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羽生的姓是罕見的嗎
罕見。
這是一個日本姓,因為數量稀少,所以屬於稀有的姓氏。通過日本大數據顯示,羽生氏在日本「百家姓」中排1645位,全國大約有9800人,屬於稀有姓氏。所以基於這個數量,對比日本總人口數,就可以得出它的比率很低,很罕見。
羽生姓氏的特:
跟中國的九李十八張類似,日本羽生姓氏有大羽生和小羽生之分。因為相同的漢字,不同的日語發音緣故,羽生 (はにゅう,羅馬音:Hanyu,中文發音:哈牛)即羽生本羽占整個姓氏人口總數的85%,被稱為大羽生,而羽生(はぶ,羅馬音:Habu,中文發音哈布)僅佔15%,被稱為小羽生。
㈡ 有姓羽的嗎
百家姓里有姓羽的嗎? 我姓羽 (??BoB)?
中國姓氏羽排名第幾 第一個淵源:源於地名,出自上古時期羽山,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羽山,原為古代傳說中的山名,大禹的父親鯀就在羽山被堯帝所殺。在典籍《書・舜典》中記載:「殛鯀於羽山。」
羽山,在東海祝其縣南邊,在史籍《史記・五帝紀注》中記載:「羽山,在沂州臨沂縣界。」在史籍《漢志》中也記載:「東海郡祝其縣,莽改曰猶亭;東海郡厚丘縣,莽改曰祝其亭;兩亭屬縣當互調。」即王莽改祝其縣為祝其亭,改南郡郢縣為郢亭,改遼東文縣為文亭,改蒼梧廣信縣為廣信亭,改六安安風為安風亭。
祝其縣羽山,就是漢朝時期東海郡沂州的臨沂羽山,也就是位於今天江蘇省東海市與山東省臨沭縣交界處的羽山,海拔269.5米,是東海縣的最高峰。羽山背倚齊魯、襟懷吳楚,是一座名垂青史的千古名山。
史書記載,上古時洪水滔天,民不聊生。堯帝命鯀去治水,鯀採取不斷加高堤防的辦法,使河床越淤越高,最終堤倒水決,淹死無數黎民,鯀因此被堯帝殺死在羽山。鯀的兒子禹接替了父親的治水任務,採用疏導的辦法,一心撲在治水上,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順利地將洪水引入大海,使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後來禹接替堯為帝。
羽山頂上原有一口殛鯀泉,口徑有面盆大,常年不涸。按古書所說,鯀死後變成三條腿的鱉,住在這個泉中,所以殛鯀泉每遇陰雨天氣便腥不可聞。遺憾的是,1958年的大躍進時期,羽山下李堰公社一名姓李的生產助理異想天開地要引羽山的水灌溉農田,用炸葯炸塌了殛鯀泉,千古名泉毀於一旦。由於地質構造被破壞,殛鯀泉再也沒有泉水流出來了。羽山上還有三縫石,高約十米,石上有三道整齊的劈縫,傳說是堯殺鯀時試劍的痕跡。
居於羽山的原住民中,自古就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羽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二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西周時期官吏羽師,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羽師,是西周初期設立的教授羽舞的舞師。
在典籍《周禮・地官・舞師》中記載:「羽師,羽舞。羽,析白羽為之,形如也,因稱舞。註:析五采繒。」也就是教人用彩繒跳舞,如今天的綵綢舞。
在羽師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羽氏。
第三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鄭國君主鄭穆公之孫羽頡,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在史籍《姓氏考略》中記載:「鄭穆公之子揮,字子羽,其孫頡,以王父字為氏。」在史籍《左傳・襄二十年》中記載:「(公元前552年)羽頡出奔晉。」
鄭國貴族出身的羽頡,是鄭穆公之孫,是一個頗有遠見的人。
羽頡看到自己的國家弱小,隨時都有被大國楚、晉、秦等吞並的危險,認為只有與強國結盟,才會有生存的可能,便向鄭國的當權上卿大夫姬伯有提出與晉、楚兩個鄰國結盟的建議。姬伯有採納了他的建議,在周簡王姬夷二十年(公元前552年)就派他出使晉國,派另一位卿大夫公孫黑(子)出使楚國。
公孫黑卻認為這是姬伯有想獨攬大權的陰謀,遂突然發動兵變殺害了姬伯有。這時羽頡已到了晉國,他聽說這一消息後,怕受株連,從此就再也沒有回鄭國。
羽頡非常有才幹,在晉國受到晉平公姬彪的重用。後來,羽頡促成晉平公參加了第二次「弭兵結盟」大會。會後晉、楚兩國平分了春秋霸權,在以後的幾十年裡,諸侯國之間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戰爭。
羽頡的後裔子孫,皆以「羽」為姓氏,稱羽氏。
第四個淵源:源於官位,出漢朝時期漢武帝設置的羽林軍,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期門、羽林,為漢朝時期的武職官稱。
在史籍《前漢・百官志》中記載:「期門、羽林。羽林,亦宿衛之官,言其如羽之疾,如林之多也。一說羽,所以為王者羽翼也。」
據史籍《漢書・百官公卿表》中記載:「期門,掌執兵送從。羽林,掌送從,次......>>
百家姓有姓羽的嗎 有羽這個姓氏。但羽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沒有收錄。
羽(yǔ)姓源出有:
第一個淵源
源於地名,出自上古時期羽山,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羽山,原為古代傳說中的山名,大禹的父親鯀就在羽山被堯帝所殺。在典籍《書・舜典》中記載:「殛鯀於羽山。」羽山,在東海祝其縣南邊,在史籍《史記・五帝紀注》中記載:「羽山,在沂州臨沂縣界。」在史籍《漢志》中也記載:「東海郡祝其縣,莽改曰猶亭;東海郡厚丘縣,莽改曰祝其亭;兩亭屬縣當互調。」即王莽改祝其縣為祝其亭,改南郡郢縣為郢亭,改遼東文縣為文亭,改蒼梧廣信縣為廣信亭,改六安安風為安風亭。祝其縣羽山,就是漢朝時期東海郡沂州的臨沂羽山,也就是位於今天江蘇省東海市與山東省臨沭縣交界處的羽山,海拔269.5米,是東海縣的最高峰。羽山背倚齊魯、襟懷吳楚,是一座名垂青史的千古名山。
史書記載,上古時洪水滔天,民不聊生。堯帝命鯀去治水,鯀採取不斷加高堤防的辦法,使河床越淤越高,最終堤倒水決,淹死無數黎民,鯀因此被堯帝殺死在羽山。鯀的兒子禹接替了父親的治水任務,採用疏導的辦法,一心撲在治水上,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順利地將洪水引入大海,使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後來禹接替堯為帝。羽山頂上原有一口殛鯀泉,口徑有面盆大,常年不涸。按古書所說,鯀死後變成三條腿的鱉,住在這個泉中,所以殛鯀泉每遇陰雨天氣便腥不可聞。遺憾的是,1958年的大躍進時期,羽山下李堰公社一名姓李的生產助理異想天開地要引羽山的水灌溉農田,用炸葯炸塌了殛鯀泉,千古名泉毀於一旦。由於地質構造被破壞,殛鯀泉再也沒有泉水流出來了。羽山上還有三縫石,高約十米,石上有三道整齊的劈縫,傳說是堯殺鯀時試劍的痕跡。
居於羽山的原住民中,自古就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羽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二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西周時期官吏羽師,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羽師,是西周初期設立的教授羽舞的舞師。在典籍《周禮・地官・舞師》中記載:「羽師,羽舞。羽,析白羽為之,形如也,因稱舞。註:析五采繒。」也就是教人用彩繒跳舞,如今天的綵綢舞。
在羽師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羽氏。
第三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鄭國君主鄭穆公之孫羽頡,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在史籍《姓氏考略》中記載:「鄭穆公之子揮,字子羽,其孫頡,以王父字為氏。」在史籍《左傳・襄二十年》中記載:「(公元前552年)羽頡出奔晉。」鄭國貴族出身的羽頡,是鄭穆公之孫,是一個頗有遠見的人。羽頡看到自己的國家弱小,隨時都有被大國楚、晉、秦等吞並的危險,認為只有與強國結盟,才會有生存的可能,便向鄭國的當權上卿大夫姬伯有提出與晉、楚兩個鄰國結盟的建議。姬伯有採納了他的建議,在周簡王姬夷二十年(公元前552年)就派他出使晉國,派另一位卿大夫公孫黑(子)出使楚國。公孫黑卻認為這是姬伯有想獨攬大權的陰謀,遂突然發動兵變殺害了姬伯有。這時羽頡已到了晉國,他聽說這一消息後,怕受株連,從此就再也沒有回鄭國。羽頡非常有才幹,在晉國受到晉平公姬彪的重用。後來,羽頡促成晉平公參加了第二次「弭兵結盟」大會。會後晉、楚兩國平分了春秋霸權,在以後的幾十年裡,諸侯國之間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戰爭。
羽頡的後裔子孫,皆以「羽」為姓氏,稱羽氏。
第四個淵源
源於官位,出漢朝時期漢武帝設置的羽林軍,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期門、羽林,為漢朝時期的武職官稱。在史籍《前漢・百官志》中記載:「期門、羽林。羽林,亦宿衛之官,言其如羽之疾,如林之多也。一說羽,所以為王者羽翼也。」據史籍《漢書・百官公卿表》中記載:「期門,掌執兵送從。羽林,掌送從,次期門。」其職掌主要負責宮廷宿衛及皇帝......>>
羽字頭的姓氏有那些? 翟, 翁,
中國的姓氏有姓"羽"的么,說出幾個姓羽的中國名人明星 羽凡(羽泉組合之一)
在百家姓中有沒有「羽」這個姓 姓氏排名731名 人數184(每千萬人)
中國古代有沒有姓羽的皇帝 沒有吧
百家姓里與羽同音的姓有哪些? 百家姓里與羽同音的姓有:於、於陵、於、、余、餘、俞、虞、虞丘、魚、魚孫、庾、宇文、喻、玉、遇、郁、骸⑽怠⑽境佟⒂、御龍等。
有沒有姓翳羽的 大致來說有這個姓,但很少有人姓這個
㈢ 中國有多少姓羽的人,在茂名有嗎
茂名有,我知道茂名供電局有人姓羽的,不過不知道他叫什麼名。他是致公黨員。
㈣ 中國姓氏人口數排名
中國姓氏前100位排名如下:
王、李、張、劉、陳、楊、黃、趙、吳、周、徐、孫、馬、朱、胡、郭、何、高、林、羅、鄭、梁、謝、宋、唐、許、韓、馮、鄧、曹、彭、曾、肖、田、董、袁、潘、於、蔣、蔡、余、社。
葉、程、蘇、魏、呂、丁、任、沈、姚、盧、姜、崔、鍾、譚、陸、汪、范、金、石、廖、賈、夏、韋、付、方、白、鄒、孟、熊、秦、邱、江、尹、薛、閆、段、雷、侯、龍、史、陶、黎、賀、顧、毛、郝、龔、邵、萬、錢、嚴、覃、武、戴、莫、孔、向、湯。
目前我國在用的姓氏有6000多個: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國家,至今已有五千多年歷史。中國姓氏龐雜繁多,據《中國姓氏大辭典》收錄,從古至今各民族用漢字記錄的姓氏多達2.4萬個。
這些姓氏在發展演變過程中,有的已消失於歷史長河中,有的則經過世代傳承延續下來,逐步形成目前在用的6000多個姓氏。
㈤ 中國姓氏中的姓yu,有那幾個字
Yu [於、余、虞、俞、魚、喻、禹、郁、於、庾、蔚]
1、於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出自炎帝、黃帝世系的典型的自黃河流域播遷全國的姓氏。一般認為於姓最早出自姬姓,西周初年,西周姬姓周武王之子邘叔獲封於邘國(河南),後邘叔的子孫就以於為氏。 春秋戰國,邘叔有後裔遷山東郯城。魏晉南北朝時期,於姓真正走向全國。
2、余姓,主要起源於姬姓,東周春秋時期秦國上卿由余之後。中國百家姓氏之一,據2010年全國第6次人口普查統計結果顯示,中國大陸余姓人口約640餘萬(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另2016年公安部統計數據約有近700萬),約佔中國人口總數的0.41%,當年排名第41位。
人口分布主要以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廣東,浙江,江西等南方省份居多。余姓發源地據考起源於現陝西鳳翔一帶,可考據的得姓始祖以姬姓余氏為多。
3、虞姓,是一個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四十四位,人口約三十八萬一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24%左右。
4、俞姓,為中國第119位常見姓。約佔全國人口的0.12%,約140萬人。約50.5%分布於浙江、江蘇2省(其中浙江省最多,約佔35.9%),30.6%分布於安徽、上海、江西、福建、山東等5省市。望出河東郡、河間郡、吳興郡、廬郡、江陵郡。
5、魚姓,是中國一個古老的姓氏,主要出自子姓,得姓始祖是春秋時期宋國君主宋襄公的庶兄子目夷(字子魚)。子魚的子孫有一支以先祖的字為姓,稱魚姓。
唐代亦有鮮卑族人改姓魚氏等。魚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35位。
6、喻姓,拼音Yù,是中華民族的古老姓氏之一,百家姓中排列第三十六位。早在唐、宋時期撰寫的百家姓氏一書中,喻姓就收入其中。據史書記載,喻姓起源於黃河流域。
7、禹(yǔ)姓,源於姒姓,出自夏朝開國君主大禹,屬於以先祖謚號為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07位。2013年全國人口普查禹姓排305位。
8、郁氏,在宋版百家姓一書中列為第一百八十一。現行較罕見姓氏。分布頗廣,今北京,天津武清,河北南宮、威縣、清河、尚義、景縣,山東昌樂、平邑、莒南、泰安、曲阜、臨沂、河東,內蒙古烏海,江西崇仁,廣東吳川,雲南隴川、江蘇無錫、安徽天長、瀘水等地均有分布。漢族、壯族有此姓。宋代有郁藻、郁繼善;明代有郁逢慶;又有郁文博,上海人,校勘家;清代有郁松年;又有郁禾,崑山人,經學家。
9、於(yū)(yù)姓,得姓始祖為於則。中國人的祖先早在距今5000年以前就已經懂得穿鞋子,當初發明和製作鞋子的人,就是現在於姓中國人的始祖於則。根據《世本》上記載,黃帝的臣子中有於則,開始發明和製作鞋子。於姓中國人的始祖於則被封於內鄉,有一個於村,與商地近,就是史記上的楚、商於地,後代以於為氏,望族出於廣陵、京兆。
於氏始祖於則最初封於內鄉,所在地在現在的河南省境內。而根據《世本》的記載,這個家族的子孫主要繁衍於廣陵。望族居廣陵郡,就是現在的江蘇省江都縣一帶。於氏後人尊於則為於姓的得姓始祖。
10、庾(Yǔ)姓源出有二,一出自顓頊高陽氏,以官名為氏。二亦出自以官名為氏,上古周朝時,管理糧倉的官員叫「庾廩」,因為世代以此官職而有功,被賜予庾姓,其後代亦以官名為姓,相傳姓庾。庾姓在兩漢時代形成了潁川和新野兩大郡望,而潁川庾姓最繁盛是當今庾姓中最大支派。
11、蔚(Yù)姓,屬於「以邑為氏」,起源於蔚州,祖宗公子翩。姓氏源流 關於蔚姓的起源,一共有兩種說法:出自姬姓 周宣帝時,鄭國公子翩被封於蔚邑(今山西省平遙縣和靈丘縣一帶),世稱蔚翩。蔚翩原為姬姓,他的後代子孫遂以其名命姓,稱為蔚姓,以邑為姓。據《姓氏考略》記載:「以邑為氏,蔚州,代地,周宣帝置,望出琅琊。或去草作尉。實則系出姬姓的鄭公子翩封邑於蔚,其後以邑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