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降水量最少的是什麼地方
中國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新疆吐魯番盆地內的托克遜縣,年平均降水量日僅6天,年平均降水量3.9毫米,而1968年僅有0.5毫米。
托克遜縣東西綿亘146公里,南北縱跨204公里,行政區面積1.73萬平方公里,綠洲面積約716平方公里。縣城位於縣域中部,是全國唯一的海拔零點城。轄3鎮4鄉,耕地面積約1.6萬公頃(24萬畝),人口11萬人。屬暖溫帶乾旱荒漠氣候。年均氣溫13.8℃,年均降水7mm。314、312國道、蘭新、南疆鐵路貫穿縣境,交通十分便利。
⑵ 中國降水量最少的地方
一般認為,我國降水量最小的地方是新疆吐魯番托克遜縣,年平均降水量不到4毫米。
⑶ 我國最缺水的地區是什麼地方
我國最缺水的地區是華北地區
因為這個地區工農業發達,人口眾多,浪費嚴重,降水年變化范圍很大,
而西北地區雖然說降水少,但是他人口城市少,用水量小。而西北地區說的是降水稀少不是說水資源短缺
黃河的上游留經西北地區處於我國第1和第2階梯河流落差大
水量豐富
嘿嘿我覺得應該是這樣吧
⑷ 中國最缺水的地方是哪裡
當然是華北平原。要不然也不會花費無數錢進行南水北調了。這些地方人均水資源量排名全國倒數,加上又是重工業發達,急需大量用水,所以很缺水的。這也可以解釋北京目前的GDP跟不上上海。
⑸ 我國最缺水的地區是什麼地方
我國最缺水的地區是華北地區。
我國華北地區主要為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在8°C-13°C左右。年降水量在400-1000mm左右。內蒙古自治區降水量少於400mm,為半乾旱區域。
華北地區在自然地理上一般指秦嶺-淮河線以北,長城以南的中國的廣大區域;北與東北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地區相接。大致以≥10℃積溫3200℃(西北段為3000℃)等值線、1月平均氣溫-10℃(西北段為-8℃)等值線為界。
(5)中國哪個地方最少水擴展閱讀;
華北地區既是我國政治、文化交流的中心,又是一個資源豐富的經濟高速發展地區。就經濟而言,長期以來依靠資源消耗增加產值的企業成為華北地區經濟的主導。
為解決能源和環境問題,循環經濟作為一種經濟發展模式已經在整個華北地區展開。然而,如何統籌、協調華北各區域間的循環經濟發展卻成為現實而緊迫的問題。
華北五省(市、區)中北京和天津兩市循環經濟建設情況較好。北京市循環經濟發展較快,萬元GDP能源消耗量整體上呈逐年下降趨勢,並且自2002年以後,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⑹ 中國最缺水的地方在哪裡
西北地區主要包括呼和浩特、包頭、蘭州、西寧、銀川、烏魯木齊等等。
中國西北地區嚴重缺水,並且缺水的現狀越來越成為制約西北經濟發展的瓶頸,西北部分地區缺水十分嚴重,甚至影響到當地居民的生存。
西北地區降水稀少、氣候乾旱是本區主要的氣候特徵。西北地區由於地處亞歐大陸腹地,除秦嶺以南地區外大部分地區降水稀少,全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區在500毫米以下,屬大陸性乾旱半乾旱氣候和高寒氣候,其中黃土高原年降水量在300~500毫米之間,柴達木盆地在200毫米以下,河西走廊少於100毫米,敦煌只有29.5毫米,吐魯番不足20毫米,若羌10.9毫米,幾乎終年無雨。
(6)中國哪個地方最少水擴展閱讀:
西北地區主要地理特點:
1.西北地區地理分界位於黃土高原一黃河中上游以西,昆侖山一阿爾金山一祁連山一陰山以北,國境線以東,國境線一蒙古高原以南。
2.西北地區年降水量從東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減少到200毫米,甚至50毫米以下。乾旱是本區的主要自然特徵(分別為溫帶大陸性半乾旱、乾旱、高寒氣候)。
3.西北地區地形以高原、盆地和山地為主。西北地區東部以黃土高原、河套平原、寧夏平原、河西平原為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山脈和盆地相間:阿爾泰山、准噶爾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侖山、阿爾金山、吐魯番盆地、塔里木河、塔克拉瑪干沙漠。
4.西北地區地面植被由東向西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石質戈壁、沙丘內流河、內陸湖、綠洲。受人類活動的影響,自然植被還有逐漸減少的趨勢。
5.大草原與全國畜牧業基地。游牧與定居輪牧。人工草場。圈棚飼養、打草、擠奶、剪羊毛逐步實現機械化;馬和駱駝為青海牧區重要交通工具,使用摩托車、汽車的逐漸增多。
6.灌溉農業。「塞外江南」—寧夏回族自治區河套平原。甘肅省河西走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山山麓塊塊綠洲。吐魯番葡萄、哈密瓜。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長絨棉。點狀、帶狀分布的村鎮、城市、農田。
7.礦產資源豐富。煤、石油、天然氣、稀土、鐵、鎳、黃金、鹽、寶石等儲量較大。
8.交通地位重要。連霍高速、京藏高速、包蘭鐵路、隴海鐵路、蘭新鐵路。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西北地區
⑺ 我國降水最少的地方
我國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新疆吐魯番盆地內的托克遜縣,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9毫米。在有的年份,降水天數不足10天,甚至有的年份滴水不見。
⑻ 中國降水最少的省份
中國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新疆吐魯番盆地的托克遜縣。與1968年的0.5毫米相比,年平均降雨量僅為每天6天,每年5.9毫米。年降水量少於10天。在某些年份,甚至看不到水滴。
我國降水量最少和最少的地方是新疆吐魯番盆地的托克遜。季風影響是空降水分布不均勻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風影響,我國降水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少,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而冬季降水量一般不到全年的10%。
⑼ 中國哪些地區水資源最匱乏
寧夏天津最少
那麼具體到全國個省級行政區,各自的水資源總量情況又如何呢?
按照國家水利部先前發布的《2017年中國水資源公報》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省級行政區水資源總量排名全國前三的,依次是西藏、四川、廣西,均處於中國的西南方向。
而同期全國省級行政區水資源總量排名全國末三位的,依次是寧夏、天津、北京。不過由於天津和北京均為直轄市,在土地面積上明顯少於一般省級行政區較多。所以如果在排除直轄市的前提下,省級行政區水資源最少的三個省份,則分別是寧夏、山西、河北,均為北方省份,尤其集中於華北地區。
中國多省份處於「極度缺水」區間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體,境內山高谷深、河流縱橫、湖泊星羅,水資源十分豐富,素有「亞洲水塔」之稱。西藏境內流域面積大於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6418條,流域面積大於1萬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8條;水域面積大於1平方公里的湖泊共有816個,湖泊總面積佔全國湖泊面積的30%。西藏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佔全國河川徑流量的16.5%,水資源量和人均水資源量均居全國第一。
但真正讓西藏人均水資源量大幅領先全國的最核心原因,是因為該地的人口稀少。就拿人均水資源量全國第三的廣西來說,雖然在水資源總量上,廣西幾乎是青海的三倍,但是由於同期廣西人口卻是青海的八倍還多,所以最終的人均水資源體量還是要大幅落後於世界人均水平。換而言之,過大的人口總量才是真正造成中國整體人均水資源擁有量極度緊缺的根源所在。
按照人均水資源低於500立方米即為極度缺水的標准,我們發現在2017年時,天津、北京、上海、寧夏、河北、山東、山西、遼寧、河南、江蘇等多省市均處於極度缺水的區間。上海、江蘇為什麼也上榜了,原因有二:一是龐大的人口總量,二是降水量與南方相比較低。
江蘇省水資源總量為392.9億m(其中地表水295.4億m,地下水114.5億m,兩者有重合部分)。與浙江省作對比,2017年同期,浙江省水資源總量為895.3億m(其中地表水881.9億m,地下水204.3億m,兩者有重合部分)。也就是說,雖然江浙兩省相鄰,但是人口總量比江蘇少了2300餘萬的浙江,水資源總量卻是其的2倍還要多。
但即使在國內水資源總量尚且還算豐富的浙江,其2017年人均水資源量也僅有1582.6m,比同期全國均值的2069.0m少了近四分之一。其他省份的情況,可想而知。
過度採用地下水,多地已變成「漏斗區」
目前我國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為主,或者兩種水源混合使用,而我國一些地區長期透支地下水,導致出現區域地下水位下降,最終形成區域地下水位的降落漏斗。
資料顯示,由於多年的地下水超采,華北平原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區」。其中最大的一個漏斗面積達8800多平方公里,而這個面積,大約是北京市市區面積的12倍。
早在幾年前,全國已形成區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個,面積達15萬平方千米,有的城市形成了幾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數十公里。
相比於地表水(河流、冰川、湖泊、沼澤)總量大,採用易,成本低,補充快的特徵,地下水(井水、岩水)特徵則是總量少,採用難,成本高,補充慢。
據《中國地下水資源開采潛力圖》對於全國各區域地下水資源的相關分析,進一步劃分為六個潛力等級(超采區、基本平衡區、開采潛力較小區、開采潛力中等區、開采潛力較大區、開采潛力大區)。
整體來看: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新疆的許多地區地下水超采;「三北」地區北部的廣大地區地下水開采潛力較小;東北平原、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江漢平原、巴顏喀拉山區、以及南方的部分地區,地下水開采潛力中等;長江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的地下水開采潛力較大或大。
其中,情況最為嚴峻的河北省,是全國唯一一個使用地下水比值超過地表水的省份,且年度開采使用地下水比例高達63.9%(河南的49.4%距離「爆表」也僅有一線之遙)。
河北省是「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也是全國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區」。多年來,由於水資源匱乏,河北部分糧食產區依賴過度抽取地下水支撐糧食生產,全省約80%農田是井灌區,農業用水曾占河北總用水量7成以上。
超采地下水導致嚴重生態後果,河北省形成了7大「地下水漏斗區」,並引發地下水位下降、河水乾涸斷流、濕地萎縮、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等生態問題,一些天然湖泊、窪淀乾涸,濕地面積比20世紀50年代減少了70%以上。
綜合來看,中國的地下水過采嚴峻程度是:國內北方更嚴峻,特別是華北京津冀最嚴峻。原因在於長期以來超出當地水資源承載能力的常住人口,使得華北及京津冀地區水資源不堪重負(這還是在有南水北調支持的背景下)。
這也意味著,京津冀城市群「不到國土面積2.35%的土地上,聚集了7.24%的人口,創造了10.36%的經濟總量(2018年數據)」光鮮數據背後,對區域自然環境與資源的透支之深。
⑽ 中國最缺水的地方在哪裡
在甘肅定西,降水稀少且變率大,氣候乾燥,氣象災害頻繁。年均氣溫5.7~7.7℃,無霜期122~160天,年均降雨量350~600毫米,定西市水資源貧乏,人均年佔有量600多立方米,每畝耕地平均每年佔有量140立方米,北部極缺,水質差,含泥量大,農耕地多,所需水量大。
(10)中國哪個地方最少水擴展閱讀
地形地貌
定西市受秦嶺、祁連褶皺、六盤山支脈及黃土高原等影響,地貌比較復雜,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山、嶺、梁、峰、峴、墩、嘴、頂、尖、坡、坪、台、崖、埂、塄、溝、岔、灣、屲、灘、坑、川、河谷等多類地形交錯。定西地處黃土高原和西秦嶺山地交匯區,地勢起伏較大,山脈縱橫,形態各異。
在北部的定西、隴西、通渭、臨洮、渭源5縣,由於自然地域屬黃土丘陵溝壑區,其間穿插分布有石質、半石質低、中山山帶。嶺、梁為較大的山脈,山脊高低起伏,坡度時陡時緩。定西河谷川地、台地包括其境內分屬黃河、長江兩個流域、4個水系及其主要支流的各級階地。
氣候
定西市地處內陸腹地,地形復雜,氣候差異大,中北部乾旱少雨,南部高寒陰濕,其氣候類型屬南溫帶半濕潤-中溫帶半乾旱區,大陸性季風氣候明顯。總的特點是光能較豐富,熱量資源不足,雨熱同季,降水稀少且變率大,氣候乾燥,氣象災害頻繁。
年均氣溫5.7~7.7℃,無霜期122~160天,年均降雨量350~6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9三個月,且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現,而蒸發量高達1400毫米以上。以渭河為界大致分為北部黃土丘陵溝壑區和南部高寒陰濕區兩種自然類型。前者包括安定區和通渭、隴西、臨洮三縣和渭源。
北部佔全區總面積的60%,為中溫帶半乾旱區降水較少,日照充足溫差較大;後者包括漳縣、岷縣兩縣和渭源南部,佔全市總面積的40%,為暖溫帶半濕潤區海拔高氣溫低。極端最高氣溫33.0℃~36.1℃,極端最低氣溫-29.7℃~-22.6℃;年平均日照時數2114小時~2433小時。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定西市水資源貧乏,人均年佔有量600多立方米,每畝耕地平均每年佔有量140立方米,北部極缺,水質差,含泥量大,農耕地多,所需水量大。南部水資源相對較豐,水質較好,含泥沙量小,農耕地少,所需水量較少,水的供需矛盾不大。
定西地區降水量的分布,其水平分布特徵是南多北少,垂直變化上山區多於河谷。河流按其歸宿,分屬黃河、長江兩個流域,4個水系。黃河流域境內集水面積20106.37平方千米,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98.9%,共分洮河、渭河、黃河幹流3個水系。
長江流域片境內集水面積223.63平方千米,位於嘉陵江水系西漢水支流湫山河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