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江一條街在哪裡
印江一條街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神茄治縣的邛江古鎮里。邛江古鎮的北街是印江美食文化和古鎮夜市一條街,匯聚全國八方美食,邛江古鎮地處印江城區核心地段以北,背靠農業生態公園、緊鄰大聖墩-映美湖景區廳瞎磨1公里左右處,該古鎮由14棟仿古多層土家族風格建築、古鎮酒店和南、北兩條街區組扮鬥成,全長約750米。
❷ 印江縣屬於貴州哪個市
印江縣屬於貴州省銅仁市。印江縣位於貴州省黔東北、銅仁市西部。
印江之名源於唐開元(713-741),唐代初期在這片土地上建立了"思王縣正頃"、"思邛縣",明弘治七年改設"印江縣",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印江縣"。相傳從"邛江"改為"早消印江",是個有趣的故事,據說當年地方官員向皇帝呈報印江政況,皇帝一時沒注意,把"邛"字認做"印"字,脫口而出。天子發話,金口玉言,於是中國歷史寫進了陸清知一個"印江"。
歷史沿革:
唐武德三年(620),建立思王縣,治今縣境東部,開元四年(716)置思
印江縣邛縣,治今印江鎮甲山村。天寶元年(742),思王、思邛縣隸寧夷郡。五代時屬黔州。宋廢思王、思邛2縣,設朗洞和思堡,為思州地。建炎元年(1127),改隸夔州路。建隆元年(960)廢思邛縣為邛水縣。
元代,印江為思州軍民安撫司地,境內建思邛江、朗溪、厥冊三長官司。建至元二十一年(1284)改隸順元路,至元二十九年(1292),改隸湖廣行省。
❸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是屬於哪個市的
印江是銅仁地區下的縣級市,為自治縣
❹ 印江是那個省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貴州省銅仁市轄自治縣,位於貴州省黔宏仿東北、銅仁市西部,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向北西傾斜,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總面積1969平方千米,轄3個街道、13個鎮、1個鄉;2018年總人口45.45萬人。
印江地處梵凈山西麓,始於唐武德年間(618年—626年)「思王縣」,1987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境內303、304省道、杭瑞高速公路穿城而過[1];印江世居著土家、苗、漢等民族;以題寫「頤和園」匾額而名的嚴寅亮先生就是其書法文化代表之一;孕育了國務委員戴秉國、美籍太空博士吳學超等一批名人;位於縣城東部的梵凈山,1986年被國務院劃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3]2019年4月24日,貴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退出貧困縣序列。[4]
2018年,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實現生產總值101.42億元,比上年增長10.5%;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0.29億元,增長7.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9.54億元,增長9.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1.59億元,增長12.8%
截至2018年,印江鬧豎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設17個鄉(鎮),其中3個街道、13個鎮、1個鄉:峨嶺街道、龍津街道、中興街道、板溪鎮、沙子坡鎮、天堂鎮、木黃鎮、合水鎮、朗溪鎮、纏溪鎮、洋溪鎮、新寨鎮、杉樹鎮、刀壩鎮、紫薇鎮、楊柳鎮、羅場鄉。[7]縣人民政府駐峨嶺街道縣府路。
印江縣位於貴州省東北部之銅仁地區中部,其東北部與松桃苗族自治縣,西北部與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德江縣,東南部與江口縣,南部與石阡縣,西部與思南縣等接壤。地理坐標為東經108°17′-108°48′,北緯27°35′-28°28′。印江縣南北長83.6千米,東西寬49.4千米,總面積1969平方千米。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屬雲貴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的黔東低山丘陵區和黔東北中山峽谷之間,武陵山脈主峰梵凈山位於其東部,形成東高西低,東南向北西傾斜地形地貌。境內最高峰為梵凈山的聳凸點,海拔2493.8米,西部與思南、德江交界處的龍門口為最低點,海拔377.7米,相對高差2116.1米,高低點直距46.12千米。境內地形可分為中高山及中山、中低山、低山地形,地貌類型有溶蝕、侵蝕和河谷沖刷堆積地貌,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全縣主要的地貌,分布范圍廣,除東南部的梵凈山外,其餘地區的大部分屬於此類型。東部梵凈山地區,平均海拔大於1600米,地形切割強烈、相對高差大、坡度較陡,為中高山地形,以鋟蝕地貌為主;中東部梵凈山前緣地帶海拔1000—1600米,坡度陡緩不等,為低中山地形,以岩溶地貌、河流沖刷堆積地貌和侵蝕地貌為主;中部、西南部、南部地帶海拔800—1000米為中低山地形,以岩溶地貌、侵蝕地貌和河流沖刷地貌為主;境內海拔在700—800米一帶,相對高差200—300米,坡度較小,為低山地形。在山地地形的河蔽彎纖谷地帶,經河水的常年沖刷,形成了一些相對較平的河谷沖刷堆積地貌,但面積不大。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6.8℃,日照時間長達1255小時,無霜期近300天,年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日照時數:1296.9小時,冬季:室外風速0.9米/秒,夏季:室外風速1.0米/秒,年極大風速(定時):12米/秒,極端最高氣溫:39.9℃,極端最低氣溫:-9.0℃,歷年平均氣溫:16.8℃,歷年平均相對濕度:78%,歷年最大相對濕度:100%,歷年最小相對濕度:9%,歷年平均氣壓:962.2百帕,歷年平均降水量:1113.4毫米,歷年最大降水量:1621.6毫米,歷年最少降水量:678.7毫米,日平均溫度≤5.0℃的天數:50.4天,最大積雪深度:17毫米,冬季大氣壓力:969.1百帕,夏季大氣壓力:953.0百帕,最低氣溫出現日期:1977年1月30日,最高氣溫出現日期:1971年7月27日,最熱月、最冷月:熱7月,冷1月,年平均有霜期:74天。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境內河流屬長江流域烏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印江河、車家河、樂茂江河、洋溪河、江源溝河等,地表河網較密。多數河流上游陡,中游平緩,下游較陡,河谷深切,水流湍急。分別由西向東、由南向北,由南東向北西流入烏江。
一、土家族。
土家族(土家語:Bifzivkar)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有民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接近彝語支,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帶的武陵山區。湖南省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順、龍山、保靖、古丈等縣,張家界市的慈利、桑植等縣,常德市的石門等縣;湖北省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來鳳、鶴峰、咸豐、宣恩、建始、巴東、恩施、利川等縣市,宜昌市的長陽、五峰兩縣;重慶市主要分布在渝東南的黔江、酉陽、石柱、秀山、彭水等區縣;貴州省主要分布在黔東北的沿河、印江、思南、江口、德江等縣。
畢基語(北部土家語)和孟茲語(南部土家語)是土家族特有的民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土家語支。文字資料很少,由於與漢族雜居後,漢族語言逐漸成為大部分土家族人的第一語言。現在土家族語言已經在絕大部分土家族地區消失。[1]在歷史上,畢基語曾是傳統上土家族地區的通用語言和官方語言。在隋代就有荊州多雜蠻左,其僻居山谷者,語言不通;在宋代,施州之地,鄉者則蠻夷,巴漢語相混」;清代中葉,還有「里籍老戶,鄉談多不可解」的記載。[2]在史籍中,有許多以土家語命名的人名,在現實地名中,還存有許多土家語地名。
畢基語實際共有塞音3組6個,擦音3組7個,賽擦音2組4個,鼻濁音4個,近音3個,顫音1個。但24個輔音只具有17個有效音位,分別是(國際音標):p、b、t、d、k、g(ŋ)、ts ɕ、dzdʑ、s、z、ɕ、x(ɸ)、ɣ(ʀ)、m、n(ɲl)、w、j(ʑ)。[1]具有語義語法作用的母音有7個短母音5個長母音佔10個音位:ä、i(ι)、u(ʊ)、e̞、ɔ;ä:、i:、u:、e̞:、ɔ:;復合母音分為由以半母音為介音的拗音和與西班牙語、日語相同的雙音並重的真性復合母音,而不是漢語的假性復母音。[5]輔音韻尾為撥音ん——不區分發音位置,且鼻母音化傾向嚴重;其餘全為開音節。畢基語實際調值有:515354554144313521222411(大致可分為高、低兩類聲調),自立詞調值很不穩定,附屬詞無固定調值,聲調對區別語義無太大作用,屬於音高重音語言[1];不同地區的畢基語聲調受當地西南官話影響很大。[6]
孟茲語實際共有塞音10個,擦音4個,賽擦音6個,鼻濁音3個,近音3個。共計28個音位,分別是:p『、p、b、t』、t、d、k『、k、g、ʔ、f、s、ç、h、ts』、ts、dz、tɕ『、tɕ、dʑ、m、n、ŋ、j、w、l。輔音韻尾有m、n、ŋ三個鼻濁音。有6個單母音ä、i、u、ɯ、e̞、ɔ,受湘語和苗語影響形成5個聲調:55、33、35、13、21。[1]
在兩者能夠對應的固有詞彙中,畢基語中為濁音的詞,在孟茲語中也為濁音;畢基語中清音的詞,孟茲語中有的讀作送氣清音,有的讀作不送氣清音。而畢基語中讀作清音的漢語借詞,孟茲語中讀作濁音。
土家語詞彙以多音節詞為主,單音節詞一般一詞多義。這點與絕大多數漢藏語系語言都不同,現代漢語雖然復音詞佔主體,但幾乎均為合成詞或外來詞,單純詞仍是以單音節詞占絕對主體。而土家語單純詞仍以多音節詞佔主體。主要有:名詞、動詞、代詞、形容詞、副詞、感嘆詞、接續詞、助詞等等。
土家語詞彙以多音節詞為主,單音節詞一般一詞多義。這點與絕大多數漢藏語系語言都不同,現代漢語雖然復音詞佔主體,但幾乎均為合成詞或外來詞,單純詞仍是以單音節詞占絕對主體。而土家語單純詞仍以多音節詞佔主體。主要有:名詞、動詞、代詞、形容詞、副詞、感嘆詞、接續詞、助詞等等。
《土家語拼音方案(草案)》的基本原則:
①以龍山苗市為標准音點,以北部方言為基礎方言。
②全部採用拉丁字母,在字母形式和讀音上盡量和漢語拼音方案取得一致。凡土家語和漢語拼音相同或相近的單詞,採用漢語拼音方案里相當的字母表示,並採取以詞為單位書寫的辦法。
③土家語中的現代漢語單詞,按照當地西南官話的讀法拼音,拼寫形式盡量與漢語拼音方案一致
土家語聲母有:b、p、m、d、t、l、g、k、h、j、q、x、z、c、s、r、y、w、n、ng,共計20個。
土家語韻母有:a、o、e、i、u、ai、ei、ao、ou、an、en、ia、ua、ie、uai、ui、iao、iu、ian、uan、in、un、ong,共計23個。
聲調:55(第一聲)、35(第二聲)、21(第三聲)、53(第四聲)分別用X,F,R,V 四個字母表調。
此方案在拯救土家語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並未能推廣,無一本土家語著作採用了此方案。且此方案自身也有較大缺陷,方案至始至終向漢語拼音方案貼近,導致學習時將土家語中與漢語不同的地方並未能引起教學者和學生的注意,以致後來大量誤讀的出現甚至使得土家語本身特點被漢語化等等問題,在後來嘗試運用中逐漸暴露出來。
二、苗族。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於中國的黔、湘、鄂、川、滇、桂、瓊等省區,以及東南亞的寮國、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1-3]。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和苗族口碑資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於黃河中下游地區,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時代又遷移至江漢平原,後又因戰爭等原因,逐漸向南、向西大遷徙,進入西南山區和雲貴高原。自明、清以後,有一部分苗族移居東南亞各國,近代又從這些地方遠徙歐美[3]。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分湘西、黔東和川黔滇三大方言。由於苗族與漢族長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漢語並用漢文[1]。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3]。
在2010年中國人口普查中,中國苗族總人口為9426007人,人口在少數民族中居第四位
苗語是苗族人的語言,語言分類上屬於苗瑤語系苗語支。苗語分布在中國的湖南、貴州、雲南、四川、廣西等地;以及越南、寮國、泰國、美國等國。
苗語可以分為川黔滇(300多萬人)、湘西(100萬人)和黔東(210萬人)三大方言,以渝黔滇方言最為復雜。這三大方言與布努語等語言共同組成苗語支。
語音方面
苗語聲母多,韻母少。除黔東方言外,有帶鼻冠音的塞音、塞擦音聲母,如mp、mph、n堭、n堭h、nt、nth等。只有一個鼻音韻尾,接前母音時讀-n,接後母音時讀-ŋ,沒有塞音韻尾。有和漢語相同的聲調系統。古苗語分平、上、去、入四聲。當今除羅泊河次方言外,四聲因古聲母的清、濁各分化為陰、陽兩調,分化以後又有合並現象,例如湘西方言西部土語,陰入並入陰上,陽入並入陽上。語法方面,主語在謂語前,賓語在作謂語的動詞後。
詞性方面
名詞作領屬性修飾語時在中心詞前,作限制性修飾語時在中心詞後;代名詞、數量片語作修飾語時在中心詞前;指示詞、形容詞、動詞作修飾語時在中心詞後(多數地區表示"好"、"壞"、"舊"的形容詞作修飾語時在中心詞前);狀詞非常豐富,其作用是修飾形容詞和動詞,表示速度、響聲、狀態、顏色、味道,狀詞作修飾語時在中心詞後。詞彙方面,單音節詞較多,多音節的單純詞很少。有極為豐富的四音格結構,其中有的是詞,有的是片語。有相當多的漢語借詞。苗族在歷史上沒有本族文字。1905年,英國傳教士S.柏格理與苗族人士楊雅各等為滇東北次方言創制了一種拼音文字,通稱柏格理苗文。1956年根據苗語方言差別較大的情況,創制了湘西、黔東、渝黔滇3種方言文字並改革了滇東北的柏格理苗文。4種苗文都採用26個拉丁字母。寮國、泰國的傳教士也曾為當地苗族創制了一種拉丁字母式的苗文。
苗語拼音方法與漢語拼音大體一致,字詞和讀音不同,直接採用兩種拼音位比漢語多,共有聲母49個,韻母35個。有6個音調,用6個字母表示,比漢字多兩個。
現時對苗語的音韻研究,很大程度都是根據Golston and Yang.2001的研究。
聲母
特點有:
各方言都有塞擦音(如/ts/)
絕大多數地區有小舌塞音/q/和/qʰ/
絕大多數地區有清鼻音、清邊音
除黔東方言外,都有鼻冠塞音、鼻冠塞擦音(如/nt/、/nts/)。
韻母
韻母一般只有一個鼻音韻尾,沒有塞音韻尾。
聲調
據推測,古苗語曾有過平上去入四個聲調,和中古漢語的四聲相應。後來根據古苗語聲母的清濁,每個聲調都分陰陽,共八個聲調。在一些方言中,這些聲調又發生了分化和合並。現代苗語各方言有3到13個聲調不等,但是有很好的對應關系。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❺ 印江縣是什麼省什麼sh
印江縣位於貴寬閉州省黔東北、銅仁市西部,地理位置處於為東經108°17′-108°48′,北緯27°35′-28°28′之間凳巧基。地處武陵山脈主峰、佛教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梵凈山西麓,印江縣總面積1969平方公里,轄3個街道、13個鎮、1個鄉,截至2014年,印江縣通車棗謹里程達到1532km。
❻ 印江在哪裡
印江位於貴州省東北部、銅仁地區侍坦西部.
印江最出名的是永義的 紫薇王 世搜談悶界唯一一棵啊 印江有個書法家叫--嚴寅亮 北京《世彎頤和園》就是他寫的啊
❼ 中國有幾個印江縣城
你友閉好,目前中國有1個印江縣城以前有兩個,但是1986年12月橋槐13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印好消裂江縣,設立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原行政區域不變,目前印江縣在貴州省銅仁市,請參考!
❽ 貴州省印江縣有多少人
印江位於貴州省東部武陵山脈主峰-梵凈山西麓。是銅仁地區西部思南好宏、行襪賣德江、沿河、石阡等縣的中心,獨特的地理位置賦予印江交檔逗通樞紐地位的天然優勢。全縣總人口42230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數27334人,農業人口數394966人;男213334人,女208966人。截至2006年底,外地流入本縣人口總數1萬人。
❾ 印江縣是哪兒!有什麼特色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地處貴州東北部、銅仁地區西部,雲貴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過渡的大斜坡地帶。
印江,古稱邛江。唐代初期在這片土地上建立了「思王縣」、「思邛縣」,明弘治七年改設「印江縣」,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相傳從「邛江」改為「印江」,是個有趣的故事,據說當年地方官員向皇帝呈報印江政況,皇帝一時沒注意,把「邛」字認做「印」字,脫口而出。天子發話,金口玉言,激隱飢於是中國歷史寫進了一個「印江」。
全縣總面積1969平方公里。「八山一水一分田」,為典型的山區農業縣。攜坦位於縣境東部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梵凈山,是世界人與生物圈網成員,是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是唯一的彌勒佛道場,是地球北回歸線上唯一的綠洲。明返
全縣總人口42萬,土家族苗族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土家族自稱「畢滋卡」,有「土家趕年」、「六月六」、「土家女兒會」等民族節慶,有土家擺手舞、土家金錢竿、土家紅棺葬等獨特的民俗活動。
印江是全國著名的書法之鄉。印江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縣之一,1934年賀龍元帥率領紅三軍在這片土地上(涵蓋印江、沿河、德江等地)創建了雲貴高原上的第一塊紅色根據地—黔東蘇區,與紅六軍在印江木黃實現了偉大的紅二·六軍團勝利會師。以農民運動的神兵為班底,組建了黔東獨立師。紅軍在這土地上,灑下了熱血、播下了革命的火種。
獨特的地理與悠久的歷史,賦予印江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綠色的生態文化、悠久的佛教文化、紅色的革命文化、多彩的民俗文化交相輝映而使這里成了一個高品位的綜合旅遊區。這里有「書法之鄉」、「佛教聖地」、「土家族風情園」、「長號嗩吶之鄉」、「花燈之鄉」、「儺戲之鄉」、「生態休閑聖地」等眾多美譽。