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軍統~是什麼組織
軍統概況 1.軍事方面的統率者。 2.清末新軍軍一級最高官稱。 3.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的簡稱。國民黨的特務組織之一。1938年成立。前身為復興社核心組織力行社的特務處。1946年6月,軍統局的公開武裝特務部分劃歸國防部二廳,秘密核心部分改組為國防保密局。 [編輯本段]軍統簡介 戴笠 中國國民黨設立的特務組織。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的簡稱。1938 年8月成立。前身是軍事委員會密查組(1927年建)、復興社特務處(1932年4月建)、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二處(1937年建)。主要負責人為戴笠。特工人員最多時近5萬名,分布到國民黨的軍隊、警察、行政機關、交通運輸機構,乃至駐外使領館,專門以監視、綁架、逮捕和暗殺等手段進行活動。軍統局在許多地方設有集中營、秘密監獄和看守所,囚禁和迫害共產黨人、進步人士和革命學生。1943年軍統和美國海軍參謀部情報署合作,共同組成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抗日戰爭期間,軍統也從事一些搜集敵方情報並對敵施行恐怖活動,因此,對打擊日本侵略者及漢奸起了一些作用。1946年軍統局進行改組,其公開特務武裝部分與軍委會軍令部二廳合並為國防部第二廳,由鄭介民任廳長;秘密核心部分組成國防部保密局,毛人鳳為局長。1949年,軍統主要機構撤至台灣。 [編輯本段]軍統的抗日歷史 「軍統」,全稱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BIS)。其前身為蔣介石於1928年創立的「藍衣社」(一說為1932年)。1934年4月,蔣介石將南昌行營調查科與藍衣社特務處合並,成立軍事委員會特務處,由戴笠(黃埔6期)任處長。1937年4月,蔣介石重組特務機關,以加強搜集共產黨人情報,組成「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由中央黨部秘書長陳立夫兼任局長。「軍統局」內設兩處,第1處負責黨務調查(即後來『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的前身),由徐恩曾(黃埔4期)任處長;第2處為特務處,戴笠擔任處長。1938年9月,第2處另立門戶,升格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仍由戴笠一手掌管,內設軍事情報處、黨政情報處、電訊情報處、警務處、懲戒處、訓練和策反處、特種及心理作戰處、特種技術研究應用處。 「軍統」(BIS)在其最鼎盛的時期,擁有特工以及各類准軍事的交通警察大隊共約10.2萬人,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勢力滲透至黨政、軍事、教育、文化、警務各個層面。在整個第2次世界大戰中,BIS一直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效率最高同時也是電訊破譯技術最先進的情報機關。而那時,CIA前身美國戰略情報署(OSS)不過才剛剛起步而已。 抗戰中,軍統特工在抗日戰爭時期深入淪陷區,製造針對日軍的打擊抗日活動,而隸屬BIS的各個「游擊司令部」和「交通警察大隊」則深入日寇佔領區開展廣泛的游擊戰,對打擊日寇和漢奸,起了不小的作用。 刺殺、顛覆 1938年,日軍佔領上海後,為穩定局面,有意拉攏有影響的中國上層人物出面組織所謂的「臨時政府」。經過一番斟酌後,日本人選中民國初年擔任過內閣總理的唐紹儀。唐經反復考慮後接受了日本人的邀請,晚節不保。蔣介石知道此事後,怒不可遏,著令BIS「剪除附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