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有沒有獅子
我國古書稱其為「西域獅」,現稱為亞洲獅
在一千九百多年前的東漢時期,安息國(今伊朗)國王贈獻獅子給漢章帝,從此獅子由異國他鄉來到中國。
亞洲獅又稱印度獅,僅產印度西部,是唯一生活在非洲以外的一種獅子。與非洲獅相比,亞洲獅身軀略小。
自1757年印度淪為英國殖民地後,亞洲獅開始遭到了厄運。英國殖民者將獵殺亞洲獅視為一種娛樂。到了1900年,在人類100多年的捕殺之下,亞洲獅已經十分稀少,此時一些動物保護者開始宣布要保護亞洲獅,但仍有人偷偷進行捕殺。 到1908年,亞洲獅只剩下最後13隻,為了不讓它們徹底走向滅絕,人們把它們全部捕捉進行人工飼養,從此亞洲獅在野外消失了,並被宣布野外滅絕。人們為了能亞洲獅更好的生存和繁殖又把它們放到了印度西部的吉爾森林中並建立了保護區。截止至2008年底,亞洲獅雖繁殖有350多隻,但由於全部是13隻祖先的後代,已經形成了種族退化,極容易受疾病和基因的影響而導致全部滅絕。
2. 中國有名的鐵獅子在哪裡
滄州鐵獅子是我國最大的鑄鐵文物,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河北省開始舉辦的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其金獅、銀獅、銅獅獎杯和以雄獅作圖形的節徽,其原意來源和圖案範本就取自和選自滄州鐵獅子。如今,滄州鐵獅子已是聲名遠播,在國內外有很高的知名度,它作為中國的象徵和友誼的使者,為國家爭得了榮譽。
滄州鐵獅子,當地又稱作「鎮海吼」,它位於滄縣舊州城內,坐落在原開元寺前。關於鐵獅子的確實來歷,有許多說法,古今不一。據《滄縣志》記載,相傳周世宗北征契丹罰罪人所鑄,「以鎮州城」。可是,後來的考據家分辯說,周世宗素不信佛,罰罪之說不足信。流傳廣泛又比較合乎情理的,是當地一個有名的傳說。古時滄州一帶濱臨滄海,海水經常泛濫,海嘯為害,民不聊生,當地人為清除這無情的水患,自動集資捐錢,請當時山東有名的鑄造師李雲鑄此獅以鎮遏海嘯水患,並取名「鎮海吼」。獅身外面鑄有捐錢者的姓名,一般認為此說比較可信。
鐵獅鑄造的年代和鑄造師,皆鑄造於獅身。獅頸右側有「大周廣順三年鑄」七字,右肋有「山東李雲造」五字。按大周(北周)廣順三年即公元953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這一件我國最大的鑄鐵藝術品,其體態究竟有多高大?獅身高3.8米,頭部高1.5米,通高5.3米,通長6.1米,身軀寬3.17米。其總重量是多少?原來,傳說鐵獅總重量約40噸,1984年為保護獅身為其移位時,經過准確稱量,鐵獅的總重量為29.30噸。鐵獅高大的軀體,面南尾北,昂首挺胸,怒睜雙目,巨口大張,四肢叉開,彷彿正疾走乍停,又好似闊步前進。其威武雄壯的氣勢,栩栩如生的姿態,與其頭部鑄有的「獅子王」三個大字,是多麼的相匹配呀!難怪歷代文人都為之贊嘆謳歌。清代文人李雲崢作《鐵獅賦》,贊美鐵獅「飆生奮鬣,星若懸眸,爪排若鋸,牙列如鉤。既猙獰而蹀躞,乍奔突而淹留。昂首西傾,吸波濤於廣淀;掉尾東掃,抗潮汐於蜃樓」,對鐵獅的雄姿和氣勢作了絕妙而生動的描述。
鐵獅裝束的鑄造工藝也堪稱奇絕。身披障泥(防塵土的墊子),肩負巨大蓮花盆,蓮花盆底部直徑1米,上口直徑2米,通高0.7米,可以拆卸下來。相傳這是文殊菩薩佛像的蓮座。獅身毛發呈波浪狀或作捲曲狀,披垂至頸部,胸前及臀部飄有束帶,帶端分垂於兩肩及胯部。此外,獅身內外還有許多鑄文,除前述鑄造年代和鑄造者、捐錢者姓名以外,頭頂及頸下還鑄有「獅子王」三字,腹腔內還有以秀麗的隸書字體鑄造的金剛經文,具有一定的書法、考古價值,可惜現在大都模糊不清,只有少數字依稀可辨認。
鐵獅精巧的鑄造工藝,確系我國鑄造工藝的一大珍品。但是,這件總重3萬公斤的鐵獅是如何鑄造的呢?據研究,這是古人採用一種特殊的「泥范明鑄法」,分節疊鑄而成的。鐵獅腹內光滑,外面拼以長寬三四十厘米不等的范塊,逐層壘起,分層澆注,共用范544塊拼鑄而成。憑1000多年前的手工冶鑄技術,能鑄造出如此龐然大物,足見其制模、冶煉、澆鑄工藝是相當高的,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鑄造工藝的高度成就。
1957年春天,當時的一位蘇聯專家來滄州參觀考察,當他看到鐵獅子威武凜然的形象和豪邁磅礴的氣勢時,非常欽佩並贊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和工匠的聰明才智。但當他發現由於多年風雨剝蝕,鐵獅多處傷殘,特別是因下巴損壞殘缺影響鐵獅造型時,感慨地說:「這樣的珍貴文物堪稱國寶,如果在我們國家是要受到加意保護的,我要天天去看它一趟,因為它可以引為國家和民族的驕傲。」
如何保護這件國寶,當地政府和各級文物部門一直都很重視,並採取了一些保護措施。但令人十分遺憾和不安的是,近年,鐵獅子開始出現開裂現象。目前鐵獅子軀干保存完好,但四肢均有程度不同的裂縫,由於風雨剝蝕,全身銹蝕嚴重。省、市文物部門已向全國徵集鐵獅子「醫療方案」,國家文物局甚至請來美國、英國、日本的專家,專程到滄州研究保護方案。我們期待著修復早日成功,以使鐵獅重振雄姿。
3. 中國有獅子嗎
沒有野生的獅子。
4. 中國有沒有野生獅子呢
在中國的古建築和民間習俗中,獅子的形象屢見不鮮。但中國是沒有獅子的,這怎麼回事?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感到疑惑。盡管史前遺跡表明中國大地上曾經有過獅子,但早已在華夏文明發生之前就消失了。因此中國傳統文化中獅的形象應是舶來品,但是它們又是從何而來的呢?最大的可能是從印度傳來。
在印度梵語中,獅子叫僧伽彼,即眾僧的意思。獅子作為佛祖釋迦牟尼的象徵動物,在佛經《涅盤經》和《大智度論》中均有描述,大家都知道唐僧(玄奘)歷盡坎坷到西天(印度)取經。其實,在唐僧之前,已有許多人到過印度,印度也有梵僧多名來到中國。通過佛教的傳播,把印度的風物、文化、藝術等就傳入了中國。獅子產於印度,印度的宗教離不開動物,這樣,獅子的形象就融入中國的宗教、文化、民俗等之中。
現在,印度不僅成了亞洲獅的最後棲息地,正是人們惟一能看到的獅、虎、豹這幾種大型貓科動物同棲於一地的國家。
亞洲獅在印度本土的宗教中被視為聖物,但英國殖民統治者卻一直以獵獅為樂,亞洲獅在本世紀初就已亟亟可危了。1908年僅剩下了13隻,此後印度政府將亞洲獅列為保護對象,才使這一物種得以留存至今。現在亞洲獅僅存於印度西北的吉爾自然保護區。在這個面積為1412平方公里的海岸森林中,亞洲獅偏安一隅,1950年雖已達到250隻,但前景並不樂觀。吉爾保護區位於熱帶季風帶上,旱季缺水且高熱,獅子與當地貧苦的印度人一樣,每天要走很遠的路去飲水。而在雨季,村民們又將大量牧畜趕到保護區內,與野生動物爭奪有限空間。同時,當地為了經濟高速發展的需要,幾條公路橫穿保護區,所以就曾有亞洲獅被疾駛的車輛活活撞死的消息。因為獅子是一種至尊無上的動物,它們對往來的車輛無動於衷,不願表現出畏縮和避讓的舉動,而工業社會卻是不講情面的。在吉爾保護區中野生亞洲獅對遊客也熟視無睹,人們可以走得離它們很近去觀賞、拍照。
亞洲獅又名印度獅,它們與非洲獅相比鬢毛較短、被毛較厚、體毛豐滿、尾端簇毛較長。幼獅有斑點,毛色以棕黃為主。在大型貓科動物中,獅是惟一群居的動物,每群8—10隻。往往一隻雄獅率幾只雌性配偶及子女。它們常常選擇開闊的草地灌叢捕獵有蹄類動物,捕獵活動多是由雌獅合作進行。它們晨昏出動,捕到獵物後全族分享。
目前,亞洲獅數量30餘只。由於惟一的也是最後的庇護所吉爾自然保護區地域狹窄,生態密度過高,一些獅子正逐漸遷出保護區。而獅子的遷徒又常常引起與周邊社區的沖突。因為獅子餓了要吃東西,而野生食草動物因畜牧業的發展而極度減少,獅子只好以家畜充飢。看來,如何拯救這種尚未脫險的巨獸,還有賴於人類克制不斷高漲的物慾,做出「普渡眾生」的理智選擇。
5. 中國有獅子嗎,在哪分布
中國古代的獅子是漢武帝時期遠征西域,從西域國家進口來的,中國沒有土生土長的獅子.西域國家那時也沒有土生土長的獅子,他們是從印度、波斯、阿拉伯國家弄來的.
獅子原產地:安哥拉、貝南、波札那、布吉納法索、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查德、剛果民主共和國、衣索比亞、印度、肯亞、馬拉維、莫三比克、納米比亞、尼日、奈及利亞、塞內加爾、索馬里、南非、蘇丹、史瓦濟蘭、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烏干達、尚比亞和辛巴威。
6. 獅子分布在中國哪個地方
獅子是典型的熱帶草原動物,主要分布在非洲的熱帶草原區,而我國的氣候類型主要是季風氣候,溫帶草原氣候和大陸性氣候,所以在我國是沒有野生的獅子的。 獅,俗稱獅子(古稱狻猊), 英文名:Lion,是一種生存在非洲與亞洲的大型貓科動物,現存平均體重最大的貓科動物。獅子在世界上是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獅子有「草原之王」的稱號,是非洲頂級的貓科食肉動物。野生非洲雄獅平均體重240公斤,全長可達3.2米。人工飼養的雄獅體重可以達到400公斤以上,2014年巴西曾發生過毛賊盜竊動物園獅子的案例,該獅子體重達到了300公斤。 雌獅的毛發短,體色是茶黃色。不同的是雄獅還有很長很濃密的鬃毛,這些鬃毛一直從頸部延伸到腹部。
7. 中國到底有沒有獅子
石獅子就是用石頭雕刻出來的獅子,是在中國傳統建築中經常使用的一種裝飾物。在中國的宮殿,寺廟,佛塔,橋梁,府邸,園林,陵墓,以及印鈕上都會看到它。但是更多的時候,「石獅」是專門指放在大門左右兩側的一對獅子。在漫長的歷史年代中,這些石獅子陪伴著滄桑巨變,目睹著朝代的興衰更替,已成為中國古建築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裝飾物。但是中國古代沒有野生的獅子,那麼這些石獅子雕刻藝術起源於何地、何時?又如何來到中國,成為中國的藝術的一部分的呢?
獅子的故鄉在非洲、印度、南美等地。不過獅子的形象卻早為我們祖先熟知:從宋清兩代搜集的周代銅器的精繪印本中,已有獅子的立體形象。據說獅子是從西域傳來的。相傳東漢年間,獅子被作為禮物送給中國的皇帝。隨著佛教的傳入中國,被佛教推崇的獅子在人們心目中成了高貴尊嚴的靈獸,中國很快從印度等地學到了石獅子的雕刻藝術,並且出現陳列墓前的現象。如四川雅安縣高頤墓前的石獅子,就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石獅子,是東漢時期的遺物。所以獅子在中國更多地是作為一種神話中的動物出現的,和麒麟一起成為中國的靈獸。唐代高僧慧琳說:「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
到唐代時,石獅子雕刻藝術達到了頂峰。由於採用傳神的創作方法,石獅子完全中國化了。中國的雕刻藝術大師將石獅子雕刻得異常壯麗,而且逼真:頭披捲毛,張嘴揚頸,四爪強勁有力,神態盛氣凌人……
明代後,石獅子雕刻藝術不僅比唐代更高,而且人們生活中使用的范圍也更加廣泛。宮殿、府第、陵寢、甚至一般市民住宅,都用石獅子守門;在門楣檐角、石欄桿等建築上也雕上石獅作為裝飾。如聞名中外的盧溝橋,其兩邊140個柱頭上,都雕刻著玲瓏活潑的石獅子。姿態多樣,神情豐富,大小不一,雕刻得活靈活現。清代,獅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揚州畫舫錄》中規定:「獅子分頭、臉、身、腿、牙、胯、綉帶、鈴鐺、旋螺紋、滾鑿綉珠、出鑿崽子。」石獅子通常以須彌座為基座,基座上有錦鋪。獅子的造型各異,在中國又經過了美化修飾,基本的形態都是滿頭卷發,威武雄壯。獅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徵:漢唐時通常強悍威猛;元朝時身軀瘦長有力;明清時較為溫順。
看門的石獅子的擺放是有規矩的。一般來說,都是一雄一雌,成雙成對的,而且一般都是左雄右雌,符合中國傳統男左女右的陰陽哲學。放在門口左側的雄獅一般都雕成右前爪玩弄綉球或者兩前爪之間方一個綉球;門口右側雌獅則雕成左前爪撫摸幼獅或者兩前爪之間卧一幼獅。
比較有名的獅子包括天安門前的獅子,中山公園社稷壇門外的獅子,北京大學門前的獅子,滄州鐵獅和盧溝橋望柱上的四百多隻獅子,俗話說「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不清」。北京天安門金水橋前後,各有一對點綴性的大石獅子,左雄右雌,雕刻得極為精美。右側石獅子的腹部有一塊傷痕。關於這道傷痕有兩個傳說:一是說,明代時的將領李國禎被著名的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追擊,躲藏在石獅子的後面,李自成發現了,舉劍狠狠刺去,結果使石獅子受到誤傷;另一說,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石獅子被侵略軍所破壞。
除了石獅子,獅子對我國文化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大家熟知的獅子舞,即「舞獅」最遲在唐代已風靡各地,至今不衰。
獅子在民間有辟邪的作用,常用來守門。獅子又是獸中之王,有顯示尊貴和威嚴的作用,按照傳統習俗,成對的獅子是左雄右雌,還可以從獅子所踩之物來辨別,蹄下為球,象徵統一寰宇和無上權利,必為雄獅。蹄下踩著幼獅,象徵子孫綿延,是雌獅。如果獅子所蹲之石刻著鳳凰和牡丹,鳥中之王,花中之王,就稱「三王之獅」。還有南獅北獅之分,北獅威嚴雄壯,南獅活潑有趣。
8. 中國境內有野生的獅子嗎
沒有。獅子曾經在中國有過,但是滅絕了。
9. 獅子生活在中國什麼地方
中國沒有獅子生活的地方。
獅子原來分布於除了熱帶雨林地區以外的非洲各地、南亞和中近東地區,現在除了印度的吉爾以外亞洲其它地方的獅子均已經消失。
北非也不再有野生的獅子,獅子主要分布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草原上,因此現在基本可以算是非洲的特產。
(9)中國哪裡有獅子擴展閱讀:
獅子通常群居生活,一個獅群約有8到30個成員,平均為17頭。其中往往包含連續的幾代雌獅,至少一頭成年雄獅和一些成長中的獅幼仔。
雌獅構成了獅群的核心,它們極少離開出生地。獅群包含2頭成年雄獅,但是肯定只有一頭是領頭的。成年雄獅往往並不和獅群呆在一起,它們不得不在領地四周常年遊走,保衛整個領地。
一般它們能夠在獅群中做幾個月到幾年的頭領,這要看它們是否有足夠的能力擊敗外來雄獅。每一個獅群的領地區域相當明確。
在獵物充足的地方可以小到20平方千米,而在獵物稀疏的地域中它們也許不得不建立大到400-1500平方千米的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