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現存的鹿有哪些
中國是世界上產鹿種類最多的國家。屬於鹿科的動物,全世界共有17屬,38種,其中有10屬、18種在中國曾經產或現在仍產。這就是說,中國產的鹿,佔世界鹿屬的一半以上,佔世界鹿種的將近一半。相形之下,前蘇聯的國土比中國大1倍多,但只有5屬、6種;美國和加拿大面積和中國大小相近,各只有4屬、5種;印度的面積固然沒有中國大,但印度素以鳥獸種類「最豐富」著稱,卻只有鹿屬4個、鹿種8個,仍遠不及我國。更應指出,這四個國家,誰都沒有一個特有屬或特有種的鹿科動物,可是在中國產的鹿科動物中,至少有一個麋鹿屬是特有屬,有麋鹿、白唇鹿、毛額黃麂、小黃麂或再加上林麝等四五個種是特有種。另外還有黑麂(毛冠鹿)和河麂(獐子)2屬2種,除緬甸和朝鮮各產少數外,中國分布既廣,數量又多,所以基本上上可視為我國的特產動物。
四不象就是麋鹿。麋鹿是古書上的名稱,四不象則是民間的俗名。《封神演義》里講到過四不象,說這是武王伐紂大軍主帥姜子牙的乘騎。小說把四不象描述成「麟頭豸(Zhi)尾體如龍」,這當然與真實形象相去十萬八千里。但這書中所說並不是純粹出自想像。從化石資料可以知道,武王伐紂的時代,正是麋鹿最為繁盛的時代,長江南北出土的麋鹿化石,以商末周初為最豐富,之後逐漸稀少,周朝以後更急劇減少,到秦漢時代已變得極少了。有人認為,麋鹿作為一種野生動物,可能在漢朝時就已經滅亡了。但也有人考證說,直到明朝,甚至清初,在長江以北的蘇北地區,還有殘余的麋鹿生存,只是數目已微不足道了。
在動物學史上,關於麋鹿的現代敘述是從1865年開始的。一個住在北京城裡的法國神甫通過種種渠道,結識了皇家獵苑北京南海子的守衛人員,幹了一樁盜買盜賣麋鹿標本的勾當,在1866年1月弄走了兩張鹿皮和兩個鹿頭。鹿頭和鹿皮被送到巴黎,很快便引起歐洲各國動物學界和自然愛好者的巨大興趣。各國動物園紛紛找路子,都想得到它。由1866年到1876年的10年間,英、法、德、比等國駐清使節和教會人士,通過明索暗購種種手段,陸續從南海子獵苑搞到幾十隻麋鹿,運回國展覽。從此中國的「四不象」遂名揚四海。我國特產動物中,最聞名於世的,人們都說是大熊貓,殊不知麋鹿揚名海外,還遠在大熊貓之前。
從上個世紀70年代到本世紀初,這二三十年間,麋鹿的遭遇是悲慘的。作為當時世界上唯一種群的北京南苑的南海子種群,連遭打擊與浩劫。1894年永定河決口,洪水沖破了獵苑的圍牆,逃出來的麋鹿和其他動物,被災民吃去不少。接著在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獵苑裡的獸群全部被殺光。據說還剩下一對,養在一處王府里,以後轉送「萬牲園」,也死掉了。至此,中國特產動物四不象,在國內完全滅絕。
這時歐洲各家動物園里還剩下18隻麋鹿。英國有一位貝福特公爵,素愛豢養動物,他花大價錢,把這18隻全部買回,養在他的庄園里。麋鹿在裡面繁殖順利。結果,本來是中國的特產動物,中國卻一隻也沒有了,中國人想要看它一眼,卻不得不到國外去看。可見即使是一種動物,它的命運也是同祖國的興衰榮辱息息相關的。
在英國的那群麋鹿,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幸運地保存下來,而且逐漸增多,到1948年已增至255頭。1956年春,倫敦動物學會派人將兩對年輕的麋鹿送到北京。於是,時隔50餘年,中國人民重新見到久聞其名但無緣相見的「四不象」。由於飼養環境不適合它們的特殊要求,未能順利繁殖後代。1973年底,英國朋友又送來兩對年輕的麋鹿。1984年春,國內的麋鹿總數是12頭,其中雌雄各6頭,有9頭在北京動物園,其餘3頭分別在上海、廣州和保定的動物園。而外國動物園中所飼養的麋鹿總數,據1982年的調查,已超過1100頭了。所有這些麋鹿,全部是百餘年前弄出國去的那幾十隻的後代。
⑵ 鹿有多少品種
鹿大約有52個品種,分為4亞科,分別是鹿亞科、獐亞科、麂亞科、鋒帶空齒鹿亞科,不同品種的鹿體型大小不一,分布地區也不同,其中的代表品種有梅花鹿、馬鹿、歐亞駝鹿、歐洲狍、馴鹿等,鹿的體長約為0.75-2.9米,體重約9-800千克。
鹿大約有52個品種,分為4亞科,分別是鹿亞科、獐亞科、麂亞科、空齒鹿亞科,不同品種的鹿體型大小不一,分布地區也不同,鹿的體長約為0.75-2.9米左右,體重約9-800千克。
鹿的代表品種有梅花鹿、馬鹿、歐亞駝鹿、歐洲狍、馴鹿等,其中梅花鹿為亞洲東部特產種類,目前野生較少,大部分為家養,馴鹿則是環北極分布的動物,中國只見於大興安嶺東北部林區。
鹿的眼窩凹陷,有顏面腺和足腺,無膽囊,胃4室,反芻,牙齒有32-34枚,腿部細長,善於奔跑,多數品種具含州角,一般銀老蘆僅雄性有1對角,雌性無角,無角種類則具獠牙狀上犬齒。
鹿主要分布於歐亞大陸、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北美洲、南美洲的南緯 40°以北地區及西南非洲,它們是典型的草食性動物,吃草、樹皮、嫩枝和幼樹苗,而且善於游泳,現今世界各地將鹿列為保護動物。
⑶ 鹿有多少品種
鹿在全世界約有52個品種。分別包含了花鹿屬的4種、鹿屬的10種、黇鹿屬的2種、麋鹿屬的1種、毛冠鹿屬1種、麂屬的7種、獐屬的1種、駝鹿屬的2種、馴鹿屬的1種、狍屬的2種、空齒鹿屬的2種、南美澤鹿屬的1種、草原鹿屬的1種等。
其中該52個鹿的品種中最為常見是梅花鹿(為亞洲東部特產種類)、馬鹿(國內分布於黑龍江、遼寧、內蒙古呼和浩特)、歐亞駝鹿(廣泛分布於歐亞和北美大陸的北部)、狍(分布於東北、內蒙古、青海、河北、河南)以及馴鹿(廣泛分布於歐亞和北美大陸北部)。
梅花鹿分布范圍:
1、中國主要集中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中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四川、廣西等有限的幾個區域內,台灣亦分布有一個特有亞種。
2、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捷克共和國、丹麥、芬蘭、法國、德國、愛爾蘭、立陶宛、馬達加斯加、紐西蘭、菲律賓、波蘭、烏克蘭、英國和美國等地區已引進梅花鹿。
3、在韓國,梅花鹿已經滅絕,朝鮮和越南的種群也面臨著可能滅絕的風險。
⑷ 麋鹿在中國的現存種群數量是多少
不是很清楚,缺茄估計三千是有的。
幾萬年前上億,後純大來氣候變化,
加上人為打獵,到伏褲察了清幾乎絕跡。
我想起個詞,逐鹿中原,
說的就是這種叫四不像的動物吧。
⑸ 鹿的種類有哪些
我國有鹿科動物9屬16種,它們是
斑鹿屬的斑鹿;鹿屬的梅花鹿。水鹿(黑鹿)、白唇鹿、馬鹿、澤鹿(坡鹿);糜鹿屬的糜鹿;狍屬的狍;駝鹿屬的駝鹿;馴鹿屬的馴鹿;麂屬的黑麂、小麂、赤麂;毛冠鹿屬的毛冠鹿;獐屬的獐(河麂)。
棲息於苔原、林區、荒漠、灌叢和沼澤。分布於歐亞、北美洲以及南美洲的南緯40°以北地區和非洲西南部。
角是雄鹿的第二特徵,同時是爭偶的武器,其生長與脫落受和斗梁腦下垂體和睾丸激素的影響。
北方的鹿過了繁殖季節,角便自下面毛口處脫落,第二年又從額骨上面的1對梗節上面的毛口處生出,初長出的角叫茸,外麵包著皮膚,有毛,有血管大量供血,分杈;隨著角的長大,供血即逐漸減少,外皮遂喚運乾枯脫落。
1~2歲生出的初角幾乎是直的,以後角的分杈逐年增多,到成年後定型。有角種類的雌鹿如無角亦不具獠牙狀上犬齒。雄鹿大於雌鹿。毛色冬深夏淺,多數幼鹿有白色斑點。
⑹ 鹿科動物有哪些
問題一:哪些是鹿科動物? 世界鹿科動物名錄大全偶蹄目 鹿科 Cervidae 3亞科, 17屬, 現存45或46種, 中國境內分布17種 真鹿亞科 Cervinae 4屬 16種 鹿屬 Cervus 10種(現存9種) 梅花鹿Sika deer(C. nippon) 馬鹿(赤鹿)Red deer(C. claphus) 白唇鹿white-lipped deer(C.albirostris) 海南坡鹿(坡鹿、眉杈鹿、艾氏鹿)Eld's deer(C. eldi) 熊氏鹿(宿氏鹿、暹羅鹿、泰國坡鹿)Schomburgk's deer(C. schomburgki)已滅絕 澤鹿(印度澤鹿、沼鹿)swamp deer(C. vauceli) 水鹿(黑鹿)Sambar(C. unicolor) 鬣鹿(爪哇鹿、帝汶黑鹿)Rusa deer、Sunda sambar (C. timorensis) 菲律賓水鹿(菲律賓黑鹿)Philippine sambar( C. marianus) 阿氏鹿(菲律賓斑鹿)Philippine spotted deer(C. alfredi ) 斑鹿屬(花鹿屬)Axis 4種 斑鹿(花鹿、印度花鹿)Axis deer(A. axis) 豚鹿Hog deer(A. porcinus)據傳已經在中國境內滅絕 卡拉棉鹿(加島鹿、卡拉米安鹿)Calamian deer(A. calamianensis) 巴拉望鹿(巴島鹿)Bawean deer(A. kuhli) 麋鹿屬 Elaphrus 1種 麋鹿(四不像、戴氏鹿)Pere David's deer(E. davidianus)全球已無野生種群,中國境內為人工半野生狀態 鹿屬 Dama 2種 鹿(歐洲鹿)European fallow deer(D. dama) 波斯鹿(美索不達米亞鹿)Persian fallow deer (D.mesopotamica) 麂亞科 Muntiacinae 3屬 10或11種 黃麂屬 Muntiacus(8或9種) 黃麂(赤麂、黃) Indian muntjac(M. muntjak) 小黃麂(小麂、山羌) Reeves's muntjac(M. reevesii) 毛額黃麂(黑麂)Black muntjac(M. crinifrons) 菲氏黃麂(菲氏麂)Fea's muntjac(M.feae) 羅氏黃麂(M.rooseveltorum)?恐有爭議 貢山麂Gongshan muntjac(M. gongshanensis) 長山麂山和Truong Son muntjac(M. truongsonensis) 葉麂Leaf deer(M. 唬utaoensis) 婆羅洲黃麂(瘤鹿)Bornean yellow muntjac(M. atherodes) 毛冠鹿屬(青麂屬) Elaphos 1種 毛冠鹿( 青麂)(E. cephalophus) 巨麂余正屬Megamuntiacus 1種 巨麂(越南大麂)Giant muntjac(M. vuquangensis) 空齒鹿亞科 Odocoileinae 5族 10屬 19種 駝鹿族 Alcini 1屬 駝鹿屬 Alces 1種 駝鹿 (犴) Moose(A. alces) 馴鹿族 Ran......>>
問題二:鹿的家族成員有哪些,它們的生活習性 【鹿科動物】
拉丁文】學名:Cervus axis
【英文名】:Erxleben
【分類】: 哺乳綱、偶蹄目、鹿科
【體長】: 0.75~2.90米
【肩高】:0.3~2.20米
【體重】:9~800公斤
【形態】:
鹿是偶蹄目的1科,共16屬約52種,大多數逗毀盯種類普遍具有的特點是:四肢細長、尾巴較短,雄性體性,大於雌性。通常雄的有角,有的種類雌雄都有角或都無角。
【毛色】:
大多數種類毛色深暗,從黑色、棕色、黃色、深紅色至淡黃色不等。但馴鹿會出現白色的個體。
【壽命】:8~45年不等
【保護級別】:梅花鹿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地理種群差異】:
鹿的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共16屬約52種,從最大的駝鹿到最小的鼷鹿之間品種豐富。
【分布情況】:鹿的種類繁多,共16屬約52種,全世界除南極洲外均有分布。
【物種狀況】:
大部分種類地方常見,少數種類為瀕危物種。其中梅花鹿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生活習性】:除駝鹿外大多數種類群居生活。
【生活環境】: 山地、草原、森林均有分布。
【食物種類】:樹葉、草、果實、種子、地衣、苔蘚、灌木、花朵、水草、樹皮、嫩枝、樹苗。
【生理特徵】:一般春季3~4月 *** 交配,懷孕期4~10個月,每胎1~3崽。2~3歲性成熟。
【經濟價值】:
所有種類的肉可吃,皮可製革。
其中梅花鹿的鹿茸是名貴的中葯材。國內已大量進行人工飼養,並進行活鹿取茸(對鹿不會造成傷害)。角是鹿科動物中雄鹿的第二性徵(個別屬無角,如獐屬),同時也是雄鹿之間爭奪配偶的武器。角的生長與脫落受腦下垂體和睾丸激素的影響。北方的鹿過了繁殖季節,角便自下面毛口處脫落,第2年又從額骨上面的1對梗節上面的毛口處生出。剛長出來的角叫茸(我們通常叫鹿茸),外麵包著皮膚,有毛,有血管大量供血,分杈。隨著角的長大,供血即逐漸減少,外皮遂乾枯脫落。1~2歲時生出的初角幾乎是直的,以後角的分杈逐年增多,到成年後定型。
梅花鹿是鹿科鹿屬的1種。因為身上有一些明顯的白斑在背脊兩旁和體側下緣排列成行而得名。也叫花鹿。梅花鹿分7個亞種,中國有5個亞種。鼻端裸出而呈裂縫狀;雄鹿有角,每年約4月脫盤長茸,其角一般到4杈為止,眉杈斜向下伸,第2杈與眉杈相距甚遠;冬天毛的顏色為栗棕色,白色斑點不顯,尾下部為白色,腹毛淡棕;夏天毛紅棕色,有的為暗灰褐色,背部中線地方為黑色,有的至尾部黑色線變細,尾上部黑色,下部白色。分布於西伯利亞東南方,日本,中國的東北、華北、東南和台灣。現今野生梅花鹿數量非常稀少;中國列為一類保護動物。棲於混交林,山地草原和森林邊緣,一般不進入密林。冬季多在陽坡低凹背風處,春秋則在空曠少樹地區活動。夏季喜蔭涼,多在陰坡開闊透風的地方,有時為了避免蚊蠅叮咬也到高山草原活動。性機警,晨昏時結群。主要以青草、嫩芽、樹葉、沙參等為食。每年8~11月交配,懷孕期7~8個月,4~6月為產仔盛期,每胎1~2仔
問題三:麋鹿和一般鹿科動物在外形上的幾個不同點 麋鹿和一般鹿科動物在外形上的三個不同點:
因為它頭臉像馬、頸像駱駝、尾像驢。
問題四:哪些是鹿科動物? 世界鹿科動物名錄大全偶蹄目 鹿科 Cervidae 3亞科, 17屬, 現存45或46種, 中國境內分布17種 真鹿亞科 Cervinae 4屬 16種 鹿屬 Cervus 10種(現存9種) 梅花鹿Sika deer(C. nippon) 馬鹿(赤鹿)Red deer(C. claphus) 白唇鹿white-lipped deer(C.albirostris) 海南坡鹿(坡鹿、眉杈鹿、艾氏鹿)Eld's deer(C. eldi) 熊氏鹿(宿氏鹿、暹羅鹿、泰國坡鹿)Schomburgk's deer(C. schomburgki)已滅絕 澤鹿(印度澤鹿、沼鹿)swamp deer(C. vauceli) 水鹿(黑鹿)Sambar(C. unicolor) 鬣鹿(爪哇鹿、帝汶黑鹿)Rusa deer、Sunda sambar (C. timorensis) 菲律賓水鹿(菲律賓黑鹿)Philippine sambar( C. marianus) 阿氏鹿(菲律賓斑鹿)Philippine spotted deer(C. alfredi ) 斑鹿屬(花鹿屬)Axis 4種 斑鹿(花鹿、印度花鹿)Axis deer(A. axis) 豚鹿Hog deer(A. porcinus)據傳已經在中國境內滅絕 卡拉棉鹿(加島鹿、卡拉米安鹿)Calamian deer(A. calamianensis) 巴拉望鹿(巴島鹿)Bawean deer(A. kuhli) 麋鹿屬 Elaphrus 1種 麋鹿(四不像、戴氏鹿)Pere David's deer(E. davidianus)全球已無野生種群,中國境內為人工半野生狀態 鹿屬 Dama 2種 鹿(歐洲鹿)European fallow deer(D. dama) 波斯鹿(美索不達米亞鹿)Persian fallow deer (D.mesopotamica) 麂亞科 Muntiacinae 3屬 10或11種 黃麂屬 Muntiacus(8或9種) 黃麂(赤麂、黃) Indian muntjac(M. muntjak) 小黃麂(小麂、山羌) Reeves's muntjac(M. reevesii) 毛額黃麂(黑麂)Black muntjac(M. crinifrons) 菲氏黃麂(菲氏麂)Fea's muntjac(M.feae) 羅氏黃麂(M.rooseveltorum)?恐有爭議 貢山麂Gongshan muntjac(M. gongshanensis) 長山麂Truong Son muntjac(M. truongsonensis) 葉麂Leaf deer(M. 唬utaoensis) 婆羅洲黃麂(瘤鹿)Bornean yellow muntjac(M. atherodes) 毛冠鹿屬(青麂屬) Elaphos 1種 毛冠鹿( 青麂)(E. cephalophus) 巨麂屬Megamuntiacus 1種 巨麂(越南大麂)Giant muntjac(M. vuquangensis) 空齒鹿亞科 Odocoileinae 5族 10屬 19種 駝鹿族 Alcini 1屬 駝鹿屬 Alces 1種 駝鹿 (犴) Moose(A. alces) 馴鹿族 Ran......>>
問題五:麋鹿和一般鹿科動物在外形上的幾個不同點 麋鹿和一般鹿科動物在外形上的三個不同點:
因為它頭臉像馬、頸像駱駝、尾像驢。
⑺ 馴鹿的種類
鹿是偶蹄目的1科,共16屬約52種。 ◆鹿 是鹿科動物的總稱,有人稱鹿為經濟動物,有人稱鹿為葯用動物,都說明鹿的經濟價值很高。世界上有鹿科動物47種,我國有鹿科動物9屬16種,它們是斑鹿屬的斑鹿;鹿屬的梅花鹿。水鹿(黑鹿)、白唇鹿、馬鹿、澤鹿(坡鹿);糜鹿屬的糜鹿;狍屬的狍;駝鹿屬的駝鹿;馴鹿屬的馴鹿;麂屬的黑麂、小麂、赤麂;毛冠鹿屬的毛冠鹿;獐屬舉碼的獐(河麂)。一般又將有茸用價值的梅花鹿、馬鹿、白唇鹿、水鹿等稱為茸用鹿,我國葯典只承認梅花鹿與馬鹿。現分別敘述如下。 ◆ 1 梅花鹿 Sika-deer 梅花鹿是中型鹿,體重80-130千克,夏毛為棕褐色、黃褐色或棕紅色,周身布滿白斑,如梅花一樣,故稱梅花鹿。我國的梅花鹿共有6個亞種逗纖,現僅存原產東北長白山地區的東北梅花鹿亞種和四川梅花鹿亞種,四川梅花鹿亞種僅數百隻。東北梅花鹿亞種野生的已不多,較多的是家養梅花鹿,全國約有40萬~50萬只。 吉林省飼養梅花鹿約有300年歷史,現存欄15萬只,由於地域的隔離,生態條件的差異,在生理解剖、生產性能方面各有不同的特點,據此又將吉林省梅花鹿分為5個類型群,它們是雙陽型梅花鹿、東豐型梅花鹿、伊通型梅花鹿。龍潭山型梅花鹿和撫松型梅花鹿。在這些梅花鹿類型群基礎上,經過人工多年選種選育,又培育成雙陽梅花鹿品種、長白山梅花鹿品系和西豐梅花鹿品種。這些鹿具有生產能力強、遺傳性穩定等特點,對推動養鹿業生產作出了很大貢獻。 ◆ 2 馬鹿 Red deer 馬鹿是大型鹿,體重150~250千克,是赤鹿的一種,因其像馬而稱為馬鹿。關於馬鹿亞種分類上尚存在分歧,馬逸清(1998)將世界馬鹿分為22個亞種。我國有8個亞種,分別是:天山亞種、葉爾羌(塔里木)亞種、阿爾泰亞種、東北亞種、阿拉善亞種、甘肅亞種、四川亞種和西藏亞種。 我國的野生馬鹿較多,主要在新疆、內蒙古和大小興安嶺。20世紀80年代尚不下30萬~40萬只,由於濫捕濫獵,資源受到嚴重破壞。家正指哪養馬鹿大約10萬只。 (1)東北馬鹿也叫黃臀赤鹿,原產於東北地區的長白山區和大小興安嶺地區。東北馬鹿體大,但生產能力低,目前飼養的大部分已與天山馬鹿雜交改良。
⑻ 我國有哪些珍稀鹿種
在我國所產的18種鹿中,有四五種是中國的特有種。其中除了麋鹿舉世聞名之外,還有兩種也很著名,就是白唇鹿和毛額黃麂。另外有幾種,雖不是中國的特有種,但確屬珍貴稀有,比如海南島的坡鹿,西藏昌都地區的白鹿,西藏的壽鹿和新疆西部的天山馬鹿等。
白唇鹿:除70年代初,我國送給斯里蘭卡一對(現存一隻)和80年代初送給尼泊爾一對外,其他任何國家都沒有見過這種中國特產的鹿。它的產地只限於青藏高原,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大部地區,甘肅中部和東南部,四川西部和北部。它是高山區的動物,一般生活在海拔三四千米以上的山地,夏季甚至能上升到5000米,活動於高山灌叢或高山草甸區。身上有厚密的長毛,不畏風雪嚴寒,以山草和灌木嫩枝葉為食,是非常頑強耐苦的鹿種。
白唇鹿的主要特徵,正如其名所示,就是有一個純白色的下唇,白色且延續到喉上部和吻的兩端,所以亦可稱為白吻鹿。在甘肅、青海等地,俗名叫做黃鹿或草鹿。白唇鹿夏毛棕黃色,與當地俗名叫做青鹿的馬鹿有顯著區別。這兩種鹿的鹿角也有明顯的差異。馬鹿角的眉杈與次杈相距很近,白唇鹿角則相距較遠,且次杈特別長,主枝略呈側扁。這些都不難辨別。
在白唇鹿和馬鹿的產區互相重疊的地方,例如四川西北部和甘肅祁連山北麓,都曾發現過白唇鹿和馬鹿自然雜交,並產生雜種後代的情況。
近年來,在青海、甘肅、四川,已有幾處養鹿場開始馴養白唇鹿,其中以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養鹿場養的最多,達到數百頭。據統計,該場從1958年到1979年,共捕獲幼白唇鹿710隻,馴養成活363隻,成活率為51.13%。另外,集體和個人也有分散飼養的。據報道,現已能實行放牧飼養,這不僅可以減少飼料費,節約勞動力,而且也有助於改變它的野生習性,增加繁殖率。
在國家保護動物名單中,只有3種鹿屬於第一類,即白唇鹿、梅花鹿和海南坡鹿。
梅花鹿:梅花鹿,總的說來還算不上是稀有珍奇動物,因為這種鹿不但在公園、動物園里容易看到,而且在國內有很多養鹿場大批地飼養著。但是仍可以把它歸入珍稀動物的行列。
首先說「珍」。這種鹿的鹿茸是各種鹿茸中價格最高的,在葯材中被稱為「黃茸」。另外,鹿皮、鹿肉、鹿鞭、鹿尾、鹿筋,等等,也都有較高的價值。所以說它是一種珍貴動物。
其次是「稀」。家養的梅花鹿雖多,但野生的卻特別稀少,不僅河北亞種和山西亞種野生的早已絕滅多年,連從前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華南亞種和從前數量也很多的東北亞種,現在也都所剩無幾,前途岌岌可危。至於台灣亞種,野外究竟還有沒有,很成問題,恐怕只有到動物園里還能找到一些。所幸在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初,先後又在四川最北部的若爾蓋和甘肅南部靠近四川邊界的迭部,發現了一個梅花鹿新亞種,數量估計約有一二百頭。它們經常活動於混交林邊緣或林間草地,有時與牛群同在一片草地吃草,有時與蘇門羚、黑麂一起休息。至今世界上任何一處動物園還未展出過這個新亞種,因此也可以認為是世上最稀有的動物之一。對殘余野生梅花鹿的保護工作,應作為重點看待。江西彭澤縣桃紅嶺是江西省唯一產梅花鹿的地方,估計這里還殘留有100頭左右的華南亞種,現在這里已被劃為梅花鹿自然保護區。
梅花鹿亞種雖多,在形態上差別不大,只是在個體大小毛色深淺、斑點的多少和大小、背中線的長短和明顯程度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區別。台灣亞種最小,肩高只有八九十厘米;東北亞種最大,肩高可超過110厘米,體重超過120公斤。
坡鹿
坡鹿又叫眉杈鹿、澤鹿、眉角鹿等,外形與梅花鹿相似,但體形較小,花斑較少。一般體長為160厘米左右,肩高104~110厘米,體重60~100千克。體形狹長,頸部和四肢也較為細長,背鬣不明顯,主蹄狹窄而尖,側蹄小。雌獸的頭上沒有角,雄獸頭上角的形狀很特殊,有一個較大的眉杈,向前長出,然後稍微向上彎曲,而主幹則先向後,然後再彎曲向上,並向前伸展。主幹下面不分叉,看來好像沒有次叉、三叉,其實是分叉的位置較高,都長到了主幹的上端。主幹與眉杈接連起來,形成一個大角度的弧形,幾乎呈彎弓狀,上端生有3~6個長短不一、又尖又細的小尖,這種角型顯然與梅花鹿和其他鹿類不同。角的長度約為100厘米以上,粗12~13厘米,角尖相距78厘米以上,眉杈也很長,可達45厘米。體毛一般為赤褐色到黃褐色,背部顏色較深,背中央由頸部至尾巴的基部有一條縱行的黑褐色脊帶紋,帶紋兩側點綴著白色花形斑點,每個斑點如銅錢般大小,間距為3厘米左右,此外在臀部也有少許白色斑點。雄獸的毛色比雌獸的深,特別是在發情交配季節,顯得更為濃艷。到了秋末冬初,全身便都換成長而濃密的冬毛,白色的斑點也都褪去,幾乎完全消失,一直到翌年春天,這些斑點才又逐漸顯現。體側及四肢外側的體色較淡,腹部和四肢內側則為灰白色。顏面部及耳朵的背面為黃褐色,耳緣帶有黑色,耳內為白色。尾巴的背面為栗棕色,腹面為白色或淡褐色。
坡鹿主要棲居於海拔200米以下的低山、平原地區,不見於高山峻嶺和茂密的森林中。棲息地一般地勢較為平緩,景觀開闊。由於地形和受乾燥的西南季風影響,氣候較為乾爽,溫度較高,雨季和旱季互相交替,發育著乾性草原或稀樹草原。地勢較高的山丘上長有天然次森林,為落葉或半落葉雨林,林內較明亮,林下生長著很多旱生常綠灌木,溝谷地帶有少數喬木,多數則為灌木、草叢,是熱帶和熱帶性稀樹灌木叢。這些地區大多還間雜著一些村落褐少許耕地,種植水稻、玉米、甘薯等農作物,有些地方尚有小片沼澤草地。雨季植物生長旺盛,旱季草本植物枯死,深根性耐旱樹種仍生長繁茂,這些植物多數是坡鹿喜歡吃的食物。
坡鹿性喜群棲,但長著長長的大角的雄獸卻大多單獨行動。通常可以看見成雙成對或3~5隻在一起組成群體,集散於小溪旁或溝谷內的草坡和濕潤的田地中,以及火燒跡地等,其中主要為雌獸和幼仔。在發情配偶期間,集群現象更為明顯,最多時約有12隻左右。覓食活動多在早晨和傍晚,尤其在大雨過後更是活動頻繁。它較為耐旱和耐熱,雖然喜歡在有水的草地附近覓食,但尚未發現有進行洗浴或泥浴的現象。據說過去坡鹿數量很多的時候,也常在白晝覓食,甚至接近或混入放牧的家畜群中,後來由於人們活動的影響,才被迫於早晨和夜晚活動。它的視覺和聽覺都非常銳利,奔跑更是十分迅速,特別善於跳躍。在覓食的時候警覺性也很高,每吃兩三口便抬起頭來四處張望,諦聽原野上的動靜,匆匆吃食完畢後,即行遁藏。一旦發現敵害,立即疾馳狂奔而去,雖有數米高的喬木、灌叢或數米寬的河溝,皆能一躍而過,因此還有許多關於它會「飛」的傳說。因為在坡鹿的產地也大多分布著水鹿,所以還流傳著水鹿喜歡咬食坡鹿的茸角的說法,因而這兩種鹿從不混居。事實上,水鹿的棲息地主要是海拔較高的山麓地帶,而坡鹿的活動區域有所不同。
坡鹿的主要食物是青草和嫩樹枝葉等,種類有竹節草、丁癸草、雞占、鵲腎等,也吃番茨葉、嫩稻苗、蔗苗等作物,尤其喜歡吃水邊或沼澤地里生長的水草。此外,它還經常舔食鹽鹼土,以補充身體所需的礦物質和鹽分等。
坡鹿的發情期多在4~5月份,這時已經進入雨季,樹木抽芽,野草茁壯,食物十分豐盛,使其身體逐漸肥壯。雄獸為了爭奪配偶而發生激烈的角斗,常常弄得遍體鱗傷,獲勝者便與雌獸交配,並且一直相伴到發情期結束,如此才能留下更為強壯的後代。懷孕的雌獸多在10~11月間生產,每胎僅產1仔。初生的幼仔體重約為3~4千克,身上長有白斑,毛色大體均勻,但臀盤不明顯。
在5月下旬,爭偶、交配之以後,雄獸便陸續離群獨居,然後於6~7月份脫去毫無光澤的舊枝角,從角座開始長出由像天鵝絨一樣的柔軟皮膚包裹著的新茸。鹿茸在10月份前後最為豐碩,以後皮膚破裂並脫落,茸角逐漸角化,呈現深褐色的光澤,角表面的復雜溝渠是茸角時期血管的痕跡。到了翌年夏季舊角再脫落,如此周而復始地進行。坡鹿的繁殖,以及長茸的季節均比棲息於同一地區的水鹿明顯較遲,時間也較為集中。
從前坡鹿的分布較廣,數量也很多,但由於有棲息地的縮小和亂捕濫獵,種群數量下降很快。在我國的海南島,海南坡鹿曾分布於東方、樂東、萬寧、崖縣、瓊中、屯昌、占縣、白沙、昌江等廣大地區,但70年代以後,只有西部和西南部的白沙縣邦溪、東方縣大田等局部地區還殘留著50~60隻,經過10餘年的保護工作,到90年代以後增加到了200隻左右。其他坡鹿亞種的命運也都相差不多,其中指名亞種在印度僅剩有10餘只。
海南坡鹿是棲息於島嶼上的一個特有亞種,在分類地位上學術界尚有爭議,對研究海南島的區系形成很有意義,也是熱帶地區的稀有動物,因此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在我國被列為國家I級保護動物。
國際自然保護組織現在已將眉杈鹿,包括海南島的坡鹿在內的各個亞種都劃為第一級瀕危動物。
⑼ 熊氏鹿的鹿科名錄
熊氏鹿(學名:Rucervus schomburgki )是產於泰國的一種鹿,熊氏鹿的主要棲息地是森林。之前,人們祭拜熊氏鹿,保佑大家平安,之後受到威脅,人們大量取得鹿皮,導致熊氏彎轎鹿在最後的1932年滅絕,最後一隻目擊的熊氏鹿是被人獵殺滅絕於1932年。
鹿科 Cervidae 分為3亞科, 17屬, 現存45或46種, 中國境內分布17種 Cervinae 4屬 16種
鹿屬 Cervus 10種(現存9種)
● 梅花鹿Sika deer(C. nippon)
● 馬鹿(赤鹿)Red deer(C. claphus)
● 白唇鹿white-lipped deer(C.albirostris)
● 海南坡鹿(坡鹿、眉杈鹿、艾氏鹿)Eld's deer(C. eldi)
熊氏鹿(宿氏鹿、暹羅鹿、泰國坡鹿)Schomburgk's deer(C. schomburgki)已滅絕
澤鹿(印度澤鹿、沼鹿)swamp deer(C. vauceli)
● 水鹿(黑鹿)Sambar(C. unicolor)
鬣鹿(爪哇鹿、帝汶黑鹿)Rusa deer、Sunda sambar (C. timorensis)
菲律賓水鹿(菲律賓黑鹿)Philippine sambar( C. marianus)
阿氏鹿(菲律賓斑鹿)Philippine spotted deer(C. alfredi )
斑鹿屬(花鹿屬)Axis 4種
斑鹿(花鹿、印度花鹿)Axis deer(A. axis)
● 豚鹿Hog deer(A. porcinus)據傳已經在中國境內滅絕
卡拉棉鹿(加島鹿、卡拉米安鹿)Calamian deer(A. calamianensis)
巴拉望鹿(巴島鹿)Bawean deer(A. kuhli)
麋鹿屬 Elaphrus 1種
● 麋鹿(四不像、戴氏鹿)Pere David's deer(E. davidianus)全球已無野生種群,中國境內為人工半野生狀態
黇鹿屬 Dama 2種
黇鹿(歐洲黇鹿)European fallow deer(D. dama)
波斯黇鹿(美索不達米亞黇鹿)Persian fallow deer (D.mesopotamica) Muntiacinae 3屬 10或11種
黃麂屬 Muntiacus(8或9種)
● 黃麂(赤麂、黃猄) Indian muntjac(M. muntjak)
● 小黃麂(小麂、山羌) Reeves's muntjac(M. reevesii)
● 毛額黃麂(黑麂)Black muntjac(M. crinifrons)
● 菲氏黃麂(菲氏麂)Fea's muntjac(M.feae)
羅氏黃麂(M.rooseveltorum)?恐有爭議
● 貢山麂Gongshan muntjac(M. gongshanensis)悄清
長山麂Truong Son muntjac(M. truongsonensis)
葉麂Leaf deer(M. putaoensis)
婆羅洲黃麂(瘤鹿)Bornean yellow muntjac(M. atherodes)
毛冠鹿屬(青麂屬)啟鬧前 Elaphos 1種
● 毛冠鹿( 青麂)(E. cephalophus)
巨麂屬Megamuntiacus 1種
巨麂(越南大麂)Giant muntjac(M. vuquangensis) Odocoileinae 5族 10屬 19種
駝鹿族 Alcini 1屬
駝鹿屬 Alces 1種
● 駝鹿 (犴) Moose(A. alces)
馴鹿族 Rangiferini 1屬
馴鹿屬 Rangifer 1種
● 馴鹿Caribou、reindeer(R. tarans)唯一雌雄都長角的鹿,中國境內為人工半野生狀態
狍族 Capreolini 1屬
狍屬 Capreolus 2種
歐洲狍(西方狍)European roe deer(C. capreolus)
● 西伯利亞狍(東方狍、狍子)Siberian roe deer(C. pygargus)
獐(河麂)族 Hydropotini 1屬
獐(河麂)屬 Hydropotes 1種
● 獐(河麂)Chinese water deer(H. inermis)唯一雌雄都不長角的鹿
空齒鹿族 Odocoileini 6屬 14種
空齒鹿屬 Odocoileus 2種
白尾鹿White-tailed deer(O.virginianus)
黑尾鹿(騾鹿)Mule deer (O. hemionus)
草原鹿屬(南美草原鹿屬)Blastoceros 1種
草原鹿(南美草原鹿、潘帕斯鹿)Pampas deer(B. campestris)
沼澤鹿屬(南美澤鹿屬) Blastocerus 1種
沼澤鹿(南美澤鹿)Marsh deer(B.dichotomus)
馬駝鹿屬(南美山鹿屬) Hippocamelus 2種
智利馬駝鹿(智利山鹿)Chilean guemal(H. bisulcus)
秘魯馬駝鹿(秘魯山鹿)Peruvian guemal(H.antisensis)
普度鹿屬 Pu 2種
南普度鹿(普度鹿、智利普度鹿)Southern pu(P. pu)
北普度鹿(厄瓜多普度鹿)Northern pu(P. mephistophiles)
短角鹿屬(墨西哥鹿屬) Mazama 6種
赤短角鹿(紅墨西哥鹿)Red brocket(M. americana)
倭短角鹿(倭墨西哥鹿)Dwarf brocket(M. chunyi)
灰短角鹿(灰墨西哥鹿)Brown brocket(M. gouazoubira)
小短角鹿(小紅墨西哥鹿)Little red brocket(M. rufina)
侏短角鹿(侏墨西哥鹿)Lesser brocket(M. nana)
小灰短角鹿(小灰墨西哥鹿、布氏鹿)Grey dwarf brocket(M. bricenii)
注釋:
1、 本名錄到種為止,不列出亞種;
2、 本名錄不包括麝、鼳鹿、長頸鹿的所有種,因按普遍分類法,麝、鼳鹿、長頸鹿單獨列為麝科、鼳鹿科、長頸鹿科,與鹿科並列,暫不涉及。
3、 中國境內有分布的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