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著名的地名是哪個城市

中國著名的地名是哪個城市

發布時間:2023-03-14 14:24:35

A. 被驚艷到的中國地名有哪些

被驚艷到的中國地名有:

1、墨脫:隸屬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林芝市,林芝市下轄縣。位於西藏東南部,地處雅魯藏布江下游,喜馬拉雅東段與崗日嘎布山脈的南坡。

2、長安:是西安的古稱,是歷史上第一座被稱為「京」的都城,也是中國城市建置市與坊分設典型。

3、寧夏:於中國西北內陸地區,東鄰陝西,西、北接內蒙古,南連甘肅,寧夏回族自治區總面積6.64萬平方公里,位於四大地理區劃的西北地區。

4、仙居:隸屬浙江省台州市,地處浙江東南、台州市西部,是中國「國家公園」試點縣,台州市母親河(永安溪-靈江-椒江)的源頭。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

5、扶風:隸屬於陝西省寶雞市,地處關中西部,為佛骨聖地、佛教聖地法門寺所在地。位於陝西省中西部,寶雞市境東部湋河流域。

B. 有人能告訴我中國古代著名的地名城市嗎

中國古今地名對照表

二畫
七星關——①今貴州畢節西南七星山上,傳為諸葛亮祭旗處。②即望星關,今四川茂汶西南。
七盤關——在今四川廣元東北與陝西寧強間的七盤嶺上。
七閩——指今福建。古指今福建和浙南少數民族地區。
八閩——宋分福建為八府、州、軍,元分八路,故後以八閩為福建的別稱。
八公山——今安徽淮南市西。
八百媳婦——在今緬甸撣邦東部。
九江——①今九江市。②明清府名,治德化(今九扛)。⑧秦漢郡。秦治壽春(今壽縣),轄今豫皖淮南、鄂東一部分及江西省。漢轄今安徽淮南巢湖以北 地區。魏為淮南郡。
九原——秦郡,治九原(今包頭西),轄後套及伊克昭盟北部地。秦末為匈奴所

三畫
三川——秦郡,韓始置,秦治雒陽(今洛陽市東北),轄今河南省黃河以南的伊、洛水流域等地。漢改河南郡。
三戶——①古楚地,今河南淅川西北。②古渡口,今河北磁縣西南古漳水上。
三關——宋與契丹分界的三關指淤口關(今河北霸縣東)、益津關(今霸縣)、瓦橋關(今雄縣),一說無淤口關,為草橋關(今高陽東)。
三元里——在廣州市北。
三受降城——唐景龍二年(708年)張仁願築,均在河套的黃河北岸,西受降城在今內蒙古杭錦後旗烏加河北岸、狼山口南,中受降城在今包頭西,東受降城在今托克托南。
三佛齊——即室利佛逝國,7—13世紀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古國。
於闐——西域古國,在今新疆和田一帶。唐軍鎮名,在今和田西南。
土木堡——在今河北懷來東。
下邳——①古縣名。秦在今江蘇睢寧西北。金移睢寧西北古邳鎮。明廢。②古郡名。東漢置國,南朝宋改郡,治下邳,轄蘇、皖北部各一部分。
下相——古縣名,今江蘇宿遷西南,北齊廢。
下蔡——今安徽風台。春秋時名州來。秦置縣,明廢。
下港——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西部萬丹一帶的古國。十六世紀時國勢很盛。
大寧衛——明初置,治今內蒙古寧城西,轄今河北長城以北、內蒙古西拉木倫河以南地。旋改北平行都司。永樂仍稱大寧衛,移治保定。
大名府——五代後漢置,治今河北大名東。明移今大名。
大興城——隋於漢長安城東南築新城,名大興城,在今西安城及城東、城南、城西一帶。即唐長安城。
大都——元世祖在金中都城東北築新城,北至今北京德勝門、安定門外土城舊址,南至東西長安街,東西界即今內城原城牆。
大梁——古魏都,在今河南開封市西北,當時黃河離城很遠,今開封以北的封丘、延津、原陽等縣均在南岸。
大儀鎮——今江蘇儀征東北,韓世忠破金兵處。
大非川一一在今青海共和縣西南切吉平原,一說為今青海湖以西的布哈河。唐薛仁貴等在此為吐蕃所敗。
大金川——大金川即大渡河上游,在川西北。清土司治所在今四川金川。改土歸流後屬美諾廳。1936年置靖化縣,1953年改大金縣,1960年改金川縣。
大沫崮——山名,今山東費縣西南。
大澤鄉—一今安徽宿縣東南劉村集。
大昭寺—一在西藏拉薩中心。七世紀建。
大勝關——①在河南羅山縣南。②南京西南大城港,朱元璋破陳友諒後,改為大勝港,在此置關。
大庾嶺——五嶺(湘贛與粵桂間的越城、都龐、萌渚、騎田、大庾五嶺)之一,漢武帝時庾將軍在此築城,故名。又名梅嶺。唐張九齡、宋蔡挺、蔡抗都曾修築道路。
大雁塔——在陝西西安市南大慈恩寺內。652年唐玄奘建,原五層,武則天時增至十層,今存七層,高64米。
大震關——在今甘肅清水縣東隴山東坡。唐中葉以後為防禦吐蕃的要地。
大泥——今泰國南部北大年港一帶古國,明人紀載常見。
大宛——西域古國,在今蘇聯中亞費爾干納盆地。國都貴山城,在今卡散賽。
大食——唐稱阿拉伯帝國為大食,原語為波斯一部族名稱。
大秦——亦作犁軒。漢稱羅馬為大秦。
大夏——即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在今阿富汗北部。公元前三世紀中葉,脫離塞琉西王國獨立。公元前130年左右為大月氏所據。後為阿拉伯人所並。
大西洋國——明人指葡萄牙。
大呂宋國——清初稱西班牙為大呂宋,菲律賓的呂宋島為小呂宋。
萬年——古縣名,漢置,與櫟陽同城而治,在今陝西臨潼北。北周移治長安城中,在今西安市西北。隋造大興城,萬年亦隨之而移,在今西安市。
萬里橋——在今四川成都南錦江上。
萬里長沙——古指我國南海諸島中一些島群。又「萬里石塘」、「萬里石床」,意亦相同。
弋陽——今河南潢川西。三國至隋唐有弋陽郡、弋陽縣。
上元——唐上元二年(761年)改江寧為上元縣。五代吳在此分置上元、江寧二縣。民國並入江寧縣。
上谷——古郡名。秦治沮陽,(今河北懷來東南)。北魏廢。隋唐時的上谷郡即易州。
上京——①渤海上京龍泉府,即忽汗城,在今黑龍江寧安縣西南東京城。②遼上京臨潢府,在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⑧金上京會寧府,在今黑龍江阿 城縣南白城。
上郡——古郡名。秦漢治所在膚施,今陝西榆林東南。隋上郡即郎城郡,治今陝西富縣。唐上郡即綏州,治今綏德。三個上郡及其治所,地望均不同。
上都——元上都開平府在今內蒙古正藍旗東閃電河北岸。
上黨——古郡名。韓始置。漢治長子(今山西長子西南),東漢移壺關(今壺關北)。隋唐上黨郡即潞州,治上黨,即今長治市。歷代轄境雖有變更,但均在晉東南。
上海——今上海市。宋置鎮。元至元28年(1291年)置縣(以《元史·世祖紀》為據)。
上庸一一漢末至南朝梁有上庸郡,治上庸,在今湖北竹山縣西南。隋時移縣治至今竹溪縣東南,宋並入竹山縣。
上蔡——周蔡國原址,在今河南上蔡西南,後蔡國先遷新蔡,後遷州來(下蔡),遂得上蔡之名。戰國韓置上蔡縣,南朝宋移治懸瓠,在今汝南。隋改汝陽,另在今上蔡縣地置上蔡縣。
山左——山東省舊時別稱,山指太行山。
山右——山西省舊時別稱。
山東——秦漢時指華山或崤山以東地區。以後多指太行山以東地區。金改北宋京東東路、京東西路為山東東路、山東西路,山東始成為政區名稱。元屬中書省。明置山東省。
山西——原為與「山東」相對的地區名稱。明置山西省。
山後——宋指今山西、河北兩省內外長城之間地區,即代北、大同等地。
山陽——①今江蘇淮安,晉山陽郡、山陽縣在此。②今河南焦作市東,漢置縣。漢獻帝被廢為山陽公,即此地。
山陰——今浙江紹興,因在會稽山之北得名。秦置縣。隋改會稽縣。唐在此分置會稽、山陰二縣。民國並為紹興。
山南——意為秦嶺之南。唐有山南道,旋又分為山南東道(治襄州,今襄樊市)與山南西道(治梁州,改稱興元府,今漢中)。轄境南至重慶至岳陽間的長江以北地區。
山前——宋金以太行山以東、燕山及軍都山以南地區為山前。
山陽瀆——公元587年隋文帝所開江淮間運河,北起山陽(今江蘇淮安),南至揚州市南入江。
川邊——1914年置川邊特別區,治康定,轄區包括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西藏昌都地區。1939年並入西康省。
廣東——今廣東省,秦在南海、桂林二郡境,漢屬交州,三國吳分屬廣州、交州,唐屬嶺南道,宋為廣南東路、廣南西路,元分屬湖廣、江西二行中書省,明設廣東省。
廣寧——明廣寧衛在今遼寧北鎮,遼東鎮在此地。
廣西——今廣西壯族自治區,秦在桂林、南海、象郡境,唐宋見「廣東」條,元屬湖廣,明為廣西布政使司,清為廣西省。1958年建壯族自治區。
廣州——三國吳永安七年(264年)分交州置廣州,轄境兼有今廣西一部。以後轄境逐漸縮小。今廣州市即古廣州治所番禺。
廣武——古城在今河南榮陽東北廣武山上,有東西二城,中隔一澗。為劉邦、項羽對峙處。
廣信——明廣信府,洽上饒(今屬江西)。民國廢。
廣陵——秦縣在今江蘇揚州西北。隋改江陽,治今揚州。南唐恢復廣陵原名。宋熙寧五年(1072年)並入江都。
廣固城一—今山東益都西北。南燕都城,為劉裕所毀。
義興——古縣名,原稱陽羨,隋改義興,宋避太宗諱改宜興。又東晉時曾設義興郡,治陽羨,轄今江蘇宜興、溧陽,隋廢。
義陽三關一—南北朝義陽郡(治今河南信陽)南有平靖(今信陽西南)、黃峴(今信陽南,宋以後名九里關)、武陽(今羅山縣南)三關。
衛國一一西周初封時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公元前660年遷楚丘(今滑縣),後再遷帝丘(今濮陽)。最後遷野王(今沁陽)。公元前209年並於秦。
衛輝路(府)——北周置衛州,治朝歌,唐移治汲縣。1260年,元升為衛輝路,轄今豫北新鄉等地。明改衛輝府。清兼轄今封丘、蘭考一帶。民國廢。
衛藏——西藏舊時別稱。西藏舊分阿里、藏(後藏)、衛(前藏)、康(喀木)四部。故稱。
飛狐口——在河北淶源縣北、蔚縣南。又淶源縣在隋唐遼、宋、金、元時名飛狐縣。
小沛——漢沛縣(今屬江蘇)別稱。
小金川——發源於邛崍山,向西流到丹巴附近人大金川。又為土司名,治今四川小金,清乾隆間改土歸流,為懋功屯務廳。
小雁塔——在西安城南大薦福寺內。唐景龍元年至三年(707—709年)建。原十五層,今存十三層,高43.3米。
馬邑——秦漢馬邑縣在今山西朔縣。唐置馬邑縣在今朔縣東北。清嘉慶時廢。又隋唐馬邑郡即朔州,治善陽,即今朔縣。
馬陵——在今河北大名東南,一說在今河南范縣西南,戰國時田忌、孫臏破魏龐娟於此。
馬嵬坡——在陝西興平西。
子午道——從杜陵(今西安東南)穿南山(秦嶺)到漢中的通道,南口在安康縣。西漢末開。南北朝時西移,自今西安向南至寧陝縣。

撣國——古國,在今滇緬邊境,東漢時有使者來中國。
理番—一今名理縣,在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中部偏南。清嘉慶時改雜谷直隸廳為理番直隸廳。民國先改理番縣,後於1945年改為理縣。
琅邪一一春秋齊有琅邪邑,在今山東膠縣南琅邪台西北。有越王勾踐遷都至此之說。秦在此置琅邪縣,並以之為琅邪郡治所。郡境為山東半島東南部。漢治東武(今諸城)。東漢琅邪國改治開陽(今臨沂北)。北魏治即丘(今臨沂東南)。隋唐有沂州琅邪郡。從魏晉琅邪國起,琅邪台及秦琅邪郡治均不屬琅邪郡(國)。
舂陵——①秦在今湖南寧遠東北置舂陵。後廢。孫吳復置於今寧遠西。隋並入營道縣。這一帶地方唐宋等代為道州,故昔人有「春陵古之道州也」之語。②公元前45年,改以今湖北棗陽南之地為舂陵。東漢改章陵。隋以棗陽為治所置郡,即以春陵為名。唐為昌州舂陵郡,天寶改郡名為淮安。
梧州——今廣西梧州古為蒼梧,唐置梧州,以蒼梧為治所,始有此名。明清有梧州府。
梅李——一作梅里,即泰伯城,在今江蘇無錫東南。傳為泰伯所居地。公元前560年諸樊遷吳前,此為吳都。又江蘇常熟東北亦有梅李,傳為五代吳越梅、李二將戍地,漸成市集,即以為地名。
梓州——隋改新州為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宋分西川路置梓州路,以梓州為治所。徽宗重和時,以梓州為潼川府,梓州路為潼川府路。
梓潼——漢末劉備分廣漢郡置梓潼郡,治梓潼(今屬四川)。隋廢。唐有梓州梓潼郡,即上條所述。舊梓潼縣,西魏改名巴西,隋唐時為綿州巴西(先名金山)郡地。
乾州——①今陝西乾縣一帶,唐末置有乾州。北宋後期廢,旋置醴州。自金代起仍名乾州。民國以本州為乾縣。②清康熙時曾在湖南置乾州,民國曾改乾縣,旋為乾城鎮,屬吉首縣。
乾陵——唐高宗與則天後合葬墓,在陝西乾縣梁山。已發掘的永泰公主、懿德太子、章懷太子諸墓都是乾陵陪葬墓。
鄄城——本春秋衛邑鄄,漢置縣名鄄城,在今山東鄄城縣北舊城。明並入濮州。
營丘——周封呂尚於齊,建都營丘,後改臨淄。見該條。
營州——北魏置營州,治所在今遼寧朝陽,所轄之地均在今遼寧境內。唐末地入契丹,改置營州於廣寧(今河北昌黎),五代後唐時又為契丹所取。
蕭關——在今寧夏固原東南。此系關中與塞北間的交通要沖。北宋又在寧夏同心南築蕭關以御西夏。地在原蕭關北偏西二百里左右。
薩爾滸——今遼寧撫順東渾河南岸有薩爾滸山,為努爾哈亦破明軍處。努爾哈赤戰勝後在山下築城,名薩爾滸城。
黃——春秋時楚所滅嬴姓國,在今河南潢川西。
黃州——今湖北黃岡,南朝齊為南安縣,隋改黃岡縣。隋置黃州即以此為治所。明清有黃州府。民國廢府。
黃池——在今河南封丘西南,春秋宋地,夫差與中原諸侯會盟處。
黃浦——上海市內黃浦江舊稱。本為吳淞江一支港,明初已很寬廣。後經疏浚改流東北會吳淞江,代吳淞江為太湖下游入海幹流。
黃天盪—一①今南京市東北一段長江,古有黃天盪之名。韓世忠阻擊金兀術於此。②今蘇州東南隅葑門外也有黃天盪,「黃」一作「皇」。
黃龍城——契丹黃龍府在今吉林農安。宋岳飛「痛飲黃龍」之語,論者或以為岳飛誤以燕京為黃龍城。
黃金台——燕昭王招賢所築,在今河北易縣東南的北易水南。今北京市、徐水、滿城、定興均有黃金台,乃後人依託。
黃陵岡——在今山東曹縣西南廢黃河北岸,元明時最為黃河險工所在。
黃鵠(鶴)山——即今武漢市武昌蛇山,傳為仙人子安乘黃鵠而過之處。孫吳時在此建黃鶴樓。歷代修建。建長江大橋時拆除,遷其塔至高觀山。
黃歇浦——上海市內黃浦江別稱。楚春申君黃歇與上海無關,黃歇疏鑿黃浦事純系後人誤傳。
焉耆——西域古焉耆國都,在今新疆焉耆西南。唐在其地置羈縻督府,為安西四鎮之一。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曾建焉耆府。民國廢府。
焉支山——即燕支山、胭脂山,在甘肅永昌西、山丹東南,為山丹河與石羊河的分水嶺。
曹——周同姓國,都陶丘(今定陶西南),後為宋所滅。
曹州——北周改西兗州置,治左城,隋改名濟陰,在今曹縣西北。隋唐或稱曹州,或稱濟陰郡。金因治所受黃河影響,遷至北面的乘氏,亦稱濟陰,即今菏澤。自此言曹州即指菏澤。清雍正時為曹州府。民國廢府。
曹國——西域古國,在今蘇聯烏茲別克撒馬爾罕以北和東北一帶。
瓠子河——古瓠子河,從今河南濮陽南分黃河水,先向東南到古巨野澤,幹流在澤的西北面向東北流去,注入濟水。漢武帝時,河決瓠子,即濮陽方面的河堤決口,大量洪水經瓠子河灌進巨野澤,由澤向東南溢出,通於淮泗。河決在公元前132年,堵塞決口在公元前109年。
盛京——清以留都沈陽為盛京,關外東北地區由盛京管轄,故又為大行政區名稱。
盛樂城——北魏祖先所居在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即西漢定襄郡治。其後又在故城東南兩次築新城,均稱盛樂城。
堂邑——①古堂邑在今江蘇六合北,先屬楚,稱棠邑;後入吳,為堂邑。西晉堂邑郡即以堂邑縣為治所。東晉安帝時改名秦郡。堂邑縣在隋初並入六合縣。②隋於今山東聊城西北設堂邑縣。其地今分屬聊城、冠縣。
堂溪——即棠溪,在今河南西平西。戰國屬韓,以造鐵兵器著名當時。
常山——今河北曲陽西北的恆山,漢、宋避帝諱為常山(漢文帝、宋真宗均名恆)。秦恆山郡,漢亦因而改常山郡(國),治元氏(今縣西北)。西晉常山郡治真定(今正定南,唐始為今正定)。隋為恆州恆山郡。唐有恆(鎮)州常山郡。天寶中曾用平山,後又用恆山之名,元和又以穆宗諱仍改常山。
常州——今江蘇常州本晉陵郡,隋滅陳,改晉陵郡為常州,始有此名。州治本為晉陵縣,唐分出武進,二縣同城。明並晉陵入武進,清又增置陽湖,仍為二縣。民國合為武進。今有常州市、武進縣。
常德——宋孝宗時升鼎州為常德府,治武陵。鼎州武陵此後一直指今湖南常德。明清有常德府。
略陽——晉改廣魏郡為略陽郡,治臨渭(今甘肅天水縣東北),北魏改治隴城(今泰安東北)。隋廢。
野王——今河南沁陽,古名野王。戰國韓地,漢置野王縣,曹魏野王郡亦以野王為治所。隋改野王縣為河內縣。
野狐嶺——在今河北萬全西北。
鄂州——隋改郢州為鄂州,治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從此郢州專指今鍾祥,元改鄂州為武昌路.
鄂縣——秦鄂縣即今湖北鄂城。孫權改為武昌。西晉又分武昌(在鄂城之武昌)置鄂縣,隋再並入武昌。
鄂渚——傳古時在今武漢市黃鶴山上游三百步有沙洲名鄂渚(渚,小洲),鄂州因渚而名,遂以為鄂渚。
崖州——史籍所載崖州,均在海南島,具體位置多變。南朝梁所置,治今儋縣西北,在海南島北面偏西處。隋珠崖郡、唐崖州珠崖郡,治所移至東北部的舍城(今瓊山縣東南)。宋崖州則以唐振州改置,治寧遠(今崖縣崖城鎮),在島的南部。以後明崖州也在此處。民國改崖縣。今縣治在舊崖縣東。參見「朱崖」、「瓊州」。
崇——商代有崇國,為周文王所滅,在今河南嵩縣北。
懸瓠——在今河南汝南。東晉南北朝時兵爭要地。南朝宋移上蔡縣治此。隋唐為蔡州治所。
邏些——即邏娑,吐蕃國都,即今西藏拉薩。
銅堤——春秋晉有銅堤,在今山西沁縣南,後置縣。歷代多有,宋移治今沁縣。明與沁州合並。
銅瓦廂——在今河南蘭考西北黃河東岸,1855年黃河大決處,地已坍入河中。
銀州——北周置。唐銀州治儒林(今陝西榆林東南),有今榆林、米脂、佳縣之地。以後為黨項拓跋氏所有。
符離——秦符離縣在今安徽宿縣東北,唐移至今宿縣北符離集,後期移至今宿縣。元初並入宿州。
笠澤——太湖古名,一說非太湖,系今江蘇吳江縣一小湖。後作吳江縣與吳淞江的別稱。
斜穀道——褒斜道的一部分,斜咎在今陝西眉縣西南,詳見「褒斜道」。
猗氏——春秋魯猗頓經營鹽業致富,地在今山西臨猗南。
象林——漢日南郡屬縣,在今越南峴港以南武嘉河之南。東漢末區連起兵建林邑國。後西晉復置,北移寄治盧容(今越南順化附近)。東晉後為林邑所有。
象郡——秦在嶺南所置郡,轄今廣西西部、越南北部中部。
商於——商在今陝西商縣東南,於在今河南西峽縣境,兩地一帶即商於。
商山——漢初商山四皓所居,在今陝西商縣東南。
商丘——商族所居,在今河南商丘南。
商州——北周改洛州置,治上洛,即今商縣。歷代多有,轄境伸縮不定。民國為商縣。
章武——西漢黃河人海處,在今河北黃驊西南。北齊廢此縣。
竟陵——秦漢竟陵縣在今湖北潛江西北。西晉分江夏郡置竟陵郡,治石城(今鍾祥)。東晉略為更動竟陵縣治所在,位今潛江西南。梁末撤銷。北周再置竟陵縣,在今糊北天門,在舊縣的東北面。竟陵郡,隋即郢州,今天門之竟陵縣在復州沔陽郡內。唐為復州竟陵郡。五代後晉時,改竟陵縣為景陵縣。清改天門。
望海蝸——明初築堡防倭寇地,在今遼寧金縣東北。
麻沙鎮——在福建建陽西。南宋至明以刻印書籍著名,稱為「麻沙本」。
麻六甲——南洋古國,即滿刺加,見該條。
康——西藏四部之一。大體即今昌都地區。舊西康省簡稱康。
康居——西域古國,約在今巴爾喀什湖與鹹海之間;
康國——西域古國,在今蘇聯烏茲別克撒馬爾罕一帶。
鹿耳門——在台灣省台南安平港北,昔為船舶出入之口,後因淤淺而廢。
閼與——在今山西和順。馬服君趙奢破秦處。
蓋州——唐貞觀時置,本為蓋牟城,即今遼寧蓋縣。
清口——①即泗口,見該條。②古汶水入濟水之口亦稱清口,在今山東梁山東南,從此以下的濟水亦稱清水.
清州——宋大觀間置清州,即今河北青縣。明改青縣。
清河一一①漢清河郡治清陽(今河北清河東南)。東漢清河國治甘陵(今山東臨清東)。歷代均置。北齊移治武城(今清河西北)。隋治清河,即今清河。隋唐為貝州清河郡。②南宋末置清河縣,在今江蘇淮陰西南。後屢因河患遷移。清乾隆時移治清江浦。民國為淮陰縣。今為清江市、淮陰縣。
清源軍——五代南唐所置軍號,治泉州(今屬福建),領閩南地區,即留從
效、陳洪進統治地區。陳洪進歸宋後廢。
鴻溝——戰國魏(梁)惠王所開中原運河。從今河南滎陽以北引黃河水,向東流經開封以北(當時的開封離黃河有相當大的距離),再折而南流到淮陽東南入潁水。潁水南流入淮,濟、汴、睢、泗等水都可與鴻溝相通,故以鴻溝為中心,黃淮大平原上水道到處可通。開鑿時間約在(或約始於)公元前360年。
涿州——唐大歷時分幽州置。民國改涿縣。
涿郡——漢涿郡治涿縣,即今縣。隋有幽州涿郡。唐幽州則為范陽郡。
淮西——①唐方鎮,全稱為淮南西道,治蔡州(今汝南),常領申、光、蔡三州。李愬雪夜入蔡州,即平定割據淮西的吳元濟。②宋淮南西路、淮南東路常簡稱淮西、淮東。淮西治壽州(今安徽風台),南宋治廬州(今合肥);淮東治揚州。
淮安——①今江蘇淮安縣,漢置射陽縣,晉為山陽縣,宋改淮安縣。元又為山陽。民國為淮安。②南宋後期改楚州置淮安軍,治淮安,即今縣。後改州。元為路。明清有淮安府。民國廢府。⑧隋以顯州為淮安郡,唐有唐州淮安郡,均治比陽(今河南泌陽)。
淮陽——今河南淮陽,周為陳國都城宛丘。漢於此置淮陽國,後為淮陽郡。隋唐為陳州淮陽郡。民國改原陳州府治淮寧縣為淮陽縣。
淮陰——東魏置淮陰郡,轄今清江市及淮陰等縣。唐有楚州淮陰郡。東魏時郡治懷恩在今淮陰西南。唐時楚州治所在山陽(今淮安),淮陰縣為其屬縣。以後亦為淮安府屬縣,明改名清河縣。民國恢復淮陰縣原名。
淮南——①漢曾置淮南國,治六安(今安徽六安北),後遷壽春(今壽縣)。魏亦曾置淮南國,後為淮南郡,轄境均在今安徽淮河以南地區。隋亦以壽州為淮南郡(唐為壽州壽春郡)。②唐有淮南道,治揚州,自今湖北應山、安陸、應城以東,淮以南、江以北,均在境內。中葉以後,置淮南節度使,亦治揚州。⑧宋有淮南路,治揚州。後分為東西二路。西界在今湖北黃陂、河南光山一帶。東西二路分界約在今安徽鳳陽、和縣一帶。
漁陽——秦漁陽縣在今北京密雲西南,秦、漢、魏、晉、漁陽郡治此。隋末改無終縣為漁陽,即今河北薊縣。隋玄州漁陽郡、唐薊州漁陽郡均治此。唐以後漁陽為薊州治所。明省入薊州。
淤口關——見「三關」。
涪州——隋唐都有涪州涪陵郡,並非一地。隋涪州原為合州,治石鏡(今合川)。唐涪州治涪陵(今縣),地在隋涪州之東。元省縣入州。清涪州不轄縣。
涪縣——西漢置縣,西魏改名巴西,在今四川綿陽東涪江北岸。
涪陵——西漢涪陵縣在今彭水,劉備在此置涪陵郡。後廢。隋於此置彭水縣。其地在隋唐涪陵縣東南。隋唐涪陵縣即今涪陵。
淡水一台灣島西北部滬尾為淡水河口,本為港口,因淤淺衰落。從淡水河口循台灣島西岸而南,今新竹縣,雍正時設淡水廳,光緒元年(1875年)改為新竹縣。是年,又於滬尾東南的艋舯,設淡水縣,為台北府治所。日佔時改為台北。
深州——隋深州治安平(今屬河北)。唐先天時治陸澤(今深縣西)。宋治靜安(今深縣南)。明移治今縣,省靜安不設。
淄青——唐寶應元年(762年)平盧節度使侯希逸南遷青州(今山東益都)。唐授為淄青節度使。其後淄青常有淄、青、登、萊、齊、棣等州。
密州—一隋改膠州為密州,治所在今諸城。明廢。
梁門——在今河北徐水。五代後周置梁門口寨。宋為靜戎軍(澶淵之盟以前名)、安肅軍(盟後改)治所,仍有梁門之稱。
梁州——①《禹貢》九州之一。②曹魏分益州置梁州,轄地除陝南外,並南伸到川、黔各一部。後世多僅有陝南。魏治沔陽(今陝西勉縣東)。晉治南鄭(今漢中)。唐後期升為興元府。
梁郡——漢建梁國,治睢陽(今商丘南)。南朝宋為梁郡,治下邑(今安徽碭山)。隋曾以宋州為梁郡,唐為睢陽郡。
梁溪——江蘇無錫有梁溪,發源惠山,流入太湖,傳東漢梁鴻曾居其旁。今以梁溪為無錫的別稱。
隋一一周時的姬姓國,在今湖北隋縣。春秋後期為楚附庸。
隆興——宋孝宗升洪州為隆興府,治今南昌。參見「洪州」。
隆中山——在今湖北襄樊市襄陽西。東漢末諸葛亮隱此。或傳隆中在今河南南陽。南陽漢時為宛,漢末在曹操手中,諸葛亮若在南陽,決非劉備所能羅致。
維州——唐維州在今四川理番縣。州治薛城在今縣東北。入吐蕃為無憂城。宋為威州。
維揚——《尚書·禹貢》有「淮海惟揚州」之語,「惟」通「維」,遂以維揚為揚州別稱。明初曾稱揚州府為維揚府,後改。
綿山——傳晉介之推隱綿山,自焚而死,在今山西介休東南,亦稱介休山、介山。
綿州一隋置,治巴西(今四川綿陽東)。元廢巴西縣入本州。清綿州轄有綿竹、德陽、梓潼等縣。民國廢,以州為綿陽縣。
綠林山——新莽末綠林軍起義處,在今湖北當陽東北。近人又有為大洪山之說。

C. 中國城市名稱有哪些

中國城市名稱有:

一、直轄市:

1.北京。

2.上海。

3.天津。

4.重慶。

二、華北地區

5.河北:石家莊、唐山、秦皇島、邯鄲、邢台、保定、張家口、承德、滄州、廊坊、衡水。

6.山西:太原、大同、陽泉、長治、晉城、朔州、晉中、運城、忻州、臨汾、呂梁。

7.內蒙古:呼和浩特、包頭、烏海、赤峰、通遼、鄂爾多斯、呼倫貝爾、巴彥淖爾、烏蘭察布、興安、錫林郭勒、阿拉善。

三、東北地區

8.遼寧:沈陽、大連、鞍山、撫順、本溪、丹東、錦州、營口、阜新、遼陽、盤錦、鐵嶺、朝陽、葫蘆島。

9.吉林:長春、吉林、四平、遼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延邊。

10.黑龍江:、哈爾濱、齊齊哈爾、雞西、鶴崗、雙鴨山、大慶、伊春、佳木斯、七台河、牡丹江、黑河、綏化、大興安嶺。

四、華東地區

11.江蘇:南京、無錫、徐州、常州、蘇州、南通、連雲港、淮安、鹽城、揚州、鎮江、泰州、宿遷。

12.浙江:杭州、寧波、溫州、嘉興、湖州、紹興、金華、衢州、舟山、台州、麗水。

13.安徽:合肥、蕪湖、蚌埠、淮南、馬鞍山、淮北、銅陵、安慶、黃山、滁州、阜陽、宿州、巢湖、六安、亳州、池州、宣城。

14.福建:福州、廈門、莆田、三明、泉州、漳州、南平、龍岩、寧德。

15.江西:南昌、景德鎮、萍鄉、九江、新余、鷹潭、贛州、吉安、宜春、撫州、上饒。

16.山東:濟南、青島、淄博、棗庄、東營、煙台、濰坊、威海、濟寧、泰安、日照、萊蕪、臨沂、德州、聊城、濱州、菏澤。

五、中南地區

17.河南: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焦作、鶴壁、新鄉、安陽、濮陽、許昌、漯河、三門峽、南陽、商丘、信陽、周口、駐馬店。

18.湖北:武漢、黃石、襄樊、十堰、荊州、宜昌、荊門、鄂州、孝感、黃岡、咸寧、隨州、恩施。

19.湖南:長沙、株洲、湘潭、衡陽、邵陽、岳陽、常德、張家界、益陽、郴州、永州、懷化、婁底、湘西。

20.廣東:廣州、深圳、珠海、汕頭、韶關、佛山、江門、湛江、茂名、肇慶、惠州、梅州、汕尾、河源、陽江、清遠、東莞、中山、潮州、揭陽、雲浮。

21.廣西:南寧、柳州、桂林、梧州、北海、防城港、欽州、貴港、玉林、百色、賀州、河池、來賓、崇左。

22.海南:海口、三亞。

六、西南地區

23.四川:成都、自貢、攀枝花、瀘州、德陽、綿陽、廣元、遂寧、內江、樂山、南充、宜賓、廣安、達州、眉山、雅安、巴中、資陽、阿壩、甘孜、涼山。

24.貴州:貴陽、六盤水、遵義、安順、銅仁、畢節、黔西南、黔東南、黔南。

25.雲南:昆明、曲靖、玉溪、保山、昭通、麗江、普洱、臨滄、文山、紅河、西雙版納、楚雄、大理、德宏、怒江、迪慶。

26.西藏:拉薩、昌都、山南、日喀則、那曲、阿里、林芝。

七、西北地區

27.陝西:西安、銅川、寶雞、咸陽、渭南、延安、漢中、榆林、安康、商洛。

28.甘肅:蘭州、嘉峪關、金昌、白銀、天水、武威、張掖、平涼、酒泉、慶陽、定西、隴南、臨夏、甘南。

29.青海:西寧、海東、海北、黃南、海南、果洛、玉樹、海西。

30.寧夏:銀川、石嘴山、吳忠、固原、中衛。

31.新疆:烏魯木齊、克拉瑪依、吐魯番、哈密、和田、阿克蘇、喀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巴音郭楞蒙古、昌吉、博爾塔拉蒙古、伊犁哈薩克、塔城、阿勒泰。

八、港澳台

32.香港。

33.澳門。

34.台灣。

D. 中國最霸氣的幾個城市,地名一個比一個牛,看

1、大同

大同位於山西省,是我國著名的古都之一。這里經歷著歷史的更迭和朝代的變幻,所以名字也頗有深意。天下大同,是古代最高的政治理想。大同世界,意味著人心和順,豐衣足食。簡單兩個字,卻蘊含著豐富的哲理,不得不讓人嘆服。
2、長治

長治,同樣位於山西省。這個名字也很好理解。長治,自然會讓人聯想到長治久安。而天下太平,無戰亂,安定團結,也是君王治國的抱負和理想。這個名字已經沿用了近500年。伴隨著這個城市,不斷興衰更替。
3、威海

山東也有這樣一個地方,名字其實霸氣沖天。與人們一貫印象里山東清新、浪漫、閑適的氛圍有些不同,那就是威海。威海,其實是取了「威震海疆」之意。明代的時候,在此地設威海衛,因此叫這個名字,也是顯示了捍衛領土的堅定決心,硬氣。
4、開封

河南開封,古代時的名字,叫汴梁、汴京。聽起來耳熟嗎?沒錯。清明上河圖畫的就是這里的繁榮景象。開封歷史悠久,為8朝古都。宋代時曾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所以,它的名字也非常吻合。開封,開土封疆。這樣的名字才配得上這個地方。
5、武漢武昌

最後一個,是湖北省會武漢市的一個轄區,武昌。武昌的名字也非常有意思,意為以武治國而昌。而且說起來,它的內涵還更清晰一些,不僅提出了願景,更指明了道路和方法。但這絲毫不影響,這個名字的威武之感。

E. 國內最著名的十座縣級城市(圖)

多關注「千與千尋和千惠」的文字,不會讓您失望。真的,廢話不說了,直接上干貨。

縣級城市包括縣級市和縣,國內很多縣級城市的知名度比所在地區的行政中心城市還出名,如平遙縣就比晉中市有名,要不是晉中市帶了「晉」字,幾人會知道晉中市屬於哪個省。還有的縣級城市是和行政中心城市齊名,如陽朔和桂林的關系,「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很好的點出了二者之間的關系。世界上最大的影城基地在橫店,但橫店是一個鎮,而非縣級單位,故沒有入選「十大縣級城市」的名單中。下面我們就來盤點這十座一生當中值得一游的縣級城市。

一、崑山

崑山隸屬蘇州市管轄,是「百戲之祖」崑曲的發源地,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百強縣之首。由於很多台灣商人在崑山辦廠,所以這里又有「小台北」之稱。崑山市區本身不好玩, 旅遊 景點都在遠郊和別的鄉鎮,如周庄古鎮,陽澄湖,錦溪古鎮,千燈古鎮,亭林園等。

二、陽朔

陽朔隸屬桂林市管轄,第一自然風景當屬陽朔山水,第一人文風景歸屬陽朔西街。西街全長近800米,大理石路面,呈彎曲的S形,房屋建築古色古香,地方特色濃厚。每年到西街觀光、休閑的境外 旅遊 者超過數十萬人次,西街成了中西文化交融的「洋人街」,超越地域的「地球村」,規模龐大的「外語角」。更為神奇的是,這兩種風景距離非常近,妙不可言!

三、大理

大理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州政府駐地,很多人會以為說大理是地級市,和麗江是一樣的。其實像這種自治州政府駐地在行政區劃上均屬於縣級單位,如延吉、吉首、恩施等。大理市地處雲貴高原上的洱海平原,蒼山之麓,洱海之濱,是古代南詔國和大理國的都城,作為古代雲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時間長達五百餘年。境內以蝴蝶泉、蒼山、洱海、大理古城、崇聖寺三塔等景點最有代表性,總結為八字真言:「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

四、鳳凰

鳳凰隸屬吉首市管轄,而本身吉首也是縣級單位,鳳凰縣最有名的景點就是鳳凰古城,而鳳凰縣縣城距離古城還比較遠。湖南省第一自然風景當屬張家界,而第一人文風景則是鳳凰古城。

五、義烏

義烏是浙江省金華市下轄的一座縣級市,很多人只知義烏,而不知金華,這是因為義烏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聯合國、世界銀行等國際權威機構確定為世界第一大市場。在義烏見到各國洋人的場景一點都不奇怪,這在所有縣級城市中是唯一的。

六、歙縣

歙縣隸屬黃山市管轄,歙縣古城是中國四大古城之一。歙縣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和國粹京劇的發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發源地。文房四寶之徽墨、歙硯的主要產地為歙縣,被授予「中國徽墨之都」、「中國歙硯之鄉」、「徽劇(徽班)之鄉」、「中國徽文化之鄉」、「中國牌坊之鄉」榮譽稱號。

七、閬中

閬中隸屬四川省南充市管轄,這個暑期選擇來閬中古城旅行,絕對讓你嗨到爆!閬中火車站2015年年底竣工,到時你可以直接在成都坐著高鐵來古城。

八、平遙

平遙隸屬晉中市管轄,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縣城之一(另一座為麗江古城)。你也許不知道,平遙古城目前居然還僅是4A級景區,但這並不影響平遙古城的知名度。試想,如果你是億萬富翁的話,去外面買東西你會和老闆討價還價嗎?

九、喀什

喀什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為喀什市,是南疆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新疆唯一的中國 歷史 文化名城。2010年,喀什經濟開發區辟為國家第六個經濟特區,成為中國內陸第一個經濟特區。資深旅行者孤獨川陵在博客中這樣描述喀什:「看喀什街上的文字,好的有三語,漢語維吾爾語和英文,公共設施上一般是雙語,漢語和維吾爾語,或者英文和維吾爾語。私人開的商店一般都只有維吾爾語。生活在喀什的老城區感覺怪怪的,感覺就好像生活在外國一樣。」喀什也許是國內漢化最淺、最不中國的中國城市吧!

十、滿洲里

滿洲里是內蒙古自治區直轄的縣級市,或稱之為「准地級市」,它並不歸呼倫貝爾市直接管轄,這在所有縣級單位中應該是唯一的吧。滿洲里是中國最大的陸運口岸城市,素有「東亞之窗」的美譽,融合中俄蒙三國風情。被譽為「東亞之窗」。如果說哈爾濱是東方莫斯科的話,那滿洲里就是東方小莫斯科。

F.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地名

答:中國著名的地方有萬里長城、桂林山水、杭州西湖、北京故宮、蘇州園林、安徽黃山、少林寺、台灣日月潭,承德避暑山莊、秦嶺兵馬俑。
廬山、嶗山、陶然亭、愛晚亭、湖心亭、東岳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阿里山、雁盪山、雙龍洞、天山等、名勝古跡總覽、八仙桌子山 巴顏喀拉山、大明湖、北戴河、北固山 神山聖湖」、青島八大關、趵突泉公園、本溪水洞 筆架山、
避暑山莊 冰峪風景區、布達拉宮採石磯、藏北草原 長白山、長江三峽---巫峽 長江三峽---西陵峽、巢湖成吉思汗陵、承德外八廟 大悲院、大孤山大觀園、大連聖亞海洋世界、濟南五龍潭公園、大昭寺 稻城、澱山湖風景區東方明珠電視塔、東麗湖溫泉度假區 東平國家森林公園等等。

閱讀全文

與中國著名的地名是哪個城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機械化首先開始於什麼地方 瀏覽:472
印尼現在屬於什麼季節今天 瀏覽:521
印度河平原在地圖上哪裡 瀏覽:711
中國婦聯招聘臨時聘用多少人 瀏覽:554
印尼聯賽3是什麼意思 瀏覽:446
從許昌去越南鐵路走哪個口岸 瀏覽:526
越南腰鼓一斤多少錢 瀏覽:935
中國永久綠卡有多少人 瀏覽:385
印度大米為什麼那麼大 瀏覽:851
英國武器實力怎麼樣 瀏覽:370
越南象牙鐲子得多少錢 瀏覽:225
香港被英國管轄了多少年 瀏覽:780
古印度的貴族指哪些人 瀏覽:479
中國哪個城市有墳 瀏覽:89
湖南離伊朗多少公里 瀏覽:569
英格蘭vs義大利比賽結果為什麼不是21 瀏覽:857
伊朗最大的島是哪個 瀏覽:848
百年英國怎麼發展緩慢 瀏覽:627
中國軍人如何訓練腹肌三個月 瀏覽:254
印度人民怎麼看種姓制度 瀏覽: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