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契丹是現在的哪個省
古代的契丹包括了現在的東北三省,內蒙古一半,天津省,河北省,山西省,整個蒙古國和俄羅斯的一半。可見契丹遼闊的土地。
契丹全盛時,疆域東北到今庫頁島,北至蒙古國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西到阿爾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縣、涿州、山西省雁門關一線與北宋交界,與當時統治中原的宋朝相對峙,形成南北朝對峙之勢,《遼史》稱「幅員萬里」。
契丹初期的疆域在今遼河流域上游一帶,在遼太祖及遼太宗時期不斷對外擴張,遼太祖時征服奚(今河北北部)、烏古、黑車子室韋(今內蒙古東部呼倫湖東南)、韃靼、回鶻與渤海國。契丹會同元年(938年,後晉天福三年)遼太宗時取得燕雲十六州,並一度佔有中原。統和二十四年(1005年,北宋景德二年)遼聖宗與北宋簽定澶淵之盟,最後確定了與宋的邊界。
相關說明
契丹建立的大遼帝國雖然說有著非常遼闊的區域版圖,但是這些地區大部分都是人口稀少,這就直接導致了遼國無法再進一步向外擴張。因為人口的基數小,人少地方大,人均佔地面積大,影響了大遼帝國的持續輸出,也就暫停了征戰四方。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就算是強大的大遼帝國的在版圖上佔有一定得優勢,也完全有實力碾壓中原,但是也一直沒有辦法真正的消滅或是征服宋朝,只是在進行一次有一次的侵略戰爭而已,以至於在遼國最巔峰的時候,居然輸給宋朝皇帝。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契丹(五代時期中國北方少數民族政權)一般指遼朝
❷ 契丹是現在的哪裡契丹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契丹是大體位置在今天的遼寧、吉林和內蒙古三省相鄰的西部地區。
契丹人是中國古代北方地區的一個游牧民族。「契丹」這個名字最早出現於公元554年編寫的《魏書》。當時的契丹只不過是從鮮卑眾多部落中分裂出來的一個小部落。
在經過幾百年的艱難發展後,直到唐朝末期,契丹才從一個鬆散的部落聯盟轉變成為北方草原的新一代霸主。之後,在契丹傳奇領袖耶律阿保機的帶領下,契丹人在中國北方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政權——遼國(也稱「遼朝」)。
(2)中國的契丹在哪裡擴展閱讀:
遼朝(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傳九帝,享國二百零九年。
公元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部落聯盟首領,公元916年始建年號,建國號「契丹」,定都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
947年,遼太宗率軍南下中原,攻佔汴京(今河南開封),耶律德光於汴京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大遼」,改年號為「大同」[5-8]。983年復更名「大契丹」。1007年遼聖宗遷都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1066年遼道宗耶律洪基復國號「遼」。公元1125年被金國所滅。
契丹的歷史
在長達幾百年的時間里,契丹人作為一個比較弱小的部落聯盟,先後隸屬於北魏、突厥、唐朝、回鶻等勢力。在唐朝時期,契丹人首領窟哥被任命為第一任松漠都督。松漠都督府管轄的區域為今天的赤峰、通遼一帶,位置跟契丹人的傳統發源地相吻合。
到了唐朝末年,北方的回鶻滅亡,南方的唐朝又陷入了內亂,這為契丹人帶來了空前的發展機遇。這一時期,契丹人迅速征服了奚、室韋等部落,牢牢地控制住了長城以外的廣袤地區。
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機被推舉為契丹可汗。在耶律阿保機的帶領下,契丹迅速發展壯大,不斷開疆拓土。由契丹人建立的遼國在全盛時期疆域東北至今庫頁島,北至蒙古國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西到阿爾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縣、山西省雁門關一線與北宋交界。
由於契丹人的疆域橫跨了整個中國北方,隔斷了中國與中亞、西亞的直接聯系,因此西方許多人誤以為在這一時期,契丹人統治了整個中國。即便到了今天,在斯拉夫語世界中還用Kitaia、Cathaia、Cathay等稱呼來稱中國,而這幾個詞翻譯過來的意思其實就是「契丹」。
公元1125年,遼國被金國所滅。遼國貴族耶律大石率契丹余部西逃,控制了蒙古高原和新疆東部一帶,建立了西遼政權。到了十三世紀,蒙古人迅速崛起,並於公元1218年攻滅了西遼。
此後,又有少部分契丹人在西遼貴族八剌黑的帶領下,在今伊朗南部臨近波斯灣的克爾曼地區建立了起兒漫王朝,史稱「後西遼」,這也是契丹人在歷史上建立的最後一個政權,於1306年被伊爾汗國所兼並。
因此,當年隨耶律大石西逃的契丹人後裔最後都融合於蒙古、中亞的眾多民族之中了。而那些沒有出逃的契丹人則成為了金國的臣民,他們中的大部分依然留在故地,即今天的內蒙古赤峰市、通遼市和遼寧、吉林一帶。
後來蒙古攻滅金國和南宋,許多契丹人紛紛加入到了蒙古軍隊中,隨軍征戰各地,其中有不少契丹人被安排留在被征服地區駐防,因此就在這些地方定居了下來。到了元朝時期,元朝統治者將北方的契丹人劃歸為金人,將南方的契丹人劃歸為宋人,所以契丹這個民族就逐漸從歷史舞台上消失了。
❸ 歷史上的契丹指哪裡,具體是哪個地方
契丹族(英語:Khitay)常年生活在東北,他們建立的政權遼國也是在東北地區。契丹為中國古代游牧民族,採取半農半牧生活,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但受到通古斯語族的強烈影響。而目前居住中國東北的達斡爾族可認定為契丹人直系後裔。
古契丹有八部:悉萬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連部、匹絜部、黎部、吐六於部。涅里是遼的始祖。契丹人有三年選一次夷里堇的習慣,早期夷里堇都在大賀氏家族中產生,中期在遙輦氏中產生。
契丹族原為唐朝臣屬(松漠都督府),唐朝末年,首領耶律阿保機吞並了契丹各個部落後,於916年稱帝建國「契丹」。918年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同發展繁榮,各得其所,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
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祥地,為了保持民族性將游牧民族(契丹人)與農業民族(漢人)分開統治,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
(3)中國的契丹在哪裡擴展閱讀:
中國宋金遼三國演義作為五代和宋時期和漢民族對峙的最著名的少數民族政權。遼國,其全盛時期也是當時的東北亞霸主,領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南到河北省南部,也算是盛極一時。
替代契丹就不能不提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書中最著名的英雄任務喬峰就是契丹人出生,可惜在書中契丹和宋朝估計是百年世仇,雖然有一個持續百年的有好合約,但是互相的稱呼還是充滿了鄙夷,比如宋朝稱呼契丹為「契丹狗賊」,契丹稱呼宋朝為「南朝蠻子」。
鼎盛時期和宋王朝南北對峙,並將傳統的絲綢之路壟斷,最後造成的結果就是很多亞洲歐洲其他國家甚至以為中國就是契丹,也因此才有了現在斯拉夫語言中契丹翻譯為中國的因果。
契丹原本意思為「鑌鐵」,這樣的一個民族,已經深入東西方文化之中,卻在明朝之後幾乎消失的無影無蹤。
據史料記載:公元1125年,契丹建立的遼國被女真滅亡,之後的契丹殘余勢力分化成了兩部分,其中一部分數目大約有十萬多,在契丹族英雄耶律大石領導之下。繼續西行,遠征西域之後,建立了哈喇契丹即「西遼」。剩下的另外一部分,則繼續生活在原有的契丹故地,被金國統治。
時間過了一百多年,崛起的蒙古開始征伐之路,命途多舛的契丹人建立的西遼也被蒙古人滅絕, 但是頑強的契丹人還是在貴族八剌黑率領下,遠走今天伊朗南部克爾曼地區,並建立了心的王朝,名叫起兒漫王朝,只不過受制於蒙古伊兒汗國。就連王位都需要蒙古人承認。
高傲的契丹人不甘心如此,於斯開始反抗,最後被伊兒汗國吞並,這個國家史稱「後西遼」。他們的後裔子孫在起兒漫王朝後西遼被蒙古伊爾汗國吞並之後,幾乎就銷聲斂跡,從此不見蹤影最大的可能就是被蒙古人、回鶻人同化了。
遼國滅亡後,契丹人開始接受女真人金國的統治,因為國仇家恨,他們可以說備受欺壓,在金國日子過的那是很不好,也因為在蒙古族崛起之後,本著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的傳統,契丹人最後和蒙古人聯合,共同抗擊女真人。
也因此原本居住於契丹故地的契丹人在蒙古人獲得統治權之後,受到了優待,生長於漢族聚集地區的契丹人,被視作漢人,但是卻比普通漢族人待遇更好,被稱呼為「漢人八種」之首位。而生活在靠近蒙古人地區的契丹人,則被視作蒙古人。
明太祖朱元璋推翻蒙古統治,恢復漢家江山之後,這部分人的命運也是二級分化。和蒙古人一樣的契丹人,最後跟蒙古人一起北遷,並最終成為了蒙古人。
而原本生存在漢地和漢族交融深厚的契丹人,則在洪武元年詔令禁止「胡姓」後,紛紛改漢姓,融入漢族。
就此之後,契丹人的命運,就此完結。西征西域的契丹人,建立西遼之後被蒙古滅掉,頑強的又建立了起兒漫王朝(後西遼)也被蒙古伊爾汗國滅掉,最後融合進蒙古人中亞人之中。
而居住遼國故地的契丹人,則在明朝初年,部分隨蒙古北逃,最後融入蒙古。部分改漢姓最後融入漢族。
從那以後,史書中再也找不到描寫「契丹人」的文字和語言了,一個曾經輝煌一時的民族就此消失無蹤,成為史書上的一段段文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契丹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遼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