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分餐制、合餐制
從歷史上看 ,我國分餐制早就有了。
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 ,人們把得來的食物平均分而食之。這種先把食物分成每人一小份再吃的方式 ,就是分餐制的早期形式。
西周 ,是中國先秦分餐制的開端。天子食九鼎 ,王食七鼎、諸侯食五鼎 ,大夫食三鼎。擊鍾列鼎而食 者必屬貴族。」這就是古代的「列鼎」制度。
戰國時期,孟嘗君廣招天下賓客 ,對前來投奔他的數千 名食客 ,不論貴賤 ,一視同仁 ,和自己吃同樣的饌食。一次宴 會中 ,有一侍從無意中擋住了燈光 ,一俠士認為這定是自己吃 的膳食與孟嘗君的不一樣。於是此人怒氣沖天 ,欲離席而去。 孟嘗君為說明真相 ,親自端起自己的飯菜給俠士看 ,以示大家 用的是同樣的膳食。俠士羞愧難當 ,遂拔劍自刎以謝罪。
秦漢時期,用餐形式是分案而食。《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 :「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 王、項伯東向坐 ,亞父南向坐。亞父者 ,范增也。沛公北向坐 , 張良西向侍。「
隋唐時期。出現了新 的高足坐具和大桌 ,人們已基本上拋棄了席地而坐的方式 ,改為坐大椅。從而也直接影響了進食方式的變化。用高桌大椅 合餐進食 ,在唐代已習以為常。
宋代以後 「, 食床」不斷增大、增高 ,合食制進一步發展。 到明清期間合餐制基本取代分餐制。《紅樓夢》中出現的賈府 宴飲場面都是眾人圍坐一桌共同用餐的場景。
分餐制向合餐制發展主要考慮到:
分餐制的優點:
合餐制的優點:
應該說分餐和合餐各有優點,不可分割,我們曾經經歷了漫長的分餐制歷史階段,合餐方式是晚至宋朝才最終形成的;從分餐轉變為合餐,是社會整體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合餐制它深刻地影響我們的民族性情和民族文化,我們的行為特徵和文化特徵都可以從合餐制上進行解讀。然而,在例如冠狀病毒、非典期間 ,中國餐飲業要麼轉變經營機制 ,打破傳統的聚餐形式 ,實行分餐制 ,要麼停業關門。在這生死攸關之時 , 中國餐飲界大多實行了分餐制。而消費者出於自身安全的考慮 ,也主動要求分餐。它們在不同的時候都有自己的價值。
參考:
1、 分餐制的歷史探析與發展
2、 你喜歡合餐制還是分餐制,為什麼?
㈡ 分餐最早出現在我國的
中國早在商周時期,就出現了分餐的形式。但其顯著的特徵是對層級地位的彰顯,是一種禮制。宴席呈現出的是一種氣場,更能突顯王侯威儀。《周禮》有載:「設席之法,先設者皆言筵,後加者為席。筵長席短,筵鋪陳於下,席在上,為人所坐藉。」
這便是針對筵宴的規格標准。2003年「非典」疫情期間,中國飯店協會專門制定《餐飲業分餐制設施條件與服務規范》,但隨著「非典」疫情的結束,分餐制也逐漸被拋在腦後。疫情當前,分餐制再度成為熱詞。
(2)中國的分餐制多久出現擴展閱讀:
分餐制會提升餐廳成本,一些特色菜品不宜分裝。多位餐飲企業負責人表示,廚師或服務員分餐的方式,勢必會增加人力物力成本,且一些需要雕花、擺盤等特殊技藝的菜品需確保上菜時的完整性。新冠肺炎疫情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合餐存在的健康隱患。
疫情也成為推廣分餐制、提升「舌尖上的文明」的一次契機。餐飲業或將迎來分水嶺,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和中國貿促會商業行業委員會組織起草《中餐分餐制、公筷制、雙筷制服務規范》團體標准。山東省商務廳率先在全國組織制定並發布《餐飲業分餐制設計實施指南》。
㈢ 分餐最早出現在我國的
分餐最早出現在我國的商周時期。
中國早在商周時期,就出現了分餐的形式。但其顯著的特徵是對層級地位的彰顯,是一種禮制。宴席呈現出的是一種氣場,更能突顯王侯威儀。《周禮》有載:「設席之法,先設者皆言筵,後加者為席。筵長席短,筵鋪陳於下,席在上,為人所坐藉。」這便是針對筵宴的規格標准。
(3)中國的分餐制多久出現擴展閱讀:
分餐制體現文明素養。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帶來巨大威脅,但也成為人們審視健康素養、衛生習慣的一個契機。分餐,關乎健康,體現著文明素養,更是阻擊疾病傳播的有效方法。「公筷公勺擺上桌,分餐進食好處多」,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
對於消費者而言,分餐制減少了疾病傳播風險,也有助於各取所需、合理搭配營養。在這個意義上,推廣分餐制,不僅可以確保「舌尖上的安全」,還可以減少浪費、轉變消費觀念。
推動分餐製成為餐飲常態,不僅需要加強宣傳引導,還需要餐飲企業提升「內功」。要留住菜的溫度,還得把菜分得好看,這考驗著廚師的廚藝,也考驗著餐飲企業的管理水平。在色、香、味、形上做足做好文章,讓大眾在分餐中品嘗到「聚餐」應有的味道,才能讓消費者真正愛上分餐,形成就餐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