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霍金來中國去哪個酒店

霍金來中國去哪個酒店

發布時間:2023-03-31 23:20:08

⑴ 霍金什麼時候來的中國

1985年4月28日,當年43歲的霍金第一次來到中國,首站是位於安徽合肥的中國科技大學。霍金做了兩次演講,一次關於黑洞形成的理論,一次關於「時間為什麼總是向前」。離開合肥後,霍金還前往北京,並在北京師范大學作了演講。之後,霍金還首次登頂長城
2002年8月,霍而再次來到中國。霍金這次來華是參加一個名為「弦理論」的會議,會議的前半程於8月12日至15日在杭州舉行。其中,8月15日,霍金還在杭州進行了一場題為「膜的新奇世界」的公眾演講。結束杭州的活動後,霍金隨後來到北京停留了約一周時間,並再次向公眾闡述了他的關於天體演化的《膜理論》。在北京期間,霍金時隔17年之後再次登上長城。
霍金第三次來中國,是2006年6月。霍金先於6月12日起在中國香港進行了為期6日的訪問,其間,他在香港科技大學主持一場以「宇宙的起源」為題的公開講座。隨後,霍金前往北京參加了當年的國際弦理論大會,並在人民大會堂作報告。

⑵ 斯蒂芬·威廉·霍金的生平經歷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與理論物理學系物理學家,著名物理學家、宇宙學家、數學家。霍金畢業於牛津大學、劍橋大學,1979年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後為榮譽盧卡斯數學教授(牛頓曾任此職,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教授職位)。

⑶ 斯蒂芬威廉霍金的故事。

1. 霍金出生於1942年1月8日,那天是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紀念日。

霍金去世於2018年3月14日,這天是美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誕辰139周年紀念日。

難道真的存在「天才守恆定律」?

2. 與很多人想像中不同,霍金在小時候並不是一個「學霸」——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學渣」。他到了8歲,還沒學會閱讀。整個中學時代,霍金的成績從沒進過前20名。勉強考上了英國牛津大學,還因為兩次期末考試成績太差,不得不參加補考。

當然,那時候霍金的父母根本沒意識到自己家出了一個天才,他們工作很忙,顧不上悉心培養霍金,對他採用「放養」大法:任由他自己在房子里對著一堆堆書發呆。

結果,一個天才橫空出世。

3. 霍金在中國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世界級的科學家中,除了愛因斯坦、牛頓之外,就是他最為中國人熟知。

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一個叫吳忠超的中國物理學家。1979年,吳忠超留學英國劍橋大學,跟隨霍金研究極早期宇宙。碧卜飢吳忠超除了與霍金共同發表過量子宇宙學的論文,還將霍金的著作,包括《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等翻譯成中文版,引進中國。

於是,霍金就有了一大批中國粉絲。順便說一句,霍金在中國微博上發了20條微博,收獲了463萬粉絲。

4. 1985年4月28日,霍金第一次來到中國,先後到訪中國科技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

在中國科技大學,霍金在落成不久的水上講演廳公開演講。消息傳出去後,整個校園都沸騰了,學生們紛至沓來,將可以容納300多人的演講廳擠得水泄不通,「後來者只好順著過道往下站,最後連講台的兩側甚至門口也站了不少人。」

那時候,霍金還沒有完全喪失語言能力,但別人已經聽不懂他說的話了。只能由他助手重復一遍,再進行翻譯。

5. 霍金與中國還挺有緣分,他總共來過中國三次,分別是1985年、2002年、2006年。

2002年來到中國時,霍金登上了長城,做悔返了一名「好漢」。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霍金不是靠自己的手腳,而是坐在輪椅上,輪椅被固定在纜車上,從空中登上了長城。

6. 2014年,一部叫《萬物理論》的電影在多倫多電影節首映。這是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以霍金為主角的電影。電影裡面是霍金的真實「聲音」——來自電腦語音合成器的聲音。

霍金坐在台下,安靜地看完了電影。電影結束之後,霍金秘書從他臉頰上擦去了一行眼淚。

7. 雖然早在1963年,霍金就因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被醫生診斷只能活兩年,但他卻奇跡般地生活至今。

不過,1985年時,他差點被醫生放棄治療。霍金在紀錄片《霍金》中透露:「當時,醫生覺得我已經不行了,還建議珍(霍金妻子)選擇關掉我的呼吸機。但她拒絕了。那幾個星期是我人生最黑暗的時期。幸好,葯漸漸開始發揮作用了,但由弊純於切口,我還是失去了言語能力,只能開始使用造音器。」

8. 霍金拿過世界上所有重量級的科學獎項,包括物理學界最高獎——愛因斯坦獎章,唯獨沒有拿過諾貝爾獎。

這或許是因為,他所提出的「黑洞存在輻射」的假說,雖然打開了宇宙學的探索之門,但至今尚未得到證實。

(3)霍金來中國去哪個酒店擴展閱讀: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至2018年3月14日),男,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1963年,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

1979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獲得CH(英國榮譽勛爵)、CBE(大英帝國司令勛章)、FRS(英國皇家學會會員)、FRSA(英國皇家藝術協會會員)等榮譽。

2012年4月6日播出的熱播美劇《生活大爆炸》第五季第21集中,史蒂芬·霍金本色出演參與了客串。2017年為英國BBC錄制紀錄片《探索新地球》。 [1] 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11月6日表示,技術有望逆轉工業化對地球造成的一些危害,有助於消除疾病和貧困,但人工智慧需要加以控制。 [2] 2017年11月,霍金預言2600年能源消耗增加,地球或將變成「火球」。

2018年3月14日,霍金逝世,享年76歲。霍金逝世後,引發全球各界悼念。

⑷ 霍金什麼時候來過中國

1985年霍金第一次訪華。
2002年8月9日,史蒂芬·霍金第二次來到中國.

⑸ 霍金的簡介

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的牛津,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現代科學的奠基人伽利略正是逝世於300年前的同一天。
霍金在牛津大學畢業後即到劍橋大學讀研究生,這時他被診斷患了「盧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癱瘓了。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進行了穿氣管手術,此後,他完全不能說話,依靠安裝在輪椅上的一個小對話機和語言合成器與人進行交談;看書必須依賴一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需要請人將每一頁都攤在大桌子上,然後他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

霍金正是在這種一般人難以置信的艱難中,成為世界公認的引力物理科學巨人。霍金在劍橋大學任牛頓曾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講座教授之職,他的黑洞蒸發理論和量子宇宙論不僅震動了自然科學界,並且對哲學和宗教也有深遠影響。

從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到黑洞輻射機制,霍金對量子宇宙論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他的目標是解決從牛頓以來一直困擾人類的「第一推力」問題。他的宇宙模型是一個封閉的無邊界的有限的四維時空——不需要上帝的第一推力,宇宙的演化完全取決於物理定律。

耐人尋味的是,霍金的宇宙論事實上使上帝沒有存身之處,但梵蒂岡教廷仍對他表示了敬意。在承認了對伽利略審判的錯誤之後,教廷科學院又選舉霍金為該院院士。世俗的偏見和神學的權威,都不能阻擋科學的透射力。
霍金堅信,關於宇宙的起源和命運的基本思想可以不用數學來陳述,而且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也能理解。他曾在通俗演講里,生動地向聽眾解釋「利用光速,從『黑洞』進去,從『白洞』到宇宙另一區域去作時空旅行」的設計,是有趣的科學幻想,而現實卻是難以做到的簡明道理。經過數年的辛勤寫作和修改,於1988年4月正式出版宇宙論科普著作《時間簡史》。書中引導讀者遨遊外層空間奇異領域,對遙遠星系、黑洞、誇克、大統一理論、「帶味」粒子和碧橋「自旋」的粒子、反物質、「時間箭頭」等進行探索。《時間簡史》,已用33種文字發行了550萬冊,如今在西方,自稱受過教育的人若沒有讀過這本書,會被人看不起。

醫生曾診斷身患絕症的霍金只能活兩年,他之所以能支持到今天並取得卓越成就,最主要的是他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和極其堅強的意志。霍金的一生,是人類意志力的記錄,是科學精神創造的奇跡。

人生台歷

1942年 1月8日生於劍橋

1950年 舉家遷往聖奧爾本斯

1959年 入牛津大學

1962年 牛津畢業,去劍橋讀研究生

1963年 被診斷患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

1965年 獲劍橋博士學位,與珍妮.懷爾德結婚

1967年 長子羅伯特出生

1970年 女兒露西出生/開始使用輪椅

1973年 首部著作《空時的大型結構》出版

1974年 宣布發現黑洞輻射,成為皇家學會會員

1977年 被任命為劍橋大學引力物理學教授

1979年 次子蒂莫西出生/被任命為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廣義相對論評述:紀念愛因斯坦百年誕辰卜物》出版

1981年 參加梵蒂岡宇宙學大會,宣布無邊界構想/《超時空和超引力》出悔弊猛版/被授予大英帝國高級騎士

1985年 在瑞士病倒/實行氣管造口手術從而失去語言能力,使用帶造音器的計算機 1988年 《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出版/獲沃爾夫基金獎

1989年 被授予大英帝國榮譽爵士

1990年 與妻子離異

1991年 《時間簡史》同名電影上映

1993年 《「黑洞與嬰兒宇宙 」及其他論文》出版

⑹ 霍金的資料

史蒂芬·威廉·霍金(英文名Stephen William Hawking) ,1942年1月8日在英國牛津出生[1],當天正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人稱「宇宙之王」。曾先後畢業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並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他之所以在輪椅上坐了46年,是因為他在21歲時就不幸患上了會使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症,演講和問答只能通過語音合成器來完成。他是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還被稱為「宇宙之王」。1942年1月8日生於英國牛津的霍金剛好出生於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紀念日之時。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起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即隨著時間的增加黑洞的面積不減。這很自然使人將黑洞的面積和熱力學的熵聯系在一起。1973年,他考慮黑洞附近的量子效應,發現黑洞會像黑體一樣發出輻射,其輻射的溫度和黑洞質量成反比,這樣黑洞就會因為輻射而慢慢變小,而溫度卻越變越高,它以最後一刻的爆炸而告終。黑洞輻射的發現具有極其基本的意義,它將引力、量子力學和統計力學統一在一起。
1974年以後,他的研究轉向量子引力論。雖然人們還沒有得到一個成功的理論,但它的一些特徵已被發現。例如,空間-時間在普郎克尺度(10^-33厘米)下不是平坦的,而是處於一種泡沫的狀態。在量子引力中不存在純態,因果性受到破壞,因此使不可知性從經典統計物理、量子統計物理提高到了量子引力的第三個層次。
1980年以後,他的興趣轉向量子宇宙論。
2004年7月,霍金修正了自己原來的「黑洞悖論」觀點,信息應該守恆。
本書的副題是從大爆炸到黑洞。霍金認為他一生的貢獻是,在經典物理的框架里,證明了黑洞和大爆炸奇點的不可避免性,黑洞越變越大;但在量子物理的框架里,他指出,黑洞因輻射而越變越小,大爆炸的奇點不但被量子效應所抹平,而且整個宇宙正是起始於此。
理論物理學的細節在未來的20年中還會有變化,但就觀念而言,現在已經相當完備了。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貢獻是在他20年之久被盧伽雷病禁錮在輪椅上的情況下做出的,這真正是空前的。因為他的貢獻對於人類的觀念有深遠的影響,所以媒介早已有許多關於他如何與全身癱瘓作搏鬥的描述。所以說,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很公平的。他有身體上的缺陷,可頭腦聰明的很!盡管如此,譯者(吳忠超)之一於1979年第一回見到他時的情景至今還歷歷在目。那是第一次參加劍橋霍金廣義相對論小組的討論班時,門打開後,忽然腦後響起一種非常微弱的電器的聲音,回頭一看,只見一個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電動輪椅上,他自己驅動著電開關。譯者盡量保持禮貌而不顯出過分吃驚,但是他對首次見到他的人對其殘廢程度的吃驚早已習慣。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舉起頭來。在失聲之前,只能用非常微弱的變形的語言交談,這種語言只有在陪他工作、生活幾個月後才能通曉。他不能寫字,看書必須依賴於一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必須讓人將每一頁攤平在一張大辦公桌上,然後他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人們不得不對人類中居然有以這般堅強意志追求終極真理的靈魂從內心產生深深的敬意。從他對譯者私事的幫助可以體會到,他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每天他必須驅動輪椅從他的家——劍橋西路5號,經過美麗的劍河、古老的國王學院駛到銀街的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系的辦公室。該系為了他的輪椅行走便利特地修了一段斜坡。
本書譯者之一曾受教於霍金達四年之久,並在他的指導下完成了博士論文。此書即是受霍金之託而譯成中文,以供占人類五分之一的人口了解他的學說。
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在富有學術傳統的劍橋大學,他擔任的職務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的教授職務,那是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教授。他擁有幾個榮譽學位,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在公眾評價中,被譽為是繼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他提出宇宙大爆炸自奇點開始,時間由此刻開始,黑洞最終會蒸發,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普朗克的量子論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他因患「漸凍症」(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 盧伽雷氏症),禁錮在一把輪椅上達4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為優勢,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盡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遊到廣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霍金的魅力不僅在於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知道他的人。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的他,近乎全身癱瘓,不能發音,但1988年仍出版《時間簡史》,至今已出售逾1000萬冊,成為全球最暢銷的科普著作之一。
他被世人譽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另一個愛因斯坦」「不折不扣的生活強者」「敢於向命運挑戰的人」。
早期
霍金1942年出生於英國牛津,出生當天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父親法蘭克是畢業於牛津大學的熱帶病專家,母親伊莎貝爾1930年代於牛津研究哲學、政治和經濟。
1942年1月,納粹德軍轟濫炸英格蘭,倫敦遭受幾乎夜夜不停的空襲。這迫使霍金一家搬離海格特的家園,遷到牛津避難。他們在霍金誕生後又回到了倫敦。童年時的霍金,學業成績並不突出,但喜歡設計極為復雜的玩具,據說他們曾做出一台簡單的電腦。
1959年,17歲的霍金入讀牛津大學的大學學院攻讀自然科學,自稱用了很少時間而得到一等榮譽學位,隨後轉讀劍橋大學研究宇宙學,1963年被診斷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即運動神經病,當時醫生診斷他只能活兩年,他雖然活下來,但在往後數十年逐漸全身癱瘓並失去了說話能力。
霍金曾澄清自己當時並無酗酒,只感到自己有「悲劇性格」,並使自己沉醉於瓦格納的音樂里。直至他遇上了首任妻子珍·王爾德(Jane Wilde),兩人結婚後育有3名子女。23歲時,他取得了博士學位,留在劍橋大學進行研究工作。

相關作品
《時間簡史續編》 是宇宙學無可爭議的權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間簡史續篇》是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學說的讀者而編的。該書以睿智真摯的私人訪談形式,敘述了霍金教授

《時間簡史》的生平歷程和研究工作,展現了在巨大的理論架構後面真實的人性。該書本來就不是一部尋常的口述歷史,而是對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頭腦之一的極為感人又迷人的畫像和描述。對於非專業讀者,本書無疑是他們絞盡腦汁都無法真正理解的,只能當科幻小說看。《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間所寫文章和演講稿共13篇結集而成。討論了虛擬空間、有黑洞引起的嬰兒宇宙的誕生以及科學家尋求完全統一理論的努力,並對自由意志、生活價值和人的生存方式及進化原理作出了獨到的見解。
《時空本性》80年前廣義相對論就以完整的數學形式表達出來,量子(他個人認為這只是研究理論物理目前的最小單位)理論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現,然而這兩種整個物理學中最精確、最成功的理論能被統一在單獨的量子引力中嗎?世界上最著名的兩位物理學家就此問題展開一場極端與極端的辯論。本書是基於霍金和彭羅斯在劍橋大學的6次演講和最後辯論而成。
《未來的魅力》本書以史蒂芬·威廉·霍金預測宇宙今後十億年前景開頭,以唐·庫比特最後的審判的領悟為結尾,介紹了預言的發展歷程,及我們今天預測未來的方法。該書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闡述自己觀點的同時,還穿插解答了一些饒有有趣的問題。
《果殼中的宇宙》該書是霍金教授繼《時間簡史》後最重要的著作。霍金教授在這本書中,再次把我們帶到理論物理的最前沿,在霍金教授的世界裡,真理和幻想有時只是一線之差。霍金教授用通俗的語言解釋提示我們對宇宙的展開充分的想像,並以他獨特的熱情,邀請我們一起展開一場非凡的時空之旅。《時間簡史——從宇宙空間大爆炸到黑洞》(1988年撰寫)這本書是霍金的代表作。作者想像豐富,構思奇妙,語言優美,字字珠璣,更讓人咋驚,"世界"之外,未來之變,是這樣的神奇和美妙。這本書至今累計發行量已達2500萬冊,被譯成近40種語言。
在這本書中,霍金將試圖勾勒出我們心目中的宇宙歷史——從大爆炸到黑洞,並有機結合各類宗教學理論。在第一講里,他將簡要地回顧過去關於宇宙的構想,並說明我們是如何得到目前的圖像的。這或許可以稱之為宇宙史的歷史。
第二講將解釋牛頓和愛因斯坦的兩種引力理論何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宇宙不可能是絕對靜止的,它不得不或是膨脹,或是收縮。而這又意味著,在前200億年到前100億年之間,必定有某一時刻,那時宇宙的密度為無窮大或是脫離了某個空間,這就產生了所謂的大爆炸。它極可能就是宇宙的開端。
第三講將談談黑洞。黑洞是當某個巨大的星球,或者更大的天體,受其自身引力吸引而自行塌縮(塌陷並緊縮)時形成的(另一種猜測:黑洞是脫離了某個集合空間中的某一元素)。綜合感性的哲學理論,「任何事物在時間和空間的洗禮下必將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這可能正是白洞產生的原因。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及狹義相對論,宇宙中可能存在無數黑(白)洞,(也可能我們存在的世界正是黑(白)洞的某一分支)。而有關他們的歷史,可能是某一領域的終結,也或許只是一個新的開始,因為知識領略得越多,越發現自己知道的只不過是冰山一角。廣(狹)義相對論是經典理論(因為這個世界不存在絕對的理想狀態),包括量子力學的不確定原理。
第四講將講述量子力學如何允許能量從黑洞泄漏出來。黑(白)洞並不像人們所描繪的那樣可怕。
第五講將把量子力學思想應用於大爆炸和宇宙的起源。這就得出了這樣的設想:時空可能在范圍(維)上有限,但沒有邊緣。這或許類似於地球表面,但它多了兩維。
第六講將說明這個新的邊界條件如何能用現有的知識結構解釋這個問題:盡管物理學定律是時(空)間對稱的,但根據化學理論中的微觀粒子守恆,任何物質(包括真空狀態等),即使是「最」穩定的,也會在本質上發生「相對微小」的變化(具體解釋請見化學領域的微觀粒子(帶電粒子的繞核「行星」運轉)。
最後,第七講將講述我們正如何試圖找尋一種統一的理論,如何能把involve量子力學、引力(etc.)的物理學及其他學科(「包括」很智慧地談到「人」有不滅靈魂的宗教學)真正大一統地聯系成一「片」知識的「海洋」。如果我們做到了這一點,我們也許就能真正理解了宇宙(involve natural power),以及我們在其中的位置。
該書不是一部尋常的口述歷史,而是對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頭腦之一的極為interesting的theories和discriptions。對於非專業讀者,本書無疑是他們享受人類文明成果的機會和滋生寶貴靈感的源泉。《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是

史蒂芬·霍金與第一任妻子珍·王爾德由霍金1976—1992年間所寫文章和演講稿共13篇結集而成。討論了虛時(空)間、有黑(白)洞引起的初始宇宙,維的誕生以及科學家尋求完全統一理論的努力,並對自由意志、生活價值和死亡作出了獨到的見解。在三年工作量並不巨大的學習之後,他獲得了一等自然科學榮譽學位,之後進入劍橋大學研究宇宙學,當時牛津大學還沒有宇宙學這個專業,於是他試圖努力開創。盡管他希望能夠跟當時在劍橋的弗雷德·霍伊爾(Fred Hoyle)身邊做研究,但是他的導師卻是丹尼斯·西艾瑪(Dens Scama)。在獲得博士學位之後,他成為一名研究員,後來成為岡維爾和凱厄斯學院(Gonvlle and Caius College)的教授。
1992年耗資350萬英鎊的同名電影問世。霍金堅信關於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數學來表達,世人應當可以通過電影——這一視聽媒介來了解他那深奧莫測的學說。本書是關於探索時間本質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讀物,是一本當代有關宇宙科學思想最重要的經典著做,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觀念。《時間簡史》作為宇宙學無可爭議的權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間簡史續編》是為向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學說的讀者而編的。該書以坦白真摯的私人訪談形式,敘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歷程和研究工作,展現了在巨大的理論架構後面真實的「人」。
《喬治開啟宇宙的秘密鑰匙》中文版發行於2008年年初,這本書由史蒂芬·霍金、其女兒露西·霍金、其學生克里斯托弗·加爾法德所著,是史蒂芬·霍金的「兒童」時期「科普三部曲」之一,這本書當中論黑洞以及很多部分都簡述了霍金的新想法,這本書在國內外好評如潮。

2004年-霍金悖論與信息守恆
2004年7月21日,在愛爾蘭都柏林舉行的「第17屆國際廣義相對論和萬有引力大會」上,霍金的態度來了個180度轉彎,表示自己原來的觀點錯了,信息應該守恆。宣布了他對宇宙黑洞的最新研究結果:黑洞並非如他和其他大多數物理學家以前認為的那樣,對其周遭的一切「完全吞食」,事實上被吸入黑洞深處的物質的某些信息實際上可能會在某個時候釋放出來:信息守恆。原因是先前把黑洞想得太理想化了,把黑洞熱輻射也想得太理想化了。不過,霍金一直沒有給出嚴格的證明來支持自己的新觀點。索恩表示此事不能由霍金一個人說了算,他仍堅持信息不守恆的看法。普瑞斯基則表示沒有聽懂霍金的演講,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贏了。目前,這一牽扯到量子論基礎的敏感問題還遠未解決。
黑洞理論的研究已經超出了黑洞本身,它不僅通過信息疑難觸及了量子論的重要基石——幺正性,而且掀開了探討時間性質的新篇章。
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黑洞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最初人們認為黑洞是一顆死亡了的星體,什麼東西都可以掉進去,但任何東西都跑不出來。1974年霍金證明黑洞有溫度、有輻射。霍金輻射的發現使黑洞和霍金本人都變得家喻戶曉。
20世紀80年代以後,黑洞研究的重點逐漸從溫度轉向信息佯謬。人們早已知道,黑洞外部觀測者會失去形成黑洞以及後來落入黑洞的物質的幾乎全部信息,這就是「無毛定理」。著名的「霍金輻射」理論.所謂「毛」是指「信息」。黑洞只剩下總質量、總電荷和總角動量3根「毛」可以被外界探知。人們最初認為,雖然外部觀測者不能探知黑洞內部物質的信息,但這些信息並沒有從宇宙中消失,只不過隱藏在了黑洞的內部。霍金輻射發現之後,人們知道黑洞中的物質最後將全部轉化為熱輻射,而熱輻射幾乎不帶出任何信息。這樣,形成和落入黑洞的物質的信息將從宇宙中消失,信息不再守恆,不僅重子數守恆、輕子數守恆等定律不再成立,量子論的幺正性也將受到破壞。面對如此嚴重的理論困難,物理學家展開了激烈的爭論。理論物理學家大都相信信息守恆,堅信幺正性這一量子論的基石不會被破壞。總之,信息應該守恆。以霍金和索恩為代表的相對論專家則認為信息不一定守恆,幺正性完全有可能被破壞。為此,霍金和索恩與堅信信息守恆的普瑞斯基打賭。
"這種理論從誕生之初就遇到了麻煩:它同很多科學家堅持的"信息守恆定律"互為矛盾.這一度被人們稱為"黑洞悖論".
如同19世紀的科學家斷定了能量守恆定律一樣,20世紀的許多科學家提出了信息守恆一說——假如這個說法成立,那麼"信息守恆定律"無疑將成為科學界最為重要的定律,也許比物質,能量守恆定律的意義更為深遠.霍金的黑洞理論引起的激烈爭執就是"信息"在黑洞中是否能夠保存,守恆."

霍金生平
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的牛津。
1950年 舉家遷往聖奧爾本斯
1959年 入英國牛津大學
1962年 在牛津大學完成物理學學位課程,搬到劍橋大學攻讀研究生,
1963年 霍金被診斷患有運動神經元疾病。
1965年 進入劍橋大學岡維爾和凱厄斯學院任研究員,被授予博士學位。他的研究表明:用來解釋黑洞崩潰的數學方程式,也可以解釋從一個點開始膨脹的宇宙。/與珍.王爾德(簡·王爾德)結婚
1967年 長子羅伯特出生
1969年 起任岡維爾和凱厄斯學院科學傑出成就研究員
1970年 霍金研究黑洞的特性。他預言,來自黑洞(現在叫霍金輻射)的射線輻射及黑洞的表面積永遠也不會減少。/女兒露西出生/開始使用輪椅
1973年 首部著作《空時的大型結構》出版
1974年 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他繼續證明,黑洞有溫度,黑洞發出熱輻射,以及氣化導致質量減少。
1975—1976年間 獲得倫敦皇家天文學會的埃丁頓勛章、梵蒂岡教皇科學學會十一世勛章、霍普金斯獎、美國丹尼歐海涅曼獎、馬克斯韋獎和英國皇家學會的休斯勛章6項大獎
1977年 被任命為劍橋大學引力物理學教授
1978年 獲世界理論物理研究的最高獎愛因斯坦獎
1979年 次子蒂莫西出生/《廣義相對論評述:紀念愛因斯坦百年誕辰》出版
1980年 任劍橋大學數學魯卡斯教授(艾薩克·牛頓曾任此職)。
1981年 參加梵蒂岡宇宙學大會,宣布無邊界構想/《超時空和超引力》出版/被授予大英帝國高級騎士
1985年 在瑞士病倒/實行氣管造口手術從而失去語言能力,使用帶造音器的計算機。
1988年 出版《時間簡史》,獲沃爾夫基金獎,成為關於量子物理學與相對論最暢銷的書。
1989年 被授予大英帝國榮譽爵士
1990年 與結婚25年之久的妻子簡·懷爾德離婚。
1991年 《時間簡史》同名電影上映
1993年 《「黑洞與嬰兒宇宙」及其他論文》出版
1995年 9月16日,與他的護士伊萊恩·梅森結婚
1996年 至今繼續在劍橋大學工作。
2001年 10月又一部力作《果殼中的宇宙》出版發行
2004年7月,霍金修正了自己原來的「黑洞悖論」觀點錯了,信息應該守恆。7月21日,在愛爾蘭都柏林舉行的「第17屆國際廣義相對論和萬有引力大會」上。
2006年,霍金第三次來中國,他帶來的仍然是自己關於宇宙學最新的研究,在香港科技大學體育館主持一個題為「宇宙的起源」的演講;在人民大會堂向北京的公眾講述《宇宙的起源》。
2007年 霍金與露西吉高佛爾德合著的兒童科幻小說《喬治通往宇宙的秘密鑰匙》於9月6日率先在法國出版發行。這本書是霍金寫的第一本兒童讀物,霍金在書中向兒童解釋了自己關於時間和宇宙方面的學說。
2009年8月12日 獲得自由勛章

獲得獎項
1、 1989年獲得英國爵士榮譽稱號
2、 是英國皇家學會學員和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3、 倫敦皇家天文學會的埃丁頓勛章
4、 梵蒂岡教皇科學學會十一世勛章
5、 霍普金斯獎
6、 美國丹尼歐海涅曼獎
7、 麥克斯韋獎
8、 英國皇家學會的休斯勛章
9、 1978年獲物理界最有威望的大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
10、與羅傑·彭羅斯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
11、1988年霍金的書《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獲沃爾夫基金獎
12、2009年8月12日,獲得自由勛章

霍金名言
1.當你面臨著夭折的可能性,你就會意識到,生命是寶貴的,你有大量的事情要做。
2.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3.宇宙有開端嗎?如果有的話,在此之前發生過什麼?
4.宇宙從何處來,又往何處去?
5.活著就有希望。
6.時間有沒有盡頭?
7.我注意過,即使是那些聲稱「一切都是命中註定的,而且我們無力改變」的人,在過馬路前都會左右看。
8.科學家和娼妓都是做他們喜歡的事賺錢。
9.一個人如果身體有了殘疾,絕不能讓心靈也有殘疾。
10.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
11.我即使被關在果殼之中,仍自以為是無限空間之王。
12.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身追求的理想,我有愛和愛我的親人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這句話是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一位女記者提出的,但霍金還是以恬靜的微笑這樣回答)霍金不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學界,也以他頑強搏鬥的精神征服了世界。

公開演說
霍金出版《時間簡史》後,多年來曾在英國、美國、日本、香港等地,向一般大眾發表多場公開演說,敘述時間起源、宇宙終結、時光旅行,演說時其受歡迎程度猶如「搖滾巨星」。茲(zi)錄部分演說:

《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
宇宙的起源(中文)
宇宙之始(英文)
時間的開始(英文)
太空及時間扭曲(英文)
上帝擲骰嗎?(英文)
宇宙中的生命(英文)

科普作品

1988年:《時間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
1993年:《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Black Holes and Baby Universes and Other Essays)
2005年:《時間簡史(普及版)》(A briefer History of Time)
2001年:《果殼中的宇宙》(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
2002年:《在巨人的肩膊上》(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The Great Works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

霍金三大學術賭注
霍金除了喜愛看脫衣舞表演(據說是為了研究),他亦喜歡就一些科學命題,與其他學者開賭,一時成為科學界美談。

黑洞是否存在?

窮一生精力研究黑洞的霍金,曾擔心黑洞可能只是理論上的概念,而現實中根本不存在。他為免到時自己變得一無所有,1975年他與另一名物理學家索恩(Kip Thorne)開賭:究竟黑洞是否存在。
為了進行「對沖」,霍金押注黑洞不存在。如果他「不幸」贏了,霍金雖然一生心血被毀,但索恩要向他贈上專門踼爆英國皇室丑聞的《Private Eye》雜志4年訂閱,如果霍金「幸運」輸了,他就要向索恩送贈色情雜志《Penthouse》的一年贈閱。
霍金在《時間簡史》(1988年)曾說:「當我們1975年打賭時,我們80%肯定天鵝座X-1是黑洞,現在我會說有95%肯定,但這場賭局仍未有結果。」

裸奇點是否存在?

1991年,霍金又要求開賭,今次索恩與他站在同一陣線,對賭一方是物理學家裴士基(John Preskill)。當時的命題是,奇點應該被黑洞圍繞,但沒有被黑洞包圍的「裸奇點」(naked singularities)是否存在。
霍金與索恩押註:裸奇點並不存在,隨即與裴士基立下賭據,誰輸了要向對方送上一件用來「遮蔽裸體」的T恤衫,寫上適當的服輸字眼。霍金於1997年修正他的理論,指出裸點有可能存在。

訊息會否在黑洞消失?

霍金在裸奇點的賭局輸了,但這位好賭成癮的物理學家即時要求再開賭。物理學家相信所有訊息一經出現,雖然會改變成不同形態,但本質上會「永恆」存在。
霍金及索恩當時指出,任何物質掉進黑洞後將會消失,黑洞中產生的輻射是「全新製造」的,與掉進黑洞中的物質無關;這一項命題,違反了量子力學,若命題正確,量子力學或要重寫。裴士基反駁這項命題,雙方於是開賭。
2004年,霍金出席研究會時,承認賭輸了,要向對方賠上棒球網路全書《Total Baseball: the Ultimate Baseball Encyclopedia》。勝出的裴士基親身在學術會議上,高舉這本著作,霍金在台上只顧著笑。被問到為何挑選這套網路全書做戰利品時,裴士基事後說:「這本書重得像黑洞,亦要更長時間才可以趕走書中的資料,有如黑洞一樣。」

霍金與中國
1985年,霍金第一次來中國,在科大水上講演廳作天體物理的學術報告。
2002年,霍金第二次來中國,在北京作主題為「膜的新奇世界」科普報告,向公眾闡釋他的關於天體演化的「M理論」。
2006年,霍金第三次來中國,他帶來的仍然是自己關於宇宙學最新的研究,在香港科技大學體育館主持一個題為「宇宙的起源」的演講;在人民大會堂向北京的公眾講述《宇宙的起源》。

■暢銷書之王:《時間簡史》
霍金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在全世界的銷量已經高達2500萬冊,從1988年出版以來一直雄踞暢銷書榜,創下了暢銷書的一個世界紀錄。在這本書里,霍金力圖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來講解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運、黑洞和時間旅行等。
在《時間簡史》一書的開頭,霍金指出:「有人告訴我,我在書中每寫一個方程式,都將使銷量減半。於是我決定不寫什麼方程。不過在書的末尾,我還是寫進一個方程,愛因斯坦的著名方程E=mc2。我希望此舉不致嚇跑一半我的潛在讀者。」現在看來,霍金完全是多慮了。

參考資料:
1.霍金來信:生命還在,希望就在(組圖)_網易新聞中心

⑺ 誰知道霍金的資料

霍金教授1942年出生於英國牛津.是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家和宇宙論家。70年代他和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即隨著時間的增加黑洞的面積不減。這很自然使人將黑洞的面積和熱力學的熵聯系在一起。1973年,他考慮黑洞附近的量子效應,發現黑洞會像黑體一樣發出輻射,其輻射的溫度和黑洞質量成反比,這樣黑洞就會因為輻射而慢慢變小,而溫度卻越變越高,它以最後一刻的爆炸而告終。黑洞輻射的發現具有板其基本的意義,它將引力、量子力學和統計力學統一在一起。

1974年以後,他的研究轉向量子引力論。雖然人們還沒有得到一個成功的理論,但它的一些特徵已被發現。例如,空間——時間在普郎克尺度(10-33厘米)下不是平坦的,而是處於一種泡沫的狀態。在量子引力中不存在純態,因果性受到破壞,因此使不可知性從經典統計物理、量子統計物理提高到了量子引力的第三個層次。

1980年以後,他的興趣轉向量子宇宙論。

霍金認為他一生的貢獻是,在經典物理的框架里,證明了黑洞和大爆炸奇點的不可避免性,黑洞越變越大;但在量子物理的框架里,他指出,黑洞因輻射而越變越小,大爆炸的奇槐數點不但被量子效應所抹平,而且整個宇宙正是起始於此。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貢獻是在他20年之久被盧伽雷病禁錮在輪椅上的情況下做出的,這真正是空前的。因為他的貢獻對於人類的觀念有深遠的影響,所以媒介早已有許多關於他如何與全身癱瘓作搏鬥的描述。盡管如此,譯者之一於1979年第一回見到他時的情景至今還歷歷在目。那是第一次參加劍橋霍金廣義相對論小組的討論班時,門打開後,忽然腦後響起一種非常微弱的電器的聲音,回頭一看,只見一個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電動輪椅上,他自己驅動著電開關。譯者盡量保持禮貌而不顯出過分吃驚,但是他對首次見到他的人對其殘廢程度的吃驚早已習慣。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舉起頭來。在失聲之前,只能用非常微弱的變形的語言交談,這種語言只有在陪他工作、生活幾個月後才能通曉。他不能寫字,看書必須依賴於一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必須讓人將每一頁攤平在一張大辦公桌上,然後他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人們不得不對人類中居然有以這般堅強意志追求終極真理的靈魂從內心產生深深的敬意。每天他必須驅動輪椅從他的家——劍橋西路5號,經過美麗的劍河、古老的國王學院駛到銀街的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系的辦公室。該系為了他的輪椅行走便利特地修了一段斜坡。

在富有學術傳統的劍橋大學,他目前擔任著也許是有史以來最為崇高的教授職務,那是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教授。
個人資料

霍金人生簡歷

1942年 1月8日生於劍橋

1950年 舉家遷往聖奧爾本 斯

1959年 入牛津大學

1962年 牛津畢業,去劍橋 讀研究生

1963年 被診斷患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

1965年 獲劍橋博士學位,與簡·懷爾德結婚

1967年 長子羅伯特出生

1970年 女兒露西出生/開始使用輪椅

1973年 首部著作《空時的大型結構》出版

1974年 宣布發現黑洞輻射,成為皇家學會會員

1977年 被任命為劍橋大學引力物理學教授

1979年 次子蒂莫西出生/被任命為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廣義相對論評述:紀念愛因斯坦百年誕辰》出版

1981年 參加梵蒂岡宇宙學大會,宣布無邊界構想/《超時空和超引力》出版/被授予大英帝國高級騎士

1985年 在瑞士病倒/實行氣管造口手術從而失去語言能力,使用帶造音器的計算機

1988年 《時間簡史:從大爆炸鉛數首到黑洞》出版/獲沃爾夫基金獎

1989年 被授予大英帝國榮譽爵士

1990年 與妻子離異

1991年 《時間簡史》同名電影上映

1993年 《黑洞與嬰兒宇宙》及其他論文出版

■相關書目

《斯蒂芬·霍金傳》迎霍金訪華

當世界著名科學家霍金抵達杭州浙江大學,著手准備他的專題演講時,他會發現自己所看重並授權的《斯蒂芬·霍金傳》的中文本,也將伴隨他與大學生同時見面。這是上海譯文出版社為迎接霍金訪華,畢友專門推出的最新版傳記。

《斯蒂芬·霍金傳》的兩位作者————牛津大學科學中心主任邁克爾·懷特和科普作家約翰·格里賓,運用生動的筆墨描繪了他早年身體健康時,如何進入科研領域並取得巨大成就,這是過去有些傳記作品未曾細加描寫的內容。本書從霍金的童年時代一直寫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敘述了他生命中一些重大的變化和學術上的重要發現。書中不但記錄了霍金科學天才的發展,也生動地描述了他個性中堅強與薄弱的一面。書中還透露了《時間簡史》出版的過程及成為暢銷書的奇妙經過。本書堪稱目前最完整的霍金傳記。

(趙武平)

霍金的另一個「黑洞」

1999年8月13日,斯蒂芬·霍金的前妻簡·霍金出版了她歷時多年,在痛苦漸趨平復中寫成的自傳《音樂移動群星》,大膽披露了她與這位偉大天才近30年婚姻中那些從未有人透徹了解的秘密……

他們於1965年結婚,簡給他生了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同時,伴隨著霍金在學術上的巨大成功,他的身體狀況卻無法避免地一天天走向惡化。當1990年這對夫婦宣布離婚時,全世界都為之驚愕不已,霍金似乎做了一件看來最不得人心的事兒:他拋棄了與他相濡以沫近30年的結發妻子,轉而與一個護理他的年輕姑娘結了婚。

在這本厚達610頁的新書里,簡·霍金歷數了與這位著名的天才一起,與那種同樣著名的變異性疾病斗爭的艱難歲月。她敞開心扉,坦言感受。一方面,她稱其前夫為「全能的王」和「精妙的導演」,另一方面又這樣寫道:「感受對某個有著大劫難犧牲者身體和嬰兒般不能回絕的需求的人的渴望,正變得非常困難,甚至是非常地不自然。」

簡說,出於情感和生理上強烈的慾望,她從1985年起開始有了外遇,對象是他們家的一個朋友,音樂家喬納森·海耶·瓊斯。輪椅上的霍金默許了這種關系。1985年,也就是是簡和海耶·瓊斯開始偷情的那一年,霍金感染了肺炎,生命再次危在旦夕,絕望的簡差一點關了她丈夫維持生命的機器,好親手結束這一切。但兩人最終理智地選擇了分手。與霍金離婚後的第6年,簡與喬納森結為夫婦。

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到,簡仍然在用她前夫的姓氏,那是25年共同生活留下的印記。書的封面就像是簡送給霍金的一張聖誕賀卡,在絢爛的星空背景上擺放著她與霍金以及孩子們的照片,那是遠離痛苦現實的真正快樂的回憶。在這些照片的中央,則是他們兩人的結婚照,霍金就像她的小弟弟,簡是那麼年輕而美麗,目光中充滿樂觀和對幸福明天的無限憧憬。看著這本書,想著主人公所經歷的感情折磨,真讓人唏噓不已。

(康慨)

■對話錄

「人生的樂趣在於創造」———吳忠超談他的導師斯蒂芬·霍金

謝 娟

自8月9日起,著名科學大師斯蒂芬·霍金開始了他的中國之行。距離1985年霍金第一次訪華,時間已過去了17年。霍金著作的中文版譯者吳忠超,曾在英國劍橋大學受教於霍金教授,並在霍金指導下完成了宇宙論博士論文;這次他將陪伴霍金並擔任演講翻譯。記者通過電話采訪了吳忠超博士。

記者:您是霍金著作《時間簡史》和《果殼中的宇宙》的譯者,能不能談談當初翻譯這兩本書的緣起?

吳:上個世紀80年代,當我還在劍橋跟隨霍金做極早期宇宙和黑洞研究時,就得知他打算撰寫一部宇宙學的科學普及著作。我當即向他表示,我願意將他那未問世的新書譯成中文。可是直到我離開劍橋,這本書仍不見蹤影,甚至連書名都還沒有想好。不過,後來發生的事,證明他把我的話記在了心裡。1988年「愚人節」,我在美國突然收到霍金的一封信。信中,他告訴我說,他已致函阿·朱克曼,他的著作代理,我是他的命名為《時間簡史》的新書的理想的中文譯者。隨後,霍金寄來一本贈書。我和另一譯者許明賢一起,花費幾個月的時間將它譯完,並在1988年下半年將手稿交給湖南科技出版社。這個中文版本來可以在全世界最早以非英文的文字出版。但中文版的真正面世,卻是在1992年。

去年,朱克曼告訴我:「霍金又寫了一本新書。」這就是大家已經見到的《果殼中的宇宙》。據我所知,這是全世界第一部以十幾種文字在全球同步發行的科學著作。

記者:《時間簡史》迄今被翻譯成四十多種文字,銷售一千萬冊,您認為這本書的魅力何在?

吳:很多人不知道,這本書在中國的命運其實是經歷了一番波折的。當這本書在西方已經登上暢銷書排行榜時,中文版的第一次全國征訂數只有區區五百冊!但真可謂是「大浪淘沙」,到後來,書海中陸續出現的宇宙學科普著作已達數百種,有的只能銷售幾千冊,而《時間簡史》已印到了一千萬,可見這些書都無法望《時間簡史》之項背。

《時間簡史》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我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宇宙對我們總是具有「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美感,這本書的主題是關於宇宙的起源和命運,這是所有文明都關切的問題,也是科學、哲學和神學長期探討的中心。這三門學問歷來相處得不甚愉快和諧。霍金學派研究的結果,證明了在這個問題上,科學無可爭議地處於主導地位。

2、本書作者是當代引力物理和宇宙學最權威的研究者,他的研究生涯伴隨著甚至主導著宇宙學研究的發展。

3、本書洋溢著創造的激情,所以一切有志創造的人都能從中汲取啟示。

4、作者因為罹患盧伽雷病,被禁錮在輪椅上達四十年之久,人類的意志力在他身上達到極限。

《時間簡史》回顧了人類的古代宇宙觀、大爆炸和標准宇宙學模型、暴脹宇宙模型以及宇宙的創生和命運。根據霍金的學說,他的無邊界宇宙的設想告訴人們:宇宙是無中生有的。這樣就完全摒除上帝的「第一推動」。該書的另一部分是他對黑洞物理學的貢獻,尤其是黑洞輻射的發現。在書中作者還樂觀地認為物理學的終極理論已經在望了,這也是愛因斯坦心目中的統一理論。到那時,人們可望理解上帝的精神。當然霍金是一名徹底的無神論者,這里「上帝」的含義只是一種隱喻。

記者:在《果殼中的宇宙》中,霍金的理論又有些什麼樣的發展?

吳:從《時間簡史》首版以來的十多年間,人們都在關心科學的最前沿取得了怎樣的進展,霍金的新書《果殼中的宇宙》可說是「應運而生」。該書的第一章是相對論簡史,其餘幾章闡述引力學和宇宙學的最新進展。作者從科學和人文的角度關切宇宙和人類的未來。不久前,這本書在國外獲得了本年度安萬特科學圖書獎,這是世界最知名的科普圖書獎之一。

記者:您與霍金一直有較密切的交往,能不能談談霍金的情況?

吳:我1984年離開劍橋,1997年重訪霍金,此後主要是通過E—mail聯系。與霍金談話是困難的。他依靠安裝在輪椅上的一個小計算機和語言合成器與人進行交談。他如果要對我講話,必須掀動手中的開關,在輪椅的電腦屏幕上選擇詞彙。他的話會從他身後的揚聲器中傳出來。那是由機器合成的、帶有美國口音的英文。由於機器是冰冷的,其合成語言毫無抑揚頓挫的感情色彩,所以非常枯燥。後來我問他的護士,他的喜怒哀樂何以表達,她講他還可以控制聲音的強弱高低。

除了研究,他每天要花大量時間進食和飲水,一是因為醫療的需要,二是護士餵食的效率很低,80%都浪費了。

記者:在您的眼裡,霍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對您產生怎樣的影響?

吳:霍金現象正如宇宙本身一樣,是惟一的,不可重復的。他的突出之處,在於追究困擾人類幾千年之久的宇宙從何而來的問題,而他的研究成果,又是在自己徘徊於地獄的入口時獲得的。

霍金在1962年被診斷得了盧伽雷病,這種不治之症的患者平均只能活兩年左右。40年後的今天,人們可以說,正是對於命運的抗爭,使他成為探索宇宙終極奧秘的最無畏的鬥士。我想,也許正因為他對探索宇宙負有的強烈使命感,才導致了他戰勝殘疾的生命奇跡。

在追隨霍金的幾年裡,他影響了我的研究方向,也改變了我的生活態度,概括為一句話,就是:「人生的樂趣在於創造。」

記者:霍金1985年訪華時,中國留給他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吳:那一次霍金訪問了合肥的中國科技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在中國幾個研究生的幫助下,他被抬上了長城,長城的壯觀景象深深震撼了他。他曾由衷地說:「我寧願死在長城,而不願死在劍橋。」應該說長城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記者:能不能透露一下霍金此次訪華的行程安排?

吳:霍金8月15日將在杭州浙江大學的邵逸夫體育館作公眾講演,講演的題目暫定為「膜的新奇世界」。8月16日去北京,將參加2002國際數學家大會,8月22日離京。

⑻ 霍金,用手指說話的巨人的原文

霍金,用手指說話的巨人
作者:王近堯 推薦:soulsand 文章來源: 閱讀:53 時間:2005-5-26 21:46:01

一個骨瘦如材的人斜躺在電動輪椅上。他要用很大的努力才能舉起頭來,他不能寫字,看書必須依賴一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必須讓人將每一頁攤平在一張大辦公桌上,然後他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逐頁閱讀。
他,就是史蒂芬.霍金,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當今的愛因斯坦。
就是這樣一位被疾病固定在輪椅上三十多年的人,他的思維卻穿越時間與空間,追尋著宇宙的盡頭、黑洞的隱秘;他敏銳的直覺和堅定的推理,直接挑戰已被人廣泛認同的傳統量子力學、大爆炸理論甚至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他的科普書《時間簡史》,據說全世界已經賣了2500萬冊,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
他說自己是一個快樂的人,23歲結婚,有3個孩子。
他怎樣做到這一切,怎樣駕奴了自己的生命?正是因此,關於霍金生平的電影才流行於世。
霍金,一個深奧的科學家,成為了大眾的偶像。
全身只有三個手指會動的霍金,通過一個手指說,我在各方面都非常幸運
2002年8月,一個在輪椅上坐了三十多年的英國老頭來到了中國。在普通中國人眼裡,這個60歲的人不能寫字不能說話,多半輩子歪著腦袋在輪椅上,多少還有點可憐。
讓我們看一下他在中國的一個場景吧——
在西湖邊上的一家酒店裡,霍金左手放在亂蠢胸前,右手卻始終握著他那神奇輪椅上的按鈕,想必這就是他的運動神經中樞。輪椅前安置的顯示屏,看到寫滿屏幕的字元。知道不會說話的霍金怎麼接受記者的采訪嗎?
早在十多天前,霍金便已拿到了全國各地記者所提的問題。記者會現場,他每調出一個答案時,仍需要1分鍾左右的時間。
因為目前,霍金只剩下右手的一個大拇指能夠操作了。霍金用這樣的方式「說話」,表達著那智慧和幽默的思想。一個小時里,霍金回答了十多個問題,通過沒有感情的揚聲器。
據說,現場很靜,不時有掌聲。不知這個困難的記者招待會現場,有沒有眼淚在飛?
一個記者問他:「霍金先生,你認為你本人幸運嗎?」提問的人話一出口就有些後悔了,這是什麼問題?
你猜,霍金怎麼回答:「我在各方面都非常幸運,除了患『運動神經元症』之外。並且就這個病對我也不是多麼重大的打擊。患此病仍能成功,我感到滿意。我現在真的比發病之前的那個我遠為快樂。我無法說它是一項恩典,但已經夠幸運了:它並沒有比預計的更壞。
「一個21歲的劍橋碩士,突然不會系鞋帶了。醫生說,你只能再活兩年」
坐在輪椅上的霍金,如果回憶21歲以前的生活,該是一個牛津男孩的浪漫:
我出生於1942年1月8日,剛好是伽理略逝世三百周年的同一天。然而,我估計了一下,大約有二十萬個嬰兒在同一天誕生,不知道其中有沒辯森有後來對天文學感興趣的人。我上學時,牛津物理課程的安排,使得大學很容易逃避用功,我愛逃學。我有一次計算過,在牛津的3年中,我也就是平均每天學習一小時。我和大部分同學的共同態度:一種百般無聊的心態,而且覺得沒有任何事情值得爭取。命運的大拐彎,發生在我進劍橋讀書後——
那時我已經有了牛津的學位,進劍橋為的是跟自己喜歡的老師研究宇宙。1962年春天的一個下午,我發現系鞋帶這件事竟變的非常困難了。到底發生了什麼?我的上帝?
過完21歲生日之後不久,我就進醫院檢查。ALS病?全稱叫「肌肉萎縮性側面硬化病」,英國人也叫「運動神經細胞病」。醫生說:「這是無法治癒而且是致命的病,你只能再活兩年。」
一個21歲的翩翩少年絕望了:「我怎麼會那麼倒霉呢?怎麼這種病會發生在我身上呢?我估計,自己活不到完成博士論文,所以看來做研究已經沒有什麼意義。」沮喪了幾個月,喝酒,聽傷感的音樂。後來,命運和心情又有了一個大轉彎,他會調侃:「你們知道嗎?我的輪椅軋到了王子的腳指頭。」
這是真事。後來霍金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並且是最年輕的會員。查爾斯王子邀請學會里的一群青年才俊歡聚倫敦。霍金去了,並且喜歡旋轉這個輪椅來炫耀,查爾斯王子喜歡這個動作。「結果,我的輪椅旋轉時,軋到了查爾斯王子的腳趾頭。」幽默的他說,「我希望王子的腳趾頭依然無恙。我的很多知心朋友,都有被我的輪椅軋過的經歷。」
當然,霍金也嘗試過「自由落體運動」的後果,這位量子引力學的大師級的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的左右下,跌攜陪畝下輪椅,甚至身受重傷,但是霍金還是「站」了起來。
看到霍金今天這個樣子的人想不到:「霍金有一副相當嘹亮的好嗓門,雖然不是軍官的嗓門,但也夠威風凜凜的。」
他的朋友感慨地說:「我們可以相信,當他熱愛的東西都失去時,他不僅堅強地活著,而且偉大地活著,那麼他所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科學的智慧,還有人類最可貴的精神。」
霍金的兩位妻子:愛情的力量在接力
2002年,霍金來到中國,和他現在的妻子出現在中國人面前。不知在他智慧的大腦里,為他的前妻留了怎樣的位置。
「真正使我生活改觀的,是我和一位名叫簡.瓦爾德的女士訂婚。這下我有了活下去的目標。也就是說,如果我要結婚就必須要有一份工作。」年輕的霍金說。
1965年,23歲的霍金該得到的都得到了。工作方面,成功申請了劍橋的一份研究獎學金,錢夠花了,還能娶媳婦。這年7月,他和這位改變他命運的女士結婚了。婚禮是在劍橋的「三一」教堂舉行的,雖然他此時靠著拐杖才能蹣跚行走,但他擁有博士學位、忠誠賢惠的妻子以及可用在宇宙學上的新數學技巧。在他臉上仍然是傲慢自大、毅然決然的表情,這說明了:「我可以做任何事情。沒有任何事情能夠阻止我,即使是ALS也不能。」
當然,也沒有任何事情能阻止霍金生孩子、他家裡居然人丁興旺,兩年後的1967年,他們的第一個兒子羅伯特出生;1970年,女兒露西也來了;第二個兒子提莫西出生於1979年。他們這個身體不好的爸爸開始成名了。
回憶愛情的感覺是甜蜜的。1963年除夕夜,他邂逅了對他情有獨鍾的年輕姑娘瓦爾德。
他的前妻回憶:
那年新年聚會,我看見一個年輕人挨著牆角站在角落裡,正在聊天,講述的是他在劍橋進行宇宙學的研究。他的故事講得繪聲繪色,他講起笑話來笑的直打嗝,幾乎喘不過氣來。他的許多笑話是嘲諷自己的。
再後來,朋友問我:「你聽說過霍金的情況嗎?他走路總是搖搖晃晃,不能系鞋帶。他們說他也許……只能再活兩三年……」
我大吃一驚。簡直難以想像,一個僅僅比我大幾歲的人竟然要面對死亡的前景!
再次見到他時,他顯得很高興,我們一起看戲。
真摯愛情的道路確實崎嶇不平。他也許覺得我的出現是在他的傷口上撒了鹽。他幾乎沒有表白,而且拒絕談論他的病情。他掩飾他的敵意和失落感,好像是在故意阻止我和他進一步交往。但是太晚了。我已經沒有辦法解脫了。終於在劍橋一個小雨淅淅瀝瀝的晚上,他終於吞吞吐吐地低聲向我求婚——那一時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面對有人要我仔細了解他病情的提醒,我回答說:「我非常愛霍金,任何東西都不能阻止我和他結婚,我願意為他做飯、洗衣、購物和收拾家務,放棄自己以前的遠大志向。因為與我面前的挑戰相比,那種抱負現在微不足道了。「
第一個星期和諧美滿的婚姻生活轉瞬即逝。一天,他發病了,滿屋子回響著他刺耳的咳嗽聲,直到窗戶啪嗒啪嗒作響,冷風回應著驚惶失措的叫聲。我卻不知所措。
風雨相伴了幾十年,直到1990年他們平靜離婚。而那時,霍金已經是個走在路上總被人認出的名人。做一個殘疾名人的妻子,不容易。
他的前妻說:「一個叫梅森的護士漸漸成為他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因為他所具有的專業訓練,使他能注意到霍金的每一個怪念頭。當我收到霍金的一封信,說他打算和梅森生活在一起時,我知道一段生活行將結束了。1990年5月,我們辦理了離婚手續的四個月後,他結婚了。我祝福他。兩年後,我又有了家。「
「什麼都不能剝奪愛的權利。「今年60歲的霍金用一個指頭說。
他在北京演說的題目是:《膜的新世界》。你能聽懂這個深奧的話題嗎?但是霍金的愛情故事,很多普通的中國人都懂。
一個關於《時間簡史》的黑色幽默和黑洞理論
霍金在2002年的中國之行,使得他的那本科普讀物《時間簡史》,在中國又開始了新的一輪流行。像你我這樣的普通讀者,能讀懂《時間簡史》嗎?這里有一個關於《時間簡史》的幽默。
一個美國商人在飛機上,津津有味的讀著霍金的《時間簡史》。鄰座一個老者有些驚訝地說:「你能看懂這本書嗎?我就沒有看懂。」
「這么有趣的書還看不懂?」商人大叫起來。於是給這位老者熱情講解。
最後,當他想起來問一下這位聽講者的職業時,老者謙恭地回答:「我是蘇聯科學院院士。」
的確,連科學院院士都看不懂的書,讓霍金也意識到了問題所在。2002年,霍金在中國說,他要重新改寫這本書,讓即便是12歲的孩子,也能看懂他的時間研究成果。在西方發達國家,幾乎家家戶戶的書架上都有這本書。
「《時間簡史》是我第一部為大眾寫的科學著作。但是我後來發現,沒必要寫的那麼復雜,所以我准備把它改成青少年版,讓所有人都能讀。這本書,大概還要一年時間才能與大家見面。」霍金說。
如果說霍金在社會公眾中的出名,是因為他1998年完成的《時間簡史》;那麼霍金在宇宙科學圈裡的成名,則始於他對黑洞的研究。
11962年,20歲的霍金選擇去劍橋大學學習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為的就是跟隨著名的宇宙學家霍伊耳做研究導師。但是,學校給他指派的是另一個名師,丹尼斯.席阿瑪,相對論宇宙學界的權威。
劍橋的求學無疑給了霍金很高的起點。一年後,他斗膽向霍伊耳教授的理論提出質疑,引起轟動。1965年,在他23歲時,發表博士論文,關於「可應用於宇宙的奇點理論」。
在他長子羅伯特誕生的1967年,霍金開始進行黑洞奇點定理的研究。數年後,他與人合著的《大尺度時空結構》,成為引力物理學的經典。1974年3月1日,他在權威刊物《自然》雜志上發表的論文,闡述了自己的新發現——黑洞是有輻射的。這一發現,被認為是多年來理論物理學界最重要的進展,他的論文被認為是「物理學史上最深刻的論文之一」。
榮譽接踵而來。1974年,他當選為最古老的學術組織英國皇家學會最年輕的會員;1978年,霍金獲得世界理論物理學界的最高成就獎「愛因斯坦」獎;1979年,37歲的他擔任了劍橋大學盧卡遜講座教授的職位,讓霍金自豪的是,這個職位牛頓當年擔當過。
隨後,輪椅上的霍金也合作者一起提出了「開放暴脹」理論,對宇宙的起源和歸宿作出了全新的解釋。從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到黑洞輻射機制,只會用指頭說話的霍金教授對量子宇宙論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霍金是一個極富天才和毅力的英國天體物理學家。他使用數學工具論證了宇宙形成的大爆炸理論,使得這個理論成為目前被普遍接受的關於宇宙形成和發展的理論。」他獲得了「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的美譽。
「我發現真實的宇宙比電影《星球大戰》更吸引人」
2002年,霍金在中國說:「我發現真實的宇宙比電影《星球大戰》更吸引人。」
他鼓勵更多中國優秀的年輕人將看似枯燥的理論物理、天體物理研究作為他們終身奉獻的事業。這位60歲的聰明老頭說:「我希望年輕人走上這條道路。如果要走這條道路,我建議你們要先學好理論物理學。我發現物理學和宇宙學極其激動人心,它就像星球航行,勇敢地向未被征服的領域前進。」
「我能夠在頭腦中探索黑洞,進入宇宙最遙遠的地方。我的建議是,如果你想進入空間,就進入物理學。」用指頭現場打出這寫字,霍金用了很長時間;從一個對宇宙感興趣的英國青年,到今天一個被世人所知的科學巨星,霍金付出的太多。探索宇宙時空的傑出科學成就,加上戰勝罕見疾病的堅強毅力,也使得他成為當今世界最具傳奇色彩的科學家之一。
霍金贏得的尊敬超越了學者的團體,超越了國界,甚至連教皇,也曾跪下來與霍金交談。
這是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40歲的霍金在輪椅上參加了一個宇宙學大會,會議的主辦地就在梵蒂岡,與傳統科學界觀點不同的教皇科學院主辦了這個宇宙學大會。霍金的宇宙論演講,與宗教觀念的「宇宙觀」自然有不一致的地方。會議中的一天,不常露面的教皇出面接見各國客人。教皇坐在高高的椅子上,客人從平台的一邊進入,跪倒在教皇面前,輕身的交談幾句,然後從平台的另一側離開。輪到霍金了,他駕駛著輪椅上了平台。這位幾天前談論過「無邊宇宙論」,也提出過無需造物主創造宇宙的人,與基督教的領袖面對面的在一起。對教徒來說,教皇就是上帝在地球的代表。在所有人的注視下,教皇離開座位,跪下來,使他的臉也霍金的臉在同一水平線上,兩人開始交談,所用的時間比其他人都長。最後,教皇站了起來,撣了撣自己長袍上的灰塵,微笑著與霍金告別。霍金的輪椅就緩緩的駛向了平台的另一邊。
他的另一本著作《果殼里的宇宙》,在2001年完成。在這本《時間簡史》的「姐妹篇」里,霍金引用了莎士比亞《哈姆雷特》中的台詞:「即使把我關在果殼里,我依然認為自己是無限空間之王。」
霍金的經歷告訴普通的我們,束縛你思考的,不可能是疾病,也不可能是別人,惟一的可能,就是你自己

⑼ 霍金幾次來中國 曾做過什麼報告

霍金第一次來中國是在1985年
http://it.sohu.com/20060619/n243818263.shtml
2002年,第二次來中國:
2002年8月18日下午3點,霍金再次來到北京參加國際數學家大會。霍金在北京作主題為「膜的新奇世界」科普報告。
2006年,第三次來中國
2006年,霍金第三次來到北京。他帶來的仍然是自己關於宇宙學最新的研究。他在人民大會堂向北京的公眾講述《宇宙的起源》———一直以來他所研究的最大的問題。

閱讀全文

與霍金來中國去哪個酒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998年印尼華人有多少 瀏覽:336
英國如何學習英語 瀏覽:604
和平精英國際服怎麼看敵人血量 瀏覽:144
英國做一次美甲多少錢 瀏覽:714
義大利面加奶油怎麼做 瀏覽:114
印尼長什麼樣子的 瀏覽:671
越共對越南統治如何 瀏覽:671
義大利和法國的商科哪個好 瀏覽:884
去印尼航班注意什麼 瀏覽:109
伊朗沙漠種什麼樹 瀏覽:824
印尼巴士怎麼接顧客 瀏覽:407
越南廚師工資一般多少 瀏覽:723
中國輸入病例一共多少例 瀏覽:78
越南黃花皇宮椅多少錢 瀏覽:820
印尼疫情人數有多少 瀏覽:507
印尼棺材怎麼樣 瀏覽:147
湖南和越南哪個發達 瀏覽:470
義大利人愛吃義大利面到什麼程度 瀏覽:301
越南涼山經度和緯度多少 瀏覽:691
印度麵皮怎麼做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