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國的國徽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內容為國旗 、天安門、齒輪和谷穗,象徵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
1950年6月18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及對該圖案的說明。同年9月20日,毛澤東主席命令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1)中國國徽是哪個省市的擴展閱讀:
1991年3月2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以法律的形式進一步規范了國徽的使用,該部法律已經於1991年3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41號公布,並於1991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對國徽的使用場合做出了詳細的規定。其中,應當懸掛國徽的機構包括:
1、縣級以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縣級以敬灶上各級人民政府;
3、中央軍事委員會;
4、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桐蘆人民法院;
5、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
6、外交部;
7、國家駐外使館、領館和其他外交代表機構;
8、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可以懸掛國徽,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亮輪扮況規定。
❷ 什麼地方有國徽
縣級以上各級人大常委會、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臘亂中央軍委、陵局液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檢察院、外交部、國家駐外使館、領館和其他外交代表機構,均應當懸掛國徽。
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也可以懸掛國徽。另外,在天安門城樓、人民大會堂、縣級以上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會議廳、各級人尺物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廳、出入境口岸的適當場所也應當懸掛國徽。
(2)中國國徽是哪個省市的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間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谷穗和齒輪。麥稻穗、五星、天安門、齒輪為金色,圓環內的底子及垂綬為紅色,金、紅兩種顏色在中國是象徵吉祥喜慶的傳統色彩。
天安門象徵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齒輪和麥稻穗象徵工人階級與農民階級;五顆星代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站起來了。
參考字來源:中國網- 哪些地方可以懸掛和使用國徽?
❸ 什麼地方有國徽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國徽在下列機關懸掛:
1.中央機關: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及其直屬機關。
2.地方機關:各大行政區人民政府(軍政委員會);民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省市縣人民政府及人民行政公署。
3.駐外國使館及領事館。
二、國徽之懸掛:
1.國徽應懸掛於機關大門上方正中處;
2.國徽之懸掛於禮堂者,應懸掛於主席台上方正中處。
二、國徽早旅之其它使用:
1.中央人民政府頒發的有關榮譽之文書證件(如獎狀、勛章及獎章證書等),外交文書(如國書、條約及全權證書等)及外交部所發各種護照之封面,均加印國徽;
2.外交部及駐外各使領館所用之鋼印、戳記中間應雕刻國徽:正式公文用紙應加印國徽;
3.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政務院總理及外交部長與駐外各使館館長以職位之名義對外所用信封、信箋、請柬等上面,均加印國徽;
4.外交部及駐外各使領館得於外交官制服、信封、信箋及其它器具用品(如餐具、文具等陸鉛凳)上之適當地方,激碧加印或鑲嵌國徽,其詳細辦法,由外交部擬定經政務院核准後施行;
5.除以上列舉外,如尚有其它必要用途時,由使用機關報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辦公廳批准後,始能使用。
四、國徽不得用於下列場合:
1.私人婚喪慶吊禮節中的點綴;
2.工商業品的標記、裝飾、廣告、圖案;
3.機關、學校、團體的證章、紀念章及其它徽章;
4.日常生活的陳設布置。
❹ 中國的國徽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間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谷穗和齒輪。
圖案含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上的圖案均有其象徵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徽象徵著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
四顆小五角星環繞一個大五角星,象徵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全國人民的大團結;齒輪和麥稻穗象徵著工人階級領導下的工農聯盟;天安門則體現了中國人民的革命傳統和民族精神,同時也是我們偉大祖國首都北京的象徵。國徽在顏色上用正紅色和金黃色互為襯托對比,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吉壽喜慶的民族色彩和傳統,既庄嚴又富麗。
使用場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對國徽的使用場合做出了詳細的規定。
其中,應當懸掛國徽的機構包括:
(1)、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各級人民政府。
(3)、中央軍事委員會。
(4)、各級監察委員會。
(5)、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
(6)、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
(7)、外交部。
(8)、國家駐外使館、領館和其他外交代表機構。
(9)、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有關機構、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有關機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國徽
❺ 中國國徽在哪裡懸掛
法律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國徽在下列各機關懸掛:(1)中央機關: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及其直屬機關。(2)地方機關:各大行政區人民政府(軍政委員會);民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省、市、縣人民政府及人民行政公署。(3)駐外國使館及領事館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並高沖和國國徽法》
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和標志。
一切組織和公民,都應當尊重和愛護國徽。
第四條 下列機構應當懸掛國徽:
(一)縣級以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二)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
(三)中央軍事委員會;
(四)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
(五)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
(六)外交部;
(七)國家駐外使館、領館和其他外交代表機構。
鄉、民念辯族鄉、鎮的人民政府可以懸掛國徽,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規定。
國徽應當懸掛在機關正門上方正中處。
第五條 下列場所應當懸掛國徽:
(一)北京天安門城樓,人民大會堂;
(二)縣級以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會議廳;
(三)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絕殲判庭;
(四)出境入境口岸的適當場所。
❻ 中國國徽出自誰手
中國國徽出自清華大學的設計組(包括了梁思成、張仃、張光宇等當時在國內外有巨大影響的設計師以及賀嗣昌等工藝美術設計的新秀)
清華大學營建系林徽因、莫宗江於1949年10月23日提交了其主持設計的國徽圖案,並由鄧以蟄、王遜、高庄、梁思成提供參考意見。由大孔玉璧和五星、齒輪、嘉禾、國名組成,顏色用金、玉、紅三色,國名字體用金色漢八分書。
整體圖案組織成漢鏡的樣式,象徵光明。紅綬象徵革命,紅綬穿過小瑗襪態的結象徵「革命人民大團結」,其皺褶模仿南北朝造像。
1950年6月17日氏肆,梁思成、林徽因(二人是夫妻)帶領的清華大學營建系國徽設計小組提交了第二稿設計方案,將金色五星、天安門作為主體圖案,選擇紅、黃兩色為國徽的基本色彩。
1950年6月20日,第一屆全國政協國徽審查會議對兩設計組提供的候選方案進行審議,多數代表贊同清華大學小組的設計,並決定以該方案為基礎製成國徽。清華大學設計組後將此方案放大,提交第一屆全國政協第二次會議審議。
1950年6月23日,第一屆全國政協第二次會議通過決議,同意國徽審查組報送的清華大學設計組國徽方案。
(6)中國國徽是哪個省市的擴展閱讀
1、梁思成
(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貫廣東新會,生於日本東京,畢生致力於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和保護,是建築歷史學家、建築教育家和建築師。
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參與了人民英雄紀念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等作品的設計。
2、林徽因
漢族,祖籍福建閩縣(今福建福州),出生於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詩經·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後因常被人誤認為當時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為「徽因」。
林徽因是中國近現代傑出的建築師、詩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之一、建築學家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❼ 哪些地方有國徽
我來總弊備結全面點吧,希望能幫到你:
我國的執法機關的大門上都有國徽:公安局.法蠢隱院.檢察院.司法局.勞教勞改局.國家安全局.行政執法局等,各級法院的審判庭都有國徽懸掛。這些執法部門的工作人員所戴的帽子上也有國徽,另外
國家機構,部隊、警察及相關組織的服飾,人民幣上也有。
國徽的意義及來歷:
國徽是國家的標志和象徵。國徽的圖案和使用辦法,由憲法或專門法律規定。
當國徽懸掛在各級政府機關大門正上方或會場主席台帶卜廳正上方時,每一個人都會感到它是那麼崇高,那麼莊重;當人們看到為祖國爭得榮譽的我國運動員身穿飾有國徽圖案的運動服,站在領獎台向觀眾致意時,更覺得它是那麼端莊、美麗,深深感到作為一個中國人是多麼自豪、幸福……
金光閃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是怎樣誕生的呢?
准確地說,國徽是集體創作的成果,是許多專家、學者集體智慧的結晶。
1949年7月,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為了迎接新中國的成立,在《人民日報》登出了向全國徵求國旗、國徽及國歌詞譜的啟事,明確提出對國徽設計的要求是:甲、要有中國特徵;乙、要有政權特徵;丙、形式要庄嚴富麗。
全國各界人士紛紛投身於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工作之中。同時,受中央之命,負責徵集國徽圖稿的清華大學營建系和國立北平藝專(1950年改為中央美術學院)都成立了國徽設計小組。截止1949年8月20日,共收到國內及海外華僑寄來的國徽稿件一百一十二件,圖案九百幅。這些稿件和圖案雖各具特色,但都有不足之處,故都未被採納。因此,在1949年9月下旬的政協全體會上,只通過了國旗方案和國歌詞譜,沒有公布國徽方案。
後來,全國政協第一屆委員會決定邀請清華大學營建系和中央美術學院分別組織人力對國徽方案進行設計競賽。
其中,清華大學營建系國徽設計組由我國著名建築學家、營建系主任梁思成教授擔任組長,成員有梁思成先生的夫人、建築學家林徽音、畫家李宗津、中國建築專家莫宗江、建築設計教師朱暢中、汪國瑜、胡允敬、張昌齡以及研究中國古建築的學者羅哲文等。
中央美術學院國徽設計組由著名工藝美術家、教授張仃、張光宇、周令釗、鍾靈等組成。
為了趕在1950年的國慶節掛上新國徽,兩個設計組的專家和學者們,對各種構思和設想認真推敲,反復研究。梁思成、林徽音兩位先生抱病參加設計工作。大家懷著極其興奮的心情,決心拿出最美好的設計,為祖國增光。
根據政協國旗、國徽審查小組提出的要求及各界人士提出的意見,並比較了所有設計方案,兩個國徽圖案設計組最後確定了國徽圖案有如下內容:
用齒輪、麥稻穗,五星、綬帶作為題材,體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聯盟政權和全國人民的大團結。
把天安門作為題材的一部分設計進去,用以代表「五四」民主運動發祥地、新中國的誕生地,以天安門作為民族精神的象徵。
我們的國徽上的麥稻穗,是誰提議畫進國徽圖案里的呢?
1942年冬天,山城重慶,寒風陣陣,宋慶齡同志在她寓所,為歡送董必武同志返回延安而舉行茶話會。周恩來同志和鄧穎超也應邀出席。茶桌上擺著重慶近郊農民送來的兩串顆粒飽滿的禾穗,被爐火映照得金光燦燦。這時有人贊美這禾穗真象金子一般。宋慶齡說:「它比金子還寶貴。中國人口百分之八十都是農民,如果年年五穀豐登,人民便可豐衣足食了。」周恩來同志撫摸著飽滿的禾穗,意味深長地說:「等到全國解放,我們要把禾穗畫到國徽上。」果然,全國解放以後,他沒有忘記自己在那次茶話會上的講話,在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時,他建議要把麥稻穗畫上去。
兩個國徽圖案設計組除了確定了上述圖案內容,清華設計組還從「中國特徵」這一要求出發,在圖案的色彩上決定使用紅、金二色:紅色體現我國吉壽喜慶的民族色彩傳統,金色體現華貴富麗。金、紅相間,互為襯托,更增加了圖案的瑰麗色彩。
為了使國徽從形式上更庄嚴、肅穆,清華設計組決定把天安門畫成正立面圖,把象徵我國政權的五星紅旗作為天空背景覆蓋著祖國大地,端正地放在國徽圖案的正中軸線上,左右對稱,用以體現中華民族軒昂氣質。
在造型上,兩個設計組在設計過程中還參考了各國國徽圖案,並對我國古代的銅鏡、玉璧、玉環等禮儀文物的裝飾紋樣及工藝效果,進行了研究和借鑒。
兩個組的專家、學者們,經過將近半年辛勤努力,對數十個設計圖案反復比較、精心研究,各完成了一幅自己認為最滿意的圖案。
1950年6月20日晚,全國政協國徽審查組最後一次討論了國徽方案,周恩來同志親自主持了這次討論。那天晚上,清華大學設計組和中央美院設計組的方案各掛在牆的左右兩側。中央美院設計的圖案中,天安門為斜角透視圖像,顏色是五彩的;清華組設計的圖案中天安門則為正立面圖,用的是金、紅二色。
周恩來總理認真聽取了審查小組全體成員的匯報,最後根據李四光、張奚若、邵力子等絕大多數委員的意見,指著清華組設計的方案說:「那麼好吧,就這樣定了吧!」周總理的結論得到會議的一致通過。
隨後,根據周恩來總理對稻穗造型提出的意見,清華設計組又夜以繼日地對細部作了修改,重新又繪制了整幅的完整圖案,送交了國徽審查小組。6月21日,審查小組的馬敘倫、沈雁冰向政協全體大會提出了審查報告。6月23日,政協全體大會一致通過了國徽方案。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了政協關於國徽圖案的建議。
最後,著名雕塑家高庄,擔負了對國徽圖案進一步修改、加工和塑造正式浮雕模型的工作。經過將近兩個半月的精心勞作,到9月中旬,高庄及時地完成了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任務。
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向全國頒發了公布國徽的命令。從此,我國庄嚴而美麗的國徽誕生了。
我國國徽鮮明地表明了我們國家的性質,它標志著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的勝利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
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從「五四」運動開始的,到1949年取得了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天安門是「五四」運動的發源地,又是新中國成立時盛大集會的場所,用天安門圖案作新的民族精神的象徵,是十分恰當的。用齒輪、麥稻穗象徵工人階級與農民階級,用國旗上的五星代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大團結,鮮明地表現了新中國的性質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國徽是國家的標志,它代表著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尊嚴。因此,我們必須尊重、愛護國徽。
國徽的定型設計者——高庄
國徽的設計和完成,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也是人民意志的體現。它凝結著許許多多設計者的心血;飽含著他們對中國共產黨的愛戴,對社會主義的嚮往,對新中國的深情。每一個參加國徽設計的人,都將在中國人民的美好記憶中永存。
1949年8月28日,政務院召集各方面的專家學者開會討論國徽圖案時,參加國徽圖案設計工作的高庄在會上說:「在塑造國徽模型時,我有一種願望,就是要使我們的國徽更庄嚴、更明朗、更健康、更堅強、更程式化、更統一,並賦予更高的民族氣魄和時代精神,以冀我們的國徽的藝術性提到國際水平,永放光芒」。
高庄的熱切願 望,代表了全中國人民的心聲。1950年9月20日正式頒布的國徽圖案,完全體現了全國人民的心聲和願望。把已經由全國政協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的平面國徽圖案雕塑成立體模型,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這個平面的國徽圖案,是在全國政協籌委會公開徵求的數百幅圖案的基礎上,經各方人士協商,又經過清華大學及中央美術學院兩個國徽設計組專家學者的設計比賽,最後,清華大學的設計組的設計方案才獲得全國政協審查組的通過。這一凝結無數人心血的平面圖案,要由高庄雕塑為國徽立體模型,這當然是艱巨而又光榮的任務。
高庄接受任務後,首先對平面的國徽圖案進行仔細研究,發現還有許多不足之處。例如,原圖中的稻麥稈向外彎曲,是垂頭的,雜亂的;紅綬的飄帶,缺乏來龍去脈,且有城牆不正的感覺。高庄認為,賦予國徽更高的民族氣魄和時代精神,是修改工作的指導思想,組成國徽的素材,如國旗、天安門、齒輪、稻麥,紅綬,是由中央規定了的。如何利用這些素材組成圖案,並由它來表現精神形象和藝術效果,則完全可由藝術家發揮其聰明才智。
高庄抱著這樣的信念,反復構思,精心比較。他把稻麥改成分行並列向上,並賦予剛柔相濟的不同性格,象徵我們國家各民族的團結共存,象徵中華民族蒸蒸日上。紅綬改成有規律的穿插,與天安門城牆相呼應,給人以堅強、安定的印象。其它的地方也作了一些修改,如天安門的大小,華表的位置,國旗上五角星的距離,等等。總之,修改後的國徽圖案,整體與局部變化統一,規正庄嚴,又自然美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氣魄和時代精神。
在修改國徽圖案和塑造國徽立體模型的過程中,高庄參考了大量資料,自己還買了一尊佛像和幾方秦、漢、隋、唐的銅鏡作為參考、借鑒。為了使國徽更完美、壯觀,他把做好了的國徽石膏模型與原平面圖案放在一起,讓人們比較評論,聽取意見,不斷修改,以求臻於完美。至今,高庄仍珍藏著當年製作的石膏國徽模型。
高庄在工藝美術方面造詣很深,木刻和素描很有功力,深得美術大師徐悲鴻先生的贊賞,幾十年來,他為祖國培養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藝術人才,為我國的工藝美術教育事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高庄教授八十歲的時候,曾作詩言志:
老牛老來甘埋頭,
步步耕耘不求酬。
青草吃飽已足樂,
白骨願入藝人手。
這首詩反映了這位為人民做出過卓越貢獻的藝術家「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永不停步的可貴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