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何說五千年中國看山西
眾所周知,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那為什麼說中五千年中國看山西,印證了中國5000多年的發展,山西是中國歷史上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個省份,山西在中華文明發展歷程中,有著多姿多彩,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是華夏文明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常說5000年文明看山西,主要是指華夏文明的起源,在山西晉東南,他的歷史文明延續幾千年而不斷,先進思想流傳幾千年而不哭,藝術精華播散,幾千年而不散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果結晶,是中華五千年文明歷史中的藝術精華,是先組織給後人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這使大致在距今4500年前後中國史前傳說的堯舜禹時代由傳說成為信史,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由此得到證實。
⑵ 中國有這么多省份,為什麼說「五千年中國看山西」
五千年中國看山西,只是因為山西歷經五千年風雨,見證了中國五千年來的發展。
古時山西是兵家必爭之地,是中國歷史上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個省份,擁有大量的歷史文物,歷史文化悠久。
從古至今,山西都見證了中國歷史的變遷與發展,他雖然不是中國的發源地,但在歷史的舞台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山西這片土地上留存下來的眾多文物古跡,也向我們訴說中國五千年來的經歷,所以有了五千年中國看山西這句話。
⑶ 百年中國看上海,500年中國看北京,五千年中國要看什麼
五千年既不是南京也不是西安,是山西。正確完整的一句應該是:十年中國看深圳,百年中國看上海,五百年中國看北京,千年中國看西安(陝西),五千年中國看山西。
⑷ 千年歷史看北京,三千年看陝西,五千年歷史看河南嗎
按建都時間長短,傳統史學只認為西安、南京、洛陽、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在上世紀20年代,學術界的說法是“中國五大古都”,它們是:西安、南京、洛陽、北京、開封。1983年陳橋驛在《中國六大古都》一書中將杭州列入大古都。2004年11月,中國古都學會,認定鄭州為第八大古都,因此就有了八大古都之說:西安、南京、北京、洛陽、開封、杭州、安陽、鄭州。
四
最後,說到五千年歷史看河南,不僅是河南地區存在幾個夏商時期的都城,也是因為洛陽等城市長期是中國歷史上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夏朝時期,統治者曾經多次遷都。其中,陽城、斟鄩、商丘、陽翟等都城均在今天的河南省境內。到了商朝時期,第一個都城就在今天的河南商丘,此後,洛陽、鄭州、安陽、朝歌等城市均有商朝建都的記錄。此外,對於東漢、隋朝、武周、北宋等多個朝代和政權,均將都城設在今天的河南省,從而極大豐富了這個地區的歷史底蘊。
⑸ 為什麼說:千年中國看西安,五千年中國看山西
從周文王、周武王的歷史開始,到現在正好是3000年,所以「三千年中國看陝西」;
從堯舜禹時代到現在大約是5000年,所以「五千年中國看山西」。
「五千年中國看山西」有確鑿的理論依據,不是隨便講的。因為堯王立都平陽(今山西臨汾)是在公元前4700 年發生的事情,堯王在這里劃分九州,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國家體制。其次,堯王制定法典——《堯典》也是在這里。而且,敬敷五教是中國最早的教育制度,大禹治水開創了我國歷史上興修水利的先河,倉頡造字開創了中國文字紀事的先河,由後稷稼穡(se)、神農氏教人種地,中國從此進入農耕時代……所有這些事情都發生在山西境內,說中華文明的曙光出現在三晉大地,這決不是誇張。
⑹ 五千年歷史 看陝西 還是 看山西
十年中國看深圳,百年中國看上海,千年中國看北京,三千年中國看陝西,五千年中國看山西
⑺ 五千年看河南還是山西
五千年看河南。
河南省,簡稱「豫」,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鄭州,位於中國中部,河南省界於北緯31°23'-36°22',東經110°21'-116°39'之間,東接安徽、山東,北接河北、山西,西連陝西,南臨湖北,總面積16.7萬平方千米。河南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稱,是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
河南省地勢呈望北向南、承東啟西之勢,地勢西高東低,由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水面構成;地跨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四大流域。
大部分地處暖溫帶,南部跨亞熱帶,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大陸性季風氣候;河南地處沿海開放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結合部,是中國經濟由東向西梯次推進發展的中間地帶。河南省下轄17個地級市,1個省直轄縣級市,20個縣級市,82個縣,54個市轄區。
2020年,河南省實現生產總值54997.07億元,比上年增長1.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353.74億元,增長2.2%;第二產業增加值22875.33億元,增長0.7%;第三產業增加值26768.01億元,增長1.6%。全省常住人口為99365519人,相比2010年共增加5341952人,增長5.68%。
⑻ 中國五千年文明看哪裡
世界各地著名考古學家們提出——以良渚來標志中華5000年文明!
良渚水利系統是迄今已知的中國最早、規模最大的水利系統,也是世界最早的攔洪水壩系統。距今約5100-4850年,將中國大型水利遺跡的年代幾乎提前了一倍。
⑼ 5千年看哪裡
因為山西見證了中國5000多年的發展,山西是中國歷史上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個省份。中國歷史,十年看深圳,百年看上海,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陝西,五千年看山西,這是流傳了很久了話語,說中國五千年歷史看山西,並不是說山西就是中國的發源地,而是山西見證了中國5000多年的發展,在眾多的史料中,提到山西都會有一句話,那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山西是中國歷史上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個省份,擁有大量的歷史文物,證明山西悠久的歷史文化。人類從古自今建立家園,首先需要尋找的就是水源,山西有著濃重的黃河文化,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無數的歷史古建築在山西聚集,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形成了如今山西古今兼備的特點,⑽ 為什麼五千年中國看山西
山西是中華民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素有「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的美稱,保留有全國百分之七十的地面古代建築。旅遊界因此說:「十年中國看深圳,百年中國看上海,千年中國看西安,五千年中國看山西」。
山西省自古就有人類活動的跡象,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考古表明,遠古時代,山西南部是人類初曙的起源地。運城垣曲縣「世紀曙猿」化石的發現,把類人猿出現的時間向前推進了1000萬年。
約在180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原始人群就在山西晉南地區繁衍生息,其中運城芮城縣西侯度文化遺址發現的火燒骨,把中國范圍內發現的人類用火歷史向前推進了100萬年;約在10—2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中期,在山西汾河兩岸和大同、朔州一帶,已經出現了比較集中的原始人群和村落。
新石器時代晚期,山西南部已經成為當時諸多邦國的中心。對臨汾襄汾縣陶寺遺址發現和研究成果表明,這里是帝堯都城所在地,也是最早的中國所在區域。這使大致在距今4500年前後中國史前傳說的堯舜禹時代由傳說成為信史,中華5000年文明史由此得到證實。
(10)五千年中國看哪裡擴展閱讀
山西的歷史文化:
1、方言
山西大部地區使用晉語,晉南大部地區使用中原官話,廣靈縣使用冀魯官話。晉語是中國北方的唯一一個非官話方言。晉語別於官話的最大特點就是保留入聲。多數晉語有五個聲調。晉語的聲調有極復雜的連續變調現象。晉語古濁音今讀塞音、塞擦音的字平聲不送氣。晉語保留諸多古漢語特徵。
2、戲曲
山西是中國戲曲藝術的發祥地之一,被稱為「戲曲搖籃」。漢代時山西大地就出現了戲曲萌芽。北宋年間,山西各地活躍多種土戲——這些土戲是中國戲曲的雛形。元代時山西成了全國戲曲藝術的中心,全國所發現的元代戲台基本都在山西(晉南)。
至明代時,山西蒲州、陝西同州、河南陝州一帶的民間藝人把北雜劇唱腔進行改革,演變出了「蒲州梆子」戲,蒲州梆子後分別與晉中、晉北、晉東南等地的土戲相結合,逐步形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黨梆子。
清朝中葉,中國戲曲開始了「花部」(即梆子戲)和「雅部」(即崑曲)之爭,山西民間賽戲之風也盛行開來,大村鎮往往同時邀兩個戲班演出,唱「對台戲」。1980年晉查顯示,山西地方劇種達54個,佔300多個劇種的六分之一。
3、節令
山西是歲時節日民俗最早出現的地區之一。中國歷史上長期奉行夏歷,而夏歷是歷史上夏王朝使用的歷法。山西省的南部地區是夏代的發祥地之一,北部地區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胡漢雜居,形成了地方特色節令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