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姓金的大概有多少人
根據新華社北京2006年1月10日電,國家自然基金委支持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的《百家姓》順序已經新鮮出爐,金姓從第六十九位升為第六十四位。
二、當代金姓分布
金姓人口單位面積內密度最高的地區在浙蘇皖三省、豫鄂大部、江西北部、福建北端、山東南部、山西東南、黑吉遼大部地區,每平方公里的金姓人口達到0.8人以上,中心地區的長江三角洲可達3人以上。金姓分布密度示意圖表明:密度在0.9人以上/平方公里的地區僅僅占總國土面積的14.7%,金姓人口大約179.6萬;0.4—0.8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23.6%,金姓人口大約126.9萬;不足0.4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61.7%,金姓人口大約7l.5萬。
金姓分布很廣,但在人群中分布不均衡。金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金姓是屬於長江流域和東北地區的姓氏。在豫鄂大部、浙蘇皖大部、貴州東部、雲南東北、黑吉遼大部、內蒙古東北地區,金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3%以上,中心地區可達0.6%以上.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5.2%;在四川、湘贛閩大部、雲南大部、貴州東部、廣西西部、廣東北部、陝甘寧大部、青海東部、新疆西北、晉冀魯大部、內蒙古中部和東部、東北其他地區,金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1%—0.3%,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4l%;在其他地區,金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1%以下,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43.8%。
㈡ 中國姓金的有多少人
應該是800多萬吧
㈢ 百家姓里有人姓金嗎
《百家姓》里有姓金的,而且比較靠前,排第29位。
趙錢孫李 周吳鄭王
馮陳諸衛 蔣沈韓楊
朱秦尤許 何呂施張
孔曹嚴華 金魏陶姜
…………
金姓祠堂
㈣ 中國姓金有多少人
2008年12月2 日 金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69位,約有人口416萬,佔全國人數的0.32%
起源和分布:
金姓的姓源較多,最早的一支源於上古時的少昊帝,即東漢應劭《風俗通義》所雲:金姓是「少昊金天氏之後」。少昊是古代東夷族首領,東夷族以鳥為圖騰,他曾以鳥名為官名,設有工正和農正,管理手工業和農業。相傳他因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按照古人的五行學說,土生金,他以金德王,故號為金天氏。《帝王世紀》上說:少昊自窮桑登帝,後徙曲阜。窮桑在今山東曲阜市北。少昊的子孫中,有一支簡化他的號「金天氏」而為姓氏,就是金氏。 尋根溯源 ①出自匈奴休屠王之子金日石單之後。《前秦錄》載:"漢休屠王太子日石單事武帝,帝以休屠作金人祭天,賜姓金氏。"②相傳古有金國,國人以金為氏,伏羲臣金堤為其後(見《姓考》)。③出自黃帝己姓後裔。據《風俗通義》所載,相傳黃帝之子少昊死後被尊為西方大帝,五行學說中西方屬金,則少昊有金天氏之稱,其後裔有以金為氏者。④據《吳越備史》所載,西漢時項伯受賜劉姓,其後裔在五代時為避吳越王錢鏐之名諱("劉"與"鏐"音同),改姓金。⑤賜姓而來。明代蒙古王子也先土干,元人額森圖克、阿爾哈特實哩等受賜金姓;清乾隆帝賜台灣土著七姓有金姓。⑥改姓或其他。元人金履祥、清人金聖嘆均系改姓;景頗族金劈氏、恆滾氏,達斡爾族索曲氏、德力根氏等漢姓為金;南北朝時羌族,唐時新羅國,金時女真族,今日回、蒙、土等族均有金姓。⑦朝鮮族中源自「王」姓。公元1392年,高麗王朝大將李成桂廢黜高麗王自立為國王,改國號為「朝鮮」。朝鮮王欲將蒙古血統很濃的原高麗王朝王室家族(王姓)斬盡殺絕,於是朝鮮王姓之人紛紛改姓金、全、玉。
另一支金氏出自西漢時的金日磾(音密滴)。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武帝派將軍霍去病率騎兵出隴西,擊匈奴,收得匈奴休屠王的「祭天金人」。「金人」即金佛像,是匈奴王族立以祭天的。這年秋天,休屠王的太子日磾隨渾邪王歸漢,因日磾篤實忠誠,為漢武帝所信愛,武帝以其父作金人祭天,賜姓金氏,稱金日磾。從此,其子孫世代姓金。金日磾家族自武帝始,七世皆為內侍,與大臣張湯後世並稱「金張」,成為功臣世族的代稱。
除上述兩支金氏外,十六國前秦時,羌族首領有金氏。唐時新羅國王姓金。五代十國之一的吳越的開國之王叫錢鏐,因鏐與劉同音,為避其名諱,該國的劉姓人,皆去劉字的卯頭刀旁,改為金氏。 繁衍播遷 金姓發源地主要有山東和陝西及浙江、江蘇間地。春秋時郯國(今山東郯城北)即為山東金姓(少昊一支)所建,戰國時被吳所滅,國人有向南遷徙者,後在彭城(今屬江蘇)形成望族。西漢時匈奴人金日石單歸附漢室,族人繁衍於陝西西安一帶,其二子俱任侍中,其弟一族亦任朝中要職,與西漢大臣張湯後世並稱"金張",為功臣世族之家。南北朝時,甘肅等地有金姓足跡。如北齊大都督金祚即安定(今甘肅涇川縣北)人。唐代時金姓即為益州蜀郡(今四川成都)三姓之一,亦為汾州河西郡(今山西臨汾一帶)四姓之一。可見,這一時期,金姓已是南北並齊發展,分布點日益廣泛。五代是金姓發展史上一個重要時期,當時劉姓在吳越國本是大姓,為避" "諱而改姓金,大大增強了金姓族人,特別是南方浙江、江蘇一帶金姓勢力,後世南方金姓的發展,也大多以這一帶金姓為繁衍源頭。宋元之際,北方金姓有躲避兵禍而南遷者。明代洪武、永樂年間,江蘇、安徽、河南、湖北等地有山西大槐樹金姓移民。另有眾多少數民族姓氏被賜姓金,萌發了更多新生支脈。清代從嘉慶年間開始,閩、粵金姓陸續有人入台,進而僑遷海外。總之,明清之際,史冊所載名人層出不窮,且多出自南方,說明這一時期金姓已發展到一個新的鼎盛階段,而南方又是這一鼎盛之典型。今日金姓分布以河南、浙江、江蘇、湖北、四川和上海等地多此姓,這六省市金姓約佔全國漢族金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二。
但事實就是事實,中國400萬左右姓金的中間還包括了大量朝鮮族的
光韓國(還沒算北朝鮮)2007年姓金的就有800多萬了
㈤ 請問姓氏「金」的淵源誰知道還有在我國的分布情況
一、姓氏源流
金(Jīn)姓源出有四:
1、出自金天氏,黃帝之子少昊之後,簡改為金氏。據《風俗通義》、《姓纂》、《名賢氏族言行類稿》等所載,相傳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是黃帝的己姓子孫,少昊死後被尊為西方大帝;按照古人的五行學說,西方屬金,所以少昊又有金天氏的稱號。他的後裔就有以金為姓的,世代相傳,稱為金氏。
2、出自漢武帝時,為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之後,被賜姓金氏。據《前秦錄》載:「漢休屠王太子日磾事武帝,帝以休屠作金人祭天,賜姓金氏。」又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風俗通》所載,漢代,匈奴休屠王的兒子叫日磾,在漢武帝時,歸順於漢室。由於他曾鑄銅人像(又稱金人)以祭天,遂被賜姓「金」氏,稱金日磾,從此,他的子孫就統統姓了金,稱為金氏。
3、出自劉姓,為唐末五代時吳越國中的劉氏為了避嫌,改姓為金氏。據《吳越備史》、《元史儒學傳》等所載,西漢時項伯受賜劉姓,其後裔在唐末五代時,吳越國(十國之一)開國之王錢鏐的「鏐」與「劉」為同音字,為了避嫌,便將吳越國中的劉氏改為金氏。
4、除上述三支外,還有七個來源出自賜姓、改姓或小數民族中有金姓:
① 出自南北朝時羌族中有金姓。據《姓氏考略》載:「苻秦時羌酋有金姓,見前秦錄」;景頗族有復姓金劈氏、恆滾氏,達斡爾族有復姓索曲氏、三字姓德力根氏等漢姓為金氏。
② 唐時新羅國有金姓。據《唐書》載,新羅國(今朝鮮半島)王姓金。
③ 金時女真族,今日回、蒙、土等族均有金姓。
④ 元時有金覆祥,其先本為劉氏,後改為金氏。
⑤ 明永樂年間,成祖伐漠北,蒙古王子也先土干,率妻子部署來降,賜姓金氏。
⑥ 清代文學評論家金聖嘆,本姓張,後改姓金氏。
⑦ 清代愛新覺羅子孫中多有姓金的。
★★★得姓始祖①:少昊。少昊是黃帝的兒子,也是黃帝的繼承人,曾經在位84年,建都於曲阜。據傳,他是黃帝和螺祖所生的兒子,最先以金德王,訂立了後世重視金子的制度,所以他又有金天氏的稱號,他有一支子孫,後來也就以金為姓,世代沿用至今。這一支具有黃帝血統的金姓,後來自山東曲阜的老家逐漸向南繁衍,並且成為彭城的望族。彭城,就是現在江蘇的徐州。故金氏後人奉少昊為金姓的得姓始祖。
得姓始祖②:金日磾。金日磾本是匈奴休屠王之子,漢武帝初年歸順漢室。其侍帝數年,從未發生過失,深受武帝重視,從一個管馬的小官升至車騎將軍。武帝臨死前,囑其與霍光、桑弘羊等一起受遺詔輔政,成為功在漢室的輔國大臣。因其曾為武帝鑄金人像祭天,遂被賜以金姓,後人有沿用此姓者,且以金日磾聲望極高和始受姓氏之由而被尊為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金姓姓源較多,發源地主要有山東和陝西及浙江、江蘇間地。春秋時郯國(今山東省郯城北)即為山東金姓(少昊一支)所建,戰國時被吳所滅,國人有向南遷徙者,後在彭城(今屬江蘇省)形成望族。西漢時匈奴人金日磾歸附漢室,族人繁衍於陝西省西安一帶,其二子俱任侍中,其弟一族亦任朝中要職,與西漢大臣張湯後世並稱「金張」,為功臣世族之家。南北朝時,甘肅等地有金姓足跡。如北齊大都督金祚即安定(今甘肅省涇川縣北)人。唐代時金姓即為益州蜀郡(今四川省成都)三姓之一,亦為汾州河西郡(今山西省臨汾一帶)四姓之一。可見,這一時期,金姓已是南北並齊發展,分布點日益廣泛。五代是金姓發展史上一個重要時期,當時劉姓在吳越國本是大姓,為避開國之王錢鏐的「鏐」諱而改姓金,大大增強了金姓族人,特別是南方浙江、江蘇一帶金姓勢力,後世南方金姓的發展,也大多以這一帶金姓為繁衍源頭。宋元之際,北方金姓有躲避兵禍而南遷者。明代洪武、永樂年間,江蘇、安徽、河南、湖北等地有山西大槐樹金姓移民。另有眾多少數民族姓氏被賜姓金,萌發了更多新生支脈。清代從嘉慶年間開始,閩、粵金姓陸續有人入台,進而僑遷海外。總之,明清之際,史冊所載名人層出不窮,且多出自南方,說明這一時期金姓已發展到一個新的鼎盛階段,而南方又是這一鼎盛之典型。今日金姓分布以河南、浙江、江蘇、湖北、四川和上海等地多此姓,這六省市金姓約佔全國漢族金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二。金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六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三一。
三、歷史名人
金 顏:邵陽(今屬湖南省)人,宋代孝廉。性好施,孝友,人稱「義門金氏」。精於著文,曾奉詔列舉賢德之事,為天下第一。
金 鑾:隴西(今屬甘肅省)人,明代散曲家。通音律,工樂府,長於諷喻。著有《蕭爽齋樂府》等。
金 農:清代書畫家兼詩人。善詩文,精於鑒別金石、書畫。工隸書。尤以楷書自創一格,號稱「漆書」。為「揚州八怪」之一。
金 和:江蘇省上元(今南京市)人,清代著名詩人,作品多長篇,有散文化之特點。
金 榜:安徽省歙縣人,清代學者,乾隆年間進士,官至翰林院修撰。其從江永學,宗鄭康成,博採眾長,著有《禮箋》、《周易考占》等。
金日磾:西漢時大臣。本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漢武帝時從昆邪王歸漢,任馬監,遷侍中。其後世代官宦,且多為侍中。歷7世皇帝為內侍,與西漢大臣張湯後世並稱「金張」,成為功臣世族的代稱。他可以說是金姓歷代名人中地位最顯赫的人物。
金剛智:唐朝佛教密宗僧徒,南天竺人。來中國傳教,來中國傳教,曾譯《金剛頂經》,與善無畏、不空唐玄宗時並稱「開元三大士」。
金昌緒:浙江餘杭人,唐代詩人。在《全唐詩》中,他只有一首小詩流傳下來,可說是一位再小不過的詩人,但是他的這一首題為《春怨》的小詩,其藝術成就卻令人嘆服不已。「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初讀此詩時,不僅要疑惑,這位閨中少婦,何以要遷怒樹上的黃鶯鳥,從樹上趕走它,不讓它鳴叫?原來是黃鶯的鳴叫聲將她從夢中驚醒,那麼她做的是什麼夢呢?何以驚醒她便生氣,到了末句才明白,原來她做夢是要去遼西和丈夫相會,而黃鶯的鳴叫,驚醒了她,使她不得在夢中與丈夫相會。短短二十字,把閨中思婦對丈夫的思戀痴情痴態,描繪得栩栩如生,不能不漢服詩人深厚的藝術修養與藝術表現的功力。全詩如剝繭抽絲,一層一層,漸次披露,可謂既引人入勝,又委婉曲折。由此可以看出唐人詩歌藝術的精湛。
金忠儀:唐代新羅人,德宗朝官將軍。英勇機敏,巧捷過人。善繪畫,且精妙細致傳神。時人多仰慕。
金剛智:南天竺(今印度)人,唐代佛教密宗僧徒。來中國傳教,與善無畏、不空並稱玄宗「開元三大士」,曾譯《金剛頂經》等。
金履祥:蘭溪(今屬浙江省)人,宋末元初名儒。精研濂溪學派和洛陽學派理論,被朝廷召為史館編校,後隱居著書講學。撰有《大學疏義》、《中庸標注》、《仁山文集》等。
金朝興:巢人,明初都督僉事。因果敢英武,深謀遠慮受人稱頌,常以偏師取勝,功出諸將之上。謚號「武毅」。
金幼孜:明朝官吏。多次隨從明成祖北征。撰有《北征前錄》、《北征後錄》,又與胡廣、楊榮共撰《五經四書。性理大全》。宣宗時命修兩朝實錄,充總裁官。
金幼孜:新淦(今江西新干)人,明代建文年間進士,多次隨明成祖北征。曾參與編撰《五經四書·性理大全》,另撰有《北征前錄》、《北征後錄》等。
金聖嘆:明末清初文學評論家,本姓張名采,後來才改姓為金。為文怪誕,性情狂傲,不求功名,以著述為務。評天下才子書有六:一《離騷》、二《莊子》、三《史記》、四《杜詩》、五《水滸》、六《西廂》,其評語流傳甚廣。據傳,他為人狂傲而有奇氣,博覽多通,所作的文章更雅俗共賞。金聖嘆最傑出的成就是他對於《水滸傳》、《三國志演義》、以及《西廂記》等書的評論。據說,他對於這些名著的評論,立異標新,回出意表,被後世傳誦不斷。後來,在滿清順治年間,他以哭廟案坐斬,根據《柳南隨筆》的記述,他在臨死以前曾大嘆:「絕頭,至痛也;籍家,至慘也;而聖嘆以不意得之,大奇!」並且一笑而受刑。像這樣灑脫而透徹的話,恐怕也只有他這樣的奇才,才能脫口而出了。
金之俊:吳江(今屬江蘇省)人,明代萬曆進士,官至兵部侍郎。降清後曾建議清廷編置牌甲,以鞏固統治,後累官至中和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太傅。
金德輝:江蘇省蘇州人,清代著名崑曲演員。曾邀集江南各地崑曲名演員成立集秀班,享譽一時。其擅演《牡丹亭·尋夢》等劇。
金仲山:浙江省桐鄉人,著名新聞工作者、國際問題專家。曾參與創辦《世界知識》、《大眾生活》等報刊,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斗爭。建國後,從事新聞工作,後任上海副市長等職。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彭城郡:西漢地節元年改楚國為彭城郡。東漢章和二年改為彭城國,治所在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南朝宋改為郡。
京兆郡:漢太初元年改右內史置京兆尹,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三國轄區改為京兆郡。
2、堂號
麗澤堂:宋朝的時候金履祥最長濂洛之學,皇帝召他任國史館編修,沒到任就死了。他曾在麗澤書院講學,所以稱「麗澤堂」。
此外,金姓的主要堂號還有以:「彭城堂」、「京兆堂」、「鴻文堂」、「懷德堂」、「追遠堂」、「世耕堂」等為其堂號名的。
五、宗族特徵
1、金字意延堅韌不拔、真金不怕火煉,這也正是世代金姓追求的高尚品質。
2、金姓多改姓及少數民族同化而來,充分體現了中華大一統的歷史必然性。
3、金姓名人薈萃,尤以明清二朝為最。
4、金姓字行排序嚴謹,字意韻長。如清代金潤祥所修《金氏家譜》,內有山東金姓一支字行為:「尚祖承宗,安學緒業,寶家潤華。」
============================================================
【金姓宗祠通用對聯】
〖金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源自少昊;
望出彭城。
——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金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仁山理學;
翁叔勛員。
——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元代學者金履祥,字吉夫,號次農,學者稱仁山先生,蘭溪人。曾在嚴陵釣台書院教學,後專心著述,晚年又曾在麗澤書院講學。撰《尚書表注》,對《尚書》中的一些篇章表示懷疑;又撰《論語集注考證》,對未熹的《集注》加以核實補充;另著有《孟子集注考證》、《仁山文集》等。下聯典指西漢大臣金日磾,字翁叔,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武帝時跟從昆邪王歸附漢朝,歷官馬監、侍中。昭帝即位,他與霍光、桑弘羊等人同受遺詔輔政,因揭發莽何羅謀反有功,封秺侯。
麞侯世爵;
仁山隱君。
——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漢大臣金日磾。下聯典指元代學者金履祥。
績垂秀水;
學宗仁山。
——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金學堅,秀水人,貧而能守,不為豪勢所屈。下聯典指元·金履祥,一代名儒,學者稱「仁山先生」。
醉鄉作記;
廬墓生光。
——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聯
是孫典指北宋樂平人金極,字克中,紹聖年間進士,官分宜宰,曾上書請求斬「六賊」之首的奸相蔡京。後自號市隱,築廬名「醉鄉」,並作《醉鄉記》。下聯典指南宋蘭溪人金景文,字唐佐,雙親去世後,他在墓帝築廬守孝,夜裡見五彩天光照射墓上,人們以為是他的孝感所致。咸淳年間,被祀於三賢祠。
勛名翁叔;
理學仁山。
——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漢大臣金日蟬(前134-前86),字翁叔。與霍光、桑弘羊一起受遺詔輔政有功。下聯典指宋末學者金履祥(1232-1303),字吉父,元蘭溪(今屬浙江)人。學者稱其為仁山先生。他學以朱熹為宗,一生窮究義理,致力著述,為一代名儒。
秺侯世爵;
仁山隱居。
——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漢金日磾封為秺侯,子賞襲爵。下聯典指元金履祥,宋末以史館編修召,未及用而宋亡,隱居仁山不仕。
彭城世澤;
少昊家聲。
——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金氏為省昊金天氏之後。
-----------------------------------------------------------------
〖金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萬花烘錦綉;
七葉耀簪纓。
——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西漢金日磾。
壽門多國寶;
若采有才名。
——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書畫家兼詩人金農(1687-1763),字壽門,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善詩文,精鑒別金石、書畫。工隸書。楷書自創一格,號稱「漆書」。50歲開始學畫,造意新奇,其作品為國寶。為「揚州八怪」之一。下聯典指明末清初文學批評家金聖嘆(1608-1661),名采,字若采,吳縣人。喜批書,有才名。有詩選。
-----------------------------------------------------------------
〖金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漢室忠勛素著;
義門孝友流芳。
——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漢大臣金日蟬(前134-前86),字翁叔。與霍光、桑弘羊一起受遺詔輔政有功。下聯典指宋代孝廉金彥,邵陽人。力學善屬文。好施與,淳孝友,郡人號「義門金氏」。後奉詔舉孝廉,為天下第一。
王母曾稱西母;
女仙亦號金仙。
——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王母」,即西王母。下聯典指睿宗二女出家,一封為金仙公主。
-----------------------------------------------------------------
〖金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身行百里半天下;
眼高四海空無人。
——清·何廉昉撰金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何廉昉贈金粟香聯。
德行人間金管記;
姓名天上碧紗籠。
——金龍撰金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書畫家兼詩人金龍自題聯。
-----------------------------------------------------------------
〖金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水歸器內,各現方圓。
——金聖嘆撰金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明末清初文學批評家金嘆自題聯。
玉冊載勛,武毅功名為烈;
銀章受卷,文靖溫裕有容。
——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初都督僉事金朝興,巢人。沉勇有智略,所至以偏師取勝,功出諸將上。謚武毅。下聯典指明代建文進士金幼孜,名善。新淦人。永樂初累遷諭兼侍講。從幸北京,帝北征,所過山川要害,輒命記之,有旨屬起草,據鞍立就。宣德時卒,謚文靖。
德業文章,百善之端惟孝;
風霜雨露,四時之感在心。
——鄭三俊撰金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至縣金家村金氏宗祠聯。
支分雷水、宅卜松山,三十年譜牒重新,切毋忘祖德宗功,締造一番基礎;
姓錫彭城、聲傳江夏,六七面規章依舊,須辨別左昭右穆,發明萬代淵源。
——金紹憲撰金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望江縣松樹山東祠嶺村金氏宗祠聯。
============================================================
【中國人民解放軍金姓開國將軍生平簡介】
金世柏少將
金世柏(1915-2000),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25軍第73師交通隊排長、連政治指導員,紅31軍政治部組織幹事,中共南江、寶興縣委書記,大金川獨立師副師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386旅771團政治處民運股股長,旅政治部民運科科長,太岳軍區第1軍分區政治委員,第386旅18團政治委員,太岳軍區第3軍分區54團政治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太岳軍區供給部政治委員,華北軍區第15縱隊供給部政治委員,第18兵團62軍後勤部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康軍區後勤部政治委員,西康軍區參謀長,成都軍區後勤部政治委員。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0年1月30日因病在成都逝世,享年93歲。
金如柏少將
金如柏(1909-1984),江西省永豐縣人。1926年開始從事革命活動。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3軍政治部收發股股長,中共永豐縣委軍事部秘書、政治指導員、科長,江西軍區獨立第3團政治處主任、政治委員。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一至第三次反「圍剿」斗爭。1933年後,先後在湘贛、湘鄂川黔蘇區工作,任紅2軍團第6師政治部宣傳科科長,軍團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部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120師第358師第358旅第716團政治處主任、政治委員,旅政治部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野戰軍獨立第3旅政治委員,西北軍政幹校政治部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南軍區空軍預科總隊總隊長、政治委員、軍政治委員,雲南軍區副政治委員,昆明軍區第二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兼解放軍軍事法院院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顧問,炮兵政治委員。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1984年3月27日因病逝世,終年75歲。
金忠藩少將
金忠藩(1917-1989),江西省蓮花縣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參加
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6軍團17師51團連政治指導員、團政治處俱樂部主任。參加了湘贛、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和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359旅717團營政治教導員,1938年入延安抗大學習。後任718團政治處主任,第719團政治處主任第,717團參謀長,南下第一支隊第1大隊參謀長,湖南人民抗日救國軍第5支隊副團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西北野戰軍2縱6師17團團長,第一野戰軍第2軍6師副師長。參加了中原突圍、運城、宜川、荔北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兵團陸軍師長。1952年畢業於軍事學院。後歷任第二高級步兵學校訓練部部長,解放軍政治學院訓練部副部長,新疆軍區副參謀長、政治部主任,成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成都軍區副政治委員、顧問。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89年11月7日因病逝世,終年72歲。
金紹山少將
金紹山(1915-1957),湖北省大悟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25軍第75師225團連政治指導員。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4旅688團連政治指導員,687團營政治教導員、營長、副團長,冀魯豫軍區新編第2旅4團副團長,第4軍分區政治部主任,特務團政治委員,水東軍分區政治部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任冀魯豫軍區水東軍分區司令員,豫皖蘇軍區獨立旅旅長,第二野戰軍18軍53師師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軍53師師長,西藏軍區後方部隊司令員,西藏軍區副政治委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57年6月2日在北京逝世,終年僅42歲。
金振鍾少將
金振鍾(1914-1992),遼寧省海城縣人。1937年參加平西國民抗日軍。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任平西國民抗日軍第3總隊副總隊長,晉察冀軍區第5支隊2總隊副總隊長兼第4大隊大隊長,第6軍分區軍政學校教務主任,第3軍分區教導大隊軍教主任,獨立第4團政治委員、教導大隊大隊長,晉察冀游擊軍參謀長,冀晉軍區司令部作教科科長,第16軍分區12團團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遼東軍區獨立旅副旅長,遼南軍區第2軍分區副司令員,遼南軍區參謀長,第四野戰軍50軍149師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149師政治委員,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50軍149師師長、政治委員,第148師師長,第50軍副軍長。回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副軍長,1960年畢業於高等軍事學院基本系,任高等軍事學院學員班副主任、訓練部副部長,武漢軍區後勤部副部長、部長,總後勤部營房部部長。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2年8月18日因病逝世,終年78歲。
【中國人民解放軍金姓當代將軍生平簡介】
金鋒少將
金鋒(1932.12-——),黑龍江省巴彥縣巴彥鎮人。1948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解放戰爭時期,在巴彥一中讀書時參軍,在巴彥獨立團宣傳隊任宣傳員。部隊參加解放長春、沈陽的戰役後,一路南下,攻打天津,在湖北沙市渡江,解放武崗,向廣西進軍。在進軍中表現出色,火線加入中國共產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69年2月起歷任廣西柳州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廣州軍區政治部群工部副部長,湖南零陵軍分區政治部主任,湖南嶽陽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湖南軍分區副政治委員、紀委專職副書記。1990年6月任湖南軍區政治委員、黨委書記,廣州軍區黨委委員。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
㈥ 中國有多少人姓金,叫金剛
經過同名同姓網全國電腦查詢
全國叫 金剛 有 11 人
經過電腦查詢准確無誤
如果滿意的話 請及時採納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