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侵華前有多少人囗,中國人口有多少
侵華前日本人口為7193萬人,中國人口為4.4億。
1912年到1949年,中國的人口是5.45億。三年的國共內戰又損失了1000萬。再減去1945年到1949年增長的人口。比較合理的數字是1945年我國有5億人。
在戰爭中,中國平民則約有900萬死於戰火,另有800萬平民死於其他因素,9500萬人成為難民。中國在戰爭中所承受的損失極大,按1945年貨幣折算,約為6500億美金
十四至十六世紀侵擾劫掠中國和朝鮮沿海地區的日本海盜,除沿海劫掠以外主要從事中日走私貿易,通稱倭寇。近代資本主義列強侵華,日本也扮演主要角色。
1894年7月—1895年10月 中日甲午戰爭從中國掠奪大量書籍、文物、白銀等戰略資源,為進一步強大和發動侵華戰爭做鋪墊。1931年,日軍在東北發動「九·一八事變」起開始侵華戰爭,霸佔中國東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則是掀開了日軍全國侵華的序幕,直到1945年8月15日,裕仁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正式簽訂投降協議,自此日本侵華戰爭結束,前後共計十四
日本在侵華戰爭中製造了一系列令人發指的暴行,比如在佔領區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製造南京大屠殺;用中國人進行「活體解剖」細菌試驗;製造平頂山慘案等;日軍殺害中國平民數千萬,並造成千萬中國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
抗日戰爭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協助日軍的中國偽軍最多時超過100萬(整個抗戰期間偽軍總人數約為210萬)。據日本厚生省1964年調查後統計,日軍在華戰爭中死亡的人數約為44萬人。(不包括印緬戰場上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和美協同殲滅的約16萬日軍。)
抗日戰爭中,中國國民政府軍兵力最高時達500萬人。中國國民政府領導下的國民政府軍與日軍共有22次大型會戰、1117次大型戰斗、小型戰斗28931次。國民政府軍陸死亡、受傷、失蹤321萬1914人,空軍陣亡4321人、損失戰機2468架,海軍幾全滅。
加上因病減員等非戰場損失,國軍總損失400多萬人。不過,亦於大小會戰中,讓日軍損失48萬3708人,而傷者更達193萬4820人。中國平民則約有900萬死於戰火,另有800萬平民死於其他因素,9500萬人成為難民。
2. 中國抗戰時人口是多少
1939年,估計人口為517,568,000,約佔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
中國人口地理學創始人胡煥庸於1935年劃定黑河瑗琿-騰沖人口線(又稱胡煥庸線),在領土面積上,該線東南部分佔全國的43%,西北部分佔全國的57%;而在人口上,東南部分人口佔全國的90%以上,西北部分人口卻不足全國的10%。四川、江蘇、山東為全國人口最多三省。江蘇、山東、浙江為人口密度最高三省。到1982年,瑗琿-騰沖線以東人口佔全國的比例超過94.4%,以西人口佔全國的比例不到5.6%。
3. 抗日戰爭前中國有多少人口
抗日戰爭前中國人口1912年為4億,1928年為4.7億,1936年為4.7億(估計)。歷史上,中國人口一保持世界人口較大比例。1850年中國人口約4.3億,佔世界人口的34%。由於戰亂等原因,1850年至1950年中國人口增長緩慢。1949年年末,中國大陸人口為5.4167億,佔世界人口比例下降到22%。
1931年爆發了抗日戰爭,在抗日戰爭期間,中國有大約900萬平民在抗日戰爭中死亡,另有800萬平民因其他原因死亡,9500萬人淪為難民。根據蔣夢麟的回憶錄,1400萬年輕人在被強奸後死於飢餓。據估計,中國抗日戰爭的直接人口損失為2062萬人。
而戰爭中軍民傷亡的最低限為3480萬人。同時,據估計,合戰時失蹤被俘等項數字,戰爭直接給中國造成的死亡、傷殘及失蹤等項人口損失共計超過4500萬人;而從人口損失的角度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損失總數應在5000萬人以上。
(3)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抗戰勝利後,抗戰賠償委員會作出的《中國責令日本賠償損失之說貼》指出,淪陷區有26省1500餘縣市,面積600餘萬平方公里,人民受戰爭損害者至少在2億人以上。
自1937年7月7日至戰爭結束,中國軍隊傷亡331萬多人,人民傷亡842萬多人,其他因逃避戰火,流離顛沛,凍餓疾病而死傷者更不可勝計。
1950年起,由於生產發展、人均壽命提高,世界各國人口迅速增長。到1990年末,中國人口已達11.4333億人,但佔世界人口比例一直保持在22%左右。
4. 中國抗目戰爭時期三萬萬指當時中國人口是多少
抗戰時候的三萬萬就相當於3億人口。
5. 中日戰爭的時候,中國多少人口日本多少人口
1940年日本人口為七千一百九十三萬三千人。1945年日本人口為七千一百九十九萬八千人。
二戰中國軍民傷亡數據歷史上,中國的抗日戰爭被稱為民族解放戰爭,它開始於1937年的「七.七事變」;在今天,這一階段的時間劃分,也可以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算起。一場歷時14年之久的戰爭,給神州大地留下了滿目創痍,使中國社會的發展進程延緩達半個世紀之久。一場針對中華民族的、亘古未有的、殘殺手段達250種之多的大殺戮,在北起黑龍江,南至海南島,東起海岸,西到重慶的廣大地域,幾乎14年不曾間斷。日寇鐵蹄所至,姦淫擄掠,生靈塗炭;強盜屠刀所向,血流成河,屍骨如山。除西藏、新疆之外,全國其他省份大多橫遭戰禍,無一不受殃及。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期間遭受損失最慘重的國家,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為了這場戰爭,付出過像中國這樣慘重的犧牲與代價。然而,14年抗戰中中國損失多大?中國人民傷亡幾何?卻始終是個難以破解之迷。戰爭已於61年前結束,然而,我們至今卻仍未得出一個全面的、准確的、權威的、令人信服的傷亡數據,實在是難以交代。自1995年以來最權威的數字表明,直接財產損失為1000億美元,間接損失5000億美元,軍民傷亡3500萬人以上。中國歷年來公布的幾個數字:1946年底,國民政府提出,自1937年7月7日至戰爭結束,我軍傷亡331萬多人,人民傷亡842萬多,共計1173萬人;1947年5月20日,國民政府對1946的抗戰傷亡人員總數進行了修訂,增加為1278.4974萬人;新中國成立後,就1937年至1945年日本侵華給中國造成的損失作了初步估計——1000萬人犧牲和500億美元以上的財產損失;1985年,公布戰爭中的傷亡人數為2100萬以上;1995年,公布戰爭中我國軍民傷亡3500多萬人。由於人們對傷亡3500萬的來歷不甚了了,加之數字確乎龐大,十年來質疑之聲從未停止。概括起來,與此相關而又各不相同的官方機構的統計數字有:中國軍民犧牲與死難500萬、600—700萬、2000萬、2062.1萬、2200萬;中國軍民傷亡1173萬、1278.4974萬、2000萬、2100萬、2168.5萬、2180萬、2500萬、2800萬、3000萬、3480.5896萬、3800萬、4100萬,及人口損失5000萬以上。其中中國軍隊傷亡380萬、1140萬。以上1140萬是指——中國軍隊犧牲207.8萬,兵役壯丁犧牲355.5萬,共計563.3萬;中國軍隊負傷227.8萬,兵役壯丁負傷347.7萬,共計575.5萬。中國戰場擊斃日軍20萬、40萬、43.56萬、45萬;中國戰場斃傷日軍133萬、138萬、155.9萬、250萬(包括俘)。另外,中國戰場接受投降日軍有105萬和128.3萬。由此可見,最小數字與3500萬的數字差額甚大,除統計的地域、時段有別,對原始資料的取捨不同外,採用的方法不盡科學合理也是重要原因。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2600454_1.html/ ]
人們對3500萬傷亡的質疑,主要基於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統計時段含混不清,是自「七.七事變」起,還是「九.一八事變」始,有欠明晰;二是較之1947年國民政府公布的數字增加了近兩倍;三是比人民政府於1985年公布的、得到國際史學界認可的數字增加了1400萬,幅度相當可觀;四是沒有採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死亡人數統計法」,而是使用「傷亡人數統計法」。就採用何種方法更為准確可靠的問題,有專家以當年的一支國民黨部隊為例,用兩種統計方法進行了計算與比較,得出的結果是令人吃驚的。由於人的死亡只能是一次,而負傷則不然,採用「傷亡人數統計法」得出的數字,竟比採用「死亡人數統計法」得出的數字擴大近12倍!與日本軍國主義算賬,要算個清楚、明白賬,而不能是一本糊塗賬。「中國做為一個深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受害國家,一個堅持日本應該『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世界大國,自己卻對中國八年抗戰歷史的一個基本問題都沒有一個權威的准確的結論。」是的,這的確是一個須要解答或亟待解答的問題——在14年(不僅僅是8年)的抗戰中,中國死難者的人數究竟有多少?再者,為中國軍民所擊斃的日軍又究竟有多少?按照國際通行的規則,判斷己方戰果與貢獻,主要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的多寡為指標。在二戰結束60周年之際,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專家提供了一份經過數年廣泛考證、內容可謂詳實的、與1995年官方公布的數據基本吻合的統計報告。它按死亡和受傷分別予以計算,得出中國軍民傷亡3480萬人為最低限度的結果:死亡2062.1萬人,受傷1418.5萬人。其中:中國軍隊犧牲563.3萬人(包括屬於軍隊編制、具有軍人身份的兵役壯丁355.5萬人);中國軍隊負傷575.5萬人(包括兵役壯丁347.7萬人)。然而,這份報告所反映的也僅是八年抗戰時期,所以,仍不是一個全面的數字。但是,據估算,由日本侵華給中國帶來的人口總體損失,可達5000萬人以上!中國人民經歷的苦難太多太多,遭受的殺戮太慘太慘,以至於我們對這動輒上千萬,包含了祖輩、父輩甚至曾祖輩性命的數字,充滿血腥氣味的數字不堪回首。每一個傷亡的數字,無不飽含著中華民族的血和淚,無不是中國人民的頭顱和屍骨所構築!日本帝國主義於中國土地上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難書,曠世罕見,足令江河嗚咽,日月更色。
羅斯福應該最清楚,在中國土地上的被法西斯德國駐南京的外交官稱之為「野獸集團」的200多萬日本軍隊,對美洲大陸,對美國人民意味著什麼;斯大林也不會不清楚,駐扎滿州多年的85萬養精蓄銳且滅絕人性的日本關東軍,還有關內的中國派遣軍,對社會主義的蘇聯又意味著什麼;正是中國軍民以自己巨大的民族犧牲和長達14年之久的頑強抵抗,消滅、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使美洲大陸免於戰火;正是中國軍民以自己的血肉之軀,遲滯、拖住了日軍的主力,方使蘇聯免遭德、日法西斯軍隊自東、西方向的兩面夾擊之苦,也使蘇聯人民躲過了一場滅頂之災。就數字而言,多一分不會增加日本軍國主義之惡,少一分也更不能減其罪!中國對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貢獻,不能將人員傷亡、戰爭損失作為主要評價標准。美國在二戰中的死難者不到30萬,卻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力,而猶太人為德國法西斯所屠殺達600萬人,可對戰爭的貢獻卻幾乎沒有。
中國的真正貢獻,無疑是體現在戰略總體上的抵抗價值,而非消滅日軍的量化指標。在於對超過半數的日軍——占日本的戰場總兵力——的牽制和消耗,在於東方主戰場存在的實際意義,在於中華民族對取得戰爭勝利的無可替代的作用。中國人民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任何人都無法抹殺的歷史功績;憑的是今天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意志;憑的是持續發展、不斷增強的綜合國力,和足以制止戰爭、消滅戰爭的強大的軍事實力。抗戰中的松山戰役,國民黨軍隊曾以10萬大軍圍攻1200名日寇,給我們留下的是極為悲壯慘烈的一幕。據戰報統計,日軍僅一人突圍,而我軍卻陣亡達10000餘人!我們絕不會允許60餘年前發生的悲劇在中國重演!!!不妨記下幾個數字(社科院數字),它們不啻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八年抗戰,中國軍隊每傷亡28.5人,擊斃日軍1人;中國軍隊和人民,每付出87人傷亡的代價,擊斃日軍1人。如果按照日軍在中國戰場僅死亡20萬人計算,則中國軍民的傷亡比增加一倍。一個不曉得仇恨為何物的民族是悲哀的!一個沒有血性的民族將永遠無法避免流血的命運!!!1940年日本人口為7193萬人。1945年日本人口為7199萬人。據統計 1937-1945累計動員900萬(扣除重復動員數字),終戰時現役788萬,如不計倉促組建的關東軍為720萬,其中國內軍(含總數240萬的海軍部隊)450萬,南方軍130萬(含總數240萬的海軍部隊),支那派遣軍116萬(含總數240萬的海軍部隊),台灣軍12萬(含總數240萬的海軍部隊),北部朝鮮部隊12萬,關東軍68萬
6.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有多少
抗日戰爭時期是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9月2日
這個期間的人口是有變化的。根據我國官方數據是損失3500萬人口。
在民國時期的人口總數一直沒有一個准確的官方說法,一般通用的就是4萬萬同胞,也就是4億人,下面提供一組數字作為參考:
公元1931年 (民國二十年) 約421,700,000
公元1935年 (民國二十四年) 約462,150,000
公元1937年 (民國二十六年) 約483,400,000
公元1947年 (民國三十六年) 約461,000,000
滿意請採納
7. 中國在二戰時期有多少人
1937年中國人口應該有4.4億多,動員軍隊有超過1000萬
8. 中國抗目戰爭時期三萬萬指當時中國人口是多少
三萬萬指的數字是3億
中國軍民抗日戰爭時期人口、財產損失統計表
說明:
1、綜合上表所列各項共計: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共傷亡人口30,104,847人(不含日軍生化部隊用人體實驗所殺害的20,899人)。
2、據吳溢興《關於日軍在香港罪行和軍票問題的報告》:日軍侵佔香港3年零8個月共打、殺、殘害、失蹤者超過10萬之眾。
3、東北1931__1945年的14年間民眾傷亡446.5萬餘人(含日軍用生化武器、搞
集團部落、強擄勞工等殺害的人數,及致殘、病、餓和凍死等)。
4、據何方《重印台灣府志三種序》、李潔非《台灣》(上海商務印書館,1945年版)
等資料,台灣人民在50年的反日武裝斗爭中犧牲達65萬人,至於平時被迫害慘死者僅頭
10年間就50萬人以上。
5、綜合列表和以上各項不完全統計,中國在14年抗日戰爭中共傷亡人口約35,819,847
人。
9.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有三萬萬同胞是指多少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有四萬萬同胞是指四億中國人民。而非三萬萬。
民國元年,內務部曾舉行全國人口清查,採用逐戶調查的方法。調查項目有:姓名、性別、年齡、婚姻狀況、職業、出生率及死亡率,但未規定調查人口的標准時間。
雖然是全國調查,但只有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直隸、山東、山西、河南、陝西、甘肅、福建、雲南、貴州、遼寧、吉林、黑龍江、新疆等19個省和綏遠、京兆兩個特別區進行了清查。尚有若干個省於民國五年以後方始舉行清查。調查結果全國人口數字為405816967人。
(9)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人口
人口發展
根據《咸豐東華錄人口考正》和《同治東華錄人口考正》,1851年全國共有4.32億,1852年下降到3.79億,1853年下降到3.18億,1866年下降到2.56億,達到最低點。這一時期在籍人口的大幅度下降:
一是戰亂頻繁、連年災荒和疾病流行所致,其中減少最多的是江浙一帶。
二是下降如此之巨,則恐是人口記錄殘缺不全之故。大約自太平天國革命軍興起以後,人口記錄就日益殘缺,每年都有若乾地區尚未冊報。
到19世紀末葉,清政府即不再有全國性人口記錄。中華民國時期,全國人口又不斷增加,僅據有關資料,1911年為3.68億,1921年增至4.43億,1933年達4.63億。
人口分布
近代中國人口的分布也有不少變化,根據梁方仲編輯的《中國歷代戶口、田地、田賦統計》和《世界人口地理》,在1851年的 43189萬人中,北方地區有12698萬人,占總人口的29.4%,南方地區有30491萬人,占總人口的70.6%。
在1933年的46340萬人中,北方地區有16997萬人,占總人口的36.7%,南方地區有29343萬人,占總人口的63.3%,北方地區的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逐漸有所上升。
其中又以東北地區增加最為迅速。全區在1851年只有 290餘萬人,僅佔全國總人口的0.7%,1933年為2900餘萬人,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到6.3%,80多年裡,幾乎增加了9倍。東北地區人口的大幅度上升:
一方面在於關內天災人禍連綿不斷,特別是黃河下游的山東、河北和河南的人民,為了謀求生路,大批前往關外,進行墾殖。
另一方面,在清代末年和中華民國初年,沙皇俄國和日本帝國主義都妄圖霸佔東北,當時的政府為了充實邊疆,也鼓勵內地人民移居關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