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艙外航天服哪裡做的

中國艙外航天服哪裡做的

發布時間:2023-05-01 05:22:52

① 王亞平的艙外服上有國旗上星星的顏色,航天員的航天服是由誰設計的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我們在自己的崗位當中,我們都在努力拚搏,努力奮斗,努力的收獲屬於自己的成功。當我們成為一名非常優秀的設計師,或許我們也會有自己的任務和使命,我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中,全心全意的製作好自己的作品。我們看到王亞平的艙外服上有國旗上星星的顏色,當我們看到這一場景的時候,我們非常的感動。航天員們的航天服是由我們國家非常優秀的航天服團隊一起設計的,最主要的設計師是張萬欣。

我國神舟13號航天員王亞陵爛世平讓外服上有國旗上星星的顏色,這套航天服是由我們國家的航天服團隊一起設計的,他們的設計理念非常棒,代表了深深的愛國之情。

② 中國的飛天航天服是自行研製的么

從內到外分為6層

現場觀察:如果忽略「暗藏」在航天服上的種種「機關」,「飛天」很像一件加厚、特大碼的羽絨服。服裝通體純白,軀干像盔甲,四肢像麵包。從上到下依次是頭盔、上肢、軀干、下肢、壓力手套和靴子,背上還有一隻1.30米高的大背包。

那麼,艙外航天服的內部構造是怎樣的?

專家釋疑:從內到外,艙外服分為6層:由特殊防靜電處理過的棉布織成的舒適層,橡膠質地的備份氣密層,復合關節結構組成的主氣密層,滌綸面料的限制層,通過熱反射來實現隔熱的隔熱層,以及最外面的外防護層。外層的防護材料可耐受正負100攝氏度以上的溫差變化,堪稱國內最貴的服裝面料。

服裝上肢(袖子)和下肢(褲腿)的長度可以根據每個航天員的身長進行調節。通過調節大小,一套航天服可以用於不同身材的航天員,身高1.60米-1.80米的人都可以穿。

記者感受:艙外航天服軀乾的設計厚度為1.5毫米,相當於兩根頭發絲。既要保證一定的強度、剛度,又要盡量減輕重量,還要能承受一定程度的磨損,這對材料和工藝的要求之高,超乎想像。難怪整套服裝的造價達到3000萬元人民幣左右!

中國艙內航天服 新華社發

艙內艙外服完全不同

現場觀察:電控台、氣液控制台、氣液組合插座、應急供氧管、電臍帶……軀干外殼上分布著各種儀器。一個只有漢語辭典大小的控制台里,集成了20多種閥門,每個閥門又是一個更精巧的開關集合體。在記者看來,這相當於把飛船的控制台整個搬到了航天員身上。別說准確操作,光記住它們的位置都很難。

那麼,同樣都是航天服,艙外航天服跟艙內航天服有什麼不同?

專家釋疑:艙內航天服只保證壓力,但艙外航天服什麼都要管。飛船里的大多數功能,都要在艙外航天服里實現。總的來說,艙外航天服為航天員提供三方面的保障。一是輻射、真空、微流塵等環境的防護;二是生命保障,也就是要保持一個適合人生存的氣體和溫度濕度環境;三是良好的功效保障,保證航天員穿著艙外航天服能開展維修器材等太空作業。可以說,艙外航天服就是一個「穿在身上的飛船」。

記者感受:世界上研製航天器的周期通常為7-10年,而中國的艙外航天服從立項到投入使用,用了4年時間。這是中國航天人創造的奇跡,也是神七飛船上最大的亮點。

手套靈活性國際一流

現場觀察:艙外航天服手套又肥又厚。把大拇指以外的4個指頭縫合在一起的話,有點像拳擊手套。手心和指頭內側,則布滿了密密麻麻的灰色橡膠凸粒,就像常見的防滑墊。

那麼,戴著這么厚的手套,還能從事精細的操作嗎?

專家釋疑:航天服雖然是「批量」生產的,手套卻是用國際上先進的「三維數字掃描」技術,為每個航天員量身定做的,既安全又靈活。戴上它,航天員能夠輕松握持直徑為25毫米的物體,拿起一個水杯不在話下。手心握物部位的那些凸粒狀橡膠,就是為了隔熱和防滑而設計的。

記者感受:出艙活動主要靠手完成操作和「行走」,手套必須靈活,同時又要有相當的厚度以保證氣密性、隔熱性,這在材料與工藝上幾乎是矛盾的。而我們的科研人員經過無數次試驗,終於製造出了靈活性國際一流的手套。

仿生結構活動自如

現場觀察:艙外航天服重量為120公斤,最高能達到2米。龐大的形體,反光的面罩,用一位香港明星評價航天服的話來說,「看上去很科幻」。

在失重的太空中,艙外航天服的重量不會對航天員造成困擾。但是,在加壓充氣之後,航天員會不會變成行動困難的「巨無霸」?

專家釋疑:重而不笨、行動靈活,是中國艙外航天服的一大特點。設計師們在上肢的肩、肘、腕和下肢的膝、踝等關節處,使用了氣密軸承。在軸承的作用下,航天員的手腳可以隨意轉動,同時能嚴格保證氣密性。科研人員還巧妙地利用了仿生結構,使關節活動更自如。

艙外航天服的電控系統顯示器也更方便查看,它採用了國際上最先進的OLED技術,全部採用數字信號處理,色彩更艷麗,而且更大、更薄、更省電、更能耐受高低溫。

記者感受:「飛天」是中國的第一代艙外航天服,就單個設備而言,功能不一定強大,但在系統的集成上具有優勢。就完成目前任務的能力而言,這套服裝接近國際水平。

穿衣其實是「坐」進航天服

現場觀察:在低壓訓練艙,記者目擊了航天員穿上艙外航天服的過程——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兩名航天員小心翼翼地把雙腿伸進航天服的下肢,臀部放在航天服的背包沿上,然後關閉背包門,像蟲子鑽進蠶蛹一樣,把自己裹在了龐大的航天服中……整套動作,與其說是「穿」航天服,不如說是「坐」進航天服。

那麼,艙外航天服穿一次要花多長時間?

專家釋疑:在地面,穿上航天服的過程也就幾分鍾。但這之前的准備工作要花上不少時間:航天員在穿上貼身內衣後,首先要穿一件能夠測量心跳、體溫的生理背心,接下來是防靜電的連體內衣,再用一層能給人體散熱的緊身液冷服把人從頭到腳包裹起來,然後戴上通訊裝備,最後才穿艙外航天服。在天上,這個過程就更復雜了。從穿衣的准備工作到全部穿好,時間長達15個小時。

記者感受:航天員體能要求之高,是因為地上一個小小的動作,在天上都非常費勁。國際空間站里維修航天器的那些航天員參加奧運會的話,估計拿全能冠軍沒問題。

艙外服將留在太空

現場觀察:飛船發射前,艙外航天服是打包固定在軌道艙壁上的。這可不是簡單的「打包」——為了牢牢固定好航天服,使其不受上升段超重、過載的力學環境影響,工作人員用上了鋼絲、繩子、螺絲等各種辦法,可謂「五花大綁」。

那麼,完成出艙任務後,艙外服怎麼進行再次「打包」?它隨返回艙一同返回地面嗎?

專家釋疑:啟封艙外航天服的確非常復雜。「艙外服啟封」項目分為21個操作單元,其中僅僅是「解開艙外服的包裝物」就包含了12個大步驟,每個步驟又分為數十個動作。航天員需用鉗子、扳手等工具,才能把衣服打開。所以,出艙任務完成後,要再「打包」就很難了。由於體積、重量的限制,這次我們的艙外航天服不隨飛船返回,而是留在軌道艙里,日後隨軌道艙的墜落而燒毀。

③ 哪件中國自主研製的航天服被用於神舟七號和天宮空間站的空間艙外活動

飛天航天服,是中國為載人航天工程艙外活動設計的艙外航天服。2008年9月27日,在神舟七號任務出艙活動中,航天員翟志剛首次穿著該航天服,完成了中國首次空間艙外活動。

2021年7月4日8時11分,神舟十二號乘組航天員劉伯明開啟天和核心艙節點艙出艙艙門,11時02分,航天員劉伯明、湯洪波身著新一代飛天航天服先後從天和核心艙節點艙出艙,完成在機械臂上安裝腳限位器和艙外工作台,14時57分,經過約7小時的出艙活動航天員劉伯明、湯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艙。

④ 中國航天服的設計靈感來源於

中國航天服設計理念靈感竟然是來源一隻大蝦。平日餐桌上的美味龍蝦、皮皮蝦、河蝦們,這可是蝦類貢獻最大的一次,也算是他們踏足太空的縮影了。

2004年,我國航天局決定研製艙外航天服。這也決定了我國能在2008年,由翟志剛(神州七號搭載)實現太空漫步,艙外活動的前提。艙外服與艙內服的最大區別是,艙外服上下肢都是可以活動的賀拍高,甚至包括手套。關節間必須要靈活,但如果關節靈活,就很可能不夠密封,而密封性保證了,又可能沒有靈活性,這給設計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我國的航天服設計師參看了國外無數實例後發現,國外的航天服所用的是波紋結構,那是得靠擠壓變形,所需力量大才能彎曲的航天服,活動起來並不輕松。要浪費航天員極大的體力,這在艙外活動中非常不便。

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航天服設計師之一的李志在吃晚飯的時候,端上飯桌的大蝦,啟發了設計者李志。他發現,蝦的身體關節非常特殊,可以保證身體的靈活性,活動起來非常輕盈。

於是,李志和他的同事買來各種蝦進行觀察,研究。最後經過反復試驗,終於成功了。由於航天服的肩肘部都採用了這個「蝦」結構,比外國同類產品好了很多。得益於我們科研人員的智慧與辛勞,一般艙外航天服在國外需要七八年的時間研製,而我們用47個月就完成了研製任務。這也奠定了我國能在2008年實現航天員太空漫步的計劃。

分類:

航天服按功能分為艙內用應急航天服和艙外用航天服。從服裝內壓上看,有低壓航天服和高壓航天服之分;從其結構上看,可分為軟式、硬式和軟硬結合航天服。

艙內航天服用於飛禪尺船座艙發生泄漏,壓力突然降低時,航天員及時穿上它,接通艙內與之配套的供氧、供氣系統,服裝內就會立即充壓供氣,並能提供一定的溫度保障和通信功能,讓航天賀沖員在飛船發生故障時能安全返回。飛船軌道飛行時,航天員一般不穿航天服。

⑤ 宇航服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宇航服涉及到哪些方面的研究

宇航服的材料包括棉針織品、合成纖維填充物、羊毛和絲棉、尼龍膜、鍍鋁織物等。一般來說,宇航服分為內層宇航服和外層宇尺老航服。實際上,艙內的宇航服岩困指嚴格來說並不是宇航服,其製作與真正的宇航服相差甚遠。內衣的舒適層:宇航員在長途飛行中不能洗衣服和換衣服。

飛天宇航服,早在2008年9月,中國宇航員就進行了首次太空行走。飛天,由中國,研製的第一套艙外航天服在距離地球300多公里的浩瀚太空中首次亮相。如果說載人航天是人類在太空探索上的一次重要飛躍,那麼宇航服的出現可以說是給了未來無限的可能性。

由於它的出現,航天員可以在外太空、真空、極端溫度的惡劣環境下工作,可以維持人體的生命系統。科學家們開發了三種類型的宇航服,即飛行中的宇航服(IVA)、飛行外的宇航服(EVA)和飛行中/飛行外的宇航服(IEVA),以確保宇航員能夠在不同的場景下順利完成工作。

⑥ 我國艙外航天服上新了,此次的新款航天服是由誰設計的

我國艙外航天服由東華大學科研團隊設計。從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到發射的“神舟十三號”,一直都參與研發設計航天員系列專用服裝,解決了艙外航天服外層防護材料問題。航空服最上面有一個四層結構的面窗頭盔。其中兩層為壓力面窗,為了防止呼吸結霧,中間都充滿了氮氣,還有隔熱功能。外層的防護面窗,加大了防止磕碰力度,把劃傷磕碰都周到考慮,外出作業會不用擔心被磨損而影響視野。而且防護面窗還能在軌更換,使用時候更方便了。最外層是個濾光面窗,為了防止光線刺眼,航天員可以根據實際光照情況去操縱,其實在陽招區的時候,外層就相當於我們平時戴的太陽鏡,能有效防止刺眼光線射入眼睛。

閱讀全文

與中國艙外航天服哪裡做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現在在幹些什麼 瀏覽:783
美國和伊朗有多少個民族 瀏覽:653
mk印尼製造什麼意思 瀏覽:598
為什麼加入中國人保 瀏覽:868
印尼打工一般工資多少錢 瀏覽:106
中國人在印度檢測核酸在哪裡 瀏覽:850
用什麼學習越南語比較好 瀏覽:889
越南中部食物有哪些 瀏覽:476
疫情中中國承擔了什麼 瀏覽:974
什麼事印尼紅燈期 瀏覽:895
中國當年為什麼支持越南 瀏覽:869
中國有多少人願意購買文創產品 瀏覽:645
到越南飛機什麼時候飛 瀏覽:286
英國穿衛褲有什麼感覺 瀏覽:869
越南有多少密切接觸者被隔離 瀏覽:564
和代購買的東西怎麼在中國海關查 瀏覽:700
泰國蜘蛛膠和越南哪個好 瀏覽:569
印度宗教為什麼比較多 瀏覽:472
長方形用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596
快遞到伊朗怎麼收費的 瀏覽: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