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貴陽市在中國地圖上屬那個方位
貴漏巧襲陽返兄市屬於中國西南寬鍵方向。
Ⅱ 貴陽屬於什麼方向
貴陽位於貴州省中部,偏西南方向。
貴陽位於貴州省中部,東南與黔南布依族苗悔絕族自治州甕安、龍里、惠水、長順4縣接壤,西靠安順地區碧擾姿平壩縣和畢節地區織金縣,北鄰畢節地區黔西、金沙2縣和遵義市播州區。
貴陽,貴州省省會,簡稱築、金築,有「林城」之美譽,因境內貴山之南而得名。是貴州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區重要的交通、通信樞紐、工業基地及商貿旅遊服務中心。
貴陽地處黔中山原丘陵中部,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海拔1100米左右。位於貴州省中部,李正東南與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甕安、龍里、惠水、長順4縣接壤,西靠安順地區平壩縣和畢節地區織金縣,北鄰畢節地區黔西、金沙2縣和遵義市播州區。截至2017年,貴陽市下轄6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Ⅲ 貴州貴陽屬於什麼方位
貴陽位於貴州省中部,該市地處東經缺仿粗106°07′至107°17′,北緯26°11′至26°55′之間。東南與甕安縣、龍里縣、惠水縣、長大鏈順縣接壤,西靠平壩縣和織金縣,北鄰黔西縣伏鎮、金沙縣和遵義縣。
Ⅳ 貴州在中國地圖的哪個位置
貴州在中國地圖的西南位置。
貴州位於中國西南的東南部,介於東經103°36'-109°35'、北緯24°37'-29°13'之間,東毗湖南、南鄰廣西、西連雲南、北接四川和重慶。
是一個山川秀麗、氣候宜人、民族眾多、資源富集、發展潛力巨大的省份。全省東西長約595千米,南北相距約509千米,總面積為176167平方千米,佔全國國土面積的1.8%。
地理環境
貴州位於雲貴高原,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貴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種基本類型,其中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境內山脈眾多,重巒疊峰,綿延縱橫。
北部有大婁山,自西向東北斜貫北境,川渝黔要隘婁山關高1444米;中南部苗嶺橫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東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人黔,主峰梵凈山高2572米;西部高聳烏蒙山,屬此山脈的赫章縣珠市鄉韭菜坪海拔2900.6米,為貴州境內最高點。
以上內容參考貴州省人民政府-自然地理
Ⅳ 貴陽在哪裡是哪個省的
貴陽屬於貴州省,是貴州省省會,貴陽位於貴州省中部。
貴陽位於貴州省中部,地處東經106°07′至107°17′,北緯26°11′至26°55′之間。東南與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甕安、龍里、惠水、長順4縣接壤,西靠安順地區的平壩縣和畢節地區的織金縣,北鄰畢節地區的黔西、金沙2縣和遵義市的遵義縣清悶睜。總面積8034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4.56%。
貴陽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區重要的交通通信樞紐、工業基地及商貿旅遊服務中心。「貴陽」因位於境內貴山之南而得名,已有400多年歷史。古代貴陽盛產竹子,以製作樂器「築」而聞名,故簡稱「築」,也稱「金築」。
貴陽又稱「林城」、「築城」,是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門戶,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城市,全國重要的生態休閑度假旅遊城市。轄6區1市3縣,4個國家級開發區,總面積8034平方公里。先後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城市、中國避暑之都、中國最佳表現城市等30多項榮譽稱號。
貴陽風光旖旎,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綠帶環繞,森林圍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具有高原特色的現代化都市,中國首個國家森林城市、循環經濟試點城市。
貴陽以溫度適宜、濕度適中、風速有利、紫外線輻射低、空氣清潔、水質優良、海拔適宜、夏季低耗能等氣候優勢,榮登「中國十大避暑旅遊城市」榜首,被中國氣象學會授予「中國避暑之都」稱號。
(5)貴陽市位於中國哪個方位擴展閱讀
貴陽建制沿革
春秋時期,今貴陽屬柯國轄地。戰國時屬夜郎國范圍,兩漢時期隸屬柯郡。唐朝在烏江以南設羈縻州,貴陽屬矩州。宋代稱貴陽為貴州,宣和元年(1119)更矩州為貴州。
元至元十七年(1280)置順元路宣撫司,翌年改為宣慰司;二十年(1283)置貴州等處長官司,為順元路治,先隸四川行中書省,後隸湖廣行中書省;二十九年(1292),順元、八番兩宣慰司合並,設八番順元宣慰司都元帥府於順元城(今貴陽)。
明洪武四年(1371)設貴州宣慰使司,司治貴州(今貴陽)。六年(1373)十二月置貴州衛指揮使司。十五年(1383)置貴州都指揮使司,下領貴州等十八衛。二十六年(1393)又置貴州前衛。
明永樂十一年(1413)置貴州等處承宣布政使司,貴州建省,貴陽成為貴州省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隆慶三年(1569)三月,改新遷程番府為貴陽府。萬曆十四年(1586)置新貴縣,附郭,隸於貴陽府。二十九年(1601)升貴陽府為貴陽軍民府。
三十六年(1618)析新貴縣、定番州地置貴定縣,仍隸貴陽軍民府。崇禎四年(1631)廢貴州宣慰司,析宣慰司水東地置開州。明末,貴陽軍民府轄新貴縣、貴定縣、開州(今開陽縣)、廣順州(今長順縣)、定番州(今惠水縣),親領4個長官司。
清順治十六年(1659)設貴州巡撫駐貴陽軍民府。康熙五年(1666)移雲貴總督駐貴陽。二十六年(1687),省貴州衛、貴州前衛置貴築縣,與新貴縣同城,改貴陽軍民府為貴陽府。
三十四年(1695)省新貴縣入貴築縣。乾隆十四年(1749)貴陽府轄貴築縣、貴定縣、龍里縣、修文縣、開州、定番州、廣順州罩液和長寨廳(今屬長順縣)。光緒七年(1881)增轄羅斛廳(今羅甸縣)。
民國3年(1914)廢貴陽府設貴陽縣,貴州分為3道,貴陽縣屬黔中道,為道治;移貴築縣駐扎佐,旋移息烽,改名息烽縣。9年(1920)廢黔中道,貴陽縣直隸於貴州省長公署。
25年(1936)別全省為8個行政督察區,貴陽縣屬第一行政督察區。次年,貴陽縣直隸於省政府。30年(1941)7月1日,撤貴陽縣設貴陽市,另置貴築縣駐花溪,直至解放時未變動。
1949年11月15日貴陽解放,11月23日成立貴陽市人民政府。同時設貴陽專區,管轄貴築、修文、開陽、息烽、惠水、龍里等縣,專署駐貴築縣治(花溪)。1952年,裁答歲貴陽專區設貴定專區。
1954年,貴築縣劃歸貴陽市轄。1958年,撤貴築縣建置,將市郊劃為花溪、烏當兩區;經國務院批准,將原屬安順專區的清鎮、修文、開陽3縣和原屬黔南自治州的惠水縣劃歸貴陽市轄。1959年設白雲鎮,相當於市轄區一級行政單位。
1963年,將開陽縣劃歸遵義專署,修文、清鎮兩縣劃歸安順專署,惠水縣劃歸黔南自治州。1973年恢復白雲區建置。1992年,清鎮撤縣設市。經國務院批准,自1996年1月1日起,將原安順地區管轄的清鎮市和修文、息烽、開陽「一市三縣」劃歸貴陽市轄。
2000年1月,國務院批准貴陽市設立小河區。2012年,國務院批准撤銷花溪區、小河區,設立新花溪區和觀山湖區。新花溪區為原花溪區、小河區行政區域;以原烏當區金陽街道、金華鎮、朱昌鎮、清鎮市百花湖鄉組建觀山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