四季開花結果的習性,其鮮果供應期特長。果實可供製酸汁及香料,鮮果可調制飲料,在國際果品市場上價值很高,佔有一定的經濟地位。檸檬的主要產地為義大利的西西里島、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南部,以及西班牙等國。我國檸檬從宋代栽種,已有700多年的栽培歷史。它與我國原產的「檬」同屬於構櫞類,因果實獨具濃郁的香氣和酸味,一般將鮮果切片,置入茶水中,以增添飲料的風味,並起開胃作用。檸檬以四川栽培較多,質量也較好,廣東、廣西、福建、台灣、浙江等省均有栽培。檸檬的品種很多,我國栽培的僅有10餘種。市場上一般不分品種,而產地名分為「廣東檸檬」和「四川檸檬」等以示區別。
㈡ 檸檬的分布如何
芸香科柑橘亞科柑橘屬常綠果樹,小喬木。又名洋檸檬。學名Citrus limon(L.)Burm.f.起源與分布
檸檬的原產地至今還不十分清楚。一說在中國的西南部和緬甸北部,一說產於喜馬拉雅山南麓東部地區。約在10世紀時,先由印度傳到阿拉伯地區,再由阿拉伯傳到巴勒斯坦、埃及等地,11~12世紀被傳入歐洲和地中海沿岸國家;也有說是1150年阿拉伯人將它傳到北非和西班牙的。1493年哥倫布第二次航海去新大陸時,將其傳入海地,繼而又散布到其他島嶼和美洲大陸。檸檬在中國栽培時間較晚,約在20世紀20年代。稱為洋檸檬,以區別中國原產的291247檬。
檸檬在世界各柑橘生產國,均有栽培。以義大利西西里、美國加利福尼亞南部、印度、墨西哥為主產區。四國產量佔世界總量一半,西班牙、阿根廷、土耳其、希臘、巴西、埃及等國也年產20萬噸以上。
檸檬在中國栽培數量不多,分布在長江以南各省(自治區),以四川栽培最多。廣東、台灣、福建、廣西等省(自治區)均有少量栽培。
特徵與特性
樹冠圓頭形,樹姿較開張。枝斜出而略下披,具針刺,嫩枝帶紫色。葉片長橢圓形或卵狀長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闊楔形,邊緣具波狀細鋸齒;葉柄短、翼葉不明顯。花單生或3~6朵,呈總狀花序;花蕾淡紫色,長橢圓形,萼淡紫色,淺杯狀,分裂;花中大至大,花瓣5或6~8,形狹長,開放時反卷,花瓣外側帶紫色,內側白色,略有香味;雄蕊25~40,3~5枚或更多枚聯結成束,高於柱頭。花柱中等粗細,常有若乾花朵因雌蕊退化而不孕,不孕率在各類花中差異頗大。果橢圓形或倒卵形(見圖),中等大小,橫徑5~7厘米,較緊實,檸檬黃色,有光澤,頂部具乳頭狀突起;蒂部狹,果蒂多隆起,高低不一。果面粗糙或平滑,油泡大而凹入,皮厚0.4~0.6厘米,包著緊,不易與果肉分離;油泡含油多,具特有的檸檬香氣。種子多少不一,卵圓形,表面光滑,多為單胚,子葉白色。檸檬具有周年開花習性,每年集中開放3~4次不等。也能周年結果,一般以春花果為最多,品質也最好。
主要品種
檸檬的栽培品種有幾十個之多。其中主要品種有:①尤力克(Eureka)檸檬。有譯作優麗雅、尤力卡、有利加等。100多年前從義大利引到美國洛杉磯的實生檸檬樹中選出。中國四川的重慶、江津、永川、瀘州等栽培較多,廣東、廣西、台灣、福建有少量栽培。樹勢及植株大小中等。枝條伸張,葉較稀疏,近乎無刺。進入結果期早且豐產,在氣候條件好的環境中周年有花果。抗寒力稍差,壽命較短。果實中小型,橢圓至長圓,有時倒卵形;基部具短頸;果頂通常為短乳頭狀,周圍具淺環溝;種子多少不一,通常稀少或無。果皮成熟時黃色,中等厚,表皮稍粗,油胞下陷,一般有縱向微突條紋;果皮緊貼果肉,囊瓣10,果心小而緊實,肉黃綠色,細嫩、多汁、含酸量高。周年有果,但以冬末、春及初夏果為好。②里斯本(Lisbon)檸檬。原產葡萄牙。在中國的分布范圍和栽培數量均不及尤力克品種。樹勢旺盛,植株高大,樹較直立,具針刺,葉叢較密。高產,抗逆性較強。果中大,橢圓至長圓;果頂常具大而明顯的乳頭,周圍有環溝,其一側常較深,致使乳頭向一側歪斜,比較明顯。③費米耐羅(Femminello)檸檬。是義大利最古老最重要的品種,能周年開花結果,四季有收,豐產又耐貯運,特別適於夏果促成栽培。本品種引入中國為時不久,栽培較少。④維拉法蘭卡(Villafranca)檸檬。原產義大利西西里。適於溫暖多雨的亞熱帶地區。樹性果形均與尤力克相似,樹勢強壯,結果早而豐產。種子較多,多者達20~30粒。幼樹枝條針刺較多,著葉較密。中國廣東廣州市郊及博羅楊村柑橘場有少量栽培,生長良好。⑤香檸檬(北京檸檬、美亞檸檬)。原在北京市郊豐台溫室中栽培,故名北京檸檬。約60年前傳入美國,名為美亞檸檬(Meyer Lemon),系檸檬與甜橙的天然雜交種。廣東、四川、浙江等有少量栽培。樹冠半圓形,開張披垂,樹姿凌亂,枝條強壯具針刺。葉緣鋸齒密而整齊。生長快,早結果豐產。嫩梢、嫩葉、花蕾紫色,花大。多次開花,以早春開花最多和結果好,品質優良。4月上旬以後開花結果少。果圓形,重120~140克,果皮淺黃色,光滑。果肉橙黃色,汁多、含酸3~4%,微有苦味。種子約4粒。主產期在8月中旬至11月。抗寒力較甜橙稍強,在廣東的樂昌、四川的金堂等地生長良好。含酸較低,皮薄,耐貯性較差。易染流膠病,壽命較短。
栽培技術要點
檸檬抗逆性較弱,宜選擇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溫變化不大的地方。土壤以質地疏鬆、排水良好的緩坡地為合適。由於樹冠披散,株行距一般採用3~4米×4~5米。幼樹生長旺盛,尤多在主枝,副主枝彎曲處萌發徒長枝,擾亂樹冠,應及早扶持主枝,進行樹冠整形。進入結果期後,要在花芽前期控水,並重施氮、鉀混合肥,以壯果保果,提高坐果率。檸檬採收不必待完全著色,只要果實充分發育,皮色青略轉黃即可採收。多數品種極易感染流膠病;果實瘡痂病也嚴重,要注意防治。
經濟價值
檸檬有四季開花結果習性,果汁檸檬酸含量達4~7%,鮮果供應期長,果實供製果汁飲料又可加工香精,在國際市場上經濟價值很高,20世紀70年代世界總產量增長很快,仍供不應求。中國市場需求也有增加之勢,可擇地開園進行商品生產,同時發展果汁加工業。
㈢ 我們經常食用的糧食水果蔬菜等,有些是自古就有的,如:哪些是從異鄉引進的如:
一、水果
葡萄:古代稱蒲陶、蒲桃,原產於歐洲、西亞和北非一帶。波斯(即今伊朗)是最早釀造葡萄酒的國家。至於歐洲葡萄,大約3000年前傳入新疆,張騫通西域引入中國內地。17世紀傳入北美洲後與當地野生種雜交,誕生新品種,19世紀從海路又傳入中國。
無花果:原產地在亞洲西部沙烏地阿拉伯和葉門及土耳其。中國新疆在漢代已栽培,唐時傳入中國內地。
哈密瓜:古稱「甘瓜」、「甜瓜」,原產地在西域即今新疆鄯善和哈密一帶。
芒果:原產地印度。632至642年,由唐代著名法師玄奘,從印度帶回中國,而今芒果是荷蘭人在台時引入的。
菠蘿:原產巴西,明朝時傳入。
草莓:明朝開始栽培野生草莓。但直到清朝中期,才從英、法等國引進良種。
木瓜:原產墨西哥,明末清初傳入我國。
橄欖:橄欖一詞包含多種植物,油橄欖是地中海產的。而果橄欖則是中國原生的。
石榴:古稱「安石榴」,原產地即古之西域「安國」、「石國」,漢代傳入我國。
蘋果:1.古稱「柰」,類似現在的沙果,是一種綿蘋果,它原產中國新疆一帶。
2.為西洋蘋果。原產地是歐洲及中亞,1870年前後轉入中國。
核桃:古稱胡桃,原產地在中國西部地區。
庫爾勒香梨:為中國梨與西洋梨雜交而成的品種。
梨:的原產地為中國中原地區。
獼猴桃:原產地為中國南方。
檸檬:原產地為印度。傳入中國時間不長。
西瓜:原產地在非洲南部、撒哈拉。唐初傳入中國新疆地區,五代、宋遼時期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內地。原產地。
草莓:又叫洋莓,紅莓,原產歐洲,20世紀初傳入我國。
沙棗:別名桂香柳、金鈴花、紅豆、吉格旦。原產歐洲、亞洲和北美洲。
甜櫻桃:又稱大櫻桃、西洋櫻桃,原產亞洲西部和歐洲東南部。19世紀70年代傳入中國。
藍莓:原產於歐洲,中國東北大興安嶺地區也有分布。
龍眼,原產我國南方,栽培歷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漢代。
香蕉:原產東南亞,我國元代開始種植。
柚子:原產我國,遠在公元前的周秦時代就有種植。
甜橙:原產中國南方及亞洲的中南半島,西漢時已有記載,世紀初期從中國傳入歐洲,15世紀末傳入美洲。。
櫻桃:中國商代就有記載。
杏:原產中國,遍植於中亞、東南亞及南歐和北非的部分地區。 18世紀被西班牙教士帶入加利福尼亞南部。1879年,美國果樹學會列舉的在美國種植的品種有11個。杏原產中國,遍植於中亞、東南亞及南歐和北非的部分地區。
桃、李、梅、板栗原產於我國。
甜瓜:原產於印度、非洲熱帶沙漠地區,大約在北魏時期隨著西瓜一同傳到中國,明朝開始廣泛種植。
菠蘿:原產巴西,16世紀時傳入中國。
木瓜:原產東南亞,大概17世紀明朝後期時傳入中國。
火龍果:原產於巴西、墨西哥等中美洲熱帶沙漠地區,明清時由法國、荷蘭傳教士傳入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以及我國台灣省。
二、蔬菜
據不完全統計,現今我國栽培的蔬菜種類(包括種、亞種及變種)多達200餘種,分屬於29個科。以下是我們平常常見的食用蔬菜:
1.綠葉蔬菜:
菠菜:原產西亞一帶。我國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波斯,故名「菠菜」,實際上是647年由尼波羅國(今尼泊爾)傳入我國,最初叫「菠稜菜」,簡稱「菠菜」。
菜花:原產地中海沿岸,光緒時期傳入我國也就。
青菜:又稱小白菜。原產中國,早在後漢時代就有文獻記載。
芹菜:原產地在東亞和地中海沿岸沼澤地帶。又稱西芹,傳入我國的歷史不過百年左右。
生菜:原產地中海附近,歷史悠久。
大白菜:古名崧,原產中國南方,唐宋以後北方才開始引種。
捲心菜:原產地在西歐,又名椰菜。清早期傳入我國。
2.根菜類蔬菜
胡蘿卜:原產中亞和非洲北部(一說北歐)。一說是約在唐代傳入的,另一說是在元代時,由波斯人來中國時帶入雲南地區,後傳遍全國各地。
蘿卜:原產中國。古代稱之為蘆葩、菜菔、突子。
3.蔥蒜類蔬菜
韭菜:原產亞洲東部、中國。
洋蔥:原產伊朗、阿富汗,又名蔥頭,玉蔥。傳到我國僅百餘年。
蔥:原產西伯利亞。一說產於天山昆侖山,因昆侖山古稱蔥嶺。
蒜:原產南歐和亞洲西部。據說是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來種子種的,古稱「胡」和「胡蒜」。
4.茄果類蔬菜
番茄:即西紅柿。原產南美洲的秘魯。當地人稱為「狼桃」,18世紀由葡萄牙傳教士傳入。實際上中國西漢時期就有。
辣椒:原產中南美洲墨西哥和秘魯熱帶地區。我國栽培辣椒始見於明末,最初名「蕃椒」,後改稱今名。在此之前吃辣都是用茱萸調味。至於甜椒於18世紀才有,19世紀傳入我國。
茄子:原產東南亞泰國和印度,從印度,經泰國約於晉代傳入我國,隋煬帝就對它特別偏愛,還欽命為「昆侖紫瓜」。中世紀進入非洲,19世紀中進入歐洲。
5.瓜果類蔬菜
南瓜:原產非洲。由波斯傳入我國南方地區,當時叫它為「番瓜」,傳入年代不詳。另一說明清時期從南洋群島引進的。
冬瓜:原產中國南部。因其形如枕,故名枕瓜,又因其老熟後皮上長滿白粉,故名白瓜,還因南方秋末東初有收獲,又名寒瓜。
絲瓜:原產印度。又名天羅,布瓜。因其瓜體老熟後筋絲如網,故名「絲瓜」。相傳宋時由南方傳入。
甜瓜:一說在非洲幾內亞等地,另一說在南亞(包括整個印度次大陸和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三國接壤地帶)。
黃瓜:又叫胡瓜,原產印度的西北部,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歸來時從伊朗帶入中國的。初稱「胡瓜」,東晉時,趙王石勒更名為「黃瓜」。
苦瓜:又名涼瓜,一般認為是原產熱帶地區。在亞洲和加勒比海群島有廣泛的種植。明時鄭和下西洋傳入中國。
6.豆類蔬菜
大豆:原產中國雲貴高原一帶。別名甚多,依種皮顏色分別稱為黃豆、青豆、黑豆;種皮黑色、子葉青色的稱黑皮青豆或青仁烏豆;摘鮮豆莢以嫩豆粒作蔬菜用的稱毛豆。大豆的小粒類型,褐色的在中國南方稱泥豆、馬料豆,在東北稱秣食豆;黑色的稱小黑豆。
蠶豆:又名胡豆、寒豆、羅漢豆等。原產亞洲西南部到非洲北部一帶,張騫出使西域時引入。
豌豆:原產歐洲地中海沿岸與亞洲西部,漢代從西域大宛引入我國。但從元初才開始有吃豌豆嫩莢(也就是現在的食莢豌豆)的記載。
四季豆:原產中南美,明朝時傳入我國。
扁豆:原產印度尼西亞,大約在魏晉時傳入。
7.薯芋類蔬菜
土豆:原產南美,從智利1580年傳入歐洲,明末傳入我國。
芋頭,原產東印度和馬來半島,漢代傳入。
馬鈴薯:原產南美洲智利和秘魯,明萬曆年間晉安人陳振龍從菲律賓引入福建。歐洲第一批紅薯是由哥倫布於1492年帶回,然後經葡萄牙人傳入非洲,並由太平洋群島傳入亞洲。紅薯最初引入我國是在明朝萬曆年間,當時福建華僑陳振龍常到呂宋(現今菲律賓)經商,發現呂宋出產的紅薯產量最高,於是他就耐心地向當地農民學習種植之法。後來經過陳氏家族的推廣,紅薯在全國普遍栽種。
芋:原產地在亞洲。
山葯:原產地在亞洲、非洲和美洲等地。中國在東漢時期就有記載,名醫張仲景就以山葯入葯。
姜:原產印度尼西亞,一說印度。中國秦漢時有載種。
8.水生蔬菜
茭白:又叫茭筍,古稱菰。原產我國。曾作為糧食作物,種子稱孤米、雕胡,為「六穀」之一,但直到公元5-7世紀才出現作為蔬菜食用的茭白。
慈姑:又叫剪刀草、燕尾草、茨菰。原產我國東南地區
菱:又叫菱角、水粟。原產歐洲。
水芹菜:又名水英。一般認為是漢武帝時張騫通西域時傳入的,故古代稱它為「胡芹」。
海帶:原產地在日本北海道。
蓮藕:又名藕、荷,原產印度。很早便傳入我國,在南北朝時代,蓮藕的種植就已相當普遍了
豆瓣菜:又叫西洋菜。原產歐洲。
9.食用菌類,至於蘑菇、木耳這類東西不用外傳,也不用養,哪兒都長,又好吃又雅緻。遇上點珍品比如什麼猴頭、竹蓀、金、銀耳之類的又滋補又高檔,而且全是中國自古就有的原產貨。
香菇:又名香蕈、香菌、冬菇,是世界著名的食用菌之一。原產地主要分布於中國、日本、朝鮮和越南等國。
草菇:原產中國。別名苞腳菇、藍花菇、麻菌等。
黑木耳:原產地在中國。
此外還有:
香菜:原產地中海沿岸,張騫出使西域後引入我國。
金花菜:原產印度,中國後漢時期已栽種。
蕹菜:即空心菜,產於中國南方多雨地區,被稱為南方之奇蔬。
葫蘆:原產中國、泰國,南美洲的墨西哥、秘魯,非洲的埃丵及,7000多年前就開始種植。
西葫蘆:即美洲南瓜,清朝中期傳入我國。
木耳菜:學名落葵,又叫胭脂菜。原產亞洲及北美洲,宋朝前已有栽培。
萵筍:原產地中海沿岸,唐代由外國使者來華時傳入。
茴香:原產地中海沿岸。傳漢代傳入。
秋葵:原產非洲和亞洲熱帶地區。亦名」黃秋葵「,俗稱」羊角豆「。
芝麻:原產中國雲貴高原。
向日葵:原產地美洲,明朝後期傳入我國。
大蒜,原產亞洲西部,2000年前從蒙古傳入。
張騫通西域以後,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胡豆、胡麻、胡瓜、胡桃等被移植到內地;
唐朝時地中海的萵苣、印度的刀豆、鬱金香、菩提樹、尼泊爾的菠菜傳入中國;
明清時期,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煙草傳入中國。
在這些蔬菜中真正對中國歷史起到巨大作用的蔬菜有兩個,南瓜和土豆。這兩個蔬菜進入中國後因為具有良好的環境適應性,容易栽培,產量大,容易儲存的特點,在中國快速普及,又因為它們可蔬可糧的特點,能夠代替傳統的農作物,麥,粟,稻,稞,豆,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糧食的不足。當糧食問題解決後,人口數量才具備了快速增長的可能。這兩種蔬菜,在現在很多地區還在作為主要食物,用以彌補糧食作物的不足。
在解決了食物問題之後,又恰逢社會逐漸安定,於是人口數量出現了爆發性的增長,最終形成了明,清時的兩次人口大爆炸。從而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了中國歷次戰亂後形成的人煙稀少的局面,社會生產力也得到了喘息之機。
另外一種影響中國歷史的外來農作物是玉米。玉米的引進,對中國的歷史影響毫不亞於這兩種蔬菜。
原產於美洲,和非洲熱帶的三種植物竟然改變了中國的歷史,感謝自然的力量吧。
㈣ 求各種水果出現在中國或傳入中國的時間
張騫西行,帶回很多植物種子其中就有葡萄,鄭和下西洋也帶回很多,再有就是西方傳教士帶入的了,好像蘋果就是傳教士在十九世紀帶來的!
㈤ 請問檸檬大概是在什麼時候引進中國的哪朝哪代具體年份
檸檬屬芸香科(Rutaceae)柑橘屬常綠小喬木。原產印度、中國西南、華南、緬甸西南部和北部、喜馬拉雅山南麓東部地區不是引進的㈥ 檸檬是哪兩種植物的雜交成果
檸檬是酸橙和香櫞這兩種本來就讓人酸掉牙齒的物種雜交出來的,所以檸檬特別酸的原因正是因為如此。吃過檸檬的人都知道,直接將檸檬切片開來吃,真是將其中的酸味發揮到了極致的境界。
雜交出來的檸檬最大的優點並不是改變原有的育種方向,而是可以保留原品種中的大部分營養。檸檬樹最開始起源於南亞地區,在亞洲有2500年的種植歷史。從11世紀開始,阿拉伯人將檸檬傳入了西班牙,至此之後逐漸傳入歐洲其他地方。
(6)檸檬多久傳入中國擴展閱讀
檸檬性喜溫暖,耐陰,不耐寒,也怕熱,因此,適宜在冬暖夏涼的亞熱帶地區栽培。檸檬適宜的年平均氣溫17-19℃,年有效積溫(≥10℃)在5500℃以上,1月平均氣溫6-8℃,極端最低溫高於-3℃;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年日照時數1000小時以上。
檸檬適宜栽植於溫暖而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緩坡地,檸檬最適宜土壤pH值是5.5-7.0之間。檸檬植株生長較快,植株高達3-6米,需肥量較大,一年多次抽梢、開花、結果,常因管理好壞而產量差異較大
㈦ 檸檬的歷史和用處
一、檸檬的歷史
檸檬產中國長江以南,原產東南亞,主要產地為美國、義大利、西班牙和希臘。
人們通過對60多種柑橘進行基因組學和生物地理學的分析後發現,柑橘家族(含橙、橘、柑、檸、柚、枳等)起源於喜馬拉雅山之東南山麓,包括緬甸北部和雲南西部。它們的祖先在約八百萬年前隨濕季風遷向內陸,然後又在約四百萬年前先後傳播到澳大利亞和日本。通過區分純種和雜種的柑橘,人們可以追蹤商業栽培品種的譜系和遺傳起源,從而幫助育種者開發出新的柑橘類水果。
二、檸檬的用處:
1、防止食物變色。檸檬汁呈酸性,可防止食物因氧化發生褐變。做水果拼盤時擠點檸檬汁,可以預防鱷梨(牛油果)、蘋果、香蕉等水果變黑。榨果汁時加片檸檬不但能保護維生素C不流失,還能讓果汁保持漂亮的顏色。
2、防止米飯過於黏稠。蒸米飯時,可在電飯鍋里加入幾滴檸檬汁,這樣蒸出的米飯柔軟而不黏糊。另外,檸檬汁也會使米飯色澤更好看。
3、防止紅糖結塊變硬。在紅糖中放一小片去凈果肉的檸檬皮,可以防止紅糖結塊變硬,保持松軟。
(7)檸檬多久傳入中國擴展閱讀:
檸檬富含維生素C、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奎寧酸、檸檬酸、蘋果酸、橙皮苷、柚皮苷、香豆精、高量鉀元素和低量鈉元素等,對人體十分有益。維生素C能維持人體各種組織和細胞間質的生成,並保持它們正常的生理機能。
人體內的母質、粘合和成膠質等,都需要維生素C來保護。當維生素C缺少了,細胞之間的間質,即膠狀物也就跟著變少。這樣,細胞組織就會變脆,失去抵抗外力的能力,人體就容易出現壞血症,它還有更多用途,如預防感冒、刺激造血和抗癌等作用。
㈧ 檸檬是什麼雜交出來的
酸橙和香櫞。檸檬是酸橙和香櫞這兩種物種雜交出來的,雜交出來的檸檬最大的優點並不是改變原有的育種方向,而是可以保留原品種中的大部分營養,檸檬樹最開始起源於南亞地區,在亞洲有2500年的種植歷史。從11世紀開始,阿拉伯人將檸檬傳入了西班牙,至此之後逐漸傳入歐洲其他地方。
檸檬為雙子葉植物綱芸香科柑橘屬植物,檸檬又稱檸果、洋檸檬、益母果等。小喬木,枝少刺或近於無刺,嫩葉及花芽暗紫紅色,葉片厚紙質,卵形或橢圓形。單花腋生或少花簇生。果橢圓形或卵形,果皮厚,通常粗糙,檸檬黃色,果汁酸至甚酸,種子小,卵形,端尖;種皮平滑,子葉乳白色,通常單或兼有多胚。花期4-5月,果期9-11月。檸檬產中國長江以南,原產東南亞,主要產地為美國、義大利、西班牙和希臘。檸檬因其味極酸,孕婦最喜食,故稱益母果或益母子。檸檬中含有豐富的檸檬酸,因此被譽為「檸檬酸倉庫」。它的果實汁多肉脆,有濃郁的芳香氣。因為味道特酸,故只能作為上等調味料,用來調制飲料菜餚、化妝品和葯品。
㈨ 檸檬和橙子一樣嗎
檸檬和橙子不是一種水果。
檸檬是芸香科小喬木或枝條開展的灌木。不經修剪的植株可高達3至6米。幼葉帶明顯的紅色,以後漸變綠。有些品種的幼枝具有棱;有的品種葉腋間有尖刺。花大,芳香,單生或成簇腋生;花蕾帶紅色,花瓣上部白色,下部紅紫色。果實卵圓形,頂端有一個寬而矮的乳頭狀突起;8至10瓣;成熟時黃色。有些品種外果皮較厚,中果皮白色,海綿狀,基本無味道,是商業果膠的主要來源。種子小,卵球形,端尖;偶有無籽的。果肉味極酸。主要的酸叫檸檬酸,占汁液總量的5%以上。檸檬汁富含維生素C,並含少量維生素B。十字軍在巴勒斯坦發現檸檬後,檸檬開始分布至全歐洲。現在,檸檬樹在大部分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有限度地栽種。商業化種植的檸檬樹通常用芽接繁殖,以甜橙、葡萄柚、橘等柑橘屬植物實生苗為砧木。氣溫涼爽穩定的義大利沿海和加利福尼亞沿海地區最適宜栽培檸檬。一般種植於果園,株距5至8米。通常周年開花,每年採收果實6到10次,成熟商品果實直徑約5厘米。果實一般未成熟就要採收,處理後可貯藏3個月。栽種後第3年開始結果,5年後達到商品化果品。平均每棵樹年產果1500個。因為檸檬易碰傷,採摘時要戴手套。
橙子
甜橙 又稱橙、黃果。原產中國南部,南方各省均有分布,而以四川、廣東、台灣等省栽培較為集中。15世紀初期從中國傳入歐洲,15世紀末傳入美洲。果圓形至長圓形,橙黃色,油胞凸起,果皮不易剝離。無苦味。中心柱充實;汁味甜而香。含有大量的糖和一定量的檸檬酸以及豐富的維生素C,營養價值較高。果實還含維生素P,具極高的醫葯價值。在中國,幼果、落果可干製作葯用。耐貯運。成熟期差異大,可延長鮮果和加工原料的供應期。甜橙品種按果實成熟期有早、中、晚熟之分。根據果實的形狀和特點,可分為以下4個品種類群:①普通甜橙。果一般為圓形,橙色,果頂無臍,或間有圈印。是甜橙中數量最多的種類。②糖橙。又稱無酸甜橙,果形與普通甜橙相似。因含酸量極低,果汁含量達到適當程度時即可採收、上市,是極早熟的甜橙品種。在地中海沿岸和巴西等地有少量生產,供應地方市場。③血橙。果肉及果汁全呈紫紅色或暗紅色。果肉細嫩多汁,具特殊香味,地中海地區是其起源地和主產地。④臍橙。特徵為果頂有臍,即有一個發育不全的小果實包埋於果實頂部。無核,肉脆嫩,味濃甜略酸。
㈩ 檸檬什麼時候傳入中國
檸檬的原產地一說在中國的西南部和緬甸北部。檸檬在中國栽培時間較晚。中國栽培數量不多,分布在長江以南各省(自治區),以四川栽培最多。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是檸檬之鄉,是全國唯一的檸檬商品生產基地縣。20世紀20年代,安岳從美國引入尤力克檸檬品種,經80年的栽培馴化,選優提純,培育出了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新株系。其果實品質上乘,主要理化指標高於同類產品。目前安岳的檸檬種植規模和鮮果產量均佔到全國的70%%以上,且形成獨具特色的檸檬產業,先後開發了安岳檸檬油、檸檬果膠、檸檬醋、檸檬茶等10多個系列、20多個品種,產品已遠銷10多個國家和地區。廣東、台灣、福建、廣西等省(自治區)均有少量栽培。查考信史,中國是最早有檸檬記錄的。可惜中國人幾乎不吃它,大概也不怎麼栽種。弄到現在的我們還以為檸檬是舶來品,而且老是把綠色的萊姆當作檸檬。不知道黃皮的才是。
一說檸檬的原產地是印度西部的喜馬拉雅山脈南麓東部地區,現在多用做調制紅茶或烹飪魚類的調料。
早先的檸檬樹有刺,作為觀賞性樹木並不受人歡迎,不過,由於檸檬香氣獨特,偶然被西歐人看中,經義大利傳到全世界。在哥倫布跨海航行那會兒,檸檬是西方從東方進口的主要香料,雖然其清香怡人,不過也有人指出檸檬是最沒味道的水果之一,較之最能代替檸檬的桔子來,檸檬更澀,腥味更濃、含糖低。然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檸檬竟然作為最美味的水果深受大眾青睞。人類是何時開始吃起檸檬,實無可考。但公元九百一十七年的一卷中國官書里記載著兩甁檸檬曾進貢給皇帝。幾十年後,阿拉伯的作家 們開始提到檸檬。兩百年後,十字軍將檸檬帶進地中海。十六世紀 ,檸檬遍布中美洲。十八世紀 ,傳教士與檸檬一同登陸加州。到如今,加州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檸檬產地,每兩個就有一個來自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