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白酒業給國家掙多少錢

中國白酒業給國家掙多少錢

發布時間:2023-02-21 16:11:27

Ⅰ 中國白酒現狀

1/現狀:
受國家產業政策的限制,白酒行業在經歷了20世紀80年代的快速發展後,總產量開始不斷下降。白酒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經營分散的狀況依然存在,導致企業缺乏創新,營銷混亂等問題出現。各地方對當地企業的保護是白酒業秩序混亂、市場分割及不能真正實現優勝劣汰的重要原因。政府特別是中央政府的調控和加強執法力度是凈化經營環境、實現公平有序競爭的重要保障。從目前看,由於消費需求趨穩,行業總量目標基本限制到位,因而行業發展將保持基本穩定。
問題研究
三大問題日漸突出造成白酒行業現狀不容樂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結起來主要是生產問題、營銷問題和地方保護三大問題。
生產問題。產品缺乏創新白酒業生產中的問題主要是在消費稅調整後被充分暴露出來了。在這次稅收調整中,國家取消了以外購酒勾兌生產酒的企業可以扣除其購進酒已納消費稅的抵扣政策,這使一些白酒企業叫苦不迭。原因何在? 勾兌作為一種白酒生產工藝無可厚非,事實上,採用液態發酵利用串香勾兌液態酒因為具有降低成本和節糧優勢已得到了專家的肯定。但由於純糧釀造酒仍然是當前消費的主流,所以不少企業採取勾兌方式生產白酒。可以說,勾兌暴露出來的本質問題是我國白酒企業對產品研發缺乏投入,產品缺乏創新。中國白酒歷史悠久,香型豐富,有醬香、濃香、清香、米香、鳳香、豉香、芝麻香、兼香型等。但由於追求產量,不少企業盲目採用工業化手段,使各種酒的生產工藝越來越雷同,一些企業盲目跟風,仿效代替了嚴謹的產品開發程序。不管是中小型企業,還是大型骨幹白酒企業都存在著這一問題,只要有一種產品賣得好,就立即仿而效之,不管是產品、還是包裝,甚至是名字,幾乎是一模一樣。由此在經歷20多年後,白酒的香型越來越少,而今幾乎已經變成濃香型酒一統天下了。但市場經濟,尤其是現代市場經濟,需要個性化、多樣化的產品以滿足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企業不能只在營銷環節上動腦筋,其實,任何產品或品牌的創造都是系統工程,僅在營銷環節上下工夫是無法從本質上創造出產品的差異性的。
營銷秩序混亂。白酒業的混亂主要來自於終端的營銷混亂。為了製造差別,實現銷售,廣告戰、促銷戰、價格戰成為酒類企業常用的方法,導致白酒終端環節的門檻越來越高,在酒店裡通過給服務員"開瓶費"方式搶占市場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目前普遍存在,極大地增加了企業的負擔,特別是一些企業為了在短期內佔有市場,或採用不斷讓利給經銷商的做法,或採用廣告"狂轟亂炸",一度成為中央電視台標王的"秦池酒"、"孔府酒"在經歷了短短3--4年時間就很快沒落了。而它們所帶來的影響使白酒企業不斷陷入新的促銷大戰中不能自拔,就象穿上了"紅舞鞋"不停地旋轉。目前,為了促銷,很多白酒企業採用了有違誠信的做法。"造祖"現象就是其中較為典型的一種,今天一個"窖",明天一個"池",令人難識真偽。而這種陳釀酒遍地開花的狀況其實是對消費者的誤導。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會長潘裕仁指出,白酒的儲存並不是越長時間越好,普通香型的白酒到5年以後,口味變淡,香味減弱,醬香型陳酒是好酒,而存放多年的濃香酒是否是好酒目前專家還有爭議。專業生產企業在這方面焉有不知之理,但企業為了創造賣點,利用了消費者某種不成熟的消費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白酒的聲譽,也使企業間的競爭陷入怪圈。
地方過分保護。地方保護是白酒業秩序混亂、不能真正實現優勝劣汰的重要原因之一。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白酒企業一直是一些地方的財政支柱,有的地方甚至流傳,"要當好縣長,先辦好酒廠"。在"投資小、見效快"的利益驅動下,一些地方不斷新建、擴建白酒項目,造成酒廠數量多但規模小,產品供過於求。一些地方為了保證地產酒的銷量甚至限制外來產品的進入,或是對外來品種收費;有的地方為了提高本地酒的競爭力,則採用返還消費稅的辦法。此種種做法,嚴重阻礙了全國性市場的形成,造成了經營環境的嚴重不公平。
投資策略
名優公司可關注。目前兩市共有13家白酒類上市公司,這些公司的業績在過去一直是兩市的佼佼者,但2001年白酒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僅有0.2847元,同比下降39.68%,而且首次出現了有公司虧損——長興實業每股收益-0.207元,寧城老窖每股收益-0.126元,如果沒有補貼收入皇台酒業公司也將虧損。
從去年白酒類上市公司經營情況看,存在如下問題:
一是主營收入減少。由於行業秩序混亂,經營環境較差,企業經營難度增大,導致13家上市公司中有7家主營業務收入下滑,其中皇台酒業和寧城老窖下降幅度都在20%以上。
二是毛利率下降。2001年5月新消費稅實行後,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即下降了3.02%,古井貢、沱牌曲酒、五糧液等的毛利率跌幅都在10%以上。
三是三項費用大幅增長。白酒上市公司三項費用平均同比增長15.33%,其中皇台酒業、寧城老窖等三項費用增幅在50%以上。
四是償債能力特別是短期償債能力變弱。其中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分別同比下降13.88%和13.46%,經營性現金流同比減少16%,其中皇台酒業、寧城老窖、長興實業每股經營性現金流為負數。
白酒類上市公司的這些問題與白酒行業的現狀基本一致,在短期內難以改變。
從今年上半年的情況看。行業的競爭更加激烈,許多白酒企業效益呈現不斷下滑的態勢。第一季度除貴州茅台外,白酒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以湘酒鬼、皇台酒業和山西汾酒為首,大多數公司凈利潤跌幅在10%以上,蘭陵陳香已預測中報將虧損。按照這一趨勢,預計中報白酒業的平均收益將較去年同期減少35%以上。在現在這種局勢下,投資白酒類上市公司宜關注以下幾點:從成長性看,生產高檔白酒的公司境遇好於生產低檔白酒的公司。因為中高檔白酒的消費者品牌忠誠度相對比較高,其市場競爭也相對規范些。同時由於價格比較高,中高檔酒承受的從量稅占其主營收入的比重會小一些,利潤的減少幅也會小一些。特別是主業經營出色的中高檔酒類公司將保持一定的成長性,建立在品牌美譽度和顧客忠誠度基礎上的五糧液、貴州茅台等名優白酒生產企業仍有望保持優良的業績。 從政策影響看,今年消費稅的影響相對更明顯。2001年白酒消費稅調整是從5月份開始的,主要對下半年的業績產生了影響,因而今年消費稅對白酒類上市公司利潤的減少作用將更加顯著。特別是上市公司所得稅優惠被取消,將直接使大多數酒業上市公司凈利潤減少,當然對沒有享受過所得稅優惠的貴州茅台等公司則沒有影響。
從發展趨勢看。要警惕多元化經營陷阱。雖然幾乎每家白酒上市公司都有跨行業經營的項目,投資的行業五花八門,如瀘州老窖不僅投資於滋補品、生物製品,還投資於高速公路。但從2001年年報看,很少有公司取得顯著收益,就連葯業經營比較成功的全興股份,葯業的營業利潤也只佔整個公司營業利潤的16%左右。所以白酒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經營更多的是一種概念上的效應,取得實際效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從重組機會看。有虧損可能的上市公司可能率先重組。其重組可能基本上都是跨行業進行的,當然重組並不一定能將企業拉出虧損的泥潭。以"大龍泉"為例,盡管變更了主業,也更名為"長興實業",但其2001年照樣每股虧損0.207元,而且2002年一季度繼續虧損。今年中報預虧的蘭陵陳香也曾打算與中科軟體集團實現重組,於去年6月29日簽定了股權轉讓意向書,但到目前為止沒有實質性進展。 政策背景
行業發展受限制。白酒業是一個消耗糧食比較多的行業,在糧食供應緊張的50—70年代,國家嚴格限制白酒的生產和銷售;80年代隨著糧食供應增加,白酒生產逐步放開,白酒產量迅速從1980年的215萬噸增長到1996年的801萬噸。按照每斤白酒消耗3斤糧食計算,1996年白酒業消耗糧食為2400萬噸,相當於中國人近3個月的糧食消耗量。基於這個原因,加之白酒企業有污染問題、高度酒對身體有害等因素,國家將白酒列為限制發展的行業。
90年代以來,我國酒業的總體規劃為"限制高度酒的發展,鼓勵發酵酒和低度酒的發展,支持水果酒和非糧食原料酒的發展",指導思想為"控制總量、調整結構、技術進步、提高質量、治理污染、增加效益"。在該政策的指導下,從1996年開始國務院規定各部委嚴禁在公務活動中用白酒宴賓;1998年2月,國家有關部門聯合發文,要求對白酒企業進行清理整頓,決定對白酒企業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嚴格控制白酒進口,不再安排任何白酒企業擴大生產規模。
我國酒業"十五"規劃明確提出:在"十五"期間,酒業將以調整酒產品結構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滿足人民生活對酒產品的需要為基本出發點,朝著優質、低度、多品種、低消耗、高效益、無污染的方向發展。根據產業政策,釀酒協會制定了各主要酒種的行業發展目標,白酒成為一個唯一以減產為目標的酒種。
國家的以上政策通過稅收得以貫徹。1993年年底國家稅務總局發出文件,規定從1994年元旦起對白酒徵收消費稅。對於開征白酒消費稅的目的,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解釋:"對白酒徵收消費稅,是國際上普遍採用的慣例,而且多喝白酒於人民身體無益,並且要大量消耗糧食,對白酒開征消費稅,體現了消費稅引導消費需求,宏觀調控白酒業行業結構,保護資源的調節功能。"以此為基礎,從1994年起,酒類消費稅出現差別,糧食白酒為25%、薯類白酒為15%;而葡萄酒等為10%,黃酒、啤酒更低。
此外,1998年3月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發出《關於糧食白酒廣告宣傳不予在稅前扣除問題的通知》,規定從1999年起電視台黃金時間白酒廣告不能多於4條。2001年初,國家稅務總局發出關於實施《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的文件,規定白酒企業的廣告不得超過銷售額的2%,超過部分不能在所得稅前扣除。
2001年國家進一步規定,按每斤白酒0.5元徵收從量稅,並取消現行的以外購酒勾兌生產酒的企業可以扣除其購進酒已納消費稅的抵扣政策,這對白酒業產生了巨大沖擊,造成全行業利潤減少。如2001年全國白酒利潤總額為40.39億元,比上年下降6.6%。
在增加白酒稅收負擔的同時,對稅收的征管工作也日益嚴格。國家稅務總局決定於2002年6月17日至7月19日對白酒行業進行稅收專項檢查。檢查的重點是打擊白酒行業涉稅違法行為,整頓和規范稅收秩序,加強稅收徵收管理,堵塞漏洞,確保酒類行業各項稅收政策的貫徹落實,做到依法應收盡收。
行業現狀
產量萎縮利潤減少。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人們的消費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高度酒不再象過去那樣受歡迎。這反映在消費結構上就是啤酒和葡萄酒比重在增加,而白酒的比重在下降。從產量上看,白酒從1996年的頂峰801萬噸下降到2001年的420萬噸,今年1—2月份白酒產量同比下降8.52%,再創新低。從產量結構看,白酒在酒業總產量的比重1995年為30.5%,而2001年僅為約15%。 但2001年白酒全行業銷售收入倒沒有因為產量減少而減少,同比反而增長0.4%,為499億元。由於稅負加重,行業利稅總額為129億元,比2000年增長了2.1%。然而,行業全年利潤總額只有40多億元,同比降低了6.6%,全行業虧損面也超過了40%,且有不斷擴大趨勢。當然,從總體看酒業全部利潤的62.5%仍是來自白酒。
行業集中度較低。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有白酒企業3.7萬余家,其中產量超過2萬噸的企業有33家(2001年),合計產量占行業總產量的30%;利稅超過億元的有20家,占行業61.8%的利稅份額。這一數據說明行業目前以分散生產為主。
兩極分化不斷加劇。在現有市場中,傳統名優酒的地位日益鞏固,名酒繼續推出中低檔酒搶占市場,如五糧液系列從400多元到10多元的酒應有盡有,劍南春有劍南大麴、綿竹大麴等,擠佔中小酒廠的市場份額,行業兩極分化加劇。2002年6月上旬12個大中城市調查發現,在銷售淡季,全國白酒價格反而有小幅度上升,其中高檔白酒價格大約上漲了5%左右。
稅收流失比較嚴重。根據國家1994年白酒消費稅徵收辦法,有關專家計算1996年全國白酒產量應收稅400億元左右,但實際上只收到97億。這表明,約有75%的稅款流失。以2001年為例,新增從量稅後420萬噸的產量應新增加稅收42億元,而實際上2001年稅收只增加了不到10億元。稅收的嚴重流失,不僅使國家財政受到損失,還說明了白酒企業實際稅賦差別很大,企業生存環境實際上存在嚴重不公平現象。
對策分析
多管齊下凈化環境,加強政府調控力度。鑒於地方保護不會自動消失,偷逃稅需要整治、欺詐消費者實為不正當競爭等等,要凈化白酒的經營環境,政府特別是中央政府的干預仍然十分重要。
一是要加強企業數量調控。1998年國家曾要求白酒企業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但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為了規范行業,2002年國家再次重申按照國家經貿委《工商投資領域制止重復建設目錄》(第一批)的規定,1999年9月1日以後注冊登記的白酒企業,不予受理生產許可證的申請。如果此規定能夠嚴格執行,對目前白酒業散、亂的行業秩序將起到比較好的作用。
二是要加強全程調控。除了實行生產許可證以外,今年2月國家經貿委等6部委還商議建立行業准入的三證制度、產銷運行的索證制度,該意見現以經貿委文件的形式上報國務院,待國務院批准後開始實施,這將對白酒流通環節的凈化起到良好作用。
三是加強稅收征管。國家制定的稅收政策對所有企業應該一視同仁,但現在嚴格繳納稅收的企業通常都是大中型國有骨幹企業,一些中小企業往往容易逃稅,如果不加強徵收監督和管理的力度,那麼為了促進優勝劣汰,加快白酒生產向優勢企業集中而制定的新消費稅政策將很難真正發揮作用。在加強執法力度的同時,還要加快各項細分行業標準的制定,指導企業行為,促進白酒生產的規范化,提高整個行業的產品質量;同時也為消費者選購商品提供依據,維護消費者權益。例如:陳釀的標准只有黃酒有,白酒沒有,現在市場上很多企業在叫賣陳釀白酒,可一瓶酒中所含陳酒達到多少比例才是陳釀酒,目前未有明確標准。
在細分市場做文章。目前,白酒競爭已到白熱化的程度,尋找市場空隙、開發新市場對企業和行業來說都十分重要,運用細分市場的方法,能夠為企業開啟一扇新的窗戶,避開盲目競爭的雷區。以喜酒為例,從傳統的婚慶習俗、消費構成以及消費心理來看,辦喜事喝喜酒的風俗可以說是長盛不衰。有權威機構預計,全國每年婚慶產生消費的總額達上千億元,如果喜酒消費額僅以全國每年結婚消費總額的5%計算,也可分享到婚慶市場上百億元的市場份額。曾一度瀕臨破產的江蘇高溝酒廠1996年開發出"今世緣酒",並運用"緣"字做文章,策劃了一系列大型婚禮活動,僅用一年時間就收復整個江蘇失地,後又在武漢、北京等全國很多大中城市構建了板塊市場。而喜酒市場本身也可細分,如城市市場、農村市場、沿海地區等各地區消費習慣、消費心理等因素也會有所不同。像四川的豐谷集團就根據農村婚慶消費需求,進行對口開發,專門生產出"豐谷雙喜酒",打開了農村喜酒市場。體育運動對白酒業來說也是一個商機。如五糧液集團旗下的"金六福"抓住中國足球隊打進世界盃32強的題材,推出世界盃珍藏酒,被搶購一空。事實上,善於細分市場往往能夠為企業和行業帶來較好的發展空間。
塑造品牌競爭力。目前,白酒的競爭主要停留在促銷戰、廣告戰和價格戰的層面,但從名優白酒在市場上越來越受到歡迎的事實中可以看到,"品牌"才是白酒企業在競爭中勝出的最有力武器。"品牌"之所以有如此威力,是因為品牌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外在表現,而核心競爭力是由企業的技術工藝、成本控制、管理水平、市場營銷、組織結構、企業文化等構建成的企業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並且企業能夠在競爭狀況不斷變化的情況下,保持自己的競爭優勢。當一個企業將競爭力建立在品牌基礎上時就能夠走出此起彼伏的白酒促銷大戰怪圈,取得市場優勢。如"奇香貴州醇"在中國傳統白酒工藝的基礎上,融入洋酒釀造工藝,實施產品創新,從白酒香型上獲得突破,創造了中國白酒的國際化口味。在我國白酒業中核心競爭力表現最為突出的應屬五糧液和貴州茅台。
當然,塑造品牌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項長期工程;塑造品牌也不僅僅是營銷部門的事,而是一個系統工程,貫穿於企業經營的整個過程。在塑造品牌時,一個企業既要整合現有的公司資本、產品結構、組織結構等所有資源,又要通過吸納外部技術、資金或品牌輸出,延伸產品品種和產業領域的擴張,包括組建合營企業、開展技術轉讓與受讓、擴大投資區位領域、拓寬融資渠道等方式,實現外部資源的整合,最終能夠使經營能力獲得本質性的提高,競爭力得到增強,獲得長遠的發展。當白酒行業的競爭建立在品牌的基礎上時,行業將形成優勝劣汰的良性競爭格局,為整個行業帶來生機和活力。
前景展望:優勝劣汰是主調,消費需求趨穩。近年來,人們對啤酒和葡萄酒的消費量不斷增加,而過量飲白酒有害身體健康的觀念為越來越多的人認可,白酒的消費量逐年減少。但2001年末有關機構對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30個城市的城區及郊區居民進行的一項市場調查表明,白酒目前仍是我國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消費品,白酒在30個城市居民中總體的滲透率達到31.4%,高於葡萄酒的20.2%,並且近3年白酒滲透率趨於穩定,其中在北方城市、內陸城市的滲透率較高,24~45歲的男性是消費主體。而對2001年全國大中型商場的消費調查也得出了白酒消費量趨於穩定的結論。
經歷了連續5年的減產,目前白酒占整個行業的比重在15%左右,與發達國家蒸餾酒比重占行業的10%已經比較接近了,也達到了酒業協會制定的2005年產量目標。考慮到我國的傳統和廣大的農村人口,在政策不變的情況下,我國白酒的產銷量將基本保持穩定。
入世影響不大。從進口來看,由於白酒是我國的傳統行業,與世界酒類的關聯度較小,有中國特色的白酒市場在入世後不會受到很大影響。但是白酒目前的關稅為65%,2005年關稅將下調到10%,這將會使洋白酒的價格競爭力增加很多,其可能侵佔部分國內白酒的市場份額。國際上流行的白酒大多在40度左右,在飲用方式上比較靈活,可加冰和碳酸水,而且衛生質量比較高,對我國年輕一代的吸引力比較強,對重視品牌的消費者也有一定的吸引力,會對中高檔白酒產生一定沖擊。
從出口看。白酒是我國酒業中傳統的出口品種,但近年來出口量起伏不定。加入WTO後,如果白酒不在質量標准和產品風味上下工夫,更為優惠的貿易條件並不能必然帶來出口的增長。
業外新軍沖擊。就在白酒企業大嘆苦經之時,業外資本卻源源不斷湧入這一行業。寶光葯業和中國最大民營企業希望集團爭"飲"郎酒就是明證之一。此前,以房地產和建材為主業的長沙海達公司買斷了五糧液集團的"金六福"酒,並在兩三年內將其塑造成紅透了大江南北的名酒,使不少企業都想一試身手。隨後,大名鼎鼎的七匹狼、大紅鷹、重慶力帆集團、紅豆制衣等也相繼進軍白酒業。
業外新軍湧入酒業的原因有兩點:一是盡管利潤率不斷下降,可與其他行業相比白酒還是一個高利潤的行業,而其進入門檻又相對較低,所以仍然有企業不斷進入白酒行業。二是目前白酒業有些混亂,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但真正有能力有實力做全國市場的企業還是不多,真正意義上的全國品牌也是少之又少,即使是五糧液市場佔有率也不過10%,集中度很低,這就使新進入者成功的幾率增大了。這些業外資金的湧入在對現有白酒企業帶來沖擊的同時,也必將帶來新的活力,加速白酒業資本和資源整合的步伐,使白酒業逐漸在調整中走向規范和有序。
低度多味成亮點。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保健意識的增強,白酒低度化日趨明顯。根據酒精度,白酒分為高度酒、降度酒和低度酒。高度酒的酒精度在50度以上,降度酒在40--50度,低度酒在40度以下。據統計,"八五"期間全國白酒酒精度平均降低了10%,低度白酒和降度白酒比例已上升到80%以上,高度酒的比例不足20%。目前開發的低酸、低酯、低甲醇、低雜醇油的凈爽類白酒和為適應農業產業化要求而利用蘋果、山楂等水果作原料開發的新風格、新口味的水果發酵蒸餾白酒,成為白酒業發展的增長點。這些新的品種適應了廣大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也與世界上烈性酒的發展趨勢吻合,具有一定的市場發展前景。
集中度逐步提高。到目前為止,白酒行業仍以分散經營為主,市場競爭接近完全競爭,但其集中度正在不斷提高。如1998年白酒產量前20位企業合計產量占白酒總產量的比重達19.9%,利稅前20位企業的利稅合計占白酒利稅總額的45%;2001年白酒產量前20位企業合計產量占白酒總產量的比重升至23%左右,利稅前20位企業的利稅合計占白酒利稅總額的61.8%。行業利潤集中度的顯著提高有助於使優秀企業保持發展後勁,加速行業的優勝劣汰。如果白酒生產許可證政策和稅收政策得以嚴格執行,那麼未來10—15年時間里白酒行業的利潤和產量將集中在10家左右的大型企業中

2/方向:
早在1987年,國家「三部一委」就對中國白酒提出了優質、低度、多品種和「四個轉變」的發展方向,即高度酒向低度酒轉變,蒸餾酒向發酵酒轉變,糧食酒向果酒轉變,普通酒向優質酒轉變。應該說這個發展方向,實際上就是提出了現代白酒的基本概念。近20年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這個基本概念得到了廣泛認同和深入貫徹。現代白酒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時期。
但是舊有的慣性,行業發展秩序的混亂,尤其是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的興起,使中國白酒業多年處在一個新舊交錯的調整適應期。白酒的產量逐年下降,從1996年的800萬噸變成了現在的400萬噸左右;市場秩序令人堪憂,假酒屢禁不絕,管理僵化,效益差、稅賦重等問題日益突出;最為嚴重的是,很多消費者對於白酒業的整體評價偏低,信心不足,同時紅酒、啤酒、洋酒等迅速搶灘佔地,內憂外患層出不窮。在這個紛亂時節,如何正確地把握形勢,認清中國白酒業的發展趨勢是至關重要的。首先,中國白酒作為國家五千年文化的濃縮與積淀,作為一種人際關系溝通的媒介,它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仍然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文化不消亡,中國白酒就不會消亡。同時另一方面,中國的文化在與時俱進,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也在不斷調整,需求日益多樣化,特別是對休閑、健康、個性化的追求,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而愈顯迫切。這些新的市場需求,急切地呼喚中國白酒自新,呼喚傳統產業實現現代化的轉換。所以,喝酒的人變了,酒本身也必須做出相應改變。其基本思路是:在豐富和發展傳統白酒內涵的基礎上,把中國白酒的傳統技藝和現代科技,特別是現代生物技術相結合,積極走出一條中國白酒的現代化之路。

閱讀全文

與中國白酒業給國家掙多少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動物園叫什麼 瀏覽:538
印尼最大火山是哪裡 瀏覽:322
伊朗用什麼樣的插座 瀏覽:80
義大利黑椰子有什麼功效 瀏覽:614
如何評價里皮中國足球 瀏覽:540
中國支援疫情有哪些國家 瀏覽:846
中國有哪些公司有硝硫基肥料 瀏覽:17
印尼兩天換多少錢合適 瀏覽:324
義大利人大舌音怎麼發 瀏覽:509
go義大利語怎麼讀 瀏覽:948
看看越南是如何切割木頭的 瀏覽:599
印尼1萬盧比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971
越南盾薯片多少錢 瀏覽:485
蘇聯支援越南多少人 瀏覽:737
印尼的什麼方便麵好吃 瀏覽:906
越南有多少公務機回國 瀏覽:385
如何解決越南兒童的營養不良問題 瀏覽:31
中國駐美國大使說了什麼 瀏覽:811
牙叔怎麼像印度人 瀏覽:100
印尼盾五百條是多少 瀏覽: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