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古羅鄉在哪裡

中國古羅鄉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3-02-08 05:57:01

㈠ 四川省宜賓縣古羅鎮農民修房國家補貼多少錢給農民

網路知道顧問團為你解惑,首先要確定您是否符合建房補助條件。然後才能說補助多少的問題。

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新村建設及農村D級危房改造的通知》(川府辦發電〔2011〕27號)和《宜賓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下達全市2011—2012年農村D級危房改造分解目標的通知》(宜府辦函〔2011〕144號)精神,改善農村特困群眾居住條件,其范圍和標準是:D級危房是指依據住房城鄉建設部制定的《農村危險房屋鑒定技術原則》,由農村危房改造領導小組鑒定需新建或重建的房屋范圍。在D級危房中首先解決農村低保戶、建卡貧困戶。資金籌集主要以農民自籌為主,建成驗收合格後,政府給予一定的補助。2012年具體補助范圍和標準是:上半年縣下達我鎮指標補助標准為低保戶15380元/戶,建卡貧困戶為10000元/戶;下半年縣追加下達指標補助標准統一為7500元/戶。如您有疑問請向鎮民政辦咨詢。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㈡ 周至縣駱裕鎮在哪

大哥沒有周至縣駱裕鎮,應該是周至縣廣濟鎮駱峪鄉,那個西駱峪水庫就在駱峪鄉旁邊,駱峪鄉,古羅國遺址,曾經修西駱峪水庫將好多古遺址淹沒,水庫南山邊立又古羅國遺址保護碑,有西駱峪水庫,發電站等

順西安環山路一直向湯峪、法門寺遺址那條路,走到馬廣路交界十字,順環山路再行2公里,然後走入西南那條路順路直行就到駱峪鄉

㈢ 宜賓縣有哪些鄉鎮

柏溪鎮,喜捷鎮,永興鎮,白花鎮,隆興鄉, 觀音鎮, 古羅鎮,柳加鎮, 柳嘉鎮, 合什鎮

㈣ 中國菠蘿之鄉在哪裡

中國菠蘿之鄉在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廣東省徐聞縣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光照時間長,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獨特。菠蘿成為徐聞縣優勢主導產業,年均生產菠蘿達50多萬噸,產量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強,榮獲中國菠蘿之鄉稱號,愚公樓菠蘿成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多年來,徐聞縣加強菠蘿種植、流通、加工等產業鏈的發展,做大做強菠蘿產業,促進菠蘿種植生產由粗放型分散小規模種植走向精細型、規模化、現代化發展。

徐聞縣,廣東省湛江市轄縣,位於中國大陸最南端,東、西、南三面環海,即東和東北臨南海,西瀕北部灣,南隔瓊州海峽,與海南島直線距離14.6海里,北接雷州市,面積為1605平方公里。徐聞縣屬熱帶季風氣候,日照充足,太陽輻射能豐富。截至2018年,徐聞縣下轄1個街道、12個鎮、2個鄉,另設有4個農場、1個國企。

㈤ 觀音鎮至古羅快速通道何時修

2022年底。根據查詢觀音鎮至古羅快速通道的相關資料顯示:觀音鎮至古羅快速通道2022年底修,觀音鎮,隸屬於四川省宜賓市敘州區,地處敘州區北部,東與白花鎮毗鄰,南與隆興鄉接壤,西接樟海鎮、泥溪鎮,北接柳嘉鎮、合什鎮,行政區域面積346.09平方千米。

㈥ 訪古羅驛村

澄邁以長壽鄉而聞名,羅驛村為之一。已有千年歷史,宋代是海南往西行的驛站,村名由此而來。沿導標前行去探尋古跡了~

入村見得大榕樹,枝繁葉茂,據記載全村1200多戶3300人中80歲以上102人,百歲老人2人。村中都姓李,世代繁衍至今。名人輩出,古今曾出仕知府,知縣通判等職32人,中舉3人。第一舉人是元代的李震器,明代攵子同科中舉李惟銘丶李金,清代歷任知府李恆謙,出席開國大典華南理工黨委書記李獨清,澄邁首任縣長李定南等,村中建有李氏宗祠

村中古屋為火山石木結構,石板路,部分已殘垣斷壁,千年痕跡古韻悠存。

步蟾坊為紀念明景泰癸酉科舉人李金而建

文奎坊為紀念明永東辛卯科舉人李惟銘而建。

羅驛古稱倘驛,古代驛站,蘇東坡被貶瓊州,途經曾在羅驛落腳休息。入村始祖李文英鄉貢進士,南宋末年游學澄邑,於倘驛設學塾,亦是名人輩出之因基。

走走古驛道,感受下滄桑。

用倒塔傳說為壓住鳳凰翅膀而建與道樂塔呼應,建於村北,七層高10.5m。

傳說羅驛是金鳳凰地,為不讓鳳凰飛走而建,九層11.5m。

㈦ 四川省宜賓縣古羅鎮涼風村適合種植沙糖桔嗎

四川省宜賓市宜賓縣古羅鎮互利村郵編是644604

㈧ 宜賓敘州區哪些鄉鎮

截至2019年,敘州區下轄12個鎮、2個鄉
,南廣鎮(廣府街);觀音鎮(群益街35號);橫江鎮(文明街18號);柳嘉鎮(正街66號);泥溪鎮(上正街155號);
蕨溪鎮(上花市街10號);商州鎮(商州社區);高場鎮(通江大道);安邊鎮(民主街48號);雙龍鎮(雙龍社區);合什鎮(老牌坊街38號);樟海鎮(交通街317號),龍池鄉(光明街3號);鳳儀鄉(政府街33號)。
1、南廣鎮
四川省宜賓市敘州區轄鎮,距宜賓市區僅12公里,管轄17個村,4個居委會,耕地面積20340畝,,並種植優質水果、桑、葯材、竹等經果林上萬畝,萬里長江第一支流南廣河橫貫境內,南廣鎮歷史文化悠久。南廣又稱「陳塘關」。
2、觀音鎮
觀音鎮,地名,四川省宜賓市敘州區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觀音鎮地處敘州區北部越溪河畔,北靠柳嘉鎮、合什鎮、古羅鎮,西銜泥溪鎮、古柏鎮,南臨隆興鄉,東接白花鎮、永興鎮。
3、橫江鎮
橫江鎮位於川滇結合部,敘州區境南端,距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市區42公里,雲南省水富縣城4公里。
與雲南省水富縣樓壩鎮隔河相望,與雙龍鎮、復龍鎮、安邊鎮接壤,是聯系宜賓、水富的南部廣大農村的中心集鎮,是「金沙江下游國土綜合開發規劃區」和「攀西—六盤水開發區」的組成部分。
4、柳嘉鎮
柳嘉鎮地處宜賓、自貢、樂山三市交界的宜賓市西北邊陲丘陵地帶,是宜賓北部的中心集鎮以及市級小城鎮建設重點鎮;被譽為「三邊風情鎮」,是傳統的農業大鎮。
5、泥溪鎮
泥溪鎮位於四川省敘州區西北部岷江江畔,距柏溪鎮68公里,距宜賓市81公里,東與觀音鎮相連,南與泥南鎮隔江相望,西與犍為縣接壤,北與柳嘉鎮相鄰。樂宜高速公路橫穿東南-西北,並在泥溪場鎮設有出入口,成貴高鐵在泥溪設高鐵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敘州區

㈨ 湖南炎陵縣羅姓在哪個鄉鎮

應該說每個鄉鎮都有,炎陵羅姓是5大姓之一。

羅姓人進入湖南,是兩千多年前的事了。羅姓源出祝融,據族譜載他的60世孫匡正公,因助周武王征戰有功,進封子爵,於武王三年(前1024年)建羅國於湖北宜城,子民自此以國為姓,歷24君而被楚並;匡正公31世孫凌甫公,於周顯王三年(前370年)復國,他鑒於宜城僻處大山神農架下,大展鴻圖,遷都枝江;後凌甫公之孫守隴公,又於慎靚王元年(前320年),由枝江再遷長沙。接著,代代人才輩出:「三代為公卿,四世無白丁」,史稱「望出長沙」。這是羅姓人走出逆境之後,第一次挺直了腰桿,表現了人文品位的大提高。這不僅是湖南羅姓人的驕傲,同時也是全體中華羅姓人的光榮。從此,羅姓人便在湖南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不斷發展。公元1957年,考古工作者在汨羅江南岸,今汨羅縣城西北8里處的河市,即屈原農場的蠶桑場內,發現春秋戰國時代的羅國故城遺址,城垣490×400(m),還有許多歷史文物(如陶鬲,陶豆,筒瓦)和墓葬。甚至在今天的汨羅城裡,很多商家都掛著「羅城」的字型大小,給這座兩千多年前的古城,標出一道道鮮明的印記。

隨著秦始皇統一中國,廢除封建。秦漢時期,昔日羅國,成為羅縣,隸屬長沙。公元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長沙近郊出土西漢印章「羅長之印」,便是漢代羅姓人在這里行使權力的象徵。

凌甫公的10世孫羅君用,是古羅縣人。古羅城南有鐵羅坪,據傳是當年君用公鑄鐵的地方。君用公曾任秦武陵令,因督運官鐵,溺死洞庭。其兄君贊,率君用子女沿江號泣不止,慘不忍聞,尋屍不獲,乃投水歿;其妻劉氏,感夫死義,亦投環而盡。鄉人感之,於長沙城東建祠紀念。長沙太守劉真,因事感動,奉奏朝廷,封公孝感侯,封劉氏為孝義賢妃,封其女為孝昭賢妃。其遺子羅珠,漢高祖(公元前206~195)封為治粟內史,並授九江太守,因功勛卓著,灌嬰侯特地向上奏請,羅珠再升遷為參軍知政,節制諸郡,官拜相國大司農。羅珠在九江太守期內,築豫章城,後定居江西,威望極高,豫章成為他的代號。後因不滿呂候臨朝(公元前187~180),擾亂朝綱,乃結草為廬,隱居仙游,並以清平自許,在舍前廣植羅漢柏與羅漢茶,自號羅漢,以示「不忍亡漢」。珠公年九十而終。從這以後,由羅國故地??長沙走出的羅姓人,便在江西那塊大地上,有了長足的發展。

編者註:「治粟內史」後改為「大司農」,二者官階相同,為中二千石相當從一品。查「漢代百官秩祿表」未見「參軍知政」,「參軍」一職見於三國,為第七品。另羅珠官職大陸及東南亞族譜大都記為「大司農」、台灣記為「大將軍」、有學者稱「大臣」,《江西考古錄》記為失考。《江西通志》有本傳記「從灌嬰,定豫章,有功德於民」,但無具體官職記載。

至晉代,豫章公十七代裔孫羅企生羅遵生兄弟:「一忠一孝」。企生有「忠義之士」的美稱,官至湖南武陵太守,還未來得及赴任就職,因忠於當局殷仲堪,死於桓玄之亂,年僅37歲。同代耒陽人羅含,才華橫溢,清廉稱著,有「湘中琳琅」,「荊楚之材」和「江左之秀」諸雅號,官至廷尉、長沙相。1700年來,耒陽羅氏子孫,人文蔚起,瓜瓞綿延。

因為湖南早為羅國故地,羅姓人乃湖南大族,羅姓人口眾多,僅次於四川、廣東而成為全國羅姓第三大省。歷代羅姓人勤勞奮發,耕讀為本,有的登上歷史軍政舞台,為湖南乃至全國的開拓、建設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唐代,尤其是晚唐,湖南羅姓人登上高級軍政舞台的首推羅弘信。他的曾祖父羅秀,祖父羅珍,父親羅襄,都是魏州軍校。他本人曾任魏博節度使,同平章事,臨清王,長沙郡王。他的兒子羅紹威,襲父爵,授魏博節度使,兼長沙王。紹威於34歲時英年早逝。他的次子羅周翰襲父位,正授魏博節度使,檢校太傅(正一品)。這樣,從羅弘信、羅紹威到羅周翰,接連三代擔任朝廷相國。為羅氏歷史上絕無僅有,也是又一次「望出長沙」,成為羅姓人,特別是湖南羅姓人的光榮。紹威公長子羅應隆,鑒於五代滄桑頻變,乃棄藩封,隱居湖南寧鄉東邑之長沖,成為寧鄉羅姓的肇基人。寧鄉羅姓人,自二世應隆公傳至六世幼卿公,舉宋紹熙元年進士,擢戶部員外郎兼右諭德,因歷代顯貴,才德兼隆,世宦濟濟,其所居地長沖,便被改名為羅宦沖。幼卿公再傳至第八代,寧鄉羅姓人分為輝、耀、桂、材四房,至清康熙年間,已發展為:桃林、鳧山、北山、東騖、全佳山、山坑、白泥塘、松坑、栗木橋、竹田、黃材、甘和坪、石橋13房;其後又增加溈源丶泉溪丶青塘三房,共計16房。還有散居於長沙丶望城丶湘潭丶湘鄉丶湘陰丶益陽丶安化諸縣者,也有遷居衡山者,更有遠徙浙江丶江西丶安徽者。其五修譜序曰:「我羅氏祝融肇始,望出長沙,忠厚相傳,英賢迭起,文名則望重琳琅,理學則源窺濂洛,權司節度,實膺先代之封,道翊青宮,儼入名賢之座,此皆載國史家乘,班班可考者也」。其八修譜序又雲:「子孫散居湖湘間,派衍枝繁,戶口巨萬,昭穆世次,歷歷如數庭樹」。寧鄉羅氏還有多支,其中兩支是康熙年間從新化遷來:一是時卿公,遷入草沖等地,現人口1400餘人;另一支是時祚公,遷入唐市等地,現人口240人左右。清道光年間,兩支曾合建宗祠於草沖白竹山,曰「延平堂」。兩支同為新化雲飛公後裔。1992年又參加了新化鼎溪十一修族譜。還有一支益陽寧鄉羅氏,也來自新化。寧鄉羅姓人口在2~3萬之間。

編者註:據史書載,羅紹威長子周干、字廷規,官至司農正卿,娶安陽公主,早卒,再娶金華公主,開平四年,因周干故,詔金華公主出家為尼,居於宋州元靜寺,蓋太祖推恩於羅氏,令終其婦節也。寧鄉族譜又一說,有待專家學者、宗彥賢達研究。

長沙善化羅姓人,原來大多居於榮灣市。這支羅姓人原籍江西豐城,始祖羅友祥是豐城縣學文庠生,於明英宗天順年間(1457~1465),到湖南長沙南門外杏花村,在王伏泗家設教數載,並自建三間房屋。王伏泗無子,乃贅友祥為婿,定居下來。友祥生子名宣,傳至仕清,遷居大石橋,再遷榮灣市。其後繁衍,遷居省城及麻子壩等地。這支羅姓人,子孫繁衍昌盛,素稱巨族:其後「子姓繁衍,科甲聯綿,麓西、石友、紫垣,相繼成為進士,其他司鐸者不一而足,皆以文章政事,炳耀人間。」

湘潭羅氏有鼓顙洲羅氏,大乘羅氏,龍泉羅氏,雲湖龜湖羅氏等支系。其中鼓顙洲羅姓人,素稱鼓顙羅,大都聚居在今株洲境內馬家河一帶。明朝初年,其始祖政齋公(字應隆),善看地形,於二十歲左右,攜家帶室,荷尊木像,從江西吉水來到湘潭,暗卜於神,以定行止。當走到鼓磉洲南岸鷓鴣坪之木灣,突然感到木像重不可勝,就決定在此定居下來,人口繁衍極快。後族人為之立祠於此,稱羅氏明德堂。祭祀時號豫章堂上歷代祖考祖妣。其第二代為羅源佐,號奇山,源佐生志聰、志明、志安、志亮四子,分為四房。長房志聰公為新堂屋,二房志明公為湖田堂,三房志安公為社山堂,四房志亮公為蕨山堂。四房子孫,聚居在馬家河地區。及乾隆19年,已傳17世,四堂發展為十房。乾隆55年,傳19世,存男丁6584人;道光二年,存7800人;咸豐6年,存約萬人。至解放前夕人口達三萬以上。這支羅氏,三世分堂,四世分房,六世分支,六修譜時,分堂修譜。目前人口以湖田蕨山兩堂最多。按四堂合計推算,人口五六萬之眾。以上兩堂約占 80%,集中居住在宗祠明德堂附近者最多。這支羅氏也有的遷易俗河,醴陵大樟鎮,以及附近的雷打石,滴水埠,石潭等地,遠遷者有長沙、武昌、杭州、西安、南京甚至旅居美國。湘潭羅氏,尤其是鼓顙羅,歷來人材輩出。比如其五代祖羅瑤,一生不願作官,而急功好義,加惠士林,贏得明皇敕賜建坊旌表;明大臣張治感其培育之恩,於瑤歿後,購官地鼓顙洲以葬,並親建敕碑,從此當地羅姓以鼓顙羅稱著。其後羅典(教育家)、羅汝懷(大學者)、羅萱(湘軍將領)、羅逢元(記名提督)、羅正鈞(天津知府)以及早期共產黨人羅學瓚(浙江省委書記)、羅亦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等等,都影響十分深遠。

醴陵羅姓人,據《醴陵縣志》(民國版)所載,共有十支。20世紀30年代有5400人。其中6支先後由明清時代自江西吉水,豐城,廬陵和萍鄉等地遷來,2支由福建遷來,其餘3支則由長沙,攸縣和廣東遷來,散居縣內外30餘處。醴陵羅姓人雖不很多,畢竟這里地靈人傑,或是忠臣,或是清官,或是樂善好施,在《縣志》上立傳者有羅永燾等5 人。

攸縣羅姓人有多支,其中一支始祖自強公,於明洪武4年攜五子由江西秀川遷來攸縣,建標於擢秀鄉之雲陽坪,開雲陽羅氏六百年基業。甫一傳,冢嗣榮一析居楓林,次榮二析居太和,榮三徙郴州之宜章,榮四仍居雲陽,榮五失考。創業開拓,歷傳二十八世。惟榮二榮四兩房,居處相望,故於 1999年合修家乘,至今生齒近萬。

茶陵羅姓人有多支,據茶陵縣志記載,其中主要一支的始祖是羅百五公,宋代舉人,國學教諭,於南宋德佑二年(1276)從江西吉安遷來茶陵。其五代孫羅琥,是明代貢生,六代孫羅鑒,是明代進士,二人官至南京戶部郎中。其後裔散居於茶陵的棗市、平水、虎踞、堯水、下東、八團、界首等地,並越過縣界發展到安仁縣,在安仁境內繁衍達3000人。茶陵另兩支,散居在江口和桃坑,則分別從廣東嘉應與福建上杭遷入。1993年人口普查,茶陵全縣羅姓人16825人,佔全縣353個姓氏的第八位。昔時曾在縣城米江橋頭修建宗祠一座,鄉下有支祠若干;每三十年修譜一次,1947年是其最後一次。茶陵羅姓人素來吃苦耐勞,不畏強暴,見義勇為,樂於助人,熱情好客,敬老愛幼,尊師重教。歷代宗祠,集資資助族人中的優秀子弟上學,故文化素質較高,多人具有教授,副教授,工程師和會計師等職稱。其中下東鄉四聯村羅家橋組羅良能大學畢業後,曾任浙江省財政廳副廳長,因堅持抗日而被革職;其女兒羅自平,畢業於美國匹林斯頓大學,是化學博士,終身教授。下東鄉四聯村羅家橋組羅明典,曾任山東大學教授,現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有微生物專著傳世。茶陵羅姓人,在北伐戰爭和大革命時期,踴躍參戰,為革命獻身的男女58人。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先後出現省勞動模範,全國青年紅旗手和三八紅旗手各1 人。

炎陵縣羅姓人說,該縣羅姓是五大姓氏之一,昔時縣城有所學校,通常是這五姓人輪流當校長。炎陵羅姓人始祖於宋代從江西吉水遷入。1948年九修族譜,號「彝堂」,目今人口過萬。另外還有兩支羅姓人,人數較少。

瀏陽羅姓人,十大房,82支,人口約有五六萬之眾。其中清山公,仲默公,升伯公,榮松公,震桔公,九錫公,玉普公諸系,人口都在千人以上,其中清山公系人口達14860人。瀏陽羅姓都是明清兩代,從江西廣東等地遷入。進入瀏陽最早的是振公系,始祖羅振,原居福建連城瓜田裡。元代武宗至大年間,任廣東潮州通判。其時干戈四起,閩地為最,振公於歸途中,遇弟伯七,向他泣訴故鄉亂情,就在潮州鬆口溪築室定居。羅振四代孫應明,遺子惟政舉進士,惟敬登貢元。又傳至十世福祥福佑二人,感所居地窄人稀,非子孫長遠之計,卻每思遷徙新地不就。至十三世祥公後裔廷瞻,客跡湖南瀏陽東鄉設教,其時已是康熙年間,聽說版貝一隅,地腴泉甘,山不高而茂,水不深而澄,於是從湯姓人手中買下這塊地方,立業置產,聚族於斯。這支羅氏,分版貝沙江兩房,散居報滸、泥烏、黃泥道、沙江、版貝等處,人口數千。勤稼穡,敦詩書,清白傳家,一修族譜於10世,二修族譜於11世,三修族譜於15世。早期共產黨人羅章龍,羅梓明,解放軍少將羅若遐,都出自瀏陽羅姓。在長期革命斗爭中為人民利益而獻身,被省市縣分別立傳紀念者,這里有19位羅姓人物。

平江地與古羅國毗鄰,據傳唐神龍年間,即公元八世紀初,平江析出湘陰縣,上個世紀湘陰又析出汩羅市,故平江?湘陰?汩羅的羅姓人實為古羅國土著裔孫。後來平江羅姓人又散居各地,到了清代,又從各地徙歸,有的來自粵東,有的來自右江,有的來自岳陽或瀏陽。19世紀平江為革命老區,早期共產黨人羅納川,解放軍少將羅湘濤,現代戲劇家羅六合等均出自平江羅氏。

岳陽羅氏初祖文三公,據大明正統元年(1436)文三公四世裔孫羅春泗(皇敕將軍)一修譜序稱,文三公原籍江西洪都人氏,生九子:名伏一、伏二、伏三、伏四、伏五、伏六、伏七、伏八、伏九。於元末明初,亂極治生,攜子伏四伏五伏七伏八諸公,徙居湖廣岳郡,伏四公徙居今臨湘桃林羅家段,伏五公徙居羅家橋馬頭源,伏七公轉遷大雲段,伏八公徙居臨湘五里花橋畋羅。此後,其後人續有徙居長沙、華容、瀏陽、平江、監沔、通城、蒲坼諸處者,實一本分支。這支羅姓人,現散居岳陽的鹿角濟美塘、馬頭源、筻口蓮花塘、孟城牌頭屋樟樹屋、公田羅福橋、梅溪洪山門羅家坡、雲溪桃李橋、南沖雷家莊、熊市小溪沖介平段、雲山獨石白雲嶺西頭虎形灣、羅伏十二門、新牆盤塘沖、小湄童家段、南沖白水洞黃金港等地。1992年七修族譜時,羅伏十二門有2000餘人口。岳陽羅姓人的兒子羅淑章,進入國家一級機關工作,曾任勞動部,食品工業部,輕工業部副部長和全國政協副秘書長,以及全國工商聯副主任委員等要職。

新化羅姓人,大都是晉代企生公之後。正如前述:企生公雖官拜湖南武陵令,未能到職即死在桓玄手下,但他的後人卻又在湖南這塊土地上,大量繁衍生息。在新化的羅姓世系有十:橫陽一松公系、球溪雲飛公系、潮水尚敬公系、楚良海公系、桃林高清公系、桃林茂德公系、黛水學政公系、泥塘朝富公系、小南山夢旭公系和白溪劉羅系。各支羅姓人,相繼於宋元明三代,從江西之泰和、豐城、清江和吉安等地遷至新化。在二十世紀的30年代,新化十支羅氏曾聯合修譜,但不成功。據譜牒介紹,企生公有羅昱、羅昌二子;羅昌有六子,次子智亮傳至天民,天民生羅崧、羅?;羅崧傳至好禮,好禮第三子高清,由江西豐城京堆,遷居新化桃林;羅?傳至一松,於宋太祖建隆年間,由江西吉安府泰和縣木馬村圳上金仙廟梅子嶺,徙居新化烏石。一松公下衍彥一公、彥二公、彥三公三派:彥一公,歷八傳至惟遠公又派衍五甫,其中東甫公下衍仁、義、禮、智四叔:仁叔公子嗣最繁,其下分原富、原福、原祿三房;禮叔公傳至原壽,生四子:必聰、必明、必智、必慧,均由新化遷至隆回,必聰公居華溪井頭灣;必智公居易家段,其後有遷益陽、漵浦、安化、湘鄉者,更有遠遷四川羅江,江西萬安以及廣西貴州者。清嘉十七年於華溪沙子灣建有必聰公祠。民國二十年建惟遠公祠於新化水車;同年一松公裔建珠公祠(羅氏總祠)於新化青石街。智叔公後人也有遷四川、陝西、貴州者。原富公生子必才、必榮,必榮之玄孫文俊遠遷永順羅衣壁(即今古丈縣)。必才子嗣最盛,其後有遷漵浦、武岡、邵陽、麻陽以及貴州黃道司和松桃者。原福公宅基樓下,其後有遠遷四川安岳,綿陽和青神諸縣,湖北勛陽,廣西羅城、龍勝、興安和恭城諸縣者。原祿公宅基坪上白沙坪,其後有遷武岡和永順,更有遠遷四川成都,廣西龍勝和義寧等地。彥二公,下分政本政第兩系,政本居由溪、白溪、琅塘;政第居輦溪、橫山、太平鋪,也有外遷四川安岳,廣西灌陽和柳州,湖北樊城以及本省漵浦、城步、武岡和新寧者。彥三公,宅基烏山港和連溪等處,其後有外遷重慶壁山,貴州思南,湖北施南和襄陽,以及湘北桃源者。反清名士羅樹蒼,農運革命烈士羅卓雲,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羅盛教等,都是新化羅姓的傑出人物。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羅鄉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鷹鉤鼻的人主要位於中國哪裡 瀏覽:1000
義大利的前身什麼帝國 瀏覽:278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哪個法最強 瀏覽:580
伊朗農業發展怎麼樣 瀏覽:316
印度人能懶到什麼程度 瀏覽:262
印尼哪裡買油畫 瀏覽:703
越南真愛什麼故事 瀏覽:761
印度的著名建築首都叫什麼 瀏覽:428
中國瓜地馬拉原石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643
自己去英國旅遊需要什麼條件 瀏覽:282
西方如何看中國 瀏覽:992
英國菜為什麼變黑暗 瀏覽:567
偷了有毒血吃印度什麼生血葯 瀏覽:605
義大利玉米粉做什麼菜 瀏覽:367
印度最好的井在哪裡 瀏覽:607
英國跟新加坡留學哪裡好 瀏覽:355
英國爆炸案用的什麼炸葯 瀏覽:388
印度陸上鄰國是哪個 瀏覽:512
越南老街現在怎麼樣了 瀏覽:990
中國平安為什麼漲 瀏覽: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