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J20戰斗機上的發動機是矢量發動機嗎中國的太行發動機是矢量的嘛
如果J20是真的四代機,那發動機必須是矢量,但是按現在的氣動布局來看,並不像是採用了矢量發動機的樣子舉納簡,還有,太行發動是個系列,不是具體茄基型正褲號,你是要問哪一個
B. 現在有哪些飛機裝備了二元矢量發動機,那些飛機裝備了三元矢量發動機
二維矢量發動機只有F22,三維的有圖50,蘇30MK,蘇35,蘇34,蘇33,米格29OVT,J20,台風T3,當然還有F35 全向矢量看著好,用起來就是不好,不僅嚴重損失推力,飛行控制極其脊蠢復雜,而且在任意時刻,全向其實也只能水平或者俯仰方向動作,和二元矢量櫻氏陪沒有多少區別,最終使用效果還遠不如F22A的二元。 如果改為三元推力矢量,隱形效果就會下降,這與F22的設計思路不同。 而像圖50,核亂殲20都試圖在機動性和隱身性能中找到一個平衡點。而事實上圖50的RCS是F22的500倍,但機動性很強。
C. 矢量發動到底有什麼用呢我們中國的戰機有什是不是全方位的我們國家的ws-10或ws-15有此功能嗎
矢量發動到底有什麼用呢?我們中國的戰機有什?是不是全方位的?我們國家的ws-10或ws-15有此功能嗎? 簡而言之,推力矢量技術就是通過偏轉發動機噴流的方向,從而獲得額外操縱力矩的技術。 我們知道,作用在飛機上的推力是一個有大小、有方向的量,這種量被稱為矢量。 然而,一般的飛機上,推力都順飛機軸線朝前,方向並不能改變, 所以我們為了強調這一技術中推力方向可變的特點,就將它稱為推力矢量技術。 不採用推力矢量技術的飛機,發動機的噴流都是與飛機的軸線重合的,產生的推力也沿軸線向前, 這種情況下發動機的推力只是用於克服飛機所受到的阻力,提供飛機加速的動力。 採用推力矢量技術的飛機,則是通過噴管偏轉,利用發動機產生的推力,獲得多餘的控制力矩,實現飛機的姿態控制。 其突出特點是控制力矩與發動機緊密相關,而不受飛機本身姿態的影響。 因此,可以保證在飛機作低速、大攻角機動飛行而操縱舵面幾近失效時利用推力矢量提供的額外操縱力矩來控制飛機機動。 第四代戰斗機要求飛機要具有過失速機動能力,即大迎角下的機動能力。 推力矢量技術恰恰能提供這一能力,是實現第四代戰斗機戰術、技術要求的必然選擇。 我們可以通過圖解來了解推力矢量技術的原理。 普通飛機的飛行迎角是比較小的,在這種狀態下飛機的機翼和尾翼都能夠產生足夠的升力,保證飛機的正常飛行。 當飛機攻角逐漸增大,飛機的尾翼將陷入機翼的低能尾流中,造成尾翼失速,飛機進入尾旋而導致墜毀。 這個時候,縱然發動機工作正常,也無法使飛機保持平衡停留在空中。 然而當飛機採用了推力矢量之後,發動機噴管上下偏轉,產生的推力不再通過飛機的重心,產生了繞飛機重心的俯仰力距, 這時推力就發揮了和飛機操縱面一樣的作用。由於推力的產生只與發動機有關系,這樣就算飛機的迎角超過了失速迎角, 推力仍然能夠提供力矩使飛機配平,只要機翼還能產生足夠大的升力,飛機就能繼續在空中飛行了。 而且,通過實驗還發現推力偏轉之後,不僅推力能產生直接的投影升力,還能通過超環量效應令機翼產生誘導升力,使總的升力提高。 裝備了推力矢量技術的戰斗機由於具有了過失速機動能力,擁有極大的空中優勢, 美國用裝備了推力矢量技術的X-31驗證機與F-18做過模擬空戰,結果X-31以1:32的戰績遙遙領先於F-18。 使用推力矢量技術的飛機不僅其機動性大大提高,而且還具有前好燃所未有的短距起落能力, 這是因為使用推力矢量技術的飛機的超環量升力和推力在升力方向的分量都有利於減小飛機的離地和接地速度,縮短飛機的滑跑距離。 另外,由於推力矢量噴管很容易實現推力反向,飛機在降落之後的制動力也大幅提高改余,因此著陸滑跑距離更加縮短了。 如果發動機的噴管不僅可以上下偏轉,還能夠左右偏轉,那麼推力不僅能夠提供飛機的俯仰力矩,還能夠提供偏航力矩,這就是全矢量飛機。 推力矢量技術的運用提高了飛機的控制效率,使飛機的氣動控制面,例如垂尾和立尾可以大大縮小,從而飛機的重量可以減輕。 另外,垂尾和立尾形成的角反射器也因此縮小,飛機的隱身性能也得到了改善。 我國的殲-10. WS10:
WS10 的研製始於86年當時是考慮為殲10配套的,10A是WS10的核心機,80年代從某國引進2台.我國在某國核心機基礎上對核心機進核襪滾行了改進.92年10 月驗證機在086號飛行台上開始試飛,97年開始型號研製(飛行前試驗階段),00年10月624所高空台具有了大推力發動機的試驗能力,隨後開始型號的高空台試驗,型號裝機首飛是在01年7月,02年6月裝一台WS10的殲11取得階段性成果,02-03年間型號開始裝殲10,03年12月裝兩台 WS10的殲11A首飛. WS10-04年9月開始批量生產,今年底明年初即可定型,WS10有單發和雙發兩種型號.分別為B型和C型,WS10的渦輪前溫度已從原有的1747K 提高到1800K,推重比也由原來的7.5提高到7.8左右,推力也由132KN提高到138KN.。 ws-15大推則要到2018年定型(5年核心機,五年驗證機,五年型號),大推的基本加力推力為175KN,可擴展到195KN以上。 所以ws-10或未來的ws-15皆有此功能。
D. 全球有哪幾款飛機可以做落葉飄動作
結合各戰機在歷次航展和實際訓練過程姿蘆銀中的表現,目前已經有4款戰機成功做出過“落葉飄”,它們分別是俄羅斯的蘇57、蘇35戰機,美國的F22戰機以及中國的殲10B戰機。此外,外界普遍認為,我國殲20戰機也可以做出“落葉飄”動作。
話說回來,“落葉飄”雖然炫酷,但它終究是一個高難度戰術動作,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它的實戰作用也微乎其微。而飛行員技術不過關就盲目玩火的話,很有可能造成機毀人亡的慘劇。因此,航展上的那些動作完全就是為了展示戰機的操控性能,能夠“落葉飄”也不一定說明相關戰機百戰百勝哦。
E. 什麼是推力矢量型殲—10
推力矢量技洞唯術是指發動機推力通磨笑過噴管或尾噴流的偏轉產生的推力分量來替代原飛機的操縱面或增強飛機的操縱功能,對飛機的飛行進行實時控制的技術。對它的應用,還得依靠計算機、電子技術、納游培自動控制技術、發動機製造技術、材料和工藝等技術的一體化發展。
推力矢量型殲—10就是運用該技術的殲—10飛機
F. 殲16是矢量發動機嗎
隨著中國矢量推力發動機的逐漸成熟,那麼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也隨之到來:給殲16裝上矢量發動機,它在飛行平台的能力上,能比得上印度的蘇30MKI嗎?
國內的殲16在設計理念上乏善可陳,其實就是在氏辯野90年代末期規劃的蘇30MKK國產改進型;其總體定位就如同殲11B與蘇27sk的關系,機體平台基礎設計不變,主要換掉機載電子設備獲得性能提升。
在部分結構上,可以通過等剛度替代的方式,在不改變飛機原始結構力學設計的前提下,把原來的鋁合金件換為復合材料進行減重。只是由於試飛中問題頻發,一直拖到殲20都快試裝備了才批產。
蘇30MKI
蘇30MKK和印度的蘇30MKI相比,後者在平台上的關鍵差異,除了三翼面布局之外,在於蘇30MKI採用了SDU-10MK改型數字電傳飛控系統。
這個系統在控制律軟體設計上添加了一個通道,飛控計算機能夠根據飛行員的指令控制矢量推力發動機,使其噴管能與平尾等氣動面協同偏轉,使飛機獲得更好的操縱性和機動性。蘇30MKI在90年代和後來一直被俄、印拿來在航展上做超機動表演,主要也是基殲喊於這個基礎。
電傳核心在飛控計算機
電傳飛控的組成框架
殲16能否完整發揮矢量推力發動機的性能潛力,核心問題也是這個:飛控系統有沒有對應的硬軟體功能擴展,實時讀取發動機的狀態,並且經過控制律運算以後,給出准確的控制信號。
而電傳飛控這個東西,難度在哪兒呢?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蘇35的飛控計算機被整合在KSU-35系統中。
第一個,是製造層面的,比如飛控計算機啊這些硬體設備,你得造得出來,不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好比F22和F35的計算機晶元,也不是洛馬自己做的,得找IBM、INTEL等專業晶元製造商。
蘇35的飛控計算機被整合在KSU-35系統中。
而就戰機來講,國內現在的航空配套體系,是完全有能力製造高水平電傳飛控系統的所有硬體的;且在殲10、殲20戰機上,達到了充分的性能和可靠性證明。殲10控制難度遠超蘇27系,但定型以後到現在,沒有出現過一次電傳系統引發的失控,更沒有因此墜機過,一次都沒有。
第二個,是設計層面的。再好的部件,如果主機設計方水平太挫,裝到一起照樣是故障百出、事故不斷;結果就是別人用都沒問題,就他家玩意三天兩頭失控,不時因此墜機,好像全國兄弟單位都和他們過不去,所有不合格偽劣產品都賣給他們了一樣。
而針對殲16來說,由於蘇30MKK本身提供了很成熟的飛控框架設計;因此改進電傳飛控系統主要的風險,就在於換裝的新數字飛控計算機里,安裝的控制律軟體是不是真的靠譜了。
圖:控制律設計教學中一個簡化的橫側向理想狀態方程。
控制律的核心是什麼呢?說穿了,就是把整個飛機的飛行力學設計,做成一個數學模型,放在飛控計算機裡面跑。對於飛機設計單位來說,最核心的飛控設計能力,就是這個做數學模型的本事,也是真正體現是不是吃透了飛機氣動設計的地方。
什麼是數學模型?以最簡單的例子來說,邊長 x 邊長 = 面積;這就是一個求取面積的最簡單數學模型,你輸入邊長的數據,就能得到長方形面積的數據。
飛行員拉桿蹬舵,而飛控負責計算舵面和噴管怎麼動。
飛機的控制律要復雜很多,它是大量非常復雜的函數組合。輸入的是飛機的高度、速度、飛機的迎角、操縱桿和灶鎮腳蹬的控制量有多大等大量數字;輸出的,是飛機的鴨翼和平尾應該偏轉多少度、偏轉多快。
數字電傳相比模擬電傳,最核心的優勢就在這里:它運算能力更強,而且修改軟體的時候不用連硬體一起改;因此在它的基礎上,能設計出、並運行規模大規模的復雜控制律軟體。
但要強調的是,數字電傳是現代戰機實現高性能的必要條件,卻絕不是充分條件。比如國內殲11BS在蘇27UBK的基礎上,把模擬電傳計算機換成了數字飛控計算機,但反而多次出現蘇27UBK上沒有出現的俯仰失控現象。
殲10能發揮矢量推力效果,殲16不一定能
殲16換裝矢量推力發動機後,飛行性能上是否可以媲美蘇30MKI的問題也在這:它在飛控的控制律軟體設計上,是不是真的能突破殲11BS和殲15表現的水平,實現脫胎換骨的提升?現在沒有任何人能給出肯定的保證,這還有待於未來的實踐去證明。
G. 有矢量推進器的飛機有哪些
目前現役飛察掘機有隻有F22,F35以及出口印度的蘇30,其他裝有矢量發動機的有蘇聯在研的T-50以及沒有入役的蘇-37,蘇-47,中國的殲-20目前還沒有裝矢量發動機,但以後中國如果矢量發動機研製出來後,可能會裝,另外矢量發動機也不是能讓發動機噴口360旋轉,它只能在一定的角度內旋轉,通過純沒純不同方向轉動以產生不同方向的加速度,從而獲得多餘的控制力矩,實現飛機的姿態控制,其突出特點是控制力矩與發動機緊密相關,而不受飛機本身姿態的影響!簡單說,就是可以保證在飛機作低速、大攻角機動飛行而做咐操縱舵面幾近失效時利用推力矢量提供的額外操縱力矩來控制飛機的機動。
H. 殲10裝備的是不是推力矢量發動機若是,那麼最大矢量推角是多少
我可以非常明確的告訴你,不是。殲-10採用的是中國向俄羅斯訂制的 AL-31FN 航空發動機,這個型號不是矢量推力發動機。
目前,AL-31系列發動機中只有賣給印度的是採用了矢量推力技術的,因為印度磨仿困為此研製單獨向俄羅斯付了錢。中國目前對AL-31進大滲行了仿製,國家代號為「渦扇--10」,仍在最後試驗中,用來配備國產戰機,所瞎念以,渦扇--10也不帶矢量推力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