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古代七十歲以上人口有多少

中國古代七十歲以上人口有多少

發布時間:2023-01-31 12:29:15

❶ 中國70歲以上的老人一共有多少人

2010年65歲以上老人1.19億,《中國統計年鑒》
第六次人口普查70歲以上人口77813876人

❷ 古代的時候中國人口有多少

人口資料多見於正史中記錄的納賦人口,但是由於為了逃避賦稅等原因,有為數不少的人口並不見於正史的記錄,而且有很多和尚道士奴婢部曲等也並不歸於此類,造成統計上的偏差。在戰亂當中,國家控制力下降,人口逃逸,所以往往人口數據需要加入估算才更接近於真實。據甲骨文記載,商王朝已開始實行人口登記制度。《國語》記載,周宣王時也進行過人口調查。但真正詳細的人口調查起源於戰國初期,但當時的資料並沒有流傳下來。估計在戰國後期的前230年,根據當時各國兵力及資料推算,中原各國人口總計30,000,000人。
據甲骨文記載,商王朝已開始實行人口登記制度,有「登人」或「登眾」,即臨時徵集兵員的記載。《尚書·多士》篇說:「惟殷先人,有冊有典」,可見當時已有了人頭統計。這可以視為我國戶籍登記制度的萌芽。
西周時創建了原始的人口登記辦法。據《周禮·秋官·司民》記載:「司民掌登萬民之數,自生齒以上,皆書於版,辯其國中,與其都鄙,及其郊野。異其男女,歲登下其死生。及三年大比,以萬民之數詔司寇。司寇及孟冬祀司民之日,獻其數於王。王拜受之,登於天府。」周朝已有了戶籍登記制度的雛形。
春秋末年到戰國初年的這一時期(前481年—前453年)是古代中國傳統農業的迅速發展和奠定後來傳統農耕文明基礎的時代。期間各諸侯國的人口以較快速度穩定成長,到前230年時中原各國總人口達到約3000萬。此後一直到秦末民變之前持續不斷的增長.
估計公元前1000年時的世界人口有5000萬。估計公元前500年時的世界人口有1.0億,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此年有25,000,000人口。估計公元前400年時的世界人口有1.62億。估計公元前200年時的世界人口有1.905億。估計公元前265年的印度孔雀王朝有50,000,000人口。

隨著封建制度的日趨成熟,戶籍登記制度也日趨完善,周知民數已成為立國之本。秦始皇十六年(前231年)規定男子不論成丁與否,一律登記年齡。[1]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最終完成統一六國大業,之後持續不斷的領土擴張,到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全國總人口約3000萬。估計此年的世界人口有2.0億,秦代人口占據世界15%的比例。
秦末民變和楚漢戰爭造成期間全國的社會經濟生產受到嚴重破壞,大量人口死亡,民生凋敝,全國各地到處一片凄慘蕭條,原來的人口稠密地區的繁榮景象不在。據《史記》載:「至漢祖定天下,民之死傷,亦數百萬,是以平城之卒,不過三十萬,方之六國,五損其二」;由此可以反映人口大量死亡的事實。
前漢
由於中國歷史早期農業發展集中在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發達的黃河中下游流域地區,故全國人口分布格局為北多南少。
若以淮河、秦嶺為界,那此時的華北人口超過85%,華南人口不足15%。人口數超過500萬的司、豫、冀、兗、青、徐五州均位於黃河中下游地帶,這五州的人口總數佔全國的55%。首都長安周圍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人口數量在200萬以下的有交、涼、並、朔方四州。揚、荊、益三州的主要人口分布在成都平原、南陽盆地、太湖平原和寧紹平原。
漢太祖元年(前202年)在楚漢戰爭之中取勝的漢王劉邦稱帝,天下重新統一,建立漢朝,據當代學者估計,人口約1650萬。占此年世界人口的8.66%.
西漢建立後由於奉行黃老政治、與民生息的政治措施,特別是文景之治的迅速發展到孝武皇帝元光六年時(前129年)達到3600萬,黃河中下游這一全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在這六十年之中增長了2.5倍.出現了多年未有的繁榮富庶的景象。
從漢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開始,因之後連年的戰爭和徭役賦稅較之於前加重,使得自漢武帝在位中期開始,人口數出現了多年的停滯和下降,到漢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只有3200萬。之後昭宣中興的休養生息使得漢武帝在位後期已瀕臨崩潰的全國經濟形勢得到扭轉,社會穩定下來,期間人口開始恢復增長。到漢平帝元始二年時(2年)根據《漢書》記載,有12,366,470戶,57,671,401人.
漢太祖元年(前202年)16,500,000人
漢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36,000,000人
漢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32,000,000人
漢宣帝地節三年(前67年)40,000,000人
漢元帝建昭四年(前36年)12,233,062戶,59,594,978人
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12,366,470戶 57,671,401人
新莽
新莽時期沒有具體的人口調查,估計新莽天鳳五年(17年)全國有5600萬人.但是新莽天鳳五年(17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緊接著烽火遍地,群雄割據和混戰,流寇作亂,造成期間大量中原人口流徙或死亡,或為躲避戰火向長江流域遷徙,華南地區人口升至全國四成。口數超過500萬的有豫、荊、揚、益四州。南方人口增長的同時,北方大部分郡國人口減少。
估計公元元年(1年)的世界人口為2.7227億 此年的漢代人口佔世界比例是21.18%
羅馬帝國在前25年有270萬平方千米土地 5680萬人口;117年的羅馬帝國有590萬平方千米土地 8800萬人口;395年的東羅馬帝國有250萬平方千米土地 3400萬人口;
後漢
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時估計全國有人口2800萬人.
漢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 4,279,634戶 21,007,820人
漢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5,860,573戶 34,125,021人
漢章帝章和二年(88年)7,456,784戶 43,356,367人
漢和帝元興元年(105年)9,237,112戶 53,256,029人
漢安帝延光四年(125年)9,647,838戶 4,869.0789人
漢順帝永和三年(138年)估計有10,736,000戶,53,860,000人
漢順帝永和五年(140年) 9,698,630戶 49,150,220人
漢順帝建康元年(144年)9,946,915戶 49,730,550人
漢沖帝永嘉元年(145年)9,937,680戶 49,524,183人
漢質帝本初元年(146年)9,348,227戶 47,566,772人
漢桓帝永壽三年(157年)10,677,960戶 56,486,856人。數據來源:《晉書·地理志》
漢靈帝光和七年(184年) 估計有11,000,000戶,55,000,000人
估計公元200年的世界人口為2.23億. 此年的後漢人口佔世界比例的15.7%.
漢獻帝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估計有3,000,000戶,約15,000,000人
三國
自東漢末黃巾之亂開始(184年),進入長期的瘟疫頻發和大小戰爭頻繁的禍亂時期,全國人口數量與分布格局發生重大變化。黃河流域屢遭戰爭,十室九空,人口或外遷避難或死亡。到蜀漢滅亡時(263年)人口數字根據傳世文獻資料記載合計在820萬人左右。自此人口數一蹶不振,到隋文帝在位時方復甦。
東漢後期(157年),人口達到鼎盛,民戶人口5648萬人,經過黃巾起義,董卓之亂,大大小小的軍閥互相混戰,到了三國後期(263年),民戶人口只有大約767萬,其中,263年滅蜀前夕魏國443萬,蜀國滅亡前夕94萬,吳國230萬(280年數據),這只是民戶數據,不包括軍隊和官員,根據歷史資料記載,263年,蜀國帶甲將士10萬2千人,吏4萬人,280年,吳國帶甲將士23萬人,吏3萬2千人,即使加上這些,總人口也只有793萬人。263年的魏國,帶甲將士和吏估計有三四十萬人,也就是說,三國時期民戶人口總共大約767萬,加上三個國家的帶甲將士和吏估計總人口有820-830萬人。
古代戶口統治數據都是只包括民戶的,也就是說,民戶從157年的5648萬人,銳減到263年的767萬人,損失率超過85%。767萬還是三國穩定40多年後的數據,220年三國鼎立的時候,人口只可能更少。可見東漢末年軍閥混戰之慘烈。
根據《三國志》《晉書》《通典》等史料記載,三國的人口數據為:
魏國人口
魏元帝曹奐景元四年(263年),滅蜀之前,663,423戶,4,432,881人。滅蜀之後,943,423戶,5,372,881人。數據來源:《通典·食貨》七。
蜀國人口
蜀漢昭烈帝劉備章武元年(220年),200,000戶,900,000人。數據來源:《晉書·地理志》。
蜀漢後主劉禪炎興元年(263年),民戶280,000戶,940,000人。此外,帶甲將士102,000,吏40,000人,總計1,082,000人。數據來源:《通典·食貨》七和《三國志·蜀志》卷三附註引王隱《蜀記》中的數據,關於263年的蜀國人口,兩者數據相同。
吳國人口
吳大帝孫權赤烏五年(242年),523,000戶,2,400,000人。數據來源:《晉書·地理志》。
吳後主孫皓天紀四年(280年),民戶523,000戶,2,300,000人。此外,帶甲將士230,000,吏32,000人,總計2,567,000人。數據來源:《三國志·吳志》卷三附註引《晉陽秋》中的數據。
魏元帝曹奐景元四年(263年),魏蜀吳三國總人口只有大約767萬,和漢桓帝永壽三年(157年)的5648萬相比,只有157年的13%多。220年三國鼎立的時候人口只會比767萬更少。
兩晉編輯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滅吳,統一全國後,根據《晉書·地理志》記載,太康元年(280年)全國有2,459,840戶,16,163,863人。
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戶口調查為全國3,770,000戶.約23,800,000人。
漢趙劉聰在位時(310年—318年)全國合計約2,480,000戶,12,400,000人。
西晉的統一局面只維持了十一年,就發生了八王之亂和緊接著歷史上著名的導致華北地區人口在八年之內消失80%的五胡亂華。
東晉建立後中原人民為躲避戰火紛紛大量的南遷,一共有六次南遷高潮,累計合計遷入90萬,東晉因而設置大量僑州。
漢趙劉聰在位時(310年七月—318年),漢趙控制地區的戶口大約有六十三萬戶,人口大約有三百一十五萬人左右。估計此時的華北地區有700萬人口,此時的東晉有540萬人口.全國合計1240萬。
後趙滅亡時(351年)華北地區漢族不到100萬人.
《十六國春秋》-前秦錄記載前燕幽帝建熙十一年(370年)2,458,669戶,9,987,935人。此時的東晉有8,000,000人,全國合計17,987,935。華北地區人口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增長。

1南北朝
南朝
南朝人口的傳世文獻資料記錄,只有《宋書》記載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戶口數為90.1769萬戶,517.4074萬口。由於當時戶口調查統計受到隱匿人口數量影響較多,這個數字不能反映實際。
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估計全國有20,000,000
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七年(440年)估計全國有23,700,000
南朝人口數量最多時,根據今人研究認為是梁武帝大同五年時(539年)有11,030,000人.
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9月爆發的侯景之亂造成長江下游地區:"千里絕煙,人跡罕至,白骨成聚,如丘隴焉".
禍亂結束後的南梁境內人口僅剩1,100,000人,自東吳以來的得到普遍大規模開發的三吳地區的社會經濟成果在歷時三年零八個月的侯景之亂之中化為烏有。
直到陳霸先建立陳朝後到陳宣帝在位時(約577年)才達到600,000戶,2,400,000人。
北朝
根據北朝西魏大統13年敦煌地區的計賬文卡看,從黃(1-3歲)、小(4-9歲)到老(60歲以上)、侯(殘疾、廢疾、篤疾),從家庭成員到奴婢、養子都登記在冊。[1]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太延五年;北涼承和七年;南朝宋元嘉十六年;仇池建義四年(439年)滅北涼,北朝開始。此時在北魏統治下的地區的社會經濟生產得到一定恢復。
馮太後於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485年實行均田制後到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時(520年)達到北魏人口峰值5,000,000戶,約30,000,000人。
北魏於爾朱榮之亂後分裂時(534年),有3,375,368戶.北齊幼主承光元年(577年)3,032,528戶,20,006,880人。
北周靜帝大定年間(581年)3,599,000戶,9,009,614人.估計實際約18,000,000人。

1隋朝
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建立隋朝,境內置於政府直接控制下的戶口,計有4,622,528戶,29,016,484口;估計實際人口為32,000,000人。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平陳得戶500,000戶.2,000,000人,此時全國戶口7,000,000戶,人口約40,000,000人。
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年) 約870萬戶,44,500,000人。
隋文帝仁壽四年(604年)9,040,000戶。
隋煬帝大業五年(609年)8,907,546戶,46,019,956人。
根據《隋書.地理志》記載各郡分計數之和為全國有9,073,926戶。
唐朝編輯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1,800,000戶。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2,190,000戶。
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2,900,000戶。
唐太宗貞觀十三年(639年)3,041,871戶,12,351,681人。

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9,069,154戶,52,880,488人。數據來源:《資治通鑒》
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9,619,254戶,52,880,488人。數據來源:《舊唐書》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8,914,709戶,52,919,309人。
當時史學家杜佑估計這一年的唐朝人口有一千二百萬戶到一千三百萬戶之間.人口數在六千九百萬—七千五百萬人之間。

黃巢之亂時(875年—884年),期間超過八百三十萬人死亡。
唐哀帝天復三年(907年)全國合計20,000,000人.

13五代十國編輯
淮南後周世宗顯德五年(958年)] 226,574戶,南唐割江北地。
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2,309,812戶。
荊南(963年),142,300戶。
湖南(963年),97,388戶。
後蜀(965年),534,029戶。
南漢(971年),170,263戶。
南唐(975年),655,065戶。
宋太祖開寶九年(976年),3,090,504戶[主戶]。
清源(978年),151,918戶。
吳越(978年),550,680戶。
北漢(979年),35,250戶。

14北宋編輯
註:宋代的人口統計數據是戶數和成年男性數(人丁數)。
估計960年的五代十國人口總為三千萬人。

宋仁宗慶歷元年(1041年)估計實際人口大約1億人。
宋仁宗慶歷八年(1048年)10,723,695戶。
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年)10,792,705戶。
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年)12,462,531戶。男口26,421,651人。
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14,181,486戶。男口20,506,980人。
宋英宗熙寧十年(1077年)14,245,270戶。男口30,807,211人。
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16,492,631戶。
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17,211,713戶。男口24,969,300人。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17,957,092戶。男口40,072,606人。
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年)19,120,921戶。男口42,566,243人。
宋哲宗元符而年(1099年)19,715,555戶。
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19,960,812戶。男口44,914,991人。
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20,264,307戶。男口45,324,154人。
宋徽宗大觀三年(1109年)20,882,438戶。男口46,734,784人。
宋徽宗大觀四年(1110年)20,882,258戶 估計實際人口大約12500萬人。其中華南地區人口佔全國70%.華北地區占據30%。
估計在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有22,118,160戶,估計實際人口大約13240萬人

1。

16南宋與金編輯

到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時,宋、金、西夏三國人口總數據估計達到一億三千六百萬人。

估計1200年宋、金、西夏三國總人口為13600萬人。世界人口在950年—1200年期間從2.5億增加到4.04億,拜占庭帝國在1025年有1200萬人。其中宋、金、西夏三國總人口占當時世界的33.66%(1200年)中國人口在第十一世紀到第十二世紀期間成長了,從1083年的一億增加到1120年的一億三千二百四十萬。

17蒙古
1205年,蒙古帝國首次入侵西夏到1227年滅西夏,1211年首次入侵金朝到1234年2月9日滅金,1231年開始侵宋,1235年全面侵宋,直到1279年二月九日完全消滅南宋。在這七十年間根據「清朝光緒年間《潼川府志》卷五所載明人王維賢《九賢祠記》所說:["蒙古軍制,軍所至,但有發一矢相格者,必盡屠之。],由此可見蒙古軍在作戰地區進行大規模種族滅絕,隨後長期相伴瘟疫與飢荒,導致大量人口消失,原金朝境內和南宋之四川地區極為慘重。1234年底原金國境內人口跌至谷底,1259年底南宋之四川地區人口跌至谷底。是為中國歷史上最殘酷慘烈的空前浩劫。
元太宗窩闊台六年(1234年)2月9日,蒙古滅金。無戶口數記載,現代學者葛劍雄認為,1234年金朝滅亡後原金朝統治區有大約200萬戶,1050萬人,和1208年的金朝人口5360萬相比,僅相當於1208年的19.5%。
元太宗窩闊台七年(1235年,乙未年),乙未籍戶,籍得北方部分地區(燕京(今北京)、順天(今河北保定)等三十六路)的人口為873,781戶,4,754,975人。
元太宗窩闊台八年(1236年)六月,完成中原戶口的全部編籍工作,籍得人口110餘萬戶。按照1207年的戶口比例,有大約7,000,000人。按照1235年的戶口比例,有大約6,000,000人。不包括蒙古貴族及其在家住坐的驅口等人口。考慮到蒙古諸王、貴族、軍將的大量私屬人口,以及獨立於州縣以外的諸色戶計(軍戶、站戶、匠戶、民屯戶、釋、道、儒戶)等不納入戶口統計的人口,現代學者趙文林,謝淑君認為,1236年原金朝境內有大約1054萬人。
元太宗窩闊台八年(1236年)原金朝境內僅有110餘萬戶,和1207年的841萬戶(一說為768萬戶)相比,只有1207的13%多。

18元
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改國號為大元。
根據《元史》記載:
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1,967,898戶,無人口數記載,按照1207年的戶口比例,有大約12,521,545人。按照1235年的戶口比例,有大約10,708,983人,而按照1291年的戶口比例,有大約8,870,000人。
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年),無戶口數據記載,根據英國經濟學家安格斯·麥迪森的觀點,1300年元朝實際人口有大約100,000,000人(1億)。

元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年),無戶口數據記載,有部分現代學者認為1351年為元朝的實際人口峰值。現代學者趙文林、謝淑君認為1351年為元朝的實際人口峰值。根據他們的估計,1351年實際人口有大約87,587,000人。現代學者王育民認為,元朝實際人口峰值在1351年前後,有2765萬戶,123,590,000人(1.2359億人)。
到1368年元朝滅亡時,只有1300萬戶,6000餘萬人。

19明
元惠宗至正年間(1341年—1370年)全國發生多次大規模的災荒飢饉疾病和瘟疫,並最終促使紅巾軍起義爆發,期間造成人口大量死亡。明朝建立並逐步統一全國後,明太祖洪武年間的休養生息使得全國的農業在蒙元時期長期大規模戰亂而遭受極大破壞的背景下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復,加上洪武年間大規模的移民填充淮河以北和四川的荒無人煙之地和墾荒使得期間人口穩定成長。到明太祖洪武廿六年(1393年)約有6054萬人,其中民戶6175.0萬,軍戶325.0萬。北五省(北平、山西,山東、河南、陝西〕人口有1755萬,佔全國27%。其中山東最多,有5,462,850人,以下依次為山西 (3,790,760人)、河南(2,825,300人)、陝西(2,646,450人)、北平(2,619,500人)。中五省(京師、浙江、江西、湖廣、四川)人口總數為3380萬,佔全國52%。其中,京師(南直隸)有11,291,460人;人口密度最高的蘇南太湖流域人口達6,320,300,平均每平方公里220人;其次為浙江,有9,959,270人;江西有7,260,000人,湖廣有4,318,420人,四川最少,僅1,314,260人。南五省(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總人口有1040萬,佔全國的16%。
根據《明史》和《明實錄》的記載,明朝的戶口數據為: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年)10,654,362戶,59,873,305人,3.6677億畝 (數據來源:明太祖實錄卷140)
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10,652,870戶,60,545,812人,[這個是除開華北大部分地區外的調查數據](今學者估計實際人口達到65,000,000人)。
明太宗永樂元年(1403年)11,415,829戶,66,598,337人。這是所有明代史料記載的明代戶口統計數據的峰值。
明太宗永樂二年(1404年)9,685,020戶,50,950,470人。
明太宗永樂七年(1409年)征服安南並收入版圖,增戶310餘萬;倘按每戶五口計,當增1,550餘萬口。
明太宗永樂八年(1410年),有960萬余戶,5,179萬餘人
明憲宗成化十六年(1479年)估計實際人口有71,850,000人。
明憲宗成化二十四年(1487年)估計實際人口有75,000,000人。
明孝宗弘治四年(1491年)9,113,446戶,53,281,158人
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年)10,409,788戶,50,908,672人,4.228億畝 (數據來源:明孝宗實錄194)
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年)10,508,935戶,60,105,835人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9,151,173戶,46,802,050人
明神宗萬曆六年(1578年)10,621,436戶,60,692,856人
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年)9,835,426戶,51,655,459人,7.4393億畝 (數據來源:明熹宗實錄卷4)
關於明朝戶口的峰值,學者們普遍認為在明朝中後期,但具體時間則分歧很大,人口具體數據也分歧很大。現代學者趙文林、謝淑君認為,1626年明朝人口峰值有大約近一億。現代學者王育民認為,萬曆年間明朝人口峰值,實際人口在130,000,000人至150,000,000人之間。現代學者葛劍雄認為,1600年明朝實際人口大約197,000,000人,明朝人口峰值接近2億。現代學者曹樹基認為,1630年明朝人口峰值,實際人口大約192,510,000人,1644年實際人口大約有152,470,000人。現代學者,英國經濟學家安格斯·麥迪森的觀點,1600年明朝人口峰值實際人口有大約160,000,000人。現代學者易中天認為,明末人口六千餘萬。
明世宗嘉靖年間美洲高產作物傳入中國並得到推廣,使得昏庸黑暗多次用兵的明朝後期人口維持在了一定水平。

20清
明末清初四十餘年期間的頻繁戰爭和頻繁的瘟疫災荒飢饉疾病使得再次遭受一次浩,康熙初年,全國社會已穩定,社會生產普遍恢復。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全國人口由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年)的五千餘萬增加到一億多,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上升到一億五千萬。

❸ 中國70歲以上人口數量

根據2021年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中國2021年70歲以上老年人以上人口為190635280人,占總人口的13.50%。

截至2021年末,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6736萬人,占總人口的18.9%;全國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0056萬人,占總人口的14.2%。全國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撫養比20.8%。

中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1999年成為老年型的國家。20世紀80年代以來,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平均每年以3%的速度持續增長。中國老年人口規模之大,老齡化速度之快,高齡人口之多,都是世界人口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

我國已進入中度老齡化

我國人口發展現階段進入關鍵時期,人口總量由長期增長轉向減少,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過14%,進入老齡社會新階段。社會養『老』的負擔反超養『幼』的負擔,從人力資源大國轉向人力資本大國。

我國按人均消費水平中等增長速度計算,到2035年銀發經濟規模為19.11萬億,占總消費比重為27.82%;到2050年銀發經濟規模為49.87萬億,占總消費比重為35.06%。

這表明銀發經濟在拉動內需和培育新經濟增長點方面具備持久且強大的動力。先期老齡化國家的實踐經驗表明,銀發經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有效舉措,是老齡化社會中最具活力、最有發展前途的經濟形態之一。

❹ 中國30歲~70歲人口有多少

滿三十歲的基本上是80開始,到70歲的就是50後也就是說中國50--80後有多少人。50-60後屬於戰後一代,人口約4.5億,70--80後人口減少一代尤其是80後總數約3.5億合計大約8億人口,屬於當前中國中堅力量

❺ 古代活過七十歲的概率是多少

19世紀初,全球各地平均壽命不超過40歲,一半人口在成年前夭折,而嬰幼兒夭折率高,也是工業時代以前平均壽命低的最大原因。1800年之前,只有歐洲少數精英階層的人均壽命超過40歲。1820年左右,西歐平均壽命是36歲,日本是34歲。中國貴族的人均壽命由1800年代初的37歲降至1830年後的32歲。歐洲國家進入工業化早期,人均壽命曾有所下降,其後有大幅提高。西歐發達國家自19世紀早期開始快速提高,至1950年時達到65歲。

❻ 中國70歲以上的老人一共有多少人

20世紀80年代以來,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平均每年以3%的速度持續增長,更為突出的是,80歲以上高齡老人已高達1100萬,並以年均5%的速度遞增。本世紀中葉,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達到4.4億左右,約占亞洲老年人口總數的36%,佔世界老年人口總數的22.3%。中國老年人口規模之大,老齡化速度之快,高齡人口之多,都是世界人口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

❼ 漢朝的平均年齡是多少

不正確,平均年齡男子為49歲,女子為52歲。

根據古屍骨和書籍記載推測,下面是中國各個朝代的平均壽命和身高的數據。

1、新石器時代(三皇五帝):男子平均身高156厘米,壽命31歲;女子148厘米,35歲。

2、先秦:男子163厘米,35歲;女子150厘米,39歲。這個階段,醫學和養生學發展很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戰爭、殉葬等。

3、秦漢:男子168厘米,49歲;女子155厘米,52歲。這個階段,生活趨於安定,物質生活豐富,醫學進一步發展。

4、三國兩晉南北朝:男子165厘米,39歲;女子154厘米,46歲。這個階段,戰爭頻繁,人民生活水平下降,醫學退步,但養生理念得到進一步普及,社會上層壽命延長,突厥和南越血統進入漢族。

5、隋唐五代:男子166厘米,43歲,女子157厘米,47歲。這個階段生活水平有所增長,營養狀況可能仍不及漢朝,社會安定度中等。

(7)中國古代七十歲以上人口有多少擴展閱讀

古代人壽命短的原因

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早夭現象」非常嚴重——拉低了壽命的下限。很多嬰兒就因為種種原因活一兩歲就死了。即便是帝王家的皇子公主們,早夭現象也非常嚴重。比如康熙皇帝,他生有兒子35人,其中就有15個不到10歲就早夭了;宋神宗24個孩子,其中8個兒子6個女兒早夭。

「早夭」原因是復雜多樣的,可以歸結為幾點:

1、醫療水平差。很多我們現在完全可以治癒的疾病在古人眼裡是不治之症,比如天花、瘟疫、肺癆等等,甚至普通的高燒感冒都能要了一個人的命。

2、糧食少,餓死者眾多。當然這只限於平民百姓,大家都知道,紅薯、玉米、馬鈴薯等容易種活的糧食幾乎都是明朝晚期才從美洲大陸傳到中國的,此前中國人是經常吃不飽飯的,更別提天災人禍的時候了。

3、戰爭不斷。通過史料分析,中國在太平盛世,如盛唐某時期,平均年齡達到60歲以上,嬰兒成活率也比較高。但其他朝代的人就沒這么幸運了。

❽ 古代人的平均年齡是多少

有關資料顯示,大約在兩千年以前,人類的人口平均壽命約為20歲;18世紀增長到 30歲左右;19世紀末期,也還僅僅平均為40歲上下;1980年,世界人口平均壽命已達61歲,發達國家為72歲,發展中國家為57歲:1985年,世界人口平均壽命提高到62歲,發達國家為73歲,發展中國家為58歲。冰島及日本為世界上人口平均壽命最高的國家,均為77歲。科學家預言,在本世紀末或下世紀初,將攻破癌症難關,那時候,人類的人口平均壽命將再次飛躍,世界人口平均壽命將超過80歲。全球最長壽的前10名國家依次為: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西班牙、新加坡、希臘、以色列、義大利和瑞典,這些國家的人口平均壽命都超過了78歲。全球人均壽命最短的國家是非洲地區的獅子山,1997年的平均壽命僅為36.62歲,比全球最長壽的日本人整整少40歲

❾ 中國超過70歲的皇帝有幾個

中國歷史上,從秦始至清亡,總共有36位皇帝超過60歲,12位皇帝超過70歲,其中6人超過80歲,最長壽的當屬乾隆89歲.

清高宗弘歷89歲,在位60年,3年太上皇.自稱"千古第一完帝"
梁武帝蕭衍86歲,在位48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
唐女皇武則天82歲,在位15年(臨朝專政21年),千古唯一女皇.
宋高宗趙構81歲,在位36年,以秦檜為相,殺岳飛.
五代吳越王錢鏐81歲,在位41年,中國歷史上唯一的錢氏政權.
元世祖忽必烈80歲,在位35年,成吉思汗之孫.大元開國皇帝.
唐玄宗李隆基78歲,在位43年,安史之亂發生,唐朝開始衰落.
明太祖朱元璋71歲,在位31年,"朕收平中國,非猛不可".
吳大帝孫權71歲,在位30年,三國東吳首領.
漢武帝劉徹70歲,在位54年,進行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人口統計.
唐高祖李淵70歲,在位9年,唐代開國的皇帝.
遼道宗耶律洪基70歲,在位46年,道宗為人昏庸,忠奸莫辨.
清聖祖玄燁69歲,在位61年,被譽為"千古第一帝"

❿ 古人的平均壽命是多少呢

古人的平均壽命是多少?民國時期的《人口論綱要》已有統計,大約為30歲左右。雖然這個數字可信,但是不能理解成「古人大多隻活30多歲」,因為平均數為讓人產生誤解。

許多人認為古人的壽命不長,只能活到30多歲,那是因為早夭拉低了平均值。古人只要能夠順利長大成人,壽命沒有想像中的那麼低。

參考文獻:《人口論綱要》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代七十歲以上人口有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真人版的花木蘭在中國多久上映 瀏覽:67
中國大豆如何進口 瀏覽:136
從廈門去越南旅遊怎麼去 瀏覽:126
英國軍服代表什麼意思 瀏覽:263
為什麼種植越南青柚 瀏覽:362
從青島到越南多少錢 瀏覽:8
越南簽證每月多少錢 瀏覽:241
義大利瓜葉怎麼炒好吃 瀏覽:338
中國健康證在哪裡辦理 瀏覽:678
印尼王者榮耀聯賽在哪裡看 瀏覽:493
印尼華人為什麼被欺凌 瀏覽:620
印度建長城多少公里 瀏覽:556
印尼青山項目怎麼樣 瀏覽:354
越南六姐妹哪裡人 瀏覽:131
印尼小胖是怎麼火的 瀏覽:263
義大利怎麼去馬爾他坐船要安檢嗎 瀏覽:949
伊朗對伊拉克現在有什麼影響 瀏覽:301
印尼流量卡不知道卡號怎麼查 瀏覽:372
中國賣美國多少口罩 瀏覽:68
為什麼有的卡詩產地在義大利 瀏覽: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