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化姓,現在在中國有多少人
★化姓分布: ◆山東省 莒南縣嶺泉鎮化家廟子村、薛家墩後村及縣城以西的十字路鎮化家白龍汪村、東南團林鎮李家團子村、北泉子四村及縣城以北的北園鎮虎園村、團林鎮化家村均有化姓子孫聚居。以嶺泉鎮化家廟子村最為集中,化姓人口近千。其地始祖為化元、化芳等兄弟三人,據傳說是明朝年間由江蘇省東海縣遷移而來。1996年左右立祖墳,祖墳從村後(村北)遷至村南,在雞龍河北80米。祖墳面南背北,主要由三座主墳構成。 ◆甘肅省 景泰縣大部地區都有化姓人,以蘆陽鎮、三塘村、興泉村、喜集水村等地區較為集中,近年有許多化姓人漸聚居於縣城一條山鎮。景泰縣化姓以明朝武騎尉化盤為始祖,大約於1522年以後由固原衛(今寧夏固原)遷居景泰大蘆塘城(原屬靖遠縣管轄),子孫繁衍生息四百餘年,已傳至第十八代人。據近日對本地化姓人口的不完全統計,有姓名可考的族人自始祖化盤起共有1708人,其中亡故者683人,在世者1025人。大約有100-200人尚未納入計算。另外,本地化姓在第八世高字輩、第九世天字輩(約公元1800年前後)時期,有大半族人或因官府工作調派、出征、經商,或因戰亂、自然災害等原因陸續外遷(外遷方向主要是新疆、內蒙),也有支派因某種災難而絕戶,致使世系表空白之處很多。而本地家譜語焉不詳疏於記載,故天災人禍使此次家譜人口統計難以准確計算,1708人也許只是其中一半而已。 永登縣華姓與景泰縣化姓本為一祖,都是弟兄數人由山東避難而來。因認為「化姓」本是「華姓」而不知於何年復改為「華姓」,難道有什麼可靠的依據嗎? 靜寧縣有化姓幾十戶。與景泰縣、永登縣、寧夏固原化姓是一個祖先的後人。 ◆韓國 韓國晉陽、羅州等地今有化姓人口2000左右,以明朝援朝將領化燮為始祖。遼寧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王秋華在2004年6月發表的《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一文中有如下記載: 明萬曆二十年(1592),即李朝宣祖二十五年(壬辰年),日本關白豐臣秀吉經過長期備戰,親率水路大軍,悍然發動了對朝鮮的侵略戰爭,史稱「萬曆朝鮮之役」,朝鮮稱「壬辰戰爭」或「壬辰倭亂」。當時朝鮮疏於軍備,日軍很快攻下王京(漢城)、開城、平壤等地,宣祖逃往義州。在萬分緊急的時刻,宣祖多次向明朝求援,「請援之使,絡繹於道」。明朝於當年兩次派兵援朝抗倭,相繼收復王京、開城等地。萬曆二十五年(1597),日寇再次發動侵朝戰爭,此年為丁酉年,故稱「丁酉之役」。明廷再次援朝,戰果累累。次年,中朝兩國軍隊又在海上與倭寇展開殊死決戰,終於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戰後,明朝東援將士多人落籍朝鮮,援朝將士的子孫也有陸續東渡朝鮮者。 晉陽化氏。《大明遺民史廣東陳氏明國東渡人目錄》認為:「晉陽,化燮,丁酉(1597年)再亂時,以中軍之職參戰,戰後東留定居晉陽。」《韓國姓氏大網路姓氏的故鄉》認為晉陽化氏是明朝開國功臣、大司馬、大將軍化雲龍後代,丁酉再亂時,化燮在蔚山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榮獲一等功臣,戰後定居,以晉陽為本貫。化氏子孫在朝鮮受到重用,化燮子奉祥官至嘉善大夫,孫英俊官至通政大夫,玄孫日就為嘉善大夫、同知中樞府使,還有資憲大夫化日長,嘉善大夫化日熙,折沖將軍化東輝,通德郎化允澤,五衛將化廷漢,參判化錫漢等。韓國經濟企劃院1985年的國情調查報告顯示,化氏已有1592人。 ◆其它地區: ◆河南省上蔡縣化庄村、新野縣前高廟鄉郭灣村、禹州市褚河鄉化庄村均有化姓人口千餘人。 ◆安徽鳳陽臨淮有化姓20餘戶。 ◆北京豐台區花鄉黃土崗村有化姓20餘戶。 ◆寧夏賀蘭縣立崗鄉化姓人也不少,至少幾十戶。 ◆沿著京杭運河河畔,分布著很多化姓家庭,如山東省棗庄附近、江蘇邳州、高郵、金湖和高郵湖、地龍船閘等地都有姓化的。 ◆北京房山區張坊鎮,安徽潁上半崗鎮蔡廟村,廣西岑溪市、梧州市,河北邯鄲、衡水、石家莊、寧晉縣劉家台兒、雄縣,江蘇邳州市、鹽城市、徐州,內蒙古河套平原,山東臨沂、微山縣、曲阜、菏澤市單縣,山西,陝西,新疆,青海,寧夏固原等地亦有化姓分布,戶數及具體人口數字不詳。
滿意請採納
『貳』 全國有哪些釣魚大師
1、化紹新
化紹新,現任化氏集團總裁。
1999年榮獲「中國釣王」稱號;
1999年榮獲「國家三級垂釣大師」稱號;
2000年榮獲「全國二級垂釣大師」稱號;
2000年榮獲「金釣手」稱號;
2002年榮獲「全國一級垂釣大師」稱號;
2、李大毛
安徽人,第一屆升鍾湖垂釣大賽個人冠軍。師從化紹新,雖然他跟化紹新一起出鏡的畫面不多,不過老師對徒弟還是有一定影響的,相對於其他競釣大師,李大毛在湖庫野釣方面更勝一籌,特別是垂釣鰱鱅是李大毛的看家本領。這幾年隨著游釣中國節目的傳播,讓李大毛名聲大起,其接地氣的釣魚講解深受釣魚人喜歡。
3、鄧剛
湖北人,國家一級垂釣大師。鄧剛在速釣小魚方面獨具一格,綜合釣技也很強。17年開始在快樂垂釣欄目主持《鄧剛秀》節目,專聊釣魚周邊八卦。武漢天元,剛舟魂,剛字就取自鄧剛的剛!另外一字則取自徐銀舟的舟。
4、崔秉亮
崔秉亮,人稱「行者小崔」,中國最早的游釣行者,年平均釣魚200多天,2007年至今連續游釣中國,並策劃組織拍攝四海釣魚頻道《漁我同行》欄目,並兼任主持人。中央電視台CCTV-5頻道戶外釣魚類欄目特約釣手,特約技術顧問。因拍攝《鉤尖江湖》而名聲大振,在釣界家喻戶曉。
5、九八釣王——程寧
浮漂專家,98年中國釣王,是競技釣魚技術流派中京派的代表人物;曾留學日本,是傳播釣魚文化的使者。
6、易哲
主攻魚類營養研究。以其對魚餌的深刻研究和速釣技術而聞名釣壇,
7、小魚王——李喜東
李喜東釣魚技術全面,在競技釣、休閑釣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經驗,特別對浮漂的調釣有深刻的研究和認識。
8、中國競技王——劉志強
基本功扎實,經驗豐富,尤其擅長釣小鯽魚。無論是拋竿釣魚還是懸墜釣手竿都能夠得心應手,應變能力強,分析魚情合理,尤其對浮漂信號深有研究。中國一級競技釣魚大師首屆FTT「中國競技王」
9、釣鯽能手——叢傑
師從蕭春平先生,擅長台釣和競技釣。他首次接觸懸墜釣法,並著迷於這種將新釣法的靈敏和科學等優勢。師從肖春平先生,潛心學習懸墜釣法,並於廣東接受系統訓練。
10、劉林
劉林謙虛好學,初涉釣場便與盧東海、徐清華、李冬等人一起研究速釣鯽魚的拉餌釣技。他嫻熟的釣技和出色的成績使他成為享譽釣壇的「玉面殺手」。
『叄』 姓化祖宗是哪裡的
化姓,是個非常古老而具有豐富文化內蘊的姓氏。據考證,自盤古開天地,化氏子孫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祖先是「化狐」、「化益」。二人都是華夏上古時期偉大的發明家和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化狐、化益是古書中記載的最早的化姓人名,他們原來沒有姓,一個叫「狐」,一個叫「益」,那為啥要姓「化」呢?這是因為這兩個人太厲害了,具有神奇的能改變事物性質的力量,在人類的童年時代具有這樣力量的人是不可思議的,《荀子·不苟篇》里說「神則能化矣」,所以大家就把他們叫做「化狐」、「化益」,以贊頌他們的神奇。化狐生活在距今4800多年前的廣東地區,化益生活在距今4070年前的山東日照、曲阜地區,比化狐的生活年代遲800年左右。化狐、化益雖然不是同一族屬,但他們都是化姓的血緣始祖,化姓後人繁衍,子孫已分散遍及華夏各地。廣東、廣西、江蘇、山東地區仍有眾多的化氏子孫繁衍生息著,山東曲阜還保存著古老的化氏祖廟。
『肆』 中國釣王名單
中國釣王名單
一、化紹新。山東臨沂人,出生於1953年,1999年榮獲「中國釣王」稱號;2002年榮獲「全國一級垂釣大師」稱號;2014年成為中國釣魚運動協會技術推廣總教練;2021年榮獲。化紹新屬於釣魚界的老前輩,也是化氏魚餌的掌舵人。化老成立的「化紹新釣魚學校」培養出了很多釣魚高手。
『伍』 化姓的分布情況、人口多少和歷史是什麼
如今化姓居民遍及全國大部分地區。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4個直轄市、23個省、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已在28個行政區中找到了965個化姓地名(香港、澳門、台灣、天津、新疆、西藏沒有找到),31個省市自治區發現有化姓居民(香港、澳門、西藏沒有化姓居民信息)。朝鮮半島亦有化姓分布,韓國化姓逾2000。但當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八百十四位。
一、華中地區豫湘鄂贛四省
華中地區豫湘鄂贛四省中河南化姓分布是全國之最,其它三省沒有化姓居民的具體信息。湖南省化姓地名14個,湖北省化姓地名22個,江西省化姓地名13個。
河南省有112個化姓地名,是全國范圍內已知化姓地名和化姓村莊最多的省份,也應該是化姓人口最多的省份。目前只了解到河南省22個村子(含9個化姓村子)有化姓居住,據網友提供的大致數據估計這些地區的化姓人口是15600左右,結合其它因素,我推斷,河南省化姓人口在50000左右。
下面羅列河南省已知化姓分布地域和人口數據:
1、駐馬店市上蔡縣崇禮鄉化庄村有千餘化姓居民,西平縣譚店鄉後呂村有30多戶百餘化姓。
2、周口市太康縣大許寨鄉赫庄、化樓村約有化姓居民六七百人;商水縣固牆鎮智王村有化姓居民百十人;西華縣紅花鎮原名孔化集,就是姓孔的和姓化的居住地,不過現在姓化的少了。
3、商丘市寧陵縣劉樓鄉大化庄、小化庄、朱堂村有化姓居民千餘人,其中大化庄化姓約六七百人,小化庄約二百來人,朱堂不到100人,後兩庄化姓人家都是從大化庄移居的,三個村莊相距不遠;虞城縣田廟鄉金郭
庄村有化姓居民300人,民權縣老顏集鄉郝庄村有散居。
4、南陽市方城縣化庄村、拐河鎮曹庄、趙庄有幾百化姓居民,新野縣前高廟鄉郭灣村有化姓人口千餘。
5、洛陽市偃師市山化鄉化村有化姓居民188戶863人,山化鄉化碧村有八百多人姓化。
6、鄭州市金水區祭城鄉化庄村,現在歸屬鄭東新區化庄社區,化姓人口四五百。
7、濮陽市濮陽縣化姓人口估計在三千人以上,是化姓人口相對集中的縣級地區之一,目前了解到濮陽縣文留鎮化庄村有一千一百人姓化,濮陽縣王稱固鄉石木頭村、李拐村化姓居民約千餘人。
8、許昌市禹州市褚河鎮化庄村有三千左右的化姓居民,褚河鎮唐庄有八百左右的人姓化,許昌縣榆林鄉柏冢村有二千多人(一說幾百人)姓化,許昌縣有個叫白
庄的村子也有一百多戶化姓,這樣看來,是不是許昌市有六千以上的化姓居民呢?
9、平頂山市寶豐縣楊庄鎮有100人姓化,舞鋼市有三四百人姓化,不知具體是啥地方。
10、漯河市臨穎縣大郭鄉紂城有化姓居住,人數不詳。
二、西北地區陝甘寧青新五省區
西北陝甘寧青新五省區地廣人稀,化姓分布極散,雖然目前已知有148個化姓地名,但具體人口信息卻很不明朗,雖經極力搜求,得到的資料仍然十分有限,由已知推斷未知,五省區化姓當在一萬左右。先羅列已知信息:
陝西省已知化姓地名54個,西安市鄠縣五竹鄉周店村有百十戶化姓,其他縣區或有聚居或有散居,具體不詳。
甘肅省已知化姓地名99個,但估計地名符號較多,有化姓居住的地方估計人口也不是太多,畢竟甘肅地區是地廣人稀的。已知化姓居民較集中的地區是景泰縣、靜寧縣、會寧縣。
白銀市景泰縣化姓以蘆陽鎮的大蘆塘(東關村、城關村)、小蘆塘(西關村、響水村)、席灘村、條山村,喜泉鎮的三塘村、興泉村、喜集水村等地區較為集中,近年有許多化姓人漸聚居於縣城一條山鎮,全縣化氏現有千餘人,都是明朝先祖化盤的後人。有一戶化姓是建國後來自於河南洛陽偃師市山化鄉。景泰縣蘆陽鎮沈庄村化家嶺、化家頂(網路地圖為化頂)、化家墳掌,東關村化家崖灣,喜泉鎮喜集水村化家路漕等化姓地名,都是化氏先祖活動過的地方,現在並沒有化姓居
住。會寧縣楊集鄉劉咀村劉咀社、楊化社、兵灣社有數十戶化姓。
平涼市靜寧縣縣城周邊化家堡子有化姓十八戶、化家溝有八十戶,高界鎮、紅寺鄉化溝村化溝社有數十戶化姓,原安鄉姚化村、四河鄉化家灣人數不詳。
張掖市甘州區化姓約三十多戶,分布較散,來源不同。武威市古浪縣亦有散居者,人數不詳,有一支系解放後由景泰移居。
寧夏已知化姓地名8個,銀川市賀蘭縣立崗鎮化家團庄、化家莊有數十戶化姓,固原市人數不詳。
青海省有化姓地名3個,已知有化姓居民,但缺乏具體人口信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沒有找到化姓地名,但已知有化姓居民,具體人口不詳。
三、西南地區川黔滇藏渝五省市區
西南地區川黔滇藏渝沒有化姓人口具體信息,西藏沒有找到化姓地名,四川省有化姓地名22個,貴州省有化姓地名67個,雲南省有化姓地名10個,重慶市有化姓地名12個。
四、華東地區魯皖蘇浙滬閩六省市
山東省化姓地名眾多,亦是繼河南之後化姓聚居最集中的地區,化姓總人口數量或低於河南,估計在一萬以上。由於人口總是處於不斷的流動之中,所以有些古老的化姓村子今天已經沒有化姓居民,但是名稱卻仍然保留著,默默闡釋者化姓先祖的歷史。
山東省有88個化姓地名,目前已經了解到有5000化姓居民,集中居住在臨沂市,又以莒南縣化家白龍汪村、化家廟子村、化家村最為集中。具體分布是:
臨沂市莒南縣嶺泉鎮化家廟子村(人口千餘)、薛家墩後村,縣城以西的十字路鎮化家白龍汪村,東南團林鎮李家團子村(幾十口化姓)、北泉子四村(幾十戶化姓)、化家村(二三百戶化姓),坪上鎮後野泉村(三戶化姓),縣城以北的北園鎮虎園村,相邸鎮何崖頭村均有化姓子孫聚居。以十字路鎮化家白龍汪村、嶺泉鎮化家廟子村最為集中,全縣化姓人口估計在三千以上。郯城縣有80多人姓化。蘭山區水田村化氏約有幾百戶,多來自化家白龍旺村、化家廟子。蒼山縣、南坊鎮橋坊村、臨沭縣曹庄鎮化橋(華橋)村都有化姓居民,人數不詳。
德州市樂陵市化樓鎮化家村有近50戶人家,300口人,都姓化,沒有雜姓;臨邑縣興隆鎮唐家廟村有近20戶化姓居民,距唐家廟村4公里的化家村已沒有化姓居民。
菏澤市單縣終興鎮彭庄村東關四街有化姓四五戶,60餘人,曹縣有化姓居民,人數不詳。
濟寧市金鄉縣司馬鄉成廟村有化姓60多戶;曲阜市姚村鎮化庄村化姓人數不詳,有化氏祖廟;微山縣也有居住,人數不詳。
臨清市有四五十家數百化姓,具體居住地不詳。
聊城市化姓地名頗多,可惜沒有具體化姓居住信息。
安徽省,有73個化姓地名。淮北市烈山區烈山鎮化家湖村,原名化樓村,該村
居民90%都姓化,大概2000多化姓。阜陽市潁上縣是個化姓村落雲集的地方,一個縣域竟然有十四個化姓地名,是全國擁有化姓地名最多的縣級地區。潁上縣半崗鎮蔡廟村化庄及其附近有化姓家庭人口384人,耿棚鎮卞莊村有化姓家庭人口325人,十八里鋪鎮魏庄村及附近有化姓家庭人口40人。滁州市鳳陽縣臨淮鎮有化姓20餘戶。馬鞍山市當塗縣亦有散居。據此推斷,阜陽市化姓估計在五千人以上,安徽省化姓估計在一萬以上。
江蘇省有化姓地名23個,淮安市有1000多人姓化。鹽城市響水縣有十五戶化姓。邳州市有幾十戶化姓。宿遷市泗陽縣化庄村、泗洪縣瑤溝鄉化灣庄、沭陽縣,徐州市睢寧縣化庄、新沂市唐店鎮龍河村,鎮江市丹陽市瀛化庄村,南京市六合區化庄村,揚州市高郵市化庄等地都有化姓居民,人數不詳。
沿著京杭運河河畔,分布著很多化姓家庭,如山東省棗庄附近、江蘇邳州、高郵、金湖和高郵湖、地龍船閘等地都有姓化的。
浙江省、福建省有化姓地名21個,卻沒有收集到任何化姓居民信息。上海市既沒有具體居民信息,唯一的一個「東化村」還有可能不是化姓地名。
五、華南地區粵桂瓊三省區
華南地區粵桂瓊三省區,化姓信息極少,只知廣西自治區梧州市岑溪市有數十戶化姓。
台港澳地區目前也只了解到化姓在台灣省名列第八百十四位,其它人口信息和化姓地名不詳。
六、華北地區京津冀晉蒙五省市區
北京市有化姓地名18個,近年經濟發展迅速,城區擴張迅猛,一些原本處於城
市邊緣地帶的化姓村落被納入郊區城建,知名度迅速提高,使更多的人了解了化姓,但我了解到的化姓人口信息仍然甚少:密雲縣高嶺鎮下河村有100多化姓,房山區張坊鎮、豐台區花鄉黃土崗村有數十戶化姓。天津市沒有化姓聚居地信息,也沒有找到化姓地名,但和北京一樣有許多的化姓北漂族落居。
河北省有化姓地名78個,化姓聚居地信息有:
張家口市化姓估計近千人,但除懷來縣狼山鄉三營村十多戶化姓外,其它地區具體分布不詳;邢台市隆堯縣有化姓居民,人數不詳;寧晉縣(省直轄縣)耿庄橋鎮劉家台村有一百多戶約有500人姓化,鄰村亦有數百化姓;保定市徐水縣白洋淀有一村子多半人姓化,定州市東留春鄉東留春村化姓百餘人,雄縣、安新縣亦有散居;衡水地區故城縣夏庄鎮型谷庄村、故城鎮十里鋪、青罕鎮牛卧庄,都有化姓居民,但夏庄鎮小化村、大化村,都曾經是化姓聚居地,如今已經沒有化姓居民。
山西省有82個化姓地名,但目前了解到的化姓居民信息卻甚少:晉中市介休市連福鎮化家窯村大部分居民姓化,連福鎮東疙瘩村有十來戶化姓,平遙縣有個村莊全部姓化。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草原滿洲里市有200餘人姓化,河套平原土默特右旗散居有數戶化姓,烏海市亦有化姓居民。
七、東北地區黑吉遼三省
黑龍江省雞東縣有化姓居民,人數不詳。吉林省沒有收集到化姓居民信息。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有近百戶化姓居住,鐵嶺市銀州區有化姓數戶,可能是由山東闖關東而來,現多已移居他處。
黑吉遼三省區地域廣大,化姓人口大多是明清時期自內地移居。由於人口信息稀少,化姓地名不多,故大致推斷化姓居民在3000左右。
朝鮮半島化姓以韓國晉陽、羅州等地最為集中,據韓國經濟企劃院1985年的國情調查報告顯示,化氏有1592人,二十六年後的今天,估計化姓人口有2000以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