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鼓是哪裡誕生

中國鼓是哪裡誕生

發布時間:2023-01-31 01:29:30

㈠ 鼓,是古老的打擊樂器,它的由來是什麼

鼓是非洲傳統音樂和現代音樂中的重要樂器。你知道它的起源嗎?接下來,我將介紹鼓是什麼時候發明的。鼓是我國傳統的打擊樂器。據《禮記》記載,明朝的湯唯,在早期的傳說中,「一七家」曾有「土鼓」,即土鼓。由於鼓有很好的共振功能,聲音越強,而且聲音很遠,所以很早就被中國先民用來提振軍隊。據說,在涿鹿戰役中,黃帝征服蚩尤時,「黃帝以皮為鼓殺魁,聞五百」(太平玉蘭582卷引述《帝國世紀》)。

中國、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和古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的鼓的發源地。歷史上,中國鼓在吸收了許多外國鼓的同時,也傳播到了朝鮮、日本等周邊國家。在中原地區,傳統的中國鼓是主流。邊疆少數民族的鼓聲既受傳統鼓聲的影響,也受外來鼓聲的影響,尤其是阿拉伯和印度的鼓聲。

㈡ 中國第一大鼓在哪裡

【1】中國第一巨鼓在「河北省永年縣廣府古城太極文化廣場」。

【2】中國第一鼓鼓腔直徑五米,象徵內聚五行金木水火土;

以外鑲風破銅製作的十幅虎頭環,象徵黃帝戰時的十面埋伏;

以一百五十九塊黃河金絲柳木板組合的鼓腔象徵黃帝為九五之尊;

以北斗七星合攏的天相,用中心一圓,周對六方,七塊強度牛皮套鞝鼓面。

以2013幅梅花鼓釘象徵2013年鞝鼓成功,

2013年10月1日這面巨鼓在河北省永年縣廣府古城太極文化廣場上架。

【3】天下第一鼓由山西臨汾制鼓世家李春生帶領6名工匠,

配合廣府古城本地工匠20多人,從2013年9月20日山西運來制鼓材料開始,

花11天時間巨鼓製造完成上架。直徑達5米,是國內目前最大的木製牛皮鼓。

這面大鼓直徑5米象徵內聚五行金木水火土;鼓腔用159塊黃河金絲柳木板組合而成,

意為黃帝乃九五之尊;共鑲嵌2013顆梅花鼓釘,表明大鼓於2013年製成。

【4】資料來源:網路



㈢ 中國鼓文化的鼓的起源

原始社會,人們敲擊石器給舞蹈助興;進入陶器時代後,人們能用陶土燒製成「土鼓」,並用蕢草製成鼓槌來敲打,如《禮記.明堂位》:「土鼓蕢桴葦草,伊耆氏之樂也。」之後,土鼓、葦笛等樂器和歌舞結合則是古代的「樂」,即歌、舞、樂三者融於一體的樂舞雛型。進入周代,土鼓已用於國家的各種祭祀與禮儀,按《周禮》的規定:「凡國祈年於田祖,吹豳雅,擊土鼓,以東田鈞。國祭蠟則吹豳頌,擊土鼓,以息老物」(「豳」字是古代的地名,今陝西彬縣、旬邑縣一帶,為農耕民族、漢族先民及農耕文化的發祥之地),說明在祈求豐年和年終祭蠟中,都用鼓舞取悅神靈。周代是農耕文化高度發展的時期,國家專門建立了管理鼓樂的機構,設置了名為「鼓人」的官職,並制定了一套鼓樂的制度。《周禮》「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聲,以節聲樂以和軍旅,以正田役」,從此鼓舞更加規范的用於各種祭祀、軍事、勞作及其他活動中。由土鼓發展為用陶土或原木製成鼓腔,蒙上獸皮鼓面製成「革鼓」,則是鼓與鼓舞的又一次飛躍,還和當時對自然現象的崇拜與巫術觀念有關。人們把天上雷霆的轟鳴、春天氣候的溫馨、萬物生長的動態、音聲等,都融會於「鼓」這一實物與概念之中,認為鼓具有非凡的神力,鼓聲像雷聲一樣可以引來雨水,滋潤農作物生長。所以《易.系辭》有「鼓之以雷霆」之說;《風俗通義》釋義:「鼓者,郭也,春分之音也。萬物郭皮甲而出,故謂之鼓」,《說文解字》釋意也相同。古文中,郭同廓,有擴張、延伸與成長等意,因此,鼓也就成為農耕民族的精神力量,激發著人們從事辛勤的農事勞動。神話與傳說中也有許多鼓的記述,如《山海經.大荒東經》:「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百里,以威天下。」夔是獨腳如龍的怪獸,雷獸即雷神,用這種獸之獸皮、獸骨製成革鼓與鼓槌,其聲音和威力自然是無可比擬的。源於人、神、獸三者不分的神話時代關於鼓的傳說,在農耕民族心目中加深了鼓的神秘色彩。

㈣ 鼓最先出現在哪個國家它的發展歷史是什麼樣的呢

最早出現在中國。這是我國的一種傳統打擊樂器,一開始這種樂器是通過牛皮或者鱷魚皮製作出來的,非常的結實,而且聲音非常的洪亮,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逐漸改變了製作的方法,樂器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並且不斷的演變成了西方樂器。

㈤ 關於中國鼓的資料

鼓,鼓面朝前,右手執槌擊奏。用於歌舞。③漁鼓,又稱竹琴或道筒。在長65~100厘米、直徑13厘米左右的竹筒上 ,一端蒙以豬或羊皮 。用時左手豎抱,右手拍擊朝下的鼓膜,是道情、漁鼓、竹琴等曲藝音樂的伴奏樂器。
箍圈形鼓 ①八角鼓。因鼓框為八角形而得名,明代已在北京流行。鼓體扁小 ,7個邊框上各裝一對小銅鈴 ,另一邊框系長穗,單面蒙蟒皮。用時以左手執鼓框,右手以指彈、挫或以指、掌拍擊。用於京、津一帶的單弦牌子曲。②太平鼓。於鐵圈上蒙驢皮、馬皮或羊皮,形如團扇。下置一柄 ,綴以鐵環或小鈸,用藤條敲擊鼓面,並震動鐵環作響。用於滿、蒙古、漢民族的民間歌舞。③達卜。維吾爾、塔吉克 、烏孜別克等民族的手鼓。圓形木框上蒙羊皮或驢皮,框內綴若干小鐵環。演奏時兩手把鼓框,重心置於左手,擊鼓面並搖動鼓身。④薩滿鼓,又稱抓鼓、手鼓、單環鼓。流行於滿、蒙古、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赫哲等民族。圓盤形鼓面,蒙驢、馬、牛、羊皮或鹿皮、狍皮,背面交錯扎有皮帶或鐵條,上系10餘枚銅錢。用時左手執皮帶或鐵條,右手執鼓槌,用槌頭或槌身敲擊。用於薩滿教祭祀儀式。
鍋形鼓 ①納格拉。維吾爾、烏孜別克等民族鐵鼓。鼓身上大下小,上蒙羊皮或驢皮,大者鼓面直徑27.5厘米,小者面直徑20厘米。常兩個一對置於地上演奏,兩手執槌敲擊,兩鼓音高成四度。②缸鼓,又稱花盆鼓。由堂鼓演變而來 ,又稱南堂鼓。鼓框木製,鼓身上大下小,兩面蒙皮,形似花盆,用雙槌擊奏。相傳南宋梁紅玉曾擂缸鼓助陣。現廣泛用於民間器樂合奏和戲曲伴奏。有時亦獨奏。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借鑒西洋定音鼓的結構特點,研製出定音花盆鼓 。


中國撥奏弦鳴樂器 。 春秋戰 國 時期已流行於今陝西省,
史稱秦箏。箏外形扁長方形,主要取材於梧桐木。琴面張弦,
每條弦下設箏 柱 , 可移動以調節音高和轉調。最初為 5 弦,經過9弦的過渡,戰國末期發展為12弦。唐以後為 13弦,明、清以後15、16弦,20世紀60年代逐漸增至18弦、 21 弦、25弦,並改傳統絲弦為鋼絲弦或尼龍纏弦。以後又試制出有變音裝置的快速轉調箏和以十二平均律(見新法密律新法密律)定弦的蝶式箏。
傳統箏以五聲音階定弦,音域為:13弦箏 G~c2, 16弦箏A~a2,18弦箏A~d3,21弦箏D~d3 ,25弦箏G~e3 。今常用21弦箏。
箏的撥奏在民間廣大地區的流傳中,融合地方民間音樂,形成有不同音樂風格和演奏 技法的地方 流派 。近代以河南、山東、潮州、客家、浙江等流派較有名。河南箏曲分小曲和板頭曲兩部分,代表曲目有《天下大同》、《閨怨》、《新開板》等;山東箏曲源於山東琴曲、山東琴書的唱腔曲牌及民間小調,代表曲目有《漢宮秋月》、《鴻雁傳書》、《鳳翔歌》等;潮州箏曲分套曲和小曲兩大類,代表曲目有《寒鴉戲水》 、《粉紅蓮》 、《昭君怨》等 ;客家箏曲分大調、串調 、小調 3 類 ,代表曲目有《 出水蓮 》、 《 崖山哀 》、《薰風曲》等;浙江箏曲以民間樂曲和小調為主要內容,代表曲目有《雲慶》、《高山流水》、《海青拿天鵝》等。

二胡

中國傳統的擦奏弦鳴樂器。因張兩條弦,故名。又稱胡琴、二弦、嗡子、胡胡等。其前身可能是中國唐代的奚琴 ,為唐末北方民族西奚的一種樂器。在宋代又稱稽琴、二弦 。唐宋之際,奚琴(稽琴)有拉奏和彈撥兩種演奏方式。拉奏時以竹片在兩弦之間摩擦發音。北宋時才出現以馬尾弓拉弦的胡琴,並逐漸替代了以竹片擦弦的稽琴。經過元、明兩代的發展,清代除原有的二弦胡琴外,又出現四胡、京胡和板胡。為適應民間其他地方戲曲和器樂的需要,出現了形制各異的胡琴類拉弦樂器,如廣東的粵胡、湖南的大筒、河南的墜胡、壯族的馬骨胡等等。
二胡由琴筒、琴桿、弦軸、琴弦、千斤、弦馬、弓子等部分組成。琴筒有圓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多種,多以紅木、紫檀木或烏木製作。一端蒙蛇皮或蟒皮,另一端置雕花音窗。弦軸縛內、外兩弦。過去用絲弦,現用金屬弦或尼龍纏弦 。千斤為有效弦長的固定點,由稍粗的軟絲弦繞扎在琴弦和琴桿上,通常在琴筒到上軸距離的2/3處。有活動的與固定的兩種。琴弓為細竹縛以馬尾,弓毛夾置於兩弦之間。多採用五度定弦 ,內弦可定為從 g ~ e′,外弦可定為從 d′~b′�。為了特殊要求,也有以四度或八度定弦的。演奏採用坐姿,琴筒置於左腿上,左手持琴按弦,右手運弓。

二胡

近代民間音樂家阿炳、民族音樂家劉天華對二胡音樂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阿炳創作的 二胡獨奏曲有《二泉映月》、《聽松》,劉天華創作的二胡獨奏曲有《病中吟》、《良宵》、《空山鳥語》、《光明行》等 。
20世紀50年代以後,出現了多種二胡改革品種,如高音二胡(高胡)、中音二胡、低音二胡(大革胡)、雙千斤二胡、三弦胡琴等。



吹孔氣鳴樂器。多竹製,又稱竹笛或笛子;因橫吹,又名橫笛。廣泛用於中國戲曲、曲藝的伴奏和器樂獨奏、合奏。中國浙江餘姚河姆渡出土的骨笛距今有7000年歷史。其中長10厘米、管徑略粗的一根,橫開 6 孔,與今笛相似。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兩支2000多年前的竹笛。漢武帝時稱笛為橫吹,在鼓吹樂中使用普遍。魏晉時,笛在中國北方廣泛流傳 。唐代出現加膜笛 ,表現力得到擴展,吹笛名手輩出。宋、元時期,笛成為詞、曲、戲曲、曲藝伴奏中的重要樂器。元代的龍笛,已與今6孔竹笛完全一致。

笛子吹奏

笛的品種繁多,使用最普遍的是曲笛和梆笛。曲笛以伴奏崑曲得名。因盛產於蘇州,又叫蘇笛。管身粗長,音色柔和,廣泛流行於南方各地,是江南絲竹、蘇南吹打、潮州笛套鑼鼓和崑曲等戲曲音樂中的重要樂器。音域為 a1~d4。梆笛以伴奏梆子類戲曲得名,管身細短,音色明亮,主要流行在北方,在吹歌會、評劇和梆子類戲曲中使用。音域為d2~g4。此外還有12調套笛、按半音排列的10孔、11孔笛、便於轉調的加鍵笛、音域可調整的口笛、一支笛上兩個吹孔的雙音笛、多支不同音區的笛子扎在一起的排笛,等等。
明清以後,大量笛曲以戲曲曲牌形式流傳,還有一些傳統器樂曲牌保存於民間吹打樂中,有名的笛子獨奏曲有《鷓鴣飛》、《喜相逢》、《三五七》、《賣菜》等。

琵琶

中國撥奏弦鳴樂器。初以演奏方法而名為「批把」,即右手向前彈出曰「批」,向後彈進曰「把」。凡抱在懷中用此法彈奏的樂器,早期都稱琵琶。
在中國歷史上 ,琵 琶 有 圓形 音箱 和半梨形音箱兩類。圓形音箱的琵琶,相傳為秦代在鞀鼓(撥郎鼓)上安弦而改其為撥弦樂器 ,稱弦鞀,後世稱秦琵琶 。到漢代定型為4弦12品,用手彈撥。漢代解憂公主帶到西域,又名漢琵琶。晉代阮咸以擅彈此樂器出名,後人又稱為阮咸琵琶,簡稱阮 。秦琴、月琴、三弦、雙清等屬此系統。半梨形音箱的琵琶於4世紀由印度傳入。曲頸,頸上4相,用撥子彈奏。為區別於當時的直柄圓形漢琵琶,故名曲頸琵琶;又因傳入地稱龜茲琵琶。5弦、6弦、2弦琵琶(忽雷)及火不思等屬此系統 。宋代以後,曲頸琵琶名琵琶,漢琵琶名阮咸。

琵琶

隋唐時曲頸琵琶頗為流行 。至明代 ,已發展為4相9品,19世紀初為4相10品 ,20世紀初增為12品 ,音域擴大至3個八度 。演奏方法也改橫彈為豎彈 ,以5個手指代替撥子彈奏,擴展了該樂器的演奏技法和表現力 。30年代初又增為6相18品,現為 6 相25品,半音齊全 ,廣泛應用於歌 、舞 、曲藝、戲曲的伴奏,以及器樂合奏、重奏和獨奏。
琵琶獨奏曲有大麴、小曲之分。大麴又稱大套,多為多段形式的緊密有機整體或小曲聯套形式。大麴中又有文、武曲之別。文套風格秀雅,如《夕陽簫鼓》、《漢宮秋月》 ;武套氣概雄健,如《十面埋伏》、《海青拿天鵝》。小曲又稱小套,通常為68板結構。
參考資料:網路全書
回答者: yuanxianlu - 秀才 二級 6-3 21:57
我來評論>>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很好,不過我只是想知道是誰發明的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1 個人評價

0% (0) 不好
100% (1)

㈥ 我國迄今出土最早的鼓是殷時期的

題主是否想詢問「中國迄今出土最早的鼓是殷時期的」?是。中國迄今出土最早的鼓是殷商時代的崇陽銅鼓,所以是殷時期的。鼓是一種打擊樂器,在堅固的且為圓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雙面蒙上一塊拉緊的膜。

㈦ 鼓是那個國家發明的

中國
山西這地方的鑼鼓就是有名,其中尤其是傳說中的堯都平陽、舜都蒲坂和禹都安邑那一大片地方, 那鑼鼓如今確實已然是敲得威風滿天下了,至今已知最早的一批原始之鼓也是在這片土地上發現的。1980年我們的考古工作者曾在山西省襄汾陶寺村的6座墓中 出土了七具用鱷魚皮蒙制之「靈鼉之鼓」,用挖空了的樹干作鼓腔的夏代木鼓遺痕,其中建鼓1面,懸鼓2面,扁鼓4面。其年代約在4200年前的古人類墓葬。 顯然,這七具木鼓所在的年代要比商代巫咸還要早至少近千年的時間。

㈧ 我國迄今出土最早的鼓是殷時期

正確。截止2022年12月8日,我國出土最早的鼓是殷時期的,所以正確,殷商時期(約公元前13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古代商代的一個時期,商代前期多次遷都,到盤庚在位時,定都於殷,並固定下來,從此商朝也稱殷朝或殷商。著名的甲骨文就是誕生於這個時期。

㈨ 鼓的歷史由來

在遠古時期,鼓被尊奉為通天的神器,主要是作為祭祀的器具。在狩獵征戰活動中,鼓都被廣泛地應用。鼓作為樂器是從周代開始。周代有八音,鼓是群音的首領,古文獻所謂「鼓琴瑟」,就是琴瑟開彈之前,先有鼓聲作為引導。鼓的文化內涵博大而精深,雄壯的鼓聲緊緊伴隨著人類,遠古的蠻荒一步步走向文明。俗可以是民間的歡慶鑼鼓,雅可以進入廟堂祭祀和宮廷宴集。從原始的陶鼓、土鼓、皮鼓、銅鼓,一直發展到種類繁多的現代鼓,鼓是最為人們喜愛和廣泛應用的樂器之一。有觀點認為,最早的鼓應該是由遠古的先民使用的,陶罐、陶盆等生活用具所演化而來,出土的陶鼓證明了,早在距今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經開始有了陶鼓的製造。陶鼓又稱土鼓,是用陶土燒製成鼓框,再蒙上動物的皮革做成的。在我國以瓦為框製造陶鼓的傳統,沿襲了很久。腰鼓,流行於唐代,唐代的腰鼓除了木質材料以外,也有以陶瓷作為鼓材的。
鼓的出現比較早,從如今發現的出土文物來看,可以確定鼓大約有5000年以上的歷史(以甘肅省天水秦安大地灣遺址出土的陶鼓為例)。 在古代,鼓不僅用於祭祀、樂舞,它還用於打擊敵人、驅除猛獸,並且是報時、報警的工具。隨著社會的發展,鼓的應用范圍更加廣泛,民族樂隊、各種戲劇、曲藝、歌舞、賽船舞獅、喜慶集會、勞動競賽等都離不開鼓類樂器。 鼓的結構比較簡單,是由鼓皮和鼓身兩部分組成。鼓皮是鼓的發音體,通常是用動物的皮革蒙在鼓框上,經過敲擊或拍打使之振動而發聲的。中國鼓類樂器的品種非常多,其中有腰鼓、大鼓、同鼓、花盆鼓等。

㈩ 鼓的在中國的發展

中國與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古印度,同為世界上鼓的最早發源地。歷史上,中國鼓傳至鄰國,如朝鮮、日本 ,同時也吸收了許多外來鼓。中原地區以中國傳統鼓為主流 ,邊疆少數民族的鼓既受傳統鼓影響,也受外來鼓特別是阿拉伯與印度鼓的影響。
中國傳統的鼓多源於中原,秦漢前已有20餘種。雖大小高矮不同,但幾乎都是粗腰筒狀。當時已用於詩、樂、舞以及勞動、祭祀、戰爭和慶典之中。從秦、漢到清代,中原地區原有的各種傳統鼓幾乎都得以保留並有所發展,而以阿拉伯和印度為主的外來鼓,雖然曾在中原長期流行並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後期日漸衰落以至失傳,僅在文獻中留下了一些不詳的記載,例如檐鼓、齊鼓、雞婁鼓、羯鼓、答臘鼓、都曇鼓、毛員鼓等。

閱讀全文

與中國鼓是哪裡誕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知乎伊朗是怎麼樣 瀏覽:650
義大利人婚姻怎麼樣 瀏覽:46
和平精英國際服哪裡有申請列表 瀏覽:56
印度的土地是什麼土 瀏覽:991
世界盃伊朗是什麼球服 瀏覽:491
森淼義大利怎麼樣 瀏覽:801
美國總統特朗普什麼時候到中國訪問過 瀏覽:786
印度三大神明有多少 瀏覽:574
越南買手錶在哪裡比較好 瀏覽:99
如何加入英國警察 瀏覽:917
最新人民幣一元換多少印尼盾 瀏覽:701
印度民族節日有哪些 瀏覽:373
越南媒體叫什麼 瀏覽:681
英國如何讀博士連讀和直博的區別 瀏覽:639
義大利什麼牌子的包好 瀏覽:495
印度神油要多少錢 瀏覽:187
中國小學生去英國上學需要什麼條件 瀏覽:676
英國車保養一次多少錢 瀏覽:239
為什麼英國隊要在大晚上踢足球 瀏覽:956
印尼1月12號新冠新增多少人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