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稅收起源於何時
中國最早的稅收是2500年前的魯宣公時開始的。
❷ 中國國家稅收都有哪些來源
國家財政的收入來源分別為:
1、稅收收入:通過征稅取得的收入在中國稅收收入按照征稅對象可以分為五類稅,即流轉稅、所得稅、財產稅、資源稅和行為稅;
2、國有資產收益:國有資產收益是指國家憑借國有資產所的權獲得的利潤、租金、股息,紅利、資金使用費等收入的總稱;
3、國債收入:國債收入是指國家通過信用方式取得的有償性收入。國債收入具有自願性、有償性和靈活性的特點;
4、收費收入:收費收入是指國家政府機關或事業單位在提供公共服務、實施行政管理或提供特定公共設施的使用時,向受益人收取一定費用的收入形式;
5、其他收入:包括基本建設貸款歸還收入、基本建設收入、捐贈收入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暫行條例》
第六條
凡從事生產、經營,實行獨立經濟核算,並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批准開業的納稅人,應當自領取營業執照之日起三十日內,向當地稅務機關申報辦理稅務登記。其他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除按照稅務機關規定不需辦理稅務登記者外,應當在按照稅收法規的規定成為法定納稅人之日起三十日內,向當地稅務機關申報辦理稅務登記。第八條
納稅人申報辦理稅務登記,應提出申請登記報告和有關批准文件,同時提供有關證件。主管稅務機關對前款報告、文件、證件審核後,予以登記,發給稅務登記證。稅務登記證只限納稅人使用,不得轉借或轉讓。稅務登記的內容包括:納稅人名稱、地址、所有制形式、隸屬關系、經營方式、經營范圍以及其它有關事項
❸ 國家稅收來源
【稅收起源】 稅收從整個社會產品分配中獨立出來成為一種新的分配形式的過程。稅收起源取決於互相制約的兩個前提條件:一是適當的客觀經濟條件,即剩餘產品、私有制的存在和發展;二是國家的產生和存在。人類社會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在原始社會里生產資料公有,人們共同勞動,生產力水平低下,沒有剩餘產品,產品由氏族成員平均分配,沒有私有制、沒有階級、沒有國家,也沒有稅收分配形式。原始社會末期,生產力有了很大發展,開始出現剩餘產品,推動了社會分工和交換的發展,與此同時社會成員逐漸分裂為奴隸和奴隸主兩個對立階級,社會產品的分配形式也產生了根本的變化,奴隸主階級的剝奪與佔有產品形式代替了原始公社的平均分配。這種剝奪與佔有,自然要遭到奴隸的反抗。奴隸主為了保持這種分配上的特權,必須有一種政治上的統治,於是產生了奴隸制國家。國家為了實現其職能,需要消耗一定的物質資料,但國家自身並不進行生產,只能憑借政治上的權力,強制、無償、固定地取得奴隸的剩餘勞動產品。這樣一種新的分配形式產生並加入到社會產品的分配之中,這種分配形式就是稅收。稅收的起源徑歷了一人漫長的過程。同國家一樣,稅收也經歷了一個產生、形成、發展與完善的過程。在中國,夏代是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代的「貢」是中國稅收的雛型。夏、商、周三代的貢法、助法、徹法是中國稅收制度的原始形態,奴隸制後期的「關市之賦」、「山澤之賦」是早期的工商稅收,公元前594年魯國的「初稅畝」是最早對私人土地征稅的法律。
❹ 我國稅收主要來源於那裡
主要來源於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消費稅、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車輛購置稅、房產稅、印花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車船使用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由稅務機關徵收的稅種,不包含財政、海關徵收的契稅、農業稅、關稅等)
❺ 我國的稅收主要來自哪裡
我國稅收的主要來源是增值稅、消費稅、鐵道、各銀行總行、企業所得稅、城市維護建設稅、中央企業所得稅地方、銀行和外資銀行及非銀行金融企業企業所得稅、海洋石油企業企業所得稅、資源稅、印花稅(證券交易部分)、中央稅的滯補罰收入、車輛購置稅等組成的。
稅收是指國家為了向社會提供公共產品、滿足社會共同需要、按照法律的規定,參與社會產品的分配、強制、無償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規范形式。稅收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
(5)中國的稅收來自於哪裡擴展閱讀:
稅收的職能:
組織財政:
稅收是政府憑借國家強制力參與社會分配、集中一部分剩餘產品(不論貨幣形式或者是實物形式)的一種分配形式。組織國家財政收入是稅收原生的最基本職能。
調節經濟:
政府憑借國家強制力參與社會分配,必然會改變社會各集團及其成員在國民收入分配中佔有的份額,減少了他們可支配的收入,但是這種減少不是均等的,這種利益得失將影響納稅人的經濟活動能力和行為,進而對社會經濟結構產生影響。政府正好利用這種影響,有目的的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引導,從而合理調整社會經濟結構。
監督經濟:
國家在徵收取得收入過程中,必然要建立在日常深入細致的稅務管理基礎上,具體掌握稅源,了解情況,發現問題,監督納稅人依法納稅,並同違反稅收法令的行為進行斗爭,從而監督社會經濟活動方向,維護社會生活秩序。
稅收的作用具體表現為能夠體現公平稅負,促進平等競爭;調節經濟總量,保持經濟穩定;體現產業政策,促進結構調整;合理調節分配,促進共同富裕;維護國家權益,促進對外開放等。
參考資料:網路--稅收
❻ 中國稅收來源佔比主要是什麼
我國稅收收入的主要來源佔比是增值稅;
1.增值稅是以商品(含應稅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徵收的一種流轉稅。從計稅原理上說,增值稅是對商品生產、流通、勞務服務中多個環節的新增價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徵收的一種流轉稅。實行價外稅,也就是由消費者負擔,有增值才征稅沒增值不征稅。
2.增值稅是對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實現的增值額徵收的一個稅種。增值稅已經成為中國最主要的稅種之一,增值稅的收入佔中國全部稅收的60%以上,是最大的稅種。增值稅由國家稅務局負責徵收,稅收收入中50%為中央財政收入,50%為地方收入。進口環節的增值稅由海關負責徵收,稅收收入全部為中央財政收入。2019年3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表示,4月1日減增值稅,5月1日降社保費率 。
3.2021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說,將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從月銷售額10萬元提高到15萬元。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到100萬元的部分,在現行優惠政策基礎上,再減半徵收所得稅
拓展資料:
一、增值稅優點
1.有利於貫徹公平稅負原則;
2.有利於生產經營結構的合理化;
3.有利於擴大國際貿易往來;
4.有利於國家普遍、及時、穩定地取得財政收入。
二、增值稅缺點
增值稅是向最終消費者徵收的,從而抑制了國內需求的增長,進而抑制經濟的長期均衡收入,增加了個人的稅收負擔,擠出了消費和投資,而增大了GDP中政府購買的部分,使政府購買在其中佔有過大的比例,不利於經濟運行。
❼ 我國稅收的主要來源有哪些
我國稅收的主要來源有以下五種:流轉稅、所得稅、財產稅、資源稅和行為稅。
流轉稅是以商品生產流轉額和非生產流轉額為課稅對象徵收的一類稅。
所得稅亦稱收益稅,是指以各種所得額為課稅對象的一類稅。包括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稅種。
財產稅是指以納稅人所擁有或支配的財產為課稅對象的一類稅。
行為稅是指以納稅人的某些特定行為為課稅對象的一類稅。包括城市維護建設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印花稅、屠宰稅和筵席稅。
資源稅是指對在我國境內從事資源開發的單位和個人徵收的一類稅。我國現行稅制中資源稅、土地增值稅、耕地佔用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都屬於資源稅。
國家為了向社會提供公共產品、滿足社會共同需要、按照法律的規定,參與社會產品的分配、強制、無償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規范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