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今古營在中國地圖哪裡

今古營在中國地圖哪裡

發布時間:2023-03-09 12:23:29

『壹』 中國有名的三大古戰場在哪裡叫什麼

中國十大古戰場如下:
1.第一名:赤壁——最受關注的古戰場(湖北·咸寧)
烽煙指數:★★★★★
思古指數:★★★★★
古戰場赤壁,位於長江中游南岸,湖北省赤壁市境內,距武漢市164公里, 距湖南嶽陽90公里,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赤璧位於赤璧市境。東漢建安十三年(元二○八年),曹操率二十幾萬大軍南下,連克新野、襄陽數城,從江陵順江東下,與逆江西上的孫權、劉備五萬聯軍初戰於赤璧,曹軍失利,退回江北,屯兵烏林(今洪湖縣烏林公社),與孫、劉隔江相峙。後孫劉聯軍巧用火攻,乘東南風大起,向曹營舉火,火船藉助風勢,直沖曹軍水寨。曹軍船隻一時盡著,岸上營落,火逐風飛,烈焰沖天,一片火海,把南岸崖壁照得一派通紅,赤壁也因此得名。孫劉聯軍乘勢進攻,曹操領余部經華容小道(今鑒別縣西北)向江陵敗走,從而奠定了魏、蜀、吳三分天下的局面。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戰。 赤壁大戰的張天烈火早已熄減,但那赤色的懸崖絕壟,不盡的滔滔大江,大戰時的處處陣跡,贊美赤壁的碑刻和詩篇,卻一直吸引著無數的金甲武將、文人墨客。 赤璧山險峻而又雄偉,臨江是拔空昂立的崖頭,猶如戰馬揚蹄,踏破萬頃煙波,奮然北馳。石壁西惻鐫刻著的「赤壁」二字,相傳為東吳大將周瑜所書,因是巨手神筆,力蓋千鈞,字跡竟透過石崖到了山後,映出了反體的「赤壁」二字。雖經千年風雨的侵蝕,驚濤駭浪的拍擊,字跡至今清晰完整。石壁上還有石刻詩詞,為歷代文人雅士憑弔古人所題詩賦。唐代詩人李白在游覽赤壁時寫出下了「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的著名詩句。赤壁山崖頭建有「翼江亭」。相傳赤壁之戰時,這里是周瑜破曹觀戰之哨所。 與赤壁山緊緊相連的西屏山,山下有雙獅滾球和層層石階直登「拜風台」。這里是當年諸葛亮火燒戰船而拜祭東風的地方。拜風台上有設計精巧、光彩奪目的「拜風閣」,有金碧輝煌、雕龍畫鳳的「武侯宮」。武侯宮大殿上,供有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全身塑像,袍帶飄逸,栩栩如生。當年赤壁鏖戰的大批出土文物就陳列在此。 距南屏山不遠,有座金絲山,據說是赤壁之戰時龐統夜讀兵書,巧獻連環計,火攻破曹的地方,因此建有「鳳雛庵」。

2.第二名:垓下——最具浪漫色彩的古戰場(安徽)
烽煙指數:★★★★★
思古指數:★★★★★
垓下之戰遺址位於北緯33°21′,東經117°38′處,在今靈壁縣城東南,韋集鎮單圩老莊胡村附近。公元前202年,楚漢兩軍決戰於此,劉邦大敗項羽,迫使項羽演出「霸王別姬」和自刎烏江的歷史悲劇。 如今,這片土地已經很難找到當年戰爭的痕跡,不過依然留下了許多傳說和紀念建築。虞姬墓就座落在今靈璧縣城東15華里,宿(縣)泗(縣)公路南側。虞姬為項羽的寵妾,當年楚漢相爭,項羽四面楚歌時,虞姬自刎而葬於此。 公元前202年楚漢決戰垓下(今靈璧城南沱河北岸城後大隊),項羽兵少糧盡,四面楚歌,陷入重圍,遂夜飲帳中,面對寵妾虞姬、駿馬烏騅,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王歌罷而泣,虞姬知軍情突變,哀嘆大勢已去,歌而和之。《史記正義》引《楚漢春秋》雲,虞姬歌詞為: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左右皆泣,莫能仰視」。虞姬歌罷,拔劍自刎;項羽突圍,倉皇出走,途中築冢葬此。 霸王城(古稱靈壁):位於靈璧縣城西北,今尹集鎮濉河北。公元前204年,楚漢兩軍大戰濉水之濱,項羽大敗劉邦於此。

3.第三名:烏蘭布統——最具現代味道的古戰場(內蒙古·赤峰)
烽煙指數:★★★★★
思古指數:★★★
由於央視拍攝的電視劇《射鵰英雄傳》和前一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康熙帝國》都以烏蘭布統作為拍攝場景,使得現在烏蘭布統的旅遊火熱。 烏蘭布統旅遊區位於赤峰市克旗西南部,距北京、承德、赤峰的距離分別為450、260、300公里,包括烏蘭布統草原,烏蘭布統古戰場,樺木溝林區三個景區,是一個集山、水、花、草、林,古跡於一體的旅遊區。草原一望無際,林場松濤滾滾,小河淙淙流淌,清康熙帝大戰噶爾丹的點將台、十二座連營等古跡依稀可見,41座蒙古包群呈八字形排例,造型別致,笑迎八方遊客。冬季銀裝素裹,積雪平均300毫米,積雪期長達五個月,是滑雪愛好者的樂園。 烏蘭布統古戰場,位於境西南渾善達克沙漠南緣。在沙漠與草原接壤處,一峰突起,曠世極天。康熙以20萬大軍遏噶爾丹大戰於此。烏蘭布統峰東北,沙明如雪,白樺、紅柳似翠如丹。峰西南,鳥蘭公河繞山而過。峰前將軍泡子(清大將軍佟國綱戰死於此)廣約千畝。東至塞罕壩為著名壩上草原,十二座連營、點將台亦在其間。 除了《射鵰》和《康熙帝國》,這里還是《三國演義》、《江湖奇俠傳》等多部電視連續劇的外景拍攝地。

4.第四名:雁門關——最具硝煙氣息的古戰場(山西·忻州)
烽煙指數:★★★★★
思古指數:★★★★
巍巍恆山,沿代縣北境逶迤綿延。蜿蜒於山巔的內長城,猶如玉帶聯珠,將雁門山、饅頭山、草垛山聯成一體。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著名的雁門古塞就建築在峻拔的雁門山脊。 雁門山,古稱勾注山。這里群峰挺拔、地勢險要。自建雁門關後,更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它「外壯大同之藩衛,內固太原之鎖鑰,根抵三關,咽喉全晉」。相傳每年春來,南雁北飛,口銜蘆葉,飛到雁門盤旋半晌,直到葉落方可過關。故有「雁門山者,雁飛出其間」的說法(《山海經》)。雁門山,是中國古代兵家爭奪的要塞,亦名西徑關,與寧武關、偏關台稱三關。 雄關雁門,居「天下九塞」之首(《呂氏春秋》)。從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起,歷代都把此地看作戰略要地。趙置雁門郡,此後多以雁門為郡、道、縣建制戍守。雁門關之稱,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屢有內犯,唐駐軍於雁門山,於制高點鐵裹門設關城,戍卒防守。《唐書·地理志》描述這里「東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盤旋崎嶇,絕頂置關,謂立西徑關,亦曰雁門關。」後經五代十國、宋、遼、金、元約四百餘載。元朝設千戶所,關城被毀。明代吉安侯陸享於洪武七年(1374)自監民工築新關於舊關東北十里處的要道。南距代城縣四十餘里,北鄰廣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勢更為險要。明末清初的著名學者顧炎武曾親臨此地。他寫道「雁門重關,山巒在演,霞飛雲舉,兩山對峙,其形如門,而飛雁出於其間。」該關城,周長二里,牆高二丈,石座磚身,雉堞為齒,洞口三重,曰東門、西門、小北門。東門上築樓台,曰雁樓,門額嵌石匾一方,橫書「天險」(即「天險」)。西門上築有楊六郎廟,門額嵌石匾一方,橫書「地利」(即「地利」)。小北門未設頂樓,但磚石結構,格外雄固。門額石匾橫刻:「雁門關」三字。洞門兩側鑲嵌磚鐫楷書檢聯:「三關沖要無雙地,丸塞尊崇第一關。」東門外北側建有「靖邊寺」祀戰國時代的軍事家趙將李牧。西門外右側建有關帝廟。關城正北置有駐軍營房,東南設有練兵教場。整個關城建築,虎踞龍盤,雄偉壯觀。明清以後,關城雖屢有重建。但隨著我多民族統一國家疆域的逐步形成,內長城作為「內邊」的作用已經失去,所屬的雁門雄關也隨之荒廢。現在的關城僅在東門、西門、小北門三個門洞和靖邊寺前的一對石獅,一副石旗桿,明鐫李牧碑石一塊,以及寺後的數株青松。 「牧用趙卒,大破林胡。」這是唐代散文作家李華所說的戰國良將李牧的故事。史載,趙武靈王曾進行軍事改革,胡服騎射,大敗林胡、樓煩的入侵,建立了雲中、雁門、代郡。後來,李牧奉命常駐雁門,防備匈奴。為免除匈奴對趙國邊民的襲擾,他廉潔奉公,「市租皆輸人幕府,為士卒費」,因而深得士兵的擁護。同時,堅持慎重防守的方針,憑長城之險,加強戰備。他在雁門數年,「習射騎,謹烽火,多間諜。」使匈奴數歲無所得,而趙軍則兵強馬壯,願為一戰。此時,他才選用精兵良馬,巧設奇陣,誘敵深人。「大破匈奴十餘萬騎。」其後十餘年,匈奴不敢寇趙。後人稱李牧為「奇才」,並在雁門關建「靖邊寺」,紀念其戍邊保民的戰功。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派遣大將蒙恬率兵三十萬,從雁門出塞,「北擊胡,悉收河南之地」(即河套地區),把匈奴趕到陰山以北,並且修築了萬里長城。當地人傳說,蒙恬死後葬於代縣境內。現在上門王村有一座蒙恬墓遺址,其斷碑尚存,還可看清:「秦蒙恬將軍墓」,及「清嘉慶」等字樣。據史學家考證,蒙恬墓在陝西境內,此地乃傳說而已。 漢代的雁門,更是風雲多變。漢高祖劉邦時期,匈奴曾南逾勾注,直驅晉陽(太原)。為此,公元前201年,劉邦親率三十多萬大軍,抵達平城(山西大同),抗擊匈奴。可惜,被匈奴用計誘入,困於平城白登山達七日之久,最後用重金財物賄賂了單於閼氏(匈奴王的妻子)才得以解脫。漢武帝繼位後,面對匈奴不斷猖狂的南犯,著手反擊。漢朝名將衛青、霍去病、李廣等都曾馳騁在雁門古塞內外,多次大敗匈奴,立下汗馬功勞。「猿臂將軍」李廣在做代郡、雁門、雲中太守時,先後與匈奴交戰數十次,被匈奴稱為「飛將軍」。一次,他出雁門,兵敗被俘。在敵軍兩馬之間的網兜里,他表面佯死躺下,心裡卻在等待機會。突然,他騰躍而起,將一胡兵推下馬去,立即奪馬取弓策馬南馳數十里,復收余軍,殺退追兵,安全脫險。正是由於漢武帝時期創建了強悍的騎兵抵住了匈奴的南犯,才得以保護中原先進的經濟、文化的發展,換來了以後同匈奴的和睦相處。漢元帝時,有膽有識的王昭君就是從雁門關前簇後擁,浩浩盪盪,出塞和親的。從此以後,這一帶出現了「遙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可惜,到了唐代,雁門古塞「胡」漢相爭,群雄逐鹿,戰事連綿。唐初,年事已高的薛仁貴為代州都督,鎮守雁門。據說,突厥進犯雲州時,薛仁貴曾率兵出擊。陣前,突厥人喝問:唐將是誰?唐兵答曰:薛仁貴。突厥人以為薛仁貴早死而不信。仁資脫盔示面,突厥驚視失色,引兵而還。唐末五代,契丹(遼國)崛起於北方,危及內地。後晉石敬瑭向遼國自稱「兒皇帝」,割燕雲十六州與契丹。從此,在山西北部,雁門山就成為了後晉和契丹的分界線,雁門關也成為了中原王朝和少數民族地方政權相對峙的前沿陣地。 北宋初期,雁門關一帶是宋遼(契丹人)激烈爭奪的戰場。著名愛國將領楊業(又稱楊繼業)及其他楊家將士都曾在這里大顯身手,為國立功。在宋太平興國四年(979),楊業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以後,曾多次以少勝多,大敗遼兵,當時人們譽楊業為「楊無敵」。雍熙三年(986),在雁門附近的戰斗中,由於統帥潘美的指揮失誤、臨陣脫逃和挾嫌報復,使楊業陷入重困,最後士卒全部覆沒,在朔州的陳家谷他自己身負重傷為遼兵所執,寧死不屈,終至絕食為國。後人為紀念他的戰功和忠貞精神,在雁門關北口立了「楊將軍祠」。楊令公和佘太君的彩塑至今還凜然地靜坐在雁門附近的楊家祠內。 元明時期,雁門舊關廢棄,新關又起,雁門戰火漸趨平息。時至清末,八國聯軍侵入北京,辱國求存的慈禧太後等,狼狽出走。他們過居庸、宣化,經大同,又在雁門留下了逃跑的腳印。當時,正值秋天,氣候酷熱,慈禧、光緒和王公隨從顛沛至此,飢渴難忍,曾在關門左側靖邊寺吃茶,但未敢久留,小憩後又匆匆出發了。傍晚,慈禧一行宿關南陽明堡賈宅。光緒帝面對賈宅「五世同堂」的門匾和堂內神龕上「一心念佛」的橫幅,聯想內憂外患的處境,在東家門板上寫下了:「五世同堂真富貴,一心念佛見如來」的聯句,藉以抒發一個失意帝王向西方逃去的頹敗情懷。這與李牧、楊業等抗戰英雄恰成顯照的對比。 辛亥革命以後,雄關雁門除遭到軍閥混戰的破壞外,也受到了抗日烽火的洗禮。1937年9月,我黨為了團結抗日,派周恩來、彭德懷和彭雪楓同志,前來雁門山的太和嶺口與國民黨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會晤。在太和嶺的山洞裡,周恩來同志分析了當肘的形勢,揭示了抗戰必勝的歷史趨勢。還為閻錫山起草了一份第二戰區作戰計劃和一份在淪陷區成立「戰場動員委員會」的條例。同年10月18日,就在閻錫山棄關南撤以後,我八路軍二二零師七一六團,挺進雁門關大同公路附近,在此伏擊了日軍汽車運輸隊,一舉摧毀敵人汽車四百餘輛,贏得了震驚中外的大捷。繼而10月10日晚,八路軍一二九師七六九團,又在雁門關下襲擊了日軍陽明堡飛機場,炸毀敵機二十四架。這一曲抗戰凱歌極大地鼓添了全國人民抗戰的必勝信心,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黨和它領導下的軍隊是抗戰的模範。 縱覽雁門關興衰的歷史,自公元前4世紀至20世紀,發生在這里的戰事,據不完全的統計就有140多次,可見它確實是兵家必爭之地。 現存雁門關,基本保持完整,整個關城雄偉壯觀,左右邊牆雉諜,烽墩壕塹俱備,誠有「城隨山勢轉,關並塞雲齊」之威。雁門關西北,約10公里處有廣武城,分新、舊廣武城兩堡。舊廣武城,是一處長方形古代城堡,10多米高的長城,為條石基磚包砌。城堡除垛上女兒牆損壞外,其餘保存較好。城頭上有石碑,是公元1725年所立。

5.第五名:八公山——最易被遺忘的古戰場(安徽)
烽煙指數:★★★★
思古指數:★★★
八公山位於淮河南岸,綿延30餘公里,峰巒數百,距壽縣城北2.5公里,故當地稱之為北山。又因南臨淝水,北瀕淮河,峰巒錯峙,向為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發生於此,有「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典故流傳於世。西漢淮南王劉安都壽春,劉安篤好神仙黃白之術,賓客甚眾,其中蘇飛、李尚、左吳、因由、雷被、伍被、毛周、晉昌八人才高,稱之「八公」。八公聚此煉丹,丹葯方成,劉安因被告謀反畏罪自殺,除雷被一人外均被誅戮。後傳武帝派宗正前往捕解,劉安吞服丹葯與八公攜手升天,余葯雞犬啄食亦隨之升天,從此山因八公得名,「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神話亦廣傳今古。八公山景色秀美,著名景點有珍珠泉、瑪瑙泉、瑞泉、碧沙泉、嵐秀泉、浣泉、雲賓泉、無女泉等二十四泉。據傳珍珠泉為我國古代十大泉之一,位於馬山山口,數十股泉水從池底上涌,狀如貫珠,陽光下晶瑩絢麗。八公山麓有古墓葬多處,另有淮南王廟、碧霞元君廟等古建築。

6.第六名:五丈原——最沒有硝煙氣息的古戰場(陝西·寶雞)
烽煙指數:★★
思古指數:★★★★★
位於八百里秦川西端,太白山北麓的寶雞市歧山縣五丈原鎮,是三國時代諸葛亮屯兵用武、勞竭命隕的古戰場,勝跡累累,遠近聞名。 五丈原為何名為「五丈」,其說法有三;一說此原前闊後狹,最狹處僅五丈;二說秦二世西巡至此時,原頭曾颳起五丈塵柱大風;三說原高五十餘丈,原稱五十丈原,口口相傳,簡成了五丈原。五丈原主要勝跡是諸葛廟(武侯祠),廟內有匾額、題詞、碑記、碑刻、壁畫、塑像等。廟外有遺跡如「豁落城」、「諸葛鍋」、「棋盤山」、「諸葛泉」、「諸葛田」、「盤盤道」、「魏延城」、「古葫蘆峪遺址」石碑等。 武侯廟現今廟門上是「五丈原諸葛亮廟」豎匾,門廊兩側是「一詩二表三分鼎,萬古千秋五丈原」對聯。由山門而入進到第一座院子,東西兩側聳立著鍾、鼓樓,左右對稱,相互呼應。由此往裡,步入寬敞典雅的獻殿。獻殿左右牆壁上,保留著清代的彩色壁畫,分別繪著草船借箭、空城計等內容,形象逼真,神采飛揚,不失為我國傳統壁畫中的上乘。東牆壁下,鑲嵌著0.7米見方的青石4O塊,上刻岳飛所書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龍飛鳳舞,氣勢磅礴,與諸葛之文一起被稱為「兩絕碑」。「兩絕碑」使人一進門就感受到一股凜烈之氣。正殿3間,左右各有1間陪殿。正殿中間安放著諸葛孔明的泥塑彩色坐像,綸巾羽扇,儀態端莊,猶如仍在此處運籌帷幄。兩邊是姜維、楊儀、關興、張苞、王平、廖化塑像。廟內有諸葛亮衣冠冢,冢旁有一落星亭,亭內有一石,青褐色,表面凹凸不平,相傳是諸葛亮逝世時天上隕落的將星。五丈原東麓至今有落星灣、星落坡地名,據傳此石即從彼處移來。 今天的五丈原除歷史遺跡外,還因建設而形成了一些新的景緻,其中最為遊客稱道的是斜峪關水庫的「亞洲第一土石高壩」。此壩高114米,人望之不禁目弦,汽車也需多次盤折才能上去。登上壩頂,俯視著腳下這片古戰場和萬頃碧水,你一定會驚嘆這里的滄桑巨變,深感這里是一個游覽的佳境。

7.第七名:虎門——最具愛國色彩的古戰場(廣東·廣州)
烽煙指數:★★★
思古指數:★★★
虎門銷煙池在東莞縣太平鎮口,南臨珠江,北靠牛背山,西為鎮口關隘。 19世紀30年代英國、葡萄牙等武裝走私鴉片進入我國南方邊陲。大量鴉片運入,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無數金銀流出國外,害得國弱民窮。清道光帝接受林則徐禁煙奏摺,特派林則徐赴廣州查辦,迫使外國鴉片商在虎門交出了鴉片2萬多箱,共重1175噸。 為了銷毀這些害人的毒品,特意築了兩個大池子,長寬各45米。池底平鋪石板,四周欄樁釘板,池旁開一涵洞,池後通一水溝。銷毀鴉片煙時,先將池內蓄水,撒鹽成濃鹽鹵水,將鴉片分批投入池內,用濃鹵水溶化。然後再投入生石灰攪拌,馬上引起反應。爆炸開了,使其分解銷蝕。最後把這些混合廢品殘渣用江水沖走,涓滴不留。三個星期後,終於銷毀殆盡。當時(1839年6月3日到25日)銷煙池中的池板、木樁等遺物現陳列在池旁的鴉片戰爭博物館里。 銷煙池旁立有鴉片戰爭虎門人民抗英念碑一座。博物館運用了141件實物、130幅歷史照片、19個圖表以及12幅大型油畫和3個大型場景,生動形象地再現了150多年前震驚中外的戰爭場景。 與虎門銷煙池相距10公里的虎門沙角炮台,那裡正好是珠江出海穿鼻洋的咽喉處。它北通黃埔,形勢險要,稱為虎門要塞。清康熙年間就有炮台,鴉片戰爭前夕,林則徐、關天培等即在虎門兩岸及海口、島峽處修築布防炮台11座,置有大炮300多門。中英鴉片戰爭期間,虎門炮台屢屢擊退來犯的英國侵略軍在中國近代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虎門要塞現仍保留沙角炮台和威遠炮台,可供參觀和憑吊。

8.第八名:長平——屠殺生命最多的古戰場(山西·晉城)
烽煙指數:★★★
思古指數:★★★
長平之戰是我國古代戰爭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戰爭,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此次戰爭過去已經兩千多年了,但是,白起坑殺趙卒40萬,令人觸目驚心的殺谷,仍然浸透著蕭瑟的戰爭氣氛,而成為人們憑弔古戰場之勝地。 長平之戰遺址,現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范圍廣闊,西起骷髏山、馬鞍壑,東到鴻家溝、邢村,寬約10公里;北起丹朱嶺,南到米山鎮,長約三十公里,東西兩山之間,丹河兩岸的河谷地帶均屬於重點保護區。 古長平在今高平市城北10公里的長平村。高平春秋時稱泫氏,戰國時改為長平。這里是中華民族原始文明的發祥地,相傳中華民族的始祖,中華第一大帝——炎帝就活動在澤潞盆地,逝世後就埋葬在羊頭山東南的莊裡村,是為炎帝神農氏的先塋。高平三面環山,丹河從北向南縱貫全境,這里崇山峻嶺,地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長平之戰遍及大半個高平,涉及到的山嶺、河谷、關隘、道路、村鎮五十多處。距今雖然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但是,許多優美的故事和傳說,至今仍然廣為流傳,許多地名、村名的由來都與此次戰爭有關,如康營、谷口、圍城、箭頭、棄甲院、三甲、趙庄、徘徊等。百里長城(又稱秦壘)、營防嶺、空倉嶺、白起台、骷髏山、將軍嶺、廉頗屯等許多遺址遺跡尚存。秦軍為斷絕趙軍的糧道和援軍而修築的長城,西起丹朱嶺,經關和嶺、羊頭山,到陵川的馬鞍山,蜿蜒曲折百餘里,至今遺址尚可見到。圍城村相傳為趙軍被秦軍圍困處,趙括就死於此地。趙庄村,相傳長平大戰後,此地成為一片廢墟,趙括死後,當地老百姓將趙括屍體偷回,葬於村北的二仙嶺上,為使子孫後代不忘趙國,遂將此地改名為趙庄。成語「紙上談兵」就是指趙括用兵的教條主義。 谷口村,相傳是白起坑殺趙軍的地方,因此,谷口村又名殺谷、哭頭、省冤谷,位於高平市城西5公里處,村子裡有白起台、骷髏山、骷髏王廟等古跡。骷髏王廟始建於唐代,唐玄宗作潞王時,巡幸至此,見白骨遍野,頭顱成山,觸目驚心,遂在頭顱山旁修建骷髏王廟,「擇其骷骨中巨者,立像封骷髏大王」。現骷髏王廟為清代遺構,廟內塑趙括夫婦像。明代詩人於達真寫道:「此地由來是戰場,平沙漠漠野蒼蒼。恆多風雨幽魂泣,如在英靈古廟荒。趙將空餘千載很,秦兵何意再傳亡?居然祠宇勞瞻拜,不信骷髏亦有王。」每到高平旅遊觀光的人們,都要到骷髏王廟參觀游覽,領略長平古戰場的雄渾場面。 長平之戰遺址內,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常有戈、矛、箭頭等文物出土。近年來,高平市對長平之戰的考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有許多重要的發現。1995年 5月,在永錄村發現一處屍骨坑,此坑就在將軍嶺下,出土了大量的屍骨以及刀幣、布幣、半兩、箭頭、帶鉤等文物,為研究長平之戰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此屍骨坑現已原地保護,不久就會對遊人開放。

9.第九名:威海——最具悲情色彩的古戰場(山東·威海)
烽煙指數:★★
思古指數:★★★
威海,一座美麗的海濱旅遊城市,素以風光旖旎、清潔衛生、氣候宜人著稱。 威海,地處山東半島東端,三面環海,東與朝鮮半島,日本列島隔海相望,北與遼東半島相對,西與煙台市接壤。海岸線長達985.9 公里 ,有眾多的港灣和島嶼。這里有」花園城市」的美譽,是我國第一個國家衛生城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環保模範城市、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文明城市、改善人居環境全球最佳範例,是避暑、修療、度假和觀光旅遊的勝地。 威海具有城市景觀,海島風光,沙灘暗礁、民俗風情、地下溫泉、文物古跡、名山古剎、奇石怪川等豐富的旅遊資源。著名的甲午戰爭紀念地劉公島 秦皇漢武登臨的「天盡頭」,道教全真派發祥地聖經山,世外桃源聖水觀,「大東勝景」鐵嵯山,凝聚中日韓三國人民友誼的赤山法華院及我國北方最大的天鵝越冬棲息地天鵝湖等80多處風景名勝,描繪了5436平方公里如詩如畫的威海景色.近年來,又新建了威海影視城、西霞口野生動物園、聖經山觀光索道、甲午海戰館等新的旅遊項目和環翠、銀灘、石島灣、天鵝湖四處省級旅遊度假區。

10.第十名:當陽——最具個人英雄主義和傳奇色彩的古戰場(湖北·宜昌)
烽煙指數:★★
思古指數:★★
當陽市處於鄂西、沮漳河中下游,荊山山脈以南,東與荊門市接壤;東南與江陵相鄰;南抵枝江;西與宜昌相連。當陽是著名的三國古戰場,108回的《三國演義》 中發生在湖北的故事有76個,而在當陽的就有37個,因而當陽被稱為「三國勝地」,也留下了眾多的三國遺跡和古戰場,而其中最為出名的莫過與長板坡了。 長坂坡位於當陽市玉陽鎮常山趙子龍突出重圍絕代雄西南,是中國最著名的三國古戰場之一。據傳,《三國演錦屏草木識英雄義》、《三國志》記載的趙雲、張飛大戰曹操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明萬曆年間,史官確認長坂坡為東漢常山趙子龍大戰曹軍的古戰場。 長坂坡又稱當陽橋。因在當陽市北郊並西連長板坡而名。原名官橋。傳說三國時蜀將張飛曾在這里橫矛獨退曹兵,改稱橫矛處。古有擋水壩,其上曾建張(飛)趙(雲)祠,故又稱壩陵橋。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追擊劉備至此,張飛手綽蛇矛,立馬橋上,大喝曰:「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一死戰。」聲如巨雷,嚇得曹操回馬而走,眾將亦一起西奔,棄槍丟盔者不計其數。有詩雲:「長坂橋頭殺氣生,橫槍立馬眼圓睜。一聲好似轟雷震,獨退曹家百萬兵。」遂成千古趣聞。現遺址尚有清雍正九年(1731年)所立石碑,上刻「張翼德橫矛處」。以紀其事。

閱讀全文

與今古營在中國地圖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台風怎麼形成中國氣象局 瀏覽:654
英國高福待遇怎麼樣 瀏覽:986
100元能在伊朗吃什麼 瀏覽:437
在美國坐飛機去中國需要多久 瀏覽:14
印尼金龍魚怎麼養 瀏覽:184
中國十大美山在哪裡 瀏覽:173
故宮醫院與義大利的合作在哪裡 瀏覽:762
伊朗為什麼要美國簽證 瀏覽:364
越南有多少個監區 瀏覽:781
義大利都有哪些名車 瀏覽:159
義大利sassi屬於哪個區 瀏覽:193
中國哪裡的蔥最大 瀏覽:304
為什麼不制裁印尼 瀏覽:153
越南地勢英語怎麼讀 瀏覽:1000
伊朗為什麼宣布恐怖組織 瀏覽:773
伊朗有什麼文化 瀏覽:843
英國和中國有多久的時差 瀏覽:681
成都到英國飛機要多久 瀏覽:932
衡東天英國際實驗學校在哪裡 瀏覽:588
印度怎麼派軍去阿富汗 瀏覽: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