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古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能夠製造玻璃的
在現代日常生活中,玻璃是最為常見的普通材料,所以大多數人都認為玻璃向來就是廉價的普通之物,事實上,玻璃在歷史上曾是最昂貴的材料之一,直到吹製法發明之後,玻璃才逐步成為製作日常用品彎純的材料,在此前的二三千年的長久歲月里,玻璃一直是可與黃金和寶石比肩的奢侈品,只有少數上層顯貴才能享用。
中國春秋末年的「越王勾踐劍」,其劍格兩面其實有鑲嵌著含有較多小氣泡的淺藍色玻璃。只剩下兩塊了。這上面的玻璃塊不含鉛,只算是鉀玻璃。 戰國有名的玻璃器就是蜻蜓眼了,耐穗真正意義上的鉛鋇玻璃就是在戰國時期出現的。還有玻璃璧,玻璃劍飾,玻璃印章等。這個時期的玻璃器大多以鑲嵌形式作為器物裝飾,獨立器物較少。
⑵ 玻璃出現在哪個朝代
玻璃出現在清代。世界最早的玻璃製造者為古埃及人。玻璃的出現與使用在人類的生活里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從4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的遺跡里,都曾有小玻璃珠的出土。公元12世紀,出現了商品玻璃,並開始成為工業材料。18世紀,為適應制望遠鏡的需要,制出光學玻璃。1874年,比利時首先制出平板玻璃。1906年,美國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機,此後,隨著玻璃生產的工業化和規模化,各種用途和各種性能的玻璃相繼問世。現代,玻璃已成為日常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領域的重要材料。
應用有石英玻璃、硅酸鹽玻璃、鈉鈣玻璃、氟化物玻璃、高溫玻璃、耐高壓玻璃、防紫外線玻璃、防爆玻璃等。通常指硅酸鹽玻璃,以石英砂、純鹼、長石及石灰拍態羨石等為原料,經混和、高溫熔襲拍融、勻化後,加工成形,再經退火而得。廣泛用於建築、日用、藝術閉蘆、醫療、化學、電子、儀表、核工程等領域。
⑶ 中國古代是從哪個朝代開始有玻璃的
中國漢代的時候就已經有玻璃了。
玻璃的簡介
玻璃是非晶無機非金屬材料,一般是用多種無機礦物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輔助原料製成的。它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鹽復鹽,是一種無規則結構的非晶態固體。廣泛應用於建築物,用來隔風透光,屬於混合物。另有混入了某些金屬的氧化物或者鹽類而顯現出顏色的有色玻璃,和通過物理或者化學的方法製得的鋼化玻璃等。有時把一些透明的塑料也稱作有機玻璃。
玻璃的出現
世界最早的玻璃製造者為古埃及人。玻璃的出現與使用在人類的生活里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從4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的遺跡里,都曾有小玻璃珠的出土。
⑷ 中國的玻璃最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叫什麼
玻璃,在中國最早出現和生產的時間目前還沒有一個准確的定論,但自從周代以來的詩文傳志中經常出現以下名詞:「繆琳」、「火齊」、「琉璃」、「琅玕」、「頗黎」、「明月珠」,晉六朝記載中也出現了「玻璃」、「瑟瑟」,後人對此的註解多籠統地稱之為「不同種類的玉石」。
但聯系近些年來考古發掘中大量實物的出土及專家的具體分析,現普遍認為這些東西多與人氏滾造珠玉有所聯系。而其名稱則沒有一個嚴格地寬毀區分,多將半透明的稱為「璃」,透明的才稱「玻璃」。
中國發現最早的玻璃器始於春秋末、戰國初。這個時期的玻璃器數量少,品種單一,僅有套色的蜻蜓眼式玻璃珠和嵌在劍格上的小塊玻璃。戰國早期的玻璃器數量有所增加,仍以蜻蜓眼等小型珠飾為主。
戰國中晚期玻璃器的數量及品種增加,除了珠、管小型裝飾品外,增添了璧、劍飾、印章等典型中國式樣的玻璃器,這個時期一般的士和庶民也可以用玻璃器隨葬。
(4)中國的玻璃產於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1號楚墓出土的一把保存完好的青銅劍,劍長55.7厘米,寬4.6厘米,在此劍劍格的兩面鑲嵌了玻璃和綠松石,其中鑲嵌的玻璃塊僅存兩塊,呈淺藍色,半透明,內含較多小氣泡。兩塊玻璃形狀不同,一塊呈球冠形,另一塊形狀不規則,直徑都不足一厘米。
劍身上有八字鳥篆錯金銘文:「越王鳩淺(勾踐)自乍(作)用銓(劍)」,越王勾踐是春慎核備秋末越國的君王,在位之年為公元前497年至前465年,由此推斷越王勾踐劍上的玻璃製造年代不晚於春秋末年。解劍身上的兩塊小小藍色玻璃,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真正玻璃。
經科學測試和分析,越王勾踐上的玻璃主要成分為鉀鈣硅酸鹽,這種化學成分的玻璃是在古埃及和古巴比倫地區所沒有的,而中國原始瓷在燒成時溫度過高而流下來形成的透明釉滴,其成分恰是鉀鈣硅酸鹽,這種釉滴已是玻璃態物質,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古玻璃。
也由此可見,中國長江流域最早的古玻璃制備技術可能從原始瓷釉技術演變而來。
⑸ 中國玻璃窗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春秋末年。
根據考古發掘資料到目前為止我國最早的玻璃出現在春秋末年。勾踐劍上的藍色玻璃。湖北江陵望山1號墓出土的保存完好的越王勾踐劍震驚了學術界這把劍劍長55.7厘米劍首向外翻卷作圓箍形,內鑄十一道極細小的同心圓圈;劍身飾菱形暗紋近格處有二行鳥篆銘文:「越王鳩淺(勾踐)自乍(作)用聳(劍)」。
這把劍出土時寒光閃閃仍很鋒利最令研究中國古玻璃的學者驚喜的是,這把劍劍格兩面鑲嵌了玻璃和綠松石構成精美的圖案。鑲嵌的玻璃塊僅剩2塊呈淺藍色半透明內含較多小氣泡兩塊玻璃形狀不同,一塊呈球冠形另一塊形狀不規則直徑都不足1厘米。
越王勾踐是春秋末越國的君王,在位之年為公元前496年至前464年。越王勾踐劍及劍上鑲嵌的玻璃塊也應是春秋末年製造的。該劍上的玻璃塊經過質子X一熒光無損分析,從能譜圖上可以看出玻璃中含有一定量的鉀和鈣。由於測試手段上的原因,對鈉元素很難測出。所以不能確定該玻璃中是否含有鈉,但不含鉛是肯定的,應是鹼玻璃。
玻璃發展歷史:
世界最早的玻璃製造者為古埃及人。玻璃的出現與使用在人類的生活里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從4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的遺跡里,都曾有小玻璃珠的出土。
公元12世紀,出現了商品玻璃,並開始成為工業材料。18世紀,為適應制望遠鏡的需要,制出光學玻璃。1874年,比利時首先制出平板玻璃。1906年,美國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機,此後,隨著玻璃生產的工業化和規模化,各種用途和各種性能的玻璃相繼問世。現代,玻璃已成為日常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領域的重要材料。
3000多年前,一艘歐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滿載著晶體礦物「天然蘇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貝魯斯河上。由於海水落潮,商船擱淺了,於是船員們紛紛登上沙灘。有的船員還抬來大鍋,搬來木柴,並用幾塊「天然蘇打」作為大鍋的支架,在沙灘上做起飯來。
船員們吃完飯,潮水開始上漲了。他們正准備收拾一下登船繼續航行時,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來看啊,鍋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瑩明亮、閃閃發光的東西!」
⑹ 漢代玻璃是貴族奢侈生活的標志,中國最早出現的玻璃是什麼時候
漢代是沒有現老枝局在定義的玻璃的搭凱,只有玻璃的原始態產品琉璃。琉璃製品最初是陶瓷窯的不成功副產品(比正常陶製品石英砂含量高,燒制溫度高)因稀少和美觀而受追捧。
玻璃最初從宋朝時歐洲泊來品,清朝中期大量侍讓進口,工業化國產自上世紀二十年代才開始。
⑺ 中國玻璃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
中國玻璃從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書籍上記載玻璃仿拍被稱為「琉璃」,在古代就用玻璃製作成的球就叫「琉璃球」,但是琉璃在當時也非常少見,平常也只有少部分貴族才配有琉璃製作成的工藝品睜悉,他們也經備早羨常把琉璃裝配在隨身物品上。
⑻ 中國在哪一朝代的時候有了玻璃
宋朝的時候就已經有玻璃了。
從宋代詩人楊萬里的作品《稚子弄冰》中「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可見當時已經有玻璃了,這句話明正的意思是:輕輕敲打冰塊,發出穿林而過的響聲,當欣賞者正醉心於那穿林而過的響聲時,忽然卻聽到了冰塊落地的聲音,如玻璃破碎了一樣。
中國古代製造玻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只不過那時人們叫它琉璃。直到西方國家的玻璃傳入中國以後,才有了玻璃的叫法。
西方的玻璃是由鈉鈣元素組成的,而中國的琉璃所含的元素是鉛和鋇。最初製作琉璃的材料,是從青銅器鑄造時產生的副產品中獲得的,經過提煉加工然後製成琉璃。琉璃的顏色多種多樣,古人也叫它「五色石」。
到了漢代,琉璃的製作水平已相當成熟。但是冶煉技術卻掌握在皇室貴族們的手中,一直秘不外傳。由於民間很難得到,所以當時人們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還要珍貴。
約公元前1000 年前,中國製造出無色玻璃。公元12世紀,出現了商品玻璃,並開始成為工業材料。18世紀,為適應仿笑研製望遠鏡的需要,制出光學玻璃。
此後,隨著玻璃生產的工業化和規模化,各種用途和各種性能的玻璃相繼問世。現代,玻璃已成為日常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領域的重要材料。
(8)中國的玻璃產於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中國的玻璃發展歷史已有兩千多年,不同時期的歷史文獻對它有不同的稱謂。
1、「璆琳」,出現在戰國時代的《尚書·禹貢》中。璆琳本意為美玉,古人借其稱呼似玉的玻璃。
2、「琉璃」,琉璃這一名稱一直沿用到明代,有些地區現在還在使用。而今「琉璃」一詞多用於建築琉璃瓦及瓦頂琉璃飾件。
3、「葯玉」顧名思義,即如熬葯般燒煉出來的像玉一樣的玻璃。
4、「瓘玉」,根據《元史·百官志》記載,元代設瓘玉局,為宮廷監制玻璃器的機構,故而瓘玉局製造的玻璃稱為瓘玉。
5、「罐子玉」,明·曹昭《格古要論》將玻璃稱為「罐子玉」。
6、激大悔「料」,明清時期北京流行的稱謂。大概因為北京不產玻璃,需從外地購買玻璃料,之後再加工成器,故而將玻璃稱為「料」,相沿成習,至今仍有這種稱呼。
⑼ 中國使用透明玻璃做窗戶起源於什麼時候
中國使用透明玻璃做窗戶是在清朝雍正年間。
1、由廣州十三行進口外國貿易商品時傳入的,當時由於運輸條件的限制,只有王侯將相級別的人物才能用的起。
2、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清朝末期,洋務運動的興起,我國正式開始生產玻璃,到這時,玻璃製造業才正式在中國紮根,玻璃窗也是由此時正式生產。
⑽ 玻璃是哪個國家發明的中國什麼時候開始廣泛使用玻璃
世界最早的玻璃製造者為古埃及人。玻璃的出現與使用在人類的生活里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從4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的遺跡里,都曾有小玻璃珠的出土。
雍正年間,廣州的對外貿易日漸繁榮。每年夏秋之際,計有進二十條西洋貿易大船到港,分別來自英國、法國、荷蘭,奧地利和瑞典。這些大船前來購買中國的茶葉、瓷器和絲綢,雖然船上帶來的基本上都是白銀,一般是三至五噸重的西班牙銀幣,但是也有一些西洋物產,比如呢絨,鍾表等,其中有一樣比較特別的物產,就是玻璃。
玻璃是非晶無機非金屬材料,一般是用多種無機礦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鋇、石灰石、長石、純鹼等)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輔助原料製成的。它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
普通玻璃的化學組成是Na2SiO3、CaSiO3、SiO2或Na2O·CaO·6SiO2等,主要成分是硅酸鹽復鹽,是一種無規則結構的非晶態固體。廣泛應用於建築物,用來隔風透光,屬於混合物。另有混入了某些金屬的氧化物或者鹽類而顯現出顏色的有色玻璃,和通過物理或者化學的方法製得的鋼化玻璃等。有時把一些透明的塑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也稱作有機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