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最早文字記載哪個青銅器

中國最早文字記載哪個青銅器

發布時間:2023-02-10 16:22:57

① 中國最早出現的青銅器在哪個朝代

我國青銅器貫穿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整個文明史,形成了獨具特色、豐富多彩的青銅文化,在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

夏代青銅器已經開始走出新石器時代青銅器製造的原始階段,其大量的禮器和兵器形成了我國青銅器造型的基本格局,神秘的獸面紋開啟了我國青銅器紋飾的主體圖案,庄嚴厚重的審美感受更是代表了我國青銅器的整體藝術風格,這些均為商周青銅器藝術鼎盛時期的到來作了必要的鋪墊。

我國使用青銅器的歷史相當久遠,可以遠溯至夏商周之前。青銅器古樸凝重,造型典雅,是我們祖先的智慧結晶。青銅器在鑄造工藝方面有自己的特殊傳統,造型豐富、品種繁多、面貌各異、精品迭出,有很高的科研價值。

早在6500多年前,陝西臨潼姜寨的仰韶文化先民鑄造出了第一塊

銅片。隨後,從馬家窯文化到龍山文化時代,先民們又遺留下來了陶寺遺址的銅鈴,登封王城崗遺址的殘銅片、坩堝殘片等。

我國發現最早的青銅器是馬家窯文化的青銅刀,距今約4800年。

在甘肅青海距今4000年的齊家文化時代,他們則開始冶鑄或冷鍛出銅刀、鑿、錐、鑽頭、斧、匕、指環以及小飾件和鏡子等銅器。被確認最早的3件銅鏡屬齊家文化,它們的製作較粗糙,但是青銅鏡已無疑問。

這些均顯示了我國文化由「銅石並用時代」向「青銅時代」的緩慢過渡。

夏代是我國第一個進入階級社會的奴隸制國家,人類文明已由石器時代步入了青銅時代。

這時,青銅器工藝在總結新石器時代器物製造經驗的基礎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偃師二里頭遺址和夏縣東下馮遺址這一片獨特面貌的早期青銅文化區域,同我國歷史記載的夏王朝統治的范圍大致吻合。

根據偃師二里頭夏代遺址所發現的夏代鑄銅作坊和青銅器物來看,這一時期的青銅二里頭文化中的銅牌飾器已經出現了禮器、兵器、生產工具、樂器和裝飾器等五大類型,而在貴族墓中發現的青銅器主要是禮器和兵器。

可以說,夏代貴族墓中出現的禮器和兵器,奠定了我國青銅器以禮器和兵器為主的構架模式。傳說夏禹鑄九鼎,從此我國歷史上才有了「定鼎」「問鼎天下」和「一言九鼎」等說法。

大禹建立夏朝後,在以前先王子孫諸侯國林立的基礎上,又分封了很多諸侯國,時間長了,有些諸侯不免離心離德。為了檢閱天下究竟有多少諸侯國,維護夏朝和諸侯國的統屬關系,大禹決定召開一次諸侯大會。因這時適值各方諸侯來朝,夏禹趁機舉行郊祀之禮,眾諸侯都留在陽城住。

祭畢,諸侯紛紛散開,然後又聚攏到一起。大家對大禹不滿。一個諸侯說:「真是好笑,他向上天推薦皋陶,可是皋陶已經老病垂危,朝不保夕,哪個不知道?他要禪位於他,豈不是虛領人情嗎?」

一個諸侯接著說道:「我聽說,夏禹的兒子啟糾合了無數心腹之臣,想承襲王位。大禹哪裡肯傳賢人呢?」

後來不太滿意的諸侯就都紛紛歸去。

大禹郊祭之後,看見諸侯不服而去的有33國之多,心中不免納悶。計算起來,不服之國以東南兩方為多。於是大禹決定在陽城東南的塗山盡早召開諸侯大會,以檢討自己的過失。

到了正式大會的日子,大禹穿了法服,手執玄圭,站在台上,四方諸侯按照他們國土的方向兩面分列,齊向大禹稽首為禮,大禹在台上也稽首答禮。

禮畢,夏禹大聲向諸侯說道:「我德薄能鮮,不足以服眾,召集大家開這個大會,為的是希望大家明白懇切的責備、規誡、勸喻,使我知過,使我改過。我胼手胝足,賓士水土,雖略有微勞,但生平所最兢兢自戒的是個『驕』字。

「舜帝也經常以此來告誡我說:『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如果我有驕傲矜伐之處,請大家當面告知,否則就是教我不仁啊!對大家的教誨,我將洗耳恭聽。」

大家都明白禹受命於天,原本對大禹有意見的諸侯看到大禹這種態度,也都表示敬重佩服,消除了原先的疑慮。大禹對各諸侯又重加賞賜,並申明貢法,要求必須按照規則繳納。同時,大禹也表示要竭力保護各諸侯國的權利,使其不受鄰國的侵犯。

塗山大會之後,諸侯們高高興興分道而去。大禹也率領群臣返回都城陽城。走到半路,忽然傳來急報,說皋陶去世了,大禹聽了,非常傷心,返都之後,就又改薦伯益於天。這樣,從前疑心的諸侯知道誤會了大禹,就在堅決擁護大禹的同時,也積極進獻各類貢品。

為表示敬意,各方諸侯常來陽城獻「金」即青銅,後來,九州所貢之銅年年增多,大禹想起從前黃帝軒轅氏功成鑄鼎,為了紀念塗山

大會,就准備將各方諸侯進獻的青銅,鑄造成幾個大鼎。

但為免諸侯責備,大禹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哪一州所貢之金,就拿來鑄哪一州的鼎,將哪一州內的山川形勢都鑄在上面。

並將從前治水時所遇到的各種奇異禽獸、神怪等一並鑄在鼎上,使九州之百姓知道哪一種是神,那一種是奸。

又過了幾個月,大禹已在位5年了。夏禹承帝舜之制,也是5年就巡視天下一次。巡視回來後,氣勢磅礴的九鼎鑄成,即冀州鼎、兗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揚州鼎、荊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鼎上鑄著各州的山川名物、珍禽異獸。

九鼎象徵著九州,其中豫州鼎為中央大鼎,豫州即為中央樞紐。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陽城,藉以顯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從此一統。九鼎繼而成為「天命」之所在,是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

大禹把九鼎稱為鎮國之寶,各方諸侯來朝見時,都要向九鼎頂禮膜拜。從此之後,九鼎成為國家最重要的禮器。

②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青銅器是哪個朝代的

最早的青銅器,出現在原始社會末,到了夏朝,青銅器種類逐漸增多,商朝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工藝精美,種類繁多,青銅器冶煉技術和青銅器製造工藝高度發展,生產規模大。造型奇特的青銅四羊方尊和巨大的司母戊鼎等,就出自商朝。司母戊鼎是商朝後期的鑄品,此鼎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製造雄偉,工藝高超,紋飾華麗,據說,該鼎是商王武丁的兒子為祭祀母親而鑄造的。

而西周青銅器種類更加豐富,大量用於祭祀,與商周同期,我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也曾盛行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像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那裡出土的青銅面具,大型青銅立人像,青銅神樹等,曾引起中外人士矚目。

商朝代表著青銅器的鼎盛時期,商朝人在青銅冶煉技術的基礎上,認識了人類物質文化發展史上重要的金屬一一鐵,並最先發明了鍛鐵工藝,這對人類有意義重大!

③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青銅器是哪個

中國最早的銅器出在仰韶文化早期的半坡文化中(距今6800-6300年)。上世紀50年代發掘西安半坡遺址時,在一座墓葬的填土中,發現一件銅片,發掘者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因為青銅器與文字、城市一同被認為是文明時代的物象表徵,史前時期的母系社會怎麼能有銅器出現呢?於是發掘者便猜想是不是因為老鼠打洞之類的後來活動帶進來的,雖然老鼠洞沒有找到,在《西安半坡》報告中也沒有收入。擱置了20多年後,七幾年附近的考古又發現了一個銅片和一個銅管,專家聯想到了50年代發現的銅片,然後一起送到北京檢測,這件銅器經有色金屬研究院分析,含鎳量達20%左右,是一件銅鎳合金的白銅 。

④ 銘文中首次出現中國二字的青銅器是什麼

最早出現「中國」一詞的西周早期著名禮器何尊、記載武王伐紂准確時間的國之重寶利簋。

口圓體方的何尊內底鑄有一篇122字銘文,其中出現「宅茲中國」四個字。這是「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記述的是成王繼承武王遺志,營建東都成周之事。

造型巨大的牆盤底部鑄有銘文284字,前段頌揚西周文、武、成等七代周王功績,後段記敘微氏家族高祖、烈祖等六代的事跡;裝飾著饕餮紋的利簋記載武王伐紂的具體時間是在甲子日,並提到當天清晨歲星(即木星)當空的天文現象;

多得五銖錢范的背面只有六字銘文——「多得五銖千萬」,內容通俗直白……一件件展品如信使,穿越時空,傳遞「秘匙」,解鎖歷史中的家國大事,生活場景。

(4)中國最早文字記載哪個青銅器擴展閱讀

陝西寶雞是周秦文明的發祥地,自漢代以來,青銅器在寶雞不斷出土,數量之巨,精品之多,銘刻內容之重要,均居中國之首,因此,寶雞被譽為「青銅器之鄉」,數萬件青銅器從這里出土,大盂鼎、散氏盤、毛公鼎、虢季子白盤等聞名於世。

記者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看到,陳列以考古研究成果、歷史文獻為依據,薈萃了寶雞地區出土的珍貴青銅器等文物,分為「青銅器之鄉」、「周禮之邦」、「帝國之路」、「智慧之光」四部分。

「周禮之邦」是展覽的核心,以對周禮的追溯和闡釋為線索,重點展現「厲王簋」、「牆盤」以及相關文物的配套陳列。

其中,國寶重器「何尊」為橢圓方形,口圓而外侈,器腹四邊透澆玲瓏剔透的扉棱。銘文中的「營建洛邑,宅茲中國」是「中國」兩字作為片語首次出現。據記者了解,「國」的本意指城、邦。「中國」的原意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即王國都邑及京畿地區。

⑤ 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哪件青銅器

「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的銘文。它是一個很典型的酒銅器代表。何尊,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國家一級文物,是中國西周早期一個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貴族所作的祭器。1963年出土於陝西省寶雞市寶雞縣賈村鎮(今寶雞市陳倉區),收藏於中國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尊內鑄有122字的銘文,銘文記載了周成王繼承武王的遺訓,「中國」兩字作為片語,首次在何尊銘文中出現。青銅銘文,就是用青銅鑄造出的寶貴歷史,可以印證史籍或彌補史籍的不足。

《何尊》銘文可以證明:洛邑始建於周公攝政五年,歷時七年建成。七年後是成王五年,成王在這一年下令遷都成周洛邑。文獻記載,西周成王時,曾有遷宅洛邑一事。


(5)中國最早文字記載哪個青銅器擴展閱讀:

「中國」一詞已經有著3000年的使用歷史,但一直只是作為一種代指性名詞來使用,沒有一個王朝曾經將「中國」兩字明確作為其政體的直接名稱。漢朝的國號是「漢」。唐朝的國號是「唐」,以後建立的王朝國號有宋、遼、金、元、明等,清政府與外國簽訂的條約上簽署的國名是「大清」。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一名,在外交文獻上出現,始於1842年的《南京條約》。真正以"中國"做為正式國名簡稱,是從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中華民國開始的。

從這時起,"中國"才成為具有國家意義的正式名稱。如今,"中國"已是中華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組成的國家了,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實際的語言操作中「中國」一詞依然具有地域、文化和政治的多重意味,但在國際媒體上一般是指中國大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

⑥ 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哪件青銅器

寶雞出土的國寶西周「何尊」是最早記錄中國一詞的青銅器。

何尊是西周早期的一件青銅酒器,周成王五年為貴族「何」所作,內底鑄銘文12行122字,記成王繼承武王遺志,營建並遷宅東都洛邑後對宗室小子的訓誥,並提及文王受天命、武王克商等事。其中「宅茲中國」為「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是考古界共識。

(6)中國最早文字記載哪個青銅器擴展閱讀:

「何尊」尊內底鑄有銘文12行、122字銘文,其中宅茲中國為「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記述的是周成王繼承周武王遺志,營建成周(今河南洛陽)之事。

「何尊」尊高38.8厘米,口徑28.8厘米,重14.6公斤。圓口棱方體,長頸,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獸面紋,角端突出於器表。體側並有四道扉棱。造型渾厚,工藝精美。

「何尊」材質:何尊的主要材料有銅、錫和鉛等金屬成分,三者所佔比例也不同。早期銅占以上,有的錫僅佔有0.8%,中期錫、鉛比例分別為5-8%、1-6%,有所增加,晚期則以鉛替錫的趨勢更明顯。

「何尊」造型:口圓體方,通體有四道鏤空的大扉棱裝飾,頸部飾有蠶紋圖案,口沿下飾有蕉葉紋。整個尊體以雷紋為底,高浮雕處則為卷角饕餮紋,圈足處也飾有饕餮紋,工藝精美、造型雄奇。

銅尊內膽底部發現了一篇一百二十二字銘文,而其中「宅茲中國」大意為:我要在國家的中心﹙成周﹚管理天下。這是「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此器造型紋飾都有獨到之處,庄嚴厚重,美觀大方,主體感極強。圓口方體,有四道大扉棱裝飾。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最早文字記載哪個青銅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說德國被義大利拖垮 瀏覽:259
越南人用英語怎麼說伊朗人 瀏覽:841
印尼多少錢相當於人民幣 瀏覽:555
馬來西亞跟印尼是什麼派 瀏覽:244
中國首個科學考察站是什麼 瀏覽:16
英國人口語為什麼那麼標准 瀏覽:943
印度911孟買恐襲事件為什麼殺人 瀏覽:155
印度是熱帶人為什麼身材高大 瀏覽:174
中國到印度的高鐵有哪些 瀏覽:950
英國諾曼征服後如何循序稅收 瀏覽:34
中國移動app上的訂單編號在哪裡找 瀏覽:46
為什麼英國樓市靠不住 瀏覽:62
英國什麼時候做出原子彈 瀏覽:952
去印尼什麼卡比較好 瀏覽:395
義大利心絞痛是怎麼回事 瀏覽:617
商務簽證可以在中國待多久 瀏覽:330
英國馬匹身高多少 瀏覽:456
為什麼美國炸死伊朗 瀏覽:741
美國有多少家媒體在中國 瀏覽:280
伊朗和阿拉伯有什麼關系 瀏覽: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