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最早的國土是哪裡

中國最早的國土是哪裡

發布時間:2023-03-30 08:42:04

① 中國領土最大時(古代)是什麼時候有多大范圍有多大

元朝,1372萬平方公里。

1279年,元世祖攻滅南宋一統中國,根據《中國歷史地圖集》的記載,漢地、漠南、漠北、東北(包括外東北和庫頁島)、新疆東部(元初據有塔里木盆地西抵蔥嶺)、青藏高原、澎湖群島、濟州島及南海諸島皆在元朝統治范圍內。

自滅南宋後雖然多次對日本、緬甸、安南、爪哇等國有所沖突,然而疆域大體趨於穩定。

1310年元武宗時期,元朝與察合台汗國瓜分窩闊台汗國,元朝取得窩闊台汗國的漠西領土,國土面積達1372萬平方公里。

元朝首次將青藏高原納入中原王朝版圖。

(1)中國最早的國土是哪裡擴展閱讀:

元世祖忽必烈在統一中國之後,並沒有停止對外的軍事行動。此後,元朝曾兩征日本、兩征安南(今越南北部)、兩征緬甸,先後使高麗、緬甸、台城、安南等地成為元的屬國。

在國內,為了統治漢族人民,元朝統治者將國民分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西夏、回回、西域等地人口)、北方漢人、南方漢人。

在這種制度下,漢人的地位極底。成為了蒙古人與色目人驅使的對象。故而,在元朝統治初年,曾發生過多次漢族與南方各少數民族反抗蒙古暴政的起義,但都未能成功。

因為蒙古族以前的生活方式大多以游牧為主,生產力較低。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自忽必烈以來,歷代元朝統治者都以農業生產代替了畜牧生產,所以元朝的農業有了極大的發展。

由於元朝的疆域擴展到了西亞地區,使得歐洲與中國的交往更加頻繁,技術交流更加迅速。經濟的起步帶動了手工業與商業的發展,在元朝年間,中國南方的棉花種植已非常普遍,所以紡織業也隨之發展起來,出現了以黃道婆為首的一批手工業者,使當時的棉紡織技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此外,因漕運、海運的暢通及紙幣的流行,商業在元朝也極度繁榮起來,使其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庶的國家之一。

元世祖年間,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曾到過中國,在它撰寫的《馬可·波羅游記》中詳細的記載了當時元朝大都的繁榮景象。

物質的豐富使元朝的統治者生活逐漸奢華起來,同時也使蒙古統治者內部爭權奪勢的斗爭更加激化。在公元1308年至1333年的二十五年中,元朝先後歷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順帝、文宗、明宗、寧宗至元順帝共八代皇帝,由此可見當時元朝內部的斗爭之激烈。

元朝後期,各皇帝都過起豪華的生活,為了滿足他們的物質需求,統治者不斷向人民收取各種賦稅,尤其是漢族人民被壓迫尤為嚴重。於是漢族人民以各種形式起來反抗元朝暴虐的統治,早在泰定二年(1352年)河南趙丑廝、郭菩薩的起義就揭開了元朝滅亡的序幕。

而後,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發生的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起義,席捲了整個中國,在起義軍中,出現了一批優秀將領,其中以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等人所領導的部隊實力最為強大。

從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間,朱元璋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並在六、七年的時間里先後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部,統一了江南的半壁江山。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開始北伐,他以"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為口號,在大將徐達、常遇春等人的協助下,於公元1368年攻陷元大都,結束了元朝的統治。同年,朱元璋在建康稱帝,建立了明王朝。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來的王朝,他存在了九十七年,先後歷十一帝(自世祖忽必烈始),是我國歷史上較強大的王朝之一。但由於元朝對漢族人民的歧視,使其過早滅亡,成為將來的清朝統治者的前車之鑒。

此外,元朝的統治,為我國畫訂了以後的大致范圍,自元末直到清朝中後期,中國的疆土在此基礎上一直未發生太大變化,而蒙古族在此之後也成為了中華大家庭的一部分。

從疆域的廣闊度來說,連後來第二大的清朝也不能和元朝相提並論。《元史·地理志》言元朝的疆域是:「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東,南越海表」,「東、南所至不下漢、唐,而西北則過之」。

面積相當於今天中國疆土的兩倍。全國劃分為中書省和十個行中書省,以及宣政院管轄的西藏地區。

魏源《元史新編》說:「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過於漢唐。」

虞集在《廬陵劉桂隱存稿序》中評價當代文人說:「國朝廣大,曠古未有。起而乘其雄渾之氣以為文者,則有姚文公其人。」

貫雲石在散曲《雙調·新水令·皇都元日》中歌頌:「江山富,天下總欣伏。忠孝寬仁,雄文壯武。功業振乾坤,……賽唐虞,大元至大古今無。」

蒙古汗國作為一個蒙古族建立的政權,在經過對歐亞非廣大地區的征服後,在文化思想領域也主動或被動地吸收集合了多種文明長處,因此,到了整個元朝統治時期充滿了「漢法」與「色目法」的主導地位之爭。

元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朝代,不僅在中華文化史上發揮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而且在諸多領域出現了新的飛躍,推進了中國多元一體文化的發展進程,開創了中國各民族文化全面交流融合的新局面,對中華文化的繁榮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元朝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的空前繁榮,使不同地區、國家和地區間的經濟文化雙向交流加速。中國的火葯、指南針、印刷術傳入阿拉伯和歐洲,推進了這些地區的文明進程。

阿拉伯的醫學、天文學、農業技術,歐洲的數學、金屬工藝,南亞的雕塑藝術等傳入中國,促進了中國古代文化的豐富和發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歷代疆域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大的王朝——元朝

② 地圖,中國最早的領土有多大最大時有多大

中國最早的領土鄭叢檔面積約兩百多萬平方公里
中國的領土最大時是元朝,鄭肢元朝的北方邊境到北冰洋,元朝的版圖大喊亂約有2800萬平方公里。

③ 中國最初有多少面積的土地

中國緩兄國土面積按官方的說法是約 960 萬平方公里,請注意這個 「 約 」 字其誤差 之大堪稱世仔哪悉界第一!好,就算藏南還沒有完全劃界,去掉念乎被阿三佔領的九萬平方公里,我們仍然可以說有 960 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真是國大氣粗。
中國外交部公布的美國面積為 9372615 平方公里,當然我們也不和能相信美國的面積能精確到 1 平方公里。按照這個數字,中國的面積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④ 我國最早的國家建立在哪

夏朝(約為前2050年—約前1600年)
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閉雹賀朝代。根據史書記載,夏朝是禹的兒子啟廢除了傳統的部落「禪讓」制,殺死益而稱王,建立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禹傳子代替了以前的禪讓制度,由禪讓制變成王位的世襲制。夏朝共傳13代,16王。夏朝其中心區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據說啟死後,太康即位,出現了一時的政權更迭,即所謂「失國」。再經少康中興,重建夏朝。到孔甲統治時,夏朝走向衰落。此後,三傳至桀,夏朝滅亡。約400年,後為商朝所滅。
由於夏朝沒有文字直接流傳下來,所以,長期以來對其了解還主要依賴古代文獻的記載,包括夏朝的國王、官吏、軍隊以及刑獄情況。現代以來,河南省偃師縣二里頭村遺址中大型宮殿、墓葬以及許多青銅器的出土,則從一個側面揭示了作為奴隸制的夏朝的政治、經濟及社會文化、生活等等方面的情況。
夏朝都城的變更
夏朝都城幾經變更。
斟鄩 洛陽偃師二里頭 太康、仲康、孔甲、帝皋、夏桀 前2070年—前1600年
夏世系
夏朝君主於古籍中被稱為後、夏後、夏後氏,亦有稱之為帝者。自啟至桀凡十三代,十六傳,歷四百七十二年(一說四百三十二年),是為後人所推算。如夏代的開始從夏禹算起,自禹至履癸(桀),則共十四代、十七王,前後經過了四百餘年.
1、啟——2、太康——3、仲康——4、相——5、少康——6、予——7、槐(芬)——8、芒(荒)——9、泄(世)——10、不降——11、扃(局、禺)—— 12、胤甲——13、孔甲——14、皋(吳、皋苟)——15、發(發惠)——16、履癸(桀)
夏朝的建立
標志著漫長的原始社會被私有制社會所替代,這是一個歷史的進步。但是,一種新制度的建立,必然會遭到保守勢力的反對。夏啟即位後,在鈞台大宴各地首領,以期對他的地位予以確認。有扈氏對啟破壞禪讓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滿,拒不出席鈞台之享。夏啟發兵對有扈氏進行征伐,大戰於甘,有扈氏戰敗被滅。這次戰爭的勝利,使新生的政權得到初步鞏固。
一種新制度的建立有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一個新政權的產生,也面臨缺乏統治經驗的問題。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的政權,即使是在起進步作用的上升階段,也改變不了統治者剝削、掠奪和貪圖享樂的本性,統治集團內部圍繞權和利的爭奪成為不可避免。因此,夏啟死後,出現了五子爭權斗爭。太康即位後,政事不修,沉湎於酒色之中,有窮氏的首領羿乘機奪取了政權。直至後羿被他的大臣寒浞所殺,相之子少康逃到有虞氏,得到有虞氏的幫助,組織夏的舊部,積蓄力量,乘寒浞內部混亂之時,出兵打敗了寒浞父子的力量,奪回了政權,才恢復了夏王朝的統治。這就是夏代歷史上出現的「太康失國」、「後羿代夏」和「少康中興」的事件。
夏代末年,夏王室內政不修,外患不斷,階級矛盾日趨尖銳。夏桀即位後不思改革,驕奢淫逸,築傾宮、飾瑤台,揮霍無度。他日夜與妺喜飲酒作樂,置百姓的困苦於不顧,百姓指著太陽咒罵夏桀。大臣忠諫,他囚而殺之。四方諸侯也紛紛背叛,夏桀陷入內外交困的孤立境地。商湯看到伐桀的時機已經成熟,乃以「天命」為號召,說「有夏多罪,天命殛之」,要求大家奮力進攻,以執行上天的意志。鳴條之戰,商湯的軍隊戰勝夏桀的軍隊,桀出逃後死於南巢,夏王朝從此滅亡。一個強大的國家經歷了四百餘年歷史,卻被一個小國所滅,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震驚與思考,所以後來出現了「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的告誡。
由於流傳至今有關夏代的史料十分匱乏,所以歷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曾被許多人懷疑。但是《史記·夏本紀》中記載的夏代世系與該書《殷本紀》中記的商代世系一樣明確,商代世系在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辭中得到證實,因此《史記·夏本紀》中所記肆中的夏代世系被多數學者認為是可信的。這樣,在考古學家對安陽殷墟、鄭州商城等商代的物質文化遺存有了進一步認識的基礎上,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研究課題,希望用考古手段去找到夏代的物質文化遺存,進而恢復夏代歷史。
古史學家依據文獻資料,提出有兩個地區可能是夏人的活動地區:一個是河南西部嵩山附近的登封、禹縣和洛陽平原;一是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地區。因為傳說中夏代的都邑和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轎派,大多同這兩個地區有關。1959年開始「夏墟」調查,拉開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四十年來在豫西、晉南開展了一系列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使夏文化探索的目標逐漸縮小。目前,多數學者認為:以偃師二里頭遺址命名的「二里頭文化」(包括二里頭類型和東下馮類型)和豫西地區的「龍山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對象,並對夏文化問題發表了各種看法。惟因缺乏文字等直接證據,目前學術界對哪種遺存是夏代文化還沒有形成共識。但是無論是豫西地區的「龍山文化」還是「二里頭文化」,均已積累了相當豐富的資料,它為最終解決這個問題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夏朝的疆域
夏朝的疆域西起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起湖北省,北至河北省。當時夏的勢力延伸到黃河南北,甚至長江流域。夏王朝建都陽城(今河南省登封的東部)、酌鄩(今河南省登封的西北部)、安邑(山西省夏縣西北部)等地。
夏朝的科學技術
在夏代,農業文明到了很高的程度,傳說禹的大臣儀狄開始造酒,夏王少康又發明了秫酒的釀造方法。為了適應農業生產的需要,探索出農事季節的規律,現代仍舊流行的有時稱為夏歷的農歷就是那個時代發明的。
畜牧業有一定發展。有一大批奴隸從事畜牧工作,還有一些專門從事畜牧業的氏族部落。馬的飼養得到很大重視。此外製陶業在夏代可能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極為重要的行業。至於青銅器,中國已經發現了二里頭文化的銅刀。如果二里頭文化被認為是夏朝時期的文化,那麼這件青銅器就是夏朝時期的。夏代青銅器的形式非常接近陶器,它鑄造青銅的歷史不長,所以青銅器沒有形成一個好的規范,所以它有點像陶器的樣子,跟夏代出土的陶器一模一樣,比較原始,它沒有好多花紋,有小圓點,刻畫簡單的線條。
夏代晚期 鑲嵌十字紋方鉞
夏朝人使用的工具都是以石器為主。夏朝都城出現了車,但還不能確認是人力車還是馬車,因為車轍只有1米寬,和商朝的2米寬車轍不同,商朝已經確認使用馬車了。
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夏朝
1、夏朝的建立
相傳堯、舜、禹時,部落聯盟間採用「禪讓」的方式「選賢與能」,推舉天下的共主。堯老時,把「王」位禪讓給了賢能的舜,舜老的時候,把「王」位禪讓給了禹,但禹老時卻把「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啟。從此,禪讓制被世襲制所取代。禹是來自中原夏族部落聯盟的首領,他在成為天下的「共主」之後,組建軍隊,南征三苗,修建城池,制定刑法,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
2、夏朝的鞏固
夏朝建立不久,太康失國,為羿所奪。羿信寒浞,為其所殺。四十餘年,政局動盪。相子少康幾經艱辛,在有虞等部幫助下,攻殺寒浞,使夏王朝重新復甦。此後,經幾代努力,夏王朝日漸強大,以中原為中心,疆域東到大海,西到西河,北及燕山,南至長淮。
3、夏朝的滅亡
孔甲亂政,夏王朝江河日下。至桀時,統治階級腐朽不堪,造傾宮、瑤台,寵妺嬉,不理政事,不聽忠言,賦斂無度,民怨四起。商湯興兵討伐,桀逃往南巢而死。夏自禹至桀,歷十四世十七王,存在了將近五百多年時間。
夏朝建立者大禹是治水安民的歷史英雄人物。夏的國土由原來的中原地區擴充到了黃河流域和大江南北,各民族部落在大禹的統領下,以一種聯盟的形式存在,大禹的兒子啟即位後,經過甘之戰消滅了有扈氏,又在西河之戰中取勝殺掉武觀,從而鞏固了自己的地位,成了一統天下的天子。
後羿即是夏朝時的人物,他驅逐了啟的兒子太康攝政,但後羿卻沉溺於射獵,不理朝政,最後 也被殺死了。
夏的最後一個國王是桀,他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自大禹至桀共有十七個王。桀雖然有智有勇,但很殘暴兇殘,殺人成性,加上酗酒好色,勞民傷財,殘害百姓。東邊的商國便趁機騎兵伐桀,滅掉了夏朝。
大禹治水
夏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王朝的建立,從禹開始。禹的父親崇伯鯀,是雄據大河南岸位於嵩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領。有崇氏與在大河北岸太行山東麓的共工氏,都是富有治水經驗的部落。在堯舜時期,為了爭奪王權,鯀與共工先後對堯舜展開了激烈的斗爭,都失敗了。
後來,禹又繼續聯合共工氏以及其他眾多的部落,在伊、洛、河、濟一帶,逐步展開治水的工作。他們糾正了過去以塞為主的錯誤作法,改為以疏導為主,就是依據地勢的高下,疏導高地的川流積水,使肥沃的平原能減少洪水泛濫的災害。
經過治理之後,原來大都集中在大平原邊沿地勢較高地區的居民,紛紛遷移到比較低平的原野中,開墾那些肥沃的土地。那些草木茂盛、禽獸繁殖的藪澤地,成為人們樂於定居的地方。社會生產力有了顯著的提高,這就為奴隸制國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經濟基礎。
塗山之會
禹在確立王權的過程中,又繼續征伐三苗。他統領眾多邦國君長,並以奉行天命自居,這表明他已掌握了最高的王權,取得了「夏後」的地位。經過激烈的戰斗,三苗戰敗了。這是一次規模較大的武力征伐,通過這些征伐活動,不斷加強了夏禹的王權。
禹在確立王權後,就在有崇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陽建立了陽城(河南登封縣告成鎮)作為都城。後又遷往陽翟(河南禹縣)。
為了鞏固王權,禹又沿潁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塗山(安徽蚌埠西郊懷遠縣境),大會夏、夷諸部眾多邦國或部落的首領,這就是「塗山之會」。原來的眾多部落首領,到此時大都轉化成世襲貴族,分別成為各個邦國的君長。這次大會,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標志。
夏代的國家制度
夏奴隸制國家是在原始公社制度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在原始公社制度解體的過程中,父權家長制家庭成為它的一種對抗力量。而奴隸制國家的世襲王權和世襲貴族,就是以父權家長制家庭為基礎逐步發展起來的。
由於奴隸制國家組織是以父權家長制家庭為基礎不斷發展起來的,所以在國家形成之後,各級貴族組織仍然要保持舊的血緣聯系,嚴格區分姓氏。王室分封諸侯,除保持它所由出生的姓之外,又以封國建立新氏,大夫以邑為氏。在各級貴族之間,就依姓氏的區別建立了各自的宗族關系。
這種宗族關系,雖然沿襲了舊的氏族組織的遺制,但在實際上是以父權家長制為核心,按其班輩高低和族屬親疏等關系來確定各級貴族的等級地位的。
夏朝軍隊
夏朝軍隊,是維護暴力統治的重要手段。禹征三苗,稱他所統領的軍隊為「濟濟有眾」;啟征有扈,嚴厲告誡所屬的軍隊要嚴格聽從他的指揮。足見當時已有強大的軍隊。
奴隸制刑法
到夏王朝建立之後,為了進一步加強鎮壓人民群眾的反抗斗爭,就在以往的基礎上制定了《禹刑》,這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部奴隸製法典。
太康失國
當夏王朝的統治基本穩定之後,以啟為首的貴族統治者,就肆意奴役和剝削廣大庶民群眾,放縱於「淫湎康樂」的生活。啟死之後,由子太康繼立,夏王朝內部發生內訌。
先有「五子」(太康的兄弟五人)爭立,接著又有武觀叛亂,廣大庶民群眾就藉此展開了強烈的反抗斗爭。這就使有窮後羿有機可乘,他「因夏民以代夏政」,一度奪取了夏王室的統治權力。
有窮後羿,以善射見稱,是東方夷人諸部勢力比較強大的首領之一。當夏王室發生內亂,統治力量大為削弱的時候,他攻入夏都,趕走太康。但後羿也是一個殘暴的統治者,他自恃有強大的武力,「不修民事」,只管田獵游樂,把政事交給寒浞經營。後來,寒浞又勾結後羿的「家眾」,殺死後羿及其家屬,篡奪了統治權。
夏代中期的發展
季杼徹底肅清了寒浞的殘余勢力,又大力征伐東夷各部,一直打到東海。後來,又還都伊洛之間。在季杼統治時期,形成為夏代中期的極盛時期。
季杼以後,到孔甲以前,在這期間經歷了五代六帝,夏王朝的統治一直是比較穩定,基本上保持著向上發展的趨勢。
夏王朝以伊、洛一帶的河南地為中心,東通東海,西連西河,北及燕山,南逾長淮,所有夏、夷諸部的眾多邦國,大都臣服在它的統治之下。
二里頭文化
有關夏代社會發展的情況,古代文獻記載既少,又多模糊不清。關於夏代的地下考古工作,目前還在繼續探索中。經過多年的調查和發掘,在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等地,發現了一種介於河南龍山文化和鄭州二里崗早商文化之間的文化遺存,以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的內涵較典型,稱為「二里頭文化」。
這一文化遺存的時間,據測定,約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屬於夏代紀年范圍內。目前,雖然還沒有足以確定它是夏代文化的直接證據,但所提供的豐富考古資料,有力地推動了探索夏代文化的工作。
干支紀年紀日法
中國傳統的干支紀年紀日法,起源是很早的。夏代末期的帝王有孔甲、胤甲、履癸(桀)等,都用天干為名,說明當時用天干作為序數已較普遍。
夏代的歷法,是我國最早的歷法。當時已能依據北斗星旋轉斗柄所指的方位來確定月份,夏歷就是以斗柄指在正東偏北所謂「建寅」之月為歲首。保存在《大戴禮記》中的《夏小正》,就是現存的有關「夏歷」的重要文獻。它按夏歷十二個月的順序,分別記述每個月中的星象、氣象、物象以及所應從事的農事和政事。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夏代農業生產發展水平,保存了我國最古的比較珍貴的科學知識。
原始文字
從仰韶文化到大汶口文化,已經出現,並在逐步發展中。在殷墟等處發現的甲骨文字和金文,是我國現已發現的較早的文字,是基本成熟的文字。從殷墟時代上溯到夏初,不過八九百年,夏代已有文字和文獻記錄,是無可懷疑的。
諸侯的叛離
夏王朝到了帝孔甲時,開始轉入後期,《史記·夏本紀》說:「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亂。夏後氏德衰,諸侯畔之。」他的淫亂暴虐激起了群眾的反抗斗爭。夏王朝的統治制度從此遭到破壞,引起不少諸侯國的叛離。從孔甲開始,夏朝逐步走上了衰亂的道路。
孔甲三傳到桀(履癸),桀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桀繼立時,為了制服叛離的諸侯,以武力威逼東方的許多邦國,在仍舉行朝會,結果反而激起了有緡(山東金鄉東北)等更多諸侯的叛亂。夏桀出兵征討有緡,有緡雖然戰敗了,但夏朝也為之元氣大傷,加速了它的滅亡。

⑤ 最早期的中國國土面積是不是高達1400多萬平方公里是不是現在的朝鮮

差不多,清朝中期,最為強大的時候,有1300左右。
失去的,神悉包括現在的謹瞎巧外西北,外東北,蒙古。主要是這三大塊。還有雲南的江心坡。也有港、澳,但後者的面積小一些。
朝鮮韓國並不是,屬於藩屬國,在甲午戰爭後失去宗主國地位。一般來說,不認為也是領土的一部分。越南曾經也是藩屬國,在中法戰爭後失去。宗主在藩屬國擁有一些軍事、外交權力,同時,對王位的繼承祥鍵有合法性的解釋,但並不是領土。

⑥ 中國的領土以前有多大

我國現有領土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1858年至1864年,沙俄通過《璦琿條約》,《北京條約》和弊沖一系列勘界條約,侵佔了我國144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1911年2月差配,通過中俄《滿洲里界約》沙俄又侵佔了我國1400平方公里的領土。1911年,蒙古在沙俄策動下「自治」,又劃走了原虛卜指屬我國的1565000平方公里的領土。這樣,沙皇俄國累計共奪走了我國299.64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所以,1840年以前我國領土應為1259.64萬平方公里左右。

⑦ 古代中國沒有任何侵略性,為何還能占據那麼大的領土

因為民族的融合,婚姻的結合,由於各個朝代都尊奉儒家的思想,所以都是以和為家,這樣代代伏缺手發展下去都成了華夏兒女,領土自然而然的都是增加的。

還有那時候的宋朝被遼金打壓、北京之戰更是生死攸關,後來又被滿清統管華夏民族。這些都是被別人主動侵略,我們採取反抗後得來的大融合的結果

⑧ 中國以前的國土

1842年8月29日,中英兩國在南京江面的英國軍艦上簽訂了《南京條約》。它是中國近代史上外國侵略者強迫清朝廷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主要內容有割讓香港島給英國等。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後,清朝廷被迫於1858年先後與英、法、美、俄簽訂《天津條約》,與沙俄簽訂《璦琿條約》,俄國割佔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地區6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1860年又與英、法、俄簽訂《北京條約》,俄國割佔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40萬平方公萬平方公里的領土。1864年簽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俄國據此割佔中國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地區44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1881年簽訂的《中俄伊犁條約》,以及以後的五個勘界議定書,又使俄國割佔了中國西北部7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19世紀侵佔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是俄國。它強迫清朝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
中法戰爭爆發於1884—1885年期間,是法國侵略越南時和中國發生的戰爭。1885年,清朝軍隊獲勝後反與法國簽訂了屈辱的《中法新約》。
1895年訂立的《馬關條約》中,有中國割讓遼東半島給日本的條款,俄國出於進一步侵略中國的目的,聯合德國、法國一起干涉此事。中國被迫向日本增加賠款白銀3000萬兩以「贖回」遼東半島。史稱三國干涉遠遼。隨後三國以此為機,強迫清朝廷給予許多侵略特權。
1898年,德國強迫「租借」膠州灣,以山東半島為其勢力范圍。
1898年,俄國強迫「租借」旅順和大連,將長城以北和新疆據為其勢力范圍。
1898年,法國強迫「租借」廣州灣,把廣東、廣西及雲南據為其勢力范圍。
1898年,英國強迫「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區及附近島嶼(統稱新界),並將長江流域10個省據為其勢力范圍。
日本在割佔台灣和澎湖列島之後,又於1898年強據福建為其勢力范圍。
19世紀末,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狂潮時,美國正忙於同西班牙爭奪菲律賓。為擴大其在中國的侵略權益,1899年提出「門戶開放」的侵略政策,此後,美國在中國雖然沒有強占、「租借」中國領土和劃分勢力范圍,但卻以更狡猾的方式擴大對中國的侵略。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是英國強迫清朝廷訂立的關於「租借」九龍的條約,於1898年6月9日在北京簽訂。主要內容為:九龍(不包括九龍城)租給英國,租期99年。
1898年英國強迫清朝廷「租借」九龍半島,激起九龍人民的義憤。1898年4月15日16日,九龍民眾武裝數千人在大埔墟阻擊英國侵略軍。後在英軍和清軍的鎮壓下,斗爭失敗。
中美華工條約是美國強迫清廷訂立的關於限制旅美華工的條約,1894年3月在華盛頓訂立。主要內容有不準華人入美國國籍等。
《中葡北京條約》是葡萄牙在英國支持下強迫清廷訂立的不平等條約,1887年12月1日在北京簽訂。主要內容有:中國准許葡萄牙永駐和管理澳門以及屬澳之地等。

⑨ 中國歷史上國土面積最大的時候是哪個朝代大概多大

中國歷史上國土面積最大的時候是元朝,面積是1372萬平方公里,若北疆延伸至北冰洋則有2267萬平方公里。

蒙元統一後的疆域是:東起日本海,西至天山,北包貝加爾湖,南抵南海,東南包括今南海諸島與澎湖群島,西南包括今青藏高原和緬甸型鍵北部,西北至准噶爾盆地及額爾齊斯河,東納租塵北達外興安嶺洞禪(包括庫頁島)、鄂霍次克海。

(9)中國最早的國土是哪裡擴展閱讀:

1279年,元世祖攻滅南宋一統中國,根據《中國歷史地圖集》的記載,漢地、漠南、漠北、東北(包括外東北和庫頁島)、新疆東部(元初據有塔里木盆地西抵蔥嶺)、青藏高原、澎湖群島、濟州島及南海諸島皆在元朝統治范圍內。

自滅南宋後雖然多次對日本、緬甸、安南、爪哇等國有所沖突,然而疆域大體趨於穩定。

1310年元武宗時期,元朝與察合台汗國瓜分窩闊台汗國,元朝取得窩闊台汗國的漠西領土,國土面積達1372萬平方公里(北疆以北緯55°為界)。

⑩ 東北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歷史沿革中它都經歷了哪些「苦難」

東北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

自有文字時起,東北作為一個地區就已載入典籍。《尚書·禹貢》最早把東北載入典籍,把遠古中國劃分「九州」,其中「冀州」,已涵蓋今遼寧省西部地區。

「青州」則把今遼寧南部主要是遼東半島置於州的轄境之內。相傳「九州」為禹治水後所設,而舜又析「九州」為「十二州」。

其中分冀州東北是幽州,即遼寧北鎮以西地區簡稱遼西;分青州「東北」為營州,即今北鎮以東地區稱遼東。

元統一中國,進入中原的女真融入漢族,元在東北設遼陽行中書省管理關外女真,明代在東北設奴兒干都司,女真首領努爾磨扒核哈赤受封為建州都督。

統一中國之後,滿人自認也是「中國人」,1689 年,康熙皇帝與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使用的國名是「中國」,首席代表索額圖的全銜是「中國大聖皇帝欽差分界大臣」。

(10)中國最早的國土是哪裡擴展閱讀:

東北的歷史沿革:

距今4000---10000年前的東北紅山文化把中華文明提前1000年,夏以前將不是只有傳說,紅山文化是華夏文化的起源之一,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東北的先民商部落和古燕部落,東北是華夏民族的傳統聚居地,幽州為東北故地。

《十六國春秋》記載,商部落的祖先高辛氏居干在渤海之濱;《荀子》記載的高辛氏的兒子契居住赤峰西遼河一帶。

公元前16世紀,商部落首次南下中原,從遼西越過燕山進入華北平原,商湯滅夏,建立商朝,統治中原500餘年,商部落與夏部落的結合,為華夏部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周朝初年,周天子分封諸侯以屏藩王畿,賜周召公姬奭以商朝北燕地為封國,以商族分支古燕族為基礎建立燕國,都城幽州房山琉璃河,周召公姬奭(音「是此冊」shì),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

燕國上層為周朝貴族,而中層和底層百姓仍然是商朝遺民古燕族。燕昭王時期,大將秦開打敗東胡,使燕國從此進占遼西、遼東,恢復了本國主體民族的古燕族祖先,遺留在遼西老家的商族故地。

晚清邊疆危機日甚,清朝被迫開放邊禁,採取「移民實邊」的政策。1861年至1880年代陸續開放了吉林圍場、阿勒楚喀圍場、大凌河牧場等官地和旗地。

1882年(光緒八年)首先在吉林招墾,設立琿春招墾總局,此後又開放了黑龍江地區的土地開墾。並且在1907年,清廷裁撤盛京、吉林、黑龍江三將軍,改置奉天、吉林、黑瞎掘龍江三省,設巡撫,並設東三省總督。

解放後,東北從東北人民政府的共同行政區過度到東北經濟區。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最早的國土是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長什麼樣子的 瀏覽:669
越共對越南統治如何 瀏覽:669
義大利和法國的商科哪個好 瀏覽:882
去印尼航班注意什麼 瀏覽:107
伊朗沙漠種什麼樹 瀏覽:822
印尼巴士怎麼接顧客 瀏覽:405
越南廚師工資一般多少 瀏覽:721
中國輸入病例一共多少例 瀏覽:76
越南黃花皇宮椅多少錢 瀏覽:818
印尼疫情人數有多少 瀏覽:505
印尼棺材怎麼樣 瀏覽:145
湖南和越南哪個發達 瀏覽:468
義大利人愛吃義大利面到什麼程度 瀏覽:299
越南涼山經度和緯度多少 瀏覽:689
印度麵皮怎麼做 瀏覽:648
中國開車到英國多久 瀏覽:947
義大利第二大島在哪裡 瀏覽:170
英國航母能在海上行駛多少天 瀏覽:969
中國最危險的工作哪個掙得多 瀏覽:782
英國人老了多少歲 瀏覽: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