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古代冰如何儲藏
在古代確實是有儲存冰的冰窖。按照標准,大概地下4-5米的深度,可以實現溫度保持到0度左右。冰塊足夠大的話,是不容易化的。雖然冰窖保鮮度遠不及我們現在用的冰箱,但在當時已經算是很先進了。
冰窖內藏冰多是冬天儲藏,北方冬天氣溫低,利用大自然製冰,然後儲藏到冰窖,供夏天使用。南方就要麻煩得多,在南方冬天不易結冰的地方,想要得到一塊冰需要耗費很大的人力和財力。當年唐玄宗一騎紅塵妃子笑,他為楊貴妃尋來的荔枝就是用冰塊保存的。
清代宮廷里用冰鑒來放冰塊,是用銅做的四方形的盒子,內用鉛或錫隔熱。將冰塊放入冰鑒內,食物放在冰塊中間,既能防暑降溫,又能保存酒肉。當然,因為沒有電,所以在這種冰鑒裡面,冰還是會化的,只是化得比較慢。
戰國時代青銅冰鑒(hàn)是我國發現最早的「原始冰箱」,青銅冰鑒由銅鑒、銅缶組合而成,缶套置於鑒內。依靠裝在鑒內的缶四周的冰塊青銅冰鑒,使缶中的酒降溫的。
發展到清朝普遍使用以天然冰製冷的木質冰箱,這種器具當時被稱作"冰桶","洋桶",是由古代的盛冰容器--"冰鑒"演變而來的。它們一般為木胎,多用紅木、花梨木、柏木等材料製成。
古代人的冰製品
冰棍的起源是中國,因為老祖宗們一直有吃冰的習慣,《周禮》中記述:有冰人,掌斬冰,淇凌。注雲:凌,冰室也。其事始於此。」所謂「凌陰」就是貯冰的地方,可以把冬天取的冰保存到夏天。周朝的貴族常常用冰來招待賓客。
當然了,早期的冷飲製品非常簡單,《楚辭·招魂》中有「挫糟凍飲,酹清涼些」的記述,贊賞冰鎮過的糯米酒,喝起來既醇香又清涼。可見飲品中加冰塊也不是什麼現代人的聰明才智了。
到了唐宋時期,冰製品的花樣漸漸多了起來。唐代開始出現「冰商」,也就是商業性的藏冰戶,冬天藏冰,入夏拿出來賣。宋代出現了冷飲專賣店。南宋詩人楊萬里詩雲:「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賣冰一聲隔水來,行人未吃心眼開。」
北宋汴京的冰店裡就有「冰糖冰雪冰元子」出售,南宋臨安街上賣的有「雪泡豆兒水」「雪泡梅花酒」等。宋劉松年的《鬥茶圖》和,還將出售冷飲場面繪入畫中。
而雄踞北方的蒙古人則把果汁、奶、葯菊、冰塊等混合調製成冰凍的飲品,名曰「冰酪」,大約與今天的刨冰相近,有詩贊曰「似膩還成爽,才凝又欲飄。玉來盤底碎,雪到口邊消。」
而且,這不僅僅是冰棍的起源,也是後來冰激凌的源頭。700多年前,元朝皇宮里冰酪就是最早的冰激凌,後來,馬可·波羅從元朝得到了秘方,傳到了義大利王室,才有了今天的冰激凌。
B. 古人是怎麼製冰的
古時候的製冰方法如下:
1、用窖冰法和硝石製冰法。在每年的大寒季節,古代的官吏,帶領下屬到冰凍河上鑿采,將冰塊運送到冰窖里,用新鮮稻草和蘆席做鋪墊,將冰放鋪墊上後,覆蓋稻糠、樹畝寬斗葉等隔溫材料,密封窖口,待來年享用。
2、古人發現硝石溶解於水時會吸收大量熱量,使水溫巧漏降迅磨低,甚至結冰。利用硝石的特性,可製作成冰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