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糧食研發中心在哪裡

中國糧食研發中心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3-02-18 08:47:05

1. 我國十三個糧食主產區分別有哪些

我國十三個糧食主產區包括遼寧、河北、山東、吉林、內蒙古、江西、湖南省、四川、河南、湖北省、江蘇、安徽、黑龍江等十三個省份。
十三個糧食主產區糧食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比重為75.4%。
1、遼寧省
2011年,遼寧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4754.7萬畝,較上年增加20萬畝。其中,玉米3163.2萬畝,增加47.2萬畝,水稻964.7萬畝,增加14.7萬畝,玉米、水稻是遼寧省兩大主栽高產糧食作物,2011年遼寧省種植面積總計增加61.9萬畝,為遼寧省糧食豐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全省糧食總產突破400億斤,達到407.1億斤,實現連續八年豐收,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
2、河北省
河北是農業大省,糧食生產在全國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11年河北省糧食播種面積9429.17萬畝,比2010年增加5.87萬畝;平均畝產672.94斤,比上年增加41.34斤,增長6.54%,創歷史最高水平;全年糧食總產634.52億斤,比上年增加39.34億斤,首次突破600億斤大關。
3、山東省
山東省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2011年,山東省糧食生產戰勝了歷史罕見的秋冬春三季連旱,克服了病蟲害多發重發和台風、洪澇災害等多種不利因素影響,全省糧食生產繼續穩步增長,總產達到885.26億斤,比2010年增加18.12億斤,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連續九年增產。其中,夏糧總產420.9億斤,增加8.9億斤。
4、吉林省
吉林省是國家重要的糧食主產區和商品糧基地,2011年吉林省糧食總產首次突破600億斤大關,達到634.2億斤,比2010年增加65.7億斤。
5、內蒙古
2011年,內蒙古農業生產喜獲豐收,糧食生產再創歷史新高,實現了內蒙古糧食生產歷史性的8連豐。2011年糧食總產達到477.5億斤,較上年增產45.9億斤,增長10.6%;單產達到576斤/畝,增長10.1%,單產增長貢獻率達到95.3%。糧食總產較2003年增產205.3億斤,短短8年時間,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再增200億斤,相當於8年為國家打造了一個200億斤商品糧基地。
6、江西省
江西是全國產糧大省和糧源凈調出省,近年來年均外調商品糧100億斤左右。2011年江西省糧食生產獲得全面豐收。江西省糧食播種面積5475.1萬畝,比2010年增加16.4萬畝,增長0.3%;單產374.9公斤/畝,增產16.8公斤/畝,增長4.7%;糧食總產410.6億斤,增產19.6億斤,增長5.0%。
7、湖南省
湖南自古就是魚米之鄉,有責任、有能力在新的歷史時期,繼續為國家糧食安全作貢獻。2011年,湖南省全年糧食總產保持在600億斤以上,為全國糧食總產「八連增」作出了新的貢獻。
8、四川省
作為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和西部唯一主產省,保持四川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對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意義重大。四川是糧食生產大省和消費大省,常年糧食消費及轉化量約780多億斤,確保糧食自求平衡既是中央對四川的基本要求,也是四川對全國糧食安全肩負的重大責任。2011年四川省糧食總產達到734億斤,連續5年增產,時隔12年再創歷史新高。
9、河南省
河南是人口大省、糧食生產大省,2011年河南全省糧食總產量1108.5億斤,比上年增產21.1億斤,連續8年實現增產,連續6年超過1000億斤。糧食生產的長足發展和巨大進步,不僅有效解決了河南省1億人的吃飯問題,還每年調出400億斤以上的食用原糧和製成品,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為宏觀經濟又好又快運行奠定了堅實基礎,為中原經濟區建設實現良好開局提供了保障,為河南省農民增收、穩定物價,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10、湖北省
「湖廣熟,天下足」,從明朝開始,湖北就一直是糧食主產區之一,在中國糧食生產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2011年湖北糧食總產達到477.7億斤,實現建國以來首次「八年豐」,畝產突破386.3公斤,再創歷史新高,保持了穩定發展的良好勢頭。
11、江蘇省
江蘇2011年糧食總產657億斤,比上年增產10億斤,實現建國以來首次「八連增」,八年累計增產163億斤,糧食總產由全國第五位上升為第四位,糧食單產由全國第五位上升為第二位。
在工業化、城市化加快推進新的發展階段,糧食的持續增產成為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突出的亮點之一。
12、安徽省
安徽是全國糧食主產省,糧食總產量居全國前列。多年來,安徽省牢固樹立國家糧食主產區的責任意識,狠抓糧食生產不放鬆。
2011年安徽糧食產量620億斤以上,連續4年超過600億斤,連續6年創歷史新高。安徽省每年有150多億斤糧食外調,5年累計銷往省外糧食超過843億斤。
13、黑龍江省
黑龍江在2007年糧食總產量達到692.6億斤的基礎上,連續越過800、900、1000、1100億斤四個台階,到2011年的1114.1億斤,比2007年增長60.9%,年均增長12.6%。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2011年我省糧食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比重達到9.8%,這個比重繼2010年提高1.0個百分點的基礎上,再次上升了0.6個百分點,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

2. 中國三大糧倉在哪

1、江蘇:魚米之鄉,天下糧倉

這片地區主要指太湖平原和蘇北平原,這里自然條件優越,農作物生長季節長;同時又具有悠久耕作歷史,勞動力充裕,有精耕細作傳統,農田基本建設有一定基礎,水利、肥料等生產條件較好,因此是我國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素有中國「魚米之鄉」之稱。

2、松嫩平原

黑土,是上天賦予東北的寶貴饋贈。世界上只有我國東北、烏克蘭大平原和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擁有大面積的黑土。在四季分明的寒溫帶,由於植被茂盛,冬季寒冷,大量枯枝落葉難以腐化、分解,歷經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質,使得黑土成為肥力最高、最適宜農耕的土地。

3、江漢平原:兩湖熟,天下足

奔騰浩盪的長江在中游和她最大的支流漢江匯合,蘊育了4.072萬平方公里的江漢平原。無數的小湖泊星羅棋布,港汊縱橫交錯,河湖息息相通,溝渠密如蛛網。江漢平原在中國種植業的崛起與農業技術的發展息息相關。

大量的濕地系統「河流—湖泊—沼澤,沼澤型水稻田—潛育型水稻田」支撐著這一糧食主產區。江漢平原2013年的產量達到2473.3萬噸左右,河湖港汊之間,良田美疇,阡陌相連,盡是田園、魚塘和蓮池。

糧倉的分類

(一)根據倉內糧食堆裝方式分類

散裝倉、包裝倉

(二)根據倉房外形分類

房式倉、筒倉、樓房倉

(三)根據倉房建築條件及設備配置分類

簡易倉、一般糧倉、機械化糧倉、裝配式糧倉

(四)根據糧倉位置分類

地上倉、地下倉、半地下倉

3. 中國四大糧倉分別叫什麼

徐州 廣運倉 屬於 明代四大漕運糧倉 之一

明代四大漕運糧倉
分別是 淮安的豐濟、徐州的廣運倉、德州的德州倉、臨清的臨清倉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時,定都南京,並派兵北征,攻佔大都,改名北平府,永樂元年(1403年)正月,升北平為北 京,永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北京。此後東南區的糧食由運河輸入京師供官、軍食用。由於淮安、徐州、德州、臨清水路暢達,故漕糧先集中於這四個地方,然後漕運北 京。淮安、徐州、德州、臨清作為明朝徵收貢糧設於運河沿途的四個轉運站,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後人譽為「明代四大漕運糧倉」。

1.淮安:得名於南宋,寄託著淮地安定的希望。自邗溝開鑿和拓寬後,淮安是運河入淮的重要口岸,歷代漕運必經的咽喉要地。明主管漕運總督就專駐在這里。
2.徐州:大運河的重要口岸,從河南向東流的汴水和從東向南流的泗水交匯於此。自前5世紀至16世紀,這里是江淮通向中原的必經之地。明時,經徐州駛往京城北 京的漕船每年1.2萬多艘,漕糧達400萬擔。
3.德州:湖泊眾多,有「湖城」之稱,明代德州是「水陸四達」的交通要沖,也是大運河上的重要口岸。
4.臨清:位於山東運河和南運河匯合處,為「南北交匯咽喉之地」,皇家規定,江蘇、安徽等地民運糧220萬擔集中於臨清倉,再由官軍接運到北 京。

4. 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的企業概況

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簡稱中儲糧總公司)是經國務院批准組建的涉及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國有大型重要骨幹企業。中儲糧總公司受國務院委託,具體負責中央儲備糧(含中央儲備油,下同)的經營管理,同時接受國家委託執行糧油購銷調存等調控任務,在國家宏觀調控和監督管理下,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中儲糧總公司成立於2000年,注冊資本166.8億元。總公司在國家計劃、財政中實行單列。總公司實行董事長負責制,董事長為公司法定代表人。截至2015年底,企業總戶數972戶,其中:直屬庫344戶。企業職工44289人。總資產11263億元,營業收入1543億元,累計購銷糧食27192萬噸,累計購銷油脂571萬噸。中央儲備糧綜合宜存率95.4%。
世紀之交,中國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推進到關鍵階段。黨中央、國務院英明決策,組建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對中央儲備糧實行垂直管理,年輕的中儲糧義無反顧地肩負起歷史賦予的使命。中儲糧總公司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牢記使命,履行職責,堅持走市場化、企業化之路,逐步成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骨幹力量,執行調控政策的可靠載體和糧食管理的先進生產力代表。
「民以食為天」。要用僅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21%的人口,關系執政基礎,考驗執政能力。黨中央、國務院將「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從戰略高度籌劃國家糧食安全。2000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組建中儲糧總公司、建立中央儲備糧垂直管理體系的重大決策。《國務院關於組建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有關問題的批復》(國函[2000]2號)指出:組建中儲糧總公司是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完善中央儲備糧經營管理體制的重大決策。按照「精簡、高效」的原則,國家抽調精兵強將組建新隊伍,利用國債投資建設新糧庫,賦予企業運營新機制。以「新人、新庫、新機制」為基礎,總公司踏上了建立新管理體制的探索之路。
按照國務院提出的「嚴格制度、嚴格管理、嚴格責任」,「確保中央儲備糧數量真實、質量良好,確保國家急需時調得動、用得上」要求,垂直管理體系邊組建、邊運行、邊完善。先後出台130餘項規章制度,建立起較為完備的規章制度體系,覆蓋收購、儲存、調運、加工、銷售各業務領域,財務、資產、信息、人力、內控各管理環節。為改善儲存條件、降低管理風險,下大力氣進行撤點、集並、計劃調整,委託儲存庫點從上萬個大幅壓縮至一千多個。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劃轉上收國債資金建設的糧庫,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加強重要物流節點佔位,直屬庫點布局和技術裝備水平明顯改善。信息化建設扎實推進,全面推行辦公自動化系統;自主研發的業務管理信息系統涵蓋計劃、倉儲、財務、統計、資產各項業務,可以逐級穿透監控到每筆業務;社會糧油價格監測系統覆蓋全國,監測點達到2246個,為國家宏觀決策和企業經營管理提供有力信息支持。建立中央儲備糧正常輪換機制,質量和監管體系不斷健全,倉儲管理走向規范化和精細化,電子糧情監測、低溫控溫儲糧、氮氣儲糧等一批先進技術廣泛應用,中央儲備糧宜存率從60%提高到95%以上,實現常儲常新。加強全過程食品安全控制,並向綠色、營養、環保更高要求邁進,倉儲管理水平達到國際行業領先。從2000年至2013年,總公司資產總額從136.8億元增加到5328億元;營業收入從2.1億元增加到1908億元,總公司組織體系更趨健全、參與競爭更富活力、服務調控更具實力,逐步發展成國內糧食行業的標桿和領軍企業。
中儲糧總公司實行兩級法人、三級管理制度。總部位於北京,截至2013年底,已在全國設立23個分公司,人員、機構和業務覆蓋全國31個省、區、直轄市,另有4家全資或控股二級子公司和1家科研院所。分公司根據總公司的授權委託,負責管理轄區內的中央儲備糧和直屬庫。直屬庫是第三級管理單位,是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其領導人員、財務和國有資產由總公司統一管理。截止2014年10月,中儲糧已將23家分公司管轄的753家直屬庫整合為346家中心庫,中心庫在區域內實行統一經營管理,被整合庫作為分庫將被取消法人資格。中儲糧總公司除充分利用直屬庫存儲中央儲備糧外,還委託一部分地方糧庫和社會倉庫代儲中央儲備糧。
中儲糧總公司是國家調控糧食市場的重要載體,中央儲備糧是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戰略物資。中儲糧總公司在搞好國家糧食儲備、服務國家宏觀調控、維護糧食市場穩定、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等方面肩負重大職責。總公司工作目標是:堅持從嚴治企、突出主業、強化基礎、轉型升級,切實落實國務院對總公司提出的「確保中央儲備糧數量真實、質量良好,確保國家需要時調得動、用得上」的要求,不斷鞏固「兩個確保」的基礎;按照市場發展、企業發展規律,加強自身建設,完善體制機制,不斷提升服務調控能力、市場化運作水平、企業管理運行質量,把中儲糧總公司打造成國家儲備管理水平一流,設施配套完善,執行國家糧食政策有力,綜合實力持續增長,企業運行穩健、高效、廉潔,集購、銷、調、存、加、研於一體的現代企業集團。 企業文化 價值觀 忠誠、創新、高效、卓越
忠誠:忠誠於國家、忠誠於客戶、忠誠於企業。
創新:推動觀念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
高效:追求高效率、高效益,為政府、客戶提供優質服務。
卓越:為確立的高標准、高目標而銳意進取。 企業宗旨 「兩個確保」:確保數量真實、質量良好;確保調得動、用得上做好中央儲備糧管理工作,關系國家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責任重大。確保中央儲備糧數量真實、質量良好,確保國家急需時調得動、用得上,始終是中儲糧總公司的根本任務。
中央儲備糧是中央政府儲備的用於調節全國糧食供求總量、穩定糧食市場以及應對重大自然災害或者其他突發事件等情況的糧食和食用油。中儲糧總公司具體負責中央儲備糧的經營管理,並對中央儲備糧的數量、質量和儲存安全負總責。
確保數量真實、質量良好,就是做到國家確定的儲備糧規模、品種和質量與實物庫存帳實相符,並達到國家規定的質量標准,及時輪出品質不宜存和達到儲存參考年限的糧食,輪入符合質量標準的新糧,做到常儲常新,為社會提供放心糧源。
確保調得動、用得上,就是做到國家動用儲備糧的指令下達後,庫存儲備糧能夠高效、迅速地組織出庫,能夠按照政府宏觀調控所要求的時間、地點、數量和品種向市場投放,以實現政府調控的目標。
「三個維護」:維護農民利益,維護糧食市場穩定,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維護農民利益,就是嚴格、准確地執行國家有關支農惠農政策,參與和推動農業現代化、產業化進程,發揮公司對「三農」的支持作用,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種糧農民增收,提高和鞏固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維護糧食市場穩定,就是執行好糧食市場調控政策,積極擴大市場影響力、控制力和保障力,增強企業實力,高質量地服務國家糧食宏觀調控,通過市場化運作努力提高糧食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反制市場過度投機,讓利生產者和消費者,保證糧食基本供應不脫銷、不斷檔,市場糧價不大漲、不大落。
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就是確保儲備糧數量真實、質量良好,充分發揮垂直體系的布局優勢、物流優勢和技術裝備優勢,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可靠的物質基礎、組織保障和運作平台。 經營理念 中儲糧總公司堅持以「兩個確保」和「三個維護」為企業的根本使命,秉持忠誠、創新、高效、卓越的價值追求,通過提供優質服務實現國家放心、客戶滿意、員工成長是我們堅持一貫的經營理念。 LoGo 標志的色彩稱之為中儲糧綠。
標志的整體設計思路源於六邊形蜂巢造型。六邊形結構牢固和穩定,寓意著中儲糧總公司始終是國家糧食宏觀調控的忠實執行者,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最可靠力量。以蜜蜂辛勤的築巢行為,寓意著中儲糧人忠誠團結、恪盡職守、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工作精神。標志的內部形態由麥穗演變而來,符合糧食行業特徵。同時,內部造型又像一雙精心呵護的手,突出中儲糧總公司 「三個維護」(維護農民利益、維護糧食市場穩定、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企業宗旨,以及保障中國糧食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企業使命。標志中的麥芒向上延伸,寓意著中儲糧事業積極向上的發展態勢和中儲糧人不斷創新、勇於開拓、奮發有為的思想境界。 名稱 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的中文簡稱為「中儲糧總公司」,英文簡稱為「SINOGRAIN」。總公司的標志為綠底白字,標志的整體設計思路源於六邊形蜂巢造型,以蜜蜂辛勤的築巢行為寓意總公司的企業職能,突出企業員工兢兢業業、認真負責、無私奉獻的精神。標志的內部由麥穗演變而來,符合糧食行業特徵。同時內部造型又像一雙精心呵護的手,突出企業的服務屬性。標志中的麥芒朝上延伸,突破框架的限制,象徵企業積極向上發展的姿態和勇於開拓的經營理念。 廠歌 千年的祈盼藏在心田 那是華夏大地歲歲五穀豐登年
庄嚴的國徽上麥穗金光閃 映照千家映照萬戶幸福的笑臉
崇高的職責 是我們力量的源泉 一把金鑰匙握在手中間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祖國把儲糧任務交給我
兩個確保我們牢牢記心間。
永久的祝福藏在心田 那是民富國強九州處處同慶天
為國家儲糧責任重如山 我們滿懷著赤誠之心來呀來承擔
神聖的使命 是我們精神的家園 一個安康夢如今已實現
天下糧倉滿國泰民又安
祖國把儲糧的重任交給我
我們中儲糧人甘願做奉獻。

5. 中國最大的糧食生產基地是哪裡

黑龍江省。

黑龍江省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帶,是中國最大的糧食生產基地和商品糧輸出基地,龍江黑土地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為全球糧食安全問題的解決提供中國方案。

黑龍江省耕地面積佔中國耕地總量的九分之一,是中國最大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和最大的商品粳稻產區。全省農村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程度超過80%,農機應用水平居全國前列。

(5)中國糧食研發中心在哪裡擴展閱讀:

黑龍江省統計局常務副局長劉樹勝說,2020年黑龍江省農作物播種面積2.14億畝,比上年增長2.7%,糧食播種面積、高產糧食作物面積均創歷史最高水平。今年糧食總產量連續7年獲得豐收,突破千億斤台階,再創歷史最好水平。據了解,黑龍江省在農業生產中,黑龍江省堅持把糧食高產創建貫穿糧食生產全過程,依託先進的農業科技和大機械的生產優勢,不斷提高科技對糧食產量的貢獻率。

6. 中國九大糧食基地是哪九個 中國九大商品糧基地介紹

1、中國九大糧食產地分別是太湖平原、鄱陽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漢平原、江淮地區、成都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珠江三角洲。成為糧食產地需要具備的條件如下所示:

2、糧食生產條件較好,高產穩產農田比重較大,余糧較多;

3、人均佔有糧食數量多,商品率高,增產潛力大,且投資少而見效快的地區;

4、糧食生產集中連片,自然條件和生產條件基本類似,便於統一規劃、建設和布局生產;

5、以糧食生產為中心,糧食生產用地與經濟作物和其他作物生產用地矛盾不大,交通運輸方便。

7. 我國5大糧食基地

我國九大糧食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平原、太湖平原、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我國五大商品棉基地:冀中南魯西北豫北平原、長江下游濱海沿江平原、江淮平原、江漢平原、南疆棉區。
縱觀新中國建立以來糧食生產的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1950—1978年。1949年,中國糧食總產量只有1.132億噸,1978年達到3.048億噸,29年間年均遞增3.5%。這一時期,中國通過改革土地所有制關系,引導農民走互助合作道路,解放了生產力,同時在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提高農業物質裝備水平、加快農業科技進步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為糧食生產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二階段為1979—1984年。1984年,中國糧食總產量達到4.073億噸,6年間年均遞增4.9%,是新中國建立以來糧食增長最快的時期。這一時期糧食生產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於中國政府在農村實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特別是通過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以及較大幅度提高糧食收購價格等重大政策措施,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過去在農業基礎設施、科技、投入等方面積累的能量得以集中釋放,扭轉了中國糧食長期嚴重短缺的局面。
第三階段為1985年至今。1995年,中國糧食總產量達到4.666億噸,11年間年均遞增1.2%。這一時期,中國政府在繼續發展糧食生產的同時,積極主動地進行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發展多種經營,食物多樣化發展較快。豬牛羊肉、水產品、禽蛋、牛奶和水果產量分別達到4254萬噸、2517萬噸、1676萬噸、562萬噸和4211萬噸,比1984年分別增長1.8倍、3.1倍、2.9倍、1.6倍和3.3倍。雖然這一時期糧食增長速度減緩,但由於非糧食食物增加,人民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新中國之所以成功地解決了人民的吃飯問題,主要經驗是:始終堅持以農業為基礎,把農業放在

8. 黑龍江是我國的商品糧基地和最重要的林業基地嗎為什麼

黑龍江墾區位於世界聞名的黑土帶上,是目前我國三大墾區之一。經過60年的開發建設,黑龍江墾區目前已建設成為我國最大的國有農場群,成為我國重要商品糧基地、糧食戰略後備基地和全國最大的綠色、有機、無公害食品基地。 黑龍江墾區地處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小興安嶺山麓,土地總面積5.76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600多萬畝。下轄9個分局、114個農牧場,分布在全省12個市74個縣(市、區)。現有總人口165.8萬人,從業人員79.7萬人。 黑龍江墾區開發建設始於1947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號召下,先後有14萬復轉官兵、5萬大中專院校畢業生、20萬內地支邊青年和54萬城市知識青年,投入到墾區的開發建設中。自開發建設之日起,墾區就以發展現代農業、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為己任。經過60年的發展,墾區糧食生產能力由1978年的25億公斤提高到2006年的113億公斤,其中商品糧突破100億公斤,商品率近90%。 經過60年的發展,黑龍江墾區現代農業有了長足發展。目前,墾區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率已達93%,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人均生產糧食34.5噸,高於15個發達國家人均生產糧食25噸的水平;農業科技貢獻率達65%,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0多個百分點,接近世界發達國家水平;農業生產實現了全作物、全面積、全過程的標准化。 在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同時,黑龍江墾區注重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相繼打造了九三油脂、完達山乳業、北大荒米業等省級以上重點產業化龍頭企業11家,培育了「北大荒」「完達山」和「九三」等知名品牌,其中「北大荒」「完達山」已經成為中國馳名商標。 60年來,黑龍江墾區在亘古荒原上建起了140多座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的小城鎮,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社會管理體系。如今,三代北大荒人創造的以「艱苦奮斗、勇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為主要內涵的「北大荒精神」,已成為全社會共同擁有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記者孫英威、王春雨) 從"北大荒"到"北大倉"――寫在黑龍江墾區建設60年之際 這里曾是千古荒原,為了尋求中國人自己解決糧食問題的出路,從1947年至今,有數百萬人投入到黑土地的懷抱!這里就是舉世聞名的北大荒。歷經半個多世紀艱苦奮斗、開發建設,昔日的北大荒,如今已是良田無際,稻麥飄香,城鎮相望的北大倉。 60年來,黑龍江墾區累計生產糧豆3639億斤,向國家上交商品糧2538億斤,已成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糧食戰略後備基地和現代農業的示範基地,被譽為國家「抓得住、調得動、能應對突發事件」的「中華大糧倉」 盡管遭受嚴重自然災害,但2006年黑龍江墾區糧豆總產仍達226.4億斤,同比增長10.4%;商品糧首次突破200億斤,同比增長10.9%。據了解,目前墾區的農業標准化覆蓋率達100%,農業標准化的實施加快了墾區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 7月下旬,記者來到黑龍江墾區紅興隆分局八五二農場第四管理區二作業站,與正在稻田裡忙活的副站長艾宏偉攀談起來。他所承包的200畝水稻高產攻關田就是眼前的這一大片綠油油的地號。他告訴記者,從育苗、播種、擺栽到施肥都是按照年初的設計方案實施的。從立在田邊的設計方案上,記者看到,他們對水稻生長的每一個階段會發生的任何狀況都作了預測和解決方案。這種由八五二農場首先提出的「工程化設計,工廠化管理」的田間作業方式,已經在全墾區推開,實現了用系統工程的原理,對農業生產的產供銷全過程超前設計,確定目標,制定方案,預算成本,設計產出,鎖定利潤。 從2004年開始,黑龍江墾區集中從國外引進了一大批在保護性耕作、節約能源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的大型智能化農業機械,裝備了200個現代農機示範區,實施以大馬力農業機械為載體的精準農業。這些現代農業機械集衛星定位、自動導航、精量播種、變數施肥於一體,一次完成深松、淺翻、整地、播種、和墒、鎮壓等六項作業,使墾區的農業生產率大幅度提高。截止2006年末,墾區已擁有農用機械總動力472.3萬千瓦,形成了從田間到場院、從地面到天上的中國最大的農業機械群。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率高於全國50多個百分點,實現了由初級農業機械化向較高水平農業機械化的過渡。 在有全國最大家庭農場之稱的八五四農場崔永龍的地號上,幾輛大馬力收割機正行駛其間,所過之處,是收割的整整齊齊的麥梗。掩飾不住豐收帶來的喜悅,崔永龍自豪地告訴記者,這幾台機器都是他自己購置的,僅那一套美國凱斯2388收割(脫粒)機就二百多萬元,而且,駕駛員可以在帶有空調全封閉的駕駛室里西裝革履地完成所有操作。 高度的農業機械化創造了與世界比肩的勞動生產率,黑龍江墾區目前農業勞均生產糧食達35.4噸,高於世界發達國家勞均生產糧食28噸的水平。勞均創農業增加值3.2萬元,職均收入達到13961元。黑龍江墾區用佔全省五分之一的土地,生產出了佔全省三分之一的糧食,其中商品量佔全省的二分之一,占省際間可調配糧食的四分之一。 黑龍江墾區104個農場遍布龍江大地,分屬9個農墾分局統轄。如今,這九支「方面軍」因地制宜,你產「米」我養「牛」,以特色求生存,以產業謀發展,北大荒牛業、北大荒米業、北大荒薯業等一批龍頭產業集團應運而生,黑龍江墾區「一局一品」的產業布局就此形成。 花園式的工廠,現代化的廠區,這是記者走進九三油脂有限責任公司子公司惠康食品有限公司時,頭腦中閃現出的詞彙。辦公室主任張樹林自豪地向記者介紹說:「我們公司的產品已由純粹的大豆加工發展到了大豆的精深加工。」 黑龍江墾區的工業,是伴隨著農場的建立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建場初期,墾區工業大多以「小糧油、小修理、小建材、小釀酒、小乳粉」為主體,場場辦工業,場場皆「五小」,這些小而散的農產品加工業難以承擔起牽動墾區經濟轉型的重任。2000年開始,黑龍江農墾總局將產業整合重新布局作為突破口,樹起了一批設備精良、牽動力強、市場前景看好的企業,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形成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格局。 九三油脂集團利用大連的原料優勢和內外貿優勢、天津的京津唐市場優勢和廣西的港口優勢,相繼在大連、天津、廣西防城港各建一處年加工150萬噸大豆的控股公司,一舉躋身全國大型企業500強,名列世界同行業第三位;投資1.9億元的北大荒牛業10萬頭肉牛屠宰生產線,從2005年4月末動工興建到當年建成投產,僅用了150天,創造了當年投產,當年認證,當年走出國門的同類企業新速度。北大荒薯業,2005年開始籌建,2006年就創下了三個「全國之最」,當年還實現出口3000噸;北大荒米業對墾區的米業加工企業進行資產重組,形成合力,現已擁有國際領先的精米生產線58條,年可加工水稻265萬噸,年產精製米170萬噸,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專業稻米加工企業。 據了解,黑龍江墾區企業每年用於產品研發的投入達到企業銷售收入的2%以上。2000年以來,墾區共開工建設52個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完成總投資61.3億元,一批高標准、高水平的重點技術改造項目相繼投產,提升了企業的產業層次。如今的北大荒,徹底告別了原字型大小農產品。目前,黑龍江墾區已擁有大豆異黃酮、維生素E、乳珍、凍乾粉針等20多項在國內領先的核心技術。 60年前,當十萬轉業官兵踏上北大荒這片亘古荒原的時候,馬架子和地窨子是這些英雄將士們的立身安家之地。60年後,140座具有現代氣息的農墾新城星羅棋布,鑲嵌在北大荒5.76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走過風雨60年的北大荒人充分享受到了改革發展的成果,過上了城市人的幸福生活。 在八五七農場生活了40多年的第七管理區農場職工曹連龍親身見證著這個曾經閉塞的小城鎮發展成今天這樣交通發達、鎮容整潔。「十幾年前,一到下雨天,土路都變成了泥路,外面的人進不來,裡面的人出不去。」而現在,展現在記者面前的,是通往連部平整的水泥路面,路兩邊綠意盎然的松柏,和整齊劃一的別墅小區。在八五○農場,當記者徜徉於蓮花池邊,感受盛夏時節綠樹成蔭帶來的愜意,也同時感受著農場職工住進造型迥異的別墅群的興奮心情……看在眼裡的這一切,讓記者不能不感嘆60年帶給這里的巨大變化。 黑龍江墾區以建設北方園林生態型城鎮群為目標,對農墾城鎮的規模、布局、功能重新定位,著力建設5個人口在10萬人左右全國一流的現代化小型城市;50個人口在1萬人左右省內一流、高標準的現代化小城鎮;500個人口在1000人左右的具有墾區特色的服務於現代農業的管理區,形成以分局中心城鎮為核心,以農場重點城鎮為骨幹,輻射帶動管理區的城鄉一體化城鎮布局。 在城鎮建設過程中,黑龍江墾區始終把生態環境建設放在首位。圍繞著環城區域屏障化、主幹道路園林化、公共社區花園化、生活園區綠蔭化的目標,大力開展植樹造林綠化工程,力求建一房綠一地,建一區綠一片,築一路綠一線。九三農墾城在城區周圍形成了百米寬的生態防護林帶,寶泉嶺農墾城將城區所有街道全部栽上綠化樹。據了解,「十五」期間,黑龍江墾區新建、擴建公園56個。新建了較大的九三農墾城40公頃公園、建三江農墾城10公頃公園、紅興隆農墾城22公頃公園等。利用自然條件,建成了八五九、八五六、海林、嫩江等農場和寶泉嶺尚志公園等一批水上公園

閱讀全文

與中國糧食研發中心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個印度電影多 瀏覽:430
伊朗跟俄羅斯哪個面積大 瀏覽:15
3美元和多少越南盾 瀏覽:500
印度成為什麼 瀏覽:161
明斯克離英國多少公里 瀏覽:677
你今年能回到中國嗎用俄語怎麼說 瀏覽:938
印尼檀木一噸多少錢一斤 瀏覽:705
越南枇杷膏多少錢 瀏覽:510
越南語的笑笑怎麼說 瀏覽:878
越南間諜是什麼 瀏覽:240
印尼哪裡的房子最好 瀏覽:992
英國手機多少錢一部 瀏覽:774
越南幣一百萬塊相當於人民幣多少 瀏覽:795
義大利紅燴味薯片怎麼樣 瀏覽:176
要怎麼登錄和平精英國際服 瀏覽:593
印度堅果怎麼做 瀏覽:164
中國人什麼話 瀏覽:386
中國餐飲人均浪費多少 瀏覽:497
伊朗研發出多少款直升機 瀏覽:695
印度奶昔多少錢一斤 瀏覽: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