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的經濟現在向哪裡傾斜

中國的經濟現在向哪裡傾斜

發布時間:2023-04-28 04:17:58

❶ 四大經濟區域的發展階段

國家發改委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上半年,中國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的增速均超過了東部地區,同時,這些地區的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國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均有所提高。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的地區結構也發生了積極變化,目前已初步形成東部率先發展、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和東北振興的四大區域經濟合作發展的新格局,中國正邁上區域協調發展的道路。日前,本報記者專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張軍擴。

區域經濟發展分三階段

問:中國的區域經濟發展可以分為哪幾個階段?

張軍擴:大致可以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可以稱為扶持內陸地區的均衡發展時期(1949年—1979年)。這一時期,為了平衡工業發展的布局,中央政府增加了對內陸地區的投資比重。第二階段是支持沿海地區的非均衡發展時期(1979年—1999年)。改革開放以後,鄧小平同志提出:「允許和支持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鼓勵先富起來的幫助未富起來的。」1980年,我國設立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四個經濟特區,1985年又開放了14個沿海城市,1988年設立海南經濟特區。此外,在稅收、投資、外匯、金融等方面給予沿海地區一系列優惠政策。第三階段是促進協調發展時期(1999年—現在)。1999年提出了西部大開發戰略,2003年提出了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戰略,2005年又提出了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加上繼續鼓勵東部率先發展的政策,逐步形成了「四大板塊」的區域戰略、政策和發展格局。

地區差距呈現縮小趨勢

問: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各地區發展差距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張軍擴: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經歷了先縮小—後擴大—再縮小的變化過程。根據各省區咐猛市人均GDP所計算的地區發展差距基尼系數,改革開放初期至1990年,中國地區差距呈現縮小趨勢,1990年到1995年,地區差距呈現擴大趨勢,1995年到2004年,中國地區差距趨穩,升幅放緩。2004年地區差距基尼系數達到0.350,為30年來最高點。但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趨勢發生變化。2004年到2007年,按基尼系數計算的中國地區差距呈現縮小趨勢,基尼系數下降了0.005。

問: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差距縮小的原因是什麼?

張軍擴:這受兩方面的因素影響:一是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社會需求結構發生改變,使得中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得以發揮,並帶動了當地經濟。二是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振興等政策,鼓勵投資轉移,使得中西部地區發展衡搭橋比較快。不過目前仍無法判斷這是趨勢性的拐點,還是臨時性的現象。這是因為社會需求的變化快、階段性強,對各地區發展的影響會產生波動;加之一些地區存在生產過剩的情況,隨著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也會面臨增長減速的挑戰;再者,東部地區正處於轉型時期,增速有所下降,但轉型完成後,高附加價值的產業仍會顯現優勢。但可以肯定的是,實施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呈現出了良好勢頭,我國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政策已初顯成效。

區域政策理念發生轉變

問: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區域政策理念發生了哪些轉變?

張軍擴:主要有4方面的轉變。一是從追求各地經濟總量的平衡轉向追求人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平衡。二是從注重經濟增長轉向注重經濟、社會與自然的協調。三是從注重依靠各自發展實現平衡轉向同時依靠發展與扶持實現平衡。四是從注重做大分子轉向同時注重減少分母。另外,在區域發展理念上,已從平衡發展向協調發展轉變。在區域指向上,從行政區向功能區轉變,重點發展區域已從開發區向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轉變。對區域發展的要求和考核上,從注重經濟發展指標向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轉變。最近,我國提出的一些新理念同樣值得關注,例如主體功能區的政策,以及公共服務均等化帶動區域發展平衡的理念。

記者:這些政策和理念的變化,帶來了區域發展的哪些新趨勢?

張軍擴:這些新趨勢表現在區域增長重心向北偏西轉移,區域發展差距有所縮小,區域產業分工進一步深化,區域合作步伐逐漸加快等方面。在此背景下,雖然不同區域的絕對差距仍然很大,但相對差距有所縮小,並且各個區域依託自身優勢形成的產業分工越來越明顯,區域合作步伐逐步加快。

構建四類主體功能區

問:現行的區域政策面臨哪些挑戰和問題?

張軍擴枝談:如今,一些地區的產業和經濟規模不斷擴張,超過了其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導致了環境問題。人口流動和轉移不暢,制約著城市化的進程。在中國,各地的發展條件和實力不盡相同,公共服務差距大,單靠各地自身發展又難以消除之間差距。而區域差距若不能縮小則將影響社會公平與和諧。

與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相比,現行政策對於抑制和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福利差距還缺乏切實有效的措施,與促進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相比,現行政策在促進各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方面也顯得不夠有力。這就要求我們以理念、技術、制度、管理等多方面的創新,實現經濟增長、節能降耗減排、社會和諧等目標。

問:下一步,我國區域政策調整會有哪些主要舉措?

張軍擴:未來,我國將進一步明確「四大板塊」的各自重點,促進要素自由流動。此外,還要著重從兩方面完善和加強。

一是推動公共服務的均等化。這是為了保障各地居民享有大體相同的公共服務、實現各地區生活條件的基本一致。今後,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概念應代替人均GDP的均衡。同時,要將「人均財力」的均衡化作為改進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主要目標。

二是根據各地資源稟賦的不同,我國正在構建四類主體功能區,劃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域。對於自然保護區等禁止發展的區域,應從物力、人力等方面給予足夠的支持。

擴大投資向中西部傾斜

記者:最近國家出台4萬億元投資方案提振經濟,對於中國區域經濟而言有何意義?相比10年前拉動內需的政策有哪些不同?

張軍擴:這筆資金對於中國中西部、農村、貧困落後地區的發展,將具有強有力的推動作用。與10年前比較,此次措施力度更大,投資的產業結構更加全面。上次主要是在基礎設施等方面。這次還包括了經濟適用房、舊棚戶區改造、農村農業、交通、生態、社會、教育、醫療、企業自主創新等領域。從區域角度來講,這一次10項政策里有6項有明顯的區域指向性——中西部、農村、貧困落後地區,較上一次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范圍更廣。

經過近10年發展,上一輪的投資對西部地區的拉動作用十分突出: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很快,生態環境得到改善,社會保障事業得到完善。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西部地區特色產業發展加快,形成了若干具有活力和潛力的發展區域或塊狀經濟,比如,內蒙古連續6年工業增速位列全國第一,成渝地區、關中地區、呼包銀地區等都是發展迅速的地區。

這一輪投資中,對中西部地區的支持力度將加大,除基礎設施、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等傳統的國家支持的領域外,還將更多關注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等社會事業,以及通過支持農業及非農特色產業的發展,不斷提高農民收入。

【 大 中 小 】 【列印此頁】 【關閉窗口】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主辦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網站標識碼:bm14000001 京ICP備0500286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0006號
技術支持:財政部信息網路中心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版權所有

❷ 你如何看待中國的經濟改革其中存在什麼問題未來的發展如何

你如何看待中國的經濟改革?其中存在什麼問題?未來的發展如何?

嚴重的失衡已經影響高乎知到了快速前進的經濟列車的運行,已經到了必須校正的關鍵時刻。失衡來自於片面追求速度的經濟增長主義,來自於支撐了三十多年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發展方式,只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能校正一系列失衡,使中國經濟健康平衡可持續地發展。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收入差距越來越大,收入差距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本文重要對中國的地區收入差距的頃高現狀進行介紹,然後對產生這種現狀進行原因分析,以使人們能夠更正確的理解和對待收入差距。
關鍵詞:地區差距 貧富差距 經濟政策
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使人們的收入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三步走」的第二步——在20世紀末人們的生活達到小康水平,也已經在20世紀末順利實現了。我們現在正朝著第三步邁進。可是就在我們為到下個世紀中葉,使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奮斗時,中國的貧富差距也在不斷擴大。在中國,造成貧富差距拉大的原因十分復雜,有市場經濟發展的自然選擇因素,有轉型期的特定結構性、體制性因素,也有腐敗、市場失序等非正常因素。要想正確的理解中國的收入差距,必須對中國收入差距類型及原因有著很好的理解。現在中國收入差距大體可以分解為城鄉差距、地區差距、行業差距以及不正當收入差距。下面主要介紹中國的地區收入差距以及對出現此差距的原因進行分析。
一、地區差距現狀
城鎮居民收入的地區差距進一步拉大。東部地區城鎮居民收入水平及增速均明顯高於中西部地區,收入差距逐年擴大。從1981年至1999年,按現價折算,東部地區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增長了15.01倍,中部地區增長了12.2倍,西部地區增長了9.5倍,以中部地區收入為1,東、中、西三大地帶的收入比例從1981年的1.20:1:1.80改變為1.48:1:1.10,中西部與東部的收入絕對差額由79元,8元擴大到1999年的2299元和1844元,分別擴大了29倍和231倍。
城填居民人均收入地區差距變化[1]
針對這種地區間差距的擴大,有人將其概括為「一個中國,四個世界」,即把中國31個省、市、自治區(除台灣外)放到全球來認識,按實際購買力平價來計算美元值,可劃分為四個世界:第一世界是上海、北京、深圳。1999年,上海和北京人均GDP分別為15516美元和9996美元,明顯高於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為8320美元),上海和北京兩市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2.2%。第二世界是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區中上等收入地區,天津、廣東、浙江、江蘇、福建、遼寧等沿海省份人均GDP均高於世界下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為3960美元),六省市人口佔全國人口的21.8%。第三世界是下中等收入地戚消區,包括沿海地區的河北、東北、華北中部部分地區,人均GDP均低於下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人口占總人口的26%。第四世界包括中西部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地區、邊遠地區、低收入地區。低於世界低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為1790美元),人口約6.3億,佔全國總人口數的50%。
二、地區差距原因
1.歷史因素
在中國,不同地區在改革的初期所面臨的初始條件是不同的,初始條件的差異也構成了不同地區在改革過程中的收獲各不相同。首先,這些初始條長期累積起來的商品經濟觀念在東西部地區之間存在相當明顯的差異。歷史上,東部地區尤其是江浙一帶居民的商品經濟觀念比較濃,對市場的理解和參與意識較深。相反,中西部地區的居民則相對比較保守,習慣於固守本土觀念,缺乏冒險精神和創業意識,相應地,中西部地區人口的流動性相對較差。所以,當中國開始市場化改革的時候,東南沿海地區的居民由於積極地參與便首先分享了改革的「紅利」,而中西部地區的居民則由於行動遲緩而喪失了先動優勢,從而使東部與中西部地區之間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其次,東西部地區的工業基礎存在差異。雖然在六、七十年代中國 *** 出於軍事戰略的考慮,在工業布局和資源分配上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在中西部地區設立了一系列軍事工業基地,這些工業基地增強了中西部地區的生產能力和工業基礎,但並沒有從實質上彌補東部與中西部地區工業化水平的差距。加上六、七十年代所建立的軍工企業在改革開放以後。由於體制等方面的原因存在經營困難,不但沒有提高中西部地區的工業生產水平,反而成為這些地區的沉重包袱。
2.政策因素
中國 *** 在開放次序方面的安排使得不同地區在改革中所能夠獲得的收益存在較大的差異。改革開放伊始,中國 *** 的經濟政策便向東部沿海地區傾斜。五個經濟特區、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都是在東部,這些地方在財政政策上無論對外商還是當地企業都非常照顧,使得東部沿海地區在改革開放初期得以吸引大量的外國資本,當地經濟得到巨大發展。雖然外商投資並不是經濟發展的唯一因素,但它畢竟在經濟發展的初期尤其是對於中國這樣的轉軌經濟而言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1983--1996年,中國的外商投資有88.3%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僅有8.3%分布於中部地區,3.4%分布於西部地區。與外商直接投資的分布相適應,內地省份在經濟發展速度上遠遠落後於沿海地區,更進一步的結果便是各地區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拉大。
3.貿易因素
貿易依存度與出口依存度是反映貿易規模的兩個重要指標。從1993—2003年,東部地區的貿易依存度從0.64上升到0.77,出口依存度從0.29—0.40,中部地區貿易依存度從0.18下降到0.11,出口依存度從0.10下降到0.06,西部地區貿易依存度則從0.13到0.11,而出口依存度一直在0.06左右徘徊。[4]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的對外貿易多集中於東南沿海地區,而中西部地區則較少。1999年,東南沿海地區12個省市的進出口總額佔全國的90.60%,其他地區只佔不到10%。因此,東南沿海地區的居民享受對外貿易帶來的利益比中西部地區的居民要多。同時,由於中國地區之間勞動力要素流動不暢,職業轉換困難程度不同,勞動力的流動性在東部地區要強於西部地區。這在客觀上造成了勞動者收入在地區之間的差別。
4.教育因素
隨著教育的發展,它會拉大受過教育者與未受過教育者之間的差距,因為受過教育的人有更高的生產能力和更高的配置能力,它能占據收入更高的職業和崗位,從而獲得較高的收入。中國不同地區之間教育水平的差距是相當明顯的,東部沿海地區擁有較好的教育設施和較高的教育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比較高,而中西部地區由於經濟發展的滯後,導致教育投入不足,進而使居民的人均受教育水平遠遠低於東部地區。這種教育水平尤其是基礎教育方面的差距構成了東西部地區間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一個重要原因。
5.自然條件及地理位置
東中西部地區之間在自然條件及地理位置方面的差異也不利於中西部地區。從地理區位上講,東南沿海地區擁有眾多的港口碼頭、密集的公路和鐵路網,並且與經濟發達的香港、澳門、台灣、日本、韓國相比鄰,具有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地緣優勢。同時,東部地區氣候條件好,物產豐富,適宜生產及生活,這些都使得東部地區在經濟發展中獲得一種比較優勢,從而能夠先行一步。
三、結束語
上述是對中國現階段存在地區收入差距現狀以及原因分析。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現階段出現收入差距是在我們經濟發展過程中所必然要出現的,但有些差距是可以避免的。我們要理性看待貧富差距的兩重性,客觀分析引起貧富差距擴大的因素,區分正常因素與非正常因素。2005年中國兩會的召開,代表們就收入差距提出了好多好的建議和意見,中國 *** 也高度重視這個問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體制的健全,中國的各項制度的建立,中國實行「西部大開發戰略以及農民負擔的減輕,一定能夠消除各種不正當收入,減少城鄉差距、地區差距以及行業差距,使中國社會實現共同富裕。
論文天下

假如馬恩列斯還活著,會如何看待中國的經濟改革

假的。
中國的經濟改革,實際上是對西方的資本主義勢力的妥協。
在改革開放前,中國在國際上陷入空前孤立,與蘇聯交惡,發生小規模戰爭,蘇聯威脅要對中國進行核打擊,中國「深挖洞,廣積糧」將工業移向西部山區。美國看到了其中的機會,向中國伸出援手。
將中國發展成為邪惡而強大的國家是計劃的既定目標。
要強大到足以征服世界,離不開經濟發展的支撐,這就是經濟改革的外在動力。
而中國老百姓羨慕西方發達國家的幸福生活,知識分子羨慕西方的民主制度,這就是經濟改革的內在動力。
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和18年加入WTO後的中國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並轉化為強大的軍事機器,足以發動世界級的戰爭後,目標達成,與西方進入分裂狀態。

你如何看待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論文800字

一、選題 選題在學術論文寫作中具有頭等重要的意義。這是因為,只有研究有意義的課題,才能獲得好的效果,對科學事業和現實生活有益處;而一項毫無意義的研究,即使研究得再好, 論文寫作得再美,也是沒有科學價值的。錢學森教授認為:「研究課題要緊密結合國家的需 要。……在研究方法上要防止鑽牛角尖,搞煩瑣 哲學 。 目前 在 社會 科學中,有的人就古人的 一句話大作文章,反復考證,寫一大篇論文,我看沒有什麼意思。」因此,我們要選擇有科 學價值的課題進行研究和寫作。那麼,應該根據哪些原則來選題呢?
(一)具有科學性。它應包括:急待解決的課題;科學上的新發現,新創造;學科上短缺或空白的填補; 通行說法的糾正;前人理論的補充;等等。
(二)有利於展開。指的是:要有濃厚的興趣;能發揮業務專長;先易後難,大小適中;已佔有一定的資料;能得到導師指導;在一定時間內能完成;對題目加以限定。
注意事項
1、摘要中應排除本學科領域已成為常識的內容;切忌把應在引言中出現的內容寫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對論文內容作詮釋和評論(尤其是自我評價)。
2、不得簡單重復題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題名是《幾種中國蘭種子試管培養根狀莖發生的研究》,摘要的開頭就不要再寫:「為了……,對幾種中國蘭種子試管培養根狀莖的發生進行了研究」。
3、結構嚴謹,表達簡明,語義確切。摘要先寫什麼,後寫什麼,要按邏輯順序來安排。句子之間要上下連貫,互相呼應。摘要慎用長句,句型應力求簡單。每句話要表意明白,無空泛、籠統、含混之詞,但摘要畢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電報式的寫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4、用第三人稱。建議採用「對……進行了研究」、「報告了……現狀」、「進行了……調查」等記述方法標明一次文獻的性質和文獻主題,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為主語。
5、要使用規范化的名詞術語,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新術語或尚無合適漢文術語的,可用原文或譯出後加括弧註明原文。
6、除了實在無法變通以外,一般不用數學公式和化學結構式,不出現插圖、表格。
7、不用引文,除非該文獻證實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8、縮略語、略稱、代號,除了相鄰專業的讀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現時必須加以說明。科技論文寫作時應注意的其他事項,如採用法定計量單位、正確使用語言文字和標點符號等,也同樣適用於摘要的編寫。摘要編寫中的主要問題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現引文,無獨立性與自明性;繁簡失當。

你對保險未來的發展如何看

中國保險業需要和中國傳統的社會制度磨合一段時間,最少要20年做保險難是因為我國社會制度,個人收入,和傳統的觀念,很多因素呢我們總舉著外國的例子,可是外國跟我們國家不一樣,你朋友躲著你是正常的,你想想看,你和他們在一起沒事就談到保險,談到的那些東西基本上都是公司灌輸給你的,你說你朋友買還是不買,買吧,你朋友感覺沒什麼用,而且你朋友也不是非常有錢,不買呢,還不好,其實你不是故意談到的,但是,你知道保險公司為什麼有那麼多培訓嗎?你已經潛移默化的接收了,有些融入到你生活中去了。內勤。有的保險公司是打著內情的旗號去招聘外勤人員的,真正的內勤保險公司一般不怎麼招聘或者在那些外勤裡面調合適的來做。如果是屬於公司的內勤,那麼就是開會。培訓員工,如果是經理的內勤,那麼就幫經理打打要約訪的客戶,給新來的面試,或者打陌生電話。

如何看待中國城市的發展?

中國這樣一個地域寬廣,人口眾多,經濟發展還是十分不平衡的國度,談城市的發展是一個難題。但是,這是一個社會發展的趨勢,就你提到的規劃、就業、環保、治安等一糸列的方面,我以為最最重要的首先是解決國民素質問題。這方面不能很好地解決,上面提到的方方面面都不能真正得到解決的,就算說是通過一些手段來改變現狀,我想也是短暫的,不能持久的。因此我認為國家必加大對國民教育的投入。讓人民的文化素質、道德觀念、科技水平都 能適應社會的發展,這樣城市的發展也好,農村的發展也好,才能有真正的實質性的發展。

如何看待中國的社會發展問題?如矛盾日益激化等。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已三十多年了,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發展。但存在的問題和矛盾也是不少的。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舊的政治體制已經與新的經濟基礎不相適應,問題、矛盾正在出現和發生,並且有日益激化的趨勢。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經濟與政治是辯證的對立統一關系。經濟基礎變更,必然導致政治體制的變革。如果不加快政治體制改革的進程,社會矛盾將會更進一步激化。正如馬克思所說:『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築也或慢或快地發生變革。在考察這些變革時,必須時刻把下面兩者區別開來 :一種是生產的經濟條件方面所發生的物質的、可以用自然科學的精確性指明的變革,一種是人們藉以意識到這個沖突並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藝術的或哲學的,簡言之,意識形態的形式。』建立科學的政治體制是我國改革成功,達到實現和諧社會的科學保證。

如何看待中國足球發展改革總體方案

這些年,改革的方案,先後出台了好幾套。
但始終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足球。
根本原因急功近利,光抓定型的成年隊,不重視培養後備力量
這一次的方案,主要看落實情況
依然需要時間來檢驗。
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畢竟是總體方案,不知道具體措施和落實的強制措施怎麼樣,所以有待觀察,因為總體方案大多數有喊口號的感覺

願望是好的,發展方向是明確的,但是實施起來還是難度挺大,但我們相信中國足球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❸ 未來的中國經濟發展方向在哪裡

堅持改革開放。

實踐告訴我們,進行改革開放,順應了中國人民要發展、要創新、要美好生活的歷史要求。巨大的發展成就,是中國人民幾十年含辛茹苦、流血流汗干出來的。億萬人民憑著一股開拓創新的拼勁,一股自力更生的韌勁,推動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必然更加光明,是因為我們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實踐告訴我們,中國進行改革開放,契合了世界各國人民要發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時代潮流。中國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不僅發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中國經濟發展成就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宣示的:「我們將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持續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中國將張開雙臂,為各國提供更多市場機遇、投資機遇、增長機遇,實現共同發展」。面向未來,中國推動更高水平開放的腳步不會停滯,將始終是全球共同開放的重要推動者,以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3)中國的經濟現在向哪裡傾斜擴展閱讀

中國成立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取得舉世矚目成就,中華大地發生了滄桑巨變。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匯儲備第一大國。

中國經濟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中國近14億人口的大市場,必將成為世界經濟的增長之源、活力之源。從非凡的發展歷程中,我們深刻體會到,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中國通過改革開放實現自身發展,創造了偉大奇跡,同時又通過自身發展為世界進步貢獻力量。

❹ 中國未來政策發展方向

第一、調整經濟結構
這是今後相當長時間經濟發展的主線。要通過經濟結構的調整,使我國經濟發展上一個新的水平,而不僅是GDP總量的低水平的擴張。
產業結構調整是當前經濟結構調整的主要內容。中國技術和經濟發展不平衡,在產業結構調整中需要注意處理兩個關系:一是發展新興產業和用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關系,一是發展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和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關系。
第二、加快城市化進程
農村經濟發展有近期的問題,也有遠期的問題。90年代以來有兩個基本情況:一是糧食產量年均增長速度明顯高於人口增長速度,二是城鄉居民人均口糧消費下降。
這帶來了過去所沒有過的相當多農產品銷售困難的現象。 現在不少農產品高於國際市場價格,很難再用提高農產品價格的辦法增加農民收入。中國農業單產並不低,種糧不賺錢的根本原因是人多地少,達不到規模經營,單純務農很難使農民富裕起來。
第三、西部大開發
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是普遍規律,中國在幾千年歷史上,地區發展就是不平衡的。不論東部還是西部,省、自治區內部各市、縣之間,差距呈擴大的趨勢,這是各個地方經濟發展要解決的問題。
區域經濟政策要強調兩個大局。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不是放鬆或者延緩東部地區的發展。東部地區的發展,過去是,今後相當長時期仍然是從財力、物力和技術上支撐國民經濟全局的極為重要的力量,也是支持西部開發和加快中西部發展的條件,東部地區仍然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實現地區協調發展和共同富裕,這也是一個大局。西部地區不實現現代化,也就沒有全國的現代化。
第四、實現可持續發展
這是世界性大課題。在新的發展階段,應該把可持續發展放到突出的位置。要關注人口、環境問題。人口問題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特殊問題。
人口問題過去是兩句話: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現在應該加一句話:注意老齡化問題。我國現在60歲以上人口佔10%。西方國家在人口基數小、經濟發達的條件下,經過長期的發展出現了老齡化,尚且遇到很多問題。
第五、完善市場經濟體制
現在只是初步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說,有了一個雛形,一個大的框架,不健全、不完善之處還很多,仍然需要強調體制創新,通過深化改革為經濟發展提供體制保障。
加入WTO標志著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就是建立與國際市場經濟規則接軌的、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階段。體制創新是中國現代化事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六、發展開放型經濟
中國所處的國際經濟握蘆環境和對外經濟關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主要是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對外開放的擴大。
經濟全晌態球化是一種趨勢,交織著各個國家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和激烈的競爭,必然經過許多曲折和反復。其後果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進一步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是實現現代化的條件,但我國經濟技術落後,在同發達國家的競爭中面臨著段謹帶很大的壓力,關鍵是提高我國經濟的競爭能力。
第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要妥善處理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關系,在積累和消費的關繫上,要兼顧國計和民生;在社會政策上,要注重調節社會分配和解決就業問題。

❺ 中國經濟是向誰發展的

中國經濟是向現代發展的,經濟現代化發展,中國再怎麼發展也不能只靠高科悄滾扒技,中備飢國人還要吃飯。經濟現代化是多方面的進步發展。一般而言,現代化指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文明所發生的一種革命性變化,它包括從傳統經濟、傳統社會、傳統政治和傳統文化向現代啟昌經濟、現代社會、現代政治和現代文化等的轉變,以及追趕

❻ 東部沿海富裕還是中西部富裕

一是經濟發展的原因,這是根本原因。東部沿海雖然笑耐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但其經濟發展相對比較均勻,如江蘇、浙江,這兩個省的所有地級市的經濟水平都在中國平均線以上,尤其是江蘇,全國的百強市、百強縣,江蘇總是最多,江蘇省幾乎每個縣都入圍了中國百強縣范疇。而浙江的發展那也是相當的均勻。廣東雖然發展很不均勻,但其珠江三角洲發展卻是相對的均勻。而中國的中西部地區,經濟相對落後,而落後的原因不是省會之間差距有多大,而是地級市、縣級市發展相比省會城市的發展差距相當大,就拿四川為例,一個成都,其經濟總量占據全省三分之一強,那你說成都的存在感還有什麼不強的?其它城市拿什麼和成都去對比?所以,中西部省、自治區的省會存在感之所以這樣強,那是集全省的力量發展省會城市,而沿海省、自治區,因為經濟相對更發達,所以,發展就要均勻許多。

二是歷史沿襲的原因,中西部省會是文化底蘊加經濟,而東部沿海省會是文化底蘊敗給了現代經濟發展。中國主要是大陸國家,幾千年以內陸發展為主,許多中西部城市發展那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如西高早安,在千年前那就是世界最大城市,是十三朝古都,後來雖然沒落,但作為陝西省會,那存在感那自然不是其它城市相比的。而武漢,是九省通衢之地,包括長沙、昆明、成都等省會城市,一直以來那就是小王朝、割據王朝、地方行政區的首府,一直以來都是這些地方的中心城市,所以,這些城市現在又是省會城市,那存在感自然強。而東部沿海省,除了南京、杭州有歷史文化底蘊之外,一般都是近幾百年或近百年甚至是近幾十年才崛起的,這些城市沒有多少歷史底蘊,基本上是建立在近現代經濟發展的基礎之上,所以,沿海省的發達城市幾乎都是伴隨的經濟發展而聞名世界,最主要不靠歷史文化底蘊作支撐,如深圳,那是伴隨改革開放發展起來的,如廈門,大多數中國人可以說只知廈門,而且還以為福建的省會就是廈門,卻不知道省會是福州,而原因就是廈門是中國改革開放最早的四大經濟特區之一。可以說,中西部省、自治區的省會存在感強,既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原因,也有經濟的原因,往往是歷史加經濟,而東部沿海的省會存在感之所以不強,那是文化底蘊被經濟打敗,是現代經濟發展慢於其他城市。
三是東部沿海各省城市的經濟發展機遇要強於中西部各省城市。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政策主要傾斜於東部沿海各省,無論是最早的四大經濟特區,還是14個計劃碰念春單列市,除了哈爾濱、長春、武漢、成都、西安為中西部城市之外,其他所有經濟特區和計劃單列市都在東部沿海,而哈爾濱、長春、武漢、成都、西安本來就是中西部省的省會,其它城市沒有一個入列,而東部沿海省中現在存在感超過省會的城市,除了蘇州沒有享受到國家優惠政策之外,大連、青島、寧波、廈門、深圳、珠海等城市那都是在享受到了國家改革開放的許多優惠政策後發展起來的,即使是蘇州,那也是抓住了臨近上海這一中國最大城市的便利,而唐山那是因為緊臨北京、天津又加上沿海。所以,東部沿海省除省會之外的其它城市之所以存在感越來越強,有的甚至超越其省會,還真要感謝國家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優惠政策,更何況,東部沿海省都臨海,而東部沿海省存在感超過省會的城市,無一例外都沿海,便於通全球,往往是本省的貿易門戶,經濟發展本來就有更多的機遇,而其省會相對來說幾乎不臨海,與外界相通必須依靠這些城市。相比之下,中西部各省、自治區除了一些省會享受過一定國家優惠政策以外,其省會城市一般臨靠大江大河,而且鐵路、公路交通往往以這些省會為中心,其它城市很少享受國家優惠政策,又不沿海,所以,這些省、自治區除省會外的其它城市要想有很大的發展幾乎沒有可能,所以,中西部省的普通城市要想超越省會,那幾乎不可能。

❼ 中國經濟的發展方向在哪裡

1、房地產依然為主導經濟,雖然短期受各方面經濟壓力影響,房地產債務重重,但是一旦恢復正悶老常,依然可以繼續持續一段時間,此外房地產行業還有房產稅尚未出台,這個稅收究竟會給國家帶來多大稅收難以估量。

2、振興股市,北交所成立具有特殊意義,從政治和經濟以及發展方向上都是具有多重解釋的意義,國家會不會借股市向民間融資發展實體經濟和科技經濟,以來企業得到了資金進一步發展,而來有了一個新的蓄水增長點。

3、振興鄉村,目前城市發展遇到了瓶頸,在全面脫拿鋒貧奔小康以後提出了振興鄉村,目前的鄉村確實「老態龍鍾」,國家可以以振興鄉村為基建增長點,可以大幅度規整鄉村宅基地,農用地,鄉村學校,鄉村醫院,以及鄉村公園,這裡面涉及到萬億級別的基建項目,從而刺激經濟循環,緩解經濟壓力。

4、大基建,繼續機場,高鐵,特區的螞敏升劃定,刺激經濟,促進經濟循環。

❽ 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形成原因,現狀及消除措施

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差距分析
1,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差距的主要表現
(1)沿海與內地經濟發展的差距
新中國成立至1978年的30年間,中國政府一直致力於平衡發展戰略,各種投資政策和財政支付轉移明顯地向邊遠和落後地區傾斜,然而效果不佳,付出的代價非常大.自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以後,中國政府在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上來了一個大轉變,從平衡發展戰略轉向不平衡發展戰略,優先發展沿海地區,發展和開放的政策明顯向沿海地區傾斜,使得沿海地區得以迅速發展起來,也迅速地拉大了沿海與內地的經濟發展差距.從地區生產總值來看,2003年廣東省為13626億元,約相當於3個湖南(4639億元)或10個貴州(1365億元)或35個青海(390億元).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來看,2003年浙江為20147億元,3倍於江西(6678元源信物),4倍於甘肅,5.6倍於貴州
(2)東,中,西部經濟發展的差距
中國著名人口地理學家胡煥庸教授於20世紀30年代用一條簡單的線條描述了中國自然地理,人口地理與經濟地理分布的不平衡特點:從東北黑龍江省璦琿縣到西南雲南省騰沖縣之間,用一條近乎直線連接起來,把中國分為東西兩個部分,西部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49.2%,人口卻只有全國總人口的3.7%;東部面積佔全國50.8%,而人口卻佔全國總人口的96.3%.相應地,西部貧窮,東部富裕."胡煥庸線"只是大體上形象地描述了幅坦液員遼闊的中國東西部的地理分界.現今對中國區域經濟的劃分主要是按照行政省區,輔之以經濟發展水平,大體將中國劃分為東,中,西部三大經濟地帶.這三大地帶在經濟發展水平上由東向西呈遞減階梯狀態.
(3)省區之間經濟發展的差距
2003年地區生產總值中,最高的廣東達13625.9億元,最低的西藏只有184.5億元,廣東是西藏的74.7倍.2003年地區生產總值指數(上年=100),最高的內蒙古有116.8,最低的雲南為108.6,相差8.2.2003年地區工業總產值,前五位的廣東,江蘇,山東,浙江,上海分別為21513.5億元,18036.7億元,15380億元,12864.2億元,10342.8億元,後五位的西藏,青海,海南,寧夏,貴州分別只有21.4億元,247.9億元,333.5億元,352.8億元,977.6億元,後五位都在1000億元以下,前五位都在10000億元以上.
(4)南北之間經濟發展的差距
在改革開放以前,北方地區領先於南方地區;在改革開放前期,北方地區仍然領先於南方地區,而且差距進一步拉開.20世紀90年代以後,南方地區經濟迅速崛起,人均GDP年均增長速度達到27.2%,北方地區經濟的領先地位受到動搖,南方地區後來居上,不僅在增長速度上超過北方地區,而且在人均GDP的絕對值上也超過了北方地區,其來勢之猛烈,使南北地區間的靜態不平衡差迅速拉大,而且存在著進一步擴大的趨勢.享有"遼老大"美譽的遼寧省,近年來經濟發展水平已降到全國第10位左右,黑龍江和吉林省的排名也逐步下降.
(5)城鄉之間經濟發展的差距
城鄉二元結構被視為造成中國城鄉差別的主要因素,城鄉差距的實質是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
從世界范圍來看,中國城鄉居民收入比大大高於大多數國家(1.6:1)的水平,按照國際勞工組織1995年發表的36個國家的相關資料,城鄉差距超過2:1的國家只有3個,中國便是其中之一.從絕對差距看,1978年農民年人均收入與城鎮居民收入相差209.8元,之後幾乎每年都在擴大,1992年差距突破千元大關,達1242.6元,2000年達到4027.0元,2003年達到5850.0元.
2,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1)歷史基礎.
(2)區位條件
1978年以後,中國的改革開放採取了不平衡發展戰略,使沿海地區成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帶.區位條件優越,中部地區同樣也有一些大城市作依託,但在地理區位上與東部地區相比,其對外聯系明顯不如東部沿海地區.西部地區雖也開通了一些對外貿易口岸,但由於與中國西部接壤的國家,其經濟發展水平並不具有明顯的優雹液勢,無力帶動中國邊疆地區的發展.另外,東部地區自然條件較好,氣候宜人,土壤肥沃,有利於開展較大規模的經濟活動和產業布局,而西部地區自然條件較差,特別是西北地區乾旱嚴重,生態惡化,土地貧瘠,經濟和社會發展面臨的困難較大.
(3)制度因素
中國自1978年以來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由於各地區體制轉軌的程度不同,從而導致了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一般說來,一個地區的非國有化程度越高,計劃控制能力就越弱,市場化程度也就越高.從表2-3可以看出,中國東部地區非國有經濟的比重,發展速度和市場化程度都明顯高於內地.
(4)政策傾斜效應
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給予沿海地區的傾斜政策,包括投資,財稅,外資外貿,金融等方面,使得沿海地區和內陸地區在發展能力上產生了極大的差距.據有關資料統計,1985-1995年中國各地區實際利用外資1499.50億美元,其中東部沿海地區實際利用外資達1309.56億美元,佔全國利用外資總額的87.3%,而中,西部地區實際利用外資總額分別為127.06億美元和62.88億美元,僅佔全國利用外資總額的8.5%和4.2%
(5)人力資源差異
區域間人力資源差異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存在差異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從表2-4中可以看出,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和普通中等專業學校在校學生無論從絕對數還是所佔比重在東,中,西三大地帶的分布狀況是:東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
這種人力資源條件的差異,不僅導致了現有的發展差距,而且還成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制約因素.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人力資源條件將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愈來愈重要的作用.
3,對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差距的評價
(1)區域經濟發展差距的積極意義
①區域經濟一定程度的發展差距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
當一國或地區經濟發展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差距時,發展程度較好的地區就自然成為發展狀態較差地區所效法的榜樣,發達地區就會更加進一步發達,落後地區就會奮力追趕,從而形成你爭我趕的整體經濟發展的活力.
②區域經濟發展的差距是區際競爭與合作的基礎.
區域的條件優勢要素的差異形成的競爭優勢的不同,各區域的經濟主體可在各自的區域優勢及其產業優勢的基礎上尋找經濟聯合,如資源型優勢與加工型優勢的區際聯合.
③區域經濟發展的差距給落後地區造成一種壓力.
區域經濟發展中有了發達與落後的差異,才迫使落後地區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向發達地區學習,從而加快落後地區經濟發展的步伐.發達地區對落後地區來說,會產生一種"示範效應",這種示範效應,使得落後地區在追趕發達地區進程中大大節省成本,少走彎路,從而達到共同發展的目標.
4.解決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政策思路
(1)在經濟全球化時代背景之下,各地區經濟都應融於世界經濟體系之中.
一國要有效參與國際競爭,就必須首先整合國內經濟,提高國民經濟的素質.只有實現國內經濟的一體化,才能從整體上提高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因此,國家區域經濟發展政策的根本目標是促進各地區的共同發展,加強各區域之間經濟上的相互依賴性.在區域經濟發展差距不能在短期內消彌時,國家區域經濟發展政策的重點應是鼓勵各區域之間加強經濟聯系,為各區域之間經濟依賴性的增強創造軟(制度等方面),硬(基礎設施等方面)條件.
(2)遵循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規律,繼續允許和鼓勵有優勢的地區發展得更快,更好,以此引領全國經濟發展.
(3)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努力緩解區域經濟差距擴大的趨勢

❾ 面對中國現有的形勢,中國未來的經濟會朝哪個方向發展呢望有經驗人士指條明路

中國現有的形勢,是處於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非常艱難的時期。不僅要保持經濟發展的上升勢頭,內部要改革工資分配體制,以平緩日益加劇的貧富懸殊,而且要防止和對抗外部的侵擾,需要大力發展武器裝備,搞好周邊國家的外交關系,以平衡大國間的對抗和擠壓。真所謂內憂外困,難堪其擾。黨內也存在很多的新問題亟待解決。
但有一個問題不能改變,就是發展經濟。這是一個大方向,沒有經濟的發展,就不能解決以上的諸多問題。我們的經濟發展走到今天,取得了較大的成果,但其生產力水平仍處於初級階段水平,客觀地說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都要保持這種格局不變。
但對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國家,經濟發展了,貪污腐敗現象滋生、發展、漫延,貧富懸殊加劇,則有可能會動搖共產黨執政的根基。以我個人的觀點,目前進行的純潔性教育是正確的。在經濟發展方向上不可動搖,但發展方式可能會發生很大的轉變,節約型,環保型,可能會更加突出。國家基礎建設部分會更加得到加強,如能源的開采開發、糧食的生產,人力資源的高效配置等都會是今後一個時期重點發展的對象。
經濟發展離不開貨幣的流通,中國與美國之間在貨幣國際流通方面的矛盾是不可調和,一場貨幣戰爭正在進行。這與雙方的武器裝備的競賽是相輔相成的。
這些大的環境背景下,個人應該順應其發展的需要,不斷充電,掌握科學技術本領,學習先進管理經驗,都非常重要。

閱讀全文

與中國的經濟現在向哪裡傾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語打籃球怎麼說 瀏覽:673
中國發票在越南怎麼入賬 瀏覽:416
義大利面為什麼那麼飽腹 瀏覽:331
中國援助伊朗多少只口罩 瀏覽:972
中國有志青年進行了哪些探索 瀏覽:669
印尼打工回國怎麼樣 瀏覽:797
中國話起源於哪裡 瀏覽:929
特朗普為什麼不敢打伊朗 瀏覽:968
常州等來伊朗人什麼梗 瀏覽:132
為什麼和平精英國際服沒許可權 瀏覽:745
印度話吃飯中文怎麼說 瀏覽:453
印度怎麼樣算富人 瀏覽:325
中國有哪些合法直銷公司 瀏覽:204
伊朗天氣熱怎麼防暑 瀏覽:761
英國葯店英文是什麼 瀏覽:871
義大利白蘭地在哪裡 瀏覽:325
伊朗使什麼導彈打美國無人機 瀏覽:856
中國英文全稱在蘋果設置怎麼寫 瀏覽:116
印尼刺參怎麼收拾 瀏覽:974
伊朗現在在幹些什麼 瀏覽: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