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滎,怎麼讀
滎xíng Xíngyíng
中文解釋 - 英文翻譯
滎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滎 xíng
部首筆畫
部首:艹 部外筆畫:6 總筆畫:9
五筆86:APIU 五筆98:APIU 倉頡:TBE
筆順編號:122452534 四角號碼:4490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8365
基本字義
1.
〔~陽〕地名,在中國河南省。
2.
(滎)
常用片語
1.
滎經 Yíngjīng
(1)
[Yingjing county],縣名,在四川
(2)
另見 xíng
滎 Xíng
詳細字義
1.
滎 Xíng
2.
另見 yíng
常用片語
1.
滎陽 Xíngyáng
[Xingyang county] 縣名,在河南
滎 yíng
2. 漢朝的滎陽在今什麼地方
滎陽市位於河南省中北部,鄭州西15千米,北臨黃河,是隸屬於省會鄭州的一個縣級市,也是河南省距省會最近的縣級市。
3. 古代的滎陽是哪裡(春秋戰國、秦漢三國、隋唐)是現在的滎陽市還是鄭州古滎鎮
就是現在的滎陽市,是河南省省會鄭州市的下轄縣級市,鄭州市西部新城組成部分。戰國時期,韓國在滎水北岸築城,名曰滎陽,從此得名。
滎陽是歷史上的政治要地,滎陽東有鴻溝連接淮河、泗水,北依邙山毗鄰黃河,南臨索河連嵩山,西過虎牢關接洛陽、長安,地勢險要,交通便利,在歷史上曾是郡治要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全國建立秦朝後,設置三川郡,轄滎陽、鞏、京等縣。
西漢時,改三川郡為河南郡,轄滎陽、成皋(今滎陽汜水鎮)、故市(今鄭州西北)、密縣、中牟、新鄭、苑陵等縣。
西晉泰始元年(265年),由河南郡分置滎陽郡,郡治在滎陽。
北魏時,在武牢(即虎牢關)設北豫州部,置滎陽郡。
北周滅北齊後,將滎陽及其附近地區組成的北豫州改為滎州,州治所設在成皋(即武牢關、虎牢關)。
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將北周時的滎州改名為鄭州,下轄滎陽、成皋、密、內牟(即中牟)、苑陵(今新鄭東北)等縣,鄭州府治所仍設在成皋(即虎牢)。
唐朝時,鄭州的行政建置有所變化,其轄區變為密縣、汜水、滎陽、滎澤、成皋等縣,直到唐太宗貞觀七年(633年),鄭州州府治所才從成皋移至管城(今鄭州市管城區)。
(3)滎邑在中國哪裡擴展閱讀:
滎陽的歷史地位:
滎陽是歷史上的軍事重鎮,在有記載以來的歷史上,滎陽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晉楚爭霸,曾大戰於此;公元前230年,秦滅韓國後,為加強對中原地區的控制,在滎陽廣武山麓建敖倉,儲積大量糧食並派駐重兵,使滎陽一躍成為著名的軍事重鎮;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親率大軍圍攻滎陽,在這里與秦軍大戰,後吳廣戰死於滎陽;楚漢戰爭時,滎陽更是爭奪的中心,劉邦與項羽在這里長期對峙、反復爭奪,最終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
三國時,劉備、關羽、張飛與呂布在滎陽的虎牢關(今滎陽市汜水鎮)大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英戰呂布」。
唐初,秦王李世民在滎陽虎牢關、牛口峪一帶與竇建德割據勢力決戰,以三千鐵騎敗敵十萬大軍,迫使盤據洛陽的王世充投降唐朝,奠定了唐朝統一天下的根基,這就是史上著名的「虎牢之戰」;
明末崇禎八年(1635年),高迎祥、張獻忠等十三家七十二營農民起義軍集合滎陽大海寺,根據李自成提出的「分兵定向」的主張,各路義軍四面出擊,開創農民起義走向輝煌、明王朝統治開始崩潰的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