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產晶元,龍芯晶元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為民所用
說到我國第一款獨立自主的國產CPU,那當然是龍芯。早在十八年前,中科院就自主研發了該款電腦CPU。
那麼龍芯晶元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為民所用呢?「龍芯之父」胡偉武表示,再過兩年,龍芯CPU就可以推向市場我國的晶元研發道路走得很艱難,畢竟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目前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科研單位都投入到晶元研發當中,希望我們能早日用上純國產晶元。
了。
⑵ 龍心cpu是哪個國家產的
龍芯CPU是中國自主研發的通用CPU,目前還未大批量商用,之前有出過龍差滲芯筆記本,現在也有部分企業在研發基於龍芯的計算機和伺服器;目前還主要是科研,估計未來可能會批量上市以供商用;
網路資料:
龍芯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所自主研發的通用CPU,採用簡單指令集,類似於MIPS指令集。龍芯1號的頻率為266MHz,最早在2002年開始使用。龍芯2號的頻率最高為1GHz。龍芯3A是首款國產商用4核處理器,其工作頻掘稿率為900MHz~1GHz。龍芯3A的峰值計算能力達到16GFLOPS。龍芯3B是首款國產商用8核處理器,主頻達到1GHz,支持向量運算加速,峰值計算能力達到128GFLOPS,具有很高的性能功耗比。
2015年3月31日中國發射首枚使用「龍芯」北斗衛星虛散脊。
⑶ 國產自研CPU都有誰
1.龍芯—血統純正的國產U
龍芯老實說不是最早國產U,也不是最成功的,但它偏偏知名度最高,各種電視新聞報道,中科院出身,血統純正,名正言順的成為國產CPU的代表產品。以計算角度來看,龍芯確實是比較純正的國產CPU,但指令集依然不是自創的,使用的是MIPS的指令集,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自己的一套規范。
龍芯之父胡偉武博士說過可以把CPU做到世界第一,但是指令集不同,軟體無法使用,用戶絕對是不會買賬的,打造自己的軟體生態系統花費巨大,無奈之下龍芯只好選擇當時在大學、科研單位弊態則有良好基礎的MIPS指令集。雖然指令集是別人的,但在龍芯的開發下,新加入了500多條自定義指令,運算效率極大提升,最新的龍芯3A3000單線程性能約為IntelI54460的三分之一。
紙面上雖然這樣說,不過龍芯幾乎沒什麼應用支持,只是個光桿司令單純參數並沒有什麼參考意義,期待龍芯在桌面市場有所表現不怎麼科學。不過軍工航天領域倒是有大大的發展空間,15年發射的北斗雙星就是搭載的龍芯,性能以及價格都遠遠優於進口宇航CPU,後續的國防航宇領域都會搭載國產CPU,相信這將是國產U的正確發展道路。
2.申威/飛騰—有軍方背景的最成功代表
上面龍芯是中科院出身走的軍工路,租棚而申威和飛騰都是有軍方背景研究設施的親兒子,比起龍芯更理所當然的承擔起國產軍工CPU的製造任務。指令集方面,申威處理器使用的是Alpha架構,而飛騰在幾經周轉之下,最終選擇了ARMV8指令集。
龍芯在桌面市場還有叫得出名字的產品,而申威則是專注超算領域,旗下的神威·太湖之光也打破「天河二號」的閉腔六連冠,問鼎世界超算第一,神威採用的CPUSW26010,260核心,Alpha64位架構,性能幾乎是天河2號的三倍,但總功耗反而更低了。而使用AMR架構的飛騰處理器則是在伺服器CPU領域發力,旗下「火星」伺服器CPU,全晶元性能與IntelXeonE5-2699v3相當,早些年還在山寨Intel現在已經能與大哥相媲美,實屬難得。
3.兆芯/海光—政策驅動下的後期新秀
上面說到的國產U都有個問題,就是不支持WINDOWS,想要快速研發出可以商用的CPU,還是要老實的走X86路線,可這是Intel的吃飯傢伙啊,想要獲得他的授權基本沒可能,這可怎麼辦?此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國產廠商很順利的勾搭上風燭殘年的台灣VIA,雖然VIA只剩下個殼子,但好歹還是有X86專利的,面對大陸的重金禮聘,自然樂意和大陸合作了。
兆芯公司是13年由上海國資委旗下的聯和投資與VIA成立的,上海出資80%,VIA占股20%,說白了就是大陸出錢,VIA出技術,而目前的產品沒一點和自主沾邊的(除了名字),說白了就是貼牌,VIA十年不更新的VIANano馬甲,性能非常的寒磣,也看得出只要是老老實實的開發,技術封鎖什麼的根本不是事,完全可以達到國際水平,然而為什麼這樣擺明貼牌的U都能叫中國芯呢?原因在於國家政策——「核高基」,根據公開報道兆芯拿到的核高基補貼高達56億,後續還在申請,總額高達70億,老實說,即使兆芯今後再不務正業,未來5年也完全不愁吃喝。這里ZF又犯了急於求成的大忌,前些年自主研發的國產U收效甚微,為了加速發展,承認引進技術的企業,於是造就了這樣毫無自主可言的「中國芯」。
⑷ 龍芯處理器是由哪個公司生產的
(1)「龍芯」出自「北京龍芯中祥判科技術服務中心有限公司」之手
(2)龍芯發端於中科院計算所知識創新工程,2001年龍芯課題組正式成立,最初是拿國家經費搞研發,經過7年發展,於2008年成立了北京龍芯中科技術服務中心有限謹胡改公司,龍芯進入產業探索階段,自負盈虧,不再享有國家經費支撐,僅有政策支持(這僅僅是理論層面做歷)。
詳細資料:http://ke..com/view/3625.htm
⑸ 「晶元之母」黃令儀:擺脫西方晶元壟斷,「龍芯3號」驚艷全球
生於戰火之中,黃令儀年幼立志報效國家
1936年黃令儀出生於廣西南寧一個高級知滲迅識分子家庭,家境良好,父親是廣西博物館創始人,學識淵博,母親曾任職於廣西化學研究館,如果是處於和平年代,黃令儀一定會擁有一個非常幸福數腔的童年, 然而20世紀30年代是一個動盪的年代,黃令儀出生時正值於抗日戰爭爆發初期。
隨著戰爭范圍的不斷擴大,敵軍逐漸深入腹地,無數中國家庭飽受戰火的摧殘,黃令儀的童年生活得並不安穩,為了躲避敵軍的襲擊,年幼的她時常跟隨父母四處逃難,無情的戰火奪去了無數人的生命,黃令儀曾親眼看著自己的同胞被敵軍的炮火擊中,戰爭的殘酷永遠印刻在她的腦海中,這是一段不可磨滅的記憶。
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人民的生活逐漸平穩,生活水平也進一步提高,黃令儀也步入學校的大門, 她學習刻苦,成績優秀,對數理化有著濃厚的興趣,黃令儀曾在回憶錄中寫到正是由於新中國的成立,祖國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她才能夠在學校無憂無慮的學習,黃令儀對祖國的赤子之心促使她自小便樹立起報效祖國的偉大理想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國家也重點培育 科技 人才,為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做准備。 1958年黃令儀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華中工學院,她的理科成績備受老師的稱贊,隨後前往清華大學半導體專業深造,當時清華大學的半導體專業是祖國為了發展科學事業創立的新學科,廣招各高校優秀畢業生。
1960年黃令儀在清華順利完成學業,她對半導體的研究經過淬煉變得更加深入與透徹,扎實的學術功底和對夢想的追求令黃令儀有信心在半導體領域有所發展和突破。 隨後她返回母校, 在教書育人的同時創建了國內首個半導體實驗室, 雖然實驗室的環境簡陋,但是黃令儀和她的團隊卻充滿著熱情,最終半導體二極體被成功研製。
黃令儀在微電子領域超強的天賦受到國家的重視, 1962年黃令儀進入中科院計算所工作。1965年8月,計算機二所應運而生,這是中國第一個晶元研究團隊, 才華橫溢的黃令儀被委以重任,她負責研製半導體三極體,這對黃令儀來說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考驗,她鬥志昂揚,每天都在試驗室進行研究。
嘔心瀝血,成功研製出半導體三極體,隨後步入艱難的晶元研發之旅
半導體三極體的研究難度要遠遠高於半導體二極體的研製,黃令儀沒日沒夜地奔叢畢此赴在研究的最前線,她和團隊堅定信心,立志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務,最終在黃令儀的帶領下,一年不到的時間半導體三極體成功問世, 1966年8月我國自行研製的空間計算機成功問世。
1973年中科院決定研製大型通用計算機,作為集成電路上的載體,晶元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對國家 科技 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世界各國都對晶元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力量,尤其是美國等發達國家,憑借著自身的優勢在晶元領域不斷突破,而有關於晶元的研發成果也屬於機密。
黃令儀及其她的團隊為了能夠盡快研製出性能穩定的存儲器,夜以繼日地在實驗室研究,當然黃令儀知道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也是一項偉大的工程,她們在和時間賽跑,也是在和自己賽跑。為了祖國的榮譽,黃令儀帶領團隊一點一點地摸索,終於將存儲器研製成功, 她們研製的晶元也即將到達世界先進水準,並在1978年贏得全國科學大會重大成果獎。
黃令儀跑贏了時間,卻敗給了現實,1984年,就在晶體管研發有所突破時,中科院卻就研究大規模集成電路進行討論 ,在會上黃令儀堅定地表明計算所的晶元研究工作至關重要, 然而會議最終的結果卻是結束大規模集成電路項目,因為中科院經費緊張,無法支持晶元研究工作 ,黃令儀只能心痛的接受這個結果,那一天她失聲痛哭,十幾年的研究心血彷彿都失去了意義。
在上級的安排下,黃令儀及其團隊成員服從安排,被調往其他部門工作,然而黃令儀的心中卻依然記掛著中國的晶元發展。 1989年,50歲的黃令儀受邀去參加美國舉辦的國際晶元展覽會,她看到很多國家的晶元被展示。
歐美國家的先進晶元幾乎占據了全場的焦點,但卻沒有看到中國的晶元被展示出來,只看到幾個來參觀學習的國人,那一刻,黃令儀的內心無比觸動, 因為她知道1963年我國集成電路研究水平幾乎與國外同步,而現在卻有著如此大的差距 ,自那一天起,黃令儀重燃鬥志,決心設計出國產高水平晶元,為祖國的榮譽而戰。
潛心研製晶元,加入「龍芯課題組」,研製真正中國芯
1990年,黃令儀潛心研製各種集成電路的方法,她帶領團隊研製出多種類型的晶元還獲得了專利,並且在2000年德國紐倫堡舉辦的國際發明博覽會上,中國晶元榮獲銀獎 ,這讓她十分高興,但是也引發了她更多地思考,黃令儀想要研究出實用性更強,技術水平更高的晶元。
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團體的力量是強大的, 2002年,已經66歲的黃令儀見到了中科院計算所的教授胡偉武,也是龍芯總設計師,他畢業於中科大計算機系,對計算機有著濃厚的興趣,同時他與黃令儀一樣立志要做出真正的「中國芯」。
胡偉武最初想要進入中科院計算所的初心便是因為他聽說計算所會研製計算機,但是等他進入的時候才發現,他沒有趕上時代,計算所已經不造計算機了。可以說胡偉武錯過了那個製造計算機的時代,但是他卻等到了那個年代天才的科學家黃令儀。
當胡偉武聽說黃令儀老師即將退休時,他毅然地邀請黃令儀進入「龍芯課題組」參與晶元研製工作 ,黃令儀也被胡偉武的信念所打動, 因為實現中國的「晶元自由」是她一直以來的夢想。
「龍芯課題組」於2001年在胡偉武的組織和籌辦下成立,目的就是為了實現中國晶元的自主創新 ,加入 「龍芯課題組」 之後,黃令儀被這群有著偉大夢想和堅毅信念的年輕人所感染,一直以來,她都為曾經因經費中斷而錯過的晶元研製工作而遺憾,但是黃令儀堅信這一次她一定可以成功。
長期的高壓工作讓黃令儀的身體變得虛弱,然而黃令儀卻時刻掛念著龍芯晶元的進程,憂心如焚,她毅然奔赴在研究的最前線,那一張紙枯燥的圖紙,復雜的處理公式在她的眼中就是最好的鎮定劑。
龍芯晶元相繼問世,中國晶元技術穩步提升
2002年8月10日,「龍芯1號」研製成功,終結了中國計算機系列「無芯」的 歷史 ,這讓黃令儀無比開心,但是她深知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這只是一個開始,為了能夠讓中國自主研發的晶元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黃令儀團隊繼續向前,開拓創新, 研製「龍芯2號」也已經提上日程。
2003年,就在黃令儀團隊研製「龍芯2號」的初始階段時,無情的「非典」爆發了 ,全世界人民都處於抗擊非典的特殊時刻,國家的經濟運行也受到影響,為了能夠按時完成任務,黃令儀團隊咬牙堅持。
2005年,「龍芯2號」研製成功,龍芯系列開創了我國計算機核心技術對外授權的先例,並取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 ,這為龍芯後續的研發提供了強大的資金支持,也說明了龍芯系列在全球市場擁有一定的市場佔有率。
相對於「龍芯1號」和「龍芯2號」的研發之路,「龍芯3號」的技術難度顯著提升 ,歷經多次失敗。但是為了不讓國外資本主義家壟斷中國晶元市場,必須要研製出更高水平的晶元。
2018年,「龍芯3號」被研製成功,82歲的黃令儀證明了中國晶元技術更上一層樓 ,很好打開了中國的晶元市場,讓我國節省了幾萬億元向國外購買晶元的錢, 同時「龍芯3號」的誕生也給我國的高鐵、北斗導航等保駕護航,讓國產技術成為保護祖國的屏障,擺脫歐美等發達國家在晶元方面對我國的牽制。
晶元製造被譽為「現代經濟的心臟」掌握晶元技術就把握了信息產業的脈搏, 黃令儀實現了她多年的心願,進一步擺脫歐美等發達國家對中國晶元產業的控制,也證明了的中國科研實力。 2020年1月,黃令儀成為CCF夏培肅獎項的獲得者 ,她的一生都在為我國晶元技術的發展而拼搏。
一塊小小的晶元凝聚著中國最前沿的科研力量,中國的晶元發展之路雖然並不平坦,但在我國科學家的潛心努力下,已經逐漸趕上發達國家的製作水平,路在腳下,志在心中,年輕一代的科學家已經逐漸成長,未來中國芯的研發之路必將群英匯集,愈發璀璨。
這期內容就到這里結束了,關注本賬號 ,繼續帶你觀察這個光怪陸離的大千世界。
參考文獻:
[1]《黃令儀:為「中國芯」傾盡一生》,時代郵刊,2021年3月16日.
[2]《提升國產晶元自主創新能力》,經濟日報,2021年7月19日.
⑹ 82歲造出「中國芯」,打破西方技術壟斷,成美國最怕的中國女人,她是誰
她將本人的終身都獻給了中國的晶元事業。往常已是85歲的高齡。卻照舊斗爭在研討晶元的最前端。由於有了她的研討。中國每年能夠儉省兩萬億,她就是黃令儀。人們也稱她為中國龍芯之母。
1936年,黃令儀出生於廣西。父親是一家博物館的開創人,母親也從事化學研討的相關工作。當時中國正處於抗戰時期。四處都是因戰爭顛沛流離的人們。或許正是閱歷過那段最苦的日子,她的愛國之情也愈加的激烈,盼望為祖國的強大奉獻出本人的一份力氣。在當時的那個年代,雖然社會環境十分紊亂。但是黃令儀的父母照舊沒有無視對女兒的教育,不論條件怎樣困難,掘型都會讓女兒讀書。黃令儀也十分爭氣。學習成果不斷首屈一指。在當時那個年代。孩子很少有學習的時機。畢竟當時很多人的思想還沒有得到解放。他們覺得女孩子在家裡相夫教子,就是她們最好的歸宿。所以黃令儀也格外珍惜父母關於本人的教育。
幾年之後,黃令儀順利考入了華中工學院。在大學里她比之前愈加勤奮刻苦。努力學習著相關學問。為以後打下了堅實的根底。我國在建國初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經濟開展之後,1956年確立了開展科學事業,為求躊躇不前的目的,加速半導體學科的開展請求也位列其中。在國度的鼎力扶持下,清華大學設立了半導體專業。
1958年。黃令儀被派到清華大學學習半導體專業。在當時來講,半導體還是一個全新的專業。需求大量培育相關方面的人才。兩年之後,黃令儀學成又回到了本人的母校。並憑仗著一己之力在學校興辦了半導體專業。由於在這個專業里只要黃令儀是專家。所以在平常的研討當中,也只要黃令儀一個人完成實驗所需求的材料,以及整理半導體所需求的配件。在黃令儀的率領下。一批優秀的教職工和學生一同創立了一個半導體實驗室。並在不久之後研討出了半導體二極體。但是好景不長。當時正趕上全國糧食慌張。國度制定了新的方針,縮減開支。而學校為了響應國度的號召。對一批剛設立的專業停止調整。這其中就包括黃令儀的半導體專業。實驗被迫叫停。
1962年。黃令儀作為應屆畢業生,被分配到了中科院的計算所工作。當時中國科研也是剛剛起步。國內既沒有材料也得不到國外的援助。在那種狀況下,黃令儀開端做起了二極體和三極體的研討。下定決計要研發中國人本人的微型計算機。但是當時的中國科研能夠說是一片空白。完整沒有任何的經歷能夠自創。所以黃令儀和同事們的工作展開的並不是很順利。不斷都沒能將實驗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也讓同事們十分灰心。覺得他們不過是在做無用功。就在四周同事都快要解體的時分。黃令儀還是深信本人一定能夠完成。在這種信心的支持下。她逼迫本人。一次又一次的打破極限。
就這樣,四周的同事在看到黃令儀的堅持之後,也重新調整心態,投入到新的實驗中。由於他們曉得本人每攻破一個難題,就是在填補微型計算機范疇的空白。終於他們的努力並沒有白費。勝利地將真空濾管的質量和數量到達了規范。
1966年8月。中國第1台微型計算機問世。中國的科研事業也就此得到了歷史性的開展。黃令儀此時也留意到了國外晶元的開展苗頭。開端研討國內大范圍集成電路。
從祖國中來到祖國中去。她將本人融入到了祖國,祖國的幻想就是她的幻想。她說過本人這輩子最大的僥幸就是爬行在地。擦乾祖國身上的羞恥。大半生的努力,突破了美國對中國的晶元壟斷,填補了我國在這一范疇的空白。成為美國媒體口中最可怕的人。往常85歲的高齡,照舊斗爭在第一線。什麼是民族英雄,這就是民族英雄!
⑺ 龍芯是誰出的
2001年5月,在中科院計算所塌磨知識創新工程的支持下,龍芯課題組正式成立,也自此掀腔銷開了由中國自己製造通用晶元處理器的先河。五年過去了,龍芯處理器在被譽為「龍芯之父」團圓斗的胡偉武總工程師的帶領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業績,2006年與意法半導體的簽約,更是為龍芯的國際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