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全世界銀元的存世量是多少中國呢
全世界銀元的存世量要超過1000000億枚;國內要超過100億枚;真品喜歡就可以當一個品種收藏!
B. 銀元存世量還有多少
這是一個無法准確回答的問題。如果你要問,當年銀元的總發行量還有人可以告訴你。1935年,國民政府推行法幣政策以後就再沒有發行銀元。只不過,銀元一直在流通。一直到1951年後,人民幣完全取代銀元。
銀元不同於紙幣,紙幣本身沒有價值。政府用足夠的准備金(黃金、白銀、外匯)發行流通貨幣。是國家靠信譽賦予它的價值。金幣、銀幣本身是貴金屬,自身擁有很高的價值。所以,不同國家歷漏發行的銀幣可以互通有無。清朝末年,在中國流通的外國銀幣有11億枚左右。其中鷹洋3億枚以上。
1914年——1928年的十五年間,北洋政府一直在大量發行袁大頭。據民國財政部門統計,面值壹圓鑄幣發行量就高達7億5000萬。僅次於袁大頭的是民國22年、23年船洋。其中22年船洋發行量4600萬枚,23年船洋9800枚,另有3000萬23年船洋於1948年美國造幣廠鑄造。尚未運到中國,國民黨就已退往台灣。這3000萬枚沒有流通的23年船洋就被運往台北中央銀行,一直保存至今。在1949年,國民黨運往台灣的總財產摺合黃金700兩,其中銀元數量在3000萬以上(當然,這是從大陸運來的,不是從美國運來的)。
至於孫中山開國紀念幣——小頭的數量,沒有具體的官方記載。從目前銀元的價格來看,小頭的肢稿爛數量要超過23年船洋,在1億5000萬枚以上。
1934年,美國實行有利於自身利益的白銀收購法案,只是中國銀元大量外流。一年多的時間里,僅僅上海一地,就有超過2億元銀元出口都歐美。這使得中國出現了嚴重的銀荒。正因如此,國民政府推出了法幣政策。從此,銀元名義上不再是法定貨幣,並且不再發行銀元。政府以壹圓法幣兌換壹圓銀元,很快,國民政府掌握了大量白銀。據1990年版初中歷史課本上提供的關於1935年金融改革的資料。1935年政府掌握銀元33億圓,這都是從老百姓手中收兌來的。
1948年底,人民幣誕生。隨著國內物價趨於穩定,1951年銀元正式推出流通。老百姓可以持有黃金和白銀敬滑,不過,不能在最為貨幣流通。 目前,除了個人收藏家、商家手中握有大量銀元外,在1949年是國家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收兌的一部分銀元,數量也不會超過500萬枚。
至於,現在存世有是多少,根本無法統計,但是有一點,總數不會超過1億枚。
C. 中國古代銀幣有哪些
中國古代的銀鑄貨幣。至遲在春秋戰國時期就產生了具有一定形狀的銀鑄貨幣。20世紀60年代中期,湖北江陵楚墓出土了外包金銀箔鉛餅的殉葬冥幣,說明楚國已經使用了圓餅形式的銀鑄幣。1974年在河北戰國時中山國遺址發掘出銀質貝幣 4枚。同年在河南省扶溝縣古城村出土了18塊銀布幣,其中空首布 1塊,平首布17塊,均為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銀鑄貨幣。中國的銀質貨幣分銀兩和銀圓 2種。銀圓系近代仿外國銀圓的產物。銀兩是中國古代的秤量貨幣,要檢驗其成色,秤定其重量,確定其價值後,才能充當貨幣使用。它的形制與規格,隨時代不同而異。主要有棒(鋌)、圓餅形、扁平(鋌)、馬蹄形、船形、秤錘形等形狀。宋以前多稱為鋌,宋改稱為錠,元以後總稱為元寶。
漢代 漢代的銀幣,多在賞賜、租稅、贖罪、珍藏,或與外國通商時使用最早見於官方文獻的法定銀幣是漢武帝元狩四年 (公元前119)鑄造的白金三品,以銀錫合金為幣材,質色純白。第一種為圓形龍幣,上有龍紋,叫做「白選」,重八兩,每枚價值四銖半兩銅錢三千文。另一種為方形馬幣,上有馬紋,重六兩,值五百。還有一種為橢圓形龜幣,以龜甲為幣紋,重四兩,值三百,但它是「虛幣」,不久即廢。西漢末期,王莽於居攝二年(公元7)開始實行幣制改革,發行了「銀貨」二品,「普通銀」每流八兩,值錢一千文,「朱提銀」每流值錢一千五百八十文。
魏晉至隋戚絕代 銀幣已在一定范圍內使用,如在南北朝晚期的內地貿易中,用銀幣作大額支付的已越來越多。這一時期銀幣的主要形式有銀鋌、銀餅等。1955年在南京光華門外黃家營5號六朝墓出土有銀五銖2枚,是仿照銅錢而制,可能並非用於流通。
唐五代 白銀已出現正式進入流通的趨向。有些大額支付都用白銀,其他如租稅、賞賜、進奉、布施齋僧、軍費歲計官俸贖罪、饋贈、賑恤救災、債務等等,也有時用白銀,尤其在嶺南交廣地區,「買賣皆以銀」。唐、五代銀幣有鋌、餅、鈑、笏、筍、船形和銀錢等。1970年在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了銀質「開元通寶」 421枚,當時大概還不是通貨。此外還出土了安庸調銀餅等,繫上貢的租稅性質銀兩。1956年陝西西安大明宮又出土了苗奉倩、楊國忠進奉的五十兩大銀鋌。1962年陝西藍田縣關村廟還發現一塊「壹鋌重貳拾兩」的小銀鋌。這些銀鋌多在面背刻鑿有陰文,內容是進貢人的姓名官銜、年份及事由等。
宋代 銀幣已成為國家法定貨幣的一種,民間與官方普遍使用,不受區域的限制,通行全國,也是當時紙幣的兌現基金。但白銀在宋代尚未充分獲得價值尺度及流通手段這兩種基本職能。宋代白銀的形式有多種,最普通的是錠,有大小幾種。大錠重五十兩,小錠則重量高游姿不等,有二十五兩、十二兩許、七兩許、三兩許等。大錠兩端多呈弧狀,束腰形,上鏨文字,記有地名、用途、重兩、官吏、匠人姓名等。宋代銀錠已屢有出土。1955年湖北黃石市石寨山出土了 293件,大小不等,總計約重達3400兩。1958年內蒙古昭烏達盟巴林左旗也曾出土了5件。
此外,宋代宮廷還鑄造過許多金銀錢,作為冥錢殉葬、賞賜饋贈及娶親時的撒帳錢或洗兒錢等,湖南長沙出土的「慶元通寶」銀錢及傳世的「太平通寶」銀錢均屬此類。
金代 章宗承安二年(1197)曾鑄造「承安寶貨」銀幣,自一至十兩分為 5等,每兩折錢二貫。這是中國有法定計數銀幣的開始。金朝民間多以銀論價,交易完全用銀1981和1985年在黑龍江省先後發現了5枚金代「承安寶貨」銀錠,面值均為一兩半,重59.3克,字跡、庫部押記及形制幾乎完全相同。此外,還發現過正隆、大定、奉和年間的銀錠。
元代 白銀的貨幣作用日趨發展,不僅借貸、俸餉、爵賞、賜功、勞務報酬、大宗交易及稅收用銀,物價也以銀來表示,甚至發行紙鈔的准備金也用白銀,以銀為本位。這時期白銀已經確立了它的貨幣地位,成為元代民間的通貨之一磨瞎。其形式仍以錠為主,呈扁平砝碼狀,大的五十兩,上面多陰刻地名、監納、庫使、庫副、提舉司、秤子、銀匠等名稱。至元三年(1266)開始將銀錠稱為「元寶」。另外,元代還曾鑄造過「大朝通寶」「至元通寶」、「元貞通寶」銀錢及一種寺廟所造的供養錢等。
明代 英宗即位(1436)後,白銀已體現出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這兩種基本的貨幣職能。嘉靖時,用銀就更為普遍,當時的田稅、徭役、商稅、鹽稅、關稅和其他稅收,都一律折銀徵收官俸和國庫開支也用銀支付。明代後期不但大宗交易用銀,而且連小生意也都用碎銀交易。這時白銀最終排擠了紙幣,並取代銅錢,成為流通中的主要貨幣,形成了以銀為主、以銅錢為輔的銀、錢並行的貨幣制度。明代銀幣的形式仍以銀錠為主,最大的錠重五百兩,一般元寶仍重五十兩,還有各種小銀錠和碎銀兩。大錠上都鑄印有鑄造地名、重量及工匠姓名,小錠上有時還鑄印有年號及地名。另外,明代還鑄有大小不同的銀錢,如「永樂通寶」、「萬曆通寶」、「天啟通寶」及萬曆年間的各種「礦銀」等。明代的各種大小銀錠,傳世和出土的很多。
清代 銀兩已成為法定的本位幣,銀兩與制錢具有主輔關系。銀兩作為本位幣的地位,到1933年廢兩改元時才被取消。清朝銀幣的名稱和形式,種類繁多,各地銀幣也有自己的名稱。大體可分為 4種:第 1種是元寶,俗稱寶銀,呈馬蹄形,重五十兩;第 2種是中錠,多為錘形,重約十兩,又稱小元寶;第 3種是小錁或錁子,形似饅頭,重一、二兩到三、五兩,也叫小錠;第 4種是散碎銀子,有滴珠、福珠等名稱,重量在一兩以下。
清朝晚期,由於外國銀圓大量流入,充斥市場,為了抵制洋圓,挽回利權,兼以補銀兩與制錢之不足,始自行仿鑄銀圓。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各朝,在福建、台灣、浙江、上海、湖南等省,先後仿鑄了各種式樣的「銀餅」和「銀錢」。光緒八年(1882),吉林省首先用新式機器試鑄過銀圓,稱為「廠平」,不久即廢,未正式通用。光緒十四、五年間(1888~1889)兩廣總督張之洞奉命在廣東創辦錢局,購置機器,鑄造「龍洋」,各省見有利可圖,紛紛效仿,均先後設廠,自鑄本省的「龍洋」。宣統二年(1910),頒布「幣制則例」,規定銀圓為本位幣,單位為圓。清代銀圓面有「光緒元寶」、「宣統元寶」或「大清銀幣」字樣,背刻鑄蟠龍紋圖案。每枚重庫平七錢二分,含純銀 9成。在流通中按個計數使用。據統計,清末鑄銀圓總計達 2.8億枚。
D. 有錢幣專家說銀元存世量也就幾十萬枚了,而清代銀元也就不過1-2萬枚了,是這樣嗎
了解銀元,就得從頭開始。首先我要告訴你的是,銀元的數量肯定不止幾十萬。近代中國,市場上流通過的所有銀元,包括外國銀元,有一千多種。從清朝末年的龍洋,到民國時期的袁大頭、開國紀念幣;從西班牙銀元柱洋,到後來的鷹洋、坐洋、站洋。 據統計,袁大頭的發行量在7.5億枚以上,船洋的數量在1.6億左右,開國紀念幣在1億枚左右。二十世紀初,在中國流通的銀幣有11億枚,其中有三分之一是鷹洋。其他銀元更是數不勝數,1948年,國民政府委託美國造幣廠鑄配脊拆造了3000萬枚民國23年版船洋,大部分沒有流通,現存於台灣銀行。其實,銀元現在主要掌握在銀元商手裡,因此,培棗不野猜要輕易相信市場上的傳言 。所謂的專家,可以說都是一群無恥的投機商。
E. 中國四大洋是哪四個
中國沒有四大洋,中國的四大海洋: 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世界上四大洋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太平洋總面積18134.4萬平方公里,相當於10個南美洲,18個中國,佔地球表面積35.6%,佔世界海洋面積近1/2,平均水深3940米,海水太平洋體積72370萬立方公里。太平洋佔世界海洋面積的49.8%幾乎一半。
東西最寬19900公里,南北最寬15900公里。北有白令海峽與北冰洋相通,東有巴拿馬運河,麥哲倫海峽,德雷克海峽溝通大西洋,西經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和龍目海峽,西南印度洋海丘,托萊斯海峽,帝汶海等溝通印度洋。
大西洋:大西洋總面積9431.4萬平方公里,南北長15742公里,東西寬約6852公里,佔世界海洋面積的25.4%,平均水深3575米,大西洋海水體積33717萬立方公里。相當於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四洲面積的總和。
印度洋:印度洋總面積7411.8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海洋面積的21.1%,面積居第三位。平均水深384印度洋0米,僅次於太平洋,位居四大洋海洋深度第二位,其最深處在阿米蘭特群島西側的阿米蘭特海溝底部,深達9074米。海水體積總計29195萬立方公里。
北冰洋:北冰洋總面積1225.7萬平方公里,面積最小。比南極洲1400萬平方公里小近200萬平方公里北冰洋。北冰洋最寬約4233公里,最窄處1900公里。
(5)中國有多少個銀元擴展閱讀
北冰洋的冰正在漸漸減少,多年來在北極上空的臭氧層也有季節性的破洞。北冰洋冰的減少會使地球的反照率下降,可能在全球暖化上有正回授的效應。研究發現北冰洋在2040年時會完全沒有浮冰,是人類歷史中頭一次出現這樣的情形。
北冰洋溫度的提高會造成大量的融冰水進入北冰洋,也許會破壞全球的溫鹽環流,可能會造成全球氣候的嚴重影響。若北冰洋浮冰減少及海平面上升到一定程度,在水域上的氣旋(例如2012北極大氣旋)效應會變大,海水也可能會破壞河岸上的植物,風暴潮也會更強烈。
F. 中國近代發行了多少銀元和銅元
一共大約幾百億枚,你想想,蔣介石離開大陸就帶走銀元三億枚,
G. 銀元的存世量究竟有多少
很多人認為存世海量,其實所剩無多了,從以下幾個關於銀元數量的統計數字,大體可以判斷一下還有多少存世量。
一、大頭鑄造前(1889-1914)各種銀元的數量2-2.2億元
據《銀行周報》統計,自光緒十五年張之洞在廣東開鑄銀元,到1913年底時,全國共鑄銀元約2.2億元,另有資料記載在1915年初開鑄新幣時,森談時人調查應改鑄的舊幣數額為:銀元206 028 152枚。
二、北洋政府時期(1914-1928)各種銀元的數量11-13億元
《北洋政府時期銀元鑄毀數目表》統計,至1928年各廠已鑄銀元(袁大頭)約為10.7億元。加上沒有銷毀的清末銀元總數推算不會超過13億元,因為鑄造新幣特別是作為國幣需要幣制統一,需要回收舊幣改鑄,這也是《國幣條例》規定銀色90%,而實鑄89%的原因所在,成色高則新幣會被收藏或者私毀而無法流通。
三、國民黨時期法幣改革前(1928-1935)各種銀元的數量15-17億元
1927年北伐戰爭勝後,國民黨政府停鑄「袁頭幣」,改鑄孫中山像開國紀念幣,俗稱「小頭」,交由杭州、南京、天津、浙江、四川等造幣廠鼓鑄。具體數字不詳,據當時全國最大的天津造幣廠資料載鑄造了9000萬枚,以各造幣廠與天津造幣廠的造幣能力推算,總數約在3億以內。
1933年後國民黨政府「廢兩改元」,回收舊幣由上海中央造幣廠統一改鑄船洋,在1933-1935年間船洋生產147,442,329枚。
《銀行周報》估計:中國鑄造銀幣總數1,627,225,000元,外幣在中國流通之估計數80,000,000元,中國流通銀幣總數1,707,225,000元。
四、廢除流通後至建國前(1935-1949)各種銀元的存世量5-5.6億元
1934年美國公布《白銀法案》,實行高價收購白銀政策,造成中國銀元大量外流,據《中國近代經濟簡史》載,上海存銀(佔全國存銀的30%)由5.47億元降至2.76億元,銀根驟緊企業倒閉,國民黨政府被迫進行幣制改革,發行紙幣,廢除銀元流通,以後銀元大量出口美國,至1938年日本封鎖止,累計出口白銀10億4450萬元,這個數字只是正常官方統計,還不包括日本控制下的大量走私,羨春尺當時中國流通領域銀元與銀錠的比例大約是8:1,絕大部分銀元和銀錠在這個時期被美國銷毀了,變成了美國的國家儲備。
1935年法幣改革時,國民黨政府回收了民間大約3億銀元,至1948年國民黨政府再次改革幣制時,估計國內尚存銀元5.5億元,發行「金圓券」又回收銀元約20%。
1949年國民黨政府遷台前又恢復銀本位制,並重新製造及發行與二十三年版船洋形式原完全相同之銀元,委託美國及上海等地共鑄造約有4360萬枚。
1949年國民黨遷台帶走約3200萬枚銀元(另一種說法是5500萬枚),不包括50萬高官富豪等遷台的個人攜帶。
五、現在能夠見到的銀元存世量不足8000萬
建國後政府徹底禁止銀元流通,長時間大量回收,有人說據銀行統計累計回收了4.8億元,那麼能夠在收藏領域見到的銀元已經不足1億了,可能在5000萬至8000萬之兄高間,地方私鑄和後鑄三角元數量不多,不足以影響銀元的總體稀缺程度,也缺乏統計數字。
建國後的銀元回收比較徹底,人民政府為了維護人民幣的地位,徹底禁止了銀元作為貨幣流通,並長時期通過低價回收,人為壓低銀元的價值,使群眾感覺銀元即不能當錢使,又沒有多大收藏價值,差不多都被政府回收了,改革開放以後,殘存的一些銀元又被毀成了各種銀飾品,民間所剩無幾。至於政府回收後的銀元去向不得而知,沒有可供研究的資料,網上有的帖子說回收了約4.7億枚,多數被用作工業原料了。現在還在民間的銀元5000萬枚左右,最多不會超過8000萬枚,經過2010年一輪掃貨,銀元價格翻了兩番,這個事實也無可爭議的說明民間的銀元已經所剩無幾了。
H. 中國十大珍稀銀元
中國十大珍稀銀元:
1.奉天癸卯一兩
北洋光緒元寶系列中,庫平一兩於1907年北洋(直隸)鑄幣,前期試鑄了數千枚,但因為「兩」制銀元已不符合時代背景,終被「元」制(庫平七錢二分)取代,此後陪鄭大量回爐重造,存量鳳毛麟角,歷來都是清代機制銀幣大名譽品。
I. 雙龍銀元一共有多少個
一兩雙龍戲珠銀元是由清政府度支部設計和正式鑄行的清代標准銀幣之一。清朝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度支部天津造幣總廠鑄造。
雙龍戲珠銀元是湖北雙龍一兩銀元,因為背部有雙龍戲珠圖,所以叫雙龍戲珠銀元。因為當初的錢幣制度使得市場上銀元數量大增,另一方面又使本來就很復雜的貨幣單位更加混亂,即重量、成色不一,市價高低不同。所以湖廣總督張之洞極力主張改鑄一兩制為銀元單位,並被許多督撫贊同,戶部也採納,這才有了雙龍戲珠銀元。
於是,光緒三十年(1904年)張之洞在湖北開鑄了一種大清銀幣,重庫平一兩(37克),背面為雙龍戲珠圖。分為大字和小字兩種版式。依照《中國硬幣標准目錄》的記載,這種雙龍戲珠銀元鑄量為64.8萬枚。一枚湖北省造的大清銀幣,正面寫著「光緒三十年湖北省造」,「庫平一兩」,背面中間是「壹兩」,「壹兩」外面是雙龍戲珠圍成的團狀圖形,還有英文「HU-PEHPROVINCE」、「ONETAEL」。這枚雙龍戲珠銀元因字體大小不同分為「大字版」和「小字版」。
銀幣正面中央圓攔數圈內鐫「光緒銀幣」四個字,圈外左右兩側分鐫「丁未」二字和一輪粗對雙龍戲珠(壽字)圖案。銀幣背面中央鐫「一兩」二字,兩側鐫雙龍戲珠圖案,兩條龍的背部和龍腹部分別鐫有三團雲朵,下端鐫海浪圖案。正面和背面的龍圖造型完全不同。此款光緒元寶發行量極少,丁因為鑄額小,傳世稀罕,大多數民間藏家沒有見過實物,極具收藏價值。
一兩雙龍戲珠銀元收藏價格
2003年納高雙龍戲珠銀元478萬元
2006年香港佳士得 雙龍戲珠銀元504萬元
2001年 納高 雙龍戲珠銀元438萬元
2004年 中國嘉德拍賣 雙龍戲珠銀元簡桐首418萬元
2007年誠軒 雙龍戲珠銀元407萬元
2009年中國嘉德拍賣 雙龍戲珠銀元價格685萬元
2011年納高 雙龍戲珠銀元573萬元
2008年 納高 雙龍戲珠銀元472萬元
2012 納高 雙龍戲珠銀元670萬元
2014 香港蘇富比 雙龍戲珠銀元773萬元
2014 香港蘇富比拍賣 雙龍戲珠銀元價格860萬元
J. 中國有幾個大洋
中國有七大洲四大洋,分別是亞洲、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七大洲指地球陸地分成的七大陸地部分,即亞洲(全稱亞細亞洲)、歐洲(全稱歐羅巴洲)、北美洲(全稱北亞美利加洲)、南美洲(全稱南亞美利加洲)、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大洋洲與南極洲。
四大洋是地球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的總稱。在通俗的說法中,也用四型神派大洋泛指地球上所有的海洋。四大洋的海洋面積為36100萬平方公里,其中,太平洋佔49.8%,大西洋佔26%,印度洋佔20%,北冰洋佔4.2%。太平洋最大,北冰洋最小。
七大洲四大洋記憶方法:
七大洲:
以中國地圖為中心進行卜賀記憶:中國是屬於亞洲國家,在地球的北半球上,太平洋的西岸,所以,我們首先記住的大洲就是——呀(亞洲)!以中國為中心哦!就是「亞洲」。
中國地圖的雞尾最漂亮,所以,我們漂亮的羽毛對著的方向就是愛喝雞尾酒xo(歐洲)的文明發達的「歐洲」。西藏和雲南在雞屁股地方,所以,下蛋的地方「非(非洲)人類願意居住的地方」,稀臟稀臟的方位就是貧瘠落後的「非洲」。
雞頭靠北,直對著的方向是文明富裕的「北美洲」,北美洲下方就是「南美洲」。兩只雞腿踩著的方向就是以群島為主的「大洋洲」,大洋洲下面靠近南極圈的是冰天雪地的「南極洲」。
四大瞎好洋:
開著汽車向前走,四個車輪(上面:上左輪亞洲,上右輪北美洲。下面:左下輪大洋洲,右下輪南美洲)中間夾的是「太平洋」,向左開,印度下面是「印度洋」,再向左開進入「大西洋」,轉彎往北極圈開就是「北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