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廣濟橋是什麼時候建造的建造過程又是什麼呢經歷了幾次修繕
廣濟橋又被稱為潮州廣濟橋,它是古代橋梁建築的傑作,它位於廣東省潮州古城的東門外,那大家知道廣濟橋是什麼時候建造的嗎?他經歷了什麼?建造過程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簡單的講一講廣濟橋的建造時間及建造過程和它維持到現在,經歷了幾次修繕。
廣濟橋制建造維持到現在,經歷了多次的修繕,他在解放前已經被破壞的不堪入目,所以在1958年進行加固維修並拆除了十八梭船,改造為三孔鋼架及兩處高樁承台式橋梁,在2003年又進行了一次全面維修。當然還有很多對它的小的修繕。
以上內容僅代表我個人觀點,如有錯誤,敬請諒解。
Ⅱ 中國四大古橋
中國四大古橋:盧溝橋、廣濟橋、洛陽橋、趙州橋。
1、盧溝橋
趙州橋,又稱安濟橋,位於河北省趙縣。距今已有約1400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橋。在拱圈兩肩各設有二個跨度不等的腹拱,這樣既能減輕橋身自重,節省材料,又便於排洪、增加美觀。
Ⅲ 廣東800年的「斷橋」,白天通行晚上斷開,造橋技術至今仍被模仿
廣州向來是中國公認的經濟大省,同時它也是一座景點資源非常豐富的 旅遊 大省。除了給人摩登大都市感覺的廣州和深圳之外,廣東其實還有很多寶藏城市。而且當真正去 旅遊 之後,才會發現很多城市都充滿著濃濃的生活氣息。其悠久的 歷史 文化,更是吸引著遊客去 探索 與發現。
比如說廣東潮州,屬於福佬民系的潮汕地區。這里的人習慣稱自己為「潮人」。方言雖然和台灣的閩南語同屬一個系統,但除了從第一數到十的發音相同之外,直接能夠相互溝通的大約只有三成。不過就性格來說倒是十分相似,隨和中帶點堅韌。例如廣濟橋就是潮州人的一種性格的象徵。
這座古橋是中國四大著名古橋之一悄仿,與河北趙州橋、泉州洛陽橋以及北京盧溝橋齊名。廣濟橋,也叫做「湘子橋」,位於潮州古城東門外。它初亂耐建於宋代,至今已經有800多年 歷史 ,是古代閩粵交通的要道。廣濟橋是中國一座非常特別的古橋,白天連接晚上斷開,遊客初次遊玩摸不著頭腦。
廣濟橋全長共518m,橋寬5m,東西共有橋墩24座。初聽此橋,也許你對它不了解。但是廣濟橋在中國 歷史 上卻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整個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至今人是建築工程人士模仿的對象。廣濟橋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的中間部分開合自如,白天連接成一座橋,晚上則斷開,給人「斷橋」的假象。
廣濟橋集合梁橋,浮橋,拱橋的特點於一體,風格非常獨特。是我國橋梁工程中的孤品,是中國橋梁建築史上的一份寶貴的遺產,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橋的東西兩岸有24座橋墩,都是用花崗岩石砌成的。中間用18艘艘船連成浮橋,能開能合。從古至今,當浮橋開啟時,有通航和泄洪的功能;閉合時則連接東西兩岸,便利通行。
至於為什麼要建造這座橋,其實和這里的環境密不可分。廣濟橋所跨越的韓江,實際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航道。整個韓江流域在古代,就是靠著這條水路進行運輸的,常常有大型的船隻需要通過廣濟橋中間。這個浮橋部分 剛好能夠保證商船自由通行,保證韓江商路的通暢。
早期的廣濟橋為木樑架構,為免受風雨的損害,穩固橋身,於是就在上面加蓋了很多橋屋,供人們納涼避雨。後來,橋屋直接演變成了來往商販售賣土特產的理想場所。「一里長橋一里市」,也成為了廣濟橋 歷史 上最獨特的人文景觀。
韓江水道實際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內陸運輸通道,周圍區域生產的產品全部通過這條江運送到東南亞、非洲、歐洲、美洲等地。廣濟橋在風雨飄搖之中,堅守下來,也成為無數潮州人走向世界躋身商海的起點。
而現在,雖然廣濟橋已經失去了它作為商品貿易場所的功能,但是仍然肩負著為來往船隻打開大門的任務。同時,這座古橋也因為獨特的設計,成為了當地的一處獨具特色的 旅遊 景點。每天早上9點,航運工人就會准時駕船駛向韓江之上,完成一項特殊的任務。將18艘木船一字排開,連成一座浮橋,供當地人和遊客通行參觀游覽。而到嘩運春了晚上,木船又會駛離廣濟橋,形成「斷橋」的景象,供船隻通行。這樣的功能,在全國所有橋梁中堪稱為唯一。
Ⅳ 廣濟橋採用梁橋和浮橋相結合的原因
廣濟橋採用梁橋和浮橋相結合的原因:
1、廣濟橋為浮梁結合結構,由東西二段石樑橋和中間一段浮橋組合而成,梁橋由橋墩、石樑和橋亭三部分組成。廣濟橋全長518米,東邊梁橋長283.35米,有橋墩12個和橋台一座,橋孔12個。西邊梁橋長137.3米,有橋墩8個,橋孔7個,石樑寬5米。中間浮橋長97.3米,由十八隻木船連接而成。
2、廣濟橋之所以斷開,是因為在淳熙元年(1174年)的夏天,韓江突遇大洪水,浮梁被洪水所毀,而後來因為只要一發洪水就會將這段浮梁摧毀,於是便不再修建,從而形成了斷橋。
3、廣濟橋最初是全用梭船相連的浮橋,因江闊水急,單跨浮橋易散,為固定浮橋,宋乾道七年(1171年),知州曾汪峙石於中洲(西墩),將浮橋一分為二,之後,多任郡守又不斷增築橋墩,浮橋逐漸縮短。到了明正德八年(1513),再築一墩,減去六舟,最終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
4、因為廣濟橋不是一次性建成,之後又多次毀於颶風、洪水、地震、兵燹等,歷代曾多次重修,又因為韓江淤積日重,重修時又將橋墩砌高,所以,保存下來的橋墩形狀不一,體量差異很大,墩寬從6為至13米、墩長從11米至22米不等,體形一般為長六邊形,邊線不整,上下游砌成分水尖,少數墩的下毀祥游已無分水尖。
5、1958年,纖清搏廣濟橋被改造為公路橋,改造前,東岸除第一孔是石拱橋,其餘十一孔都為A字木架梁木橋面,西岸只有第十孔完全是舊石樑,二、三、六孔有一半是石樑,其餘都是鋼筋混凝土梁面。改造時,拆除橋上所有建築,正握僅保留舊橋墩加以利用,架設鋼筋混凝土T形梁,撤去中間的浮船,改建下行式鋼桁三孔橋,新建高樁承台雙柱式橋墩二個。1988年,廣濟橋被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下游新的韓江大橋建成,2003年10月,又開始將原公路橋改回旅遊觀光步行橋,工程於2007年6月結束。
Ⅳ 廣濟橋簡介 廣濟橋的介紹
1、廣濟橋,即為潮州廣濟橋,古稱康濟橋、丁侯橋、濟川橋,俗稱湘子橋,又稱潮州湘子橋,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聯結東西兩岸,集梁橋、浮橋、拱橋於一體,為古代廣陸猛東通向閩浙交通要津,是潮州八景之一,是潮汕地區著名文物旅遊勝地,中國四大古橋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景區,被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
2、廣濟橋始建於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解放前殘破不堪;1958年進行加固維修衫悉緩,並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為三孔鋼架及兩處高樁承台式橋梁;2003年10月開始進行全面維修,總體按明代風格為修復依據,功能定位為旅遊觀光步行橋;2007年竣工。
3、廣濟橋為浮梁結合結構,由東西二段石樑橋和中間或模一段浮橋組合而成,梁橋由橋墩、石樑和橋亭三部分組成。廣濟橋全長518米,東邊梁橋長283.35米,有橋墩12個和橋台一座,橋孔12個;西邊梁橋長137.3米,有橋墩8個,橋孔7個,石樑寬5米。中間浮橋長97.3米,由十八隻木船連接而成。
Ⅵ 我國現有四大古橋,其中位於廣東潮州是哪座
位於廣東潮州是廣濟橋。又稱湘子橋,古稱康濟橋、丁侯橋、濟川橋。
廣濟橋位於潮州古城的東門外,初建於宋代,距今已有800餘年的歷史。它是中國第一也是世界第一座啟閉式橋梁,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獨特風格與河北趙州橋、泉州洛陽橋、北京盧溝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
廣濟橋全長團稿辯500餘米,東岸橋墩13座,西岸橋墩11座。由於「中流警湍尤深,不可為墩」,中間只能用18隻梭船並排構成一列橫隊,用鐵索連成浮橋。每遇洪水或要通船,可解掉系船鐵索,移開梭船,變成開閉式浮梁橋。這就是「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由來。
江面上矗立這巨大橋墩,就像一艘艘威武的大船,擋住了滾滾急流。橋墩精巧之處,就在於全部用石塊砌成。石塊與石塊之間不加灰漿,只用卯契合。橋上原有24座望橋,橋面用石板鋪架,石條大得驚人,約有10米長,1米厚。廣濟橋奇特別致的結構,集梁橋、拱橋、浮橋等形式於一體,凝結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
(6)中國廣濟橋有多少橋墩擴展閱讀
趙州橋
坐落在河北省趙縣的_河上,橫跨在37米多寬的河面上,因橋體全部用石料建成,當地稱做「大石橋」。建於隋朝開皇十一年至開皇十九年(公元591年-599年)之間,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單孔敞肩石拱橋。趙州橋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開創了中國橋梁建造的嶄新局面。
洛陽橋
位於洛陽口,距福建泉州城5公里,北宋皇_五年至嘉_四年(1053~1059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長834米,寬7米。作為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石橋,其「筏型基礎」、「種蠣固基法」,是中國乃至世界造橋技術創舉,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
盧溝橋
亦稱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處,豐台區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塌缺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
整個橋身都是石體結敬滾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在《馬可·波羅游記》中它被形容為一座巨麗的石橋,後來外國人都稱它為「馬可波羅橋」。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史稱「盧溝橋事變」。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
Ⅶ 潮州廣濟橋橋寬多少米
廣濟橋橋寬5米。
廣濟橋為浮梁結合結構,由東西二段石樑橋和中間一段浮橋組合而成,梁橋由橋墩、石樑和橋亭三部分組成。廣濟橋全長518米,東邊梁橋長283.35米,有橋墩12個和橋台一座,橋孔12個。
西邊梁橋長137.3米,有橋墩8個,橋孔7個,石樑寬5米。中間浮橋長97.3米,由十八隻木船連接而成。
建築設計:
橋墩用韓山的大青麻條石砌成,大小不一,石條疊合很有規律,石與石之間沒有勾灰,全部卯尺神榫。因為橋墩先後損壞,修復時期不臘困氏同,又沒有按照原來的規格修復。
所以橋墩的高度不同,形態各異。廣濟橋的橋墩有二種造型,一種是六邊型輪散的船型墩,一種是五邊型的半船型墩。所有的橋墩上游都做成尖型,有效地分解徑流的沖擊力。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廣濟橋
Ⅷ 潮州廣濟橋歷史介紹
關於潮州廣濟橋歷史介紹是古稱康濟橋、丁侯橋、濟川橋,廣濟橋始建於南宋禪清陪乾道七年,明朝嘉靖九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解放前殘破不堪,1958年進行加固維修,並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為三孔鋼架及兩處高樁承台式橋梁等。
廣濟橋即潮州廣濟橋,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聯結東西兩岸,集梁橋、浮橋、拱橋於一體。
廣濟橋是潮州八景之一,是潮汕地區著名文物旅遊勝地,中國四大古橋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賀蠢梁”。
廣濟橋的橋墩有2種墩型,船型墩和半船型墩,船型墩為六邊形,上下做成尖形,像船,半船型墩為五邊形,上游尖下游平正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