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各個朝代的人口 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的人口最多
在古代開始,我們國家一直屬於人口大國,而最早人口統計在西漢時期開始,當時的人口總數已經達到了6000萬。而這個數字只是一個大概的數字,因為偏遠的地區都無法確認人口的統計。那麼我國各個朝代的人口數量有多少?我國哪個朝代的人口最多?下面我將為大家整理出這一份數據。
我國各個朝代的人口數量
夏朝人口:約200萬 雖然《帝王世紀》統計:民口千三百五十五萬三千九百二十三人。這實屬誇張,但通過多本史書記載證明,當時夏朝人口月200萬人。
周朝人口:約1000萬 這個數字是西周鼎盛時期的的人口,但是到了東周戰亂,控制人口,各個諸侯國控制掌管。
漢朝人口:400萬-5600萬 為什麼之間起伏較大,因為當時各個諸侯爭雄時期,常年戰亂,西漢初約400多萬人口,西漢末5900多萬人口,但這時爆發了綠林起義導致人口銳減,東漢約2700萬人口,而東漢穩定的人口發展,末期也達到了約5600萬人口。
三國時期人口:800萬人,三國鼎立,各個諸侯爭雄,不得不說三國時期幾乎都是戰亂年代,大多人口喪命戰場。
晉朝人口:約1600萬 晉朝在三國時期結束後不僅僅是因為戰爭的結束發展迅速,一方面還是因為政治體制,選拔人才,世族體制,減輕人民稅收的負擔。
南北朝人口:約1100-2000萬 十六國時期,當時出現羌、氐、匈奴的出現,他們開始和漢族人爭斗,陜西一地的漢族人們大多被驅趕和逃亡。
隋朝人口:約4600萬 《隋書·地理志》記載,隋煬帝大業五年 609年 8,907,546戶 46,019,956人。但是末年大亂,群雄並起,人口急劇銳減。
唐朝人口:約1000萬-5200萬 唐朝是我國古代最繁盛的朝代之一。而多部史書記載的數字不一,有的記載盛唐甚至達到了約9000萬人口。
宋朝人口:約2000萬-4600萬 宋朝初期約2000萬人口,唐朝末人口銳減是因為唐朝擴大領土遠征戰場。而宋朝鼎盛時期人口約4600萬人口。
清朝人口:約5000萬-4億 清朝的人口劇增,不得不說清 *** 提倡各省因地制宜,採用多種種植方法,使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而且清朝也很少有戰亂,這也讓中國人口成為世界第一的國家。
民國人口:約4億 新中國:(公元1949年)約5.5億 2001年: 約13億。
元朝人口:約6000萬 當時蒙古人滅花剌子模,屠殺撒馬爾罕城約百萬人。元滅金後屠殺上千萬,而大多人口都是 *** 。
明朝人口:約5000萬-8000萬 明朝的人口發展歸根於農業發展, 在古代,農業是國家的重中之重,耕地的多少跟國力強弱有直接關系。當時明朝的礦產量也是世界第一。
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的人口最多?
宋朝時期人口就是超過一億,之後到明朝晚期又達到1億至2億之間,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增為1億5千萬。明末清初,因為流寇擾亂、清兵入塞、入關戰爭與三藩之亂的關系造成人民生命與財產的損失。而飢饉、瘟疫使得中國人口又一次的急速下降。史學家葛劍雄認為明清之際人口的跌幅估計可達40%,從崇禎元年(1628年)以來平均每年下降19%,至順治末年達到谷底。康熙二十年(1681年)後,清廷平定三藩之亂並 *** ,經過康雍乾盛世獲得長期的休養生息,人口得以迅速增加。清初人口數量未明確,史學家姜濤估算康熙十九年(1680年)前後,人口增長到1億;趙文林推估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超過1億。除了國家安定之外,中國人口有賴占城稻與玉米、花生、馬鈴薯等新興糧食作物的推廣以支撐龐大的糧食需求。到乾隆時期,全國人口正式突破2億,到鴉片戰爭前夕的道光十三年(1833年)又猛增到4億。清朝人口的增長一反中國人口過去的波浪式增長型態,呈現斜線上升。十九世紀時,清朝因為太平天國的起事、捻亂與回亂等戰亂損失不少人口;光緒年間又發生不少天災,光緒三年山西、陜西發生旱災,因飢荒與暴亂而死的人達一千萬以上。最後加上海外移民風氣日盛,因此到清朝滅亡時,中國人口維持在4億3千萬多人,與道光年間的人口數差不多。
以上是關於我國各個朝代的人口數量,如你想獲知更多信息,敬請關注!
>
2. 漢朝有多少人 巔峰時期人口最多多少人
秦末漢初,由於長期戰亂導致人口銳減,西漢建立時人口僅剩1300萬,元始二年(2年)西漢在籍人口達59594978人,墾田8270536頃,為兩漢之最。
由於中國歷史早期農業發展集中在黃河流域,故西漢人口密度分布極不均勻。以淮河、秦嶺為界,北方人口約八成,南方人口不足兩成。
人口數超過500萬的司、豫、冀、兗、青、徐五州均位於黃河中下游地帶,這五州的人口總數佔全國的55%。首都長安周圍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人口數量在200萬以下的有交、涼、並、朔方四州。揚、荊、益三州的主要人口分布在成都平原、南陽盆地、太湖平原和寧紹平原。
漢朝的國號:
楚漢相爭後,劉邦正式稱帝,因曾被項羽封為漢王,便以「漢」為國號,後世人們稱之為漢朝。
漢高帝劉邦建立西漢,定都長安,又稱前漢;後世史學家不承認新莽和玄漢合法性,所以一般將其合並到漢朝歷史里。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定都洛陽,又稱後漢;西漢與東漢合稱兩漢,即為漢朝。後代的三國時期漢昭烈帝劉備建立的政權仍以漢為國號,史稱蜀漢、季漢,又稱西蜀。
漢朝是中國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黃金時期,漢族在這一時期得名,漢族由於文明程度較高,在中國各兄弟民族中一直處於主導地位,這是歷史發展和自然形成的結果。漢以後歷代的朝代名稱雖有變換,但漢族作為中國主體民族的地位始終未變。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漢朝
3. 漢朝人口有多少 漢朝人口分布
漢朝農業生活 古代社會以農業為本,封建統治以人口為基。漢朝的人口有多少,又有何特點呢? 西漢建立時人口在1500萬到1800萬之間,經過漢初的休養生息、輕徭薄賦,至元光元年(前134年)全國人口約3600萬。漢武帝時期因大規模對外戰爭人口銳減至3200萬,至於史書中的」戶口減半「是因民眾不堪重負逃稅導致人口登記不實。漢昭帝、漢宣帝相繼息兵養民碧指,至地節元年(前67年)人口達4000萬。 至元始二年(公元2年)在籍人口達59594978人,實際人口達6300萬,墾田8270536頃,為兩漢之最。 由於中國歷史早期農業發展集中在黃河流域,故西 *** 口密度分布極不均勻。以淮河、秦嶺為界,北方人口約八成,南方人口不足兩成。人口數超過500萬的司、豫、冀、兗、青、徐五州均位於黃河中下游地帶,這五州的人口總數佔全國的55%。首都長安周圍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人口數量在200萬以下的有交、涼、並、朔方四州。揚、荊、益三州悔指配的主要人口分布在成都平原、南陽盆地、太湖平原和寧紹平原。 新莽末年爆發綠林起義導致人口銳減,東漢建立後人口開始恢復。光武帝中元二年(57年)全國有戶4279634,口21007820;漢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全國有戶5860573,口34125021;漢章帝章和二年(88年)全國有戶7456784,口43356367;漢和帝元興元年(105年)全國有戶9237112,口53256229,墾田面積達7320170,為東漢之最。至漢桓帝永壽三年(157年)全國有戶10677960,口56476856,為官方統計的人口峰值。不過古今學者考慮到當時被豪強地主霸佔或蔭庇的大批徒附、宗族、賓客、部曲、奴僕等人群以及遷居漢地的匈奴、羌族、氐族、百越等大多未納入戶口統計,故認為東 *** 口峰值達6500萬。 東漢的人口分逗者布又有變化。中原人口為躲避戰火向長江流域遷徙,南方人口升至全國四成。口數超過500萬的有豫、荊、揚、益四州。荊益兩州的人口都增加了一倍,揚州人口也增加了四分之一。南方人口增長的同時,北方大部分郡國人口減少。之後經過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到三國初僅餘2224萬~2361萬人左右,僅有東 *** 口峰值的40%。
4. 漢朝有多少人口和面積(漢朝的人口約多少萬人)
漢平帝年間,西漢全國人口達六千餘萬,占當時世界的三分之一。秦末漢初,由於長期戰亂人口銳減,西漢建立時人口僅剩1300萬,經過漢初的休養生息,至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全國人口約有3600萬。
漢武帝後期因繁重徭昌岩悔役導致戶口銳減,至於史書中的」戶口減半「是因民眾不堪重負逃稅導致人口登記不實以致,漢昭帝、漢宣帝相繼息兵養民,到宣帝末年(前49年)人口已達5000萬左右。
元始二年(2年)西漢在籍人口達59594978人,墾田8270536頃,為兩漢之最。學者考慮到未納入統計的隱戶及外族,因此認為西漢末人口應有6300萬。
東漢的人口分布又有變化。中原人口為躲避戰火向長江流域遷徙,南方人口升至全國四成。口數超過500萬的有豫、荊、揚、益四州。
荊益兩州的人口都增加了一倍,揚州人口也增耐正加了四分之一。南方人口增長的同時,北方大部分郡國人口減少。
之後經過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到三國初僅餘2224萬~2361萬人左右,僅有東漢人口峰值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